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林语堂最幽默的文章

2023-12-11 03: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林语堂最幽默的文章

1、《剪拂集》

《剪拂集》,林语堂著,1928年12月初版,1929年5月再版,上海北新书局发行,毛边本。书前有作者写于1928年9月13日的《剪拂集序》。序的第一段,开门见山,说明此集的宗旨:“文集是文人的韵事。”这是林语堂的一本杂文集,也是他第一本文集。收录杂文28篇。

2、《吾国与吾民》

《吾国与吾民》一书,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原书是作者用英文创作的,书名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后来经郝志东、沈益洪二人将全书翻译为中文,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这部全译本《吾国与吾民》补上了原著中的一些重要而颇有争议的篇章,有《蒋介石其人其谋》、《收场语》(初版)、《我们的出路》、《领袖人才的要求》等。在保持原著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译者的附记、索引等内容,使得整部书的思想及内容更为完备。

3、《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代表作品之一,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获成功的又一部英文作品。

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兮辞》,讲解了《圣经》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被誉为中国现代休闲文学的代表作品。

4、《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完整地表达了林语堂的孔子观,也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儒家学说。不仅从《论语》,更从《礼记》《孟子》《中庸》和《大学》等古籍中精致而妥当地撷取儒学经典的智慧哲思,以诗意雅致的文字,于风趣睿智中,为我们解读经典,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论述。

5、《优游人间》

《优游人间》是2007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语堂。该书讲述了从人类观念,人生态度,直到种种的具体问题,如婚恋、家庭、日常生活、大自然,以及文化方面的享受,无论巨细,都有着酣畅的议论,切当的批评,哲趣的感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语堂

浅谈林语堂作品《祝土匪》

  初次读林语堂的作品,曾听老师讲林语堂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幽默,初读林语堂,就以我个人体会的先后顺序来写吧。

 一、语言风格

   初读《祝土匪》,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这种语言风格“幽默、暗讽、自黑。”开篇写“莽原社诸先生既非正人君子又不是当代名流,当然有与我合作之可能。”心想,“莽原社的先生和你林语堂都不是正人君子,那谁是正人君子?”这里的“正人君子”显然是一种反语。

   后文又写道“言论界,依中国今日此刻此地情形,非有些土匪傻子来说话不可。《莽原》诸先生当然很愿意揭竿作乱,以土匪自居。至少总不愿意以“绅士”“学者”自居。”由此可见作者的自黑功力 ,说自己是土匪,而这“土匪”敢说真话,不顾脸面,有真性情。“惟有土匪,既没有脸孔可讲,所以比较可以少作辑让,少对大人物叩头”这里,其实是对学者的一种嘲讽。而学者呢?“学者最要紧的就是他们的脸孔。学者,骨头既断,无以自立,于是“架子”,木脚,木腿来了。暗讽当今的学者不顾真理,只顾自己“学者”的脸面,架子。

  林语堂用一种幽默,暗讽,自黑的语言风格。对比写出了学者与土匪的作风。将一种生硬刻板的批判写的荒缪,可笑。用一种位置上的互换,与行为上的夸大。既发人深醒,又使人读之清松幽默。有一种棉里藏针之感。

二、思想主题

   《祝土匪》是《莽原》的第一期,而这第一期是由林语堂写的,用的是林语堂幽默的笔触。在《莽原》的第一期上,林语堂要告诉我们什么?林语堂写《莽原》的诸位先生是以土匪自居的,这群土匪不顾面子与架子,少作辑,少对大人物叩头。写这群土匪傻子是顾不到脸孔的,并且也不想将真理贩卖给大人物。土匪傻子可以自慰的地方就是有史以来大思想家都被当代学者称为“土匪”“傻子”过。并且他们的仇敌也都是当代的学者,绅士,君子,士大夫……林语堂这里的土匪,指的是敢为真理说话,为追求真理不惺惺作态的人。同时也给读者指明《莽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刊物,《莽原》只以整理为标准,任何人都有说话,追求真理的权利。

三、行文线索

 首先在前几段写林语堂对待写文章的态度。依旧是运用反语,说明写文章切不可粗制滥造。然后就对于现今的言论界引出土匪,学者。然后开始逐段写学者的“脸面”“架子”学者对真理的态度,学者的道德。之后紧接着讲土匪的真性情,对待真理的态度。最后一段写土匪的愿景。“土匪有时也想做学者,到那时候,却要请真理出来登极。为真理贺彩,祝真理万岁,于愿足矣。”

 《祝土匪》无疑是一篇幽默与深度结合的好文。

一点童心犹未灭——读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写在前面

(1)

《人生不过如此》,是林语堂的散文集,比较集中地展现了他对人生多种方式的把握。

林语堂之为林语堂,盖因其童心未泯!

其把握人生的各种方式,均来源于此。

(2)

读这本书是个偶然。

27日一早,剽悍一只猫在公众号剽悍晨读中公布了三本书的书单,其中一本便是此书。

读三本书,写三篇读书笔记,在5月2号23:59之前发到指定邮箱,就有机会获得买书奖金:

我适逢其会,决定一试。

得奖当然好,否则,读书本身就是收获。

猫叔深知读书人的心理啊。

看到书单的十几分钟之后下单购买,当当网迅速反应,当天下午已有两本到货。

两天后的今天,第三本到货。

与此同时,读完了这第一本书。

——无论任何时代,都是行动派的天下,你说对不对?

下面就是我读此书的笔记,第一篇,与大家分享。

另一篇,要投给猫叔,当然,是按猫叔的要求来写的。

正文

(1)把握人生的诗意方式

本文的标题,就来自林语堂的一首诗,名为《四十自叙》,该诗最后四句如下:

林语堂,是真正的诗人!

不是因为写出多少传世佳作,而是,他把人生,写成一首诗!

他描述自己的写作,用诗的语言——

他还说:

这是富有活力的态度,是不拘一格的创新的态度。

林语堂认为——

为什么没有效率?

因为是“诗的国度”。

诗歌是美的艺术,不求实用。

中国历代,诗人众多。

诗人是不求效率但爱美的一类人,而且,诗人不求扩张与侵略,但求和谐与宁静。

这是中华民族长寿的秘密。

林语堂一生但爱庄子、陶渊明、苏东坡、袁中郎之类诗人气质极浓的先贤。

他自己的一生便在追求美感诗意的闲适姿态中度过。

而诗意源于好奇,即童心也。

( 2 )把握人生的才情方式

本书中《我的戒烟》一文,是我读到写戒烟的最具才情之作。

你看,他不从正面讲他戒烟的原因,其立论,竟是把戒烟当做“走入歧途”,专讲其过程,以及如何最终“醒悟”,“悔悟前非”,最后,又老老实实做了“吸烟的信徒。”

讲其戒烟过程,偏不讲吸烟的害处,只说——

讲如何——

吸烟反而对身心有益,因此,戒烟就是“昏迷”,是“懦弱”,是“下流的念头。”

真奇怪!

那么,吸烟怎样对身心有益呢?

作者认为,吸烟大大地有助于写作!

林语堂的文章得吸烟之助,写得才气纵横,使人叹服。

人如其文,林语堂做人也是挥洒自如。

当有心仪之人在国民政府任职,他便欣欣然受邀前往赴任外交部秘书。

待得厌倦政客生涯,拂袖便去,何等潇洒!

教书、办刊、写作,林语堂事事出色当行,才情尽显。

其才情出自不肯随俗媚俗坦白直率之童心!

(3)把握人生的幽默方式

上文讲到才情,林语堂的才情突出表现在其幽默文章之中。

且看《脸与法治》一文:

这是什么怪论?

作者举乘船的实例说明:

——不肯丢脸,于是便不守法;若要法治,自然非丢脸不可!

再看《论解嘲》——

林语堂的文章,幽默是一以贯之的风格,轻松行文中,蕴含对世情的洞察。

唯有童心炽盛者,方得幽默三昧!

(4)把握人生的智慧方式

在《论孔子的幽默》一文中,林语堂显示了解读人性的大智慧。

孔子也是人,不是“圣”。

所以,《论语》中诸多难以索解的夫子之言,以普通人性角度观之,则迎刃而解!

譬如“三嗅而作”章,很多学者认为最费解,作者则认为没什么。

——不过是孔子嗅到雉鸡的气味难闻,感到作呕,不肯吃而已。

作者说道:子路打下野鸡给老师吃——

原来孔老夫子只是讲究吃罢了,“我们不必在这里寻出什么大道理。”

看事看人富有人情味儿,是林语堂的智慧。

他在《鲁迅之死》中写道:

他说:

——林语堂以洞悉人心的处世智慧看鲁迅,可谓知之甚深!盖彼此皆怀赤子童心之故耳!

偶然看到一个对孤独的解析里面用了这么一句诗: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林语堂《孤独》:

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柳巷中。

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

白话译文:

小孩拿着瓜果呆在柳树搭的瓜棚底下,小狗在载着柳树的巷子中追逐着蝴蝶。人世间繁华热闹有很多的欢声笑语,只有我两鬓空空。

创作背景:

这诗描述了林语堂的孤独。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他用自然流畅,幽默而不荒唐,自有意趣的文字,轻松地展现了悲苦。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对中国幽默文学的异军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林语堂的幽默像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品。林语堂抗战前寓居上海近九年,并被谑称为“幽默大师”。林语堂在自己的《八十自叙》中说:“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

林语堂经常撰写文章,阐发幽默,林语堂及其同人积极提倡幽默文学,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的特点,逐渐自成一个小品散文流派。

林语堂除了幽默闲适类的文章,还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林语堂尽管深切体会到生命的悲剧意识,但对人生却异常的热爱和眷恋,除紧紧贴近人生本相以外,他更执著于如何使短暂而戏剧性的人生更丰富、饱满、健全,更有意义。他的闲适散文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林语堂爱说“人”和“自由”,这“人”与“自由”是表现自我主观情绪与意志的,是近代以来自由主义人性论的要求。然而林语堂“从幽默的起点出发,从袁中郎的自适、适世说,到发现苏轼性灵自由说,到老庄道家学说,终将闲适与幽默联姻,这其中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蕴含着浪漫主义者主体精神自由的高度期许。”[26]可见,林语堂散文所开辟的新的审美领域,是以“闲适”和“幽默”为支撑点的。林语堂眼中的陶渊明,积极人生观已经丧失了愚蠢的自满心。玩世哲学已经丧失了尖锐的叛逆性,人类的智慧则达到了成熟,这正是他心目中的大幽默者。这种认识可谓与周作人的“渐近自然”异轨同途,有效地表达了现代审美情感的重构理想。“林语堂将个性与自我塑作骨架,闲适幽默转为血肉,将幽默纳入人生超拔态度来倡扬,当作个人心灵在失意世界里的自我修复,并以远离功利而获得温情、幽默、智慧、生命的悲悯等人类与宇宙的意识。”[27]受着中外幽默理论对于人性的补缺与救助观的影响,幽默的作用上升到可以调救中国缺失的人心,企望人性的和谐统一,从来都是人类的理想,而在现代性的扩展中却逐渐失落与被遗忘,林语堂等作家的幽默观中便蕴含了人类对温和、同情和怜悯的内在需求。他虽然对国人痼疾如懒惰、老滑、世故等都有批评,但他更执著于发现世界和人生的美。(一)是他的散文有很多是对自然和社会美景的描绘。他曾这样概括我们居住的地球之美妙:“上面有日夜和早暮的交替,有热有冷有暖有凉;上面有鲜美的花果,依季节更迭而变换;上面有晴朗的日子,与云雾遮天交替;上面有春雨、夏雷、秋风、冬雪,点缀四季的风景;上面有无数的鸟儿,它们有美丽的色泽和清脆的歌喉;上面有各种动物,这是一个乐园;上面还有鱼鳖虾蟹,种类繁多;上面更有山水树木,伟大雄奇。”[28]他说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林语堂一生喜爱游历名胜山川,在作品中也写出那么多自然美景。他这样描写兰州夏日之美:“夏日的兰州真是适合人们居住的好地方。它不仅环境特殊,北部及南部的丛山峻岭,此刻尽是一片翠绿,景致清爽宜人;还有一些不太容易明了却更为直接的好处。”[29](二)是赞扬了人的美。在林语堂看来,人的美既表现在外貌漂亮,又表现在心灵的纯洁和善良,还表现在性情的自然本色,简朴天然,当然也表现在气度风韵与雅趣上。林语堂笔下的人物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美的化身,这与许多中国现代作家塑造的形象是不同的。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各种事物的本色之美。如谈到衣食,他总是注重食物原味,反对调料烹饪艺术;他总是喜欢穿舒服而朴素的衣服。他把人、物、艺术等都看成是天造的。他写人总注重有生命力的那些部分,他们无视刻板的礼法,富奇思妙想,率性任情,心情徐舒,极富风韵。(三)是对天、地、人和谐之美的赞佩。林语堂极其崇尚老北京的生活节奏及色调,认为“北京却代表着古老中国的灵魂,代表着文化和温和,代表着优良的人生和生活,代表着一种人生的协调,使文化的最高享受能够跟农村生活的最高美点完全和谐。”[30]人生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其中当然可有激越有狂逸,甚至有粗砺,以便催人醒悟,但其主旋律仍当是和谐,在充实、宁静与平和中有着对世界永恒的感受。林语堂是如此热爱这个世界和它的美,我想正是因为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着他那颗平和、爱美的“心”才能写出那份“闲适”,才能独树一帜,开辟新的散文审美领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