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普通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的策略分析

2015-08-31 14: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从家庭教育到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相辅相成。虽然不同阶段教育的特点、任务不尽相同,但各阶段教育的目标和功能却都是为了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教育链条的根基阶段,就像植物生长过程的种子萌发期;小学和初中教育是基本教育,是教育链条的关键环节,就像植物生长过程中萌芽的发育期、根的生长期;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教育链条的重要阶段,就像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开花期;大学教育是高级教育,是教育链条的核心阶段,就像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结果期。教育过程恰似农业的播种、出苗、成长、开花、结果的自然过程,是一个生命历程的不同自然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的“天然”任务和特性,其他阶段不可代替,各个阶段都有连接点,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但,当下教育链条的不同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出现松散环节、薄弱环节,甚至部分环节脱节,导致教育系统缺乏应有的生机。在教育启蒙阶段,城里家长忙于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被“托管”,农村家长忙于打工,没有办法照顾孩子,孩子留守在家里,家庭教育缺失,启蒙教育就像种子发芽时缺少了必需的给养;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教育基本被考试绑架,就像植物生长过程中萌芽的发育、根的生长期、开花期,只顾灌水,缺乏光照,不经风雨,缺乏应有的生命力;大学教育被就业控制,教学理论化、书本化、考试化,缺乏思想和创造,就像植物的结果期没有得到应有的补给,果实不饱满。
  普通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是教育链条中的关键、核心阶段。由于多种原因,这两个关键环节的连接不够紧密,甚至出现两张皮现象。中学不承上,大学不启下,高考成绩成为连接普通高中与大学的唯一桥梁,普通高中千方百计提高学生高考成绩,为学生升入大学作准备,把给大学提供高分生源视为对大学教育的最大贡献。大学把录取高考高分学生的多少作为衡量中学教育质量的标准。学校、家长注重学生的起跑线,希望学生上好高中,考高分数,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而忽视学生的终点线,对学生上了好高中,考了高分,上什么样的好大学,上了好大学要干什么不是完全清楚。当然,也有目标很清晰的,那就是上了好大学,将来找工资收入高、工作环境好的工作单位。每年高考录取填报志愿期间,家长、考生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大学是好大学,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大多数是人云亦云,跟风填报眼下好就业、待遇好的大学和专业,根本不了解大学的情况、专业特点,不在乎孩子的兴趣特长,不考虑社会发展变化情况,结果事与愿违。大学生源战的成败也是以分数论英雄,而非考生的特长和综合能力。
  事实上,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是互有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培养对象不同。普通高中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生长发育期、心理发展“动荡”期,是未成年人;大学学生已处于身心成熟期,是成年人。二是培养任务不同。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包括“成人”、升学、就业;大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是性质不同。“基础性、根基性”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本质,“高级专门性”、“全面性、专业性和创造性”是大学教育的特质。也就是说,普通高中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是在普通高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四是培养目标不同。普通高中培养的主要是“高素质的公民”。大学培养的主要是“专家、学者”,大学的实力在于教学质量、学生就业和成功人数。
  但,无论是高中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共同之处都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俗话说“同命相连”,普通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点在于共同的使命,在于交集部分。做好普通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事关教育整体的发展。为此,本人建议普通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衔接。
  一、建立校长、院长沟通对话机制。通过研讨会、座谈会、论坛等形式,相互沟通,增进理解,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育人标准、教育教学方式、教学研究、培养模式上达成共识,打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大学要了解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了解普通高中教育的状况和变化;中学也要了解大学的改革方向,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二、建立共同的教育价值标准。古人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不管是中学还是大学,培养学生的人性美德是办教育的共性,是第一位的。所以,普通高中和大学都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通高中按照德智体美要求培养学生,大学应当按照德智体美的标准选拔人,不能说起来“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选拔或使用人才的时候只认考试分数,其他项目不予考虑。普通高中和大学要在德育、体育和美育等综合素质考核方面积极探索考核认定的办法。
  三、建立教师交流机制。普通高中和大学选派相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开展学科学术研讨,相互了解相同学科在中学和大学期间学科思想、学科价值、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方式、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异同,使普通高中教学与大学教学相衔接,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学教授要走进中学,指导中学的教学,帮 学校谋划最适合其发展的路子,帮学生找发展方向,高中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建立学生访问实习机制。普通高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组织学生走进他们向往的大学、专业院系参观考察,了解大学的招生政策、学术科研成果、办学理念、师资队伍、课程专业设置、学生培养模式、毕业生去向,让学生提前了解大学教育,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避免普通高中学生入错道、走错门,大学可避免招错人。
  五、建立课程衔接机制。普通高中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生源状况、教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在选修课、校本课程开设方面与多所大学合作。大学的课程、教学方式要对中学的课程、教学方式有导向作用,引领中学的教育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大学可在课程开发、教师培养、教学资源等方面给予普通高中指导和支持,让学有余力和学有所长的学生潜质得到培养,让教有特长和培有特色的大学早发现适合培育的人才,以便他们在大学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六、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大学要培育、建立适合本校培养条件的生源基地学校,不同批次的大学应与不同层次水平的普通高中对接,正如炼油厂与油田对口,炼金厂与采金矿联系。大学在自己的生源基地学校要有多样的选拔机制,既要开通阳光大道,又要开通特殊人才选拔通道。优秀学生可以通过普通高中校长实名推荐录取,一般学生可以按照统招分数线录取,特长学生、奇才怪才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方式录取。普通高中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总体水平与相应的大学紧密配合,在课程开设、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方式等方面与大学衔接。
  (作者单位: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本文由第一论文网摘自《中国教师》2014年第7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