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体积

2023-12-08 09: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体积

  在大家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体积和容积,例如:每个人都是一个体积,是在空气中的体积,大家也都有自己的杯子,而杯子的容积就是它的容积。
  在我的生活中发现的体积与容积还不少呢,有杯子、瓶子、垃圾箱、文具袋......这都是生活中在每个家庭中都有的东西。
  还发生了很多好笑的事情:暑假的时候,我住在姥姥家,我和姐姐从冰箱里那出了一瓶饮料(大)分喝,我拿了一个不锈钢的杯子,姐姐拿了一个保温杯,姥姥帮我们倒,倒出的结果是:给我倒了半杯,给姐姐倒了一满杯。我不服气的说:“姥姥,你偏心,给我倒这么少,给姐姐倒一满杯!”姥姥说:“你的杯子大,姐姐的杯子小!”这也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五年级数学下册小论文

关于数学的小论文: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

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我们爷俩坐的是3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

此时爷爷看着这两路车,突然笑着对我说:”小溦,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不能解答。”爷爷疑惑地看着我:”哦,是吗?””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3路车的起点站是同一个地方。”

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小溦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地大笑起来。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

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х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论文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在一个游泳池内,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许多石头,现在把石头全部从船里扔到水中,请问,游泳池内的水位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

乍一看题目,我便疑惑不解:这道题似乎和数学沾不上一点关系啊!这下该怎么做呢?我不气馁,努力思考,不一会儿便理出了头绪:当石头扔到水中后,船的重量减轻,便会上浮,水位也会下降,但石头在水中占了一部分空间,水位又要随之上升。因为这都是同一堆石头,所以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也应该一致,水位当然保持不变啦!可爸爸看了,却说是下降,我很不服气,决定与他打个赌
可是,用什么来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呢?这时,抽象的想象就没有真实的操作好了。于是,我便在爸爸的协助下作了一个实验:由于我能力有限,没法从外面搬来一个游泳池,也没法去造一艘小船,只好把题中的条件按比例缩小了。游泳池变成塑料盆,小船变成肥皂盒,石头则变成了五块橡皮。我先在塑料盆里倒进一些水,再把装着五块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厘米。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把五块橡皮小心翼翼地从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厘米,是下降了!我错了!
虽然事实证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水位怎么会下降呢?
我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草稿纸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图,可我还是一筹莫展。我急得团团转,可越急脑子越乱,反而想不出了。就当我即将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算题目的故事,血液中仿佛充斥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果然,不出半小时,这道题我终于想通了:当石头在船上时,上升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而石头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头,水的体积大于石头的体积。当石头被投进水中后,水便下降了石头的重量,而石头在水中要占空间,因此,石头扔进水中后,水上升的体积=石头的体积。而同等体积的水和石头,水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综合以上几点,得到:石头扔下去后,水位下降的重量大于石头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于上升的水的重量,于是下降的水的体积便大于上升的水的体积,水位当然下降了。就这样,一道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其实,仔细观察,这道题与数学密不可分,其中的体积、重量、密度,都属于数学的范畴之内。你瞧,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数学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

数学日记[圆柱 数学日记 圆柱] 圆柱古槐街小学 六(2)班 邢思淼 不知不觉中,两周都已过去了,做为一名快要毕业的毕业生,我不禁 感慨万千。大家都在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做一件事——坚持写周记!这 对大家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它不但可以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的学习内容, 而且可以锻炼写作能力。 回顾前几天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受益匪浅。 经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 容积等知识。让我们再来回忆回忆我们所学的内容吧!首先想想圆柱有什么 名称: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面还有一个曲面,叫做 圆柱的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把圆柱的侧面 展开,可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 的宽等于圆柱的高。这样我们很容易看出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把圆柱的表面全部展开,那么我们就看出它 像一个除号,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接下来又 要做题了,而且还是要求很麻烦的圆柱体表面积。唉,求表面积还真不容 易。需要求出底面积和侧面积,还得相加,稍不留神就会算错,有没有什 么好办法可以一块求完呢?我思考着。看看底面积和侧面积的公式吧! S 底=πr2,有两个底面,也就是 2πr2,再看看侧面积公式:S 侧=2πrh, 将它们两个相加在一起,提取同类项:2πr,利用乘法结合律,组成一个新 的公式:S 表=2πr(r+h)。一个新的公式从此诞生。有了这个公式只用相 乘一次就万事 ok 啦! 以前我曾经求过环形面积,运用了一个公式:S 环=π(R2-r2),仔细想想, 其实这也是公式的组合啊! 由两个圆相减, 提取共同的 π, 得到了新的公式。 这些新的公式的诞生都得归功于灵活的偷懒!如果不是觉得太麻烦, 其实也不会有这样的公式。其实,灵活的运用公式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 出题的人偷了一个懒,少说了一个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多求一下。但是, 有的地方需要我们偷懒,不偷懒都不可以。 有这么一道题:在一个大正方形里有一个内切圆,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20 平 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如果按照常理,我们应该先求出大正方形的边长,也就是 d。然后再求 出 r,最后求出面积。可是,在这道题里,怎么才可以求出 r 和 d 呢?除非 开方,可是这样是很麻烦的,而且肯定求不尽,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 灵活的运用公式了。既然圆的面积公式是 πr2 那么求不出 r 求 r2 也可以呀! 这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整体 a,也就是说,我们只用求出 aπ 就可以了。a 怎么求呢?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是(2r)2,化简之后就是 4r2,也就是 4a 这 样呢我们就可以用 20÷4=5(cm2)求出 a,再用 5×π≈15.7(cm2)。圆的面 积就约为 15.7cm2。这样,不用开方,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aπ。 有很多公式相互结合就可以组成一个简单方便的实用新公式。 只要创新,其实在把巨人们吃过的馒头揉在一起,做成一个新的花卷,那 不也是很好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