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应当要以祖国为荣,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科技创新争取为国家做贡献
写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建议即可,比如: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重建乡村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满足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但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问题最突出。许多富有泥土气息的乡土文化,逐渐式微、贫瘠,出现了精神贫血、民间工艺缺少传承人等文化病灶。
乡村文化是农民生活意义与价值的来源,如果农民无法认同乡村文化,就没有乡村文化自信,更谈不上文化的复兴、民族的复兴。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
扩展资料
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灵魂和主心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因为没有共同的精神追求,没有健康文化的滋养,很难构筑整个农村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优秀乡村文化不仅维系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让我们记得住乡愁,还为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孕育社会好风尚提供了丰润的道德滋养。
文化铸魂的目的在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意义在于立德树人、凝心聚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可以在学校组织慰问老红军,去敬老院或者养老院以及福利院,看望那些特殊群体的孩子,让大家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党的领导,以及党的先进思想。
从漆黑的窗外,我看到了一片明亮的大地。坚如磐石的祖国大地。我们爱你,中国!这片土地,浸透了鲜血,更布满了沧桑。这片土地上,进行过英勇的牺牲,只为在人们的心中复活。在最最危难的时刻,抬起头,迎接未来。就算经历了再大的风雨,当那道耀眼的彩虹穿过浓雾嵌到了希望之上,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爱你,中国!有一首歌叫爱我中华,有一个词叫巨龙腾飞,有一首诗叫“铸华夏魂魄”!祖国啊,当你的轮船被人击沉,我们听到了你的倾诉;祖国啊,当八国联军入侵了你的心,我们感到了你的悲愤;祖国啊,当别人掠走了你的七子,我们看到了你在哭泣;祖国!当别人万般无赖的欺压你时,我的耳朵里,出现了你的呐喊!你倾尽所有,带领人民,在属于你的阳光下给予了侵略者一个沉重的打击!邓小平收复了香港,万民爱戴,举国同庆。郑成功收复了台湾,台湾的血脉里流淌着郑氏的英魂!祖国啊,鲜血再也不会洒到你的十字架上,冰冷的刺刀在也不会捅进你的心腹。让我们,化作春雨,洗刷掉里程碑上未干的血迹;也请让我们化作精卫,将心中的波浪平息。我们爱你,中国!无数架飞机飞向深邃的蓝天,无数艘轮船投入蔚蓝的大海。这片苍穹的蓝天,属于你!这片广阔的大海,属于你!你像一直抬头挺胸的雄鸡,傲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你那闪耀的鸡冠,寄予了人们希望与未来。你,也像一条卑微的蛇,尽管卑微,却经常仰望太阳。有朝一日,你成为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在这绚丽多彩的世界,认识了世界的一切。带领你的子孙,飞向曾经造福于你的太阳!如同我们研发出来的“神州”飞船,在万人的呼喊之中,喷射火焰,如获重释,穿越时空,昂首苍穹!我们,被你颤抖!世界,为你颤抖!在数不胜数的友好礼仪的建交下,又在无数次象征着和平的握手下,你蒸蒸日上,终将有一天,会成为世界的强者!而你,又是如此的美丽:“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聆听着九寨沟里翠竹中的露水滴入清泉的悦耳声音,观赏着庐山瀑布从九天之上倾泻到谷底的惊人奇景。你不仅美丽,你孕育出来的民间艺术又是如此的精妙绝伦!看,这里的昆曲细腻至极,委婉动听,刚获得了“百戏之祖”的称号,那里的安塞腰鼓豪放激情,惊心动魄,早已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祖国啊,你的文化遗产又是如此众多,富丽堂皇的故宫,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举世文明的万里长城,顶天立地的东方明珠……在东方明珠之上,洒满了五十六颗闪耀的群星!我们爱你,中国!不同的时间,同样的地点。从明亮的窗外,我看到了迷人的世界。
白山黑水铸英魂纪录片观后感如下:
《白山黑水铸英魂》这部历史文献纪录片反映人民在白山黑水间,真实表现了艰苦卓越的斗争史。让我们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为了救亡图存,展开的艰苦卓绝斗争。
我们民族先烈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表现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英勇的牺牲精神。看后,令人动容,激荡灵魂,坚定信仰,倍增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实干创业的精神动力。
影片真实再现了抗联的生活战斗全貌,着力刻画了杨某某、赵某某、李某某等一批人,他们在身后无援、粮弹两无、恶劣天气下,爬冰卧雪,竭尽忠诚,进行的既是为信念之战,也是为后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更是表现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尊严之战。
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纵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将士表现出的爱国情怀感天动地。
这些将士勇赴国难、忠贞报国的壮举,生动诠释了高度责任感,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精神为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了历久弥新的光荣传统。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取胜之道、传家之宝。
我们现在虽然不用像将士那样吃草根啃树皮,但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十分有必要弘扬这种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历史的经验启示我们,越是困难时期越需要具备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尤其是当前我省正处在推动振兴发展的攻坚时期,很有必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我们的身上都涌动着中华千年的血脉,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义务去爱我们的国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人类漫长的岁月进程中,曾经,我们的古人就是以这种自强不息、团结进取的精神屹立在世界的巅峰之上。甚至至今,因为我们古人创造出来的文明一直仍是引世人瞩目的聚焦点。为什么我们的古人这么伟大呢?经过很多学者研究后,总结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朴素的民族主义精神,简单点来说就是——爱国精神。爱国首先要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爱国?”谁不会呢,那难道只有口头上说的那么简单吗?你实践过吗?你了解多少我们中国的历史呢?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这样问问自己,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爱国人士”了,那么我们的中华民族也就一定会更加富强了!理所当然呐,我们每一个爱国者都应该认真学习祖国的历史,深入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发自内心的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詹天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徐悲鸿画的马算是我们国画中的一个巅峰,可是在他留学的时候,他受到过不少外国人的排挤,他们常常鄙夷他,辱骂他是“东亚病夫”、“软弱的中国人”。面对这么大的屈辱,徐悲鸿并没有冲动地去和他们争议,而是将一腔爱国之情化为了满忱的动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用实力证明了中国人的风采。因此,世人评论徐悲鸿的马中蕴含着中国人的傲骨。所以往往,爱国就需要我们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把个人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注自己的命运、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爱国就是要爱我们的骨肉同胞。在我们过着今天的美好生活,你是否遗忘了曾经我们那浴血奋斗的八年战争呢?你还记得一个熟悉的名字——刘胡兰吗?她只有13岁啊,但是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她并没有屈服,她是这样对敌人说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干到底!”支持她的是什么呢——对,就是因为她爱自己的祖国和同胞,所以她才没有出卖自己的战友。没有这种精神,我们今天是不会取得战争的胜利的!作为新世纪的少年们,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传承不息!本篇议论文以爱国为主题,简明扼要的阐述了什么是爱国以及如何爱国,论据丰富,语言流畅富有说服力,层次分明且衔接自如,过渡流畅。但文章中引用的“天行健……厚德载物”一句,出自《周易·乾》,意为君子要懂得顺应天道,懂得承载包容。用于本文引出爱国精神似乎略有牵强,希望作者酌情更正。
祖国,我为你骄傲 母亲,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那么神圣,那么亲切。我知道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欢乐和幸福都与祖国母亲的安危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我感到身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是多么的骄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课堂上和书本上越来越多地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她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土,有着有口皆碑的中华文化,有着饮誉海外的“四大发明”,有绵延万里的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壮丽的北京故宫,无与伦比的苏州园林,还有丰富的宝藏和秀丽的风光……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展现着祖国母亲饱经沧桑的脸和那坚强不屈的身躯。 为了祖国的光明和富强,不知有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使祖国挣脱铁链,获得新生;又有多少爱国志士,与祖国同甘苦共命运。“国家兴亡,匹夫有则”曾是先辈们的豪言壮语,面对破碎的河山,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赴后继,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升起,耳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总会感到热血沸腾,有股发自内心的呼喊:祖国,我为你骄傲。 五十多年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五十多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真可谓一日千里。如今,改革开放为祖国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国的强大,香港和澳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由于祖国强大,全世界水电工程规模最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国的强大,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祖国强大,中国奥运健儿金牌零的突破到雅典奥运会金牌列世界第二;由于祖国强大,“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得以成功发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国家,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更是显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证明了今天祖国的强大和繁荣吗?祖国,我真为你感到无比骄傲。 早晨,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大地,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朝阳一同升起,飘扬的国旗就像母亲微笑着张开双臂。此刻,我就像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幸福。 今天,我们应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的宏伟抱负,应该有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远大志向,让我们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吧。我要深情地说一声:祖国,我为你骄傲!
中国政法大学相关信息,可上学校研究生院官网,或所属专业之二级学院官网通知公告专栏查看。也可询问学校研究生院。祝你好运。
志高 金融危机下洛阳的机遇 中央四万亿十大措施中洛阳的机遇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1.抓住机遇改造豫西山区人民生存条件,改进豫西国家级贫困县人民生活条件。2.改造老城区以及城中村,保障城市居民生活。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1.对豫西贫困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陆浑水库灌溉工程。2建快洛宁偃师快速公路建设,完善市县公路改造,县乡公路网建设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1.支持洛阳机场,洛阳南站建设,改造洛阳火车站,洛阳汽车站。2.争取渝郑铁路经过洛阳,或者建设洛阳至十堰或者安康线,通过大西南增加一条线路。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1。加大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尤其是豫西山区。2。加大对豫西贫困山区中小学校建设3.加大专业技术院校的支持力度,培养专业技术工人。4.支持小破孩等动漫产业,建快洛阳动漫产业园建设。5鼓励或者成立一些文化公司,加大对洛阳悠久文化传播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1.加快洛玻等厂的搬迁工作,支持这些公司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2.建好周山森林公园,豫西山地的天然林防护工作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1。支持驻洛科研院所产业基地建设,优化洛阳产业结构,变招商引资为支持本地优势工业,培养本地企业。对中铁十五局,机车场等单位离市区偏远现象,加大公交车等支持。2.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1鼓励和协助企业技术改造,从政策和自今上支持在洛所有企业的发展2.鼓励和协助企业参与国家工程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同学你好,成人高考毕业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而且只有通过了才能毕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考论文怎么写?成考毕业论文撰写可以多咨询导师意见,确立合适的选题。毕业论文撰写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从选题到文章撰写都需要体现出专业的相关内容。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考生,会担心是否能够应付毕业论文写作。其实,考生可以通过多和自己导师沟通,来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查阅资料或者请教老师。成考毕业论文写作是成考毕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毕业论文达到良好才能够获得学历文凭,因此,考生要重视毕业论文写作。成考毕业论文写作难度不大,部分上班族担心自己没有太多时间投入到写作中或者由于知识基础差无法完成毕业论文撰写,那么,这部分考生可以通过多与自己导师沟通完成写作。
为你梳理最详细的论文整体结构框架
【摘要】 [目的]总结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输卵管妊娠住院病人行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治愈成功53例,失败11例,其中改行手术治疗9例,急诊手术2例。[结论]加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病人的护理可提高治愈率,保证医疗安全。 【关键词】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输卵管妊娠;护理 输卵管妊娠是引起妇科急腹症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未生育者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1],保留病人的生育功能显得更加重要。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可靠,简便价廉,疗效确切,副反应小,亦不增加以后妊娠的流产率和畸胎率,越来越多地被广泛推广[2]。由于治疗方案的特殊性,对相应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08年8月—2009年4月我科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64例输卵管妊娠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_^,我这里有几个:Stanford 大学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论文库: Term-paper, report and research paper database: Paper Online: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this is very famous, but some papers require fees here)Mendeley Research Network: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
古北口外是热河----闯关东离乡者后代的文化寻根之旅 大概是在三百年多年前的一个仲春正午,群雁北归,日头正暖,名字叫徐仁和徐信的两兄弟,从山东老家出发,跟随北上垦荒的人流,经直隶一直向北,绕过北京城,出古北口,进入塞外地界,短暂停留数个流民窝铺后,终于来到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一个后来被他们称作黄土梁的地方。去年已经先期到来的几名同乡热情地欢迎了他们,虽然几盏豁口子粗瓷碗里,只有一把刚刚挖来的野菜蘸酱和一捧清可鉴人的稀饭米汤。 吃过饭后,学过几天中医略通文字的徐仁从怀里颤颤巍巍拿出一个土布口袋,打开后,是几份粗纸家书。徐仁按照收信者长幼顺序,逐字逐句读给旁边围着的人们。塞外春时,离人南望,与周围北地粗旷风景并不协调的山东口音中,有人开始呜咽轻泣,而苍朦的远山更加苍朦,寂静的中午更加寂静。 稍作安顿后,走出同乡们已经帮助搭好的窝棚,不远处是正在被不断开垦的荒滩草地。兄弟两人原来是世代传承的渔民,虽然几个月前还在故乡那个临海一处破烂院落里为父母和几个还未完全成人的弟弟修补渔网,但此时两人互相对望了一眼,不约而同卷起已经褴褛的裤腿,拿起了并不熟悉的农具,笨拙的挥下了这个家族在遥远异乡的第一锄……… 这是对清代雍乾年间无数出关北上垦荒流民中一个最普通家庭的情景还原,出于对祖先的尊敬,后人们对这个场景的描述已经进行了温情地重新构建,但历史上的这场人口大迁移可能远比这个场景要更加残酷。有多部确切的史料记载,康、雍、乾年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多次发生蝗灾和旱灾,灾情严重时百姓食不果腹,流民四起,而在遥远的北方,则有着传闻中水草丰茂尚未开垦的肥沃原野,于是不断有胆大者私下流至口外寻找活路。为防止发生民变,矜持了许久后,清王朝统治者不得已放开了本是祖宗定制的边禁,开始推行“借地养民”政策。 “今日流民不比寻常,若稽查过严,若辈恐无生路矣……令其不必过严,稍为变通,以救灾黎。”(《清高宗实录》) 。口子一开,大批饥肠辘辘的灾民迅速蜂拥向北而去。 与后来清末民初关内农民大量涌入东北三省不同的是,历史上这批流民的目的地,是现在已经消失的一个行政区------热河,其辖境大抵位于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南、辽河以西、多伦以东的广袤区域。这个地区曾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红山文化中传承至今的龙形意象至今还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图腾。几千年的历史上,山戎、鲜卑、奚、契丹、女真、蒙古、满等民族都曾在这里打上了自己的独特印记,随着这次大规模的流民北上,这个地区所具有的独特多元文化拼图基本得以完整,并形成稳固的结构体系传承至今,同时,客观上也拉开了后世“闯关东”移民潮的序幕。 但出关之路何其漫长,等待这些饥民的,不仅仅是遥远的路途,疾病,饥荒,猛兽,匪乱,还有不可知的未来。即使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从后代们关于那个时代遥远而破碎的记忆中,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他们步履的沉重。 徐家兄弟里,哥哥徐仁后来不止一次向他的后人描述,与他们兄弟二人同时出发的十几个人中,只有他们兄弟二人历经波折到达了目的地,其他人里,有的不耐疲苦艰辛原路折回,有的半途中更改了目的地,更多的,将瘦弱的身躯抛弃在了千余公里的出关路上。兄弟二人之所以能够顺利抵达,是因为哥哥徐仁在家乡时学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懂得粗浅的医疗常识,在吃完所有随身粮食,贴身口袋里只剩几枚铜钱,正犹豫是否继续前行时,被一队路过的旅蒙商队看中,这才顺利抵达目的地,然后有了开头那一幕场景。 在查阅当地相关地方志资料时,我们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个地区,村落的名称极有特点。其中,名字冠以“窝铺”的村落随处可见。“窝铺”,百度百科释意为“供睡觉的窝棚”。现在北方农村中瓜田菜地周围仍能见到这类简陋的栖身之所。几根木头搭建成人字形的框架,布满树枝后,再抹上掺着秸秆的泥巴,上面苫上一层因地取材的茅草。极端简陋的建筑材料,遮住了风吹日晒,也撑护起了流离者对生存的渴望。另一个出现在村落名称中的高频词是“沟”,这与地理因素有关。当地为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没有纵横蜿蜒的充沛河流,但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居所必须依水而建,而泉水大多数从山沟里涌出,所以住在沟里便于取水是当时必要的生存手段。我们知道,村庄的名字往往是其原始状态的反映,北方其他地区也存在用“窝铺”、“沟”作为村庄的名字的现象,但如此大面积、高频率出现,却极为少见。可以回想,当年在这片土地上,交通禁绝的各个沟壑深处,那批衣衫褴褛的垦荒流民每天清晨从窝铺里走出,早早开始一天劳作,丝毫不敢停息,当成群雁鸟偶尔飞过,他们向天上遥遥望去,眼睛里有情绪流过,不知道是庆幸还是思乡? 这批流民蜂拥而至的热河地区,实际上并不是传说中的千里沃野。从地理和气候特点来看,当地位于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以山脉和丘陵为主,土质多为黄土和沙土,地表径流较少。这个地区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短促炎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降临早。这些地理和气候术语,不需要拥有很深的专业背景,也能让我们明白着一件事情,那就是这里并不是传统种植业的理想环境。这批移民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个事实,这个地区灾害频发,旱灾、风沙、洪涝、冰雹、地震,都能在各类史志资料上找到记载。 更不幸的是,从战略角度来说,热河地区地理位置极端重要,地处国家版图的咽喉地带,背靠蒙古高原,俯瞰京畿重地,又是除山海关外东北三省进京的另一处通行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民风彪悍,战乱丛生,自古是古人诗词中的辽西戍边人埋骨之所。康、雍、乾以来,以当地为前哨或发生在当地的较大的战乱就有平定噶尔丹之战、白凌阿事件、金丹道事件、义和团事件、直奉之战、热河抗战等。除了大规模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更多苦难的,更是身边无处不在的匪乱,仅就解放战争期间,这个地区曾经分布了有名有姓的大小匪帮450余股,匪众5万余人,至于那些没有名号的临时匪伙,则不可计数。在这种情况下,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可想而知。当然,还有政治因素带来的无端人祸,日军占领期间,这个地方被臭名昭著的731部队选中作为鼠疫细菌武器的试验区,于1942年7月,采取空投带菌跳蚤的方法,导致当年就因感染鼠疫死亡800余人,随后几年,这次试验细菌的潜伏期内,又发生了如今敖汉、翁牛特地区的鼠疫突然爆发事件,死亡人数近10万人,彼时种种悲惨情状,竟让当地人现在还不忍忆起。 继续把关注焦点对准本文的主人公们。时间如流水而逝,尽管经历各种苦难,生命却一代代顽强地更替不息。若干年后,时间已经入20世纪,徐家兄弟的一名后人偶然去往山东出差后,突然意识到,虽然历经数百年的苍桑岁月,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仍然留存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原乡痕迹。 在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中,饮食习惯必然是其最直观的代表。南人喜甜,川人嗜辣,都是其鲜明的文化印记。谁也无法让粗犷豪放的蒙古大汉顿顿只吃一小碟精致的生鱼片,也不能想象温婉秀气的江浙女子一上宴席就连干三碗62度的草原白酒。 与大部分邻近区域相比,这个地区的人们饮食习惯明显带有齐鲁及周边地区的痕迹。他们大多数人口重嗜咸,偏好浓姜重蒜,酱冲鲜香。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同为内蒙地区,当另一个移民群体,“走西口”的晋陕后裔,与这个地区人们深入交往后,往往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们几乎所有炒菜都要放酱油?而不是放醋?就连吃饺子时的蒜末竟然也要用酱油来调配。 小小的生活细节,反映的却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抛去现代城市中那些已经过改良的精致菜肴不说,这个地方多数百姓家里,对酱油的应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做菜时,葱蒜炝锅后,主要食材放入前,一个重要的程序就是务必淋入那几滴红褐晶莹的提味佳酿,而且,最讲究的菜品,搭配地一定不是超市里那些经过调配提香的各种老抽,而是当地作坊里刚刚酿出的地地道道的黄豆酱油,这样滋味才能最大程度刺激味蕾,增进食欲。 另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在这个地区,许多家庭传承下来的老物件中,往往有一个已看出不年份的铸铁鏊子。这种已近失传的炊具,用来制作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食品-------煎饼。其形制、用法与现今山东地区并无二致。就连煎饼的吃法,也与千里之外的齐鲁大地遥相呼应,刚做好的黄灿灿的煎饼,卷上一棵蘸酱大葱,就上一碗粗粮稀饭,就是让当地农田里劳作一天的汉子们最喜欢最舒坦的一顿晚餐。 主食之外,一些稀奇罕见的零杂吃食更能反映问题。在这个地区,有一种昆虫只在三伏天雨后出现,名曰“水妞儿”,黑色而长须,棕腹而有翅,公的善飞,母的善爬。这种虫子的学名应该叫“大牙土天牛”。当地人捉住后,摘翅,掐头,除角,盐腌,油煎,味道极好,类似于干炸蚕蛹却多了几分香脆,味近于风干牛肉却少了几分腥膻。尤其是母的,大肚里面裹着一汪虫籽,入口即化,油香异常。若干年后,一名来自这个地方的离乡学子,某一天被大雨勾起了回忆,兴致勃勃地在宿舍里谈起这个另类美食时,同班的山东同学惊奇地发现这个东西的名称和吃法竟然和他们那里一模一样。 一直以来,语言学家们对这各地区的语言分类一直存在分歧,但基本的看法是北京官话与东北官话之间的过渡,但又和冀鲁官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语法与东北官话基本近似,词汇与北京官话多有相通,而语调则应该是杂糅了北京方言、东北方言、山东方言甚至部分蒙古语的发音习惯。 这个方言区覆盖极广,南至目前的河北省北部,西到内蒙古的多伦,北至东乌珠穆沁旗,东到辽宁省朝阳地区和内蒙古通辽市奈曼、开鲁地区,使用人口大概1000万左右,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后又一次人口迁移大潮,这个方言种类还有向四周延伸的趋势。如今,在内蒙古西部呼包鄂,辽宁的沈大,甚至京津地区,也经常能听到这种辨识度极高的口音。 在观察这个特殊的方言区时,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值得注意。在这个方言区中,竟然存在一个北方地区极为罕见的“方言岛”现象。内蒙古自治区与河北省、辽宁省交界处,赤峰市宁城县的八里罕镇,长期以来因盛产美酒而闻名于当地,宁城老窖曾经被称作“塞外茅台”,名声享誉全国。外地人因酒而来,乘兴而去,但临走时往往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个地方的老百姓的方言口音与邻近区域差异那么明显?这一“方言岛”方圆不过30公里左右,这一范围外,人们说话的语音就有了明显的区别,有些村庄甚至只隔了一条马路、一个山丘,口音却截然不同。如果说周边地区的语言只是杂糅了山东话的诸多元素外,那么这个“孤岛方言”则完全可以归为地地道道的山东话。近年来经语言学家们认定,这一方言果然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冀鲁官话的一个特殊类型。与南方一些地方因地形险峻、交通阻隔形成的“方言岛”地区不同的是,这一地区形成“方言岛”现象,并无明显的地理因素,而且对外交往通婚频繁。至于什么原因,大概只能归结于几百年前一小部分关内移民强烈的望乡情节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更加频繁,各个地区生活习惯同质化情况明显,一些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正在不断消失。但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山东及周边地区特有的一些民风民俗在这里还能找到遗存的痕迹。 比如长幼有序。特别是在当地农村地区,存在大排行的习惯,源于同祖同宗的各个支脉,所有堂兄弟要放在一起按照年龄顺序进行排行,除了同姓外,名字中必然有一个字是相同的。年代一久,几代人下来,有的子侄辈已经满头白发,但叔爷辈可能才刚刚成年,但家族祭祀、婚丧嫁娶等正式场合,谁往哪里坐,谁该给谁敬酒,心里都一清二楚,场面上绝不会弄错。 比如尊师重教。与周边相比,这个地区一直是众所周知的“教育高地”,基础教育普及程度、教育设施建设、高考上线人数,都具有明显优势。究其原因,源于孔孟故里的独特文化记忆,让这个地区对教育行业存在普遍性的尊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学生”的理念从遥远的故乡被完整而执着地移植到于这片土地之中,并逐渐生根发芽。一个学习好的孩子,会成为街坊四邻的榜样和骄傲,而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在家里可以受到最好的待遇。 比如说生老病死。产妇分娩后,家里人第一件事就是在门口悬挂红布,提醒外人不要贸然进入房间。婴儿顺利成活,周边亲戚朋友会纷纷赶来“下汤米”,礼物并不复杂昂贵,几斤鸡蛋和几捆挂面而已,图的是个喜庆,送的是个祝福。年轻人结婚,入夜后会有个“交心酒”仪式,在旁观众人的嬉笑起哄声中,夫妻完成一次重要的人生洗礼。大年三十,家族里的男人们会赶去家族坟地“请家堂”,正月初二时再去“送家堂”,让已逝去的祖先在过年时回来与后人们共叙天伦之乐。以山东胶东地区为背景的电影《红高粱》里,“我奶奶”被日军炸死,“我爹”为娘喊路:“娘,娘,上西南,长长的大路,宽宽的宝船!娘,娘,上西南,骝骝的骏马,足足的盘缠!”。而在这个地区,老人去世时,家中长子也要手持擀面杖站在板凳上,面向西南方向,弯腰敲一下脚下板凳再直起身来喊到:“娘-----娘-----,西南大道,带足盘缠,火路使钱,水路使船……” 随着时间的流逝,三百年前那批移民的年轻后裔们,大多已经忘却祖先的迁徙历程,只有在一些老人们的回忆中,还残存着一些关于原乡的记忆传承。而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发展,如今这个地区与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其他地方一样,生机勃勃,人民富足,即使是最偏远的乡村,高度发达的交通系统和立体覆盖的信息传播方式,保证了这里的人们能够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接轨。有意识地整合诸多文化碎片后,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触摸和梳理这批移民到来之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清代早期,统治者为防范蒙汉民族交融导致蒙古诸部势力坐大,严格实行边禁政策,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朝廷就颁令内地农民“不得往口外开垦”。康熙七年(1668年),又封禁东北,并在山海关、喜峰口等九处边门设关卡稽查,以杜绝流民出口。热河地区与东北地区相连,自然也在封禁之列。即使后来为时势所迫推行了“借地养民”政策,但其本意,并不是要放开边禁,富边养民,而是防止流民生变的权宜之计。而且这个政策的施行,也伴有多种条件。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规定:“凡内地民人出口,于蒙古地方贸易耕种,不得娶蒙古妇女为妻。倘私相嫁娶,查出,将所嫁之妇离异,给还母家;私娶之民,照地方例治罪;知情、主婚和说合之蒙古人等,各罚牲畜一九。”。雍正朝又规定:“种地之民人……不准带领妻子前往……俟秋收之后,约令入口,每年种地之时,再行出口耕种”。但不论如何,“借地养民”政策最终得以顺利推行,让为流民问题困扰的清王朝统治者们松了一口气。尽管后来这个政策又经历过多次摇摆,但历史大势已经不可阻挡,最终形成今天当地各民族交错杂居、团结友善的基本格局。 将目光继续定格在徐家兄弟出关谋生的那个年代。关内汉族流民的到来,在当时得到了当地蒙古贵族的极大欢迎,将闲置土地放租给他们耕种,并从中抽税,以及后期陆续进入的其他行业,让当地经济形态更加丰富,社会生活更加便利。一个直接且明显的例子:清初,蒙古地方并无存粮,遇灾荒要调运内地仓贮给以赈济。但到了乾隆年间,粮食仓储数量已经相当可观,据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统计,仅热河地区的喀喇沁右旗额存谷数就有44000石。 就连清王朝统治者们也意识到“借地养民”政策带来的积极效果,“今地少人稠,各地民人往边外居住耕种者甚多,比年又皆丰收,附近京师之人,俱赖此谷,大有裨益”(《清圣祖实录》)。 人口的迁移流动和民族交流态势的形成,客观上还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乾隆年间初期,当地聚落形式仍旧以散居为主,“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初年,“热河地方辽阔,山沟险僻,远来垦荒就食之民,散处其中,复逾边境,与蒙古错处”。 随着时间发展,人口开始密集,随之而来的是村郭林立,炊烟四起,城市也逐渐形成。如乾隆二十二年,北热河的乌兰哈达街(今赤峰市 红山区 )已初具规模,成为关外农商各界辐辏之地,“九街三市”渐而形成,市场异常繁荣。毗邻赤峰的八沟街(今河北省平泉县),也渐成商埠,沿街两侧,五行八作,应有尽有,商号店铺,梯次鳞比,有名商号二百余家。“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由此而来。 蒙汉杂居的态势,逐渐改变了当地蒙古族牧民的生活方式,在由牧转农的过程中,民族之间交往频繁,文化和生活差异逐渐缩小,被清政府明令禁止的蒙汉联姻也开始不断发生。但前期受客观因素制约,这种联姻多采取隐蔽形式,直到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八月十六日,清廷发布政令,全面解除“蒙禁”时公布:“凡蒙汉通婚者,均由该管官酌给红花,以示旌奖”。自此,蒙汉族际通婚得以合法化,并得以不断扩大规模。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前所长马戎先生,曾对这一地区的蒙汉通婚现象给予关注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三期)上。根据其当时对这个地区2089户家庭进行的实地调查,当地13.2%的汉族被调查男性户主娶了蒙古族妇女为妻,15.2%的蒙古族男性户主娶汉族妇女为妻。而其中,被调查人群文化程度越高,民族通婚情况就越普遍。普遍的族际通婚带动了民族关系的和谐融洽,至今该地区仍旧是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典范地区。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匆匆三百寒暑。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节奏也紧贴着时代脉搏,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交通工具川流不息。而那批关内来客的子孙们,经过几代人血脉上的传承交流和思想上的不断吸纳融汇,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印记。这里的人们既喜欢喝奶茶,吃手把肉,也善于品鉴川湘鲁粤等著名菜系。既有源于齐鲁大地的好礼勤奋,也具备草原民族的好客大气,社区文化室里太极拳与蒙古舞交替演绎,街边公园中草原文化雕塑与不远处斗拱飞檐式的建筑相映成趣……。 最后,还是将视线循着一个家族的血脉向上探寻,再次缅怀那些名字即将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离乡迁人吧。 这一天是元夕,人们合家欢聚的节日,也是思念祖先的时刻。入夜后,虽然地处偏僻,但塞外小城却也灯火辉煌。城市边缘的某处院落中,窗外开始隐约响起鞭炮声,寒风仍然料峭,但毕竟又是新的一年。家里男丁拜祭完祖先后,一名老人仍然神情虔诚的絮絮念叨那些陈年旧事,尽管旁边的几个年轻后代们注意力已经被手机吸引,并没有认真地倾听老人的言语。关于那些来自对他们来说已是异乡的祖先,年代实在太过久远,从祖父碎碎言语中整合那些已经不再清晰的概念,大概只是这样一个印象: 三百年前,一对兄弟跟随着那一队旅蒙商贩,步履蹒跚走在北上的路上,两人回望古北口,正是西南方向,彼时他们也许没有想到,这一望,远处已经隐隐约约的青色关墙以及更远处望不见的那条破烂渔船,那时那刻竟已是永别。三百年后,那对兄弟中,哥哥的子孙们仍旧保留着喜欢吃煎饼的传统,以及对浓姜重蒜的天然爱好,血脉里的记忆,历经千余里风土流徙和几百年岁月变迁,却仍未能改变。而弟弟则死于一次流民土地之争,只在距离老家千余公里外的异乡留下了一坯黄土。
教师关于师德的论文优秀范文三篇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三篇教师关于师德的论文,欢迎阅读!
弹指一挥间,岁月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声中,在上课下课的铃声中划过,还记得我一脸稚气的走进泥井校园,看到那些经历沧桑的老教师仍孜孜不倦的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看着他们青丝变白发仍两袖清风,此刻我深刻的理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真正内涵。是的我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圣洁的职业——人民教师。
教师既是学校教书育人的直接实施者,又是学生的协调者;在每个班中,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同处一室,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的管理策略,不仅要入木三分,还要才智双全。
今年我带二年级兼班主任,上学期初班中的一名学生丢了一本书。她跑来告诉我说:“就在教室里丢的。”通过监控,并没有查到什么,怎么办呢?既没有目击者,又不能挨个翻书包;既不能挫伤拿书学生的自尊心,让她落得“小偷”的骂名,又得让这个学生的内心受到深深的谴责,彻底悔改。
经过思考,我走进教室,没有直接说丢书的事,而是出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你有没有办过让自己后悔的事?你有没有办完一件事后心里很不安,很不舒服?你有没有对谁觉得亏欠?”等一系列引起学生思考自己有没有办过不好的事情。然后我举例自己曾经捡到一块手表没有归还失主的一件事,每当想起这件事都觉得是自己身上的一个污点,不能原谅自己。但已经没有办法归还失主,所以这件事成为了让我一生后悔,良心不安的事。“你有没有办过类似事,说出来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良心上的解脱。”于是有几名同学主动举手,有说捡到过铅笔不归还的,还有说捡到过钱没有交给老师的等等。
在这之后我公布了班里丢书的事,并对学生们说:“我一会儿挨个找同学谈话,如果是你拿的,并且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归还就借此机会交给我,老师为你拿书的事保守秘密,绝不会让其他同学知道是谁。”这样做就可以维护拿书者的自尊心。
在接下来的单独谈话过程中,我已经了解到了有可能是谁,于是在和这名学生谈话的过程中我做了重点询问,主要是攻克她不敢承认的心理,最后她承认了,我打心里为孩子高兴,第二天她就把书送到了办公室。自那之后,班中再没有人丢过东西。
通过这件事情,我反思自己,班中发生问题时,不能简单粗暴地评论对与错,而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教育机智化解冲突,留给孩子悔改的余地。在教书育人中的过程中,要体现育的广博、育的挚爱、育的透彻。
是千千万万个您在告诉我,师德就在我身边,来泥井小学九年的时间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为人师的艰辛和使命,更多的是那一份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正是身边看似普通,实则伟大的您,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用爱谱写了师德赞歌。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当我倾心课堂和孩子教学相长的时;当我敞开心扉和孩子促膝谈心的时;当我看到孩子的成绩有明显进步的时,我和许许多多的您一样,内心感到无限的快乐。这份快乐是教师所特有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修养,在工作中“明规范,树楷模,铸师魂,”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用师魂铸就幸福教育。
“青春是美丽的。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火花;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格言。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认可下,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从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成长为一名教学主任,我体验过一线教师的酸甜苦辣,体味过汗水与泪水的苦涩,更感受过一线教师的那份爱与责任。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从成为教师的第一天起,我一直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班主任工作,不辜负领导的信任。我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一丝不苟,教学以实为本,育人从实际出发,凭着踏实肯干,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同。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
倾力付出,不求回报
记得那次临近六年级毕业,为了补辅差生,我积极想办法找对策,我校将6个班约70名学生聚集在多媒体教室集体补辅,我主动承担了授课任务。六月的课堂热得让人窒息,下午上完本班的数学课我的嗓子早已嘶哑,可我还要再坚持一个小时上合班课,我每节课都如打了鸡血一样满怀激情地给学生讲解。那时我低血压,每天下午都是拼了力气去上课,课前喝上一瓶补气补血口服液才能完成授课。每天讲完,学生和老师们都走了,我却瘫软在教室的椅子上歇息好一会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下楼回家,而第二天我又满血复活。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付出终于得到回报,那次我们的数学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虽然因超负荷的工作量,导致身体亮起了红灯,但却体味着艰辛工作和收获成功的快乐,享受着在爱与责任中无私奉献着的幸福。
我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言行举止文明礼貌,为人师表,廉洁从教,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在工作中会有家长对老师表达谢意的事情。我总是拒绝说:“这是我的工作,这是我应该做的。”有一次我和朋友在一起相谈甚欢时,突然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得知孩子做作业有困难,我就匆忙告别朋友,驱车来到这位同学家给孩子耐心地讲解每一道题。有的题一次听不明白我就再讲,直到孩子弄明白为止。家长很是感激我要表达谢意,被我婉言谢绝了。
真情投入,业绩显著
由于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信任,我的工作角色有了变化,除了上好我的数学课,我开始主抓语文教学工作。之后我的工作变得忙碌而琐碎。刚开始我不知从何处着手,我想让自己快速成长,于是我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年级学段需要如何教学把握教材,我都一一记在心里。只要有时间我就观看优秀语文教师视频课,让自己了解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然后再走进了我校语文教师的课堂进行听课评课。我也多次参加海淀区的教学研究和培训,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去年全县三到六年级的检测活动中,四年级和五年级语文平均分均取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四年级和六年语文抽测均名列全县前茅。为了提升师生语文素养,我积极献计献策。我带领全体师生大力开展“深度阅读”,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为全体师生量身定制了千余套专用书籍,并精心设计了教师和学生阅读笔记本,多次开展了教师朗读者、师生共读、亲子共读、 优秀读书笔记展等活动。我校掀起了阅读热潮,师生的语文素养有了大幅度提升。前行的路上,爱与责任让我们累累硕果。
2018年,为了迎接三项督导检查,教师外出培训学习、骨干教师引领示范,继续教育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语言文字档案等等都需要归档留踪,由于白天上班干不完,我就利用晚上,一项一项整理。门卫说:“你胆子太大!整座楼就你一个人,这么晚还不回家?”其实校长是不提倡加班加点地透支身体去工作,所以,我总是偷偷地等他们都回了家,再返回学校整理档案直到深夜。其实我并没把它看成是负担,我感觉这也是我学习提高的一个过程!责任不是甜美轻盈的词汇,而是沉甸甸的担子!
老师们,朋友们,三尺讲台是我们永远走不完的路;黑板粉笔是我们永远割舍不下的责任。我愿开拓进取,我愿驰骋在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壤上,我愿在奉献中燃烧自己的青春,我愿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让青春在爱与责任中奉献!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那么教育的兴衰,则取决于教师。
碣石脚下,渤海岸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他们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他们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是的,这就是我县五千多名教育工作者,两千多名党员教师,坚守自己的岗位,承载着全县56万父老乡亲对优质教育的期盼。秉承着一份“传道授业解惑”的志气与操守,用智慧与汗水耕耘希望,用爱与责任诠释着教育追求!
在美丽的校园中伴着清晨郎朗的读书声,徐老师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的晨读课,清脆动听地向同学们讲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她亲切的话语给了无数莘莘学子无穷的动力;一阵紧急的刹车声,王老师摔倒在了地上,本就有残疾的腿让她更是雪上加霜,手术过后,还没来得及拆掉石膏就硬是拄着双拐来到了课堂,她的课堂仍是严厉的要求,热情的讲解,孩子们都喊她王妈妈;才老师母亲肺癌晚期,他每天奔波于学校、医院、家庭,却没有耽误过一节课,当他跪在离世的母亲身旁时,七尺男儿竟嚎啕大哭……在他们心里:孩子们的学习更重要。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们,无私奉献、不求索取,凭着两袖清风,养一身正气。正是我县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党员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才铸就了昌黎教育今天的发展成就。作为一名昌黎教育人,我深深的被这些成就感染着,激励着。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二十年前,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一个人们口中的80后,沐浴着党的雨露,度过了幸福的童年,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是党把我从一个无知的孩童,培养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并光荣的成为了党组织中的一员。不知不觉,我已在教育战线上走过了20个春秋。20年来,我一直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工作,也就是在这样大手牵小手的风风雨雨中,我领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自从担任毕业班班主任以来,我几乎每天早晨第一个到班,组织学生晨读前的背诵,无论是中午还是晚上的小自习课,我总是在教室里或备课,或批改作业,或找学生谈心。冬天到了,我每天跟学生跑操,虽然寒冷但我坚信在自己的带领下,学生们一定会勇往直前,并为体育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业重,家长期待高,但我不会忽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开学初我以“做幸福的初三生”为主题,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让他们不畏惧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并引导他们制定初三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我制定了学习挑战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每次考试结束都要进行考后总结,让学生畅谈优势与不足、收获与困惑,并请学xxx步的同学做学法指导,分享成功的秘诀,让他们懂得合作共赢。每年一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孝心少年”的评选活动是中考思品的热点取材,也是对学生最好的爱国与感恩教育,因此我会组织学生观看,当看到他们热泪盈眶时,我看到了他们在走心。学习再紧张,我也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学生们表现不俗,于是我适时进行鼓励:老师看到了你们赛场上的飒爽英姿,更希望在学习中继续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加油!
初三,是学生们最焦虑的时候,去年有几次考试,班上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但是我时刻记得自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如果自己倒下了,没有了斗志,那么学生就会泄气。我及时找他们谈心,因为他们最需要帮助和鼓励:老师们都说了你有很大的潜力,继续加油啊!并暗地里关注他们的弱科,及时和任课老师沟通,给予他们无形的帮助。渐渐地,同学们在模拟考试中变得成熟了,知识掌握的扎实了,面对即将的中考淡定了,自己也充满了自信心。
2017年中考前夕,一天上课时突然感到行动让自己不舒服,每走一步腰部和腿都伴有剧烈的刺痛,头部眩晕,明明在讲课,喉咙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同事把我送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所有的病痛一触即发——脑供血不足导致痉挛、腰间盘膨出、声带小结。医生开了药,并嘱咐不能再上班了,得卧床休息至少3周。我听了,很着急:我休息了,我的学生怎么办?同事劝慰我:“别担心,有我们在呢。”回到家里,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行,我要回到学校。三天之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我一瘸一拐的上班了。中考结束了,接下来的暑假却伴着病痛在床上度过。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学生的中考成绩也非常优异。
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只有充分汲养、科学滋养,人生才能节节壮、步步高。思政课是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的人生必修课。在“拔节孕穗期”的紧要关头,青少年要踏踏实实地学好这门营养课,增强免疫力。我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把思政课叫做道德与法治课程。怎样使道德与法治课变得有意思,把道法讲出味道,让大家爱听爱学、浸入心田呢?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采用多样教学方式,将道德与法治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真切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在教学中我尝试以辩论、演讲、提问等互动性强的环节来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通过小视频、微电影等让道法课“活”起来,感人的视频、动情的旁白、优美的图片、精美的课件,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通过时政新闻播报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建设,关心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课堂中针对社会现象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把道德与法治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我将永守心中这盏爱心之灯,我甘愿守住这一方净土,站在这三尺讲台前,用知识和爱心树万事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在今后的执教路上,我将一如既往地秉承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坚持立德树人,争做教育教学改革先锋。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不忘初心 ,怀揣梦想,砥砺前行!我要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我要用我的双手托举起明天的太阳!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人”!
演讲又叫讲演或 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 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 语言交际活动。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 铸师魂树师德演讲稿,欢迎阅读。
【篇一:师德无声亦有声】
有人把老师比作园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有人把老师比作蜡烛,用全部的能量燃烧着;还有人把老师比作大树,用力伸展枝干荫蔽着,也深深扎根大地补充汲取着。可这些比喻在无形中给老师戴上了神圣的光环,让人觉得空虚而不可企及。诚然,它们都体现了老师们伟大的一面,我们尊敬那样的他们,然而,我们真正爱戴的却是生活中平凡普通的他们,使他们隐蔽于细微之处,又暗暗闪动的师德之光。
日复一日的学校生活是平凡而琐碎的,有时甚至平淡;但就是这样的生活带给我们小小的快乐、满足和感动。对于老师也是这样。听多了杰出老师们感天动地的事迹,习惯了无私老师们舍弃一切的奉献,伟大老师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变得如同天神般没有半点瑕疵,于是我们对周遭真正平凡普通的他们有些麻木了,少了些关注,少了些感知。事实上,我们时刻被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师德于无声之处淡淡地笼罩着我们。
我们爱戴爱“唠嗑儿”的他们。班主任无数次向我们强调人生目标的情景历历在目,那独特的语气让人难以忘记:“我希望我们班的男生都儒雅、睿智,女生都高贵、典雅”。听多了不免有些疲了。可是,不知不觉间,这些话语悄悄地爬如我们的调侃中,爬上门上的小贴士里,爬进我们的心底。老师也会时刻想着我们,时常留意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然后苦口婆心地传递给我们,有时会给我们讲儿时的故事,中间还不忘旁敲侧击地提醒我们,要学会珍惜,不要走他走的弯路。每当这时,心中都会倍感温暖。试想当您看电视,读书读报时,每到会意之处,您都会很高兴得把它记下来,脑海中一个念头一闪而过:“嗯,明天把这个也给学生讲讲。”那时,一定会有一丝温暖和幸福的感觉萦绕在您的周围,于是承载着您的幸福感的只言片语,也温暖了我们。老师,这一切话语中寄托了您怎样的心意?您对我们的要求会不会藏着儿时未完梦想的惋惜和新的寄托?
我们爱戴偶尔犯错的他们。几次因睡过头,或忘记而迟到的老师,摸摸后脑勺,坦陈又略带支吾地向我们道歉认错:“这几次迟到,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睡过头了,在这里自我检讨,也向大家道歉。”我们笑着看老师可爱的一面,从那以后,老师不仅再没迟到,甚至来的比我们更早。我们坦诚来自于老师的坦诚,从老师那里,我们看到了知错能改,诚实的力量。于是,不管大事小事“老实招供”成为我们的传统。
我们爱戴真性情的他们。他们会为我们没考好而惋惜,会因假期减少为自己为我们鸣不平,会因为里三圈外三圈提问的同学而想要躲闪,然而最后,苦乐掺杂的日子老师陪我们一起度过了,为了答疑,他们甚至会到近10点仍不能回家。也许有一天,您会半调侃地说:“我想你们比想自己太太还多!”可我们也清楚,权衡轻重,您心中的那一杆天平一定是平的,因为您关心我们就想自己的孩子。这样真性情的您,才是我们真正爱戴的您。
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对我们寄托希望和理想,教会我们诚实,让我们也学会锻造人格魅力。难道,这些不是无声的师德于细微之处教导我们吗?
是啊,也许有一天,老师的学生过着比老师好上千万倍的生活,老师自己曾经的同学,地位、财富都优于自己,他们会不会动摇呢?然而片刻之后,心底的涟漪静下来,映出最真的自己,他们又坚定了。他们温暖地笑了,他们说:“是啊,因为我爱这份职业。”
师德无声亦有声!我们爱戴的就是这样平凡、普通真性情的他们。师德无价,无论何时,我们都将云翔而影从地追随那永恒的师德之光!
【篇二:凝望老师】
你是静静躺在池塘中的一枝荷,不落于市侩的污泥,不落于繁世的喧闹,傲然独立。你是默默守在闹市旁的一行柳,再大的风沙,再厚的尘土,也遮不断嫩绿的枝芽。在我的心里,你是高尚的风范,你是付出的楷模;你在平凡中播散了求知的种子,你在困境中指引了迷途的方向。你诲人不倦,你默默奉献。这一切的一切都属于那个亲切又伟大的名字——老师。
从历史中凝望您,您是伟岸的。孔子以老聃为师,汲取了周礼的精髓,从礼国家之贤到施天下之仁。而孔子又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阐述了“博爱”的真谛,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他逝世后,其弟子一如为父母服丧一样为他守丧,正应证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刘备以孔明为师,顿悟了纵横天下的谋略,不仅使自己摆脱了危如累卵之势,而且还雄踞于西南一方。太宗以魏征为师,感慨于纳谏的重要,用一面人性之镜照出了光耀千古的贞观盛世。也许在周朝的史书库里,南阳的深山茅庐里,大明宫的朝圣大殿上,有的只是为师者一句低沉的声音,一番嘶哑的论调,却使得五岳震撼,历史动荡。老师,您的睿智和不俗可见一斑。泱泱华夏,多少私塾学堂里,都能瞥见您的身影,只是您由一袭青衫的潇洒变成了三尺讲台前的威严,但亘古不变的是您那种充满智慧的气质,海纳百川的胸襟,老师从古到今所有的发展和进取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石。
“传道授业解惑”——先哲的言语将三芬重如磐石的责任压在您并不坚实的肩上,您累了吗?送走了一批批毕业的学子,迎来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却仍然是那微微泛黄的书,仍然是那卷了边角的备课本,仍然是精深的指示,渊博的学问,您倦了吗?听不见抱怨和牢骚,有的只是一如既往的行动,您会默默陪伴我们一个又一个晚自习,您又会一丝不苟解答其中的玄机,您会耐心地批改我们的作业和卷子,再多的试卷,第二天我们一定会得到满意的批改,再渺小的疑问,我们会得到至理而满意的答复。您也会让自己进入我们的精神天地中,也许对我们的思维您并不赞同,但仍然施以最大的包容和鼓励,您会不辞辛苦写下一黑板的笔记,那何止是一面笔记呢?粉笔写下的,是您作为老师,这一最伟大事业的一生,也许您的背影看起来并不伟大,但人性的光辉,无私奉献的精神,却被映照的熠熠生辉。
历史中你的背影是伟岸的,而现实中您的样子是真实的,到了以后还是不断重复再重复,而正是由于您对事业的执著,对生命的信念,使这种重复成了对知识无私的传播,成了对目标无止的追求,成了对工作无怨的复出,成了对生命无悔的赞歌!是您告诉了我们爱是深沉的,关怀是厚重的,付出是不图回报的,老师的奉献虽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却是用平凡和崇高的师德之广,照亮一片清纯的天地,而师德的光晕,也注定我们拥有的,是一段无悔而充实的青春年华。
也许我们中的一分子在毕业后,会站上讲台亲身践行师德的标准,但也许更多的我们,分散在九州各地,出力挥汗,但我们谁也不会忘记老师使我们拥有的在逆境中抬起头的自信,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在泪水中改正错误的刚强,是老师给予我们的迎难而上的勇气,更不会忘记是老师用敬业、专业和乐业书写的师德的华美篇章。
【篇三:永远的师魂作文】
背负的是千家万户的希望,脚踏的是崎岖不平的土地。三尺讲台上,一身傲骨铮铮作响;十里长亭外,一句句劝勉隽永深刻。他们恬淡地微笑,他们坦然地屹立,抬起头颅,便是一个大写的“人”。那些栖身于社会一隅的老师们,那些奔忙于学海之中的老师们,他们也许已在沉重的课业中消逝了青春,也许已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中两鬓斑白,但,那不朽的师魂早已镌刻在了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上,那高山仰止的美德早已深埋于莘莘学子的心间,在时间的长河中散发着沁人的馨香,老师们那淡定的笑靥,已勾勒在你我的脑海中。
最令我赞叹的是师者的骨气,乱世之中,那些摇旗呐喊的老师们,在中国革命史上刻下了辉煌的篇章,且看蔡元培,且看蒋梦麟,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汉子!在战火硝烟中,艰难地将知识的火炬代代相传,在威逼利诱下,毅然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你们哪一个敢碰一碰学生,我就揍他!”这时蒋梦麟在敌人面前的怒吼,这样的激烈慷慨又需要怎样的勇气啊!烈火中倒下的是他们伟岸的身躯,但是,挺起的却是整个民族的脊梁!
最令我难忘的是师者的辛劳。在这纸醉金迷的社会中,老师们选择了离物质最远的角落。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而那种对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那种对学生不厌其烦的教诲,那份热情,那份真挚,则令人感动。老师是真正地爱着这个学校,爱着我们学生,爱着他们的事业。他们散播爱的种子,却不求回报。踏踏实实地走过,勤勤恳恳地付出,他们便无怨无悔。那满头银发下恬淡慈爱的微笑,便是他们最美的容颜!
最令我欣赏的是师者的信念。他们知道身上的使命,他们知道自己的道路,他们知道,自己系着的是一个民族的兴衰,踽踽独行中,他们孤独地担负起沉甸甸的担子;桃李满天下,是他们一生的目标。守着一方土地,他们执著地为国家塑造人才;奔忙于菁菁校园,他们殷切的期许在烛火中熠熠生辉!老师是孤独的战士,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执著与坚毅。
回望过往,你是否会会心地微笑,无论欢乐也好,辛酸也罢,老师的身影已经成为了回忆中不灭的星辰。或许他们为你指点迷津,或许他们为你拭过眼泪,或许他们只是静静地微笑,但那些微笑足以温暖你一生。老师,不需要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不需要留下什么警世格言,平平淡淡,真真切切便是对老师最好地修饰。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些伟大的工程师们,他们埋头于人类灵魂的构筑中,勾勒着乃至于一个民族的宏图。
肩上是责任,脚下是长路,老师们毅然走过,留下一个个永恒的背影!
【篇四:无私的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这是对老师这一职业的最好诠释。
三尺讲台上,由老师们慷慨激昂的声音;办公室里,由老师们伏案奋战的身影。可爱的校园里,到处充满着老师们关切的目光,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他们不是铁人,却用一种信念站成了坚定的姿势,站成了无穷的力量,站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他们将这个信念挂在嘴边,刻在心里,更在我们的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宋芳蓉,一个普通的女教师,本来可以走出大山,却偏偏坚守岗位,不离不弃。徐本禹,一个大学毕业生,应该可以在城里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却偏偏要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在偏远的小山村,将爱的种子播撒在山中的每一个角落,也许常人无法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让他们如此的执著与坚定?其实道理很简单,他们是老师,这阳光下最美最神圣的职业!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疼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老师的爱,也就是一种不求回报、无私真切的'爱,它没有血液的承载,却依旧浓烈,用温情融化了千年的冰雪。它是那样的圣洁、真实,让每一个黑暗的角落拥有光明。正是这种宽严相济的爱,成为老师培桃育李的基础,成为他们永远的信念,并用尽一生的光阴来诠释这爱的含义。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老师,他说他要永葆一颗童心,才可以更好地与我们融为一体。无法忘记中秋节那天,他给不能回家的同学发月饼,告诉我们不要想家,这个班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无法忘记年底补课的最后一天,本来没课的他却专程从老家赶回来,为的指示给我们献上新年的祝福;无法忘记我们犯错时他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无法忘记我们进步时他那微扬的嘴角……他和我们一起哭出眼泪,和我们一起笑出真情,把我们当作他的兄弟姐妹,亲密无间。他——我们深爱的班主任陈晓伟老师,用无私的爱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无风无雨的天空!
“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这是老黄牛的精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水甜”,这是蜂蜜地坚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红烛的信仰,而老师却用最平凡的行动,用最无私的爱,注解着师德的宏伟篇章。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就是祖国栋梁”。让我们铭记这一种品德,让我们敬仰这一种精神,让我们感受着一种爱的力量,并将这种爱世代流传!
【篇五:师德师风,可昭日月】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师风,不是口头的夸辞。
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魅力的了,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功能的了。
双腿残疾,身患多种疾病的乡村教师张学成,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拄着双拐,骑着毛驴,年复一年,往来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十里羊肠小道,传递着知识的火炬。太行山里的女教师王梅香,将自己六年的青春播撒在贫困的山区,哪怕只有两个学生,她也没有放弃,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的深山女教师”。
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们,然而他们身后还有千万个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教育这沃土上的教师,要没有他们传递智慧,又怎么会有今天的浩浩繁星。东方未明之时,老师穿过晨风,为的是督促我们学习;夜深人静之际,老师披着灯光,仍在准备讲义,批改作业。遇到困难时,比我们更心焦的是他们;取得进步时,比我们更欣喜的也是他们。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将对学生的爱扛在了肩上,可在了心头。这份伟大而无私的爱,时而化作关切的眼神,时而化作严厉的批评,然而无论如何,他们的爱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无数难以磨灭的印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树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苍老了多少曾经年轻的容颜!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够忍受着数十年如一日的清贫寂寞?可教师永远操持着一份至高的准则,燃烧着自己的韶华,传递着知识延续的火种,感受清贫,诲人不倦。
三尺讲台上有一方沃土,以高尚的师德为阳光,以正直的师风为养料,老师辛勤培育着稚嫩的幼苗,挥汗如雨,耕耘不辍;三尺讲台上更有一片青天,老师以崇明的师德为我们插上双翼,用浩然的师风送我们展翅飞翔,风雨无阻,任劳任怨。
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亲切而熟悉的面孔,让我们重新感受那温柔而悉心的教诲。遇见时,点点头,笑一笑,心中默默地说一声:谢谢您,老师!
【篇六:用爱灌溉一生】
记忆中您总是用一只胳膊夹着课本,另一只手拿着茶杯,在上课前的几分钟来到教室。早晨太阳的光辉投向整栋教学楼,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密密麻麻地进行着无规则运动。几分钟后,上课铃响了,您在看着几个踏着铃声尾巴进来的同学在座位上坐定之后,翻开课本,用手压了压,然后喊出了今天的第一句:“上课”。
知道您会在讲课的时候习惯性的用双手撑着讲台,也知道您会在讲累的时候端起杯子喝一口水来润润您沙哑的喉咙。您曾经有些黑色幽默得跟我们说不喜欢别人用蜡烛来比喻老师,您说那是因为用它来赞美老师太残酷了。一句话把我们说的都笑了,您也淡淡的弯了弯嘴角。但随后又隐去了笑容。其实老师,那个时候您心里不是这么想得对吧?您明白老师的生命都会像蜡烛一样,奉献出所有的光和热,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切知识都掏出来,丢给我们,塞给我们,连我们不想要也要给我们。只是您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却面对着我们这样一群顽劣的学生,您那一丝笑里面也有一点点苦的味道吧。
偶尔,看到您牵着您的女儿,一起走进学校大门。夕阳下您的大手紧紧地拉住她的小手,慢慢地走过一排香樟树,刚想叫出口的“老师好”那一刻被硬硬地压了下去。因为我知道,此刻您的身份是一位父亲。在您的女儿面前,爸爸就是能紧紧地牵着自己的手,带自己安全的走过马路的人,爸爸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英雄,爸爸就是爸爸,他不属于任何职业。老师,您自己知不知道呢,在您带着您的女儿穿过一片斑驳的阳光时,您那个宽厚的背影,是整个画面上最坚定的颜色。
经常的时候,是在每一次大考之后,面对我们考得一塌糊涂的试卷,您从来没有在班上为了强调均分而吼我们、训斥我们。您只是轻轻的拿起试卷,为我们分析每道题不同的特点,遇到重点或偏僻的字词,会提醒我们做好笔记,自己也在黑板上板书,以免我们下次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再次犯错。您从不漏过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您就这样一题一题的讲解,声音在午后充满阳光的空气里变得清晰有力。
我知道,您和其他的老师一样,对自己的学生总是充满希望。
更多的时候,您总在晚自习下课后提醒我们第二天早上要带的作业和书本,或是日后的天气状况有所变化,嘱咐我们带好雨具或多加衣服,不要着凉之类。这样平凡却温暖的几句话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反应,没有“知道了,老师”或者“多谢老师,您也一样”的回馈,甚至在背着书包经过您的身边时连一句“老师再见”也没有。我知道您也不会奢求我们有太多热烈的反应,但您得到的依旧是有人忘记带书本或作业,依旧有人因病需要请假而没有来上课。这些您并非没有提醒,而是我们对您给予的关心和爱,不知好歹的把它们抛在脑后,若无其事。
您是那样用心在爱护我们,而我们却不知道。
只是那些您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我们对您说不出口的感谢会在记忆里慢慢沉淀。
就像在夕阳之下,您拉着女儿的手,缓缓的走过斑驳的日光,背影,坚定沉默。
就像在课堂上您沙哑而清晰的嗓音,回荡在夏日午后的教室,饱含希望。
也许在很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想起来,您曾经在面对我们这样一群惹事生非愚昧任性的少年的时候,依然是耐心的微笑着,用爱,灌溉一生。
【篇七:让我如何感谢您,老师】
同学们,你们可曾登过昆仑,去感受它的雄伟?你们可曾目览黄河,去领略它的壮阔?这些都使你为之惊叹,对吗?可是当你渐渐成长,思索身边的人与事时,你是否会发现这一切都不及“师德”二字来的伟大,来的震撼人心呢?
是谁在我们失意时,为我们重拾自信?又是谁,在我们迷茫时,为我们扬帆导航?是谁在我们原想摘取一片树叶之时,却给了我们整片森林?又是谁,在我们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时,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是的,是老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师之大,犹如浩瀚的海洋,包容了莘莘学子,只为开出纯洁雪白知识浪花;不像瀑布的张扬,那似乎太燥了;不像清溪的涓细,那似乎太浅了,正是海洋般的广博成就了老师的深邃。
都说老师是红烛,不惜地将他的脂膏流向人间,培育出鲜艳的花朵,结出快乐的果实,却燃尽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说老师是粉笔,在平凡而朴素的外表下,竭尽一生为懵懂的我们书写成长的诗篇,却缩短了自己的生命长度。
他们向三月的春风吹开了莘莘学子的心房,用阳光温暖着花蕾,用雨露滋养着绿叶,日出日落,春去秋来,待我们收获累累硕果之时,却留下他们又默默地播种新一年的希望。
他们不是巨人,却用双肩担起了社会教育的重任;他们也不是启明星,却划破了黑夜的长空,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他们更不是诗人,却用青春岁月书写了这爱的篇章。
三尺讲台上,飘荡着的是他们不厌其烦的话语;办公楼中,来往着的是他们忙碌的脚步;夜深人静时,清晰着的是他们伏案备课的身影。
于是我们进步了,他们的头发却花白了;于是我们成长了,他们的脊背却佝偻了。可是他们从来无怨无悔。也许正像雨果所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而叶的事业是平凡的。”然而,老师正是要做这样平凡的绿叶,谦逊地垂着他们的绿荫,而用脊梁支撑起祖国的未来,托起明天的太阳。
师之爱,关爱也,孰不知这种博爱,包容了多少顽执的心灵;
师之魂,执著也,孰不知这种坚持,成就了多少莘莘学子;
师之德,无私也,孰不知这种奉献,筑就了多少教育的高塔;
让我怎么感谢您,您那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磊落胸怀;
让我怎么歌颂您,您那春风化雨,蜡炬成灰的美丽心灵;
纵使有千句诗,也无法诵万我们对您的崇敬;
哪怕有万首歌,也不能唱尽我们对您的敬爱。
我们唯有用实际行动回报您,让一幅幅成长的画面,成为您事业的骄傲,让一次次骄人的成绩抹去您额头的皱纹,让一回回满意的答卷,染黑您两鬓的白发,让一份份学习的硕果,化解您满身的疲惫,最后再真心地说上一声“老师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