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作为一个高校学生组织,在服务同学,高校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学生会,作为一个学生组织,其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对其职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为加强学生会自身建设,就必须建立健全学生会组织的文化机制,也就是学生会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一、学生会文化的涵义及其建设的必要性 说到学生会文化,不能不提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的研究始于企业文化。上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美国管理学者开创并倡导了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研究。当时面对日本经济迅猛发展造成的压力,美国人经过对日本企业管理方法的研究发现,后者更加重视企业的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树立全体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和发展理念。从而形成企业强大的向心力,进而间接促进了企业发展。因此,有人指出,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与心理的力量。 学生会文化所体现的文化理念,行为信条,是可以总结成文的。以下是摘录的某高校的学生会文化理念: 学生会概念:“管理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服务型组织、行政型组织” 学生会会训:“团结务实 创新 高效” 学生会宗旨:“一切为了广大同学,为了一切广大同学,为了广大同学一切” 学生会精神:“否定自我,追求完美” 学生会作风:“今天的事不等到明天” 学生会发展目标:“实实在在学生会,全心全意为同学,一言一行树榜样,时时处处是学习” 学生会服务意识:为学校服务,为同学服务,为自己服务 学生会工作作风:“踏实、团结、高效” 学生会个人工作目标:“于工作中追求快乐、于工作中追求收获” 二、学生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一)刚性的学生会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学生组织,学生会必须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是学生会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二)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氛围 学生会,归根结底是一个学生团体,因此它离不开人际关系这个现实问题。如果没有人文关怀,势必会使学生会之间的人际关系发生扭曲要么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冷淡,团队松若散沙;要么造成争名夺利,助长官僚作风。这都与学生会建立的初衷背道而驰,都是学生会建设的大忌!强调人文关怀,就是强调要“以人为本”,要求尊重个人、重视个人、关心个人,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这一点在学生会建设中易被忽略,然而意义却举足轻重。 在学生会中,尤其学生干部,更要推行、贯彻人文关怀。在对每名学生会成员的理解上,不仅仅把同学们看作学生会利益的劳动者,还要把他们作为学生会的主体对待,充分体现其主人翁精神。不论上下级,在日常学习工作中,遇面时要主动亲切打招呼,生活中别人有困难时更要积极帮助。在学生会,大家不光是同学,同事,更应该是彼此信任的朋友。(三)增进相互信任,打造高效团队 对于一个团队,合作是第一要义。但事实证明,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立的想法,有着独立的行为方式和个人情感,即使对同一事物的评判标准也不尽相同。作为学生会的成员,往往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一群有才干的人聚在一起,竞争就不可避免,可且也不应避免。但是,必须清楚的是,个人的技能总是有限的,个体总是有缺点的,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完成。所以学生会的成员必须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是“我们”在完成任务,而不是“我”。这就意味着,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其成员必须真诚的敞开胸怀,虚心的承认自己的弱点或者过错,真诚的认同别人的长处,而非嫉妒。尝试着说出“这是我的责任”,“是我做错了”,“这方面你比我强”,这都是增进相互信任的步骤。因此,相互信任是相互容纳,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情感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与竞争,才是造就高效团队的有力保障。 一个学生会,如果达到了和谐、高效团队的要求,那么在工作中可谓是所向披靡了。 三、学生会精神的传承 学生会每年都会有干部的换届选举,都会有招新纳贤。在每次的新老交替中,学生会的工作在完成交接,学生会的精神也在完成交接。通常说的学生会工作要一届一届往下“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交接过程中,学生会干部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从经验来看,一个部门部长对部门新成员的影响,包括价值取向和行事方式,往往比辅导员老师的影响更直接,更显著。四、学生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全面、正确的认识学生会文化的涵义,学生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切实行动起来,推行学生会的文化建设。 其次,杜绝盲目照搬,流于形式。学生会文化建设的工作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开展,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补充理论。日积月累,逐步完善,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把其他现有的学生会文化照搬照抄。若是这样,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 另外,学生会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这也就要求广大学生会成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学生会文化建设一起进步。 总而言之,学生会文化建设,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是绝不是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实践,长期积累,长期发展的过程。努力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生会文化,是学生会工作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和持久动力。下面十几条建议: 一、学生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致使学生会的一些大的活动,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整体学生会成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偏重对大型活动的开展,而忽视了对日常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各系学生分会之间交流不够,导致一个系举办活动,受众群体的单一性,不具有全面性。 进一步加强学生会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精简节约。——必须坚持学生会主席团对学生会整体的全面协调。 三、促进内部团结,坚持可持续协调发展 学生会内部团结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加强学生会建设,必须积极促进学生会内部的团结一致,明确目标,齐心协力,走可持续的协调发展之路。 (一)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学生会工作目标,促进整体共同发展。 (二)明确部门定位,平衡部门与整体目标,加强部门合作,完善内部交流机制,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三)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排除学生会内部妨碍团结的障碍。 (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夯实学生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 四、加强制度建设,夯实法治基础,坚持依法治理 (一)不失时机地推进学生会民主建设,巩固学生会工作开展的基础。 (二)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夯实学生会工作的法治基础。维护学生会制度的统一和尊严,树立学生会制度权威。 (三)切实执行学生会现有的各项制度,加强执行力度。坚持执法为公、公正执法,推进执法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学生会制度执行机制,发挥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学生会人事制度、考评机制,选好学生干部、用好学生干部。加强学生会人事工作,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注重培养具有特长的优秀人才。五、激发创新活力,营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一)激发创新活力 (二)调动积极性 (三)努力营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加速培养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学习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不失时机地全面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地运用或开发科学的管理工具辅助开展各项工作。 六、构建和谐文化,塑造诚恳亲和的良好形象 (一)创建内部和谐环境,维护公平公正,维持工作秩序,全体工作人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二)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塑造学生会诚恳亲和的公仆形象。 (三)进一步加强维权、自律工作,切实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七、加强主席团对学生会整体的领导及指导 (一)提高主席团成员建设学生会、指导开展学生会各项工作以及统筹大局的能力。。 (二)树立模范形象,加强主席团的表率作用。 (三)在主席团的带领指导下加强各部门基层建设。 二、切实加强内部建设,充分发挥六种力量的作用 1、作风的力量爱岗敬业 2、知识的力量增长才干 3、制度的力量抓好建设 4、骨干的力量推进工作 5、 团结的力量互补互助 6、人格的力量塑造形象
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的学生会管理模式最近几年来,我校经过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依靠一群学生,管好一所学校”的新路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从而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主动发展方面,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一、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的理论基础第一,生本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因学生而存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的。学生会作为学生的一个群众性组织,代表着广大学生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反映同学的意愿并积极引导全校学生参与自主管理、主动发展,应该说是起核心作用。第二,内化论。所谓“内化”是指经过认同而逐步形成指导自己行为的价值复合体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而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管理,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则是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内化的决定因素,教师、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只是外因,是催化剂,真正的内化要靠学生自己亲身感受、主动消化吸收。第三,时代需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也是一个网络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时代需要的人才,首先就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因而,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二、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的组织实施第一,组建一支精干的学生会干部队伍为了保证学生会拥有一支精明强干的干部队伍,并把学生会工作与班级工作统一起来,形成全校一盘棋的管理模式,我校一改过去那种在全体学生中竞选学生会干部的做法,而由全体班干部组成学生会成员,在他们中间选举产生学生会干部。%&由各班班长组成学生会主席团,然后在主席团成员中民主选出主席一人,一般设在高二(因高二学生既有较强工作能力,学习负担又相对较轻);选出副主席两人,分别设在高一和高三。三人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合作表现在三人共同领导学生会工作,分工表现在三人各自负责领导和协调本年级各班班委工作。!&由各班学习委员组成学习部、纪律委员组成纪律部、生活委员组成生活部、宣传委员组成宣传部、文艺委员组成文艺部、体育委员组成体育部。与主席设置一样,各部民主推选出部长一人、副部长两人,分别设在高二、高一和高三。另外我校还从住校的班干部中选出男生$人(每个年级!人)、女生$人共%!名同学组成宿管部,同样设部长一人、副部长两人,专门负责男女生宿舍管理。用这种方式组建起来的学生会,具有品行端正、组织能力强、团结协作精神好、与班级联系紧密、整体战斗力强等优点,有利于实施学生会的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第二,系统培训,细化各部职责及相应的监督机制学生会干部队伍组建完成后,政教处及学生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会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引导主席团及各部细化各自职责,并按照学校总体要求制定出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除此之外,还要集体研究制定出相应的监督检查措施,以确保各部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以抓班级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校风建设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外乎学习、纪律、卫生以及文体活动四个方面,如果全校各班这四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何患学校的校风不好。鉴于此种认识,我校把学生会的主要工作重心放在班级管理上,各部都围绕班级来开展工作。在各部工作中,我们反对走过场、虚张声势,而要求他们踏实工作、讲求实效。比如纪律部,要求各班纪律委员每周要按时交本班的考勤情况统计表,每月要交本班思想品德综合量化表;生活部则坚持每天对各班卫生情况进行集体打分,每星期在校卫生栏公布一次考评情况。所有考评数据都交由政教处输入电脑汇总,每月向全校公布,其结果纳入期末对班级的量化考评。这样,既便于政教处及时了解各班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又便于年终对班主任进行评定考核。为防止虚报,提高考评的信度和效度,政教处和学生会指导教师又积极指导各部加大监督力度。比如针对体育部的查操,我校原来要求班主任必须去配合学生守课间操,现在改由各班班长代替班主任在队列
我觉得你可以上学校图书馆的资源网上,维普或者是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那边去找吧,有很多很多的资料的,你只要打上关键字:..就可以了。祝你顺利!
原动画后期制作研究摘要:随着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 其硬件和软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快速更新,Pc处理能力在迅速增长 硬盘的容量在不断增大。现在一台高配置的Pc机已经可以满足相当一部分动画制作的计算及处理上的需要.已经具备了利用较为廉价的电脑来完成学生的动画作品后期制作的条件。近几年来,计划开设和已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的数量在逐年增长。本文就原动画后期制作方面作一些探讨。关键词:动画,后期制作原动画学生短片的制作分成三个阶段:前期创作、中期创作及后期创作 前期和中期创作的任务主要有剧本的完成、根据剧本将人物和场景设计出来、分镜,并把每一卡的原画画好,从而完成了纸面上的工作。但这只是停留在纸上,是静止的.还不会动。作为动画专业的学生,需要把他所想的和他所画的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就要用到电脑作为制作工具来完成最后一个阶段的工作。用电脑来完成后期制作.尽管电脑只是一个工具 但实际上会涉及很多环节,要扫描、上色,对图片进行一些处理 制作律表并渲染、收集合适的音频素材和录制声音 然后到非线性编辑软件编辑合成并生成视频文件。再由此视频文件压缩成MPEG-1和DVD兼容的MPEG-2文件 接下来才可以刻录成VCD和DVD光盘,作为毕业作品用于播放、展示和交流。整个后期制作过程中,会涉及到好几个软件,同时还会碰到很多概念和技术问题 譬如压缩、场、AIpha通道、VCD和DVD的标准等问题,很多学生对电脑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对后期所用到的软件学得比较肤浅 这样在后期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问题 各个环节都会碰到问题。鉴于这几年所碰到的问题 选择一种在学校环境下简便易行的后期制作方案就十分有必要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创作。计算机动画的关键技术体现在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及硬件上。计算机硬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配置得高一点,硬盘尤其要大一点。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目前很多不同的计算机动画软件.有不同的动画效果,虽然制作的复杂程度不同 但动画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考虑到价格和易用性等因素,我们选用了日本生产的一种计算机二维动画软件——Retas。后期制作的第一个环节是把已经画好的每一卡画稿在Retas的TraceMan模块中将动画铅笔稿序列和背景通过扫描仪输入电脑并将轮廓线修整到最适合上色的状态。TraceMan模块中一次可以同时辨认7种颜色的色线,以便在序列上色过程中对轮廓线进行保护,由此把纸上的画稿转换成TGA格式的数字图像。接着在PaintMan模块中 为描线后的铅笔动画稿上色.线条和颜色可以保存在不同的层里。上完色后 有些图片可以到Photoshop中进行进一步处理,然后在CoreRetas模块中制作每一卡的律表 其中可包含多达1OO层的二维动画.能够自由全面地模拟镜头工作。支持律表的嵌套。实现复杂的律表合成:可分别控制连续关键帧和不连续关键帧:通过Plugin插件可对每层和每帧进行特殊效果控制 可满足高清晰度电影和电视的要求,制作完成的动画可事先预览,满意后经渲染输出成一视频文件。为了尽可能保证视频质量,我们选用无压缩的AVI或MOV格式.但同时也使得每一个镜头的视频文件所占用的硬盘空间极为庞大。当每一个镜头都渲染完成后 再到Premiere软件中串起来添上字幕和音频,最后经渲染形成一个视频文件。在Premiere6 5中可以直接渲染成MPEG-1和MPEG-2格式的视频文件 但生成的视频图像的质量不太令人满意。如果生成有压缩的或DV格式的AVI文件,其视频质量也不太好 尤其是一些镜头变化比较快的地方容易出现马赛克现象,颜色过渡比较丰富的地方会出现色块,缺乏颜色的平滑过渡。如果用这个AVI文件去经编码转成MPEG一1和MPEG一2格式的视频文件,视频质量会更差。由于劣质的视频图像质量会严重影响播放效果 对正确评价毕业创作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在非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尽可能得到高的视频图像质量 渲染时生成无压缩的AVI或MOV格式的视频文件作为母版是上上之选。但在以前,我们在这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却一时不知其中缘由。由于一个五分钟左右或者更长的动画短片,其前期和中期创作的任务就非常繁重,光是画稿就要上千张.而毕业创作的整个时间也就4个月左右,到了后期制作往往所剩时间已不多,然而后期制作的环节很多 而且都是必须做的.工作量很大,加上对各个软件的使用和理解上还有偏差.这样一来,加班加点便是家常便饭。如果对片子想要精雕细琢,就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同时.由于对毕业创作的进程把握上不是很有经验.到了毕业设计交稿的日子.有些学生还没有把整个片子最后渲染出来:时间线上已编辑好的.却无法把整个片子按无压缩的方式生成AVI或MOV格式的视频文件 由于时间紧迫,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事后经查阅资料,发现这个问题实践上不是由Premiere软件引起的.而是出在wi ndow s操作系统上。当时我们采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专业版,但硬盘的每个逻辑盘采用了FAT32格式.这种格式下。单个文件其大小最多只能达到4GB.而1 8分钟DV格式的AVI文件其大小达到4GB:一分钟720 x 576无压缩AVI格式的视频文件的大小为1 75GB,二分钟多一点的不压缩视频文件就达到4GB,已达到FAT32格式文件的上限,就停止渲染,而毕业作品的片长都在三分钟以上.所以就没办法用无压缩的AVI格式渲染整个片子。由于单个文件4GB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很少会有书籍或资料提到这个实际上由操作系统和文件分配表引起的问题。硬盘逻辑分区只要采用NTFS格式,文件大小就不会有限制 这时受限的是其他因素,例如视频文件所在硬盘逻辑盘所剩空间的大小。对于有非线性编辑板卡的机器,一般采用Windows NT操作系统.其文件格式已采用NTFS 就不会出现单个文件最多4GB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后,考虑到有些学生的片子可能会比较长,对二年前购买的机器进行升级,扩充内存,加装硬盘,并把所有机器的每个逻辑分区都用NTFS格式,其中有一个分区的容量达到60GB或更大,用来存放不压缩的视频文件。由于有着清晰的后期制作思路,创作得以顺利进行,这次最长的一部片子时间长达1 2分48秒,渲染出的视频文件大小达22 4GB。
中国DV面面观任何艺术门类的发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新有创作范式对旧有模式的合理性颠覆,DV纪实类节目的创作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视领域的发展速度是以翻番来计算的,这反应在资金上的巨额投入,电视市场的深度开掘,技术上的不断更新,观念上的持续突破。但由于宣教式专题片和“纪实主义”对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这一代电视人的深远影响,导致了纪实艺术在观念和创新意识上的步伐永远比技术和其他因素都要走得艰难。2008年的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中的120部DV获奖节目,成为2007-2008年度全国优秀纪录片的一次大检阅,其间涌现出无数值得深思与借鉴的新作品。中国纪实类节目在九十年代后期面临了栏目化,市场化带来的困境之后,近些年终于在独立精神和标新立异的基础上艰难地迈出了可喜的步伐。首先在总体表现上,DV创作人员的文化视野不断开拓,使得DV纪录片题材在选择上继续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了大众化的那些民生题材外,关于自然灾难,社会犯罪的,关于濒危动物,关于人文关怀和爱情亲情,关于生与死,道德与伦理,理智与情感的题材在2008年都有不少节目,甚至还有拍摄关于文物古迹、考古发现的。题材的选择广泛使得DV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领域,象北京独立制作人霍凤兰的人文类纪录片《敬老院》、广西党员电教中心的旅游类纪录片《月亮妈妈》、杭州独立制作人祝辰州的动物类短片《爱的故事》、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的创意类作品《寻》等等,都大有一鸣惊人的感觉。其次,不同类型的DV纪实作品融入了不同的创作手段。07年我们在收到的500部纪实DV作品中,纯纪实类的几乎占了95%,08年我们收到了650多部纪实类作品,其中纯纪实类的占了85%,另外的一些DV作品,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重演、再现、动画、素描、沙画等多种创作手段。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的《我的体操梦》,山东刘何雁的《越来越近》,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的《五种运动》,中国美术学院的《越狱篇》,中国科技大学的《夏》等等。尽管这里有些节目在多种创作手段的运用上还显稚嫩,特别是掌握不好重演再现的分寸,但是我们毕竟在DV创作上走出了“单一纪实”的框框,迎来了多元纪实的新时代。再次,DV创作开始重视经费的投入。不少个人和大学都在DV纪录片创作上投入了相当的费用。记得07年,笔者在了解DV创作经费投入的时候非常悲观。江西一位长期从事DV创作的龚先生,每完成一部10分钟的纪录片投入330元钱,08年他平均投入600元。传媒类大学的学生每完成一部作业,平均投入650元(含设备计时),08年的传媒类大学平均投入850元(含设备计时)。中国传媒大学的南广学院拍摄纪录片《绿牡丹》投入了4000千多元。而独立制作人刘珂明先生,为了创建自己的DV工作室,除了添加了更高级的DV摄像机外,竟然将自己的“标清非线”整个升级成苹果的“高清非线”,仅这一项就花掉了15000多元。DV的多元化发展,为我们的纪录片创作领域增添的色彩,尤其是它的个性化创作风格,使DV时代能够加速出现多元的纪实作品。现在,增值、独创、反传统、反中心等理念与视点已经渗透到DV创作的诸多层面,一个在手段和技术上“怎么都行”的创作时代就在我们眼前!“表现”与纪实独创性与主观性的彰显成为2008年度DV纪实创作最为期待的理念。“最好的纪录片艺术家应该做他自己”,说的就是艺术的“表现”与“再现”,“写实”与“写意”的关系问题。2008年的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引起评委们注意的是一批“表现力极强”的DV纪录片出现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的《寻找马克思》,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影工作室”的《维》,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的《Q猫日记》,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校园四格》,还有一部高中生制作的《变》等等。虽然这批作品都略有稚嫩之处,但是作者的强烈“表现”手法,不能不说中国的DV创作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表现”发展期。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纪实类节目是从“以词为主,音乐打底”的宣教时代走过来的,在我们进入到“纪实时代”后,主要的创作手法就变成了“长镜头,跟腚拍,同期声”等等。即使进入了21世纪,中国的纪录片还是大都打着“纪实主义”的大旗,貌式“原生态纪录”地在纪录片创作领域前行。但是,2008年的DV创作,使我们对“纪实主义”和“原生态纪录”有了另外一种颠覆性的认识:“表现”能不能实现“再现”,即能不能达到“纪实或者原生态纪录”?其实,纪录片这种艺术更需要作者的个性化创作和“个体”的深度思考,更需要表现个人的主观意图。法国FIPA电影节秘书长让.米歇尔先生曾谈到“纪录片是一种思考方式。”看来只有凝聚了作者思考的作品才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008年,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先锋派DV人逐步突破“纯纪实”的自然主义怪圈,大胆地在纪录片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笔者就认为“纪录片是最主观的客观纪录”,“是作者对被摄者的人生感悟”。所以当我们发现一年比一年多的“主观表现”作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纪录片领域的时候,我们大可不必慌张,因为这是“纪实艺术”的一种进步。纪实是一种美学风格、一种审美态度,与纪实密不可分的真实感、真实性自然成为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曾任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的鲁道夫•爱因汉姆(Rudolf Arnheim)从心理学研究电影,出版《电影作为艺术》一书说:“我们所掌握的直接经验的工具越完备,我们就越容易陷入一种危险的错觉,即意味看到就等于知道和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提醒我们,对于影像艺术的理解,如果我们只停留在现象真实性的层面则失去了由审美所带来的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它更要求从本质真实、审美真实的角度去理解。现实生活中,“客观”的标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由于社会经历,地域文化,教育程度,性别喜好等多重原因各有独自的见解,同样一个题材在不同编导脑中形成的是不同的概念。再经过选择,剪裁,加工,最后呈现给观众的就完全是一部凝聚着作者主观意识的“多重假定”的真实作品了。因此,对于纪实艺术的真实性特征,我们需要在历史与实践的动态中、在“多重假定”与接受审美等不同维度中认知与把握。因此当2008年,我们突然发现大量的DV类“表现”主观的作品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感到“吃惊”。纪实艺术的真实性还取决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中国传媒大学高鑫教授说:“纪实作为一种美学风格,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或者是达到客观真实,或者给人真实感、真实性。” 可见此处的真实性与真实感意义相同。那这种真实性或真实感是如何形成的呢?朱羽君教授一语中的:“过去和现在,人们对真实性的理解,及审美要求是不能超越当时的技术手段超越的。60年代,我仍用16毫米摄影机拍片时没有同期声,就是画面配上音乐,没有人提出不真实的问题,因为当时根本不具备运用同期声、长镜头的技术设备,我们那么拍就符合当时的审美要求,但现在还这么拍,人们就不能接受了……” 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真实性就具有不同的理解。今天当一部普通电脑都能够剪辑出声画并茂的DV纪录片的时候,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将DV创作限制在“纪实”的框框里面,给他们一些空间,让这些“表现力”的作品为纪录片的花园再添一抹绿色!“曲高”与“和寡”DV纪录片是纪实艺术创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DV又是拍给谁看的呢?不知道有多少DV爱好者,或者所谓业内人士能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言之有理的答案。在2008年的上千部DV纪录片中,我发现了两类完全不同的节目。一类象《神吃侠侣》、《我为音乐狂》、《非主流》、《一室之鼠》、《零八年,萧洒毕业》等等节目;另一类是《留住我们的根》、《国旗班》、《我环保,我快乐》《我的长征》、《军歌嘹亮》等等。从题目上我们已经发现它们的不同了。前者明显是非功利性的,作者也不一定抱有多少“责任感”去拍摄。而后者不同,明显的带有“思想定位”和“主题先行”的味道。在这两类节目的评选中,非常明显的是“非功利”性的DV片,都获得了高奖项,而后一类则“成绩不佳”。这种状况在06和07年的DV大赛评奖中也显而易见。08年,我们特别看好了《军歌嘹亮》和《国旗班》两部DV短片,从选题到镜头拍摄质量到剪辑的流畅性,都可以说是达到了专业的水准,但是在评奖中却是“曲高”,而不能最后“和寡”。当我们拿到观众中去播放的时候,仍然是“曲高和寡”。 细细分析,《国旗班》、《我环保,我快乐》《我的长征》、《军歌嘹亮》等节目从拍摄质量到剪辑手法到配音配乐都要好于《神吃侠侣》、《我为音乐狂》、《非主流》等,那么为什么在评奖和观众反映上却逊色于那些好像没有主题、拍摄随意、剪辑凌乱的纪录片呢?原因可能要从DV创作的“民间化”和“个性化”上来探讨。 DV创作本来就是大众的“民间影像”,这里融入了众多的“随意化”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以及思想观念,它不是严肃的面容、阳春白雪的谈吐和不染尘事的眼神?DV创作也不可能是完全的精英文化?所以当一名DV爱好者拿起DV的时候,拍摄什么不拍摄什么就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创作观念。想“告诉你什么”或者“宣传什么思想”的拍摄者,肯定会顺着它的“思想线”往下走,拍出“功利性”的节目。而另外一些DV人则会拍出另一类“平民视点”的纪录片。我们这样分析DV创作,并不是不要主流创作,而是针对DV创作的个性化特点来全面论证DV的整体创作。我们都知道,DV与所有的媒体一样,都应该是有历史责任感的,更应该是不媚俗的。但是由于DV创作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是“民间”,所以我们就不会要求老百姓也要拍摄“主流”的DV作品。而DV的受众包括05-08年的评委也大都是“民间”人民群众。尽管DV也是在以纪实的美学风格成为历史和历史中真实的原生态的人和事的见证,但这与取得相对广泛的普通受众的认可并不矛盾,毕竟,作为一种传播行为,赢得更多的受众,意味着获取了更好的传播效果。个别DV的“曲高”,不能不说是最后“和寡”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我们转变一种观念进行创作,也许能够使“曲高”的节目达到“和高”的转变。“电视”还是“电影”2008年,好像有人发号召似的,突然在DV纪实类节目中产生了一大批“电影纪录片”(提法不一定准确,暂时这样叫)。这些作品主要出现在“专业”拍DV的人群中。比如电影学院的《膜》、《梦》、《某小店》,中央戏剧学院的《吻》、《洛渍》,中国传媒大学的《就一次》、《零度逃亡》、《在上在下》等等。这些作品往往是短片,它们即象纪录片又像“小电影”。如果按照纪录片的标准衡量,这些节目“表演和导拍痕迹太重”;如果从电影的角度观察,这些作品又“太纪实”,“演员及拍摄用光等等都太不专业”。所以这些DV短片就不可能在电视台播出,它们的使命就是小范围传看或送到国外评奖。实际上这种情况在2003年以后就出现了,只不过近2、3年越发发展的越快了。笔者就曾经从2004年到2008年的5年间,每年拍摄一部这样的“电影纪录片”。比如《悬棺》、《油菜花开》、《弦》等等。拍摄这些“电影纪录片”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并且会产生较高的获奖率。那么进入新世纪大量产生的这种DV“电影纪录片”与我们日常见到的纪录片有什么区别能?所谓“电影纪录片”就是作者先根据现实中的一件事或者一个故事写成一个脚本,然后按照这个脚本,象拍电影一样拍纪录片。它与纪实类纪录片有这样几个区别:1、 纪录片是在纪实拍摄中写解说词,“电影纪录片”是在拍摄前写故事脚本;2、 纪录片是尊重“原生态”纪录,“电影纪录片”是用表演达到作者意图;3、 纪录片是在拍摄中寻找故事,“电影纪录片”是根据现实写好故事在拍摄。4、 纪录片杜绝使用演员,“电影纪录片”会根据现实使用演员进行“重演”。5、纪录片多采用现场声,“电影纪录片”有时候甚至用拟音完成音响效果。6、纪录片讲究娓娓道来,“电影纪录片”讲究“高潮、悬念、、情节、冲突”。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电影纪录片”并不是所有从事过纪录片创作的人都能完成的。他需要作者有较强的故事编串能力,有故事片的创作功底,需要对构图、色彩、灯光、拟音等等有较多的理解。这样的“电影纪录片”即摒弃了纪实类纪录片的节奏慢、无悬念、采访多、平铺直叙的缺憾,又没有脱离“现实中的真实”。所以在送出国外进行评奖的节目中,同等条件下“电影纪录片”是很“吃香”的。这种DV节目形态的出现,为今天的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选方式。 所谓的“电影纪录片”常常有两个标签:其一,是较多的非纪实画面,包括再现手法拍摄的场景和运用特技处理的画面。在表现过去时空的时候,不再单纯的使用人物的叙述和历史图片资料,而是运用真实再现的手法拍下重新扮演的场景,构成纪录片中的不同片段;将以往要用人物说话和图片展示的内容外化为有具体形象的电视画面进行表现。当然,其前提应该是通过前面的行文说明或在画面中用某种特技提示,使观众明确的知道:这一段落是真实再现的。这种画面的存在导致了第二个标签的产生:相对量大的解说词。与纪实画面相比,这类画面并不具有客观叙事性,或者说它的客观叙事性不容易被认可,因为画面本身是以虚拟的身份出现的,即使100%的复原历史,它也不可能被看成事实,它只是一部分视觉元素,所以在画面上需要铺陈大量的解说词,这个部分是能够被采信的。这两个“标签”构成了一个整体,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好比是编导者将一个普通观众在听到解说词时可能出现的想象有所依据的、具体形象的表现出来了。之所以将上述两个因素称为“标签”是因为在作品完成之前,很难界定它们是优点还是缺点,它们处在一个临界点上,处理得当是增色的亮点,处理不妥则会成为影响全片的败笔。在多元融合的时代,我们用拍故事片的手法拍纪录片,用拍纪录片的手法拍摄故事片,没有什么好还是不好,可以还是不可以的问题。只要好看,只要能够愉悦大众,任何创作手段和方式都可以尝试,况且DV还是一种“个性化”创作的片种,它在创作方式上的驰骋,一定会给我们的纪录片家园带来一抹清新的绿色!融入国际潮流2008年DV创作群体还有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走向国际。在08年获得金奖的30部DV纪录片中,有9部已经通过各种渠道送到国外参加评奖。在获得银奖的50部DV纪录片中,也有12部参加了国际各个电影电视节。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在08年获奖的十大纪录片金奖和十大环保纪录片金奖的节目中,有7部是DV拍摄的,其中不乏民间的独立DV爱好者。他们成了真正的进军国际传媒的主力军。DV融入国际化创作潮流,首先是受后现代主义创作思潮的影响。大批DV纪实主义者,在创作上摒弃了“纪实,纪实,再纪实”的创作方式,更多的开始了标新立异,进行反传统的独创:我们在《我的大学梦》里看到了动画的介入;我们在《楼上楼下》里看到了素描的展示;我们在《洛渍》和《膜》里看到了搬演重现;我们在《一年》中看到了与节目毫不相干的舞蹈;我们甚至在《吃侠》里,看到了大张旗鼓的“导演”……。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和2006年我们看到的许多DV作品,还仅仅停留在对上述多元创作手法的尝试与探讨阶段。到了2007年和2008 年,多种手段在纪录片中的运用,竟然成为习以为常的创作方法。DV创作上的这种多元趋势,迎合了国际上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理念的方法,使08年有20多部(仅是中广协会的统计)DV短片被世界各个电影电视节选中参展。DV融入国际化创作潮流,来自于“国际化语言”的使用增多。在2008年度获得一等奖的节目中,中外专家和国际电影节主席最欣赏的3部作品是《敬老院》、《俄亚纳西人》和《爱》。这3部DV作品的一个共同标志就是“无解说或者很少有解说”,基本上是“画面加字幕”。象广东台山电视台拍摄的《俄亚纳西人》,几乎字幕也很少。但是“画面语言的故事化”使中外观众都能够看懂“中国故事”。 中国的纪录片是从“宣教时代”走过来的,因此多数的中国观众养成了“画面加解说”的“听故事”的习惯。但是走入国际的纪录片就必须要解决外国人也能“看明白”的问题。所以不少DV爱好者开始尝试“用画面剪辑故事”的创作方法,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08年的DV节目中,越来越多地看到了这种用国际化语言(画面)创作的DV纪录片。可以说,“国际化语言(画面)”在DV纪实类节目中的大量运用,会使我国的纪录片更多的走入国际社会,这也是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DV融入国际化创作潮流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很多DV爱好者学会了“用悬念结构故事”。为什么电视剧比纪录片好看,就是因为电视剧能够“人为地用悬念结构故事”。纪录片不能这么做,是因为它必须尊重“客观现实”,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但是电视剧的“用悬念结构故事”的方法还是可以借鉴的。在2008年的DV作品中,越来越多的DV人学会了使用“悬念”。比如获奖DV纪录片《敬老院》,作者在创作中,多次用画面表现两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如何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如何在心理上相互安慰……。当所有的观众都以为这对老人只要结婚,一定是一对幸福的伴侣的时候,故事出现了大转折:这对老人开始相互指责对方“心眼小”,“对自己关心不够”等等。当观众以为这对老人不会成为“一家人”的时候,他们又都在敬老院院长的撮合下同意结婚……,然而他们在敬老院的3年多时间里又没有结婚,直到这部DV纪录片看到最后,也不知道他们的情感究竟发展到了那个地步。节目结束时,笔者曾经问过30多位关心老人生存状态的观众,一部分人希望这对老人结婚,另一部分人不希望这对老人结婚。一对老人的恩恩爱爱揪起了多少人的心。“悬念”本是电影大师希区科克的专有名词,后来衍变成编剧用来结构电视剧或者广播故事中的专有名词。所谓的“悬念”,就好像中国传统的评书,时时留下包袱,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现在很多DV人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都在使用和借鉴电影电视剧(故事片)的这种创作手法,而且不少人的作品都获得了惊人的效果。可以说,当广大DV爱好者都会用“悬念”结构故事的时候,中国平民影像讲述故事的水准一定会大大提高,中国纪录片与国际纪录片接轨的能力一定会更强,走入世界的纪录片一定会更多。
1、DV 约会吧 2014年4月27日,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组委会举办DV节十周年系列活动之“我们约会吧”,该活动为DV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平台。活动旨在为优秀的脚本和优秀的拍摄者搭建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以活动的形式引起广大师生对DV创作的兴趣。2、DV展播 2014年9月18日、24日,第七届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在湘潭大学俱乐部举办优秀作品展播,传播优秀DV文化。10月8日,第七届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优秀展播最后一站,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组委会联合XTU百事通举办“军训季-寻找最可爱的人”活动,播放了军训微电影《九十一个兵》和亲情微电影《爱不释手》,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激情饱满的视觉盛宴。组委会在学校特定地点播放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往届的优秀作品,吸引新老同学对DV产生兴趣,同时也让更多同学萌发拍DV的想法。作品展播体现了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的活力,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了DV节在新生中的知名度和关注度。3、高校巡展 2014年5月4日,“中国梦·我的梦”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之高校巡展在湘潭大学逸夫楼第一报告厅开启梦想旅程,陆续在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各大协办高校开展巡展活动。各巡展专场由活动主办方总负责,协办高校协助举办。高校巡展主要在展现优秀DV风采,传播优秀作品中普世价值观。更能促进高校学生对DV的了解,有利于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的进一步推广,同时也推动了高校DV文化的发展。4、DV特色之明星进校园组委会承办了大量明星进校园活动,如《港囧》高校提前观影会、《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主演高校粉丝见面会、《恶棍天使》校园碰头会,邓超、包贝尔、刘畅亲临校园,与湘大粉丝见面。这些活动旨在引进优质电影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湘大校园文化的繁荣;也扩大了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组委会的校园影响力,更好地推广DV文化。5、优秀作品简介(1)第一届湘潭大学《浮躁之年》——最佳摄像奖导演:常浩简介:三个男生,李小天、顾亮和王力,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梦想与追求。在年轻人那漫长的浮燥之路上,他们为理想抗争。到最后只剩李小天孤身一人,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青春,往事,那一段浮燥之年失去可以被证明的条件,回忆竟然比幻想还不真实。他似乎在一个追求过顾亮的女生身上,找到了一点点过去的线索,可故事却向另一方向延续……湘潭大学 《跳-SPRING》——最佳摄像奖导演:梁巍简介:路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碰到了宇文嫣,同样是大一的新生,之后,两人发生一段短暂的虚幻的莫名其妙的恋情。现实的生活是残酷的,文嫣在短暂的甜蜜后,莫名其妙的离开了小天。小天承受打击,他去跳、去思考,终于,他认识到真正的自己,他长大了,他的春天来了。当虚幻的爱远去,小天发现了现实的一切更加美丽……(2)第二届重庆大学 《那时那刻》——优秀作品奖导演:黄鹏简介:“别怪我,我需要过有钱人的日子,等我得手了,有钱了,我会把你接过去一起享福的”。她哀伤的眼神目送他离开。当爱情遭遇抢劫,拿什么拯救。改编自小说《当爱情遭遇抢劫》,重庆大学电影学院专业学生剧组全力打造。湘潭大学 《一抹天蓝》——优秀女演员奖导演:张弘磊简介:高天远是学校优势学科的一位天才,四年生活我行我素,对自己的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韩心默是一个从小到大在老师和家长眼中都很优秀的乖乖女,对感情热忱期待而坚定,就在两人经历一番曲折终于在一起时,天远在一次尖端科技研究试验中突发意外,烧坏了面容,悄然离开了心默。十年后,天远带着期待与怀念重回校园,已物是人非。(3)第三届中国传媒大学《烟溪旧梦—黑井纪事》——最佳纪录片奖导演:刘扬简介:这是一个拥有古老建筑、古朴民风、儒雅传统的边疆小镇,它的博物馆式的观赏价值以及令黑井人骄傲的文化地位会让您叹为观止。相信定能让人在耳目一新的同时,让您记住那段曾经辉煌的历史,向往那片神秘的土地。重庆大学《六月的西瓜》——最佳作品奖导演:刘沛简介:六月,夏天已经开始到来。高考结束的以后,小龙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剃光了自己的头发,似乎想对过去挥一挥手――报复了一直欺负自己的同学,和老师澄清过去的误会,向喜欢的女孩子表白。风扇不停的转动,无声的日子,被淹没在时间的流逝中……(4)第四届上海大学《戏痴张良》——最佳纪录片奖导演:张逸鹿简介:张良,1982年生,是一家装潢公司的普通职员。2000年起,加入梅园业余京剧社,疯狂迷恋上了京剧,从此,京剧与他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本片记录了传统文化身处巨变时代中的尴尬,也展现了张良的“戏痴人生”。中国戏曲学院《贼》——最佳导演奖导演:李耀东简介:生活在都市底层的无业小青年、痴傻的乞讨者以及善于伪装的小偷之间发生偷窃与被偷窃,侮辱与被侮辱,人性的挣扎与沉沦。当这种小人物式的沉重被用一种活灵活现又不失幽默地口吻讲述出来,给人一种加倍的心灵触动,让人深省……(5)第五届长沙理工大学《小达借钱》——最佳编剧奖导演:蔺晨阳简介:以第一次来大城市的小达的视角,刻画出生活在城市中的一个个与小达格格不入、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希望以这种鲜明的反差,引起每个观众对社会现象的顿悟、城乡差距的反思和家乡情结的共鸣。海南大学《惊天拍戏》——最佳剪辑奖导演:王汀若简介:影视系大学生东东和婷婷正在拍摄DV短片,突然东东的父亲出现,婷婷认出他就是曾经和母亲偷情的那位男人。东东的父亲因为和婷婷母亲的关系而失去了自己的家庭和儿子,也让婷婷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于是婷婷利用片场拍戏的一次偶然机会杀死了东东,她要为自己的母亲复仇,也以此来彻底解脱她与东东的恋人关系。(6)第六届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情聚振华》——最佳纪录片奖导演:李欣蓓简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常常不经意的让人们患了都市浮夸病,走在生活的路上很容易迷失方向。但也同样会不经意带给我们惊喜。他追随善心掏腰包为需要帮助的孩子建立爱心食堂,他让学校的每个班级称为家。他教会身边的人先做人再成才。在多数人自顾不暇的今天,更需要传递的是这样的生活姿态来教会我们收获生活。西南大学《空窗》——最佳光影奖导演:臧连荣简介:《空窗》讲述的是西南地区一个退学打工的姑娘,因找工作被人拐卖后,与人贩子斗智斗勇,最后反‘拐’了人贩子,而后成功逃离的故事。讲到最后讲的是一个人在一种环境下也会变成另一种人。那个女大学生由一个被害者变成了另一个拐卖者。她成功跑出去了,可是谁又知道她会不会以后也会像那个少妇一样成为一个职业拐卖的人贩子呢?(7)第七届湖南农业大学《再见 我的大学》——最佳电视散文奖导演:朱洪广简介:曾经的我们,看着学长学姐离别校园,对毕业有着说不出的期待。现如今,我们亲身处于离别的故事,才深深明白其中的滋味,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毕业的心情,说不出是轻松还是沉重,是怀念还是不舍,它像一截没有被掐熄的烟头,明明灭灭地诉说着一些苦涩的情绪。安徽理工大学《蜕变 青春怒放》——最佳导演奖导演:孙建简介:四个花季少男少女在大学校园里展开了一段爱恋故事,得不到喜欢的人的认可,尽管落寞痛苦,但为了下次更好的遇见,他选择了蜕变,珍惜身边青春年华里一直默默陪伴自己的她。北京电影学院《谷雨》——最佳美术设计奖导演:李明简介:雅安市芦山县的村民在2013年的雅安地震中变得一无所有,失去房子的王启军被银行催着交房贷款,本应收到来自上面赔偿的钱财数目却因村长的扣押而大大缩减,无奈之下,他只能寄希望于观世音菩萨,以求摆脱苦难。西南大学《海棠》——最佳作品奖导演:臧连荣简介:村里有个女人叫海棠,男人大都觊觎,丈夫死后,村里的青年庆文总是去偷窥她,被庆文媳妇发现后闹得沸沸扬扬,村里流言蜚语将海棠压迫的喘不过气,这个时候他认识了先进的知识分子共产党员兰花老师,兰花老师的思想影响了他,鬼子来临前夜,兰花老师回延安送情报,鬼子却杀村里人以求逼出兰花,危急情况下海棠替补兰花被日本人抓去严刑拷打最终牺牲,五爷将她和她的丈夫埋在了一起,那年的海棠花开的很美。湖南大学《隐居中国》——最佳纪录片奖导演:夏梦怡简介:在长沙某处,一位来自瑞士的音乐家马蹄游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无论是现代摇滚音乐还是传统地方音乐,他都能把它们变得有生命力。影片也以马蹄一个外来者的角度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现状和城市的问题,他以敏感可触的姿态移动在中国的农村,如音符一样述说着自己的热爱。 举办时间 主办单位 合作媒体 2004(第一届) 湘潭大学社团联合会 新浪、搜狐、网易、中国大学生在线等 2005(第二届) 湘潭大学社团联合会 中国大学生在线、新浪、网易、红网等 2006 (第三届) 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搜狐、优酷、中国大学生在线等 2007 (第四届) 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新浪、网易、腾讯、红网等 2009 (第五届)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领导小组办公室、湘潭大学 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网易网、腾讯网、红网等 2012 (第六届) 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光明日报、新华网、搜狐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大公网、湖南频道等 2014 (第七届) 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光明日报、湖南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大学生在线、搜狐、新浪、中国新闻网等
基于校园网的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信息技术革命的 到来,使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面对21 世 纪社会对人材的高素质要求,大学计算机教育也 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将不能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另 一方面,突飞猛进的计算机技术也为改善各门课 程教学手段、方法及考试方法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为此,全国高校都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 各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 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考试已经成为教学改革 的重点,也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突破口,每门 课程的单个考试系统还不能满足考试的需要。开 发一套适合多门课程、具有较强通用性、和校园网 络紧密结合的通用考试系统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 首要任务,也成为每一位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的 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就基于校园网的网络 考试系统的功能结构、考试模式(浏览器/ 服务 器)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系统集成、系统测 试与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考试系统 目前、主要用于“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抽题考 试,其它文学性内容占主体部分的课程也适用。 1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程序结合模块设计的意义非常重大,合理的模 块划分使系统结构清楚、符合逻辑,并且使用方便。 优质的模块划分应使模块间的联系越少越好,而模 块内的联系越紧密越好[1] 。依据网络考试的基本逻 辑流程,系统共分为试题管理、学生管理、答题系统、 考务管理、文件管理、用户管理、系统集成等7 个子 系统。总体与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示于图1。 (1) 试题管理:完成试题库的建立,其中包括 试题的录入、修改等功能,包括对课程代号、试题 难度、题干内容、参考答案等信息的录入和修改, 系统中设定6 种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题、多项 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 改错题、阅读/ 编写 程序题。同时设置了试题的难度等级,A 级表示 大纲要求了解和理解的知识点,B 级表示掌握的 知识点,C 级表示应用的知识点。试题的初始难 度系数由试题录入人员根据教学大纲和要求进行 控制,随着考试系统的应用,抽题情况和学生答题 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然后在考务管理子系统 中用“试题难度反馈”模块进行适时更新。 (2) 学生管理:完成学生信息的录入、浏览、修 改、删除等功能,系统设置了多种外部数据源的导 入功能,如文本文件、Excel 表格文件等;在信息浏 览和修改时设定了多种数据查询和浏览组合条件, 便于对学生信息的准确定位。同时根据系统设定 的考试科目和对该科目试卷结构的设置,系统会自 动按学号进行抽题组卷,形成学生的试卷表。 (3) 答题系统:学生在远程登录考试服务器, 输入自己的学号后即可进行考试答题。系统考虑 了诸多意外情况的发生,学生答题内容系统采用 时钟控制方式,设置自动更新服务器的时间间隔, 一般122 分钟更新一次服务器,学生所答内容送 入服务器中,采用事务回卷模式保证考试的准确 性和及时性,如学生答题时由于系统死机或突然 断电,重新登陆后,学生答卷可以恢复到上次系统 更新时的内容。 (4) 考务管理:主要包括系统服务器的设置、 考试课程设置、试卷结构设置、教师阅卷、成绩管 理、试题难度反馈等功能,而在试卷结构设置模块 中,增加了对试题难度的控制要求。 (5) 文件管理: 实现数据库的备份, 制作 Word 试卷,在此模块中用户可以一次自动生成 10 套Word 试卷。 (6) 用户管理:主要包括新用户的注册、用户密 码修改、用户注销等功能,保证所有用户的合法性。 (7) 系统集成:在集成化办公环境的支持下, 在系统主界面下,集成了Office 2000 套装软件的 内容(Word ,PowerPoint ,Excel) ,同时系统集成了 写字板、资源管理器等常用工具。
如果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可以从题目管理,任务书管理,评分|成绩管理,答辩组管理,评委管理,学生信息管理,通知公告管理等功能角度分析设计与开发。如果是试题库管理系统,可以从考场设置,监考设置,考试管理,考生管理,考场及考试时间查询,教室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信息管理角度分析设计与开发。关键字:java , 管理 , 系统 , 题库 ,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考研君整理“江苏省发布研究生教育年度质量报告”相关资讯,关注一下~该报告由省教育厅联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汪霞教授的科研团队共同编制,从研究生教育全过程深入分析、动态考察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发布。报告显示,近年来江苏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质量关。未来江苏还将持续推动“学位挤水”,读研想“混”将越来越难。能上能下,高校不再盲目追求“学位点”学位授权点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过去高校将学位授权点作为实力的体现,在争取学位授权点时无不施尽全力,但现在各高校的心态已经发生改变。“自2015年开始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以来,我省高校的学位授权点增设数量均小于撤销数量,近三年的增设数量均不超过撤销数量的2/3。”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杨树兵介绍,2019年我省共撤销博、硕士学位点19个,增列相应学位点12个。2018年我省共撤销博、硕士学位点34个,增列相应学位点22个。各高校对学位点增设愈加理性,对学位授予质量更加关注,主动撤销需求不足、水平不高或可能达不到合格评估标准的授权点,积极增列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的学位授权点。与此同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比例进一步增加。目前江苏在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达到8.63万人,占硕士生总数的53.07%。2018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约6.15万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2.57万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58万人,分别较2017年增加1.42%和10.32%。也就是说,硕士招生规模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增量上。能增能降,产教融合不断强化“目前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仍然不足,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离预期构想还有很大差距,研究生教育系统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 汪霞教授表示,如何更加强化科教融合、协同创新,是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报告发现,我省在工学、医学、艺术学和农学等学科门类上培养研究生的能力较强,其全国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学科门类,但其他一些学科全国占比指标并不出众,其中不乏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学科。面向产业,学位专业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变化。报告显示,从学科专业招生结构来看,江苏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有6个学科专业2018年的招生增幅超过15%,网络安全增加230.61%,艺术学理论增加32.88%,基础医学增加27.44%,中医学增加25.58%。降幅较高的包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降低50%,地球物理学降低33.33%,农林经济管理降低31.25%,天文学降低25%,地质学降低21.69%。在专业学位硕士方面,招生增幅超过40%的包括,旅游管理增加114.29%,工程管理增加72.27%,中药学增加50%等。招生数明显下降的有,建筑学降低51.39%,城市规划降低29.77%,翻译降低9.51%。据了解,近年来江苏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进行探索,遴选1711人次产业教授到省内30多所高校任职,涉及智能制造、信息、化工等30多个领域;把研究生“送出去”,建立4361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今年,省教育厅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未来5年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施“集萃研究生培养计划”,将按照硕士1万元/年、博士3万元/年、博士后5万元/年的奖励力度,培养600—1000名博士(后)、6000—10000名硕士研究生。未来3年,华为将在江苏优选高校开展“创智计划”,支持高校开发不少于10门在线精品课程或教材,培养不少于1000名具有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的学生。能进能出,建立健全分流淘汰机制“不潜心学习,就毕不了业。”杨树兵介绍,近年来,江苏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努力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出口关”。报告显示,2018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研究生分流淘汰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无法完成学业,二是中期考核不合格,还有少部分是因为学术不端。”杨树兵说。汪霞教授分析指出,研究生延期毕业并非中国的独有现象。延期毕业的主要是博士研究生,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只有57%的博士生在10年内拿到学位。我国博士生最多的培养年限为8年,目前按期毕业的博士生为66%—68%。博士生延期毕业的原因,有的是没有研究成果、有的是导师指导不到位、有的则是学生主动延期以期产出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杨树兵透露,江苏明年拟出台《江苏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出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行动方案。原文标题:江苏省发布研究生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原文链接:以上是考研为考生整理的“江苏省发布研究生教育年度质量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考试动态尽在考试动态频道!相关推荐:2020考研初试今日开考,部分省份2020考研成绩查询时间已公布11万考生赴考2020研考,浙江省2020研考人数创历史新高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今日开考,全国341万人报名2020研考
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保障体系论文
现代化生活方式使得人们运动不足,营养过剩,各种各样的富贵病、文明病应运而生。目前人们对运动保健康复形式的社会化需求更加迫切,导致社会对运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向着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迫切需要掌握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去处理现实中出现的大量的新的医学与运动产生的问题。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运动医学专业正是应对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国外大众体育的启发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广州中医药大学运动医学硕士点(科学学位)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临床医学项下的二级学科授予点,目前招生规模和国内传统招收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如成都体育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相当,同时作为新增单位,不断推进运动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本研究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分析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导师队伍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创新管理机制等角度,对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保障体系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促进运动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中医药院校的良好发展,为运动医学髙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证支持。
1.广州中医药大学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
1.1形成了颇具中医特色的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
和西医院校、体育院校相比,广州中医药大学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如复旦大学的培养目标(专业学位)是“掌握运动创伤和运动康复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了解运动医学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能够独立处理运动医学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达到高年资医师水平”的临床人才,其研究方向主要为运动损伤的防治与康复。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培养目标在强调“掌握运动创伤、运动性病症的基本诊疗知识和技能、了解运动医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出了“熟悉中医药手段,尤其是中医骨伤手段防治运动损伤,以及传统体疗手段对慢性病的防治作用”,其研究方向包括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病症的中医药防治与康复,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医疗体育尤其是八段锦、易筋经的研究。
1.2确立了“推免+统考”的严格筛选机制
从2012年开始招生以来,我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招收数量从3名稳步提高到6名(同类比较,2016年成都体育学院和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分别招生5名和3名),逐步形成了优秀本科生推免加统考的筛选机制,推免生一般接受2名?3名,而统考生的`录取比例一般高达3:1。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接受推免生和统考生复试时,其考核内容为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和英语水平,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对运动医学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和技术掌握情况(复试的笔试科目为运动医学),综合素质则涵盖了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思维特点、个性心理和对运动项目的认识等多个方面。考核评价形式主要为专家提问、集体讨论、专家评分,通过考核平均分加原始成绩得到最终排名,按照排名先后顺序录取。
1.3构建了“课程学习—临床实践—科研训练”三位一体的“个性化”培养机制
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周期为3年,目前已经形成了“课程学习一临床实践一科研训练”三位一体的具有“个性化”的培养机制》其中半年时间为理论课程学习阶段,一年半为临床实践阶段,一年为科研训练阶段。在课程学习阶段,除了公共必修课和制定选修课(方法学课程模块)之外,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依据个人兴趣进行专业课的选择;在临床实践阶段,研究生主要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运动创伤科、针灸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实习,实习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损伤的防治康复;科研训练阶段,研究生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相关课题进行科学研究,主要涉及运动性病症防治和慢性病的医疗体育两大方面,主要依托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三个阶段的培养科学衔接,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均是为科学研究奠定基础,科学研究以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为依托。培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2.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保障平台构建
2.1形成了课程开发机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最基础环节,建立和完善高校研究生课程质量的保障体系,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1]。目前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二级学院巳经逐步形成了运动医学硕士点的课程开发机制,制定了中长期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按照《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63?5号)中关于“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的精神,大学和学院在同类培养单位和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大学传统优势学科(如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推拿学等)的开课资源,逐步形成了“必修和选修、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合适、中医特色突出的课程体系[2]。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外国语公共必修课,以及卫生统计学、中西医结合科研方法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和临床医技等方法学限定选修课之外,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设置,稳步增设了既代表运动医学研究领域前沿,又突显中医特色的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运动医学研究进展、中医骨伤学、运动创伤学、针灸临床与基础研究、运动营养学和运动康复学等核心课程。相关机制的确立和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有利于学科专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
2.2加强导师队伍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素质的高低[3]。按照大学研究生院的相关要求,运动医学硕士点围绕导师遴选、导师考核、新增导师培训和导师队伍后备力量培养等多个方面制定了导师队伍建设规划,近年来尤其在导师队伍后备力量培养方面不遗余力,2013年?2015年,分别培养了1名国外(美国)访问学者和5名国内访问学者,新增正高1名、副高4名。目前广州中医药大学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共有7名,后备人才近10名,累计科研经费超过100万元。而联合培养基地是培养单位为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医院、科研院所共同建立的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基地建设是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分为临床轮训和科研训练两部分,其临床轮训主要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科研训练主要依托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结合目前大力发展体质健康与运动促进的国情,运动医学硕士点正积极与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洽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事宜,致力于运动与治病的联合研究及培养平台的建设。
2.3创新管理机制,重点突出
经过多年实践与创新,目前已经形成了“学校(研究生院)_体育健康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三级管理和“主管院长—教学秘书—导师”各司其职的管理机制。从培养计划制定到选课、临床轮训、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管理,均体现了三级管理的有机结合。其中,学位论文的管理是重中之重。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在于论文质量,学位论文很大程度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研究生二年级下学期进行开题,由教研室和教学秘书进行统筹部署,开题报告会由主管院长全面负责,专家组由校外专家(主席,不含附属医院)和校内专家(含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导师)共同组成,对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其可行性进行全面论证;学位论文的撰写由导师负责,学位论文按照大学要求进行文献查重,查重合格的论文提交教研室,由教研室负责送审,送审评阅合格,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答辩会由主管院长全面负责,专家组由校外专家和校内专家共同组成,答辩通过后,提交学校学位委员会通过。
3.展望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为新中国首批兴建的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是国内首批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非医攻博试点单位。长期以来,学校注重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在中医、中药领域的学术研究一直处在领先水平。而中医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是当今运动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中药抗运动性疲劳、中医疗法结合运动处方治疗慢性疾病等。目前,成都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内的其他多所高等中医药院校都在致力于整合中医药资源,加快包括运动医学(二级学科)在内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实践,如何巩固中医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地位将是下一步改革实践的重点。我们将继续深化中医药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尤其是加大力度创建特色项目建设平台,拓宽培养方式和途径,凝练“中西医结合,医体渗透”的专业特色,完善西医与中医药、中医药与体育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的运动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向全国体育和医疗队伍输送中西医结合的运动医学人才。
不破不立,破就是向原有的不足之处挑战。立就是要竖立科学的创新观。社会在前进人的观念也要适合新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如何利用现有的科学原理去完善原来的.陈旧的或不完善的理论,这应该是我们值得去提倡的。如果永远抱着过去的理论.或者是不能被现代的理论来证实的,更不能被实践证明的,那应该舍得丢弃,那才会使你在今后的耕耘中取得丰硕成果。在这里我说说什么叫破,据我所知或者可以这样说在我所接触的人中间,(就拿二十四式为例)没有一个在起势中.当对方两手虎口按住你双手时,(当然这是指在套路特定的运动过程)能把对方“打”出去,而自己能完成动作至两手与肩平,这就是原来太极中的不足之处。所以我就提出了要立的观点,下面我就这一观点来谈谈起势吧!当你两脚分开后,两脚将是直非直时,你两手同时把掌心向后旋转,这时松胯.重心放与两脚足跟,当两手接触对方虎口时,两掌全部放松,劲直到达腕部,同时含胸拔背,两肩下垂,(注意此时的劲力不能再提与颈部以上)两肩同时内收,上手臂与小手臂要求曲中求直,以肩关节为圆心向上划弧,(注意此时千万别以身体的重心前倾后仰)这时你的运动方向产生切线力把对方打出,正象一个外力在圆球上所产生的作用一样。还有一点特别注意:初练时只体验一下它的作用在哪里,所以这时要求对方以站立以体重来压你,当你有所体会后对方在慢慢加力。(如果你能同时把命门打出更佳,这一点是吊臂原理)应由于运作需要多方面的连贯性,不但要有正确的动作和运动方向,还需要有不同时间的配合那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说语言是不能完善的表达运动的全过程。如有不足之处望谅解,更希望有更佳的方法者网上交流。
1太极拳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1.1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人,其心肌纤维增粗,心室壁增厚,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脏的容量即每搏输出量增加。此外,还能改善动脉壁的弹性和韧性,是冠状动脉口径变粗,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持久锻炼,内气得以流通,周身放松,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物质交换,促进组织对氧的利用,减少乳酸的蓄积,减轻疲劳,益于身体,对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太极拳呼吸要求深长匀柔,可以增加膈肌及腹部肌肉的活动度和调节肋间肌的呼吸功能,使肺与胸廓之间的牵引加大,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对诸脏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大小便失常都会起到良好的疗效。1.2能提高肺通气量,减少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太极拳练习对于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有着明显的疗效,其原因就在于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肺通气效率。太极拳练习是静力性运动成分少,运动强度较小。所以,太极拳练习对高心肺疾病危险的患者无害。太极拳练习时深长缓慢的呼气,对于降低呼吸道的阻力是十分有益的。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对于提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练习可以明显降低血脂水平。一些研究发现,长期从事太极拳练习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而明显升高血浆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3太极拳改善心肌供血,增强泵血能力 杨中平对8名太极拳运动员与10名同龄普通健康人进行安静状态与定量负荷运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发现太极拳运动员心率较低,每搏输出量增大,心输出量随代谢有较大的增长。吴小平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太极拳练习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为太极拳练习治疗这一类疾病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1.4太极拳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强体质 王培根等对太极拳运动员在定量负荷运动中和运动后进行指端腹侧局部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结果表明这两项指标明显增加。〔3〕反映了太极拳运动员在长期的练习中,由于注重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引导人体进入最佳的生理活动状态,使舒血管物质增多,导致局部微血管血流量增多。太极拳运动员在定量运动中机体出现的较高的血氧饱和度,同太极拳运动对血管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刘静采用类似的研究方法,发现优秀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在递增负荷和武术套路演练中局部血氧饱和度呈下降趋势,而且运动员训练水平越高,血氧饱和度下降越明显。这是因为太极拳练习负荷较小,强度不大,运动中血液重新分配的现象并不明显,指端的血流量随心输出量的增大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大。而武术套路演练时,运动强度接近极限强度,运动中发生明显的血液重新分配现象。由于支配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强烈兴奋,使外周末梢血管强烈收缩,指端等末梢部位的血液供应量就会明显减少。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太极拳这样的运动方式比较适宜于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健身、康复的需要。即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少儿,也可通过太极拳练习,并结合游泳等活动,改善体质。2太极拳运动对练习者的心理影响2.1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价值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社会工作角色的改变,他们体验着一系列的丧失,必须调整角色,以适应新环境。诸如此类的慢性心理应激可能降低老年人身体免疫功能与心理素质水平,使之在身体上、感觉上及认知功能上不断衰退,加速其知觉控制的丧失。最多常见的是老年人认知心理机能的丧失,通常被称为老年精神失常,由此而引起的最普通的疾病是Alzheimer’s。医生广泛运用运动处方以诊疗轻度抑郁老人。许多文献报告体育活动降低抑郁,社会交往与运动干预对抑郁各方面均产生影响,但运动者有比较多的降低。Alameda country的研究在证明体育活动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上是最令人信服的,在这个横跨大约20年并运用3种测量法的研究中发现,抑郁症与不参加体育活动有关,随后对抑郁症组增加体育活动,效果明显,提升了受试者的自尊心,改善了记忆和判断力。 太极拳是中低强度的有氧健身运动,它能降低抑郁、焦虑以及其他情绪不稳定性指标。Moore et al.(1994)50名60—79岁的老年人关于自尊心上进行了13周的有氧锻炼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不锻炼的控制组相比,锻炼者在体能与自尊心方面有显著的提高。 在1999年~2000年对全国8省市700余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从事最多的体育活动就是太极拳。对上海百余名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太极拳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改善了心境,降低了抑郁程度,提高了总体良好感。2.2太极拳对现代人心理调节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活动与健康关系密切。乐观向上的心境有益于健康,而过度的喜、怒、哀、乐、悲、恐、惊等心情都会给健康带来危险。太极拳认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其中在养心,要求清净无为不苟求自我,泰然处之的自足心态。通过自我意念控制,使身体和精神获得最大程度地放松。太极拳修炼到一定层次,每一次演练都力求是人生的自我感悟,人性的自我净化,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内心的自我更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是达到太极拳对心理调节的最高境界。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只重视太极拳的强身健体的功能,其实太极拳能有效地磨练人的精神,发现人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心理平静下来,太极拳的演练本身也是一个意志行为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不断提高水平的同时,也不断发展自己意志水平。在人格方面,使人变得刚毅、开朗、乐观,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学会解决动机斗争的矛盾;使自己的个性倾向更趋于成熟。太极拳活动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人的心理不是孤立的,心与身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现代社会人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心情急躁,感情容易冲动。太极拳活动持久而又耐力,从而增加自我控制能力,使情绪更加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会发生自然的衰退,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太极拳不仅能够减缓身体的衰老,而且使精神世界青春常驻。2.3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习练太极拳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统计与比较,学习太极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与金华(1986)制定的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研究对象的总均分和阳性数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表明研究对象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人水平。刘永峰,章要在通过统计与比较,反映受试者心理总体水平的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与金华(1986)制定的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研究对象的总均分和阳性数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比较结果显示,习练太极拳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方面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心理卫生问题较为突出。然而从他们的调查结果看,习练太极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普通常人。这和太极拳独特的运动风格有密切关系。2.4太极拳练习对运动员心脏机能的影响 杨中平研究通过对太极拳运动员进行多指标的循环系统血液流变动力学的测试与分析,结果与分析显示,太极拳运动员定量运动后,心搏量显著增加。其每分心输出量的增加,是以较低的心率和较大的每搏量获得的。这证实了太极拳运动是促进心脏机能的有氧运动。其次,太极拳运动员定量运动后,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较小,提示了太极拳运动能使习练者获得较好的血管运动的调节能力,使血管壁保持良好的弹性。另外,太极拳运动员体内血液粘度相对较小,血流通畅,可能与太极拳运动“静松兼之”的特点有关。
对提纲的几点建议:1、第1章的标题建议改为“太极拳简介”之类的内容,因为1.2节讲的不是发展史内容。此外,本文中心内容就是研究发展情况,所以第1章标题不太合适。2、第2章的2.3看来是要介绍太极拳在申遗方面的内容,用来支撑我国太极拳发展的论点,所以标题最好突出我国政府在为推广太极拳做努力,以扣住第2章的中心。3、3.1节“普及范围小”是站不住脚的。太极拳运动在我国是普及范围最广的运动之一。应该说参与人群结构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普及方面的问题。4、4.2.1谈的是“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太极拳运动”,标题最好不用“如何”,而是直接明确点题。5、第3章标题中再加上“及原因分析”,因为从下面三个小节的标题看,有这方面的内容。作为一篇研究性文章,最好还是自己动手,查资料的过程也是开动脑筋思索的过程。如一楼朋友所说,几千字文章不是什么难事。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能够增长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能力。祝楼主成功
这一类的东西有了提纲上网上搜索一下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