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生猪产业的特点
(1)中小规模的散户养殖占很大比重。我国生猪养殖的方式分为由散户养殖、批量养殖的专业户和规模化养殖企业三种类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饲养是我国生猪生产的历史传统和主导模式,在目前家庭农户散养方式出栏生猪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散户养殖受资金不足的限制,导致生产条件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和信息不灵,极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2)生猪生产的周期较长。在生猪饲养环节,从子猪出生到肥猪出栏,一般需要180~200天的时间,如果考虑母猪妊娠期则需要300天左右;而在屠宰加工及储销环节则要求尽量缩短流程,以保证猪肉的新鲜度。由于生猪饲养周期长,市场价格的变化并不能使生猪的供给量立即随之变动,反映出生猪生产对价格变动的时滞性。
(3)生猪生产的不稳定性。生猪是活体动物,其生长状况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饥饿、寒冷、疾病都可能导致其生长受阻甚至死亡。随着交通物流条件的改善,子猪、生猪和猪肉的区域间调运日益频繁,人员、交通工具流动量大大增加,这些都为疫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会导致区域内生猪大量死亡或被扑杀,供应量迅速减少。
1.2近十年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生猪价格在2003年之前一直趋于平稳变化幅度不大。从2004年开始至今,就频繁波动,尤其是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生猪价格上涨幅度达到十年来最高。
1.3 2011年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情况
从一年中的生猪价格走势来看,1~5月生猪的平均价格涨幅不大,涨幅仅为176%。但从6月开始生猪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79.1%。这较往年趋势比较反常,按往年惯例,一般春节消费高峰过后生猪价格会小幅下降,一直到中秋节消费高峰到来才会回涨。
2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
2.1生猪价格波动的理论分析
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情况。基本假设:商品本期的产量取决于前一期的价格,本期的需求量取决于本期的价格。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波动逐步加剧,越来越远离均衡点,无法恢复均衡,这时就会形成发散型蛛网,如图3所示。
E点为供给等于需求时的均衡点,对应的均衡产量为Q,均衡价格为P。假设,第一期的产量在Q1,对应的需求曲线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1,则根据第一期的价格P1,按供给曲线,生产者将把第二期的产量增加为Q2。第二期,消费者再根据生产者提供的产量支付价格,然后生产者再根据需求者提供的价格决定第三期的产量,如此循环下去,就形成分散的蛛网模型。
由于生猪的生产周期较长,养殖户只能根据上一期的市场价格决定本期生猪产量,当市场价格较高时,他们就补栏扩养;当价格下跌时就减少母猪存栏量从而减少后期的子猪产量,进而使下期生猪产量降低。产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滞后性,使得价格出现周期性的振荡。
2.2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
从图1生猪十年内价格波动情况可以看出,生猪价格的波动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
(1)价格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大。按照价格高低及波动幅度不同,可以将十年生猪价格分为四个区间。第一个区间是从2000年1月到2003年9月,生猪价格基本在9.5~11元/千克波动。第二个区间是从2003年10月到2007年5月,生猪价格基本在11.6~15.9元/千克波动。第三区间是从2007年6月到2009年4月,生猪价格在17.6~26.8元/千克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第四区间是从2009年5月到2010年8月,生猪价格基本在15.5~20元/千克波动。可以看出整个十年内,第三区间即从2007年到2009年之间,生猪价格波动幅度最大,此期间的生猪价格达到历史最高峰。
(2)波动周期缩短。从上面划分的四个区间可以看出:第一个区间经历了3年零8个月;第二个区间经历了3年零7个月;第三个区间历经差不多两年的时间;第四个区间时间更短,才1年零3个月。可见,价格变动的周期越来越短。
2.3生猪价格波动的周期性
前面按照价格高低及波动幅度的不同已将十年内生猪价格变动情况分为四个阶段,从十年内的波动趋势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生猪价格呈一定的周期性。每一次都是按照“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价格上涨”这样的规律循环往复。因此,从2000年到2010年共经历了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就是2000年到2002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内生猪价格波动幅度较小,但仍然看出有一个波峰一个波谷构成的完整周期。从2000年6月开始到2002年3月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出现第一个赢利期;2000年6月以前的月份,价格一直是下降阶段,出现第一个亏损期;整个周期中最低为9.47元/千克,最高价为11.04元/千克。第二个周期就是从2002年下半年到2006年下半年,其中2004年9月为波峰,价格达到15.13元/千克,而2006年6月为波谷,价格下跌为10.58元/千克。第三个周期是从2007年到2010年春节过后,这个时期生猪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波峰发生在2008年2月,价格为达到历史最高为26.08元/千克。
仅从图2中2011年全年生猪价格走势来看,我国的生猪价格一般在每年的春节前后价格较高,从3月就开始下滑,5~7月达到波谷,之后又缓缓上升,在中秋前后上升到较高价格,一直到年末。因此一年内生猪的价格就会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规律。
3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3.1供给因素
(1)供给过度分散带来生产的盲目性。生猪是最大的养殖行业,生产者、消费者达千万以上,市场高度分散,任何一个生产经营者都无法把握市场变动情况。而普通农户则更是只能按照传统习惯生产,当猪出栏时,价格基本上由收购者决定。当市场行情好,生猪能卖个好价钱时,人们便一窝蜂地补栏扩养,导致生猪供应过剩、价格下跌,生产出现亏损;一旦生猪生产出现亏损,便纷纷减少养殖量甚至宰杀能繁母猪,导致生猪供应量快速减少、价格上涨。然后又重新陷入扩养陷阱,由一轮生产过剩引发下一轮生产不足,使生猪价格始终处于波动之中。
(2)生产投入品及替代品价格的变化。饲料成本占养猪生产投入品成本的70%左右,而玉米又占饲料成本的60%左右,所以玉米的价格大小也就决定了生猪价格的高低。资料显示,从2006年开始一直2011年10月,玉米的价格一直
呈上升趋势,从1.5元/千克涨到2.45/千克,其中2011年9、10月达到历史最高为2.45元/千克,所以生猪价格也在当月最高。从10月过后到今年,玉米价格开始有所下落,目前为2.35元/千克,因此生猪价格开始回落。
产品之间具有替代性,当猪肉价格上涨时人们就会去购买其他价格相对较便宜的肉类替代品,如鸡,鸭等,而减少对猪肉的需求。一般来说,当供给不变时,对某种肉类产品需求增加会引起该类产品价格的上涨,因此人们对鸡鸭等肉产品的需求增加就会导致该类产品价格的上涨,于是我们看到鸡鸭的价格在2011年9、10月也是全年中最高。由于猪肉价格上涨会引发肉禽的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因此,猪肉价格的变动推动着CPI的整体上涨。
(3)生产的周期性。在整个生猪产业链上,上游的养殖阶段生产周期长,中下游的加工销售生产周期短。因此,当猪肉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时,生猪价格就会上涨,饲养者为获得较大利润,就会增加母猪的饲养量而减少子猪出栏量,这样就会使得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进一步减少,从而使生猪价格进一步上涨。因为生猪生产周期长,因此在短期内生猪的供给量不会增加,这样就使得生猪价格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一直到18个月后,育肥的子猪出栏后才会使价格下降。这个时候,饲养者又担心生猪价格会进一步下降,于是就开始大量出售生猪,引起生猪供过于求价格进一步下滑,直到半年后生猪全部出售完,生猪供给量开始减少,其价格才会回升。这样的循环往复就导致了生猪价格波动的周期性。
3.2需求因素
(1)需求弹性。生猪作为农产品其需求弹性较小,需求曲线相对产量轴较为陡峭。当猪肉价格上涨后,人们会转向去购买价格相对较便宜的替代品,如鸡、鸭等,这样就导致对猪肉的需求量减少,而由于其缺乏弹性,需求量的微小变动就会引起价格的较大幅度变化。因此,其价格波动较大。
(2)投机因素。近几年的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为投机提供的充分的资本了条件,再加上目前国内楼市降温、股市低迷,更多热钱加速流向农产品市场,从而导致被炒作产品的价格暴涨暴跌。拿生猪来说,从2010年到2011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从每千克16.1元左右一路被炒到29.8元。
4价格波动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
4.1影响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
价格的频繁变动,使得预期产量也随之波动。市场行情好时,新进入者不断增加,市场处于低迷时,大量的生产者又退出。依据蛛网模型理论,市场价格就会偏离均衡价格越来越远,这也就形成了不稳定的状态。因此,生猪价格的波动影响产业的稳定发展。
4.2影响生猪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整个生猪的产业链中,生猪价格波动的最大获利者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所以,养殖户承担了大部分经营风险。由第二节我们已经知道,生猪养殖户都是按目前市场价格确定下一期生猪补栏量的。但生猪的生产周期又较长,在生猪还没来得及出栏之前价格可能就发生了变动。当前价格较预期价格上涨时,养殖户又来不及补栏,致使当前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量;当前价格较预期价格下跌时,养殖户的生猪产量又相对过剩,导致养殖户血本无归,这就影响生猪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3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
生猪价格的暴涨暴跌会影响整个生猪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对上游饲料供应企业来说,生猪价格的波动会通过影响生猪的供需来影响饲料需求量的变动。生猪价格上涨会导致生猪供应量的增加进而增加饲料的需求,相反生猪价格的下跌就会对饲料的需求减少。对下游零售商来说也一样,当价格上涨时,由于成本较高,虽有利可图,但相对获利水平较低;当价格下跌时,就会发生亏损,影响其稳定发展。
4.4影响养殖户对未来的预期
通常情况下,养殖户都是根据上一期的生猪价格来确定本期的产量的,但由于近几年生猪价格的暴涨暴跌,导致扩散型蛛网模型的价格偏离均衡价格越来越远,使得波动规律难以把握,再加上养殖户本身搜集信息的能力就弱,因此,他们就无法设定预期产量。
5抑制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对策建议
生猪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其供求平衡与市场稳定,是长期困扰生猪生产发展、价格稳定以及市场供应的难题。要破解这一难题,摆脱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窘境,必须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以稳定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供应。
5.1稳步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
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势在必行。首先,实现生猪养殖从散养向专业化和集约化的转型,这样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适当降低生产成本。其次,规模化养殖可以进行标准化生产,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进行防疫,快速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起到疫病防控和增加产量的作用。最后,规模化养殖可以统一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维持生猪价格稳定,保证所有参与的养殖户利润最大。
5.2健全完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
畜禽疫病的出现常常具有突发性、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当出现流行性疫病时,可能造成一定区域内生猪疫病的爆发,导致大量死亡,即使死亡率不高时政府出于疫病控制也会采取集中扑杀等措施。这样会带来一定时期内生猪供应量的明显减少,从而加剧市场波动。严密的疫病预防控制是防止疫情爆发的关键,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相关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部门加强疫病防控的科技创新和体系建设,构筑起功能完善、运转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
5.3加快生猪产业市场预警体系建设
由于生猪的生产周期较长,生猪生产对市场的反应具有滞后性。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控工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系统。政府可通过此系统发布相关的信息,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让养殖户根据行情有所准备,并且政府也可根据该预警系统对相关政策做适当调整。虽然政府在此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数据整理、综合分析及较权威的预警报告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5.4建立生猪交易期货市场
市场问题调节的基础在于市场自身,而建立期货市场来稳定生猪的市场供给和适宜的价格水平是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减少市场波动的重要措施。期货市场可以锁定未来的交易价格、数量和交易对手,竞价交易让未来的价格充分反映当前市场的信息,以未来
的价格引导当前的价格,减少当期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从而降低生猪生产的价格风险,让大量的交易主体实现套期保值。
5.5完善生猪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加大政府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能繁母猪保险、政府保护价收购和生猪肉国家储备等的调节机制。当生猪价格下跌时,通过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方式加大对养殖户的扶持力度,避免出现市场较大的异常波动,达到保持合理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供应,维持生猪产销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景海.养猪高参[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卢凤君.生猪健康养殖体系培建的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胡文峰.养猪形势良好,隐患不能忽视——基于安阳的调查[J].中国国情国力,2011(10):32-34.
[5]张兴华.新一轮猪肉价格波动的特点与宏观调控[J].宏观经济管理,2011(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