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动物分类学论文

2023-12-10 00: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动物分类学论文

1、 在中小学课外科技活动,对生物学科的某一专题是某一现象进行探索研究,把研究过程中枢观察纪录的资料,加工整理,综合分析,去会有共,并指出自己的观点。把上述的工作用文字系统全面的表达出来,这就是生物科学小论文。
2、 学生论文的特点 课题应具体,题目不应过大。因为基础知识薄弱,研究深度浅。生物科技小论文是学生进行生物科技活动的总结,这对扩大学生知识领域、培养能力、发展创造力,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完成生物小论文课题的方法
小论文课题确定后,怎样去完成研究课题呢?下面分别作些介绍。
(一) 考察法 即调查某一区域内的某些生物种类组成、数目和分布的规性等。如某的去昆虫种类及数目变化;环境宝物种的各种动物吹气候变化的调变,等等。
这种研究犯法化钱少,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设备一般的中小学都可进行。但指导教师事前应适当扑导,让学生与县长掌握一定的动物分类知识,并且事先订好固定的考察计划。
(二) 观察法:就是对某种动植物的个体进行仔细的观察,以了解掌握其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的规定性。佩观察的对象必须要有一定的数目,因为只对一个个体进行观察,其必然性的因素太大,回引响研究的结论。观察的同时,应随时注意收集实物资料,使证据更完全,效果更好。
(三) 实验法 在人物改变某个环境因素条件下(如营养、温度、光照等),观察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环境对生物产生的引响,找出其中的规定性的研究方法。注意点:1:要有对照组 2:研究的对象要有一定的数目。
例:"营养对青蛙蝌蚪发育的影响"。
实验时,分天然水和坦然谁加少是农家肥,两族作对照。试验过程中,除了营养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如蝌蚪的来源、大小、水温、光照等都要尽权,一免其他因素影响了实验。 以上三种方法在实验研究中常有的,以那一中为止,以课题内容、性质而定。但不要用那种方法,都要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特别是在变化过程,要做好计数和测量,记录下来,然后用统计学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于动物的科普小论文

动物学历史悠久,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密切。在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原始社会,人类就逐步认识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身体结构,继而尝试饲养驯化有益的动物,防治有害的动物,积累了一些动物知识。在4700年以前殷商的甲骨文中,可以辨认出许多兽、鸟、鱼、虫等字,后来的象形文字也把“虫”、“鱼”、“犭”作偏旁,可知已有一定分类观念。3000多年前的著作《夏小正》中即记载了“五月浮游出现,十二月蚂蚁进窝”等生态现象。春秋时代的《诗经》中述及动物达100余种。2500年前的《尚书·禹贡篇》中记载了当时 9个大区域的经济动物种类,是中国动物地理学的萌芽。距今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把动物分为毛、羽、介、鳞、蠃5类,大致相当于现代动物分类中的兽类、鸟类、甲壳类、鱼类和软体动物。汉代《尔雅》中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5类,每篇都写了近百种动物。隋唐时期的《扁鹊难经》提到人体血液循环现象比英国学者W.哈维约早1000年。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许多渔、桑、农、牧的经验。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以侧线鳞数作为鱼类分类的重要性状,至今沿用。公元265~420年的晋代,中国已率先编纂了动物图谱,稽含的《南方草木状》(304),绘制了人们利用蚂蚁扑灭柑橘害虫的情景,是世界生物防治的最早范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描述了 400多种动物,许多还附有外形图,堪称动物学史上伟大的典籍。
西方于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系统描述了几百种动物,被誉为动物学之父。老普林尼编写的37卷的《博物志》中,第7~11卷为动物学内容。
16世纪后,动物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学术著作纷纷问世,其中分类学和解剖学的进展尤为迅速。17世纪显微镜的问世,更推动了微观领域中组织学、胚胎学及原生动物学的繁荣。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 C.von林奈创立了动物分类系统及双名法,将动、植物分为纲、目、属、种和变种5个阶元,奠定了现代分类学的基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J.-B.de拉马克提出了物种进化的思想,认为动物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可以变化、发展和完善。同时期的居维叶也在比较解剖学及古生物学方面作出了贡献。19世纪中叶德国生物学家T.A.H.施万阐明了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1859年,英国科学家C.R.达尔文确立了生物进化的学说,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原始和生动具体的实例,剖析自然界动物的多样性、同一性、变异性等,推动了动物学的前进。20世纪进化学说的新成就又进一步证明,突变产生了新的遗传基础在进化中有重要的意义,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使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向不同方向发展。
20世纪以来,由于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促成了动物学的飞跃。当今的动物学,已由过去的观察描述阶段,上升到了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高峰。

中国学者首次对环蛇属物种命名是什么?

中国学者首次对环蛇属物种命名是素贞环蛇。

在明确盈江的这些环蛇属于未命名物种之后,研究团队慎重考虑了该物种的命名。由于在眼镜蛇科已有以Slowinski先生(斯氏环蛇B. slowinski)和侯勉先生(海南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houi)命名的物种,且考虑到环蛇属物种与人类关系密切,

并是首个由我国学者命名的环蛇属物种,决定采用《白蛇传》中的人物白素贞来命名。由于素贞环蛇具有众多白色横纹,是自然界中相对接近“白蛇”形象的物种,因此采用了该名字。

随后,为了使各界尽早认识到这种危险的剧毒蛇,研究团队于2019年10月19日在四川省南充市召开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上首次公开介绍了该物种。此后,文章经过多次编辑和修改,最终于3月18日正式发表在Zookeys上。

相关论文作者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陈泽柠(现就职于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石胜超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德国两爬学者Gernot Vogel为论文第三作者,成都生物所副研究员丁利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史静耸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察和评估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

丽水发现全球新物种百山祖角蟾,这是种什么样的动物?

“本次调查发现了 百山祖角蟾,请问新物种的发现对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有什么积极意义?” 丽水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丽水市发现全球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Megophrys baishanzuensis)。该物种被发现的经过和成果,已于国际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上正式发表,获得了国际认可。

“丽水物种丰富,区系起源古老,是许多物种保存、分布和分化的中心。此次发现的百山祖角蟾是又一个以百山祖命名的物种,极具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再一次验证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独特性。”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吴翼博士这样回答记者提问。

作为全球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目前仅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 庆元片区)海拔1400-1600米的狭窄范围内,故名百山祖角蟾。其栖息生态环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在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内,还分布有淡肩角蟾、 棘胸蛙、武夷湍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加之百山祖国家公园地质历史悠久、海拔高、跨度大、保留了第四纪冰川期的孑遗植物(如百山祖冷杉),为百山祖角蟾等物种的形成,创造了天然地理屏障。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调查团队在丽水市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这一物种,并采用形态比较和线粒体DNA分析技术,研究出了这一物种和其它角蟾的差异,并最终确定其为新物种。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这次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覆盖了丽水全域,重点调查区域包括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 生态保护红线区等。调查对象包括生态系统类型、维管植物、陆生 脊椎动物、陆生昆虫、淡水水生生物、大型真菌,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次。

此次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本底调查(一期)项目成果,多次刷新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纪录。丽水共调查发现了高等植物2014种、脊椎动物429种、陆生昆虫1100种和大型真菌407种。其中,全球新物种1个,中国新记录64个,浙江省新记录263个。 黑脸琵鹭、黑麂、虎纹蛙、花鳗鲡、金斑喙凤蝶、阳彩臂金龟等珍稀物种被陆续发现。

丽水市地处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据介绍,,我市将最终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力争全面摸清丽水生物多样性“家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