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审计视角下看我国农村支付环境的问题和策略

2015-08-11 09: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现代农业崛起需要先进的金融支付体系做支撑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使传统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规模经济、产业集聚以及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将成为现代农业的突出特征和要求。众所周知,资本要素是我国落后、弱质农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而完备先进的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则无疑是资本要素集聚和流转的基本性条件。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将产生全方位的资金流转需求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从各方面扭转、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等将是一系列重要举措。与此相连,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的金融业,必然会伴生大量、持续的资金流转需求,因此,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将会为新型城镇化的顺利实施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消费金融的发展要求
  2012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依然不足50%,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仍属投资主导型,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形势严峻。从市场消费潜力分析,2012年全国城市、农村消费分别为17.93和2.78万亿元,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农村人口(约6.7亿)的消费额只有城市的六分之一。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社会消费环境的不断完善,农村消费市场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当前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需关注的问题和难点
  (一)从经济性看,商业金融的短期逐利性导致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机构参与度较低
  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在政策、措施引导不充分的情况下,商业金融的逐利性尤其是侧重追逐短期利益的特性,造成了我国农村金融实体机构的短缺问题。2013年8月份济南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统计月报显示,农信社网点数在某县域占比高达62.6%,中行、交行、华夏银行等只在辖区部分或个别县域设立了网点。对比四大国有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资金实力弱、基础差,相对于广袤的农村地区,尤其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村消费的扩张,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对称。
  (二)从效率性看,乡镇以下尤其是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依然匮乏
  当前我国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主要致力于县城区,向乡镇以下尤其是行政村的建设普及不足。依据济南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统计月报,截止2012年底,全辖县域行政村个数为3059个,而全辖县域银行网点数、行政村ATM布放量、行政村普通POS布放量仅分别为232个、15台和233台,即平均13个村才设有1个银行网点、204个村才有1台ATM机、13个村才有1台普通POS机,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的严重匮乏性可见一斑。
  (三)从效果性看,部分县域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与其经济发展不相匹配
  从经济发展理论及规律看,金融支付指标应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或规模成正比。但在绩效审计研究中发现,一些县域的支付系统覆盖率、行政村金融机具数量等建设指标与其地区GDP、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指标不相匹配,个别较发达县域地区如章丘市(县级市)的支付建设工作反而落后于欠发达地区。反映出部分较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潜力未有效挖掘,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地区均衡性问题需进一步改善。
  三、相关建议
  (一)强化实施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奖惩机制
  鉴于我国已处于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阶段,金融机构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应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的出发点,还必须同时考虑其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因此,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强化实施与金融机构利益攸关的专业考核机制,如,根据金融机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实施的好坏在支付清算系统准入、营业网点增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权或限制性措施,增加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在年度专业考核中的分值权重等,以提高金融机构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事业的积极性,有效改善我国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机构参与度低的现实问题。  
  (二)加强乡镇以下尤其是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乡镇以下尤其是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匮乏现状,今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着力点应由县城区转变为乡镇以下区域。人民银行、政府等应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部署、财税政策倾斜等方面采取措施,指导、鼓励金融机构在乡镇以下区域开设银行网点,布放ATM、POS机等金融基础设施,改变我国乡镇以下尤其是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匮乏局面,为存折、银行卡、票据等支付结算工具应用创造基本的条件。
  (三)以当地经济发展成都界定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目标
  依据金融支付指标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或规模成正比的基本经济规律,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在建设任务或目标的制定下达中要因地制宜,防止搞一刀切;另一方面较发达地区更应增强自身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当地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或规模相匹配,最终实现金融支持经济、经济促进金融的双赢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