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基于风险控制的中小企业的开题报告

2015-09-25 09: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中小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崛起,尤其在缓解就业压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诸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我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主体。从中小企业层面出发,要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小企业无法仅依靠自身的积累,必须依赖外部融资的支持,而在中国融资渠道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贷款成为其融资的主要渠道。但实际上,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其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在我国,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突出。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秩序比较混乱,法律法规相对缺乏,银行内部管理、风险控制能力低下,因此造成了大量中小企业贷款坏帐,以至于一些银行现在对中小企业贷款产生“惜贷”情绪。
从商业银行层面出发,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普遍增长乏力,其原因在于其绝大部分贷款集中于大企业,而直接融资方式的拓宽使大企业不再依赖于银行,再上长期以来各家银行争相给大企业提供服务,激烈的竞争造成信贷成本上升、利润贡献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贷对银行转变盈利方式、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两点分析,中小企业信贷成为促进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怎样能够既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又最大程度保证信贷资产安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研究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建立起一套以风险控制为目标的信用评价机制,以保证这项业务的正常开展,从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也为商业银行分散资金风险,提高竞争能力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以商业银行如何进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为立足点,在研究中小企业特点、财务特征和信贷风险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制约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融资的障碍所在,指出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关键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信用缺失以及银行缺乏对企业信用状况的有效评定。银行现行信用评级机制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存在着较多缺陷,主要表现在评级机制不适用和评级指标不合理上,由此导致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被低估,并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困难。
本文试图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为突破口,为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融资难问题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分析研究银行现行信用评级机制对中小企业进行评级的缺陷,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借鉴目前国际、国内信用评级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对现行信用评级机制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指标机制。该体系将信用评价指标分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部分,强调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进行调整,力求全面、真实的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现实意义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信贷风险的相关理论研究。包括信贷风险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以及经济学分析,并论述了信贷风险控制。
第三章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的提出。确定我国中小企业界定,剖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并适当的与国外中小企业进行比较。同时对我国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供给进行研究,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为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做了铺垫。
第四章我国及国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现状。本章通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指标分析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形状,并介绍了美国和日本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的情况,并分析了对我国的启示,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习和借鉴国际信用评级的先进经验。
第五章目前使用较多的信用评级模型介绍。介绍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模型,并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构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制做了理论支持。
第六章构造新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本章主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设置原则、评级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
第七章总结与探讨。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通过对各种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并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信用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特点是在实践中总结的,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风险评价体系必然要注重实际和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进行归纳和总结。但重视实践并不意味着停留在低级的感性认识阶段,而是要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寻找出必然的因果关系,揭示出其中的规律性并指导实践。
2、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比较繁杂,中小企业信贷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及环境变化等诸多方面。精确测算信用风险在现阶段还有较多困难;但若单单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不能说明信用风险的主要问题,且容易引起误判信用风险。因此,在本文所涉及到的信贷风险控制和信用评价机制的事前定量评价方法中,在运用定量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的方法,以求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价。
3、历史的经验教训与现阶段的新要求紧密结合。通过认真的总结以往业务发展中所获取的中小企业信贷信用评价机制,为新阶段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更有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使得本篇论文更具有研究价值。
4、比较分析法。对现有的信用评级模型进行描述比较,归纳总结,然后选择己有的适当的评级模型作为本文提出的评级模型的基础,尝试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09年11月20日——2008年11月30日,收集资料与归纳整理;
2009年12月01日——2009年12月20日,确定具体题目及完成任务书;
2009年12月21日——2010年02月21日,文献阅读与研究;
2010年02月22日——2010年03月01日,外文翻译;
2010年03月02日——2010年03月15日,开题报告;
2010年03月16日——2010年03月25日,文献综述
2010年03月26日——2010年04月30日,论文写作,确定初稿
2010年05月01日——2010年 05月20日,初稿的修改,确定终稿,打印装订。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邹琦 .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2]钟先翔.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9]
[3]许静怡.基于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融资的信用评级体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5][11一12]
[4]钟先翔.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8- 9]
[5]武巧珍.刘扭霞.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借鉴融资体系的建立[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5一77]
[6]姚顺先.中日中小企业比较[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5] [51一53]
[7]王韶春.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24]
[8]邹琦.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9]
[9]姚秋,刘聪.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5] [30一31]
[10]魏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和制度完善—基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分析[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9]
[11]张波.美国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简介[J].[中国城市金融] .[2001][49一50]
[12]辛飞,孙永广,邓晶.日本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及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80一 81]
[13]马杰.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及评级制度探讨[D].[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5]
[14]邓云胜,刘亚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研究[J]. [当代财经].[2004] [37一 41]
[15]田丽红,吴晓燕,常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式的选择分析[J].[石家庄] [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11一 114]
[16]梁世栋,郭久,李勇,方兆本.信用风险模型比较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2][17一22]
[17]BergerandUdell. 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The Economic Journal] [2002]

[19]Charitou A,Trigeorgis L. Option一Based Bankruptcy prediction [D]. [Cyprus] [University of Cyprus] [2000]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