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适夷1905年生于浙江余姚。原名楼锡春。1919年随父亲到上海,在一家钱庄里当学徒,自幼喜爱文学。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作,最初在《创造日》和《洪水》等刊物上发表习作。1927年后主要从事地下工作和文学活动,在《太阳月刊》、《拓荒者》、《语丝》、《萌芽》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出版过短篇集《挣扎》、《病与梦》。1929年去日本学习。1931年回到上海,参加“左联”、“文总”工作,编辑左联机关刊《前哨》、《文学导报》。1932年出版短篇集《第三时期》。1933~1937年被捕入狱,翻译高尔基《在人间》等作品。抗战后历任《新华日报》、《抗战文艺》、《文艺阵地》等刊的编辑工作。1946年以后编辑过《时代日报》、《作家》和《小说》月刊。1949年出版散文集《四明山杂记》。建国后历任东北军区后勤政治部宣传部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和顾问。作家出版社总编辑,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2001年4月20日因病逝世,享年97岁,被称“世纪老人”。2010年6月30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之际,中共余姚支部第一任书记楼适夷先生纪念亭(碑)在余姚念德桥旁边郁郁葱葱的滨江公园、绿水荡漾的姚江之畔落成揭碑。市领导李浙闽、王祥林、丁晓芳和老同志代表、楼适夷家属等出席落成仪式,并深切缅怀了楼适夷先生为余姚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发展作出的卓越功勋。 楼适夷于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挣扎》、《病与梦》,散文集《话雨录》、《蟹工传》、《适夷散文选》、《天平之甍》等,诗集《适夷诗存》,剧本《活路》,电影文学剧本《盐场》,译著小说《在人间》、《契诃夫、高尔基通讯集》等。钱庄学徒出身,最早在《创造日》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28年入上海艺术大学,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挣扎》、《病与梦》。1929年留学日本,修俄罗斯文学。发表于《拓荒者》上的小说《盐场》是著名的早期左翼小说。1931年回国参与编辑“左联”机关刊物《前哨》、《文学导报》和《文艺新闻》。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第三时期》,1933年被捕,在狱中翻译了高尔基的《在人间》等作品。以后成为著名的俄国文学翻译家,也介绍日本作家作品。1937年出狱,到武汉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还参加了《抗战文艺》初期的编辑工作,并与叶圣陶、宋云彬、傅彬然合编《少年先锋》月刊。后至广州、香港协助茅盾编辑《文艺阵地》,并继茅盾之后代理主编工作。“孤岛”时期,与王元化、许广平等共同主办《奔流新集》月刊。1946年回上海,任《时代日报》副刊编辑,并同靳以合编中华全国文艺协会的机关刊物《中国作家》。1947年去香港与周而复创办《小说》月刊。1949年至北京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作协理事。后在出版总署工作期间,参加了抗美援朝运动,任东北军区后勤政治部宣传部长,1952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和《译文》、《世界文学》编委,1978年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顾问。
韦君宜,别名魏蓁一,1917年农历10月26日生于北京
。女。作家。清华大学肄业。
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到延安。后任新华社《中国青年》杂志编辑,晋绥《中国青年》分版主编。建国后,历任《中国青年》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社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文学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2002年1月26日12时33分在协和医院病逝,享年85岁。
是从维熙。
从维熙出生于1933年,河北玉田人,年轻时曾任教师,后任北京日报记者、编辑。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风泪眼》,长篇小说《北国草》,长篇纪实文学《走向混沌》等。
作家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从维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0月29日7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无论是作家本人签名还是作家出版社发布的讣告都是从维熙,绝对是标准。
两个名字在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物上均有,但是考查 读秀 发现, 丛 的使用率较少,而且2000年后基本不见有使用。 从 的使用率比较高,2018年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的书都用的 从 ;甚至《走向混沌》三部曲也用 从 。读秀显示用 从 的书籍超过两千册。所以推荐使用 从维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