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反对本本主义论文标题

2023-12-10 21: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反对本本主义论文标题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为了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由于当时没有“教条主义”这个称呼,因此而使用了“本本主义”。据考证,这篇文章写于1930年5月,原名叫《调查工作》,是毛泽东时间较早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全篇文章由七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一个主题句,围绕这七个主题句,毛泽东一一做出了自己的阐述。

一,首先是对调查进行了描述,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指出共产党员不能闭着眼睛瞎说一通,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得出结果,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真理的来源。

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来源于人们对这个问题现状和历史的了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收集解决问题的各种材料,通过实践来指导问题的解决,这充分的表现了毛泽东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表现出了毛泽东对实践的重视。

三,整篇文章的中心段落。指出了当时在党内存在的一种错误的思想,即“本本主义”。毛泽东在文中揭示了“本本主义”存在的根源是落后的农民文化,其错误的做法是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查,一味的盲目执行。随后毛泽东列举了“本本主义”的一系列危害,认为只有正确的运用书本知识,把书本知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才能正确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

四,毛泽东回答了如何克服和改变“本本主义”的方法,那就是进行实际情况调查。首先,毛泽东指出如果离开实际调查就会产生盲动主义、机会主义,这些都是唯心的,是不正确的,他结合现在红军中存在的不顾实际情况的严重错误,要求加强实际调查,洗刷唯心的东西。

五,毛泽东继续指出在实际调查中要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其原因有二。其一: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可以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因为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会对调查的对象即社会各个阶级进行摸底,了解这些的阶级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诉求,这样就会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从而能够代表社会的广泛利益。其二:进行社会经济调查能够得到正确的革命斗争策略。在广泛的调研社会各阶级情况,了解各阶级诉求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斗争活动了。文中毛泽东指出了红军在社会经济调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需要调查的有哪些阶级、调查同一阶级的不同阶层、调查各业之间、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毛泽东不但明确了我们需要调查的阶级名单,还指出了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偏于农村而疏于城市。

六,毛泽东把当前红军面临的问题升华到了当今中国革命的问题,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同志们了解中国的情况。他从中国革命斗争的目的说起,通过分析革命斗争的形式,分析敌我斗争状况的情形,批评了红军中存在的错误观点,即安于现状、空洞乐观的思想。因此毛泽东大声疾呼,改变保守思想,换作进步的斗争思想,到群众中去调查,他不仅强调了实践的作用,还显现出了毛泽东群众思想和群众路线的雏形。

七,毛泽东阐述了调查的各种技术方法,包括:举行调查会、调查的对象、参会人员的数量、调查大纲、主持人员要实践、调查的程度以及调查记录。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在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建设中,我们要注意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它,而“反对本本主义”里的思想就是我们有力的武器。不论从国家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还是现在政治改革中遇到得难题,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去解决它。就像“反对本本主义”里说的社会经济调查一样,我们要从社会的基层,社会的普通劳动群众中做起,一层一层的往上实际调查,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建议,我们要认真采纳,虚心请教,妥善处理,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打破利益集团的资源垄断。同样,在政治改革中,我们也要进行实际调查,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整理与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就像毛泽东说的“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一样,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运用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的政治体制建设与中国的实际国情想结合,改革出一个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更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体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政治基础。

反对本本主义是什么文章

  1、关于这本书的简介: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原名《调查工作》。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
  2、本书创作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叫它做"本本主义"。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跪求一篇关于“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的论文

第一,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第二,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第三,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不过三百美元。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小国,但是又可以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算一个。中国这一票是第三世界的,是名副其实地属于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我们多次讲过,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起来了,还是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做超级大国。
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还比较低,同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大的国家的地位不相称。我们建国三十五年来取得的成就是大的。但是中间经过一些波折,耽误了一些时间。最大的波折是“文化大革命”。如果没有这些波折,中国的面貌肯定不一样了。最近六年来,我们改变了过去一些“左”的政策。现在我们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六年中,我们取得的成就超过了预想。看来,我们确定的在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八百美元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为了使中国发展起来,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是热爱和平的。 齐卫平认为中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探索是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才开始的。虽历经曲折,但认识渐趋统一,方向日益明确。中国革命深入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展开的过程。而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都是与这个过程紧密相连的,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27年-1930年是中共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毛泽东不仅以领导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创举,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而且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理论思考。第二阶段:1931年-1938年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进入理性思考的阶段。促使毛泽东对此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1931年至1935年由于党的“左”倾错误使革命遭到惨重失败,推动毛泽东深入思考王明等人所谓“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反差性效果和危害性结局。第三阶段:1939年-1945年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个人理性思考外化为全党自觉意识的阶段。如果说,第二个阶段主要还是以毛泽东个人观点的深化和确定为特征的话,那么,第三阶段则是以全党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统一为特征。 毛泽东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号角,顶住共产国际的压力,同“左”倾教条主义展开斗争。1937年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继而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延安整风又为全党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风,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毛泽东开创了以新民主主义为主体的包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进而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凌弓、郭永康认为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是解决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问题。在理论层面上,正确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立足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不“唯上唯书”,坚持独立思考中国革命问题,正确把握国情,并以此作为解决革命问题的根据;在实践层面上,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詹松认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开创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开拓者。庄福龄撰文指出,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有四大创举:(一)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开辟,是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果,是对列宁提出的东方各族人民所面临的特殊任务的重大理论创新;(二)在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的整风学习,既成功更换了思想路线,又实现了全党对指导思想的新抉择;(三)创造性地以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为指针,寻求一条同斯大林路线不同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四)从毛泽东依靠民主“新路”到进一步贯彻社会主义的民主集中制,力图扭转形势,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更好地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密切相连的重大问题,钟德涛指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先行者、旗手和奠基人。毛泽东的艰辛探索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及其积累的实践经验为后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贡献有:(一)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较早注重从理论和实践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探讨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二)毛泽东首先举起反对“本本主义”的旗帜,最早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三)毛泽东最早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四)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五)毛泽东首创整风运动,“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路子;(六)毛泽东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革命道路,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科学论断,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姚中国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的主要功绩在于,最早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荣开明认为毛泽东留给我们的诸多精神财富中,最具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创者、奠基者、不断开拓者,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命题;(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含义;(三)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人最近,我们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现在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在城市。城市的改革比农村的改革复杂得多。改革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是不要紧。再过三年五年,可以证明我们中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按照决定所制定的方针走下去,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可以加快 。
我们取得的成就,如果有一点经验的话,那就是这几年来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原则。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六年来,中国农村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走自己的路,取得成功的。最近通过的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的决定,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今后我们可能还会犯错误。但是,第一不能犯大错误,第二发现不对就赶快改。

公文写作的主体是什么

主体由公文标题、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公文生效标识(单一发文印章和联合行文印章)、附注等要素组成。

一、标题

公文标题,是公文内容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字体略大于正文。

位置:间隔横线下方适中位置。

组成:包括“发文机关+事由+文种”3要素。形式有:

1.规范式:3部分,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用于重要、庄重的公务。

2.灵活式:(1)两部分:一是“发文机关+文种”。

以上标题下面可加题注(用以注明法规性公文、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公文或重大的、周知的公文产生的法定程序和时间)。带发文机关的标题下面如写题注,则须用圆括号。这里要特别注意:一是不再写主送机关,二是文后不再写发文机关及发文时间。

二是“事由+文种”。

三是“转发+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如《转发国务院关于费改税的通知》)或者“转发+始发机关及原文件标题+通知”(如《转发国务院关于费改税的决定的通知》)。

(2)一部分:只有“文种”。常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带周知性。

书写:移行时词或词组要完整,不要硬性拆开跨行排列;单行或多行都要居中排列,匀称美观。

二、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指负责处理、执行公文的机关单位。

位置:标题左下方,顶格书写,后面用冒号。

上行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其中请示、批复和函等文种只能有一个。下行文,一般写给直属下级。普发性下行文,主送机关多,一般使用泛称,如“公司直属各部门”。面向机关全体人员或者社会群体的,或者公务是周知的、重大的公布性公文,常常不写主送机关。

这里需要掌握前面所述的公文行文规则。

三、正文

在正文写作之前,有一个提炼和确立主旨的构思及提纲的前提。

主题,是文章四要素(即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中的第一要素。文章都有内容和形式,内容包括主题和材料,形式包括结构和语言。主题是最重要的文章内容,常常称为思想内容(其实应是中心思想内容,而思想内容则应包括主旨即文义、观点即层义、意思即段义和看法即独立的句义)。古代没有这一术语,称主题为意、义、旨、主脑等。现代主题也有不同叫法,在记叙文中称为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称为基本论点,在说明文中称为中心认识,在文学作品中称为意蕴(包括主题、副主题及审美意向等)。而在说明文的一种体裁——公文中我们认为称为主旨比较恰当。

对主题正确的认识应该是从它的本质属性出发的。主题的本质属性是抽象性,也就是说它是抽象思维的成果,是作者对于文章中心事物进行总体抽象分析所产生的一个基本思想认识。对事物会有多个思想认识,主题是其中最主要的认识,其他思想认识则表达为围绕主题的层义、段义和观点句子。而在公文中,主旨即主题,是撰写者通过公文的全部内容表达出来的一个中心思想认识。

主旨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如果说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胳、语言是细胞,那么主旨则是一篇公文的灵魂。换言之,主旨在公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核心。人们还将主旨比喻为军队的统帅。构成公文的材料、结构和语言等因素,都受主旨制约、指挥,为主旨服务。主旨是决定公文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

公文起草之前必须首先确立主旨,正如古人所说“意在笔先”。在公文四要素中,只有主旨是作者自己产生的。主旨是作者对公务提炼出来的整体性集中认识。其他文章要素不是这样:材料是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结构是具有历史性、规范性的公文外在形式,语言是公文形式的基本建筑材料。作者对它们只是按照需要进行选择和运用而已。这样一来,主旨确立就是作者的第一步而又有整体性的工作。主旨确立后,其他要素就有了安排和使用的依据。

主旨的本质是难以把握的深层思想认识,是“务虚”的,但是,它又是最为重要的公文要素,实实在在地制约着全部公文。那么,就必须明确地认识主旨在公文中的表达形式。在公文中,主旨的具体表达形式是一个逻辑判断句。即,正确的主旨写法是一个有主语(可以省略)、谓语和宾语(也可以单独省略)的判断句。谓语成份是一定要有的。如一篇工作报告的主旨可以是“我单位今年工作大见成效”。又如一篇调查报告的主旨是“某公司财务管理相当薄弱”。一般的行政公文如请示、通知、通告等不需要多么高深的认识,主旨往往只是简单的公务要求意向。如“请批给某物”,又如“通知学习……”,再如“报告清理整顿工作”。

在写出的公文中,主旨表达存在着不同情况,特别是因文种而异。

一种情况是,在说明表达方式为主的行政公文(公文整体来说属于说明文体)如命令、请示和通知中,主旨简单明了,常在标题中的事由和文种部分表达出来。

一种情况是,在议论表达方式为主的公文如报告(讲话)、指示、意见中,以及以记叙表达方式为主的公文如调查报告、总结中,主旨实际上是中心论点,层次要求较高,但是作为一个判断句的形式来说还是非常明晰的,并且往往在标题以及双标题的正标题中直接表达出来。如讲话稿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和《反对本本主义》等。

还有一种情况,在议论为主或者记叙为主的公文中主旨在标题中往往采用诗词的整齐形式或者艺术手法来表达,如《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安全制度——××厂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的总结》。这就需要作者在心目中准确地把握主旨,将艺术形式的标题转换为只能有一个谓语的规范句式。上例就可以转换为主旨句“我厂总结安全教育活动的要点是健全安全制度”。

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主旨句在一篇公文中的位置。主旨是公文的核心,可以作为红线贯穿全文,指导全文,这是尽人皆知的。但是,究竟怎样主导就有一些人不甚了了,尤其是对主旨句在公文中的位置更不能清醒地认识。我们认为,主旨句在公文中的位置应是明晰的。一般地说,主旨句表现在公文标题中。在行政公文中,主旨句表现在事由和文种两部分之中,可以有这样的公式“主旨=标题中文种(动名词)+事由”。如《关于教育经费的请示》,主旨可以转换为“(省略主语即发文机关)请示批给教育经费”。这也就是说,在公文中主旨句大都是简明清晰的。仅有发文机关和文种甚至只有文种的公文标题,则只是揭示了主旨。如《通知》,主旨一定是“通知某公务”。而在正文中,大多公文的主旨贯穿着全文,在原由(或称开头)、事项(或称中间)和结尾都有主旨的指导作用。仅就以表达方式说明为主的请示和以记叙为主的报告中的主旨句位置解说如下。

请示(正文结构最为规范)主旨句的位置:

标题规定至少写出事由和文种,即“主题=文种(动名词)+事由”。

原由一般要在这部分的段尾强调主旨:“现(将……)请示如下”。

事项主要采用并列法——分出条项来,说明主旨怎么样。

结语重申主旨,是公文体式用语“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

报告主旨句的位置:

标题规定标题要由事由和文种组成,即“主题=文种(动名词)+事由”。

原由提示或显示主旨句,一般在开头的后方。

事项在高潮部分或者即将近结束的地方要强化(强调)主旨句。

结尾重复主旨句。

一般来说,像其他结构完整的科学文章一样,公文不但要围绕着而且要穿插着主旨来写作,要有一个“提出——强调——重申”主旨的三段式过程。

一般来说,在公文写作的构思阶段就一定要提炼出主旨来。要写下主旨句来,进一步提炼,并指导全篇公文的写作。这是一项最为重要的第一步的工作。这一工作是在以抽象思维为主导的构思过程中进行的。当然,在公文写作的其他阶段如起草、修改中也可以继续锤炼主旨。不过,在构思阶段主旨一定要基本确立,最好一次性完成。

确立主旨,有一定的方法、原则和层次方面的要求。

首先,谈谈确立主旨方法。公文主旨来源于人们办理公务的社会实践,是对公文涉及的公务并要选择进入公文的特定公务材料的抽象认识。那么,确立公文主旨就是一项科学思维活动,采用分析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是科学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表现在作者头脑中,就是运用抽象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特点和规律,简单地说就是将整体模糊的事物深入地细致地分成部分来认识。毛泽东哲学名著《实践论》把这种方法具体地阐述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经过整体到内外、前后等各个部分的分析,作者形成了一系列能够反映公务的本质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思想观点。在这些思想观点中选取一个最为重要的,就是确立主旨。

分析研究的具体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里需要结合具体写作进行简明的阐述。以下以一个写作事例分别阐述。例如,对某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调查后,收集了10条材料。首先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分为基础管理混乱、资金管理混乱、利润结算不实、费用审核不严等方面。然后还要深入地分析研究。一是去粗取精,就是摒弃公务材料中那些不能反映本质的粗糙现象,而保留反映本质(最终表现为公文主旨)的精华。结合上例,去粗取精就要抛弃某单位的财务问题调查材料中不属于财务问题的一般性工作问题的材料,而留下属于财务问题的材料。如个别青年没有大专会计专业学历,担任了基层商店的主办财务工作。这一材料,就显得粗糙。这些青年,可能经过中专学习或培训,财务工作时间较长能力较高,当然可以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而担任主办财务工作。再如某基层商店派人到外地采购商品,用去旅差费3000元,却只买到6000元的货物。这一材料,可能只是工作实际情况的反映。二是去伪存真,就是舍弃公务材料中那些与整体公务本质真实违背的虚伪现象,而保存符合本质真实的材料。如上述对某单位财务问题的调查材料,就要抛弃这些材料中好象是财务问题实际上却是其他问题甚至是成绩的材料,而留下属于财务问题的材料。如全单位办公费用比往年降低百分数以及金额,就是如此。“粗”的、“伪”的材料去掉,就能留下了“精”的、“真”的材料。如上述某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调查材料中,个别商店领导私分“小金库”的材料,个别经理找“三陪”报销大量费用的材料,以及挪用公款、手续紊乱、虚报收支等等。这些“好”材料,都说明了某单位存在财务问题。三是由此及彼,就是从公务材料彼此的联系去找寻公务的内在联系。如上述对某单位财务问题的调查材料,就要在分别弄清它们的实际意义后,探寻它们之间的本质即能证明一个主旨的内在联系。四是由表及里,就是透过所有公务材料的表面现象去认识它们各自的本质以及整体公务的本质特征。如通过上述对某单位财务问题的调查材料的分析,从这些感性的表面材料中认识本质。最后,经过分析研究的“改造制作工夫”,“飞跃”出来一个主导性的本质认识,即公文(可以选择报告、通报等文种)主旨:某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严重。

其次,谈谈确定主旨原则。公文主旨的确立,是有较大的基本要求可言的,这就是确立主旨的原则。不符合确立原则的主旨,大则导致公文违法乱纪,小则影响公文写作办理。一是符合法律政策,即合法。《办法》第25条规定草拟公文应当做到“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如提出新的政策、规定等,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国家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全国各地必须严格执行。法规,如条例、办法等规范的法规,如命令、公告、决定等包含法规条款、采用行政公文形式的法规,权力机关人代会、党中央、国务院等都可以以文件的形式制定下发。总起来讲就是党和国家的法律、法令、方针、政策。它们是我们一切工作都要遵循的原则依据。公文主旨更要首先注意符合法律政策。这一原则,是非常明晰的,在公文主旨的确立上人们都会普遍遵守。但是,仍然要注意出现问题。极个别基层单位的公文主旨,会产生不符合党和国家有关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策法令的问题。如在“地方保护主义”支配下制止“假冒伪劣”等方面内容的公文主旨,就会有原则上的问题。又如一些地区的市场经济管理的具体政策规定,也会出现与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不一致的问题。在公文写作中,还往往会在细节上出现一些问题。如在通告、规定、办法等公文中,可能会不自觉地出现违犯法律如审查、搜身等问题。原则问题,大是大非,公文主旨不能违背。确立公文主旨的时候,千万不能在符合法律政策这一原则上掉以轻心。二是符合领导意图,即合意。领导意图,是发文机关领导对公务的基本看法。领导意图来自于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本单位管理工作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则。公文就是为了解决本机关的实际问题而写作的。二是上级机关的指示,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隶属关系中上级机关的公文和领导人的指导。我国的行政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网络结构,具有规范性、统一性。领导要将上下、内外多因素的情况加以思考,以便形成自己的领导意图,并要在公文中体现出来。撰稿者一定要善于领会和把握领导意图。领导意图,大多情况下是形成公文主旨的观念形态,有的则直接是公文主旨。撰稿者要从中确定一个主旨,或者直接传达主旨。如果公文主旨不符合领导意图,领导不会签发,而不经主管领导签发就发出去的公文则会对工作造成危害。这里就有撰稿者自身可能出现的写作水平或者思想品质等问题。领会领导意图,具体来说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认真听取领导对写作任务的指示。最好边记边想,不明确的问题及时询问清楚。领导一般都会讲出写作的几个要点。撰稿者要问清那是重点,以便由此形成主旨。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领会领导意图,有时还要再加请示。还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领导意图也有不正确的地方,这就需要诚恳而又艺术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能使公文主旨更加科学、深刻。三是单一。一份公文只能有一个主旨,即一个主旨句(在语法上指有一个谓语)。文学作品的意蕴,可以有主题、副主题以及审美情味,写成一个复句。除此以外的文章,都应是一个简单的判断句。四是鲜明,就是主旨中作者的态度要清清楚楚。肯定、否定;表扬、批评;都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科学文章的主题都要这样。这是和文学作品意蕴的特性截然相反的。五是确切,就是主旨包含的意见、主张等,不但要正确,而且要讲究分寸,注意相近句义及词义的区别选择。确切,还指公文主旨所针对的人员、事件和范围要清楚。针对性要强。

最后,谈谈提高主旨层次。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公文主旨的高低也决定着公文的水平,也就是说主旨具有层次性。公文作者是法定的机关单位,因此主题的认识更应由起草者来把握。起草者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性,让主旨达到更高的层次。这里不谈起草者自身修养提高的基础性问题,仅就公文主旨本身的提炼简要地谈一谈。主旨最基本的层次应该是客观层次,即主旨句准确反映了公文中心内容的本质真实。如“我公司今年工作是有开创性的”,确实正确反映了公司本年度工作的实际而不是说大话。主旨句更高一层的认识是具有文化科学深度和广度的判断。长篇公文,如工作报告、讲话等,要求主旨具有较高层次。当然,写出这样主旨的作者思想认识方面的修养是一定要提高的。这样的主旨句可以说达到了充满文化色彩的层次:“我公司继续着大禹的事业。”主旨句再高一层的认识是具有哲理意味的判断。哲理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如:“我公司是有永恒追求的。”

正文包括原由、事项和结尾3部分。

原由:

(一)依据类。有以下几种方式:(1)情况式:叙述时间、单位、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常用“目前”和“20╳╳”之类时间状语;简介人物及事迹。(2)文件式:常用“根据”、“据”;往往是一句话。(3)意义式:议论方式;常用“是”。(4)作用式:常用“将使”、“使”。

(二)目的类。常用介词“为”、“为了”。

原由部分可省略,或只省略依据类、目的类之一。

事项:内容少的不分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内容特别多的要用小标题。如政府工作报告,一般都分为几部分,用小标题表示层义。

这部分是中心,有两种结构供选择使用:

(1)并列式。在公文中最为常见。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前后排列要重轻有序,即重要的在前面,依次进行,但是次序可以调整。甚至能够省略某一部分。如报告中几方面情况,请示中几条要求,法规中的几项规定等。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自此起常常运用序码。《办法》第28条第4项规定了序数的层次顺序:第一层,用汉字的一二三四等,每个序数后用顿号(占一格)。有时不用顿号。序号作为小标题时,在序号和小标题之间空一格即可。第二层,用半圆括号的汉字(一)(二)(三)(四)等,后面不加标点。第三层,用阿拉伯字1234等,后面加圆点。第四层,用半圆括号阿拉伯字(1)(2)(3)(4)等,四层序码的顺序是一、(一)、1、(1),不能颠倒,也不能混用。此外,还可以用汉字甲乙丙丁,也可以用汉字拼音字母大写ABCD,小写abcd,或者第一、第二、第三。不重要的内容分项,可用分段式,或者分号式(;),也可用句子式并列起来。

与之相联,序码还表达为章、条(节)、项、目、款等层次。章表达为“第一(汉字小写)章”或“总章”。条表达为“第一(汉字小写)条”。项表达为“一”、“二”等。目表达为“(一)”或“1”等。款表达为自然段。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公文中,两种结构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结尾,常见有:(1)专用语,一般文种都有,如“请予批复”、“特此通知”等。

(2)希望、号召类。至少一段话。有的公文没有结尾。

四、附件说明

附件是正件附属材料名称和件数的标注。

位置:正文左下侧。如果标注的文字较多,向右一般也不超过公文文面的竖向中分线,可以提行空两格续写。

种类:一是补充说明主件某些内容的材料,如报表、照片、典型材料等技术性公文。二是补充说明正件主要内容的材料,如转发的文件、随文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其名称在正文中已有交待,在“附件”项内就不必重复标示。

五、成文日期

指公文生效的法定时间。用汉字小写数字,如“一九九九年五月十日”,或用阿拉伯数字。

种类:一是发出日期,这是一般性文件;二是签发日期;三是通过日期,这是会议文件。

六、公文生效标识

印章是公文效力最权威的凭信。公文除会议纪要和印制有特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外,都应该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非法规性文件,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都应该加盖印章。印章要端正、清晰。

位置:压盖于成文时间之上,上沿不压正文,下沿要骑年盖月。

七、附注

作用:说明其它项目不便说明的事项,如传达范围、引文出处或名词术语。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