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大学生英语阅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大学生英语阅读研究论文

英语毕业论文的文献看你写什么方向,都是根据题目写文献综述。开始我也不懂,还是师姐给的莫文网,高手就是效率高啊创新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研究——基于多元互动智能理论对美英报刊教材编纂的几点思考ESP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韩剧、新受众、新传播:解读新“韩流”跨文化背景下央视英语新闻节目发展定位分析汉民族植物意象道德内涵的跨文化阐释新时期莫斯科外语教育特色研究跨文化视角下重构英语本土化身份多维-互动理论模式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析英语专业内容依托课程体系改革的影响及其启示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探析文化语境对商务英语概念隐喻翻译的制约跨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师教育摭论英语翻译实践中的文化欠缺和文化建构跨文化传播力概念的新审视生态视域下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松散的连结:物的社会生命史不同民族语言所蕴涵文化意象对比——以词汇语义为例从文化生态视角反思高职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高校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的情感集中型活动探究谈高等教育国际化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知框架制约下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研究论日语专业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英语原声电影观赏看英语教学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论文摘要: 互文性自提出以来在批评、等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后被引入到语篇学中,越来越多地用于语篇分析理论及实用性语篇的研究上。本文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阅读语篇中互文性表现形式以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启示。  引言 阅读教学在中历来受到重视。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也是有很多研究而且在不断发展,但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们对一个句子的词汇和语法都很熟悉,然而在语篇中却怎么也理解不了这个句子,这是为什么呢?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也就是说语篇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本文拟从互文性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探讨互文性理论能给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带来的启示。这对全面深刻理解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互文性理论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由法国符号学家J.Kristeva于1969年在其著作The Kristeva Reader中提出,是文学理论和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互文性理论认为:“每个语篇的外形都是马赛克般的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语篇都是对其它语篇的吸收和转化”(every text is an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texts)。[1]Beaugrande 和Dressler 将互文性概念引入语篇语言学并且将其定义为“一个语篇的产生和接受有赖于参与者其它的语篇知识的方式”。[2]本文运用语篇的互文性分析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语篇中的体裁互文现象,文化互文现象,媒体互文现象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分析大学英语语篇中的互文性的表现形式极其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启示。 二、互文性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体裁互文性 新斌建议从读者的角度把互文性分为“具体的”(specific)和“体裁的”(generic)。具体互文性是指语篇中有具体来源的引用他人的话语及不加标明的引用他人话语而产生的互文关系。[3]体裁互文性是指在一个语篇中不同体裁,风格(style),或语域(register)的混合交融。 大学英语阅读语篇的体裁类型多种多样,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戏剧诗歌等,有些语篇是几种体裁的混合。在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下,语篇被认为是由句子组成,句子又是由词语组成,所以阅读语篇的大部分时间被用于解决重难点词汇、语法上,所以产生一种错误的理解,认为只要是读懂了句子就学会了语篇。结果,学生解决单个的语法、句子能力很强,而在语篇的整体理解,尤其是对语篇的欣赏性理解如对文章思想内容及其技巧等方面的理解、欣赏等能力却得不到提高。对阅读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对字面,释意的理解层次上。 例如,我们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课“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时,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作者在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该语篇的主题:leaning a foreign language w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yet most rewarding experiences of my life.学生在理解作者的观点时心里就会不禁问自己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该如何证明此观点呢。学生们就会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文章主体寻找答案。作者以在不同时期的学习经历的事例来推进观点的。在结论部分,作者再一次点题,首尾呼应。这类语篇模式“提出观点—论证—”就可能成为学生今后阅读同类语篇的互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依据本篇文章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能使学生更好把握此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技巧,就能扑捉语篇的宏观意义和主题思想。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掌握词汇、语法及习语搭配等知识,使学生形成“见林又见木”的思维模式。 提高大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体裁互文意识,并不意味着要取消对词、句、语法的学习教授,而是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的焦点从语言的形式上转移到语言所传递的内容和信息上。采取篇章教学法,讨论语篇的宏观意义,分析语篇结构形成某类体裁一些固有语篇模式的图示,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重点、难点词汇语法的讲解学习,最后再根据语篇结构特点,总结出某一类体裁的语篇模式概括语篇主旨思想写作意图等,也就是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采取语篇—词句—语篇的步骤来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在讲解记叙文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的四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推进的、及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表达。学生了解整体结构框架及宏观意义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出他们觉得很难理解的词汇及教师认为重点的词汇语法进行讲解,最后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及记叙文的四大要素能够达到总结、概括全文主旨,最终学生实现了“见木又见林”的阅读目的。 (二)文化互文性 文化互文性是指受到语篇主题的启发读者被被唤起的相关的认知、文化习俗、风俗、宗教信仰、价值观等。这些在读者阅读语篇前已经作为一种图式存在于其脑中,当读到此类语篇时,读者就可以调动其相关图示来解读文本。Halliday认为,语篇的'产生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情景因素和因素息息相关。文化互文性就是要把语篇分析与特定文化副合起来对文本进行解释,透视语篇所包含的社会事件、文化语境给学生多元化的文化输入。[4] 大学阅读语篇的内容涵盖极广,包括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等文化知识。英语语篇这一跨越多学科,包含各国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学生文化知识丰富与否,会促进或阻碍学生阅读进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需要动动先前所学的词汇、句法、语法等知识,及相关的体裁、语篇模式,更要调动相关的文化方面的知识。例如:在教授《大学体验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课内阅读文章“My Advice to Students: Education Counts(给学子的忠告:很重要)”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文章以“我”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论述,文中无一处提到“我”就是“比尔盖茨”但是只要了解比尔盖茨个人经历及相关信息的学生,就能得知“我”就是“比尔盖茨”,就会更深入理解文章,反之则无法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所以教师在讲解引篇文章前即 “pre-reading”这一部分,应该和学生一起来讨论比尔盖茨的教育过程,人生经历。当学生掌握关于比尔盖茨的知识信息后,去读此文章就可以轻松地理解“为什么比尔盖茨中途退学去创办微软,而他又给学生的建议是教育很重要”,同时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再如《新编大学英语》中“Food and culture”对于这篇文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要调动记忆中相关的西方饮食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此语篇,也就是要用外国的饮食规则、民俗来理解、欣赏此语篇,而不是运用中国的饮食去理解此语篇的意义。同时对语篇的学习也要以学习西方节日,世界各国的饮食为主,采取中外文化对比方式。利用互文性使学生对课文字面意义的理解与具体语境下的语篇形成互文阐释,意味深长,从而升华了主题。 培养大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文化互文意识就是要把握英汉文化之间的对比和重合,如“狗”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既相似但又不同的意义,在中国中“狗”被认为是低人一等的,多用于贬义,如狗腿子、狗仗人势等,而在西方“狗”被认为是忠实的朋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这种文化之间的异同之处,重点应放在英语和母语的文化不同上,把目标语的文化因素提取出来,用目标 语文 化的规约和行为方式阐释语篇,评价语篇和欣赏语篇,随着文化交融的加深,学生更容易跨越和文化提高其语言学习能力和效果。 (三)媒体互文性 媒体互文性主要是通过各种文字、声音、图像等物质媒介来创造互文性的效果,如插图、序言、评论、动画等。 培养大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媒体互文意识就要革新传统的教材,教学手段。传统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要变成“网上自有黄金屋”。教材不仅是由纸质组成,同时还需有磁带、VCD光盘、CD—ROM光盘和网上课件捆绑在一起的学习包。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互文性教材的思想。例如学生在学习《大学体验英语》的过程中就能够充分利用纸质教材和其丰富的网络资源,该书图文并茂,声像清晰,网络资源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之,阅读活动是一种多种因素、多样形式、多项交流与反映的复杂的解码过程,解码的依据来自文字、语言、语用、文化、世界观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并无意来分析互文性的具体分类及其特征,而力图要说明要重视语篇的互文性,重视语篇体裁互文性,文化互文性,媒体互文性。从互文性的角度去组织教学,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并提高其语言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戴宁熙.互文性视角看大学[J].黔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 [2]转引自王娟.体育评论中互文性的类别和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3]辛斌.语篇互文性的语用分析[J].与外语教学2008,(1). [4]谢秋恩,刘书亮.语篇互文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学院学报,2008,(6).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英语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017

导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英语成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下面是我分享的英语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陈燕兰.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及探索[J].时代教育,2015,(24):214,228.

[2]曾卫民.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2012,(5):71-72.

[3]江菲菲.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J].读与写(下旬),2012,09(4):98-99.

[4]雷佼.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丁敏.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和探索[J].才智,2013,(22):108-108.

[6]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368-369.

[7]裴娅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英语园地,2012,(18):11-12.

[8]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9]潘志强.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10]宋菲,段文敬.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

[11]石志坤.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4,15(1):59.

[12]陈儒珍.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建议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4,26(17):169.

[13]谭莉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才智,2014,8(21):192.

[14]张晓娟.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2015.34

[15]吕晓宏.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16]王冬冬.高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中教育技术装备,2011,(25).

[17]刘天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1)

[1]张秋英.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3,4.

[2]杨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7.

[3]周华梅.浅谈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4]王红英.浅谈初中英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海外英语,2010,6.

[5]刘亚珍.初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法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11-112.

[6]王传奎.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18):59.

[7]王新华.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10):63~66.

[8]李浩然.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堂优秀的英语课[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11):20~24.

[9]王华珍.大学生英语阅读的预习障碍及教学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10]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11]刘阳.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12]刘程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14.

[13]杨德林.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89-90.

[14]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5]游毓平.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口语课上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

[16]贾景全.论课堂教学设计在初中英语高效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7):56~58.

[17]周彦波.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5,(24):190-190.

[18]宋斌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19]孙琼.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20]陈黎明.从合作学习理论出发探索高职大学英语口语特大班额的教学新路径[J].海外英语.2016(12)

[21]阳兰梅.合作学习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应用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03)

大学英语中的阅读焦虑研究论文

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 浅析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等学习焦虑方面的问题,英语课堂教学因此存在着互动消极、教学反馈少、效果差的情况。游戏教学法从理论和实际效用上对于改善这种情况都是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语言,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接触、使用到英语,学好英语对于当代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但是实际情况是,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存在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有的中职生,由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对英语失去信心的现象,从而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开展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学生参与度低。中职英语教学课时有限,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占据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时间。师生间互动教学以教师提问,学生作答为主,学生间生生互动以课文对话的替换练习为主,形式内容单调。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局面。有时上课还有学生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课堂效果非常不好。

2.教材设定的情景互动内容趣味性弱,学生参与度低下。现行教材中设定的情景练习以生活类英语会话为主,如购物、就餐、问路、看病等,缺乏趣味性。中职学生处于爱玩爱闹的青春期,此类会话练习难以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3.学生基础薄弱,有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在开展课堂互动时,中职生往往沉默应对,或是消极敷衍,鹦鹉学舌,应付了事。即使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这种正面的评价也很难得到学生自己的认同。

二、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影响

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intake)。”也就是说,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高情感过滤会限制习得,而低情感过滤则有助于习得。”情感因素则包括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程度。

英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英语这种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Horwitz等(1986)确定了语言焦虑的三个成因:交际畏惧、考试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中职生的交际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表现得非常明显。交际畏惧是指尽管语言学习者有成熟的想法和意见,但因为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语言输出引发的焦虑。要克服这种畏惧心理,要求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负面评价畏惧则是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缺乏自信心,担心无法得到肯定评价,自尊心又导致害怕接受否定评价。针对这种畏惧,一个单纯反映语言输出效果,而不加人为评价的语言环境是比较有益的。

三、注意的规律和教学游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体状态。注意的规律表明:(1)那些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2)新颖充实、难易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最能引起注意的是那些既使人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内容。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则符合“不断变化的刺激”这一无意注意的规律,能激发学生定向探求活动,不致使定向反射由于刺激物的习惯化而消失。中职生是爱玩爱闹的青少年群体,多数喜欢做游戏,对这种形式有较高的接受度和兴趣,并且教学游戏有多种变化形式,可以提供“不断变化的刺激”,非常符合无意注意的教学规律。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教学游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减轻学生负担。

四、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目标性原则:教学游戏的设计要以教学为中心,与其密切相关。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2)竞争性和协作性原则:游戏具有比赛的性质,这有助于学生克服害羞、怕说错的心理障碍;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游戏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为了完成同一任务互相配合,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懈怠和懒惰情绪,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层次性原则:一方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游戏活动。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地开展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创新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地设计和创新新的游戏,让学生也参与到游戏的设计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实例。

(1)猜词游戏(词汇主题的练习)。游戏方法一:同学A对单词进行描述(Oral Description),同学B来猜测。如“It is a kind of fruit,it has green skin and red inside.”游戏方法二:用问答形式进行猜词。给出既定范围内的单词,比如交通工具类。同学A用规定的一般疑问句句型发问,如“Does the vehicle have wheels?”同学B只能回答“Yes”或“No”。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规定时间内猜出更多词汇的一组获胜。这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好方法。

(2)传话游戏(句子的口语练习)。学生分两组,教师把课文中的好句子或使用重点短语和词汇的句子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学生,这位学生迅速口述给第二位学生,一个一个往下传,让最后一位学生说出这句话与第一位学生所说的进行比较,看哪组传话传得又快又好,准确说出的小组为获胜者。这种方式可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且能对课文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好。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在游戏中,就学到了很多短语和词汇,这是一举两得的好的教学方式。

(3)一站到底(文化类主题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游戏,以抽签的方式产生一位擂主,其他同学依次进行挑战,挑战胜利者成为下一轮的擂主接受挑战,最后站在擂主位置的同学为获胜者。挑战的题目内容是与文化相关的,每个同学答题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如“When is Christmas?(圣诞节是何时?)Whatdo westerners use when they eat?(西方人用什么吃饭?)”

(4)“记忆达人”秀(以复习职业类单词为例)。教师快速呈现一组图片,其中包括职业类、食品类、运动类等,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共有几幅关于职业的图片以及这些职业的单词,答出最多者为“记忆达人”。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行比赛。答案正确,答对数量多者为优胜者,现场发“记忆达人”小红旗。也可以进行“记忆达人”挑战赛,最终获胜者,为“记忆达人”霸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单词接龙游戏。教师给出单词,如holiday,要求学生用尾字母作为首字母给出新单词,以此类推,单词不能重复。两组同学比赛,规定时间内说出更多单词的一组获胜。在此游戏中尽量鼓励学生给出新单词。这一游戏要求学生能迅速地听出前一个学生给出的单词,且对该单词的拼写要非常熟悉,这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其他的学生也可锻炼听力及巩固单词的记忆。这样既可活跃气氛,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是学生喜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接龙游戏。

五、结论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干一件事时,创造性和主动性会得到高效发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实践,并在成功的体验中收获学识增加、智力提高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实践表明,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教学法是中职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情景教学方式,既可以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使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潜力,使学生改变以往消极懈怠的不良学习态度。总之,只要中职英语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法时精心设计、运用得体,就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茹。浅谈课堂游戏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

[2]孙杰。重视情感因素,激活学生思维:浅谈游戏教学法在职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2,(02)。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内容摘要】 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对其价值导向、主体生成、生活属性等进行哲学关注,希望从理论上重新理清大学英语的教育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成观;大学英语教育;价值导向;主体生成

将英语课堂的视角投向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之外,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再从专业技能到健康和谐的心理活动的生成。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生成观的哲学阐释

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生成观的解释是:最为独立的“人”的存在,不能单纯的独立于社会之外,而是将其看做是社会各自然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本质就是将“人”看做不断生长、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的产物。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每一个个体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社会性人的存在”,不再单纯将“人”看做生命机体的.存活,而是将其视为“生成性的社会存在”。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过程就是:不再将课堂教学视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去分析其影响因素,从心里层面、社会角度去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哲学的范畴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的客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大学英语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都是在社会大背景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自然过程。从辩证角度去理解教学过程,对完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对于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解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互动,大学课堂不再是大学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双向、多角度互动交流,将知识的传授变成交流互动的最终产物,这也是知识本身由来的客观性存在。二是从心理、文化、环境等多角度去分析教学影响因素,更加客观的评价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是受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的,不再单纯的去完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体系更加客观,更能综合性的分析评定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三是辩证理解学生及教师之间的关系。之前的教学活动,大学教师是教学主体,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大学英语的价值导向

首先,大学英语教育切合现实需求。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大学教材的选择、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效果评价等等都需要与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相吻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将知识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在这样的价值背景下,现实需求不是追求短期的经济需求,而是要将眼光放远,应用更加开阔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过程。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合乎未来需求。在变化多端的社会活动中,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对当前的英语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探究,将教育活动最大化的与现实需求进行良性互动,最终能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的毕业时间往往与当前的英语学习有时间上的差异,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是同时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对知识的未来需求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习的内容合乎市场经济的未来需求。第三,大学英语教育要存些“功利心”。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在考试这一指挥棒下进行,这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忽略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培养学生良好知识架构和实践技能,最终能在毕业后得到合适的工作,在社会上能谋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在满足成绩的需求基础上,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创新变革,最终满足学生基本的就业需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生成

第一,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主体之一是教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能否完成本职工作,很少对教师的自身价值观念和知识架构进行评价分析。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外在形式与内心诉求有着统一性的表现。第二,大学英语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实践技能的提高都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成观视域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而是在社会活动的范围内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讲自身的心理活动、学习环境、文化素质等等因素与自身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客观性的评价自身的学习行为,最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及社会实践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属性

在生成观视域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自然人社会活动的缩影。大学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存在的社会活动,这本很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要本着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在良好的价值观引导下,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够达成最初的教学目标。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活动要本着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互动、多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及尊重知识的客观存在性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生成观视域下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探究知识存在的客观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及教师相互尊重,共同交流,在此基础上不断获取文化知识,提高社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摘要: 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偏向于应试教育,学生更多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过级,哑巴英语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英语教育在跨文化的视域下需要做好转型和改革。而且,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同时,高校英语教育还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跨文化;高校英语教育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文化的体现,同样,对于英语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更重视的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比较差,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全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媒体传播以快速和便捷的优势迅速影响了全世界,互联网让全世界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迅速地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在此大背景下,互联网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跨文化融合趋势愈加明显。区域文化和地区文化很容易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传播进入到任何国家,所以,高校英语教育也应该做好转型和改革,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促进高校英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传播方式的特点是快速和便捷,高校英语教育是一种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首先需要的是语言的氛围和环境的熏陶,以及多语言文化的了解。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育应该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教会学生在具备多渠道和传播优势的互联网上获取自身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有效资料,丰富英语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应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高校的英语教育可以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在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很多人,对于高校的英语教育而言,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英语。客观地说,互联网为高校的英语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充实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在提高高校的优质英语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挑战。

二、高校英语教育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语言早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播文化的有效工具,学习一国的语言也必须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随着全球的一体化发展,跨文化的思想也逐渐成为学习语言的一种障碍,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如果不能摈弃哑巴英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能在跨文化语境中有效地学习英语,就无法真正地掌握英语的精髓。因此,为了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应该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英美思维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英语的精髓,才能确保英语学习效率。文化的接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学习和高校英语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跨文化的观念出发,借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做好自身英语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融合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对于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强化语言学习,而互联网时代恰好为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便于自身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并且精通这门语言的学习。

三、结语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开始了应用型教育的转型,尤其是在互联网市场上,高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做好高校教育的工作,英语教育亦是如此,英语教育不同于其他的高校教育,是一门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育,因此,想要学会他国的语言,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该国的文化背景,那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在跨文化视域的背景下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欣.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5(5):215.

[2]李阳.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探究:基于新课改文化教学政策性要求的反思[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109-110,125.

[3]武晓燕.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改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179-181.

[4]彭早.文化多元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5]臧轶楠.英语文化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120-121.

[6]赵耀.商务英语视域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82-184.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首要工作,好比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把选题看作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优秀英语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1、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2、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3、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

4、跨 文化 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

5、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6、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7、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8、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9、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

10、国际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

11、我国 商务英语 研究十年现状分析

12、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3、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14、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

15、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

16、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17、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

18、多元语境下英语研究的语用关注

19、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 方法

20、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外语教学多模态选择框架探索

22、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23、我国高等 教育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

24、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

25、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理论框架

26、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

27、基于三维构念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编制与检验

28、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

29、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大学 英语学习 动机自我系统模型构建

30、大学 英语写作 反馈方式的对比研究

31、直面挑战“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机遇与挑战

3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多维度研究

33、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34、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

35、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36、基于电子学档的项目式翻转课堂 教学方法 研究

37、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

38、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

39、莫言英译者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伪忠实”

40、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

41、中外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多维度语步对比研究

42、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

43、MOOC之于外语教育场域的思考

44、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模式

45、MOOC 热点 研究问题探析

46、台湾成功大学从EGP向ESP转型的启示

47、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

48、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49、美国21世纪初外语教育政策述评

50、基于微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诉求的调查研究

51、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 议论文 句法复杂性研究

52、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

53、论外语教师PCK发展路径

54、外宣翻译的名与实——张健教授访谈录

55、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

56、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57、美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模式分析

58、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

59、成就目标定向对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60、大学英语课堂危机引发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英语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1、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

2、从“能力本位”到“表现标准本位”

3、大学英语教师个人通识教育信念研究

4、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研究

5、中国聋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6、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

7、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研究

8、大学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9、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10、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

11、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

12、美国关键语言教育政策的战略演变

13、教育隐喻的文化认知研究

14、教育实习对英语教育硕士教师信念的影响研究

15、英语教育硕士实习生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

16、乌鲁木齐市中学少数民族双语班英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17、中学生英语 学习态度 与情感教育研究

18、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

19、英语教育硕士项目的实效及改进策略研究

20、国外MOOC视频在 专业英语 视听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英语浸入式环境下学前 儿童 家庭英语教育的实践研究

22、《K-12STEM教育通用评估体系》翻译 报告

23、教育实习对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

24、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的理解

25、基于岗位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6、教育游戏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7、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8、初中英语课堂上落实情感教育目标状况的调查研究

29、赏识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0、小学英语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

31、探析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2、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

33、英语国际化形势下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史研究

34、在英语师范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科教学知识

35、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 反思

36、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语音教学个案研究

37、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8、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

39、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40、教育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1、新教传教士与晚清英语教育

42、以合作学习为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

43、英美职前教师教育实习之比较研究

44、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5、论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翻译对策

46、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7、贵州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育观察

48、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化探索

49、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分析中美媒体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报道

50、养成教育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1、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2、谈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

3、浅谈高职公共英语现状及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对策

4、中小学英文教育方法浅析

5、传统茶文化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6、茶文化交流对英语教育的影响

7、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语信息资源优化整合方案探析

8、试论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9、基于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探究

10、基础教育改革中城乡课程公平问题及对策--基于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视角

11、高校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特色研究

12、网络课程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育考核机制新探

13、略论大学英语教育的通识化

14、“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解决途径

15、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

16、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评《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探索》

17、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生命化教育

18、解析高职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构成,特征及教育建议

19、语块 记忆方法 对 英语听力 能力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20、浅谈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从英语的经济价值看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

22、中西方远程网络教育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23、慕课视阈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4、“互联网+”下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思路探析

25、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研究

26、大学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

27、在生活中收获知识--浅谈小学英语教育生活化

28、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习现状及解决策略

29、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30、幼小英语教育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31、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材词汇研究

32、基础英语教育的学科育人价值探究

33、试论大学英语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4、论高校英语教育实用功能的强化--以资源优化理论为视角

35、新形势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之困境及改革发展之路

36、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

37、“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外语教育策略

38、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与实践

39、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分析--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

40、大学英语教育在传媒信息时代发展的新策略

41、谈以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文化导入

42、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之我见

43、大数据对英语教育的影响分析--论在英语教学中大数据的运用

44、传媒信息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创新探究

45、生成观视域下的英语教育分析

46、从文化变迁看高校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失语”

47、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研究及启示

48、对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可行性及开展策略的思考

49、大学英语教育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与回归方式探索

50、我国英语教育中的母语安全研究

51、基于微课堂的英语教育改革方法探析

52、分类卓越--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策略

53、DBAE理论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育研究

54、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一个中国式家庭英语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以安徽省为例

55、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的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

56、21世纪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研究

57、五年一贯制高职英语教育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

58、核心素养课改下的基础英语教育回顾与展望

59、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小学英语教育改进策略探究

60、论大学英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缺乏及其对策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最新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免费参考

论文英语阅读策略研究

关键词:策略训练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阅读策略的概念和分类,简要介绍了阅读策略与阅读策略训练研究的关系,并提出了阅读策略训练的相关建议。

【摘要】学习策略训练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然和有效的途径。本文将阅读策略整合于策略训练,并提出有关训练的操作框架.

【关键词】策略训练;阅读能力;自主学习

0.引言

阅读是人们寻求知识,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对某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因此,它一直是英语学习的突破口。我国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之后,仍发现在阅读方面无论是理解还是速度都还不尽人意,不能满足自己扩展知识和获取,处理信息的需要,因而感到十分困惑,其中有语言环境因素以及过去的学习经历的影响等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学习主体自身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性格,语言潜能,学习动机,认知方式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其中有些差异是不可改变的,如年龄,性别,性格等。有些则可以改变,特别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经过特别的训练,能使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者应该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克服现有的不良阅读习惯以及根据不同阅读目的和阅读材料调整阅读策略。

1.阅读策略的概念和分类

阅读策略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内容和阅读目的有选择地灵活的使用一定的阅读方法”(Wallace,1992)它是语言学习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有效的获取,储存,检索和使用信息所采用的各种计划,行为,步骤,程式等,既为学习和调节学习所采用的各种措施”。(O’Malley&Chamot,1990)O’Malley和Chamot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策略分成三种类型:元认知策略(http://www.51lunwen.org/EnEdu.html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是对学习起间接影响的策略,为更高级的执行技能,它包括阅读者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计划,监控,调节,评估等策略。认识策略直接作用于输入的信息,并控制这些信息,它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转换,综合,重述,推断,组织,借助上下文等策略。社会情感策略表现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内容,它不仅涉及与它人的交流,还涉及对自身情感的控制具体指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与别人合作,或能主动克服焦虑,自卑以及阅读当时的情绪低落等弱点的策略。阅读策略的研究是在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所以很多学者干脆把阅读理解策略看成是一种学习策略。

2.阅读策略与阅读策略训练研究概述

近年来,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西方学者对阅读策略的研究重点主要围绕在比较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阅读策略使用上的异同。(Knight,Padro&Waxman,1985;Saring&Folman,1987),(参阅刘亦春,2002)对阅读策略的使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的策略有所不同,学生对策略的运用情况随着阅读的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国内学者对学习成功者于不成功者在使用学习策略上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文秋芳,1995;刘丹丹,2002;刘亦春,2002),结果表明:1)学习策略与成绩有密切关系。2)有意识的调整学习策略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此外,对阅读策略研究还显示: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受过策略训练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比没有受到专门策略训练的学生明显增强。(Nanan,1996)因此,当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成为教学目标时,策略训练应成为外语阅读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3.阅读策略训练的建议

阅读策略训练可采用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的分类方法,把阅读策略分为自我管理策略,阅读方法和协作与自我调节策略三类。具体操作建议如下:

3.1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能力的训练元认知策略不涉及阅读活动本质,它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识。这种认知既是动态的认知,既当前进行的元认知活动(又称自我监控),又是静态的认知,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以认识过程和结果为对象以对认识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杨小虎,张文朋,2002)加强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本身,自我水平和策略选择方面的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使用自我评估,确定目标和指定计划等策略宏观调控自己的学习,具体的说,就是指导学生:1)进行自主评价,具体表现在:学生基于自己的认识结构,依据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估,以此对阅读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与调节。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自测或参加标准化考试等不断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找出阅读中的薄弱环节,是自动认识技能较差,是词汇,语言结构,语篇或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还是平时对分析,综合评价和监控阅读的元认识知识与技能不够重视等。要使外语阅读正常运作,以上提及的种种知识,技能与策略缺一不可,因为它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是互相联系与密切配合的一个整体,当某一方面知识比较薄弱时,另一知识会设法弥补它的不足。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在阅读中,当遇到一个生词时,其它知识与技能(社会文化知识,分析与综合技能等)会提供线索给予协助,这就使根据上下文猜出词义成为可能;2)制订明确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目标是学习过程的重要关键,它与学习动机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估,依据自己的语言水平,不断增强阅读材料的难度,并对阅读理解率和阅读速度设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能针对阅读目的与要求逐渐学会有意识,有目的的运用阅读策略,不断提高自己预测,分析,推理,判断,综合概括和语言分析能力;3)制定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并要注意阅读材料的选择取向,注意自己百科知识的体系,阅读结构和图式(Schema)知识的构建。阅读理解涉及到广泛的知识,尤其是当遇到较长,较为复杂的文章时,除应用词汇意义的一般知识外还需要调动储存在头脑中的多种相关的其它知识;4)自我调节,对照自己阅读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策略和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阅读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5)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文体学方面的书籍,以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掌握一定的文体学知识与语篇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的各种文体的语言特点,熟悉各类文体英语语言的特点和功能,从而提高学习者假设,预测以及推理能力;6)经常性检查,反思自己运用策略,方法及计划完成成的情况,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找出改进的方法及措施。

3.2阅读方法训练的参照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以改变他们的阅读习惯。教师可按阅读者的认知习惯,阅读目的,阅读材料的类型和难度,以及阅读者对材料及其主题的熟悉程度,提供阅读模式,组织阅读活动,阅读模式可分为以下七种:3.2.1预测(Prediction):阅读不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的预测—验证与修改—再进一步预测的循环过程。因此,阅读前通常要开展阅读前的暖身活动(warm-up or pre-reading activities)即阅读一篇文章应该先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图表,文化背景知识或借助选择项对文章内容进行自上而下的大胆预测,不管预测正确与否,这都将对学生理解文章有推动作用,因为通过预测能有效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储存大脑中的图式知识,形成信息差。3.2.2抓文章的主题(Getting the Gist):限时让学生通过略读(skimming),快速浏览文章题目,各部分的标题,第一段与最后一段,每一段第一句与最后一句以及有关图表,并让其对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以获取文章大意,明确文章主题。3.2.3快速查找特定信息(Scannning to Find Specific Information):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或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目的性的阅读,辨认有关具体信息,摄取主题展开的重要细节(suupporting details)。3.2.4推断作者的态度和语气(Inferring Attitude and Tone):要求学生读完全文,通过已知的信息和文章语言的功能来推断作者的态度。3.2.5猜测生词的词义(Guessing the Meaning of Unknown words):要求学生掌握三种释词技能:一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线索(contextualclues),根据文章上下文出现的同义词,反义词以及连贯与衔接等手段推测生词的词义;二是利用构词法(word formation)推测生词词义;三是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生活常识或文章所叙述的场景及相关信息来推测生词词义。3.2.6理解句内关系(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withinSentences):在文章中,有些语言的功能在句子层次上就能体现,教师要通过引导,强调理解句子内部的词义关系与词汇功能。如分析,推断出:原因与结果(causes and effects)比较与对比(comparison andcontract),下定义(defining),分类(classifying),举例(exemplifying),下结论(concluding)等。3.2.7确认语篇模式(Recognizing Discourse Pattern):要求学生阅读全文,确认文章体裁(genre)及其文体结构和特点,然后根据文章的体裁,要求学生说明各个段落的中心思想,指出主题句(topic sentence)。

3.3协作学习与自我调节方法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及其它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他们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用同样的学习进度来要求能力各异学生,必定会使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不能满足其需要,在学习活动中会减弱或丧失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从而大大降低学习的成效。通过协作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便能弥补这一不足,不仅如此,协作学习还能改变学习较差学生的心理状况,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学习和人格,此外交流,协商和合作还是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一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进而在同学之间开展一对一或小组活动,通过协商,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调动,不但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阔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与此同时,学生的辨证思维,发散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等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在外语教学阅读中通常开展的协作学习策略有“同伴指导”(Peertutoring)、“同伴阅读”(Peer reading)和“相互作用阅读”(interactivereading)等。教师在重视学生协作学习策略训练的同时,还应着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情绪的自我调节的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情感变化及其影响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活动离不开积极,热情的情感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的热情不能维持,甚至出现焦虑自卑与情绪低落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适时进行自我激励,以保证学生不断的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从而始终处于积极,活泼的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4.结束语

科学地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不但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快更有效的提高目的语阅读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出策略的内容,策略运用的有效性,并能有意识的去运用策略,总结策略,甚至生成适合自己的新策略。因此,对学习者开展策略训练应该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而纳入教学计划中来。外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研究学习策略,特别是成功学习者与不成功学习者在运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比较。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评价,从而增强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决断自主调控的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自由,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最终形成自觉,自动,灵活的学习调节与监控的运行机制,从而更加有效的增强其在各种实际情景中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参考文献】[1]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O’malley,J.and A.http://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陈小虎,张文鹏.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7]刘亦春.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2.[8]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2.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尝试,也要以此为依据,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深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空间范围延伸到生活中的人和事,教会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发展学生的人格。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阅读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导入——朗读——训练”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一、导入——感知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不同的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他们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再进入课文的阅读,学生就感觉比较自然了,也有了亲切感,学习起来自然更容易接受。

(2)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

(3)帮助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障碍。可以用旧联新、为生词创设情景、游戏等方法学习有关生词、短语。

以上这些环节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二、朗读——理解教材。

1)质疑——导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去和藏在文中的答案“捉迷藏”,既有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培养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能力,同时产生的正确答案使其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任务——精读:强烈的目标意识是阅读成功的关键。为此,阅读任务的设计必不可缺。Smith 和Elley 曾指出:“儿童只有在被给予难度与其能力和水平相当的任务时,才会学得最好。”这说明设计的任务必须要适度。精读课文是一节课最关键环节,不仅要读通课文,还要读懂课文;不仅要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还要对语言、句式、篇章结构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以任务促读,正好符合了精读的要求,能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加活跃,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理解教材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辩证过程,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了感性认识,给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础。

阅读理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一般分一下两步:

(1)听:在小学阶段,这一过程是略读的一种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听,了解课文大意,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

(2)精读: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先布置任务(抓细节/猜词义等等),这些任务应该是分层次的,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去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求答案,由浅入深的进入学习,学生完成起来会更有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能适时的启发学生根据上下文或运用构词法知识来猜测词义。

三、训练——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

阅读与训练是无法分割的。优化组合各种方式的训练,往往能有效地指导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从而读活课文,逐步培养其阅读策略。

1)表演——活读:在精读课文后,为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可小组进行以表演+朗读的方式,再次深入课文,通过表演来直观表现课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活,提高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2)比赛——速读:培养学生速读能力是阅读教学一项不可缺少任务。虽然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速读技能并没有做要求,但作为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按时间(在规定次数中所用的时间)或按数量(在规定时间里读课文的次数)认读课文,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也可为以后的阅读学习做个铺垫,这种竞赛活动也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两、三分钟的时间,使他们在比赛中读出速度,读出乐趣,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这是输出阶段,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这也是阅读的延伸部分,我们要帮助学生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而后引导他们将这些信息重新组织,完成相关话题的表演和讨论等,让他们对知识点所适用的情景有初步感知。

阅读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挖掘教材中含有跨文化背景和社会内容的语言想象,并结合这些语言现象,广泛地向学生传授文化、语言、认知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听、说、读、写要全面兼顾,整体训练,即达到阅读的教学目的,又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以后高层次的阅读奠定基础。

小学英语阅读策略研究论文

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论文的方法:一、有效预习——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材料和预习练习,指导学生预习。背景知识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预习练习能使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使预习有的放矢。课前预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二、有效练习——拓展阅读能力的空间在小学阶段,我们强调教师抓住小学英语教学的三个要点:兴趣+情景+活动,采用诸如Look and Say这一类的方法,借助图片、录像或假设的情景,让学生对语言感知,对课文内容感知,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在阅读课后,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练习、巩固和扩展在阅读课中新学到的语言知识,还要发展其说和写的能力。课后练习有多种多样,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阅读课而设计练习形式,如缩写、改写课文、复述故事等。在关注课后练习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阅读,延伸课堂阅读。阅读后可以以手抄报或英语读书笔记的形式展出,给学生搭建一座展示自己英语学习风采和获得成功感的平台。三、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活动的氛围阅读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阅读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文字材料、书籍、英汉双解词典、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应按学生层次的不同因材施教,给予不同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阅读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阅读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活动意味着给学生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充分发挥学生使用工具和利用资源的自觉性、选择性。四、师生角色——有效阅读的策略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并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1)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2)培养学生根据意群认读的习惯;(3)培养学生猜词的习惯。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请学生做“老师”,解释句子,分析文章结构和段落,综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分析、综合教材,难度比较大,教师有必要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修正、补充和评议,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虽然学生未必能够对课文中的句、段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但这一过程实践却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使原来由教师来解决的问题在讨论中共同求解,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激发,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自导与互补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学习的能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去研究。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尝试,也要以此为依据,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深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空间范围延伸到生活中的人和事,教会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发展学生的人格。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阅读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导入——朗读——训练”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一、导入——感知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不同的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他们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再进入课文的阅读,学生就感觉比较自然了,也有了亲切感,学习起来自然更容易接受。

(2)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

(3)帮助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障碍。可以用旧联新、为生词创设情景、游戏等方法学习有关生词、短语。

以上这些环节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二、朗读——理解教材。

1)质疑——导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去和藏在文中的答案“捉迷藏”,既有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培养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能力,同时产生的正确答案使其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任务——精读:强烈的目标意识是阅读成功的关键。为此,阅读任务的设计必不可缺。Smith 和Elley 曾指出:“儿童只有在被给予难度与其能力和水平相当的任务时,才会学得最好。”这说明设计的任务必须要适度。精读课文是一节课最关键环节,不仅要读通课文,还要读懂课文;不仅要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还要对语言、句式、篇章结构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以任务促读,正好符合了精读的要求,能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加活跃,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理解教材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辩证过程,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了感性认识,给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础。

阅读理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一般分一下两步:

(1)听:在小学阶段,这一过程是略读的一种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听,了解课文大意,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

(2)精读: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先布置任务(抓细节/猜词义等等),这些任务应该是分层次的,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去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求答案,由浅入深的进入学习,学生完成起来会更有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能适时的启发学生根据上下文或运用构词法知识来猜测词义。

三、训练——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

阅读与训练是无法分割的。优化组合各种方式的训练,往往能有效地指导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从而读活课文,逐步培养其阅读策略。

1)表演——活读:在精读课文后,为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可小组进行以表演+朗读的方式,再次深入课文,通过表演来直观表现课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活,提高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2)比赛——速读:培养学生速读能力是阅读教学一项不可缺少任务。虽然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速读技能并没有做要求,但作为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按时间(在规定次数中所用的时间)或按数量(在规定时间里读课文的次数)认读课文,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也可为以后的阅读学习做个铺垫,这种竞赛活动也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两、三分钟的时间,使他们在比赛中读出速度,读出乐趣,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这是输出阶段,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这也是阅读的延伸部分,我们要帮助学生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而后引导他们将这些信息重新组织,完成相关话题的表演和讨论等,让他们对知识点所适用的情景有初步感知。

阅读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挖掘教材中含有跨文化背景和社会内容的语言想象,并结合这些语言现象,广泛地向学生传授文化、语言、认知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听、说、读、写要全面兼顾,整体训练,即达到阅读的教学目的,又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以后高层次的阅读奠定基础。

一、小学英语论文新颖题目(50篇)

1、解读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2、如何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活用"微课"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4、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出一片天地--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5、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

6、"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践

7、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8、让小学英语课堂因信息技术而"熠熠生辉"

9、创设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情景教学

10、注重学法指导,构建高效小学英语课堂

1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让农村小学的英语课堂"玩"起来[N]

13、小学英语教师不同课型教学行为特征分析

14、轮岗交流背景下跨区域协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与思考--基于对江苏省A县小学英语教师的开放式问卷调查

15、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情境创设浅探

16、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17、基于核心素养视野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研究

18、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9、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戏剧活动的实践探究

20、关于小学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21、运用英语课本剧助力小学英语教学

22、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23、信息时代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24、小学英语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25、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6、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分析

27、互动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8、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29、构建"学共"课堂,焕发小学英语教学活力

30、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

31、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32、英文原声电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3、小学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探究

34、浅谈盲校小学六年级英语的课堂提问设计--以Unit3ReadandWrite为例

35、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6、信息技术助力下的小学英语"拼读与阅读"课堂

37、浅谈语块教学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重要性

38、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39、在小学英语课程中应用趣味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40、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分析

41、声声入耳--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一环

42、立足核心素养强化小学英语写作教学

43、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44、小学英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设计策略--以译林版教材综合板块为例

45、英语教学之"武林秘籍"--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46、主题意义下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实践

47、创造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8、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分析

49、小学英语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50、万丈高楼平地起--浅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英语文章阅读大学短篇

英语短文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标准。下面是我带来的英语短篇 文章 ,欢迎阅读!

英语短篇文章1

11 Body Hacks t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Have you got any tiny itchy issues with your body sometimes but do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m? Say how to kill the brain freeze or what to do when your limbs fall asleep? The following 11 body hacks will help you get the issues fixed.

1. To lessen the pain when you have an injection from the doctor, coug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act of a sudden cough cause less pain to a person while having the injection.

2. Push your tongue against the roof of your mouth and press a finger between your eyebrows if you want to clear a stuffy nose or relieve the sinus pressure.

This causes the vomer bone to rock and your congestion will be loosened.

3. Lay on your left side if you want to sleep after having a big full meal.

The stomach is higher than the oesophagus when you sleep on your right; thus allowing food and stomach acid to go up to your throat.

4. If you have a toothache, rub some ice on the on the webbed area between your thumb and index finger.

By numbing your hand, your pain intensity will be reduced.

5. When you have a nosebleed, put some cotton on your upper gums behind the small dent below your nose and press on it.

By giving pressure on the gums, the supply of the blood to the nose can be blocked.

6. If your throat is a little itchy, scratch your ear.

By doing so, you stimulate the nerves in the ear and create a reflex in the throat which causes a muscle spasm that kills the itchy feeling.

7. Use your right ear to listen to the phone or hear people talk at a party.

Your right ear picks up words better while your left ear picks up sounds/music better.

8. If you start to feel dizzy and drunk, put your hand on something hard and stable.

Putting your hand on a stable subject help you feel more balance.

9. Putting your tongue flat against your mouth’s roof can prevent brain freeze.

This is because brain freeze happens when the nerves in your mouth’s roof get too cold.

10. If your hand falls asleep, move your neck and head.

The compressing nerves in your neck causes your hand to fall asleep, so move it side to side can relieve that.

11. If you feel nervous, try to blow your thumb.

Blowing cool wind to your thumb can slow down its pulse and calm you down eventually.

英语短篇文章2

15 Things You Might Have Misunderstood About Introverts

Introverts are a misunderstood bunch. Compared to extroverts, they think differently, act differently, and even look differently when they interact with people. But there are a lot of misconceptions about what it means to be “introverted.” Here are 15 of them:

Misconception #1: Introverts are shy.

Being “shy” and “introverted” are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things. Introverts are not necessarily shy or afraid of people. They don’t just don’t prefer talking for the sake of talking.

Misconception #2: Introverts are unemotional.

Introverts may not show emotion with their facial expressions and gestures, but this doesn’t mean they’re not interested in what you’re saying. Introverts prefer to control their emotions around others and internalize them. Although someone who’s introverted may not appear engaged, this is usually not the case.

Misconception #3: Introverts don’t like working in groups.

Introverts often do their best work alone, so co-workers may misunderstand them and think they don’t want to partake in group work. While introverts do have a tendency to shut down in larger groups of people when they feel like their voice isn’t being heard, introverts excel in small group situations and enjoy working in these types of environments, as long as their opinion is valued.

Misconception #4: Introverts don’t like talking.

It’s not that introverts don’t like to talk, it’s that they prefer to listen before they talk. Introverts choose their words carefully and they think small talk is a waste of time. But, they’re more than willing to engage you in a deep conversation about topics they’re passionate about.

Misconception #5: Introverts are scared to look you in the eye.

In general, introverts may not make eye contact with you as much as extroverts. This is because they don’t feel the need to partake in social norms and rituals as much as extroverts, not because they’re “scared.”

Misconception #6: All introverts are poor public speakers.

Some introverts may not like speaking in large group settings; however, many introverts are naturally gifted speakers. And, introverts generally spend more time preparing for speeches and presentations rather than “flying by the seat of their pants.”

Misconception #7: Introverts just want to be left alone.

While it’s true that introverts prefer to “re-charge” with some quiet time reading or reflecting, they also crave human interaction and enjoy the company of others.

Misconception #8: Introverts over-analyze everything.

Introverts like to analyze situations and consider all possible scenarios before making decisions. Sometimes this can lead to “analysis paralysis,” but in general, it’s a positive trait that allows them to make tough decisions with a rational stream of thought.

Misconception #8: Introverts don’t like to go out in public.

False. Introverts may not be comfortable in crowded spaces, but they love experiencing new places, people, and things.

Misconception #9: Introverts are high strung.

The opposite is actually true. Introverts tend to be much more even-keeled and level than extroverts. They are able to objectively view all scenarios, even during times of stress.

Misconception #10: Introverts are underachievers.

Because we have such an affinity for the charismatic, personable, extroverted leader, some people assume that introverts are underachievers compared to extroverts. However, there are millions of successful introverted scientists, artists, physicians, writers, and philosophers. Achievement is not necessarily related to personality type.

Misconception #11: Introverts can “break out of their shell” and become extroverts.

Introversion is an inborn personality type that you can’t change. Many people falsely believe that introverts can (or want to) “unlearn” their quiet, passive tendencies.

Misconception #12: Introverts are rude.

Introverts get a bad rap because they don’t show emotion like extroverts do. This causes people to misunderstand them and mistake their stone-face demeanor for rudeness, which isn’t the case.

Misconception #13: Introverts are no fun.

Introverts are all about having a good time–they just prefer environments that are quieter and more low-key. They don’t mind going to parties, but they prefer to spend time socializing in their inner circle of friends.

Misconception #14: Introverts don’t make good leaders.

Introverts can be quiet but confident leaders. They ar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at managing extroverts because they’re good listeners and don’t compete with them.

Misconception #15: Extroverts are happier than introverts.

Happines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ne’s personality type. There are happy and unhappy extroverts just like introverts. Personality type does not pre-dispose you to be unhappy.

Have you ever been misunderstood because of your personality type? If so, I’d love to hear from you below!

英语短篇文章3

Introverts are a misunderstood bunch. Compared to extroverts, they think differently, act differently, and even look differently when they interact with people. But there are a lot of misconceptions about what it means to be “introverted.” Here are 15 of them:

Misconception #1: Introverts are shy.

Being “shy” and “introverted” are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things. Introverts are not necessarily shy or afraid of people. They don’t just don’t prefer talking for the sake of talking.

Misconception #2: Introverts are unemotional.

Introverts may not show emotion with their facial expressions and gestures, but this doesn’t mean they’re not interested in what you’re saying. Introverts prefer to control their emotions around others and internalize them. Although someone who’s introverted may not appear engaged, this is usually not the case.

Misconception #3: Introverts don’t like working in groups.

Introverts often do their best work alone, so co-workers may misunderstand them and think they don’t want to partake in group work. While introverts do have a tendency to shut down in larger groups of people when they feel like their voice isn’t being heard, introverts excel in small group situations and enjoy working in these types of environments, as long as their opinion is valued.

Misconception #4: Introverts don’t like talking.

It’s not that introverts don’t like to talk, it’s that they prefer to listen before they talk. Introverts choose their words carefully and they think small talk is a waste of time. But, they’re more than willing to engage you in a deep conversation about topics they’re passionate about.

Misconception #5: Introverts are scared to look you in the eye.

In general, introverts may not make eye contact with you as much as extroverts. This is because they don’t feel the need to partake in social norms and rituals as much as extroverts, not because they’re “scared.”

Misconception #6: All introverts are poor public speakers.

Some introverts may not like speaking in large group settings; however, many introverts are naturally gifted speakers. And, introverts generally spend more time preparing for speeches and presentations rather than “flying by the seat of their pants.”

Misconception #7: Introverts just want to be left alone.

While it’s true that introverts prefer to “re-charge” with some quiet time reading or reflecting, they also crave human interaction and enjoy the company of others.

Misconception #8: Introverts over-analyze everything.

Introverts like to analyze situations and consider all possible scenarios before making decisions. Sometimes this can lead to “analysis paralysis,” but in general, it’s a positive trait that allows them to make tough decisions with a rational stream of thought.

Misconception #8: Introverts don’t like to go out in public.

False. Introverts may not be comfortable in crowded spaces, but they love experiencing new places, people, and things.

Misconception #9: Introverts are high strung.

The opposite is actually true. Introverts tend to be much more even-keeled and level than extroverts. They are able to objectively view all scenarios, even during times of stress.

Misconception #10: Introverts are underachievers.

Because we have such an affinity for the charismatic, personable, extroverted leader, some people assume that introverts are underachievers compared to extroverts. However, there are millions of successful introverted scientists, artists, physicians, writers, and philosophers. Achievement is not necessarily related to personality type.

Misconception #11: Introverts can “break out of their shell” and become extroverts.

Introversion is an inborn personality type that you can’t change. Many people falsely believe that introverts can (or want to) “unlearn” their quiet, passive tendencies.

Misconception #12: Introverts are rude.

Introverts get a bad rap because they don’t show emotion like extroverts do. This causes people to misunderstand them and mistake their stone-face demeanor for rudeness, which isn’t the case.

Misconception #13: Introverts are no fun.

Introverts are all about having a good time–they just prefer environments that are quieter and more low-key. They don’t mind going to parties, but they prefer to spend time socializing in their inner circle of friends.

Misconception #14: Introverts don’t make good leaders.

Introverts can be quiet but confident leaders. They ar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at managing extroverts because they’re good listeners and don’t compete with them.

Misconception #15: Extroverts are happier than introverts.

Happines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ne’s personality type. There are happy and unhappy extroverts just like introverts. Personality type does not pre-dispose you to be unhappy.

Have you ever been misunderstood because of your personality type? If so, I’d love to hear from you below!

美文是新文学领域最亮丽的一方新土地,具有可意会难言说的韵味。本文是大学英语美文摘抄带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英语美文摘抄带翻译:生命就是小甜饼 One of my patients, a successful busines *** an, tells me that before his cancer he would bee depressed unless things went a certain way. Happiness was "having the cookie." If you had the cookie, things were good. 我有一位病人,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告诉我,在他患癌症之前,凡事如果没有确定下来他就忧心忡忡。对他而言,幸福是“拥有小甜饼”。 If you didn't have the cookie, life wasn't worth a damn. Unfortunately, the cookie kept changing. 如果你拥有了小甜饼,一切都一帆风顺。如果你没有小甜饼,生活就一文不值。 Some of the time it was money, sometimes power, sometimes sex. At other times, it was the new car, the biggest contract, the most prestigious address. 不幸的是,小甜饼总是不断变换著,有时是金钱,有时是权力,有时是欲望。在其他时候,它是一辆新车、一份数额最大的合同、或者一个享有声望的通讯地址。 A year and a half after his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he sits shaking his head ruefully. "It's like I stopped learning how to live after I was a kid. 在他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的一年半之后,他坐在那里,悲天悯人地摇著头,说:“长大以后,我好像就不知道怎样生活了。 When I give my son a cookie, he is happy. If I take the cookie away or it breaks, he is unhappy. 当我给我儿子一个小甜饼时,他心花怒放。如果我拿走甜饼或者是小甜饼碎了,他就闷闷不乐。 But he is two and a half and I am forty-three. It's taken me this long to understand that the cookie will never make me happy for long. 不同的是,他只有两岁半,而我已经 43 了。我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才明白小甜饼并不能使我长久感到幸福。 The minute you have the cookie it starts to crumble or you start to worry about it crumbling or about someone trying to take it away from you. 从你拥有小甜饼的那一刻,它就开始破碎,或者你就开始担心它会破碎,抑或你开始担心别人拿走它。 You know, you have to give up a lot of things to take care of the cookie, to keep it from crumbling and be sure that no one takes it away from you. 为了守护你的小甜饼,为了防止它破碎或者确定别人不会从你手中夺走它,你不得不放弃许多东西。 You may not even get a chance to eat it because you are so busy just trying not to lose it. 你忙于不让自己失去它,甚至没有时间享受它。 Having the cookie is not what life is about." My patient laughs and says cancer has changed him. 拥有小甜饼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我的病人笑着说癌症已经改变了他。 For the first time he is happy. No matter if his business is doing well or not, no matter if he wins or loses at golf. " 不论他的生意是否一帆风顺,不论他在打高尔夫球时是输是赢,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幸福。 Two years ago, cancer asked me, 'Okay, what's important? What is really important?' Well, life is important. “两年前,癌症问我‘什么重要?什么才真正的重要?’对,生命重要。 Life. Life any way you can have it, life with the cookie, life without the cookie. Happiness does not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the cookie; it has to do with being alive. Before, who made the time?" He pauses thoughtfully. "Damn, I guess life is the cookie." 生命。生命,无论如何你拥有生命。有小甜饼也罢,没有小甜饼也罢,幸福与小甜饼并非息息相关,而是与生命的存在有关。可是,时光一去不复返,谁又能让时光倒流呢?”他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说:“该死,我觉得生命就是那块小甜饼”。 大学英语美文摘抄带翻译:人如孤岛 How wonderful are islands! Islands in space, like this one I have e to, ringed about by milesof water, linked by on bridges, no cables, no telephones. 岛屿是多么奇妙啊!它处在一望无际之中,四周海水围绕, 没有桥梁相通,没有电缆相连,更无电话可打。 An lsland from the world and the world's life. Islands is time, like this short vacation of mine. 我来的小岛就是 这样一个地方,它远离尘世,不见喧嚣。小岛是时间的孤岛,就 像我的这次短期假期。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are cut off: only the present remains. 在这里,过去和未来都被隔断,只有现时 依然存在。 One lives like a child or a saint in the immediacy of here and now. 一个人,或是像个孩子:或是像个圣人,现在便实 实在在地在这里活着。 Every day, every act, is an island, washed by time and space, and has an island's pletion. 每一天、每一个动作其实都是一个小岛,经受着时间和空间的冲刷,像小岛一样完美。 People, too, bee like islands in such an atmosphere, self-contained, whole and serene;respecting other people's solitude, not intruding on their shores, standing back in reverncebefore the miracle of another individual. 人在这种环境下也变成了小岛,独立自主,完整安详,尊重他人的孤独,不践踏他 人的海岸半步,毕恭毕敬地在他人的奇迹面前靠后站。 "No man is an island," said John Donne. I feel we are all islands--in a mon sea. “没有人 会是小岛。”约翰?多恩说过。我却认为每个人都是公共海域的 小岛。 We are all, in the last *** ysis, alone. 归根结底,我们都是孤独的。 And this basic state of solitude is not something we have any choice about. 这种孤独的基本状态由不得 我们选择。 It is , as the poet Rilke says, "not something that one can take or leave".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曾经说道:“由不得我们带走或是 放弃。” We are solitary. We may delude ourselves and act as though this were not so, yes, even tobegin by assuming it."Naturally," he goes on to say,"we will turn giddy." 虽然身心孤独,但是我们都欺自己,假装事实并非如 此。里尔克还说,“我们很自然就会弄得头晕目眩。” We seem so frightened today of being alone that we never let it happen. Even if family,friends, and movies should fail, there is still the radio or television to fill up the void. 今天的人们都非常害怕孤独,所以极力避免它。当与家人 和朋友相处或是看电影都无法消除孤独的时候,我们就用听广播 和看电视来填补空白。 Women, who used to plain of loneliness, need never be alone any more. 女人们曾经埋怨孤独,现在想孤独也办不 到。 We can do our housework with soap-opera heroes at our side. Even day-dreaming was morecreative than this; it demanded something of oneself and it fed the inner life. 她们可以一边做家务一边看肥皂剧。做白日梦都显得更有创 造力,它需要人们具有一些东西,而且能够丰富内心生活。 Now instead of planting our solitude with our dream bolssoms, we choke the space withcontinuous music, chatter and panionship to which we do not even listen. 我们 本该用白曰梦的似锦繁花来种下一片孤独,但却用连续不断的音 乐、喋喋不休、吵嚷的同伴来把孤独的空间堵死。 It is simply there to fill the vacuum. When the noise stops there is no inner music to take itsplace. We must relearn to be alone. 这其实仅仅是 _个填补空缺的问题,一旦暄闹消失,便不再有内心的音乐来填 补空缺。我们要重新学会孤独。 大学英语美文摘抄带翻译:一直走在阳光里 Years of storms had taken their toll on the old windmill. Its wheel, rusted and fallen, lay silent in the lush bluegrass. Its once animated silhouette was now a tall motionless steeple in the twilight sun. 多年的风雨毁坏了古老的风车。车轮已经锈了,倒了,静静地躺卧在茂盛的六月禾丛中。在落日的衬托下,曾经散发着生气的风车如今如耸立的尖塔般冰冷、生硬。 I hadn‘t walked across our old farm in fifteen years. Yet the sensations came flooding back. I could *** ell the freshness of new mown alfalfa. I could feel the ping of the ice cold summer rain, and the sun‘s sudden warmth on my wet shoulders when it reappeared after a brisk July thunderstorm. 我已经有十五年没有走过我们的农场了。然而,那些感觉又汹涌而至。我仿佛闻到了新割的苜蓿的清新气息,感觉到了冰冷夏雨敲打在身上,还有七月的雨后阳光照射在溼漉漉的身上骤然传来的暖意。 Rain or shine, I used to walk this path each day to see Greta. She always made me *** ile, even after Sis and I had just had a big squabble. I would help Greta with her chores. Then we would visit over a generous helping of her delicious homemade chocolate cookies and ice cream. Being confined to a wheel chair didn‘t stop Greta from being a fabulous cook. 无论雨天或晴天,我曾经天天沿着这条小径去探望葛丽塔。即使我刚和姐姐大吵了一场,她也总能使我舒怀微笑。我会帮葛丽塔做些家务。然后,我们会大快朵颐,品尝她亲手做的巧克力曲奇饼和冰淇淋。以轮椅代步并不妨碍她成为一名出色的厨师。 Greta gave me two of the greatest gifts I‘ve ever received. First, she taught me how to read. She also taught me that when I forgave Sis for our squabbles, it meant I wouldn‘t keep feeling like a victim. Instead, I would feel sunny. Mr. Dinking, the local banker, tried to foreclose on Greta‘s house and land after her hu *** and passed away. Thanks to Pa and Uncle Johan, Greta got to keep everything. Pa said that it was the least he could do for someone talented enough to teach me to read! 在葛丽塔的丈夫去世后,当地的银行家丁肯先生曾经要收取她抵押给了银行的房子。幸亏有爸爸和约翰叔叔的帮忙,葛丽塔才保住了一切。爸爸说,对一位聪明得能教会我认字的人,这只是他力所能及的一件小事! Soon folks were ing from miles around to buy Greta‘s homemade cakes, pies, breads, cookies, cider, and ice cream. Hank, the grocery store man, came each week to stock his shelves and bring Greta supplies. 很快,方圆数英里的人们都来买葛丽塔做的蛋糕、馅饼、面包、曲奇饼、苹果酒和冰淇淋。每周,杂货店老板汉克都会给她送来材料,并从她那里进货。 Greta even had me take a big apple pie to Mr. Dinking who became one of her best customers and friends. That‘s just how Greta was. She could turn anyone into a friend! 葛丽塔甚至让我给丁肯先生送去一个大苹果馅饼。他也成为了她的顾客和朋友。这就是葛丽塔。她可以把任何人都变成朋友! Greta always said, "Dear, keep walking in sunshine!" No matter how terrible my day started, I always felt sunny walking home from Greta‘s house-even beneath the winter starlight. 葛丽塔常说:“亲爱的,记得要走在阳光里!” 每天,不管一开始怎么糟糕,从葛丽塔的小屋走回家时,即使是披着冬夜的星光,我都会感觉心情舒畅。 I arrived at Greta‘s house today just after sunset. An ambulance had stopped a few feet from her door, it‘s red lights flashing. When I ran into the old house, Greta recognized me right away. 这天,太阳刚下山我就来到葛丽塔家了。她门前几尺外已然停著一辆救护车。车上的红灯闪烁不停。当我冲入那所旧房子时,葛丽塔立刻认出了我. She *** iled at me with her unforgettable twinkling blue eyes. She was almost out of breath when she reached out and softly touched my arm. Her last words to me were "Dear, keep walking in sunshine!" 她冲我微微一笑,令人难忘的那双蓝眼睛闪著光芒。当她伸手轻抚我的手臂时,她已经奄奄一息了。她最后对我说的话是:“亲爱的,记得要走在阳光里!” I‘m sure that Greta is walking in the brightest sunshine she‘s ever seen. And, I‘m sure that she heard every word I read at her memorial service. 我肯定葛丽塔此时正漫步在她所见过的最明媚的阳光里。我也肯定她听见了我在她的追悼仪式上所念的每一个字。 I chose a beautiful verse by Leo Buscaglia. It‘s one that Greta taught me to read many years ago… 我选了利奥·巴斯卡格里亚的一首优美的诗,正是那首葛丽塔多年前教我念的诗。 "Love can never grow old. Locks may lose their brown and gold. Cheeks may fade and hollow grow. But the hearts that love will know, never winter‘s frost and chill, summer‘s warmth is in them still." “爱能历久常新。华发或会失去原有的光彩。双颊或会日显消瘦黯淡。然而,有爱的心中,从无寒冬霜冰,只有夏之温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