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反对本本主义论文1500

2023-12-08 06: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反对本本主义论文1500

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蕴含着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雏形。

主要观点:

1、提出了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思想,标志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到群众中作调查研究,向群众寻求真理,可以说是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的雏形。

3、若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只能靠了解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中国同志,经过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制定出正确的方针和策略。

扩展资料:

《反对本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共产国际错误指导导致中国革命的挫折。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此种倾向自然会影响到共产国际内部。

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作为共产国际领导下的支部之一,接受其理论上的指导和组织上的领导。共产国际,以不切实际的所谓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使中国革命屡遭挫折,损失巨大。

红军内部思想观念的分歧引发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增加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围绕着红军的建设和发展,红四军党内出现分歧,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红四军党内一些领导人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作风严重,唯共产国际指示是从,提出的错误路线方针对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危害,对此,毛泽东有着深切的体会与担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反对本本主义

求一个关于反对本本主义论文的题目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跪求一篇关于“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的论文

第一,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第二,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第三,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不过三百美元。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小国,但是又可以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算一个。中国这一票是第三世界的,是名副其实地属于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我们多次讲过,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起来了,还是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做超级大国。 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还比较低,同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大的国家的地位不相称。我们建国三十五年来取得的成就是大的。但是中间经过一些波折,耽误了一些时间。最大的波折是“文化大革命”。如果没有这些波折,中国的面貌肯定不一样了。最近六年来,我们改变了过去一些“左”的政策。现在我们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六年中,我们取得的成就超过了预想。看来,我们确定的在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八百美元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为了使中国发展起来,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是热爱和平的。 齐卫平认为中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探索是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才开始的。虽历经曲折,但认识渐趋统一,方向日益明确。中国革命深入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展开的过程。而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都是与这个过程紧密相连的,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27年-1930年是中共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毛泽东不仅以领导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创举,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而且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理论思考。第二阶段:1931年-1938年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进入理性思考的阶段。促使毛泽东对此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1931年至1935年由于党的“左”倾错误使革命遭到惨重失败,推动毛泽东深入思考王明等人所谓“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反差性效果和危害性结局。第三阶段:1939年-1945年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个人理性思考外化为全党自觉意识的阶段。如果说,第二个阶段主要还是以毛泽东个人观点的深化和确定为特征的话,那么,第三阶段则是以全党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统一为特征。 毛泽东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号角,顶住共产国际的压力,同“左”倾教条主义展开斗争。1937年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继而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延安整风又为全党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风,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毛泽东开创了以新民主主义为主体的包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进而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凌弓、郭永康认为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是解决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问题。在理论层面上,正确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立足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不“唯上唯书”,坚持独立思考中国革命问题,正确把握国情,并以此作为解决革命问题的根据;在实践层面上,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詹松认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开创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开拓者。庄福龄撰文指出,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有四大创举:(一)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开辟,是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果,是对列宁提出的东方各族人民所面临的特殊任务的重大理论创新;(二)在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的整风学习,既成功更换了思想路线,又实现了全党对指导思想的新抉择;(三)创造性地以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为指针,寻求一条同斯大林路线不同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四)从毛泽东依靠民主“新路”到进一步贯彻社会主义的民主集中制,力图扭转形势,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更好地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密切相连的重大问题,钟德涛指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先行者、旗手和奠基人。毛泽东的艰辛探索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及其积累的实践经验为后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贡献有:(一)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较早注重从理论和实践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探讨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二)毛泽东首先举起反对“本本主义”的旗帜,最早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三)毛泽东最早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四)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五)毛泽东首创整风运动,“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路子;(六)毛泽东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革命道路,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科学论断,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姚中国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的主要功绩在于,最早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荣开明认为毛泽东留给我们的诸多精神财富中,最具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创者、奠基者、不断开拓者,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命题;(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含义;(三)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人最近,我们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现在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在城市。城市的改革比农村的改革复杂得多。改革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是不要紧。再过三年五年,可以证明我们中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按照决定所制定的方针走下去,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可以加快 。 我们取得的成就,如果有一点经验的话,那就是这几年来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原则。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六年来,中国农村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走自己的路,取得成功的。最近通过的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的决定,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今后我们可能还会犯错误。但是,第一不能犯大错误,第二发现不对就赶快改。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出自谁的一篇什么文章里面?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精辟地指出:“在这样日益尖锐的短兵相接的形势下,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靠它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他还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的名言。

最近研习《毛泽东选集》,发现毛主席才是中国调查行业的鼻祖,中国调查行业的起源应该从1930年5月算起。每一个从事调查行业的人员都应该看看以下这篇文章,每个需要应用调查来帮助自己企业成长的人员也都应该看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说的核心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大家都是知道的,但还有另外一句话,大部分人应该是不知道的,那就是:“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这点很重要。很多客户说,他们也经常在做调查,经常会跟经销商吃饭了解情况,也经常会问些身边朋友的意见。经常了解情况,这是对的,多了解情况,对工作很有帮助,也不至于让自己混了脑袋。但这样还很不够,这样的调查是片面的,很多时候也容易陷入到主观主义,会让自己陷入到危险的境地。我们需要的调查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深入的,应该采取正确的调查方法和技术,也必然只有采取正确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才能让我们更大更好地走向成功。这是毛主席在1931年所做的补充和发展,因此完整的口号是:“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求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一)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蕴含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所谓实事求是,也就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去研究和探讨其中所固有的规律性。它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按照这条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要做到实事求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根本的途径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向认识的对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作为人们行动的向导。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即是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毛泽东强调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就是把“实事”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根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根本立场;“是”就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而承认事物是按照自己所固有的规律永无止境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求”就是去研究、去探索,通过科学研究和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然后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方法。总之,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详细地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加以综合性的处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实事求是原则简洁明晰地表达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毛泽东哲学思想既是实事求是原则的根据,又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实事求是原则涵盖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原则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探讨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以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就能胜利,就能发展;反之,革命就要遭到挫折,就要失败。这是我们党几十年的革命经验总结出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并概括为实事求是这个基本原则进而把它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

  (二)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同步性的特征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们之间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是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破产而汲取深刻的教训中萌发出来的。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耳闻目睹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挣扎,那时他就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立志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他根据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理解,逐步地认识到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解放中华民族的正确道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当时,国难当头,民不聊生,为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大批有识之士不顾个人的安危,奋起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提出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结果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西方行之有效而拿到中国来就行不通了呢?人们都感到困惑。唯有毛泽东洞察秋毫,独树一帜,卓越的远见,发现这些设想存在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就是不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他认为脱离中国的客观实际,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把希望寄托在什么“救世主”、什么“洋人”的支持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他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必须依靠“民众大联合”进行革命。这是他从我国革命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因此,他从湖南师范毕业以后,走上社会就更加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要“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注:《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363页。)认为,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离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个地盘的情形,是不可不加以实地调查及研究。为了研究解决中国和世界存在的各种社会实际问题,他发起成立了“问题研究会”。在会章中,他提出要把实际问题的研究和主义的研究结合起来,把社会的实践活动和资料的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以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指导工作,以上这些主张是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轮廓。这对以后毛泽东哲学思想和实事求是原则及方法的形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正是因为毛泽东非常重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所以,他才对国内外各种思想、学说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理论武器。确立了他坚定的信念,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毛泽东早年这些卓越建树与众不同的认识,表现在他涉足社会就具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并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我国的客观实际中去,从而为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奠定了浓厚的思想基础。同时也点明了二者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三)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双重渊源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又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同时,他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土壤里。前者体现同一哲学思想的继续,后者则说明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扬弃。辛亥革命前,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求真精神基本上是学习、运用,其实践中的求真精神当然不可能上升到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高度,但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他开始涉猎中国的诸子百家。他饱读经史,深受熏陶,并在革命实践中加以批判、改造,剔出糟粕,吸收精华。因此,他能具有雄厚的思想基础,开创了我国哲学思想的新篇章,奏出美妙动听的实事求是歌曲。成为震撼中国和世界的著名哲学大师。
  毛泽东哲学思想就是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扬弃基础上,然后加以筛选地吸收其精华,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求真精神,他更是心领神会,造诣颇高,达到了运用自如和更高层次的境界。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有着直接的思想渊源,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固然,在马克思一生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种科学态度也常见于马克思的一些理论著作中,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指出,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指出:《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显然,马克思关于实事求是的表述远不止这些,但从现有的资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发展每一重大的成就,都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实事求是精神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认为马克思没有一个地方以事实去迁就自己的理论,相反地他力图把自己的理论表现为事实的结果。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在与其他各种思想的撞击过程中,才逐渐显示出真理的火花,他深深地认识到固守传统的观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中国是没有前途的。因此,他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务实精神,而且逐渐开始与我国的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掌握、运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有“的”放“矢”地把中西求真务实精神融为一体。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2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这不仅说明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化、民族化的特色,而且也说明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双重渊源。

  (四)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在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年代,毛泽东在同党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倾向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实事求是原则的雏形。
  30年代,毛泽东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揭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祸害根源。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51页。)“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54~55页。)这是在党内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问题。后来,他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又先后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光辉著作。其中深刻地批判了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方法,指出了教条主义者是典型的代表,进而揭露了“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些错误思想。”(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134页。 )并指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于矛盾之中,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则还有很多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并不清楚。他们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不懂得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后来他在撰写《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275 页。)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他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划清了马列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界线,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从而为实事求是原则及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40年代,尤其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不仅旗帜鲜明地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而且还强调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把主观主义视为党内的思想大敌必须加以反对。他在撰写《〈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农村调查》、《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用》及《反对党八股》等整风文献中,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进行了反复强调和深刻的系统的阐述。坚持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使实事求是原则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实事求是原则更加完备和系统化,并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50年代,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和毛泽东哲学思想同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波浪式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顺利地完成“一化三改造”后及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毛泽东与党中央曾多次强调和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反复号召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光荣传统,可以说《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他在这一时期的最杰出的经典著作。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推动下,使实事求是原则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蔚然成风,发扬光大,成为党的思想路线,指导我们的一切工作。实事求是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和发展。
  然而从反右斗争到三年的自然灾害及以后的这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和我们党的一些领导干部忽视了或没有进行认真的如实的调查研究工作,致使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因而对许多问题作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使党在指导方针上产生了某些重大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大搞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猖獗,使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才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和实事求是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双重的渊源和同步性的特征,都是毛泽东在认识和解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根本问题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他在同党内主观主义作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蕴含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