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女报的编辑方针

2023-12-08 21: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女报的编辑方针

报纸编辑方针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报纸读者对象的设定 读者是报纸编辑工作最终的服务对象,而且读者正逐渐成为现代传播活动的参与者。报纸的读者对象是根据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以及报业市场竞争的需要确定的。报纸的设计要针对具体的读者对象来操作,因此编辑方针首先要规定报纸的目标读者。目标读者是报纸编辑希望其能够成为报纸受众的人群。报纸读者群的结构往往是多元组合。如《青年报》的读者总体上说是青年,但从结构上看,它又是由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年轻人组成的一个群体。编辑方针不仅要确定目标读者的总体范围,还要进一步规定读者群中的主体是哪类人,次要的读者又是哪类人。如《北京青年报》历史上曾经有过三种不同的读者定位: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主要面向团的于部和团员,20世纪80年代前期主要面向中学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全面走向社会,以全市广大青年为主,读者对象是编辑方针中最重要的内容,它对其他几项内容会产生制约作用。比如《北京青年报》历史上三种不同的读者定位,决定厂这家报纸在各个时期的传播内容不同,报纸的水准和风格特色也不同。在报纸全面走向社会以后,主体读者的范围扩大了,新闻报道的内容便不再局限于青年的活动,只要是青年们关心的新闻,《北京青年报》都积极报道,而且报纸的水准提高了,更具有锐意创新的风格特色。
2.传播内容的设定 报纸传播的内容指的是报纸新闻传播的总的报道面有多大。具体说来,包括报道对象的分布有多广、报道的领域有多宽、报道的区域有多大等。报纸新闻传播的内容是由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和读者对象的需要决定的。比如《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作为全国最大的一家综合性日报,其报道范围要比地市级的党委机关报大得多,也比各类行业报大得多。中国和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都在《人民日报》的报道范围之内,各行各业的变化都是其报道的对象。相比之下,地方综合性报纸虽然也报道国内外大事,但本地区的新闻才是报道的重点,构成报道内容的主体部分;行业报的报道内容则主要是行业范围之内的新闻。此外,报纸要设立何种副刊、专刊,也是编辑方针包括的内容。编辑方针对报纸传播内容的规定,将直接指导报纸总体规模和内部结构的设计,报纸版面的分工、栏目的设置都与此有关。
3.报纸水准的设定 报纸的水准指报纸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所达到的高度。它具体通过报纸传播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语言文字、版面设计、制版印刷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来表现。报纸的水准也是根据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和读者对象确定的。如面向知识分子阶层的综合性报纸,对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一般都要确定较高的标准,报道应该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面向普通市民的晚报,传播内容侧重社会生活领域,报道讲求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版面设计与前者大不相同。至于面向某些专业读者的行业报,对行业内新闻传播的深度则有较高的专业要求。编辑方针中对报纸水准的规定也将具体指导报纸的设计。
4.报纸风格特色的设定 报纸的风格特色指报纸的整体结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版面形象等所综合表现出的格调和特点。报纸的风格特色是由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读者对象决定的。如《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强调以权威性、指导性、理论性为主要特色。这种特色具体表现为重要言论多、对全国各行各业有指导意义的新闻多、报道稳健而有深度、版面庄重大方等。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读者对象和《人民日报》不同,其风格特色也相应不同,以生动活泼、富有朝气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编辑方针对报纸风格特色的规定,为报纸设计指明了努力方向。

女报的出版信息

国内统一刊号:CN44-1379/C国内标准刊号:ISSN1006-611X刊期:旬刊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主办单位:深圳市妇女联合会 9出版社:女报杂志社杂志重量:约200 G订阅全年:60元/年折后价格:48元/年邮发代号:46-146出刊日期:每月29日周期:月刊类别与女报相近的杂志介绍: 《今日女报》原名《湖南妇女报》,1956年创刊,两年后休刊。1982年复刊,是当时全国惟一一家女性报纸。今日女报由湖南省妇联主办,面向全国发行的报纸,《今日女报》以“凤眼看世界,见证她时代”为办报理念,坚持独特的女性视角,办精品特色周刊,行诚信特色经营,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发展,曾两次入选“全国地方报刊管理先进单位”,各项指标均在全国女性报纸中名列前茅。 《现代女报》创刊于1984年10月,是辽宁省唯一的一张女性专业报,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为4开16版,设有30余种版性的周二报。《现代女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跟时代步伐,牢记“向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的办报宗旨,勇于改革,开拓进取,闯市场,争效益。《现代女报》具有不断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实干精神,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打造出独树一帜的女性都市生活品牌,零售量雄居中国女性报纸之首,年发行量达1400余万份,覆盖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成为目前全国妇联系统备受瞩目的品牌报。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报刊主要有哪几种?

  1、《中国日报》

  它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 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刊,由陈少白担任社长兼总编辑。

  早期宣传内容集中在:(1)揭露和声讨请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2)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车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3)报道革命党人和留日学会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4)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和沙俄侵华的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5)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

  《中国日报》仿日本报纸采用短行排印,这对传统的竖行长行版来说是一项业务革新。

  《中国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报,其最大特点是把办报和武装起义等紧密结合在一志。

  2、《开智录》

  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留日学生团体开智会的机关刊物。1900年11月 日在横滨创刊出版。由郑贯公、冯自由、冯斯栾创办,郑贯公主编。

  《开智录》以“开通民智”为宗旨,印刷、发行要依附《清主报》,内容和《清主报》相似。

  3、《译书汇编》

  由我国第一个留日学生团体“励志会”的成员创办的刊物。1900年12月在东京创刊。

  该刊“专以编译区美法政名著可宗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4、《民报》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由宋教仁、田桐等主办,程家柽任总编辑。

  该刊为大型时事政论月刊,宣传“三民主主”的政治纲领是其办刊宗旨。其宣传内容主要有:(1)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2)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3)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为中心的民主主义。此外,它还大力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

  5、《清议报》

  保皇派报刊中最有影响的两份报刊。戊戌政变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后来成为保皇会的第一个机关报。

  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

  该报以时事评论为主,其办报宗旨是“主持清议、开发民智”。该报于1901年12月21日因火灾而停刊。

  6、《新民丛报》

  它是一份保皇派报刊,是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由梁启超主编。

  该报内容丰富(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编辑严谨,印刷精美。其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

  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科技文明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其“新民文体”也同靡报界和文坛。

  7、《时报》

  戍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改良派在国内重点创建的舆论阵地。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创刊,狄平子、罗普分任经理与主笔。

  该报从创刊始,就以执中公允的姿态出现,既批评顽固派,又批评革命派。因此,在政治上并没有造成我大影响,而是在报纸的评论、编辑、出版方面敢于大胆革新,为我国的报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8、《大公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由英华创办,自任社长,总揽经营和编务。

  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由莫华主持,是一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2)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3)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4)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9、《京话日报》

  一张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的报纸。

  1904年8月创刊于北京。创办人兼社长彭翼仲。

  该报政治上主张保皇立宪,从一创刊就宣传它是中国人办的报纸,“作报人的心是中国的”,极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大胆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反映人民的疾苦,与读者保持密切联系,热心为读者服务,因而保受读者信任和赞许,但是也因此得罪了官僚和权贵。

  10、《东方杂志》

  中国近代刊行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期刊。1904年3月11日在上海创刊。先后有孟森、胡愈之等人负责编辑工作。

  该报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对外主张联日抗俄,对内提倡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内容除自己的社论外,还经常选录多种报刊的时论、记事、要闻、奏折等,资料性较强,类似文摘性刊物。1911年改革后,逐渐采取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兼容包的编辑方针,仍坚持改良主义,但它宣传欧美,也译载有关社会主义的内容。新文化的运动后,保守反动。五四运动后又进行改革,社会科学论著增多,科技文章减少,介绍时政。1948年停刊。

  11、《大江报》

  文学社机关报。1911年1月3日创刊,其前身是《大江白话报》,由詹大悲投资创办并任总经理兼总编辑、詹大悲主持的《大江报》有两大特色:一是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宫为主要读者对象;二是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

  12、《中华民国公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机关报。1911年10月16日创刊于武昌。由牟鸿勋出任第一任社长。

  该报主要内容是刊载军政府和下属各部门以及各革命团体的公告,报道有关武昌起义及各省光复消息,评论革命形势和军政府的政策法令等,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逐成为黎元洪控制下的舆论工具。

  13、“竖三民”

  报名 创办时间 创办地点 创办人 主编人

  《民呼日报》 1909.5.15 上海租界 于右任

  《民吁日报》 1909.10.3 上海租界 于右任

  《民立报》 1910.10.11 上海租界 于右任

  《民呼日报》是在《神州日报》被焚后,由于右任重新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的,后因揭露贪官污吏罪行,于右任被逐出租界,报馆被封,该报只办了92天。《民呼日报》被封20余天后,他又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吁日报》,后存在48天被查封,一年后,在孙中山的大力支持下,他又创办了《民立报》。

  “竖三民”的创办发行,深刻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有力地宣传了革命思想,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

  望采纳

新女报的新女报事记

2001年12月13日 新女报正式创刊。2002年《新女报》首倡“美丽经济”概念,举办首届美丽经济论坛。2003年《新女报》成功举办“中国城市周报峰会”,“西部模特大赛”、“唐华风韵”慈善拍卖会。2004年6月,独资开办“女网”。2004年7月,与陕西日报社联合投资经营其旗下的《当代女报》,开创了国内周报跨地域经营的先河。2005年,由《新女报》“女性传媒与美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编辑的《美丽经济参考》创刊。2006年9月27日,总第240期《新女报》再创新高,单期广告收入突破100万元、版面达到128个。2007年8月,接手主办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下的《健康人报》。由此形成三报一网的传媒格局。2008年,《新女报》改版再创新意。原版单本变身为A、B两叠。2009年,《新女报》再次将美丽经济完美演绎,首届重庆小姐大赛拉开帷幕,第二届中国·重庆美丽经济高峰论坛盛大开启。2010年,《新女报》第二届重庆小姐大赛再度开启的同时,创新开设“修雅女子大学堂”。2011年3月,第三届重庆小姐大赛盛大开幕,12月,新女报十周年盛典。

中国古代报刊对现代报刊的影响

古代报纸《京报》对中国近代传媒的影响和可借鉴之处?


清末民初时期
(1899-1919)
(脉络图略)
一、名词解释
1、《清议报》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机关。
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该报第一撰稿人。
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评专栏。
该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方面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倡导民权,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后因失火停刊。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2、《新民丛报》
康梁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阵地。
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实际主编,撰稿人。
该报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
虽曾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但最终回到改良老路,攻击民主革命,为当时青年所厌弃。
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其“新民文体”也风靡报界和文坛。
3、《大公报》
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
1902年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
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
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4、《东方杂志》
清末时一份大型文摘月刊,后发展为综合性杂志。
1904年由商务印务馆创办于上海。
该刊以“启导”国民为宗旨,主张“和平改革”,分门别类摘选国内外报刊的新闻、言论和资料。
5、《时报》
康梁保皇会在戊戌政变后直接出资于国内创办的日报,成为其在国内的重要喉舌。
1904年创刊于上海,梁启超参与筹办和撰稿,狄楚青主持。
该报主张君主立宪。为和《申报》竞争,该报在新闻业务上锐意革新,注重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成为当时上海著名报纸。
6、《京话时报》
北京历史上第一种销数逾万的报纸。
1904年由彭翼仲创办于北京,政治倾向保皇立宪。
该报以中下层市民为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目的是“开民智”。
该报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大胆揭露官府积弊,勇于为下层民众鸣不平。为扩大影响,该报在京城菜馆设讲报处,街巷设阅报牌。
后被清廷以莫须有罪名查封。
7、《中国日报》
孙中山领导创办的第一份报纸,兴中会机关报,也是中国第一份资产阶级革命报纸。
1900年创刊于香港,陈少白主持。
该报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
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
8、《开智录》
我国第一份留日学生刊物。
1900年在日本横滨由开智社创办,郑贯公任主编。
该刊和《清议报》关系密切,内容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它带有民主革命色彩。
9、郑贯公(96论)
我国近代著名报人。
早年赴日留学,受知于梁启超。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
后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开智社,在日本创办《开智录》。因谈及革命,被《清议报》解职,后任《中国日报》记者。
在香港先后创办《广东日报》、《有所谓》等革命报刊,其中,《有所谓》是当时港粤报纸中读者最广泛,发行量最高报纸。
其文思想新颖,以报纸为“笔枪”,鞑伐列强和清廷,受到爱国人士的普遍尊敬。
10、《苏报》案(03新名)
我国近代著名报案。
1903年5月,邹容《革命军》出版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苏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革命军》内容,盛赞该书。
6月底,该报又刊登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氏之关系》一文。
《苏报》这样毫无忌惮地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空前震动。清政府会同租界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查封《苏报》。
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邹容驳斥清廷的指控,慨然陈述革命观点,把法庭变为宣传革命的讲坛。1904年5月,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
《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革命发展。
11、章太炎(96论)
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
戊戌变法时期,参加强学会,曾为《时务报》撰述。
1900年在《中国日报》等报纸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
1902年后,为《苏报》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在案中被捕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
1906后赴日本任《民报》主编,继续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
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论今,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
12、《民报》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1905年创刊于东京的综合性月刊。孙中山指导了创办和前期编撰。
“三民主义”是该报主要的宣传内容,并对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作了很多报道。
为了扫除革命发展的思想障碍,该报主动向《新民丛报》发起论战。
虽然该报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带有狭隘民族主义色彩等缺点,但她总体把握了人民要求革命的时代脉搏,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13、《中兴日报》(98名)
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机关报。
1907年创刊,由陈楚楠、张永福等主办。
尽管困难重重,该报与当地保皇派报刊仍进行了论战,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14、《中国女报》
1907年由秋瑾在上海创办的通俗月刊。
该报把提倡女权和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相结合。
仅出两期,因秋瑾被捕就义而停刊。
15、《神州日报》(95名)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现代化大型日报。
1907年由于右任等人创办于上海。
该报较为注意宣传策略,对清廷的抨击多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借口“有闻必录”,该报大量报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
它成为当时上海有影响的报纸,直到上海光复前,始终被认为革命派的言论机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