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路径建设

2015-08-25 09: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什么地位,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素质教育强调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达到乐学、会学,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了以下尝试: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
  实施主体性教学应该使所有的学生都信心百倍,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善于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以及创造的机会,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后进的学生赶优秀,教师只做他们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每当学新知识之前,笔者总是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例如,在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之前,布置了:①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奇数?②举例说明哪些数能被2整除?其特征是什么?哪些数能被5整除?其特征是什么?③举例说明哪些数能被3整除,其特征是什么?上课时,笔者重提了事前布置的三个问题,学生对答如流,课堂气氛很活跃,甚至提前掌握了下一堂课的内容。
  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挖掘学有困难学生的潜能。在学生群体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每个班级落后学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学生的智力因素属于正常,但往往存在某些缺点致使学习能力较差,对此,教师要善于开发他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捕捉其“闪光点”,如“张三同学的作业做得整齐、美观。”“李四同学的作业解答有独创。”等等。教师一个眼神,一次拍肩,都会激起学生想要成功的意念和力量。
  二、让学生实现由要我学、我学会到我要学、我会学的转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其实现由要我学、我学会到我要学、我会学的转化。因此,在教学中,一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要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与发展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如面积概念的建立,就应着重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时要让学生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和课本的封面,比一比文具盒的盖面和课本封面的大小,抽象出物体表面有大有小,紧接着在投影仪上将短一点的四条线段围成一个图形,再将另外长一点的四条线段围成一个图形,让学生判断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如果学生难以判断,教师再将大小相等的方格覆盖在图形上,让学生观察,数一数方格有多少个,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大小之分,进而引导学生概括出什么叫面积,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并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可逆性思维以及转化,对应的思想在应用题教学中也经常用到。如分率与某一具体数对应,几个数与它们的倍数和对应……解题时,先寻找数量间的对应关系,再根据对应关系寻找解法,这就是对应的思想。由此可见,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数学思考方法教给学生,使之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三、对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指导、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承认个别差异、尊重个别差异是现代教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因材施教就必须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设计和分类评价。
  1.分层要求,指的是教学目标不完全统一。因为学生思维具有阶段性,各阶段出现的顺序是固定的,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又是不同的。教学目标上,针对学生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区别对待,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准则,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力求“保底不封顶”。例如,教学“9加几”的第一课时,对学生的要求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①要求学生能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即动手摆小棒,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计算;②要求中等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能很快地直观实物、利用表象进行计算,并能逐步减缩思路,正确口算;③要求优等生能较快地从按步思维过渡到灵活思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9加几”中各算式之间的联系,找出规律,这样就发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性思维。
  2.分层设计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如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设计:
  第一层:
  ①1/4+1/3,1/10+1/8,13/20-1/4,5/9-1/5……
  ②1/4+1/3+1/10, 8/15+1/5-3/20……
  第二层:
  ①3/10+4/15+7/20,1-3/4-1/6,11/12-3/16-1/8 ……
  ②1/2、1/3、1/4、1/6、1/8、1/12中哪几个分数相加的和为1,并列式计算。
  第三层:
  ①在□里填上适当的分数,使等式成立。
  3/10 + □ = 4/5 ,□ -7/16 = 7/16 ,5/6 - □ =1/7
  ②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 )+ 1/( )+ 1/( )=11/18
  学生练习时,先要求把全部题目看完,再根据自己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练习。这样,基础较差、认识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进行第一层次练习,适当选择第二层次练习;中上水平的学生,做少量第一层练习,着重进行第二层次的练习;基础知识扎实、认识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第一层次可以不做,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第二、三层次的练习。
  3.分类评价,重在掌握恰当的尺度。以不同层次学生各自的基础作为评价的起点。如作业评价,认知水平较差的学生做基础题,全对给100分;认知水平中上层次的学生完成了基础题,并选做了其他综合性的题给100分。另外,中差学生作业做错后暂不打分,让他们在同学的帮助下弄懂订正后再给100分。学生人人得100分,个个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师除了对作业进行评价之外,还要留心观察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行为方式,包括学习意志力、判断力和创造性等作为评价的内容。评价学生还要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参与,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评价方法。
  四、教学时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只有动起来课堂才有生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思路与方法,使学习活动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笔者做了如下安排 :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六件礼物——六个长方体的饼干盒,想利用这节课送给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但这六个饼干盒不够精美,同学们能否给老师出出主意,把它打扮得美丽、漂亮。
  有的同学说:帮它外面贴上包装纸,还有的说,贴上包装纸,要知道包装纸的大小,怎样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呢?学生们分组操作,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发一把剪刀、一个长方体饼干盒,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时大家自主探索,自主感悟,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不到十五分钟时间,每组都推选代表发言:
  学生甲:老师,我们组是把长方体饼干盒6个面剪开,把相对的面摆在一起,组成三部分,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学生乙:老师,我们组是把长方体饼干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学生丙:老师,我们组是把长方形饼干盒剪成四周和上下两面两部分,长方体的表面积=(长×2+宽×2)×高+长×宽×2。
  学生自己动手,合作解决了问题,其主动性、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