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哲轩的研究生涯里,他被数学界公认为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算术数论等接近10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大师级年轻高手,这些方向都是数学发展中极热的生长点。此外,他的研究领域还涉及工科,在照相机的压缩传感原理(调和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方面获得了突破性成果。陶哲轩另一项著名的成果是与本·格林合作用质数级数解决了一个由欧几里得提出的与“孪生质数”相关的猜想:一些质数数列间等差,如3、7、11之间,均差4;而数列中下一个数15则不是质数。这个已经有23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强烈吸引了他的兴趣,他与同伴甚至证明了即使在无穷大的质数数列中,也能找到这样的等差数列段,这个发现被命名为“格林—陶定理”。 Salem Prize(2000)博谢纪念奖(2002)Clay Research Award(2003)Australian Mathematical Society Medal(2005)Ostrowski Prize(2005)SASTRA拉马努金奖(2006)Levi L.Conant Prize(2005)菲尔兹奖(2006)麦克阿瑟奖(2007)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2007)Alan T. Waterman Award(2008)Onsager Medal(2008)King Faisal International Prize(2010)Nemmers Prize in Mathematics(2010)Polya Prize(2010)克拉福德奖(2012)Joseph I. Lieberman Award(2013) 2006年5月22日至30日,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该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大会开幕式上专为40岁以下杰出数学家颁发的菲尔兹奖,则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因陶哲轩在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本届菲尔茨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向陶哲轩颁发菲尔兹奖。虽然是本次最年轻的获奖者,但陶哲轩已发表了超过80篇论文。 他也成为继1982年首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获菲尔茨奖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获奖时刚满31岁的陶哲轩,不仅是本次菲尔茨奖得主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菲尔茨奖的澳大利亚人。澳洲两家博物馆请求永久陈列他的照片,他也是2007年澳洲风云人物的最后人选之一。 2014年6月23日,突破奖基金会揭晓了2014年数学突破奖的获奖名单,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陶哲轩,因调和分析、组合论、偏微分方程及解析数论等众多突破获奖。高等研究院的Richard Taylor,因自守形式理论的众多突破获奖。获得了300万美元的巨奖。突破奖是由Google的布林夫妇、阿里的马云夫妇、投资人Yuri Milner夫妇及Facebook扎克伯格夫妇等人联合发起并提供资助的一个奖项。该奖旨在表彰将科学作为一生事业并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每位获奖者将获得300万美元。颁奖仪式于2014年11月举行。而这5人也将组成评选委员会,选出明年的获奖者。 2015年9月17日,他宣布证明了保罗·埃尔德什(Erd s Pál)在1932年提出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存在,这是个困扰学术界80多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