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审稿人一定要避免单纯熟悉但完全没有专业关系的专家,这样非常容易被编辑和副主编识别出,不仅不会被使用,甚至可以导致对作者的恶劣印象,严重时导致被作为一种拒稿因素,当然杂志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个问题,因为你是顾客。
作为审稿人,他们会怎么对待关系不错的同行(或者说朋友)的稿件呢?根据个人的见闻和猜测,审稿人可能有以下几种反应:(1)粗看甚至不看全文,直接大放水,把文章的思路、表达或意义夸奖一番,虽然实际未必那样;(2)浏览一下,提出一些无关痒痛的细节问题, 这样让主编知道自己认真 ...
有期刊编辑部内部规定,作者建议的审稿人不能超过总审稿人的一半。你试图给编辑部帮忙,但很多合适的审稿人被排除在外,你却堵死了自己的路。最后,这位主编建议,为避免误解,不容易找审稿人的时候,就告诉编辑部让他们自己找。
编辑将评议结果和审稿人意见发回作者,包括审稿人对文章某些细节的疑问及建议。针对审稿人的意见,作者应该认真分析过后给出相应的解释,有些情况需要补充一些实验加以说明,在做好这些工作之后重新将稿件发回杂志。
如果你是编辑,你拿到了作者的推荐审稿人,你会信任这个推荐吗?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些人肯定跟作者有关系吧?遇到期刊要求必须写的,我就找不大可能审我稿件的我的同学或朋友以及我的师兄师姐们凑数。为啥要找不大可能审稿的小伙伴呢?原因有二。
理清作者与期刊编辑的关系, 有利于作者和期刊编辑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社会科学和文化的良好传播。通过分析以作者为中心论的偏颇及以编辑为主体论的误区, 可以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即一份文明成果的社会效应应是作者与编辑共同劳动成果的结晶。
其实说来,找审稿人这一步很关键。高水平的杂志都有很全的审稿人数据库或人脉,评审相对快一些。像一些新的 SCI 杂志,在审稿人资源这方面正处于成长完善期,评审就慢多了。一般来说,副主编收到杂志社分配的稿件时,都要邀请 4-5 个相关的审稿人。
他还谈到,投发论文的过程中,期刊主编、编委、编辑、审稿人、作者构成了一个系统。“很多科研人员既是审稿人,也是作者。如果你总是拒绝审稿邀请,可能会进入编辑的黑名单中,如果你是个积极的审稿人,那你的论文也会 …
推荐审稿人一定要避免单纯熟悉但完全没有专业关系的专家,这样非常容易被编辑和副主编识别出,不仅不会被使用,甚至可以导致对作者的恶劣印象,严重时导致被作为一种拒稿因素,当然杂志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个问题,因为你是顾客。
作为审稿人,他们会怎么对待关系不错的同行(或者说朋友)的稿件呢?根据个人的见闻和猜测,审稿人可能有以下几种反应:(1)粗看甚至不看全文,直接大放水,把文章的思路、表达或意义夸奖一番,虽然实际未必那样;(2)浏览一下,提出一些无关痒痛的细节问题, 这样让主编知道自己认真 ...
有期刊编辑部内部规定,作者建议的审稿人不能超过总审稿人的一半。你试图给编辑部帮忙,但很多合适的审稿人被排除在外,你却堵死了自己的路。最后,这位主编建议,为避免误解,不容易找审稿人的时候,就告诉编辑部让他们自己找。
编辑将评议结果和审稿人意见发回作者,包括审稿人对文章某些细节的疑问及建议。针对审稿人的意见,作者应该认真分析过后给出相应的解释,有些情况需要补充一些实验加以说明,在做好这些工作之后重新将稿件发回杂志。
如果你是编辑,你拿到了作者的推荐审稿人,你会信任这个推荐吗?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些人肯定跟作者有关系吧?遇到期刊要求必须写的,我就找不大可能审我稿件的我的同学或朋友以及我的师兄师姐们凑数。为啥要找不大可能审稿的小伙伴呢?原因有二。
理清作者与期刊编辑的关系, 有利于作者和期刊编辑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社会科学和文化的良好传播。通过分析以作者为中心论的偏颇及以编辑为主体论的误区, 可以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即一份文明成果的社会效应应是作者与编辑共同劳动成果的结晶。
其实说来,找审稿人这一步很关键。高水平的杂志都有很全的审稿人数据库或人脉,评审相对快一些。像一些新的 SCI 杂志,在审稿人资源这方面正处于成长完善期,评审就慢多了。一般来说,副主编收到杂志社分配的稿件时,都要邀请 4-5 个相关的审稿人。
他还谈到,投发论文的过程中,期刊主编、编委、编辑、审稿人、作者构成了一个系统。“很多科研人员既是审稿人,也是作者。如果你总是拒绝审稿邀请,可能会进入编辑的黑名单中,如果你是个积极的审稿人,那你的论文也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