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评估模式的建设策略

2015-08-12 09: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以Halliday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家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到目前为止,系统功能语法已被大量地作为理论依据用于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中。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内容,可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与实践之中。国外学者Halliday[1][2]、Hasan and Halliday[3]、Ghadessy(1993)[4]、J. House5]、Martin and Suzanne Eggins, Liu Zequan等对语域理论及语域理论的运用作了详细的介绍。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如朱永生、周俊清、黄国文、张美芳、司显柱选择功能语言学理论作为分析和研究框架。研究语域理论和揭示语言随情景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和规律,从而帮助语言学习和使用者了解和掌握语境对语言的制约规律。组成语域的三个参数,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决定和影响语言特征。这三个参数是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在语境上的投射。语域理论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周俊清认为, 将语域理论引入翻译领域, 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描述某些超语言因素的规范, 帮助我们在翻译中成功地实现意义转换。因此,本文拟以语域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平行文本对比为策略,探究该理论对翻译实践与译品评估的价值。本文首先考查语场、语旨、语式三个维度的基本内涵,其次,从源语文本的解构、译语文本的构建为立足点,探究语域与语篇翻译的关联性,分析挖掘源语文本意义潜势的方法,识别译语文本构建的制约条件,以期实现原文与译文之间最大限度的信息等值。
  语域的内涵和其与语言三大纯理功能的关系
  1.语域的内涵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不要对言语的探索局限在对抽象的、剥离语境和语用的语言系统的表层描写,而是要把语言交际置于包含着语言、功能、情景这样一个行为框架(系统) 里予以阐述。其中,情景支系统里包含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决定讲话者在所处的文化中所能说的话, 而情景语境则决定着讲话者在某一具体情景中实际说的话。情境语境的变化会带来语言变化,形成由语境制约的不同语言变体,既不同的语域。因此,语域是情境语境的具体表现,是“与某一情景组成( situational configuration) 语场、语旨、语式有关的语义组成( semantic configuration) ”,也就是说,情景语境包含三个变量,语域是这三个变量组成产生的语义集合。
  语域中的语场指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情,包括谈话的主题,也包含外部世界的经历的内心世界的心理经历。语旨指交际者的关系,包括社会角色关系(如上级、下级)和交流角色关系(如给予、索求)。语式指交际的媒介和渠道,主要分为书面体和口语体。总之,由三个变量构成的语域是一个意义概念,是一种语言变体,指在某一社会语境下语言的特殊使用现象,具有反映文化的功能和预测语篇意义和语言特征的功能。
  2.语域变量和语言三大纯理功能
  Halliday认为语言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语言的意义,所以他认为语言是意义的源泉和潜势。他认为所有的语言都围绕两种意义展开的,既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他后来又把这两种意义概括为语言的纯理功能: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外加一个组篇功能。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具有反映客观世界事物发生和进程以及人们内心世界的功能;人际功能是指语言具有建立、维系和反映人际关系的功能;组篇功能指语言具有组句成篇,并根据具体的交际语境组织信息并传递信息的功能。
  Halliday认为语言是多层次的,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三个层面。各层次之间存在体现关系,即意义的选择(语义)层由词汇语法层的选择体现得以实现,对词汇语法的选择由对音系层的选择体现,对音系层的选择由对通过语音或文字的选择体现。
  Halliday提出的语域理论是一个概念框架,包含三个变项,分别与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相对应,同时又在词汇语法层与语言三种结构相对应。语场、语旨和语式代表了语言元功能的三个方面的意义,即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语域三个变量和语言三大元功能形成对应关系,既是一种“体现”关系,又是一种“预示”关系。语境变量对语言使用意义重大,因为语域对语言结构有预示关系,而意义决定语言结构的形成。功能意义与语域、结构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由元功能三方面概念、人际、语篇构成的意义层面由句子结构形式体现,而意义本身又指在一定语境中由语境三变量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语篇的意义。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对等”观
  在翻译领域,“对等”这个概念无疑是最有争议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有些学者(Nida, Catford, Newmark, Bell)曾用“对等”的概念来定义翻译,而一些学者认为这个概念“不适合被称为翻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还有一些学者采取中立,如Baker,她说她只是因为“方便”才用到对等的概念,而不是因为这个概念有什么理论价值。Nord 认为“对等”是一个静止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概念,只是描述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在语篇层面或者在更低层面上(词、词组、句子和句型)“相等交际价值“的关系。但是,“对等”概念依然是翻译实践中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描述翻译的一个有用的范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被视为语言交际和应用的一种形式, 也应以意义为本, 在语篇的层面上展开。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重要贡献是其视语言的意义(功能)为本、语用为本、语篇为本。作为特定语境下的语义模式的组合,语域理论和语域分析模式也从此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热点,成为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同时也成为以翻译为目的的语篇分析的宏观模式。因为,语域分析框架下的原文和译文的对等关系不只是词汇、语法等形式上的对等,也不只是一种意义的对等,而是三种意义的对等,即概念意义、交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对等,即原语和译语的语篇在功能上的对等。
  语域分析和翻译质量评估
  关于语域分析对翻译质量评估的作用,Halliday强调在识别不同层面上的对等价值时,语境起着重要作用。Marco分析了语域分析在文学翻译的译品评析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语域分析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他指出,语域分析有效融合了语言交际活动和该活动发生的情 境环境,因此,在他看来,语域分析是所提出的描述语境的最全面的概念框架,包含了一定数目的有限的变量(三个),并且这些变量可以定义所有的(情境)语境。Hatim and Mason,也使用语域分析来解释翻译中的语境。尽管他们认为语境变量还包含语用和符号学等变量,但是他们认同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个变量共同组建了一个沟通、交流发生的交际环境。
  House将语域理论比较完整地系统地运用到了翻译评估中。House认为译文要在功能上与原文对等。基于alliday的语域分析理论, 她指出译文的质量取决于译文语篇的概念意义(功能)和人际意义(功能)是否和原文对等。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意义”的三个方面, 即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对翻译都必不可少。语言表达的概念和人际意义, 必须经语篇意义的联结和组织才可用于交际场景, 所以语篇意义是语言的三种元功能之一。但由于语篇意义只是体现在对概念和人际意义的组织上, 是一种基于语言内部的意,并不表述“内容”的意义。所以,译文文本如果要实现和原文文本在概念和人际意义上的对等,也就实现了在语言的语篇意义(功能)上的对等。好的译文需在这三种意义上都与原文对等。寻找意义的对等实际上是寻找两种语言的语篇的情景语境的对等。译文必须要反映原文的语域特征,如语篇的题材、参与者角色和关系、语篇的交际渠道或媒介等,使其起到原文所能起到的作用。
  《落花生》(节选)——语域分析和译文评析
  1.语场分析
  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件,正在进行的社会行为的本质以及参与者在做什么。根据Leckie-Tarry’s的语域理论,语场由三个要素组成:活动场所,即交际事件发生的场景。活动场所的正式度是决定语域其他两个变项的关键因素。根据正式程度,场所可分为机构性强的场所(如教堂、学校)和机构性弱的场所(如家庭);参与者,具体指交际活动参与者的内在特征如性别、认知和受教育水平等;语义域,具体指交际事件的主题。
  《落花生》节选内容中交际事件发生在家里,机构性不强,所以原文的所使用语言的正式程度不高。话题是落花生的优点,也不需要非常正式的词汇或者复杂的句型。参加者是父母亲和孩子们,父亲的教育水平和认知能力或者说父亲的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都在孩子们之上,所以在整个交际过程中,父亲都担当着提问者的角色,孩子们是问题的回答者。译文也紧紧围绕“Peanuts”,展开了一系列的以“father”发问,”“we”回答最后由“father”归纳的话轮。所以,从语场这一维度,原文和译文是对等的。
  2.语旨分析
  语旨指角色结构,具体指的是交际活动参与者的角色关系。Eggins用关系链对语旨作了进一步的表述。他认为交际活动参与者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链,而这种关系受到权势关系、接触程度和情感介入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具体到《落花生》原文和译文上,参与者的权势关系是不平等的,交际的一方是父亲,另一方是孩子们,所以父亲在交际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而孩子们则处于顺从的地位,所以才会出现父亲问、孩子答的语篇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体现了不对等的权势关系。就接触程度而言,交际事件参与者是家人关系,他们接触次数比较多,属于频繁接触关系,这种频繁接触在词汇、句型、篇章、交流模式层次上都有体现:词汇概括性强,句型无需过于标准和完整,篇章上多用对话方式,交流模式多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从语旨的三个要素来看,译文都保持了原文在词汇、句型、篇章、交流模式方面的特点,所以在语旨维度上和原文也保持了对等。
  3.语式分析
  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其在语境中的功能,包括交际渠道及修辞方式。交际渠道不仅包含书面语和口头语,还包含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交际渠道。很明显,《落花生》是面对面的口头交流。父亲和孩子面对面的互动情境需要使用口语体,需要通过提问——即时反馈——总结的方式传达父亲对孩子们的期望。译文中无论从词汇还是从句型选择上都充分体现了口语体的交际方式,符合原文的语式特征。
  综上所述,《落花生》的原文和译文在语域的三要素上都是对等的,因此在语域三维模式下,译文不失为理想的译文。
  结语
  语域是文化成员与某种情境类型联系的语义资源配置,是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可以理解的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语场、语旨和语式共同决定语篇的语言特征,也制约着译文的建构。具体来说,语域分析有助于源语文本主题的理解、交际中角色关系以及语篇功能的辨别和正确的阐释。在翻译过程和译品评析时,译者必须从三个维度正确把握语域特征才能实现原文和译文在交际事件的语场、表示语言作用的语式和表示参与者角色的语旨三个语域变量上对等。
  总而言之,语域理论为读者和译者理解原文语篇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有助于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挖掘源语文本的意义潜势、并从这三个方面(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构建目标语文本。因此,语域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描述性的框架,也为翻译批评提供了一种解释性和预测性的方法,是可以用来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评估的多层次、多维向的分析工具。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