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山东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12-10 19: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山东省教育学院学报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现在已经更名为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是普通省级刊物 非核心

期刊名称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CN号 37-1480/G4
主管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齐鲁师范学院
文种
发行范围 公开

王灿的发表论文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

山东省都有哪些省级教育杂志?

  1.报纸 现代教育导报 音体美报
  2.杂志 山东教育 现代教育 当代教育科学 现代企业教育 山东外语教学 幼儿园 当代小学生 红蕾 中学时光 现代语文 成长先锋 老年教育 中学时代 小葵花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政法论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社会科学 理论学刊 东岳论丛 山东经济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齐鲁学刊 山东大学学报(社科版) 文史哲 烟台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山东省团校学报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法学论坛 德州学院学报 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鲁东大学学报 孔子研究 管子学刊 蒲松龄研究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周易研究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 中国成人教育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科版)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报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科版)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潍坊学院学报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中国儒学年鉴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聊城大学学报(社科版) 泰山学院学报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枣庄学院学报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菏泽学院学报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滨州学院学报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源泉.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渠道.它可以直接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真正的主体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如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能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迫切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数学问题;问题设计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很重要的因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性学习能力,就需要在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问题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迫在眉睫.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便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亚里士多得曾精辟地指出:“思维从问题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许多数学教育者无不注重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活动持续发展,这是数学教学的关键问题.
1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1.1 提供感性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甚至亲身经历过,所以当老师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直观背景材料时,他们往往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抽样调查”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赵大叔承包了一个鱼塘,想知道①鱼塘里有多少条鱼?②你能帮他想办法求出共有多重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设置悬念,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想解决问题的心理,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产生了不同的认知冲突,教师这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对事情发展过程的联想,设计非常规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2 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有时会出现下面的情况,一是如果不学习新知识,则问题将无法解决;二是解决了问题后,要他说明解题过程的正确性时,不用新知识便无法说明理由,这样的情形之下都可引发问题情境.
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新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我拿了一张纸进入课堂说“这张纸厚约0.1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 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胆子大一点的学生说10米.我说“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于是师生一起来探求.
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则对折30次后的厚度为0.1×229毫米.学生用计算器求53687.0912米,五万多米快有7个珠穆朗玛峰高了,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好奇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引发联想,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相反,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没有问题情境,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
又如,学生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之前,教师根据"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回忆性质定理后,可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有一个等腰三角形,若一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和一个底角,大家想一想,能否将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
于是,当学生经过动手实践,画出图形后,要求学生说出画法.而这些画法的正确性是需要"判定定理"来判定的.于是教师用问题"这样画出来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来引出课题,创设了问题情境.
1.3 通过具体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恰当地使用工具,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通过观察,主动探究知识,不仅在课堂情趣创设方面有奇妙方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一是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然后用量角器量出各角的度数,计算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得数都在180度左右;二是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观察一下,能构成一个怎样的角?学生会很有兴趣地进行拼接活动并且发现,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平角.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想到证明此定理的方法.
1.4 通过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过程中,以旧引新,借题发挥,为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牵线搭桥,是数学教学手段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5 通过讲精彩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向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讲授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时,教师引用印度古代的一个故事:静静的湖面上,一枝笔直的荷花,露出水面半英尺,一阵微风把它吹斜,恰巧使荷花与水面齐平,一位老翁发现此时荷花离开原位置二英尺.你能帮助老翁计算一下,湖水深几英尺?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如制造悬念、运用幽默来创设情境等.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教学是一门艺术,相信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采用相适宜的创设情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并非常规意义下的问题,更不是一般的数学练习题和考试题.所谓问题,其含义应该有几个方面:其一,具有非常规性,可能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模式,需要独辟蹊径来解决;其二,具有开放性,不一定有唯一确定的答案;其三,具有探究性,通常只是给出了一种隐含问题的情境,需要通过对情境的研究去明确和揭示问题,判定课题计划、构造数学模型、预测答案,并给出和检验问题的解答.其四,具有趣味性,通过对学生智力的挑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总之,教师应当适时适量的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结合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1 注意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出示问题情境的同时,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2 加强数学直觉思维训练
数学直觉思想是人脑数学对象及其结构规律的敏锐想象和迅速判断.数学直觉思维是把经验因素同数学问题的实质直接联系的思维形式,它具有思维形式的整体性、思维方向的综合性、思维方式的自由性、思维过程的简约性和直接性等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直觉思维训练应当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恰当地设置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做整体思考.图形的旋转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苗圃,由正方形花坛和两块直角三角形的草皮组成,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斜边长分别为3米和6米,问草皮的面积是多少?把这一问题作为整堂课的开始,虽然很少有学生会想到用旋转来解决,通过直观演示,还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活了学习的内部动因,恰当地引发了学生的直觉思维.
2.3 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思维本身具有双向性,由此及彼与由彼及此就是思维的两个相反方向.如果把其中一个方向叫做顺向思维,那么另一个方向就是逆向思维.由于教学的原因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形成学生单向思维的状态,并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而逆向思维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框架,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束缚,所以带有创造性,常常使人茅塞顿开,甚至绝处逢生.
2.4 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2.5 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探求不同答案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几方面着手.训练学生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执教的届九年级(6)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以前倍增,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积极发言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课后作业认真,订正及时,主动要求面批作业的人数也增加了;大部分学生课外自觉地复习、预习,甚至自学;肯钻研课外习题的同学也多了起来,常常会有学生来问问题;班中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多,使班级中逐步营造出主动学习数学的氛围.同时,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期末市统一考试中成绩居年段第一.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教学载体,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能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只有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我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更深地探索如何创设最有效的问题情境,并时时改进,使问题情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笔者相信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以让枯燥的数学知识教学变得富有生命力,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文献:
[1] 邬云德.走向开放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研究.2002.6.
[2] 李玉琪.创造性思维与数学教学.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3] 贺祖英.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思维.中国教育学会.2001年9月份.

黄瑞的个人作品

1994年9月,油画作品《我与她》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主办单位: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94年9月,油画作品《冬季》入选全国第二届教师优秀美术作品展,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年9月,油画作品《女人体》入选《今日中国美术》(资料卷),主编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9月,油画作品《新的篇章》在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中被评为一等奖,主办单位: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画院、山东省美术馆;2001年11月,油画作品《角落》入选中国油画大展,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2002年6月,油画作品《陶殇》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山东展区)获优秀奖,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美术家协会;2002年9月,油画作品《陶殇》入选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2002年,论文《浅谈中小学美术课程与美术教师存在的问题》在第三届山东省艺术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优秀成果叁等奖,主办单位:省教育厅;2002年,油画作品《失落的春天》,发表于《中国美术教育》第四期;2003年,论文《中国油画要走民族之路》发表于《美苑》第四期;2003年9月,油画作品《颂》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主办单位: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2003年,论文《“审美教育”随谈》发表于《当代教育科学》第十六期;2004年4月,论文《中国当代艺术要有“清醒的自我觉识”》发表于《美术观察》第四期;2006年,油画作品《昨日重现》、《新的篇章》参加韩国国际油画邀请展,在首尔国家美术馆展出;2008年12月,油画作品《石榴熟了》在“几年改革开放30周年 经验.实验——2008山东油画展”中获二等奖,主办单位:山东省文化厅、山东油画学会;2008年12月,油画作品《女人体》在山东省艺术院校美术大奖赛中获铜奖,主办单位:山东省文化厅;2009年,论文《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油画的文化表现》发表于山东教育学院学报第一期;2009年11月赴欧洲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习访问与艺术考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