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菌产自纳豆,纳豆是日本人把煮熟的大豆用稻草包起来、在40℃的温度下发酵而成的一种食品。纳豆发酵过程中,会由纳豆菌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名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它是一种枯草杆菌蛋白激酶,纳豆中的纳豆激酶是直接分解血栓的纤维蛋白酶。具有强大的溶栓作用,比尿激酶的能力还要强,每克湿纳豆溶栓效果相当于尿激酶1600FU ,在胃肠中不失活。纳豆激酶对血栓的作用时间长,与尿激酶3分钟~5 分钟作用时间相比,纳豆激酶作用长达8小时,而且安全、无副作用。常吃纳豆还会将毛细血管中的血栓溶解掉,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纳豆激酶的发现1980年的一天,从事溶解血栓药物研究工作的日本心脑血管专家须见洋行博士,他突然想起纳豆不是纤维蛋白发酵的吗?而血栓最顽固的部分就是纤维蛋白,于是,下午两点半时,须见洋行博士把纳豆中提取的物质加入到人工血栓中 。原本准备第二天看结果的,但5点半的时候,一次偶然的察看,奇迹发生了,血栓居然溶解了2厘米,而平常用尿激酶做溶血栓的实验溶解2厘米需要近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纳豆发酵物溶解血栓的速度是尿激酶的19倍之多。于是,就将纳豆的这种强力溶栓物命名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溶血栓药物研究史上有名的“下午两点半”实验。纳豆激酶的单位纳豆激酶在国际上的标准单位为“FU”,是指每粒纳豆激酶产品的纳豆激酶含量;“FU/g”是指每克纳豆原料中的纳豆激酶含量,两者存在区别。纳豆酶进入人体后,通过三重渠道构建酒精防护屏障:进入人体肝脏系统,分解肝脏解酒压力,协助解酒;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脑血管区域形成重点防护屏障,抵制酒精对大脑的抑制效应;进入人体消化道系统,迅速形成保护屏障,加速消化道酸性分泌,促进解酒。服用纳豆能迅速解决酒后不良反应如头痛、呕吐、反胃、口干舌苦、烦恶、胸闷气短、短暂失忆、视力下降、听力减弱等,并能预防隔日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