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消费指南杂志

2023-12-10 02: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消费指南杂志

《中国质量报》创刊于1989年,现为周六刊,每周48个版的彩印报纸。《中国质量报》以质量技术监督领域为依托,以产品质量为报道中心,以质量监督、质量经济、质量管理、信息服务、打假扶优为基本支撑点,同时用质量技术监督和质量的视角关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议题,以期成为质检工作的新闻助手,质量信息的权威平台,产销供需的质量参谋,扶优治劣的有效阵地。《中国国门时报》创刊于1995年,现为周六刊,每周44版。《中国国门时报》立足检验检疫、服务外经贸、辐射口岸系统、面向社会各界,依托国家质检总局的政策、职能和信息的资源优势,快捷、准确地为我国从事对外经贸业务的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提供出入境商品的质量检验、监管、认证、认可、通关、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除害处理以及海关、边检、港务、航运等方面的信息和资讯服务。《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创刊于1989年,全面、深入报道质量监督和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及打假扶优等工作,及时、准确、深入地报道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全面反映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探索、新经验、新动态,积极推动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及标准化、计量工作。《中国检验检疫》创刊于1985年,是国内惟一全面介绍进出口商品检验、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的中央级刊物。《中国检验检疫》致力于宣传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反映行业动态,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服务,设有重点话题、八方论坛、业务手记、把关服务、专家讲台、法制在线、经贸天地等栏目。《中国质量万里行》创刊于1993年,是一份以曝光质量黑幕、提供维权知识、反映消费者呼声、推广名优品牌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监督型新闻杂志。杂志以“质量”为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直面社会现实,以打造质量中国品牌、推进质量中国建设为己任,搭建一座沟通政府、企业与消费者的桥梁,为社会尽责、为公众服务。《消费指南》创刊于2004年,是国内惟一以权威检测为依据指导市场消费的顾问型杂志,是以国家质检系统独特的行业资源优势服务百姓、指导消费权威载体。《消费指南》致力于推进“数据消费”的生活理念,用科学、公正、权威、客观的质量数据引导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帮助消费者理性消费。《中国品牌》创刊于2006年,办刊宗旨是传播政府质量管理信息、推动中国名牌建设事业。为政府和企业搭建品牌建设桥梁;团结全国质量管理品牌推广工作者、学者、专家,为振兴民族品牌而努力。杂志设有言论、深度报道、人物、时讯等板块,包括品牌时政、品牌人物、品牌镜像、品牌擂台等栏目。《监督与选择》创刊于1986年,宣传国家产品质量的政策、法规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并对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分析和消费指导;宣传监督抽查合格企业的先进质量管理经验;交流各级质检技术机构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科研成果,推介质量对比分析和产品鉴别、使用知识;搭建物流环节的产品质量信息交流平台。《中国国境卫生检疫》创刊于1978年, 办刊宗旨: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传出,保护人体健康,为维护口岸食品安全,促进国际贸易与友好往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本刊特色是理论性与实用性结合,专业性与普及性结合。主要栏目有:实验研究、媒介生物控制、卫生监督、卫生处理、旅行卫生等。

有哪些比较好的生活类时尚杂志可以推荐?

《流行色》
由国际流行色协会团体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上海国际服装服饰中心主办,21年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超前权威发布各类流行色彩、服饰面料趋势,是中国本土化的、极具亲和力的时尚杂志。

《MILK新潮流》
双周杂志 以报道最新流行事物为主的年轻周刊,不仅紧贴各地的潮流咨讯,更带动本地时下潮流,成为众多年轻人必读刊物之一。

《缤纷face》
一本拥有全球视野、报道中国本土原创力的时尚生活类杂志;一个品牌经营者、设计师、广告人、艺术家、极客、自由创意人关注的优质读物。传播品牌创意精神,关注时尚创意人群,分享艺术创意生活。

《明日风尚》
时尚、饮食、建筑、设计、文化、艺术、阅读、旅行,乃至时事性的、社会性的、或来自娱乐圈的种种话题,都是构成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更丰盛的生活,来自广阔的包容、多角度的事业,立体式的思维,以及对人文、社会的关心。

《青年视觉》
作为中国领先的艺术时尚杂志,自2002年1月创刊至今一直将国际艺术、时尚、人文以独特视觉传播形式传递给中国的读者,让读者看到生活中不一般的视野,引发对生活新的思考及激发新的生活方式!

《新视线》
中国首要的原创时尚生活创意杂志,致力于成为中国新生代都市精英与创意新贵的生活美学指南,从时装到建筑,从居家到旅行,从生活到设计,从艺术到人文,新视线联合国际与本土顶尖创意人、生活家与您分享灵感——你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态度正体现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之中。

《虹 Madame Figaro》
秉承了其国际的血脉及精华,《虹 Madame Figaro》也致力于将其推崇的“时尚就是生活”的理念传播并推广到中国的精英女性当中。

《YOHO潮流志》
国内惟一一本与年轻人共同分享流行时尚资讯的潮流刊物,涵概了年轻人喜欢和关注的一切东东,内容版块包括服饰、美容化妆、运动、数码、影音、动漫、游戏、周边等等。

《设计》
《设计》杂志是倡导“好设计,好生活”的中国设计生活先锋杂志,提供国际、国内设计潮流生活资讯,充满灵感的产品设计如何服务美好生活,描述潮流,也关注未来新的可能。

《艺术财经》
是一本顺应艺术市场需求,从全新角度打造的艺术市场权威媒体。它结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研究分析中心的强大实力,以及业内知名专家在艺术界的深厚人脉,从财经的角度分析艺术市场的走势和动向,力求带给读者最权威和最具建设性的收藏投资信息和指南,是策应全球艺术市场,真正与中国艺术市场的未来相匹配的首选刊物。

《居》
《居》杂志想把更多好的设计,以及引领时代的国际设计呈现给更多中国的消费者,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用新的触角,带给更多消费者耳目一新的内容。

《时装L’OFFICIEL》
与法国世界级超一流的奢华月刊《L''OFFICIEL》合作,精选法版L’OFFICIEL内容,精致大气,年轻优雅,让国际化与本土精神得到最完美的融合,全方位引导国际流行与消费潮流,推介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ELLE世界时装之苑》
世界著名杂志《ELLE》的中文版,《ELLE》为女性提供全方位的流行时尚情报,包括全球最新的潮流时装、美容产品以及流行趋势,网罗最新和最丰富的资讯,覆盖现代女性时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饮食、旅游、健美、事业和人际关系等,以跨媒体实现开放、时尚、创新娱乐的理念,第一时间将流行情报带给用户。

《瑞丽服饰美容》
提供全方位实用指导的服饰美容潮流专刊,让东方女孩具备国际化时尚+一学就会的个性化打造方案+最丰富多样的品牌展现平台=美丽专刊 NO.1

《瑞丽伊人风尚》
一本打开亚洲女性国际视野,Office Lady的时尚专刊,见证了中国白领女性日益成长成熟的生动魅力,并将继续引领亚洲office lady打开国际视野,实现个人形象的国际化和内心的成熟与强大。

《昕薇》
《昕薇》是由中日两大出版社强强联手合作的一本时尚另类女性杂志。杂志定位于个性、时尚、品位、潮流,以明确的风格定位、顶级的时尚主张而在时尚界独领风骚。

《米娜》
《米娜时尚国际中文版》杂志系由日本著名出版业者主妇之友出版社独家授权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的全新形态女性休闲时尚杂志,也是一本“专注于自己的流行”的时尚杂志,致力于推荐从日本原宿街头兴起的“混搭”休闲服饰风格。

《VOGUE服饰与美容》
《VOGUE服饰与美容》杂志秉承《VOGUE》一贯的理念:聘用最专业的编辑人员;结合世界上最优秀的设计师;起用最具才华的摄影师与模特来创造市场上最高质量的杂志。

《时尚cosmopolitan》
关注中国女性的生活品质与心灵宫殿的构建,不仅以第一时间传递国内外最新的流行服饰、美容产品,更全方位展现和帮助中国女性的职业发展、情感健康和生活方式,真正成为其生活的密友、精神伙伴,是中国本土期刊市场上名副其实的领导品牌。

《嘉人》
杂志涵盖时装(fashion)、美容(beauty)、专题(feature)、生活方式(your life)四大板块内容。《嘉人Marie Claire》追求的不仅仅是漂亮的时尚外表,更注重个性、内涵,与所有兼具美丽、时尚、智慧品位的女性一起,分享着时尚潮流,美容信息和一个个关于梦想与幸福的话题。

《上海服饰》
《上海服饰》是一本为都市白领女士准备的时尚生活实用指导性杂志。她将用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文字教会女性聪明、时尚、有个性地穿衣打扮。杂志的信息量大、对时尚敏感、但又不乏具体性与指导性。不但可以向女性及时传递穿衣打扮的新潮流,还可以让女性方便快捷地购买到自己钟爱的服饰品。

《时尚芭莎BAZAAR》
《时尚芭莎》是一本服务于中国精英女性阶层的时尚杂志,传播来自时装、美和女性的力量。她不仅提供最新的时尚资讯;精辟的流行趋势报道;最受关注的人物专访和女性话题;还时刻与读者分享着当代女性生活的乐趣和智慧——“做个现代、优雅代言人。”

《1626》
中国第一份原创潮流杂志,融合京粤沪三地最新潮流资讯,制造本地最新的潮流文化,引领新一代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成为北京、上海、广州潮流文化无庸质疑的代言人。 提供最新潮流资讯,快速滚动诠释城市的潮流动向。

《城市画报》

《旅行者》杂志,是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旅游顾问,享乐主义的世界旅行休闲杂志。围绕新兴中产阶层 “休闲度假、深入体验、商务旅行、开拓视野” 四大出国旅游方式,以四大板块分门别类,度身定制“信息服务、出游工具” 两大类出国旅游解决方案。

给消费指南这样的杂志起什么名字好呢?

消费之友!
消费天堂!

皮肤长期接触荧光剂会有什么伤害?

人们对荧光剂的惧怕多数源于论坛及朋友圈的对荧光剂的流传。如“荧光剂可透过肌肤被吸收进入体内,进入人体后不容易被分解,可在人体内蓄积,大大削弱人体免疫力;荧光剂与伤口外的蛋白质结合,会阻碍伤口的愈合;荧光剂会让人体细胞出现变异性倾向,其毒性累计在肝脏或其他重要器官,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荧光”二字就感到可怕,荧光本身就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各种动物体内,像很多海洋生物,陆地的萤火虫,其发光的原理就是含有各种荧光蛋白质。200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他获奖的课题是,有关某种水母的荧光蛋白质(GFP)的研究。另外,有些食物,药物,叶绿素,细菌甚至霉菌在紫外灯照射下也会产生荧光反应,被称为自然荧光,是物质固有的特性,是无害的。
实验证明
(1)对皮肤无刺激
经过多年的动物及人体试验表明:即使是皮肤直接接触荧光增白剂CBS纯品,对皮肤也无刺激性,不会导致皮肤过敏。
沈永嘉教授等编写的《荧光增白剂》一书中指出:荧光增白剂不会被皮肤吸收。即使荧光增白剂CBS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有少量粘附在皮肤上,也不会和人体皮肤发生反应,而且通过日常的洗涤活动(例如洗手、洗澡等)很容易被完全的洗掉,不会经皮吸收[1] 。
因此,皮肤直接与添加CBS的洗衣液接触不会造成伤害。
(2)对伤口愈合无不良影响
发表于1994年《德国皮肤病学》杂志上的《荧光增白剂的毒理学性质》一文中指出,即使是用含有荧光增白剂的纺织材料直接接触伤口,也不会对伤口愈合产生不良影响,且不会对人体皮肤造成病理性变化。
(3)代谢:荧光增白剂CBS是水溶性的,通过正常代谢可很快完全排出体外
德国Georg Thieme出版社出版的《环境质量和安全》增补第四卷《荧光增白剂》(`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afety` Supplement Volume IV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一书中指出,通过小鼠代谢研究表明,在大剂量喂食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CBS后,绝大部分增白剂都会迅速通过肠道排出,不被肠道吸收。其血、肝、肾、脑、肌肉和脂肪中均无荧光增白剂残留,即不会造成体内蓄积。所以日常生活中即使有少量荧光增白剂CBS进入人体,也会通过正常代谢过程很快排出体外。
(4)荧光增白剂CBS无致畸性,无致癌性
通过对多种动物的急性毒性研究和长达两年的小鼠慢性毒理实验研究证明:CBS属于无毒性物质,无致畸、无致癌、无致突变性。
补充说明
欧盟洗涤剂协会(A.I.S.E.)的测试报告《家用洗涤剂成分对人体和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之荧光增白剂FWA-5》中对荧光增白剂CBS(也叫FWA-5)的毒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CBS无光致癌反应。
德国环境部于1983年郑重声明,荧光增白剂CBS不具有任何致敏及致畸性。
正确认识
自然界有很多东西,在正常使用剂量下,都是安全的。任何不以剂量为前提,谈论起危害的研究,都是没有意义的。在谈荧光增白剂的危害时,需要先了解它的使用剂量和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最低剂量。目前,洗涤剂中应用较多的为二苯乙烯基联苯类荧光增白剂(CBS)。按照国家标准《GB 151933-2003急性毒性试验》规范性附录D“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判定,荧光增白剂为无毒,与日常食用的食盐的急性毒性属同等级别。也就是说,荧光剂像盐一样安全,两者的致死量十分接近,换算成能理解的说法就是,和食盐一样,它一次吃50g以上,才有生命危险。
另外,经过50多年的广泛运用,也证明荧光剂是安全的。至今没有任何案例可以证明它会致癌,在荧光增白剂动物毒性测试中,不但无明确显示它会造成急性伤害或是长期致癌性,而且对于皮肤的刺激或过敏性也是相当低的,所以目前世界各国家尚未将荧光剂纳入强制性管理的规定。我国除对“可迁移性荧光物质”(指所添加的荧光物质会借由洗涤、啃咬、流汗或是碰触而转移到人体皮肤或黏膜)在部分产品领域有相关规定外,其他无强制管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有些人所认知荧光剂对人体的致病性,其实是跟漂白剂或者是跟其他结构相似的毒性化学物质搞混了;而有人提到荧光剂对于皮肤会有刺激或者过敏性反映,则可能是跟产品内同时含有的香料或防腐剂所造成的反应搞混了。
国内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的开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对色彩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而荧光增白剂所具有增白、增艳和增亮作用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要求。我国荧光增白剂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初的产品仅限于二苯乙烯双三嗪类的VBL和七十年代引进开发的苯并恶唑类的DT两种,这种品种少、化学结构单一的情况一直维持到1985年,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FWA的生产淘汰了许多小厂和亏损企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用化的生产企业发展,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走产业科研一体化道路,经过十几年的紧密配合,相继研制出顺应时代的新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缩小与世界强国的距离,提高了我国FWA结构档次的研究水平。八十年代末,我国合纤工业蓬勃发展,而对腈纶增白效果佳的吡唑啉型FWA DCB仍需进口。上海市染料研究所于1993年终于研制出符合我国生产实际的品种:苯并恶唑型FWA OB是塑料合成纤维、油漆、涂料和橡塑制品很重要的添加剂。
[1]
种类介绍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
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
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
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
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
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用途介绍
一:荧光增白剂BC性能及用途 外观为淡黄色粉末。色光以与标准近似,溶于水呈蓝色荧光,不溶于水杂质含量0.5%,强度为标准品的1005,细度(通过100目筛残余物含量)5%,泛黄点5%,水分含量5%。本品主要用于棉纤维、人造丝、人造棉和纸浆等中性染浴增白处理。
二:荧光增白剂JD-3 性能及用途 外观为淡黄色粉末,能溶于热水。本品在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用于合成洗涤剂、肥皂、造纸和纺织品的增白。
三:荧光增白剂挺进31#性能及用途 外观为淡黄色粉末,具有一般二苯乙烯三嗪型增白剂性能。荧光色调为青光,呈阴离子型。可溶于100℃或1000倍25℃水中。水分含量5%,不溶于水的杂质含量0.5%。本品主要用于合成洗涤剂、肥皂、香皂、纸张的增白,也用于棉织物、锦纶、人造丝等的增白,可使被增白物增白发亮。
四:荧光增白剂BR(增白剂BL)成 分 DSD酸钠盐与异氰酸苯酯的缩合物性能及用途 外观为淡黄色粉末,属阴离子型,微带红紫色。2%水溶液澄清,95%以上通过60目筛。
五:荧光增白剂EBF成 分 邻氨基苯酚与2,5-二羧酸噻吩的缩合物性能及用途 外观为细微黄白色悬浮液。有鲜艳的蓝色荧光。含有效荧光物质10%,属非离子型,呈中性,可与水以任何比例稀释分散。耐硬水、耐酸、耐碱、耐晒,氧化漂白稳定。增白强度与标准品相似,能与大多数施用于白色织物的整理剂和染色载体共用。酸碱度为10g/L,分散液pH6。本品主要用于涤纶、锦纶和醋纤的增白,也可用于合纤与棉、毛混纺织物的增白。
六:荧光增白剂R成 分 DSD酸钠盐与异氰酸苯酯的缩俣物性能及用途 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阴离子型。95%以上通过60目筛。0.2%水溶液澄清。本品主要用于纤维、纸张、白地印染增白和浅色纤维增艳。
七: 荧光增白剂AD(荧光增白剂CA)成 分 对氯代--吗啉基丙酰苯盐酸盐与对甲磺酰苯肼盐酸盐的缩合性能及用途 外观为带绿光的淡黄色细针状结晶。本品主要用作合成纤维的增白剂。
八:荧光增白剂ER(增白剂PS-1)性能及用途 强度为标准品的1003,色光与标准品近似,非离子型,在水中均匀分散。本品用于涤纶、涤/棉混纺织物的增白。用其处理的织物白度高、色光纯。具有优异的耐洗、耐晒和耐升华牢度。
主要争议
不容易被分解
有学者认为荧光剂不像一般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体内蓄积,产生许多有害的作用,大大削减人体免疫力;荧光剂与伤口外的蛋白质结合,还会阻碍伤口的愈合;荧光剂能使人体细胞出现变异性倾向,其毒性累积在肝脏或其他重要器官,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造成血液系统受损:化学物质容易污染人体血液,虽然血液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微量的有害物质进入其中,会被稀释、分解、吸附和排出,但长期、大量的有毒物质倾注而入,必致其发生质的变化;进入血液循环,会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引起溶血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荧光剂的机会很多。只要不超过一定标准,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少好处。如果过量的与它接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致癌物质
荧光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主要作用是用作增白剂。
科学实验表明,荧光剂被人体吸收后,不像一般的化学成分容易被分解。万一身上有伤口,使其与人体中的蛋白质相结合,便会阻碍伤口的愈合,并且除去它非常不易,只有通过肝脏的酵素分解,这无疑的加重了肝脏的负担,据医学临床实验证实,荧光物质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性,变异荧光物质可以接收可见光比紫外线波长更短的电磁波或放射线,在将这些能量转为波长较长的可见光。
检测方法
实验用具:紫光灯、桶装面、白色棉片、热水、镊子
实验内容:1、检测桶壁是否有荧光剂
2、汤水里会不会渗入荧光剂
3、嘴唇会不会沾上荧光剂。
实验过程:
实验一,记者购买了市场上常见的六个品牌的纸桶装面、两个品牌的塑料碗面。所购买的桶面包装都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的一般为淋膜纸,为原生纸浆制造,外层一般为再生纸,作用是标注产品信息和隔热。
实验二,记者用紫光灯分别照射,塑料碗的内壁都没有发现荧光物质,但是纸桶装面却内外不同,里面的原生纸都没有发现荧光物质,但是外层的再生纸都有荧光物质,由于内外层隔开,外层的荧光物质不会渗入汤水。
实验三,在所有碗里注入开水,并密闭一个小时,让物质充分渗入开水。然后放入白色棉片,半个小时以后,用镊子把棉片取出,用紫光灯照射,都没有发现有荧光物质。
虽然纸桶碗面外包装的荧光物质不会渗入到汤水,那当人们在喝汤的时候会不会沾到嘴唇上呢?记者使用镊子夹住用热水沾湿的棉片在碗口来回摩擦二十遍,之后用紫光灯照射,同样未发现荧光物质的痕迹。
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桶装碗面的内壁均不含有荧光剂,在饮用的同时也不会沾到嘴唇上,可以放心食用。
滥用影响
介绍
2013年2月,检测发现北京市面上的6种作业本中,有5种含有荧光剂。专家称这种荧光剂有一定的毒性,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专家表示,几乎所有白色的纸张中都含有荧光剂。不仅如此,我们的衣服、唇膏等一些生活用品中也都含有这种“增白神器”,荧光剂对人们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通过这样的实验,即把作业本放到紫外线分析仪中,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原本闻不到摸不着的荧光增白剂就会自动现形,纸张呈现出蓝色。蓝色越深,表示荧光剂含量越多,反之就越少,如果没有蓝色就表示纸张不含荧光剂可以判定纸张中有没有含荧光剂以及含量的多少。
通过实验得知,部分唇膏、洗衣粉、卫生巾、衣服、塑料饭盒中都含有荧光剂。
“荧光剂的用途非常广,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荧光增白剂。比如说我们的衣服里面,一般的纺织品里都添加荧光增白剂。”孙柏旺教授说,其实纸张中的荧光剂含量相对来说算较少的,通常情况下不超过0.5%,极限是1%。这是因为荧光剂粉末本身是黄色,过量放入纸浆后制作出来的纸不但不会变白反而会发黄,“衣服中的荧光剂含量相对比纸张多一些。”
添加原因
制作纸张的天然原浆略微发黄色,像我们国家传统的宣纸,颜色发黄,就是不含任何化学成分的纯天然纸张;不过现实生活中的纸张,基本上都是白色的。
“如果纯粹用天然原浆来制作纸制品,色度肯定达不到要求,商家就必须想尽办法在纸张加工时,让纸张颜色发白。”孙教授介绍说,加工工艺中,通常让东西变白的方法是漂白,食品、纺织材料就常用漂白的方式来变白。同样,纸张也可以漂白,比如在黄色原浆里加入蓝色颜料,混合后就能发白;但有时候纸张漂白后还是达不到“白色”的要求,就需要添加荧光增白剂。
国家相关标准中是允许纸张生厂商在纸浆中添加荧光剂的,关键是添加哪种荧光剂。作为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荧光剂种类有许多,“如果厂家使用了符合标准的荧光剂,剂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但也有专家持相反观点,认为荧光物质不像一般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体内不断积蓄,大大削弱了人体本身的免疫力,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建议
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家长为孩子选购作业本时,先在亮光下观察纸张的颜色,如果纸张太白、太亮,最好别买。“偏黄的纸相对来说是安全的。”另外请家长教育孩子,不要把作业本放在嘴里,防止荧光剂直接被孩子吞服。

  
错误认识

  
近些年,在网络、报刊等一些媒体,经常看到一些“荧光增白剂有毒、有害、致癌”的报道,因而,误导了消费者,导致人们对荧光增白剂的使用安全性产生了疑虑,引起了恐慌,并有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说“有害”就“有害”,宁可信其有
其中以H.Baron先生在1955年-1965年间发表的文章最为突出。其主要内容包括“荧光增白剂与皮肤直接接触存在的潜在不相容性,可能引起的过敏及光过敏反应以及其它潜在的危害,比如延缓血液凝固,抑制伤口愈合和致突变性,即基因毒性和致癌性。”
实际上其中有的观点并不是缘于事实而是基于最初的假想或未被证实的描述,这些观点已经被后来的实验所否定。然而,这些观点直至今天仍被某些人反复重申。
之所以有人现在仍然认为荧光增白剂可致敏,致癌,延缓血液凝固,抑制伤口愈合等,并且这种观点经常出现在报端和网络,造成消费者对使用添加有荧光增白剂的产品产生恐慌。是不是因为只看到了荧光增白剂早期的毒理实验结果或最初的假想或未被证实的描述?而没有注意到后来的毒理学家经过科学、严谨的实验得出来相反结果——即不致敏,不致癌,不会延缓血液凝固,不会抑制伤口愈合等?结果造成消费者认为:有人说荧光增白剂有害,可致癌,那它就有害,可致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这也提醒人们,查阅资料一定要完整,否则容易造成误解。
2.有“荧光”的物质就“有害”
一些人对有荧光的物质有一种恐惧感,误认为会发出荧光的物质对人有伤害,因此使配有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肥皂和用这种洗涤剂洗过的衣物,以及用荧光增白剂增白的纸张等都成了怀疑的对象。
其实一种物质会不会发出荧光与其是否具有毒性两者之间是不相关的。因为能发出荧光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荧光不仅存在于天然物中,也存在于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12、蛋白质、色氨酸、酪氨酸以及荷尔蒙之中,而这些物质每天都作为营养及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被人们所吸收,人们对此却毫无怀疑和担心。这也说明毒性和荧光之间没有关系,认为有荧光的物质对人体有害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3. 宁愿相信广告
如今有的商家为了促销其产品,借助大众媒体肆意夸大荧光增白剂的毒性和可能对人体的危害,反复炒作早期的毒理实验结果或最初的假想或未被证实的描述,有意误导消费者,这也是造成人们对荧光增白剂产生错误认识的一个主要原因。
是否安全

  1. 从常识来看,荧光增白剂在国、内外生产和应用约70年,而国外对荧光增白剂的毒理学研究也进行了多年,人们不可能明知其对人体有毒、有害而仍在世界各国生产、使用。这与常理也说不通。
2. 从现有的试验结果来看(见下5中资料),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荧光增白剂产品都不是欧盟REACH(注册、评估、授权、限制)法规框架下的有害物质:既不是“PBT/ vPvB”物质(即PBT——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性物质,或vPvB——高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高毒性物质);也不是CMR物质(即CMR——致癌、致诱变、致生殖毒性物质)。
3. 欧盟公布的有关禁用和限用的染料产品中,荧光增白剂作为一种白色染料,没有产品在禁用和限制使用之列。
4. 在我国荧光增白剂产品标准中控制有害物质含量的检验项目有三个:
第一个是“有害芳香胺”的控制,采用的标准是GB 19601 《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和GB/T 24101 《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
第二个是“重金属元素”的控制,采用的标准是GB 20814 《染料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
第三个是“三嗪类杂质”的控制,主要是针对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采用的标准是GB/T 29598-2013《荧光增白剂中三嗪类杂质的限量与测定》。
这些检验项目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就可以保证荧光增白剂产品的使用安全。
5. 感兴趣的消费者还可以查阅以下资料,自己做出判断。
1)欧盟和美国环保署资料 网络
2)荧光增白剂的毒理学性质 日用化学工业 1998年第6期
3)“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安全性”专家媒体见面会 2011.08.02 网络
4)荧光增白剂其实很安全 中国消费者报 张鹏 网络
5)荧光增白剂科普知识手册 消费指南杂志社 2015.06.30中国生活用纸信息网
6)荧光增白剂的毒理学数据和其使用安全性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2年第4期等
7)荧光增白剂的其他资料 网络、报刊、书籍等
参考资料
[1] 沈永嘉 李红斌 路炜.荧光增白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