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海天出版社总编辑

2023-12-08 00: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海天出版社总编辑

1976年08月—1977年09月,衡阳市衡阳汽车修配厂技术员、政治处干部;1977年09月—1978年12月,湖南省衡阳市经委组干科干部;1978年12月—1986年08月,湖南省衡阳市委组织部干部科干事、副科长、科长;1986年08月—1990年04月,湖南省衡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90年04月—1993年01月,湖南省衡阳市委常委(副厅)、组织部部长;1993年01月—1994年07月,深圳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处处长;1994年07月—1996年08月,深圳海天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副局级);1996年08月—2000年01月,深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市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局级);2000年01月—2000年05月,深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局级);2000年05月—2000年06月,深圳市委常委;2000年06月—2000年08月,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2000年08月—2001年06月,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党建研究会会长;2001年06月—2002年09月,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党建研究会会长、省党建研究会会长;2002年09月—2003年08月,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党建研究会会长、省党建研究会会长、市人才研究协会会长;2003年08月—2005年06月,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2005年06月—2009年06月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2009年6月,中纪委证实,许宗衡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调查。2009年6月11日,因严重违纪,中央已经决定免去其领导职务。 2011年5月9日,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9日对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市长许宗衡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许宗衡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关于许宗衡被双规的事情

1.中共广东省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
男,汉族,1955年7月生,湖南湘潭人,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3月参加工作,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双硕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硕士学位,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9年6月8日,许宗衡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

学习简历

1972年03月-1974年08月,湖南省衡南县宝盖农场知青,任场长、副指导员;
1974年08月—1976年08月,湖南省交通学校汽车专业学生,担任班长、校学生会主席;
1984年06月-1986年09月,湘潭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1994年02月-1996年01月,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民商法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1997年08月-1999年08月,在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任职简历

1976年08月—1977年09月,湖南省衡阳汽车修配厂技术员、政治处干部;
1977年09月—1978年12月,湖南省衡阳市经委组干科干部;
1978年12月—1986年08月,湖南省衡阳市委组织部干部科干事、副科长、科长;
许宗衡1986年08月—1990年04月,湖南省衡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1990年04月—1993年01月,湖南省衡阳市委常委(副厅)、组织部部长;
1993年01月—1994年07月,深圳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处处长;
1994年07月—1996年08月,深圳海天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副局级);
1996年08月—2000年01月,深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市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局级);
2000年01月—2000年05月,深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局级);
2000年05月—2000年06月,深圳市委常委;
2000年06月—2000年08月,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2000年08月—2001年06月,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党建研究会会长;
2001年06月—2002年09月,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党建研究会会长、省党建研究会会长;
2002年09月—2003年08月,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党建研究会会长、省党建研究会会长、市人才研究协会会长;
2003年08月—2005年06月,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
2005年06月—2009年06月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09年06月—,中纪委宣布其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省委委员。
许宗衡出生在铁路工人家庭。经历了“知识青年下乡”运动。17岁那年,他到离衡阳120公里的宝盖乡农场锻炼。在这两年内,因其干活卖力,先被推荐入党,后被保送至湖南省交通学校上学。在湖南省交通学校念书时,许宗衡担任过班长、学生会主席。一年后,他被抽调到衡阳市经委组干科工作。记者虽然无法寻访到其在汽配厂的表现,但据经委组干科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年的老法院宋院长调到汽修厂任革委会主任。宋主任很快在这个新分来的中专生身上发现了潜力。之后经其推荐,许宗衡被抽调到经委“工业学大庆办公室”接受锻炼。据经委的徐荣主任回忆,那时候常跟他一同背着网挎包,骑着单车,日2005年6月2日当选为深圳市市长以后,许宗衡坦言:“面对未来的巨大挑战和压力,我没有丝毫的彷徨和犹豫;面对未来的工作和使命,我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在文化产业方面,深圳具有市场、科技、创新三大优势,许宗衡希望有更多的支柱产业,使深圳的产业基础更加稳定和牢固。在公共关系方面,许宗衡表示:加强与市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就是促进政府转型、构建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人口管理方面,推出“1+5”文件。许宗衡更加强调的是要把发展成果转化为市民的实惠。在交通整治方面,要从“硬”、“软”两方面着手。社会治安方面,坚持抓源头、抓队伍、抓严打。许宗衡要把今后每年一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办成广交会那样具有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应该说从全国各城市来看,深圳不是最具有文化优势的,那么为什么深圳要去极力发展它呢?这里最关键的是文化优势如何转换成产业,而在这个地方深圳恰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要转换成产业要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市场,第二要有科技的结合,第三文化必须要以创新相结合。而深圳恰好是高科技非常好、市场体系非常完善、创新充满活力。深圳通过25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三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现代物流和金融业。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支柱产业,使深圳的产业基础更加稳定和牢固。”
新华网北京2009年6月8日电 据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宗衡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而2009年6月5日,《深圳特区报》还报道昨天上午许宗衡出席市政府与思科公司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下午主持召开市政府四届一三七次常务会议,并会见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孙文杰一行,《中国环境报》于6月2日第二版刊发了深圳市长许宗衡的署名文章《发展低碳经济是深圳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许宗衡老家是那的?

许宗衡,男,1955年7月生,汉族,湖南湘潭人,1973年11月加入中共,1972年3月参加工作,学历在职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硕士。1972.3-1974.8湖南省衡南县宝盖农场知青,任场长、副指导员;1974.8-1976.8湖南省交通学校汽车专业学习,担任班长、校学生会主席;1976.8-1977.9湖南省衡阳汽车修配厂技术员、政治处干部;1977.9-1978.12湖南省衡阳市经委组干科干部;1978.12-1986.8湖南省衡阳市委组织部干部科干事、副科长、科长;1986.8-1990.4湖南省衡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其间,1984.6-1986.9湘潭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90.4-1993.1湖南省衡阳市委常委(副厅)、组织部部长;1993.1-1994.7深圳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处处长;1994.7-1996.8深圳海天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副局级)(其间,1994.2-1996.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研究生班学习);1996.8-2000.1深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局级)(其间,1997.8-1999.8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学习);2000.1-2000.5深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局级);2000.5-2003.8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0.6),市党建研究会会长(2000.8),市人才研究协会会长(2002.9),省党建研究会副会长(2001.6);2003.8-2005.5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2005.5-2005.6深圳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2005.6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党组书记。

梁羽生个人资料,梁羽生个人资料

1人物生平

生平简历

1924年 出生。

3月22日,生于广西蒙山县文圩乡屯治村,名陈文统。

1938年 十四岁 ,下半年间,因患疟疾腹泻,休学半年。阅读了大量的名家词集和两份象棋棋谱,并 补习数学。

1941年 十七岁 ,夏季,转学到桂林高中,广泛接触新文学,喜爱看电影。

1942年 十八岁,年间,向《力报》投稿。

1943年 十九岁,冬季,中学毕业,到良丰租房自修,准备报考广西大学。

1944年 二十岁,5月,湘桂战役失利。7月(疑),因战况变化,被迫返回家中。9月中旬,简又文、饶宗颐等人来到蒙山避难。不久,拜简又文为师。10月,桂林沦陷。

1945年 二十一岁,月15日,日寇入据蒙山县城;16日,陈家上下同简又文等人,出发前往六排山暂避,次日清晨抵达目的地;住约半月,返回。4月,日寇血洗文圩镇;16日,众人出发前往鹏汉村暂避,次日晚七时抵达。5月50日下午,日军及汉奸全部退出蒙山。6月1日,蒙山全县治安恢复,众人返回陈家。8月8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6日,随简又文返回广东。不久,考入岭南大学化学系。[3]

1946年 二十二岁 ;年间,转入经济系,结识金应熙。加入中文系“艺文社”。一九四七年 二十三岁 秋季,任校报《岭南周报》编辑。 年间,夺得岭南大学象棋比赛冠军。

1948年 二十四岁 ;元旦,担任《岭南周报》总编辑,开始以“幻萍”、“冯显华”的笔名发表左倾文章。

1949年 二十五岁;年初, *** 准备发动渡江战役。6月,只身前往香港谋职。经校长陈序经推荐,至香港《大公报》任英文翻译,不久,回蒙山县参加文艺座谈会,向学校捐钱。8月,工作转正。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和家乡的消息断绝。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年底,调副刊科任助理编辑。

1950年 二十六岁;2月,任副刊编辑,负责《学习》、《文综》等等周刊。8月,任《大公报》社评委员会成员,是其中最年轻者。不久,社评委员会解散,改任撰述员。向大陆的朋友寄回一些《大公报》。10月5日,香港《新晚报》创刊,被罗孚调至《新晚报》。年底,因父亲受诬告被拘押,赶回蒙山,至荔浦县被彭荣康劝阻,返港。不久,父亲被错杀,享年五十六。年间,任香港“南方学院”讲师,负责经济学。年间,以“陈鲁”、“梁慧如”之名,创作棋评和历史小品。

1951年 二十七岁 ;3月(至迟5月),任《新晚报》副刊“天方夜谭”编辑;查良镛(金庸)调至《新晚报》编辑副刊“下午茶座”,两人成为同事。

1953年 二十九岁;3月14日,以“冯瑜宁”笔名,开《新晚报》“茶座文谈”专栏;24日,以“李夫人”笔名,开《新晚报》“李夫人信箱”专栏。年底,吴公仪和陈克夫决定打擂。 年间开《新晚报》“一日一联”专栏。

1954年 三十岁 ;1月18日,被罗孚说服,决定创作武侠小说;19日,《新晚报》预告“本报增刊武侠小说”;20日,《新晚报》发表《龙虎斗京华》,署名“梁羽生”。8 月1日,《龙虎斗京华》刊毕;11日,《新晚报》发表《草莽龙蛇传》。9月,(香港)文宗出版社《龙虎斗京华》,梁羽生小说的第一个版本。年底,(香港)伟青书店成立。

1955年 三十一岁;9月,以“陈鲁”笔名,负责《大公报》象棋专栏。

1956年 三十二岁;2月15日,以“冯瑜宁”笔名,和众人同开《大公报》“上下古今谈”专栏。

1957年 三十三岁 ;5月1日,和林萃如结婚,不久,回大陆蜜月旅行;月间,文宗出版社《三剑楼随笔》[4]

1960年 三十六岁 ; 年间,《民报》开始转载梁羽生小说,是首份获得授权的新加坡报纸。

1962年 三十八岁;5月,前往北京;和聂绀弩碰面。 年间,游南京玄武湖。年间,随香港记者代表团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以《大公报》报社代表身份出席人民大会堂的国宴酒会。(疑)

1964年 四十岁;1月,主编《大公报》文史周刊“古与今”,至1966年5月结束。

1965年 四十一岁;11月,至香港大会堂演讲“十五年来中国象棋之发展”。[5]

1966年 四十二岁;6月,完全解除报社职务,保留“撰述员”头衔,此后只创作武侠小说和期评。

1976年 五十二岁;11月,赴马尼拉观看第六届亚洲象棋锦标赛。年底,香港的天地图书有限公司成立。

1977年 五十三岁;3月5日,参加“春季港日围棋对抗赛”,力克日本初段棋手松元福雄。[6]

1984年 六十岁;9月1日,至新加坡的南洋客属会总礼堂,演讲“从武侠小说到历史小说”;3日,至新加坡的海世界活海鲜酒楼,演讲“武侠小说与现代社会”。12月29日,以“新派”武侠小说创始人身份,出席北京的全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并和“美国间谍”罗孚碰面。

1987年 六十三岁;2月15日,回到蒙山县,受热烈欢迎,停留三天。7月15日,台湾解除 *** 状态。9月,偕夫人赴澳大利亚定居。11月10日,和台湾的风云时代出版公司签约,授权出版武侠小说与散文集。12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和中国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香港国际中国武侠小说研讨会”,武侠小说受学界肯定。[7]

1992年 六十八岁;6月,文化艺术出版社《新武侠二十家》(陈墨),大陆首部详论梁羽生的书籍。年间,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和(深圳)海天出版社“梁羽生系列”,大陆首套有授权的梁羽生小说集。

1994年 七十岁;1月,悉尼作家节安排“中国武侠小说专题研讨”,演讲“中国的武与侠”,并称“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我们的嘉宾金庸先生”。6月,查出膀胱癌。9月18日,至Chatswood地区的基督教堂受洗。10月,癌细胞复发,再度住院手术。年间,风云时代出版公司“梁羽生武侠作品精选”。

1995年 七十一岁;7月22日,至悉尼图书馆举行关于武侠小说的讲座。9月22日,北京举行“首届武侠文学研讨会”,和金庸同获“金剑奖”;下旬,为黄苗子夫妻即将举行的书画联展致辞。11月20日,以评委身份,出席“澳洲华文作家协会首届杰出青年奖”颁奖仪式。

1997年 七十三岁;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月间,〈金应熙的博学与迷惘〉。9月,百剑堂主病逝,向《大公报》寄挽联。[8]

2001年 七十七岁;2月4日,出席对上海作协代表团赴澳的欢迎晚宴。冬季,同意蒙山县政协建设“梁羽生公园”的想法。11月25日,访问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27日,演讲“早期的新派武侠小说”;29日,出席校方举办的武侠小说座谈会。12月1日,离开浸会大学;月间,至深圳参观“世界之窗”。年间,广东旅游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梁羽生小说全集”再版。

2004年 八十岁;11月,返回香港;30日,获得香港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的学位。12月4日,至广州购书中心举行读者见面会;5日,至中山大学康乐校园(岭南大学旧址)为广州校友会的“校友日”致开幕词;14日,接受《今古传奇·武侠版》的采访,为该社编辑凤歌的武侠小说《昆仑》题名,并为著名网络武侠论坛“旧雨楼·清风阁”题名。年间,接受广西电视台的采访。

2005年 八十一岁;年初,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夏季,再度收到广西电视台的邀请,决定回乡度中秋。8月初,和妻子确定行程,并购买巨额保险;8月16日,广西电视台和《广西日报》联合推出“我与梁羽生”大型有奖征文活动;。9月上旬,飞抵香港(刚刚做完白内障手术);14日,飞抵桂林市两江国际机场,受热烈欢迎,“梁羽生公园”动工;15日,十时举行“梁羽生中秋故乡行媒体见面会”并解释笔名,十四时至十五时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十六时三十分出席乡亲见面会;16日,上午回母校桂林中学庆贺百年校庆,下午至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的礼堂演讲“武侠小说与通识教育”并接受该校的名誉教授证书;17日,来到南宁的广西电视台,录制该台文体频道“真情讲述”栏目的“文心侠骨共婵娟”中秋晚会;19日,动身回港。10月4日,至香港浸会大学演讲“江湖侠士情”。年间,广东旅游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梁羽生小说全集”三版。

2006年 八十二岁;7月26日,举行“梁羽生文化收藏捐赠中国现代文学馆”活动,捐赠藏书、对联、书信、手稿、剪报、照片、著作共计八百八十二件,成为第一个被列入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武侠小说家。年底,返港。12月8日,以主礼嘉宾的身份,出席天地图书有限公司的三十周年庆典,并赠送对联;13日,出席恩师饶宗颐的九十华诞庆典。住旅馆时夜间中风,右半边肢体不能动弹,立即送往九龙医院。

2007年 八十三岁;4月,香港中央图书馆的香港文学资料室举办“梁羽生武侠小说简介”展览,长达两月。6月,病情稍见缓和,转到悉尼的陈秉达养老院。

2008年 八十四岁;8月8日,奥运会开幕之前,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发表感言;月间,台湾的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梁羽生散文》。11月7日,获“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12月16日,接受田地、张晓燕、赵立江的探访,首肯“私家侦探”(渠诚)等人的资料整理成果。

病逝悉尼

2009年1月22日 八十五岁(未满),病逝悉尼;25日,家属向媒体发布消息。

2写作理念

武侠理念

首先,梁羽生对武侠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价值给予明确肯定。他指出,作为一种小说流派,武侠小说无疑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奇异的鲜花,“应当允许武侠小说存在”。

其次,他认为,武侠小说必须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

再次,他认为,写好武侠小说 ,作者只有具备相当的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识,并有相当的艺术手段、古文底子,而且还要懂得中国武术的三招两式,才能期望成功 。 撰写者的创作态度应当端正。

创作风格

他在1977年应新加坡写作人协会的邀情作演讲时,介绍了自己创作武侠小说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时代的历史真实;二是着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他对武侠小说的态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他曾对大陆一度兴起的盲目的泛滥的“武侠热”泼过冷水。

梁羽生[1](1924.3.22~2009.1.22),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 “以侠胜武”的理念。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

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2]另有笔名陈鲁、冯瑜宁、梁慧如、李夫人、冯显华、幻萍、佟硕之、凤雏生。

谢冕的个人作品

《湖岸诗评》,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北京书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2月。《共和国的星光》,1983年6月,春风文艺出版社。《论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谢冕文学评论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4月。《中国现代诗人论》,重庆出版社,1986年10月。《文学的绿色革命》,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诗人的创造》,三联书店,1989年3月。《地火依然运行》,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3月。《新世纪的太阳》,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6月。《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与张颐武合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流向远方的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永远的校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1898:百年忧患》,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心中风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10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浪漫星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西郊夜话》,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燕园问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1月。《谢冕论诗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4月。《每一天都平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中国当代青年诗选(1976——1983)》,谢冕编,1986年2月,花城出版社。《中国新诗萃(20年代初叶——40年代)》,谢冕 杨匡汉主编,1988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新诗萃(50年代——80年代)》,谢冕 杨匡汉主编,1985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摩名作欣赏》,谢冕主编,1993年6月,中国和平出版社。《20世纪中国文学丛书》(10卷),谢冕 李杨主编,1993年6月,时代文艺出版社。《罗门诗选》,谢冕编,1993年7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鱼化石或悬崖边的树》,谢冕编,1993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当代诗歌潮流回顾》(6卷),谢冕 唐晓渡主编,1993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青少年时代》(15卷),谢冕主编,1994年3月——1997年1月,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1949——1989)》,谢冕 洪子诚主编,1995年7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1948——1975)》,谢冕 洪子诚主编,1995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金克木散文选集》,谢冕编,1996年12月,百花文艺出版社。《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文库》(10卷),谢冕 孟繁华主编,1996年10月,海天出版社。 《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谢冕 钱理群主编,1996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唐亚平集-黑色沙漠》,谢冕编,1997年10月,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女性诗歌文库》(16卷),谢冕主编,1997年10月,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第四辑)诗卷》,邹荻帆 谢冕主编,1997年1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百年诗歌选》,谢冕编选,1997年12月,山东文艺出版社。《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1卷),谢冕 孟繁华主编,1998年5月,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诗歌卷》,谢冕主编,1999年9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蓝风筝-中国当代学院批评丛书》(6卷),谢冕 程文超主编,1999年9月,广东人民出版社。《新诗三百首》,牛汉 谢冕主编,2000年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新诗萃(台港澳卷)》,谢冕 杨匡汉主编,2001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开花或不开花的年代》,谢冕 费振刚主编,2001年7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遗事》,谢冕 胡的清主编,2001年10月,青岛出版社。《百年百篇文学精选读本》(5卷),谢冕主编,2002年1月,天津教育出版社。《字思维与中国现代诗学》,谢冕 吴思敬主编,2002年6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小学生古诗文读说背用》(6册),谢冕 阎纯德主编,2003年9月,新华出版《现当代新诗诵读精华》,谢冕主编,2003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第1册至第5册),谢冕主编,2004年6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好看文粹》(4卷),谢冕 朝全主编,2005年3月,华艺出版社。《2005散文卷》(北大年选),谢冕 高秀芹主编,2006年4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余光中经典》,谢冕选编,2007年1月,海峡文艺出版社。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