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白鹿原》,满脑子都是关于白鹿两家由始自终的起起落落,书中的人物也轮流在脑里登场,奸诈的、仁义的、朴实的、投机的、以德报怨的﹍﹍形形色色,而我现在最想说的却是那个为白鹿原上的人所不耻,所唾骂,人人得而诛之的可怜女子——田小娥。我说她可怜,是因为她甚至连可怜与同情都挣不到,原上的人都不会觉得她可怜,只会把她看作是害人精,是婊子;我说她可悲,是因为她无力反抗她的命运,即便连反抗本身都成为一种悲哀,当她化作飞蛾在盘旋,当她带来瘟疫企图为自己的屈死讨回公道,实施报复时,却最终没有成功,而如白娘子一样为塔紧紧镇压,永远不得翻身了。不走正道者不得好报,“邪终归不能胜正”,是标志着君子的那一边赢了,我感到深深的悲凉。(如果早知道反抗没有用,她还会反抗吗?如果再让她选择一次,她还会义无反顾地再次跟黑娃到这古老的原上来吗?)悲哀是从哪里开始的呢?那大概要牵扯到她的父母了,是他们首先把她推到郭举人的火坑里,这有点遥远了,而且似乎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的不甘心,在那种没有尊严的生活中她偏要挣脱,偏要追求自己的生活,而当她跟黑娃回到白鹿原时她的真正的悲剧就开始了。小娥是一个刚烈的女子,所以那个社会是肯定容不了她的,即使没有黑娃,也会有另一个人,会有另一个白鹿原,黑娃的出现不过是偶然。白嘉轩是一个很玄乎的人,他似乎对什么都采取不闻不理的态度,尤如一个超然的智者,仅有的一次参与其中的就是那次煽动交农具,而他自谓一生正直,做事光明磊落,的确,他以仁义为准则,奉俗规乡约为神圣只要违反了规矩,即使是他的亲儿子他都不会原谅,虽然黑娃和鹿子霖都曾做过对不起他的事,可是在他们落难的时候却只有他站出来为他们讲话,他也说过,有过错的人,改好了就应该可以原谅,但是他对小娥却没有一点宽容,其实如果不是他对小娥带着无法改变的偏见,小娥也许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因为,小娥之所以主动引诱白孝文其实就是为了报复他,让他身败名裂,用书中的话来讲就“把尿尿到他脸上了”,虽然说这场报复最初并非是小娥自觉的,她是因为受到了教嗦才做的,但毕竟白嘉轩提供了让人教嗦的机会,我并不特别讨厌白嘉轩,但我也不喜欢他,尤其是在他处理小娥这件事上,小娥的鬼魂说得对“……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到村外烂窑里住。族长不让俺进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么着还不容让俺呢?……”小娥其实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她要求的也并不多,只是想平平静静地生活,可是他一旦认定了她是肮脏的,便不管事实真相,实际上他也不关心真相吧,虽然从他的立场上他是维护俗规的尊严,他的连儿子都不饶的行为确实无私,但却未免不公正。他不让她进祠堂是第一次让她在白鹿原无立足之地,之后当着全族人对她的惩罚则更是足以催毁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柔弱女子。所以,对于小娥的最终堕落与毁灭他是有责任的。当然,小娥本身而言也有无可推托的责任造成了自身的悲剧。她生性刚烈,敢作敢为敢于追求,我非常欣赏她敢于在死的牢笼里挣扎,那种作为别人工具的生活一潭死水,而她没任由其下去,她有胆量追求她的幸福,有勇气做真正的人,而这些在别人眼中都恰恰是不可容忍的不要脸的举动,因为在这个古老的原上,从来不会有这样的一个女子,如此不守妇道,与长工通奸被谴回家已经没脸做人才对,而她竟还敢公然与黑娃大方地在原上出现,在他们看来当是罪不容诛吧,而我却佩服她的这种冲击的勇气。不过,她虽有勇气,但她却不自立,归根到底,她对男人的依赖过强,她觉得没有男人可依靠的生活活不下去,而正是她的这种思想才会让鹿子霖有机可乘,使她成为了被利用的工具以及无辜的牺牲品。如果她自立一点,靠黑娃留给她的地和食物等东西,她完全可以过得下去,而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样不能活,说到底是因为她不是一心想靠自己。另外对于鹿子霖她过于单纯地抱有幻想,以为他真的会帮她,而且在他设计害她,让她在众人面前爱鞭打,受侮辱时她都没有说出跟他的关系,而让狗蛋当了替死鬼。如果说她之前屈从于鹿子霖是因为不知情过于天真的话那还也讲得过去,但是当她最终明白了他的不良居心,却依然受他的摆布,就太愚蠢太不值太不可原谅了,何况她对鹿子霖还从最初的屈从到后来的乐意,在我看来,别说是那个时代,即使是如今也无法接受她的如此“开放”。此时她才算了把自己推到了死亡的深渊。毕竟,无论外界对你是如何的否定与排斥,真正的命运却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总观悲剧美理论的发展轨迹,无论是鲁迅的“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还是叶朗先生的“悲剧的核心是‘命运’”。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们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都强调“人生”,强调人生美好的东西。那么,人生美好的东西到底指什么?无疑,人生的生命对人的一生来说,它是最美好的。人有了生命,才能有一切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将以上各大家的悲剧理论归结为:将人的生命毁灭给人看。只有这样,作品所包含的悲剧意蕴才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白鹿原》无疑是在以上悲剧美观念指导下创作的一部悲剧性作品。田小蛾是《白鹿原》人物系列中最具悲剧性的一个。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出身于读书人家,模样也姣好。命运不济令她嫁给一个老举人做妾,过着非人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与黑娃萌生了爱情,事情败露后,她被逐出门外,与黑娃回到原上。然而,她与黑娃的爱情而为以白嘉轩为代表的正统道德和白鹿原的风俗所不容。当她一旦失去黑娃的佑护之后,便像绵羊掉进了狼窝,在政治上、人格上、肉体上备受惩罚和蹂躏。鹿子霖乘其之危占有了她,并以次作为对黑娃的某种报复;她又听从鹿子霖的调唆以美色诱引孝文走向堕落。在这里,正言历色的白嘉轩把她当作伤风败俗的“灾星”,不顾伦理的鹿子霖把她当成搞垮对头的“打手”。小蛾由先前追求真情到走向堕落,客观上有她自己破罐子破摔的主观原因,但很大程度上是封建文化所造成的。她爱黑娃不能,洁身自好也不能。为人正直守成的白嘉轩压制她,为人伪善又歹毒的鹿子霖威诱她;在正常场面上要忍受正人君子的唾骂;在背地里又要承受偷香窃玉的人的蹂躏,还兼及拉人下水。试问这一切,她作为一个孤立无援的弱女子又能怎样?她别无选择,只能在随波逐流中走完悲惨的一生。这难道仅仅是小蛾个人的命运悲剧么?所以,田小蛾的悲剧命运不仅具有悲剧美,还能引导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劣质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