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
黄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沱江镇。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顾问。
黄永玉1952年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曾任版画系主任。担任过美院副教授、教授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1956年就出版过《黄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诗玛”,曾轰动了中国画坛。“文革”期间,被“四人帮”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而后,又因为在“北京大饭店”画了一幅《猫头鹰》遭到残酷迫害,被遣送回家乡凤凰。“四人帮”倒台后回北京。黄永玉擅长版画,主攻国画,其画构思奇特,造诣精深。1978年,英国《泰晤士报》用六个版面,对黄永玉其人其画作了专题报道;1980年,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了《黄永玉画集》。国内多家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黄永玉的《湘西写生》《永不回来的风景》《黄永玉》等多本画册。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他专题介绍,国内多家媒体也频频播放他的专题。他的作品在德国、挪威、法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巡回展出,曾荣获意大利最高荣誉奖“司令勋章”。
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在版画、中国画、雕塑、文学、建筑、邮票设计等方面都有成就。绘画上既有浓厚西方画元素又不失中国画气韵。他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其诗作中民间化、口语化风格与质朴的诗风,十分别致动人。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2010年8月31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黄永玉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院长。
黄永玉艺术年表:
1924—1937年,出生于湖南常德,半岁后随父母回凤凰老家。入凤凰县岩脑坡县立模范小学、入福建厦门集美中学。抗战开始,学校迁入内地安溪县。
1938年,参加金华野夫、金逢孙二先生主持的中国东南木刻协会。
1939年,木刻《下场》发表在福建永安宋秉恒先生主持的《大众木刻》月刊上,得到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稿费。
1940—1941年,手印木刻集《烽火闽江》(25幅),王淮作序。
1942—1943年,执教福建长乐培青中学,从事木刻创作,自印木刻集《春山春水》。木刻《春天的树》,《三.八那天》发表于福建仙游县《闽中日报》(单复先生编辑)。
1944—1945年,在江西信丰为诗人野曼、彭燕郊、黎焚薰的诗歌刻插图,为儿童文学作家贺宜《旋律的童话》作木刻插力,作《失乐园》《拜伦像》《自刻像》《玛耶诃夫斯基像》。在寻邬县举办个人风景画展。在上犹县刻《饥饿的银河》《东北啊!》《小草》等。
1946年,在福建南安芙蓉村国光中学任教,刻芙蓉村风景11幅。
1947—1948年,经野夫、李桦、陈烟桥、章西涯先生介绍在上海参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从事木刻运动与创作活动,刻反饥饿、反内战的木刻传单及其他木刻。任教于上海闵行县立中学。先后在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参加上海美术作家协会。随画家张正宇、陆志庠先生赴台湾编辑创作《小食摊》、《 *** 女》《牛车》石刻《杵歌》等。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从事木刻创作,作自由撰稿人,任电影编导(《海上故事》《儿女经》)。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49—1966年,第二次在香港思豪酒店举办个人画展。第三次在香港思豪酒店举办个人画展。参加港九慰问 *** 的《劳军画展》,创作木刻《劳军图》。经严庆树、罗承勋先生介绍,任《大公报》临时美术编辑。回北京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科,先后任讲师,版画系副教授、教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先后任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席、顾问。创作木刻《齐白石像》(1954)、《雪峰寓言插图》《叶圣陶童话》插图、《森林组画》及《阿诗玛》 插图(1956)等。创作森林建设组画邮票四枚。在美协美术馆举办西双版纳写生展。
1966—1977年,参加《牛鬼蛇神画展》,人选作品有木刻《劳军图》、油画《鱼》等。参加《墨画展》。入选水墨画《猫头鹰》。
1977—1991年,在广州举办个人水墨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创作设计金猴邮票。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在香港美丽华酒店举办个人画展。在意大利罗马举办个人画展。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最高司令勋章。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伯豪森举办个人画展。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东方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在香港书店举办《永玉三记》画展。在香港书店举办《水浒》人物画展。在台北翰墨轩举办《水浒》人物画展。
1992年,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
1995年,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
1999年,在香港大学博物馆举办《流光五十年》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永玉》出版。
2003年获得全国美协表彰的杰出艺术家“金彩奖”。
2004年,1月12日“黄永玉八十艺展之特展——黄永玉的翡冷翠”,在深圳美术馆展出。此后,“黄永玉八十艺展”分别于4月1日在北京(国家博物馆)、8月24日在长沙(湖南省博物馆)、10月22日在广州(广东美术馆)、12月23日在香港(香港艺术馆)等地巡回展出。
2006年黄永玉简介,1月8日创作了一组“老鼠图”制成鼠年挂历。每页挂历用宣纸画作了一副老鼠图,可以装裱后独立成画;创作“快乐鼠” *** 发行1000件。10月8日在家乡湘西,黄永玉无偿捐赠的个人博物馆在湖南省吉首大学落成,该馆陈列了黄永玉近200件作品和收藏,并展示有黄永玉极具创作代表性的大型青铜雕作品《山鬼》。11月12日在深圳大剧院音乐厅作演讲。
2008年8月24日获得“奥林匹克艺术奖”,以嘉奖其对推动人类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黄永玉是本届奥运会主办国(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艺术家,也是现代奥林匹克史上唯一获此奖项的中国人。
2009年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开始在《收获》杂志连载。
2010年8月31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黄永玉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院长。
2013年,7月28日一代美术大师《黄永玉全集》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8月16日下午4点,“黄永玉九十画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开幕。
主要作品
邮票设计:1980年版生肖邮票猴票
木刻:《劳军图》、《雪峰寓言插图》、《叶圣陶童话》、《饥饿的银河》、《森林组画》、《拜伦像》、《玛耶诃夫斯基像》、《自刻像》、《春天的树》、《三.八那天》、《小草》、《东北啊!》、《失乐园》、《春山春水》(木刻集)、《下场》(1939)、《烽火闽江》(木刻集,1940)、《齐白石像》(1954)、《阿诗玛》(插图,1956)
油画:《大鱼》、《翡冷翠-大教堂》、《洁瑛像》、《乐园鸟》
国画:《鸡鸣》、《老鼠》(40×40cm)、《鸟》(39×55cm)、《花鸟》(89×68cm)(66×66cm;2003年)、《鹭鸶荷花》(119×240cm)、《荷花双鹭》(68.5×137cm)、《梅花图》(68×68cm;1988年)、《高仕图》(56×67cm)、《歌鸟》(66.5×67.5cm;1984年)、《风景》(48×68cm)、《马》(102×100cm)、《双鹤》(178×96cm)、《水鸟》(98×70cm)、《人物》(67×39cm)(65×65cm)、《骑驴人物》(67×67cm)、《仙鹤图》(96×87cm)、《苗族少女》(54×40cm)、《梅花》(100×45cm)、《彩荷》(69×63cm)、《清夏》(89×97cm)、《重彩花鸟》(68×69cm)三幅、《夏荷》(96×89cm)、《花卉》(68×158cm)、《猫头鹰》(45×34cm)(69×48cm)、《夏娃》、《山鬼》
电影编导:《海上故事》、《儿女经》
文学著作:系列《永玉六记》(《罐斋杂记》、《力求严肃认真思考的札记》、《芥末居杂记》、《往日,故乡的情话》、《汗珠里的沙漠》、《斗室的散步》),《黄永玉大画水浒》,《老婆呀,不要哭》(诗歌),《一路唱回故乡》(诗歌)黄永玉简介,《吴世茫论坛》,《太阳下的风景》,《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火里凤凰》,《比我老的老头》,《从万荷堂到玉氏山房》,《永不回来的风景》,《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等。
诗歌:《路》、《老头还乡》、《献给妻子们》、《南华叠翠》、《像文化那样忧伤》、《自画像》、《老婆呀,不要哭》
建筑设计:凤凰县的《玉氏山房》、《夺翠楼》,香港的《山之半居》,北京通州的《万荷堂》和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无数山庄》
见字如面观后感【1】
见面那天,关正文、张国立和黄永玉,从下午三点多一直聊到晚上八九点。黄永玉家里有十几条狗,好多只猫,他端着点心,靠在沙发上吃,三四只猫都跑到他身上来,抢盘里的点心,黄永玉也不在意。
给曹禺的那封信,起初真在抽屉里搁了好几天,后来黄永玉觉得,不管了,就送出去吧。寄出后,他对好友、著名戏剧家吴祖光说了此事,吴祖光:“你这回完了,曹禺再也不会理你”。没想到,曹禺回了信,而且如此诚恳,一来一往两封信由此变成一段佳话,后来,这两封信被全文刊发在了《收获》杂志上。
“这在当时是少有的率真交流,在今天,这件事情同样少有。现在当官不是艺术家们努力的方向了,但更多的人可能会为金钱所累,又有几个人心在戏上呢?而且我们今天依然没有那种健康的文艺批评环境。”关正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那个下午,黄永玉反复聊起一段段关正文不知道的历史。
关正文在《见字如面》中选了一封叶君健对萧乾的批斗发言。1957年,在一个批判会上,叶君健说萧乾“崇洋媚外”。他讲了萧乾和一只猫的故事:在英国,萧乾养了一只猫,为了讨好一个英国编辑,就把这只猫送给了他,还为猫编了一个故事,说这只猫是他从中国带来的,中间还跳到海里救回了这只猫,编得很是传奇。
这件事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叶君健和萧乾的关系,两人一直没恢复到过去的样子。叶君健也委屈,说那个情况下,我不站出来,肯定也得牺牲,我站出来,又没说你政治上的事,说的只是一只猫的事。
其实萧乾很挂念叶君健。萧乾后来和巴金交往多。有次,叶君健摔了,骨折,萧乾给巴金打电话,提醒巴金:你注意不要摔着。
关正文向黄永玉提起了叶君健的发言。凑巧的是,黄永玉就是那个会场的亲历者,“我也上去了,我说他(萧乾)乱搞男女关系,爱了这个爱那个……”他对关正文说。
后来,黄永玉给萧乾写了一封信,“这个事情你还要记仇吗?”他在信中对萧乾说。萧乾回信,大意是我可以不记仇,但必须是你来看我,不是我去看你。黄永玉说,那可以。黄永玉去找萧乾,两人和好如初。
与黄永玉的见面,是关正文做《见字如面》的意外之喜,他从黄永玉口中“挖”出了许多旧书信故事,计划放到第二季中。
见字如面观后感【2】
关正文的个人履历中,有两个醒目的身份,一个是导演——他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总导演,也是《幸运52》《非常6+1》《挑战主持人》《我要上春晚》等节目创始的策划人之一;另一个身份,则跟文学有关——他曾是作家出版社编辑,《小说选刊》杂志社副编审、事业部主任,《民族文学》杂志社副社长。他执导的节目,因此或多或少总有些文学烙印。
关正文最初想做一档读书节目。但后来他否定了这个想法。“读书节目实际上都是用评论的方式介入的,但评论其实很难真正引导读书生活。”另一方面,文学叙事常常牵扯前后文,很难独立成章进行传播。
偶然间,他看到一个英国的阅读会《书信朗读会》(Letters live),它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在2013年发起,每年办一次,请名人们朗诵从世界各地找来的书信。最初在伦敦一间临时房屋进行,后来被搬上电视。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就朗读过“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写给友人的书信——他也曾在电影《模仿游戏》中扮演过他;《魔戒》“甘道夫”伊恩爵士,朗读过一位少年写给母亲的出柜信;印度领袖甘地写给希特勒呼吁和平的信、伊丽莎白二世写给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司康饼配方、泰坦尼克号沉没前发出的电报、古巴领袖卡斯特罗写给“我的好朋友罗斯福”的信,都在朗读清单中。
这让关正文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信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具有独立传播价值,对我们来讲,是技术层面的解决。”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6年初,编剧总监张子选带领八个人,历时半年多,去各地博物馆、大学图书馆、私人收藏家手中找信。复旦大学“中国人生活资料研究中心”成为供信重镇,中心主任张乐天教授有三十多万封普通人书信,每次会推给张子选上千封,筛完一批,再推一批。
关正文有一个基本的选信配比:古代的信近四分之一,近代、现代、当代的信占四分之三,内容要多元,科学、军事、情爱、文娱、政治,都要有。
选中的信必须值得许多人看到。“我们做了些细化规定:它应该是直接打开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经典历史场景的窗口;它应该是对人性和人际关系极致状态的精彩表达;它必须有趣。”关正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名人书信公开发表的不少,关正文希望找到最让大家意外的一封。编剧总监张子选回忆,在找溥仪书信时,节目组首先找到的是溥仪的三封退位诏书,但这三封诏书都是皇太后以他的.名义颁布的,比较公文化,没有个人的生命形态。
追随溥仪的历史轨迹,后来他们发现了溥仪写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信件写于1949年7月,溥仪身为战俘流亡苏联时。信中,溥仪极为卑躬屈膝,带着乞求,表示“我最希望能居住在苏联”,并要求能加入苏联红军。这背后,是他对自己命运的恐惧。
见字如面观后感【3】
最后一封情书
一封民国时期各界人士联名为一名女死囚求情的求情信,是节目组最早选定的信件之一,打开的是民国传奇女侠施剑翘的故事。施剑翘,也是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章子怡所扮演的“宫二”的原型。
施剑翘的父亲施从滨,是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奉系前敌总指挥。1925年直奉大战中,施从滨兵败被俘,直系军阀孙传芳将被俘的施从滨斩首示众,暴尸三日,极尽侮辱之能事。施剑翘决意为父报仇,她先将报仇的希望寄托在堂兄身上,但堂兄不肯帮忙。后来,她遇到了阎锡山的一个下属,时任谍报股长的施靖公,对方表示愿意承担此事。施剑翘于是嫁给了他,并生下两个儿子。等了十年,施靖公步步高升,报仇之事却一拖再拖,施剑翘最终与其一刀两断。在得知孙传芳寓居天津后,她只身前往,近距离枪杀了孙传芳,随后,当场散发传单自首。刺杀事件当时轰动了全国,各界呼吁当局予以特赦,求情信由此而来。施剑翘最终获得特赦,在北京生活多年,还当上了北京政协委员,最终死于1970年代。
“这是非常难得的人生样本,包含着中国侠士的文化和精神。”张子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封请愿书背后,又体现出一种价值转弯:“西方的法律系统和中国人情的纠结。”
在复旦教授张乐天推送的信件中,张子选曾对一组长达六十多封的往来信件感兴趣。信写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两个婚外恋情人长年互通的情书。
“那时出现这样的信特别让人奇怪,它能拧开那个年代里一扇非常怪异的门。”张子选说。但最终,在这60封信中,并不能够找到特别敏感的焦点来打开人性,通篇都很日常、琐碎,于是只好放弃。
同样是情书,著名散文家冯亦代和妻子、著名演员黄宗英两人的情书,文学性显然要高得多。黄宗英和冯亦代是黄昏恋,两人相恋时年事已高,总要分别住院,难得相聚,于是你来我往,写了五百多封情书。
《见字如面》现场,80岁的话剧表演艺术家张家声朗读了冯亦代写给黄宗英的最后一封情书——1999年,黄宗英生日前一天,病榻上的冯亦代花了一整天时间,写下了这封信。“现在我这个人说穿了,是为你而生存,因你而生存,没有别的了……我又得去检查,虽然只有两个星期,那总是不在一块儿的,我所希望实现的,是永远永远不分离……从现实讲,我是十二万分的爱你,比爱自己更多……我得了你,用我的余生来爱你,这是我的智慧,也是我的幸福。”
拆信嘉宾、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在听完这封信后点评道,“你以为是浪漫,其实是写实”。另一位拆信嘉宾、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表示同意:“浪漫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很浓郁的生命的悲情。”
一对普通父子,来自浙江丽水的摄影家郑国强和儿子郑艺写于2010年的家书,成为为数不多入选《见字如面》的普通人书信。
儿子23岁生日时,郑国强写了这封信,开篇是:“在你四五岁的时候,你特别喜欢把小鸡鸡往插座里塞,我就用了个用完了的打火机,电了一下你的手背,从此你真的不再把小鸡鸡插进插孔里了,而是迷上了拿这个废打火机去电别人的小鸡鸡……”
张子选原本将这个很有趣味的开篇去掉了:“1980、1990年代的时候,这个器官是不轻易在文章中说出来的。”他解释。信交到导演关正文手中,他决定恢复。这个有趣的开头,很快在网络走红,顺带着激起关于亲情、理想,以及教育价值的讨论。
应该是已经涨价了,但是涨价的幅度并不是太高,我认为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
过日子就是平平常常,
有时候有意思,有时候很没意思。
不要成天到晚地找意义。
—— 黄永玉
抽雪茄,养巨犬,收藏豪车,笑声特别大,声似雷鸣…
他就是“画坛鬼才老小孩”黄永玉,黄老先生。
著名的书画大师,湖南常德人,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经担任…(很多浮云️️)
他说过:“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
年过九十,耄耋之年,却一点儿也不安分,这就是为什么他是“老小孩”,“老顽童”,“鬼才”的原因。
12岁,一人流浪;
14岁,喜爱木工,成为木匠;
32岁,全国皆知,家喻户晓的画家;
50岁,考驾照;
80岁,《时尚杂志》封面模特;
91岁,撩女神林青霞,教她如何做野孩子;
93岁,开一辆红色法拉利飙车……(要知道法定70岁上,可不给开车了呀)
黄老先生的金句金言:
“失恋算个屁,你要懂得失恋后的诗意”
“你们都太正经,我只好老不正经了”
“喝不喝酒是人和野兽最大的区别”
“生前我玩的开心,死后,大家玩一会我好啦”
“对自己要求:活着就要有意思一点”
我的经验是:
碰到任何困难都要赶快往前走,
不要欣赏那个让你摔倒的那个坑。
——黄永玉
我给年轻人的忠告是:
珍惜时间、好好读书,
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
——黄永玉
悲伤很误时间,有人因此送掉半辈子光阴;把悲伤当成诗,那会好过点。悲伤跟快乐一样,有时很荒谬。
——黄永玉
人生就是一万米长跑,如果有人非议你,那你就要跑得快一点,这样,那些声音就会在你的身后,你就再也听不见了。
——黄永玉
认认真真地做一种事业,然后凭自己的兴趣读世上一切有趣的书。
——黄永玉
各人有各人心中的病根子,即使在旁边的人看起来是一件区区小事。
——黄永玉
愿大家都可以像黄永玉先生写的那样:
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
站在太阳下的坦荡,还有,被坚定的选择。
?过有趣的生活。
出自艺术大师黄永玉之手的“酒鬼”包装艺术设计,极具湘西地域文化特色。酒鬼酒陶瓶的设计立意孤绝,妙手天成,平朴里显功力,随意中见洒脱,古拙别致,大朴大雅。酒鬼酒瓶一举创下国内包装设计费之最。据黎福清先生在《中国酒器文化》一书中记载:“麻袋瓶在市场露面以后,大受集瓶爱好者的青睐。”“酒鬼”外包装盒在一个侧面装饰的是黄永玉的国画酒鬼图,画的是酒鬼背着“酒鬼”在醉行,盒的一侧题着黄永玉的8个草体字:“不可不醉,不可太醉。”图中还有黄永玉撰写并手书的短句:“酒鬼背酒鬼千斤不嫌赘,酒鬼喝酒鬼千杯不会醉,酒鬼出湘西涓涓传万里。”这3个描绘“酒鬼”的短句就是一首极具韵味的诗,写“酒鬼”可谓形神兼备,后来因成为“酒鬼”电视广告语而广为人知。“酒鬼”酒文化和包装文化相得益彰,2002年入选中国十大文化白酒。 ●享受生活的黄永玉黄永玉喜欢建房子在文化界是出了名的,湖南凤凰、北京、香港、意大利都拥有自己的豪宅。这些住宅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规模上,都很有讲究,比如老家湖南凤凰的玉石山房、北京的“万菏堂”、香港的公寓以及意大利达芬奇故乡的城堡,都各具特色,且耗资巨大。很多人都认为他这样做无非是有钱了之后显阔罢了,而他却说 “房子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盖房子不仅是一个人的开心,它是很多人的开心。”的确,他所设计和建造的豪宅都几乎成为了文人墨客欣然向往的地方。而在3月份,他还在“万荷堂”搞完一个几百人参加的大型酒会。黄永玉刚从香港回来,此次他准备在北京“万菏堂”逗留一个月时间。“万菏堂”位于北京东郊,我们从市区驱车花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到达。“万菏堂”的门口伫立着一座小亭子,村子里几名年迈的老人坐在亭子里悠闲的聊天,这也是黄永玉特意花钱建造的,他将这个亭子取名为“侃亭”,并用亲自为其题的“侃亭”两个字做了一块匾,主要希望路人、村民能到此歇息、闲聊。可没想到后来刻有“侃亭”二字的匾不久就被人偷走了,黄永玉怀疑可能是“有来往的人偷的”。自此,他便再未题字,以免再次被盗。“侃亭”从此成为了“无字亭”。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黄永玉的名气,否则,人们偷他的字干什么?“万菏堂”的庭院里载满树木,屋宇高大、回廊宽敞、荷花池里的荷花已枯萎。除此之外,引人驻足观望的还有院落里那数十株梅树,据说都是清代嘉庆和乾隆年间,算起来,每一株至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想必在梅花竟相开放时,整个庭院一定是芳香四溢。“万菏堂”是黄永玉花了7个月时间设计完成的,就连屋内的桌椅、壁炉、吊灯也都由他亲自动手设计。整套设计完全采用了传统的建筑结构,飞檐、回廊,古色古香的门窗,风格简洁明快,古朴流畅。怪不得见过黄永玉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既懂艺术,又懂享受的人。 ●大难不死的黄永玉“时间过得真快,我一晃就要过八十岁了。回想起来,真不敢相信,就好像时间被别人偷走了一样。要是现在只有三十岁该多好,哪怕四十岁、五十岁都行。”岁月的在黄永玉那里变成了一种莫名的伤感。很多同时代的老人们越来越少了。他在《比我还老的老头》一书写道;“唉!都错过了,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故事一串串,像挂在树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干果,已经痛苦得提不起来。”1924年生于湖南凤凰的他13岁便背井离乡,独自出去闯荡,八十年的人生时光大都是在漂泊与动荡之中度过的。“你们现今多好啊,可以自由自在的读书、学习,像我们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小孩,不被炸死、饿死就已经算是奇迹了”。黄永玉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同时,他也坚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湘西自古民风强悍,不少人从小就开始习武防身。黄永玉从小也学过武、练过拳,在学校念书时也常与人打架斗殴。由于时局动荡,他读书读到初二便辍学了,按他自己的话说是“拼拼凑凑上了八年半的学”。辍学之后,他做过陶瓷小工,当过中小学教员,同时也给当时的一些报刊撰写些文章,画些插图。抗日战争时期,政局动荡、国运不济,由于受到“左翼”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便开始发传单、搞游行,参加一些轰轰烈烈的文化救国运动。可以说,黄永玉经历了那个时代所有人都要经历的苦与难,由抗战时期、内战、文化大革命走到今天,又从收入微薄的陶瓷小工成为如今受众人追捧、声名显赫的文化名流,人生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他都饱尝其滋味。如今他再回过头来看这段经历时却显得轻描淡写,“人生不存在难的问题,难也要走,不难也要走”。“与很多人不同的是,他身上充满了复杂性,这可能与地域和历史有关”《荣宝斋》杂志主编唐辉说。的确,从黄永玉身上可以嗅出一段历史的气味。当然,除了他的经历外,在文化界之间流传得比较多的还有他独特、不同常理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