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23-12-06 21: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江苏教育学院是一所省属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学院地处人文荟萃、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学院主校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清凉山麓、秦淮河畔。学院承担着中小学新师资培养、各级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小学教师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任务,是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主考学校,国家级和省级师训、干训基地。
主办的《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首届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内部发行的《江苏教育研究》、《学校管理》杂志在省内外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与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比哪个级别高一些

应该是邵阳学院学报。邵阳学院是邵阳市唯一一所高校,而且是二本类院校。与邵阳市政府平级,因此邵阳学院学报也相当于《邵阳日报》。至于江苏教育学院恐怕要差一点点

季文老师的《“曾参”之“参”读音辨正》一文,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年第 2 期“曾参” 之 “参” 读音辨正季 文 曾参 ,孔子的弟子 ,字子舆.关于曾参之 “参” 的读音似乎早已成定论 ,即读 “参” 为 “shē n” .查阅王力先生主编的 《古代汉语》 (修订本)第一册 《论语· 学而》 篇 , “曾子 ,名参(shē n) ,字子舆 ,孔子的弟子. ” 杨伯峻先生的 《论语· 译注》 (中华书局 1980 年版)“曾子 ,孔子学生名参(音森 shē n) ,字子舆 ,南武城人 ,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 再查现今最具权威的 《汉语大词典》 (第 5 卷 780 页)“曾参杀人” 条 ,也把 “参” 注为“shē n” .以上几本著作影响甚大 ,因此曾参之 “参”读为 “shē n” 几成定论.其实 ,关于曾参之 “参” 的读音历史上一直有两种. 《论语· 学而篇》 陆德明 《释文》 曰: “参 ,所金反 ,又七南反” , 《礼记· 擅弓上》 陆德明 《释文》 曰: “曾参 ,所金反 ,一音七南反. ”显然 ,选择 “所金反” 即读为 “shē n” ,选择 “七南反” 则读为“cā n” .追溯其由以上两音变为一音(shē n)的演变过程 ,我们发现 ,读 “参” 为 “shē n” 最早见于汉朝许慎的 《说文解字》 中 “林部” 的 “森” 字 ,“森” 字下注释为 “木多貌从林从木读若曾参之参” .再查陆德明 《经典释文》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中 《孝经· 开宗明义章》 中注道: “参 ,所林反. ” 以上诸例说明:许慎是主张读 “shē n” 的;陆德明在注 “参” 中 ,两次用 “所金反” ,一次用 “七南反” ,说明他也是偏向读“所金反” 的.宋代大学者朱熹 《论语集注· 里仁篇》中就注道: “参 ,所金反. ” 由于许慎的 《说文解字》 和朱熹的 《论语集注· 里仁篇》 对后世影响很大 , “参 ,所金反” 即注 “参” 为 “shē n” 的读法一直站统治地位.对 “参” 的注音 ,我们如果仅从读音到读音上进行考查 ,可能只能陷入循环往复的论争中 ,很难得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因此我们从周秦时代人名与字的关系入手来寻找有说服力的证据.关于这一点 ,清代很多学者给了我们诸多启示.清代巨儒王引之在 《春秋名字解诂自叙》 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名字者 ,自昔相承之诂言也. 《白虎通》 曰:‘闻名即知其字 ,闻字即知其名’ 盖名之与字 ,义相比附 ,故叔重说文屡引古人名字 ,发明古训 ,莫著方 人此. ” 钱馥、 胡元玉、 刘师培、 黄侃等人亦对古人名字有自己的看法.钱馥曰: “始馥读许氏 《说文解字》 ,至古人名嘉字子孔 ,名方 人字子游诸处 ,知古人名字有可以为声音文字之证者. ” 历代各大家黄生、 惠栋、 钱大昕、 阮元、 段玉裁等都对先秦人物名与字的关系有所考证.许多训诂文章亦以人物名字为其论断佐证 ,阐发已发.王引之把春秋人物名与字的关系定为五类:一曰同训 ,二曰对文 ,三曰连类 ,四曰指实 ,五曰辨物.“辨物” 类有两层内涵: ①名与字的关系是同一事物的总属概念; ② 名与字的关系是某物与其功用的关系.考察 “曾参 ,字子舆” 的名与字关系 ,再以王引之的归类为据 ,应定在 “辨物” 类.对 “曾参” 一名 ,王引之云曰: “曾参字子舆(见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参 ,读为 “骖” . 《秦风· 小戎篇》 笺云: ‘骖 ,两马 非. ’ )桓三年 《左传正义》 云: ‘初驾马者 ,以二马夹辕而已.又驾一马为两服为参 ,故谓之骖.又驾一马谓之驷.名骖字子舆者 ,驾马所以引车也. ”翻检一下先秦典籍 ,我们就会发现先秦人物名与字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人名与字的 “辨物” 类关系也广泛存在着.如:齐步叔乘字子车 ,洪恩波曰:“说文: ‘驷 ,一乘也. ’ 《周礼· 校人》 郑司农注云: ‘四匹为乘. ’ 古者驾车 ,通以四马. ” 再如秦公子钅 咸字伯车 ,钅 咸 , 《说文解字》 注:钅 咸 ,膏车铁钻.王引之曰:钅 咸、钻古字通.此外还有:齐公孙捷字子车;孟轲字子舆等等.因此 “曾参字子舆中名与字的 “辨物” 关系在古代亦属取名的常识类别.其实 ,清代学者对 “曾参” 的读音也是有异议的.如:卢文弓 召 《经典释文· 考证· 论语音义》 云: “曾参 ,所金反 ,又七南反.案曾子字子舆 ,当读为七南反而与‘骖’ 同 ,而今人咸不然. 《孝经音义》 止有所林反一音 ,非. ” 洪恩波在 《说见圣门名字篡诂》 中曰: “恩波谨案说文: ‘森读如曾参之参’ ,知参读森音 ,其误久矣. ” 王筠在 《说文释例》 卷十一中曰: “森读若曾参之参 ,案曾子字子舆似取参乘义.根据春秋时期名与字的对应规律 ,我认为 “曾参” 之 “参” 读为 “cā n” 应该是对的 ,卢文弓 召等人的意见值得重视. (责任编辑 木 子)— 0 9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