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研究大学生课外阅读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大学生课外阅读论文

试析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的调查教育理论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挣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是大学生自由学习的主要手段,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浙江杭州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性别差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在挣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作为大学生自由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们对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 调查基本情况

用于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1所高校学生的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一对一访录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样本数据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在38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90人,占49.48%;女生194人,占50.52%;城市学生120人,占31.25%;乡镇学生60人,占15.63%;农村学生204人,占53.12%。

2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是指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支出。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受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消费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性别角度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方面的差异。

2.1 大学生每月总消费支出情况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月消费总额”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间接体现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习惯。我们对大学生的“每月总消费额”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消费在600元以下的有44人,占 11.5%;每月消费在600~800元的有168人,占43.8%;每月消费在800~1000元的有136人,占35.4%;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有36人,占9.3%。

2.2 大学生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

根据调查,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116人,占 30.2%;在50~100元的有126人,占32.8%;在100~150元的有108人,占28.1%;在150元以上的有34人,占8.9%。

2.3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析

利用表2和表3资料,分别计算来自城市、乡镇、农村男女生的“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和“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进而算出“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从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785.42元,其中城市女生最高,为每月838.46元;农村女生最低,为每月744.44元。从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82.81元,其中城市男生最高,为每月95.24元;乡镇男生最低,为每月75元。从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指标来看,全部学生的平均比重为10.54%,其中最高的是城市男生,为11.76%;最低的是城市女生,为9.17%。对比表4中的各行数据,可以发现:

(1)当代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普遍不高。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低于中学;有24%的学生表示与中学持平;只有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高于中学。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免费而便利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是进入大学以后,许多学生觉得在学习上的压力明显下降,课余时间大多热衷于交际和娱乐,读书则呈现出功利化倾向,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动力不足,导致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消费支出都会减少。

(2)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从总消费支出来看,城市女生最高,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是最低的;农村女生的总消费支出最低,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与最高的城市男生十分接近,比最低的城市女生相对要高出26.17%。我们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的这种性别差异,主要与他们升学前的学习环境有关。城市女生家庭条件较好,加上她们天生爱美,喜欢打扮,导致了她们的总消费支出较高。但由于城市女生中学时期的学习环境优越,课外阅读条件与大学相差不大,她们在进入大学以后,对课外阅读消费的心理需求不会很大。而农村女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的影响,她们在大学里的总消费支出相对较低。但农村女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她们经常会感到知识面不广,缺少兴趣和特长,这时候没有了高考升学的压力,女生特有的自尊心会让她们想方设法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无疑会导致农村女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就男生而言,由于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则与女生具有完全相反的表现。从表4中可以看出,城市男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比农村男生相对要高出10.31%。根据我们的调查,有73%的城市男生表示最喜欢购买和阅读的是政治人物和科普知识类书籍,而有69%的农村男生表示对专业书籍和教辅材料更感兴趣。

3 思考与建议

阅读是人类最普遍和持久的学习方式,大学时期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对于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偏差,功利性阅读现象明显,从众心理强,选择能力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教育体制和有效的导读机制。大多数学生反映,大学里图书浩如烟海,不知道应读什么书。大学生阅读教育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导读讲座和开设导读课程,鼓励学生读好书。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应以团委、学生会牵头组织成立各种读书协会,定期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读书比赛,开展读书交流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还可以让他们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满足他们交际娱乐的愿望,激发他们更为浓烈的阅读热情。

此外,大学生应该端正态度,淡化功利心理,改正阅读方法。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改进课外阅读状况的根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忙碌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克服浮躁心理,加强自我管理,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自己通过阅读获得心智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晓明,等.武汉地区大学生课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界,2010(4).

[2]何玲华,周琼.“80末”大学生阅读状况——来自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文课堂的报告[j].

现在不方便,回头我给你发过去

语文老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从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下面就谈些看法与建议。一、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要想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需要的一部分,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1、营造氛围优雅的校园读书氛围是学生喜爱读书的前提。要让每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学生读书、学习的地方,随时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接受书香的感染。比如,在教学楼走廊用玻璃镶嵌上名人名言、科学家的故事、成语故事等,还有班级墙报,围绕“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来设计文化用语,而且内容可每周更换,使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氛围。2、开展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除此以外,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如语文节、校园童话节、团员读书读报活动等。每学期一次的故事会,评选出故事大王;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评选最佳读书笔记或优秀小读者。在班级布置一个读书心得展示台,交流读书体会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二、加强学习指导,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是一种生命行为,是一种生存状态,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以好书为师友;学会思考,读而不思则惘;学会吸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随时提笔在手,及时地画一画精彩处,摘一摘精美句,写一写批注、评点或读后感的好习惯;学会运用,就是要读而有记,读而有思,读而有疑,读而有悟,读而致用,让阅读成为知识的发酵剂,成为灵魂的营养液,让人生变得更加精灵、智慧、美丽、高尚。为了保证阅读的效率,具体要做好两件事:1、固定课外阅读时间。这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学生在校的集中阅读时间可以是早晨上课前及早读课,或是下午的课外阅读时间,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时间内,都要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为了扩展读书空间,学校最好在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学校的阅读计划,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通过学校与家庭的一般化的运作,学生有书可读,天天可读,阅读习惯才能逐步得到培养。2、开设阅读指导课。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时的盲目性、随意性,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周或每两周必须从语文课中挤出一节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阅读指导课一般要做:⑴、推荐优秀读物。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⑵、读书方法指导。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批注,怎样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利用“阅读参考资料”阅读,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要指导学生做“读书卡”。在阅读中,见到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断,有了临时触发的感想,都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⑶、优秀读物欣赏。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究论文

试析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的调查教育理论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挣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是大学生自由学习的主要手段,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浙江杭州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性别差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在挣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作为大学生自由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们对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 调查基本情况

用于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1所高校学生的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一对一访录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样本数据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在38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90人,占49.48%;女生194人,占50.52%;城市学生120人,占31.25%;乡镇学生60人,占15.63%;农村学生204人,占53.12%。

2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是指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支出。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受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消费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性别角度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方面的差异。

2.1 大学生每月总消费支出情况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月消费总额”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间接体现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习惯。我们对大学生的“每月总消费额”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消费在600元以下的有44人,占 11.5%;每月消费在600~800元的有168人,占43.8%;每月消费在800~1000元的有136人,占35.4%;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有36人,占9.3%。

2.2 大学生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

根据调查,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116人,占 30.2%;在50~100元的有126人,占32.8%;在100~150元的有108人,占28.1%;在150元以上的有34人,占8.9%。

2.3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析

利用表2和表3资料,分别计算来自城市、乡镇、农村男女生的“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和“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进而算出“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从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785.42元,其中城市女生最高,为每月838.46元;农村女生最低,为每月744.44元。从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82.81元,其中城市男生最高,为每月95.24元;乡镇男生最低,为每月75元。从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指标来看,全部学生的平均比重为10.54%,其中最高的是城市男生,为11.76%;最低的是城市女生,为9.17%。对比表4中的各行数据,可以发现:

(1)当代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普遍不高。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低于中学;有24%的学生表示与中学持平;只有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高于中学。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免费而便利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是进入大学以后,许多学生觉得在学习上的压力明显下降,课余时间大多热衷于交际和娱乐,读书则呈现出功利化倾向,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动力不足,导致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消费支出都会减少。

(2)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从总消费支出来看,城市女生最高,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是最低的;农村女生的总消费支出最低,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与最高的城市男生十分接近,比最低的城市女生相对要高出26.17%。我们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的这种性别差异,主要与他们升学前的学习环境有关。城市女生家庭条件较好,加上她们天生爱美,喜欢打扮,导致了她们的总消费支出较高。但由于城市女生中学时期的学习环境优越,课外阅读条件与大学相差不大,她们在进入大学以后,对课外阅读消费的心理需求不会很大。而农村女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的影响,她们在大学里的总消费支出相对较低。但农村女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她们经常会感到知识面不广,缺少兴趣和特长,这时候没有了高考升学的压力,女生特有的自尊心会让她们想方设法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无疑会导致农村女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就男生而言,由于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则与女生具有完全相反的表现。从表4中可以看出,城市男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比农村男生相对要高出10.31%。根据我们的调查,有73%的城市男生表示最喜欢购买和阅读的是政治人物和科普知识类书籍,而有69%的农村男生表示对专业书籍和教辅材料更感兴趣。

3 思考与建议

阅读是人类最普遍和持久的学习方式,大学时期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对于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偏差,功利性阅读现象明显,从众心理强,选择能力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教育体制和有效的导读机制。大多数学生反映,大学里图书浩如烟海,不知道应读什么书。大学生阅读教育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导读讲座和开设导读课程,鼓励学生读好书。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应以团委、学生会牵头组织成立各种读书协会,定期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读书比赛,开展读书交流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还可以让他们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满足他们交际娱乐的愿望,激发他们更为浓烈的阅读热情。

此外,大学生应该端正态度,淡化功利心理,改正阅读方法。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改进课外阅读状况的根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忙碌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克服浮躁心理,加强自我管理,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自己通过阅读获得心智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晓明,等.武汉地区大学生课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界,2010(4).

[2]何玲华,周琼.“80末”大学生阅读状况——来自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文课堂的报告[j].

导语: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国家,人们耳熟能详的民谚里都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之说,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下面是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欢迎参考。

古往今来,书籍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书籍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在这样一个有着海量资讯的时代,在大众文化逐渐取代精英文化成为市场主流的时代,我们还能再静下心来阅读吗?在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之后,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读书情况又是如何呢?

目的

为了解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对803名机电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于调查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数目:机电学院本科生、研究生 803份

问题方向:调查主要针对机电学院学生的阅读类型、阅读目的、阅读困惑、对传统文学和流行文学的认知的等。

数据分析

1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平时选择较多的书籍类别,由被调查者选择科普读物的比例可知当前大学生选择的书籍类型均比较丰富,未出现某种类型书籍的空缺。其中学习娱乐类占较大比例,对于革命政治类书籍了解不太广泛。

2

读书主要以学习和兴趣为主

结合问卷第一题与第二题,选择喜爱阅读并且日常接触比较多的书籍类型中:

科普读物(50.06%\45.21%)

文学类书籍(41.59%\49.69%)

专业用书(22.29%\58.66%)

可见,由于学习需要,机电学院学生最主要接触的是专业类书籍,而其余感兴趣类型的书籍与其平时接触频率基本不变,说明其读书主要以学习和兴趣为主。

3

阅读方式多样,电子阅读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对于读书方式选择的调研显示,学生阅读方式具有多样性,而选择电脑在线阅读和下载至手机阅读的共占总数三分之一。可见进行电子阅读的大学生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

4

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由机电学院学生每周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每周都会进行课外阅读,但是阅读时长较短,这与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有关,但是也显示出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5

上网和学习对课外阅读产生较大影响

在对影响学生课外阅读因素的调查数据中可知,由于学习的繁忙以及网络休闲娱乐的普及,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受到影响,十分有必要向学生强调课外时间的合理分配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6

在阅读中倾向于传统书籍

在对于机电学院学生关于传统书籍与现代流行文学书籍的看法调查中,认为"传统文化书籍或许枯燥乏味,不如现代文学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社会"的学生占27.65%;认为“半数的人觉得传统文化书籍中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弘扬传统美德与革命道德而许多现代文学书籍则属于快餐文化,不能给人回味无穷的感受”的学生占60.02%;选择“表示只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这两种都不看”的学生占12.33%。

可见,在传统书籍和现代流行文学书籍的选择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书籍更加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道德底蕴,在阅读中更倾向于传统书籍。

现在不方便,回头我给你发过去

大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综述论文题目

1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2、扩招生学习态度与人际交往情况调查3、师范毕业生求职心理调查4、师范生教学实习心理研究5、师范生勤工俭学情况研究6、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研究7、从事家教对师范生教学能力与专业思想的影响8、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9、贫困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10、大学生闲暇时间的支配研究1 1 、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分析12、大学生恋爱问题研究13、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l4、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15、大学生对待网络文化的态度研究16、大学生的公共课学习态度研究17、师范生的专业心理研究18、师范生考研情况调查与分析19、影响大学生求职面试的心理分析20、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因分析1/6页21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22、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特点的调查分析23、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特点分析24、教育专业学生对教育专业课和设置的意见调查25、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特点与功能26、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类型、特点与原因分析27、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28、高校扩招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影响29、不同类型民办学校管理体制研究30、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学历)情况调查31 、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调查32、农村民办小学网点布局与办学规模调查33、农村民办小学办学条件的调查34、农村地区教师劳动报酬兑现情况的调查35、农村小学生辍学情况调资36、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情况调查37、 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散漫与章法》《大学生入社会学习》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文章的确切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题目的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中外文摘要摘要也称内容提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为宜,同时要求写出250个实词左右的外文摘要。

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研究

培养阅读兴趣,刚开始可以选择喜欢的书籍阅读,这样不会导致你一来就产生讨厌的情绪。 其次,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养成读书的习惯。比如,一周读一本书,每天抽1-2个小时作为阅读时间。阅读的过程中或读后,要学会做一个简单的读书笔记,记录一下书籍、文章的:脉络主旨,主要人物以及事迹等以及阅读后的感悟,如果是学生还可以摘抄一些优美句子、段落等作为素材。读书笔记的用处是很大的,一方面是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你的阅读兴趣。 另外,要掌握一个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无论是学生还是工作者,能够挤出来读书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所以一个高效的阅读方法很关键。我读书一般是用快速阅读法,这里说的快速阅读不是简单地阅读速度快,跟略读、跳读扫读等有着本质的区别。 快速阅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对抓住文章段落的脉络和重点有非常好的作用,帮助我们对文章做整理、分析和归纳。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左右的练习可以提高阅读速度5倍左右、理解记忆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我练习快速阅读,现在能做到一目三行(常规书籍排版)。掌握速读之后,可以把阅读效率提高好多倍,无论是阅读还是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的,如果你的阅读效率低,有必要练习提高一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一)问题的提出我们认为,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阅读仅局限于课内教学时间,而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一片空白。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是在学校养成的,而学校的读书,属语文科最为需要,因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宽厚的文化根基,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由于某些学生的父母认为学生在学校能把课本读好就不错了。学生自然是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过于封闭、狭窄、单一,习作上常是畏难情绪重,且内容单调、干巴,无真情实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深层次思考,反复琢磨,由于我们一直从事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最终将课题锁定为《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解决小学生的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无用论观点的转变,并能师生共读、亲子共读。2、解决针对学生阅读方面条件的局限性,制定相应的读书方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3、培养学生选择优良书籍的能力及有效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生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三、课题的界定和依据(一)课题的界定课外阅读:课外,学校上课以外的时间。阅读,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本课题课外阅读就是指学生利用教学作息时间以外进行的一种自主性阅读行为。从本质上说,一切的语文改革都应当指向大量阅读,因为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语言积累才能成为现实,只有具备了丰厚的语言文字积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才有基础。调查与对策:本课题主要采用的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分析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二)、理论依据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量达成145万字”。2、《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3、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4、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5、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宜引到记忆类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孩子与好书打交道,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写书大师对话,惠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四、研究目的与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2009年丁玲学校招生考试课外阅读牵涉量广,学生棘手。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五年级语文组通过思考,反复琢磨,决定进行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方法,自主吸收,加工信息,获得主体感受,有效地弥补课外阅读的不足,形成综合的语文能力并以阅读促进写作。以达到课外阅读不是“课外”,而是语文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让读书成为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五: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研究的对象:我校五年级学生。(二)研究的内容:1、调查我校五年级学生读书现状,通过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获取一系列数据。2、如何尽快改变家长对读书“无用论”“耽误学习成绩”的看法,并能亲子共读。3、研究留守儿童读书方案,让留守儿童有效的读书。4、开展“献两本,读百本书”活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借阅平台,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保障学生的小学阶段要完成的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需求。5、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6、研究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评价、如何反馈的问题。 掌握适宜自己读书方法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六: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研究过程设计研究准备阶段(2009、9~2009、10月)潜心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阅读相关文献,搜索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编辑研究资料,并制定研究方案。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4月)组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状况,收集系列数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1)优化环境,营造阅读氛围(2)创造条件,促进阅读(3)介绍方法,指导阅读(4)开展活动,推动阅读。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5月~2010年7月)概括整理研究成果,通过学习研究的经验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二)研究方法设计问卷调查法:深入家庭,学校班级,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科学客观地记载,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目标。行动研究:针对不能有效地课外阅读的原因,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科学地制定研究方案,及时了解阅读效果,不断地归纳总结,深入研究,构建适合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模式。实验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开展“献两本,读百本书”活动创办班级读书角,开展课外读书沙龙,亲子共读等多种形式的课外读书活动,通过实验前后学生语文学习以及其它学科成绩的变化,教师要找到切实有效地阅读指导方案。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高年级个别同学无读书习惯的和留守学生进行了解分析,制定有效措施。文献法:通过一些经典书籍,名人格言,课程标准,为学生阅读提供正面教材,也为课题奠定理论基础;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现状,为要课题提供借鉴。七、预期成果以这次课题为契机,认真研究适合五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模式,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让读书成为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福尔摩斯的推断》时,我发现学生对福尔摩斯特别佩服,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福尔摩斯的文章。学习了《嫦娥奔月》后,让学生收集如《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可以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 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两年,《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新型玻璃》前,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竞相发言。如有的同学说:“我想做一套这样的房子,它可以飞、可以潜水、还能冲出宇宙,寻找更新的世界。”有的同学说:“我想让每户人家都装上一扇智能门锁。把家庭每个成员的相貌、声音、指纹等信息输入电脑,它就能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来,只要主人触摸门锁,它便自动打开,对其他人则不理不睬。”各种有创意的构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2.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 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少儿报刊,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重要的、新鲜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3.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我们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 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为: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 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究论文

摘要:

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是课内阅读无法替代的,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是无限的。因此,如何通过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关系有机协调,促使学生乐于阅读、勤于阅读,将无限的资源有针对性地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达到小学阶段阅读理解量提高的目的,则显得尤为重要。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很受启发。

不久前,于永正的一篇文章《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更是深深打动了我。文中介绍一位吉林省省吉林市丰满区的一位小学教师杨巧云所带班级在全区统考中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文中还说“杨巧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她平时几乎没上过什么公开课。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怎么能教出语文成绩如此优秀的学生匪夷所思!”在之后特意安排的调研中,多名教师及专家得到了答案。杨巧云老师说:六年来,她只做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的读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这样地做法让在场的老师及专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永正老师更是肯定杨老师按照语文的规律去教学,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使学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是杨老师最大的“彩”!

如今,阅读、写作作为和倾听、说话同等重要的语文教学四大部分,即听、说、读、写也越来越被教师们所接受,所推崇。每一位教师深刻地意识到每学期二三十篇课文是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对课内阅读,每个语文老师再熟悉不过,对其重要性及意义不言而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更为重要。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是课内阅读无法替代的,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是无限的。因此,如何将这无限的资源有针对性地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呢?

一、教师有意识地引领

低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喜欢跟随老师的周围,倾听老师的声音。这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优势所在。一次和同事的交流更是印证了我的这一想法。同事的女儿刚入小学,作为教师子女,她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孩子入学不久就吵着让同事买一本孙幼军的《小猪唏哩呼噜》,理由是老师每天都会读。这样简单的一个理由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震,也为我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依据国家课程的相关要求,阅读作为我校地方课程的一项内容为我的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了方便。

自低年级开始,我便利用每天午间时间为孩子读故事,教孩子读背古诗,不到一个学期的功夫,班里的孩子人手一本《古诗80首》。虽是一年级的孩子,但每天早读,小班长有模有样的领读,其他同学丝毫没有走动现象,非常投入地跟读,教室里秩序井然。在我的不断坚持和引导下,我们班的学生在第一学段陆续完成了《古诗80首》的背诵,及杨红缨部分作品的阅读,如:《三只老鼠三亩地》《亲爱的笨笨猪》《没有尾巴的狼》《骆驼爸爸讲故事》等。

二、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能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引领,既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也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人们都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马马虎虎地读读;有的则乱读一通,不懂选择。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阅读只能是流于形式,一孔之见。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在这一点,我们比较有效的方法便是,加强沟通与交流。我们每隔两周便会举行一次这样的读书交流,交流过程中,互相吸取对方的经验,再由老师总结概括相应的读书方法。起初,同学们七嘴八舌,看到什么说什么,没有加工。渐渐的,学生有所选择,能突出重点情节;之后能抓住典型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发现,直到能表达心声,明确具体读书方法。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仅需要老师精心的指导,也需要结合语文教学渗透相应的阅读方法。无论如何,注重沟通交流不仅检测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对学生的表达及习作的进步也有帮助,更为程度较好的一些学生来说也是带来了动力。

同时,除了我们课堂上共同交流的书目外,学生之间彼此交换阅读更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获取了更多的阅读资源。

三、家校沟通,获得家长配合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家长,让家长也有更多机会与老师互动交流,真正让家长参与到教育孩子的阵地上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鼓励家长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学习,培养家长的平等意识,即:在家里家长要主动放下架子,让孩子监督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孩子的朋友,和孩子共同学习进步。同时,也为家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家长之间互传经验,相互学习。其中,《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曾被家长推荐,让不少家长都感触颇深。

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有课外的阅读安排,还安排了一些唐诗宋词,《论语》,《弟子规》等一些传统的诗词背诵和现代诗歌的欣赏。考虑到日常的检测不能面面俱到,便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彼此交流一些实用的能保证利用分分秒秒达到检测学生背诵积累的方法,如: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临睡前的几分钟,家长学生一起比赛等,效果都不错。还有部分家长关注对孩子的评价鼓励,会进行一些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奖励,达到这一积累背诵的目的。总之,这一过程,我们坚持集思广益,交流共进。

四、活动激励,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孩子便容易放松要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地有意识地布置一些针对其优势的活动,如:讲故事、展示读书笔记、展示摘抄本、佳作欣赏等表彰一些阅读积极的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印象深刻的是,在四年级的一次阅读《信鸽花脖子》经历中,书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文字,作者用将大山想象成一支利剑的比喻被一个同学用在习作中,我不禁大加赞赏,让不少同学惊讶不已,同时让不少同学吸取了经验。之后在我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中,作者注重细节描写,对鲁滨逊的心理描写尤其细腻,这一写法让许多同学心领神会,为他们的记人记事类习作加分不少。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不少,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根据他自身的长处布置相应的与阅读关的有形成果的展示活动,既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也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

以上这些做法经过长期以来的坚持,已经是五年级的孩子们,普遍积累古诗现代诗歌二百余首,古文近百篇,课外阅读书目数十本。而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第三阶段的课外余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还有更多地内容需要我们去阅读,去感受。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课外阅读意识,努力扩大阅读积累量。国家课程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的机会,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机会,也有助于沟通学生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创造适合学生读书的空间,营造良好氛围。 每天抽出一节课谈课外阅读体会,讲精彩的故事以及精彩的语段,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样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让同学们交换阅读,把自己喜欢的书(当然得经过老师审阅)和其他同学换,比赛谁读的书多,记住的好词多。使读书成为同学们不可缺少的课外生活。在班里办一个图书角,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拿来和同学分享,使每一个同学都以读书多而自豪。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一)、通过讲解培养兴趣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不懂得课外书的趣味。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帮助学生分析书中深奥的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二)、亲身带领读书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三)、“赏识激激发兴趣。”     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一)、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1.开发图书馆。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每个农村小学就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着力建立图书馆或图书室。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3.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4.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