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铜陵市优秀语言论文

发布时间:

铜陵市优秀语言论文

1、王慧老师---2009年市级优秀辅导员2.、周珣---人民小学高级教师,从教十年,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中队辅导员工作,她爱岗敬业,勤奋耕耘,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先后荣获:安徽省优秀辅导员、铜陵市骨干教师、铜官山区优秀班主任、铜官山区教育局优秀团干等称号,在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优秀等级。她多次在国家级、市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在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奖。她所任教的班级多次被评为 “铜官山区优秀少先中队”、校“书香班级”“行为规范示范班”,在征文、读书等活动中,指导学生获得省、市、区各级各类奖项。3、査慧芳---人民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市人民小学。从教以来,她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潜心研究教法,逐渐形成自己“务实、求趣、求新”的教学风格。她教学基本功扎实,曾获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先后被评为铜陵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铜官山区教学能手、铜陵市教坛新星。4、张睿市人民小---人民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安徽省优秀会员”。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教坛新星”,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铜陵市名师指导团”成员。5、芮良敏---人民小学语文教师兼教科室主任,从教20年,先后获得多项称号——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首届教坛新星,安徽省优秀班主任,铜陵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 铜陵市第六批拔尖人才,铜陵市学科带头人 ,铜官山区第三届精神文明“十优”,首届“铜官山区巾帼十杰”等。

学校名称:铜陵学院 高校代码:10383

历史来源 「左」源出: 1、以官名为氏。左史,原为周代史官。周穆王时有左史戎父,春秋时楚灵王有左史倚相,其后皆有左氏。 2、据《姓考》及《吕览》所载,古有左国,以国为氏,黄帝臣左彻为其后。一说左彻为左姓之始。 3、出自姜姓,为春秋时齐国公族之后。据《广韵》所载,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左、右公子之分,后左公子的后代便以左字为姓,形成左氏。 4、以职官名为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各诸侯国大都置有左史官,其后便以左为氏。楚国威王有左史官倚相,周穆王有左史戎夫、左史老,均为左史官,后以官为氏。他们皆为左氏之祖。 5、春秋时宋国公族有左姓。 6、春秋时卫国公族有左姓。 7、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明、清云南永昌府腾越亭(今腾冲)、蒙化府(治所在今巍山)等土司有左姓,系彝族;清满洲八旗姓哈斯虎氏,后改为左姓;裕固族绰罗斯氏,汉姓为左;北宋时犹太人留居中国境内(主要在今河南省开封)者之后裔中有左姓;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多此姓。 得姓始祖 左彻。上古时期黄帝时的官吏。据说曾帮助黄帝铸造三鼎于荆山之阳,令人惋惜的是黄帝在鼎成之日与世长辞。左彻悲痛难当,泪如雨下,于是他拿来黄帝的衣冠,几杖进行祭祀,以慰黄帝在天之灵。左彻之举,无疑为性情中人所为,乃获得世人之敬重。据说左彻为古时左国之嫡裔,由于左国立国之人无传,故左姓人奉左彻为其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左姓在西周时,有左儒、左鄢父仕周为大夫,春秋时鲁有左人郢、左丘明、左师展,晋有左史,战国时燕有左伯桃。可见在先秦时期,左姓已活动于西周之国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及鲁(今山东省西南)、晋(今山西省一带)、燕(今河北省北部)等地。西汉时,左姓仅名左咸者就有四位(《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将四者合一,谬也),其一为任郡守九卿的琅琊(今山东省临沂一带)人左咸,另一左咸后赐爵关内侯,子孙袭爵留居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剩下两位因只有只言片语,不论。另外,由于淮南王外家姓左,故有左吴、左修事淮南王,此际其外戚见诸史册者还有一位女性——寡妇左阿君。表明左姓在此际已定居于今安徽南部一带。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左姓愈多,左圣、左雄叔侄为南郡涅阳(今河南省镇平)人,左原为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人,左伯为东莱(今山东省掖县)人,左慈为庐江(今属安徽省)人,左恢为吴郡曲阿(今江苏省丹阳)人。另有两支左姓家族值得关注,一为清河国(今属河北省)王妃,后贵为汉安帝母后的犍为(今属四川省)人左小娥家族(其同父异母弟左次、左达生在清河国任郎中)。另一为河南平阴(今河南省孟津)人左悺家族(其兄左称、左胜均封南乡侯,弟左敏,左觉亦在朝中任职),这两支家族风光显赫,使得左姓成为当时的北方著姓之一。此外也表明,此际南方的安徽、四川、江苏等地已有左姓人定居。魏晋时期,左姓在今山东、河南间地繁衍迅速,后昌盛为左姓济阳郡望。南北朝至隋唐,左姓由于避乱、仕宦、谋生等原因,逐渐播迁于江东各地。宋元以后,左姓在江南分布地更广,两湖、两广等地均有左姓人入迁。明初,山西左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地。此后,云贵、台岛均有左姓人入居。清初,两湖之左姓伴随湖广填四川的风潮入迁四川。如今,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江苏、四川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左姓约占全国汉族左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左姓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八六。 家族名人 左庆延:宋代永新人,年十七登第,秦桧欲以女妻之,庆延固辞,于是十年不给升迁。终官太学博士。 左雄:南郡涅阳(今河南省镇平)人,东汉学者、大臣。举孝廉,迁冀州刺史。对豪族“贪猾”者敢于揭发检举。后历议郎、尚书,累迁至尚书令(位同宰相)。他崇经术,修太学,使太学极盛一时。 左悺:河南省平阴人,东汉显宦。初为小黄门史,后因与单超等五人合谋诛灭外戚,以功迁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势后,日益骄横,其兄弟亲戚多出任州郡官,侵压民产。被人告发后自杀。 左慈:庐江人,东汉末方士。据传有神道,并在曹操面前表演过。葛洪称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师。 左思:字太冲,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东北)人,西晋文学家。其怀才不遇,仅官至秘书郎。所作诗文借古抒情,多愤世不平之作。十年构思方写成《三都赋》,士人竟相传写,一时竟弄得洛阳纸贵。辑有《左太冲集》。 左鼎:江西省永新人,明朝大臣。进士出身。授御史,巡抚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以善写奏章著称,有左鼎手之誉。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 左权:湖南醴陵人,中共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留苏学习军事。回国后,历任中央红军军校教官,一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第一军团参谋长等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阵亡,年仅36岁。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后人因其目盲,称之为盲左。相传他曾任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作《国语》。先儒以为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丘明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 左伯桃:春秋燕人左伯桃羊角哀,品高才横。时诸侯争霸,鱼肉百姓,愿救水火之中。闻楚庄王贤君,相约共赴。路暴风雪,饥寒交迫,伯桃病弱,角哀力竭,相扶一空心大树下,伯桃劝弃,角哀不忍。俩死不如一活,终明事理,受粮上路,一步三回,泪流成河。至楚庄王,急回寻之,伯桃冻儡树中,角哀痛不欲生。后逢忌日,角哀面荒原深拜,潸然泣之,祷也。 左小娥:东汉犍为人,清河王刘庆姬。有才色,喜辞赋。和帝赐给清河王,生子刘祜,后祜继承帝位为安帝,尊其为孝德后。 左君弼: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曾盘踞庐州十余年,为天完政权汴梁行省首领。曾降元,后又降明。 左光斗:安庆府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直臣。万历进士。任御史时排斥宦官,后又弹劾*臣魏忠贤,被魏杀害。 左良玉:山东省临清人,明末大将。早年在辽东与清军作战,后入中原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与李自成、张献忠作战多年,因功升平贼将军,后加封宁南伯。顺治二年病死,终年四十六岁。 左懋第:山东省莱阳人,南明官吏。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年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后入北京与清廷议和,遭软禁,拒降被害。 左宗棠:湖南省湘阴人,清朝大臣。1860-1865年镇压太平军功勋卓著。后任陕甘总督镇压了西部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1876年击败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因功升军机大臣(位同宰相),调两江总督。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宝贵:山东省费县人,回族,清末将领。甲午战争时,以总兵之职率军赴朝鲜平壤拒日。督军浴血奋战,亲手燃放大炮。后中炮阵亡。 ………………

渴求就是人们希望实现某个不太容易实现的事情的愿望。仔细体会一下不难理解,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报刊文章,电影电视里每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幸福的故事,无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状态下,并且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才获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个幸福的获得都来自于渴求,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中国的大部分中小学生为什么不幸福呢?中国幸福学认为,人是时代的产品,时代是能影响人们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我们中小学生的时代主要是什么呢?是要求学生为了考大学,考好大学,而一定要做学习优秀的好学生。然而,优秀的学生只能是少数人,而且必须是少数人,所以大多数学生的渴求必将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幸福是渴求被满足后的愉悦感觉,所以在当今教育制度的约束和引导下,大部分学生必将无法获得一个幸福的学生时代。更可悲的是,还会有很大部分同学因为学习不好还经常遭受尊严的被践踏甚至是人格的被侮辱,因此而要遭受不幸的生活,因此而造成很多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尊严是什么?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的生命,人们为了尊严常常会打架斗殴,甚至是杀人拼命。这样的事少吗?因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即使是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大部分人也是无暇去享受幸福,也无法获得更多的幸福,因为他们为了保持优秀的成绩,而不得不拼命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话又说回来,学习优秀的学生都能成才吗?学习不优秀的学生就不能成才吗?现实是大部分优秀的学生并没有成才——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高分低能问题,而成才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学习不优秀的学生——这难道不是对我们当代教育制度的极大讽刺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教育制度应该是,学生以幸福快乐为中心去学习。而幸福快乐的基础是要让学生有兴趣,有渴求,而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则来自于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和更多的渴求。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幸福和快乐,能让学生在幸福和快乐中成长,这才是,也必须是我们教育改革唯一目的和方向。目的明确了,方向找对了,我们的教育改革就可以以此而寻找良方,依此而对症下药。\ 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类的最终追求是幸福, 而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可以给人民带来更多和谐持续的幸福,所以高等学校应该大力发展精神文化产业的教育。精神文化建设就是除了传统的经济建设\以外的非物质产品的经济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旅游文化建设,体育文化建设,娱乐文化建设,慈善文化建设,教育文化建设以及和谐文化\建设等等。从人民幸福的角度来看,人民幸福的获得更多的来源于精神文化方面,所以,大力发展精神文化建设,对于人民幸福具有事半功倍,功十倍的效果。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学生的和谐幸福,教育改革的瓶颈其实就是文凭这张薄纸,如果站的高一点来看,捅破这张薄纸,教育改革就会有很大收获——教育会很和谐,社会也会很和谐,千千万万的家长会减少很多烦恼,千千万万的学生也会增添更多的幸福。\近年来,我校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成果屡次获得上海市、全国乃至国际性奖励,有100多人次获市级以上奖项。有不少学生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某一领域的空白,有些成果具有明显的推广应用价值,有的甚至获得了专利。有的“小课题” 研究成果被专家评估为“达到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有的达到硕士研究生论文水平。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甚至超出课题指导教师的想象。一位指导教师曾用“潜能的爆发”来比喻学生在研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高度创造性。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应当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不信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视为被动的受教育者,压抑了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的发挥。研究性学习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将主动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觉的学习者,主动的探究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学校化,能更加灵活地选择培养优秀青少年学生的策略和方法,学生得以以多种可能的方式获得学习经验,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方式将逐步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体制特征。王珉珠(人大附中副校长):现在孩子对人生的看法是比较健康的,他们虽然比较脆弱,但能团结协作、经受挫折,关键是要加强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各方面的素质能提前跟大学接轨,提早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质,使学生到大学后有后劲。考高分容易,但使学生后续发展比较顺利则不容易。从基础教育来说,在面向全体的同时,首先应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人都是有个性差异的,对比较拔尖的学生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人一说英才教育心里就怕,英才教育必须努力去抓,因为这对民族的发展有好处,应能培养到什么程度就培养到什么程度。如今只提以人为本还不够,还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教育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潮之一,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应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档次和质量,创设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我校每年都利用假期举办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班,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都开设有计算机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举办MIT计算机夏令营活动,由于我校教师编制教学课件成绩突出,2000年9月,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教育软件大奖赛中,我校两位教师制作的网络课件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在国际上,1999年,我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堪顿中心学校实现了基于ISDN方式的远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2000年两校又开通了远程视频网络电话教学。到目前为止,两校已实施了两期远程教学计划,第三期远程教学计划仍采用基于ISDN的方式,将在本学期内开课。在国内,人大附中率先承担了教育部“校校通”工程重点项目,2000年12月,人大附中作为中心站点率先对十个远郊区县的学校同时进行远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学生们组建了网络俱乐部,自己制作网页,管理网络,编辑刊物《网络俱乐部》,开设网上英语角、硬件长廊、编程作坊、电脑文化等栏目,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此外,我校还为学生开设了“网上翻译”选修课,同学们在老师的辅导下,在网上翻译SCI上的部分文章,并出了一系列的小册子。这种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快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管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能力。网络俱乐部成员通过互相启发,共同自学,可以很快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俱乐部建立以来,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高手。学生们在市区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成绩优秀,数次获奖。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就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顺应全世界风起云涌的教育信息化浪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桑新民:在迎接挑战的各种对策中,最有效又最紧迫的对策是:在教育系统中确立和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并据此改革教育模式,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使我国广大教师和学生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新环境。这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赵庆刚(清华附中校长):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站在国家需要的角度,以育人为中心,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来培养人才。要按中学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做到课内课外、科学与艺术、智力与非智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机结合,坚持环境、服务、管理和教书育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意识和思想。在评价方面改变仅仅注重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加强和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信息时代基础教育将发生哪些变革21世纪,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许多有远见的战略家都认为,在近5至10年内,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将发生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这场变革将使教育模式从印刷时代走向信息时代。桑新民: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在人才培育的目标模式中,一个新概念——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迫切需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信息素养的国家标准,并按照学生的年龄差异,提出不同阶段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标准,将信息素养纳入到各级各类教育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经过反复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确立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在印刷时代,阅读、写作和计算被公认为文化之鼎的三足,也被视为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 。而当代信息技术正是在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基石中引发了一场强大的裂变!未来学校教室的两种新形式:一是多媒体报告厅,二是网络化多媒体学习、实验室,从教科书到教育资源库,运用科研课题组方式建立学习小组,创建学习化的团队,在研究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在以往的教育中,学生始终生活在两个世界的时空环境中,一个是经验世界,另一个是语言文字的世界,而且现行教育模式使这两者越来越脱节,也就是我们所批评的理论脱离实际。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虚拟现实世界,这第三个世界应该成为沟通前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原来有一门课是“计算机教育”。教师大部分来自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因此被称作计算机教师。近年来,随着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概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对原来计算机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跳跃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确定了“十五”期间两大任务:要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实现“校校通”工程。因此,原来计算机教师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将发生明显变化。我们用一位教育专家的话来作为本文的结语,同时也让每一位关心教育、关心未来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勉:生活在信息社会的第一代人,你必须有一张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21世纪:呼唤教育家,也必将是产生新一代中华教

铜陵学报

1、《国内农民环境维权研究的结构与文化路径》,《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年第3期(CSSCI扩展版)2、《转型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项社会学考察——以安徽两村“环境维权事件”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9期(CSSCI)3、《转型期农民环境维权原因探析——以安徽两村为例》,《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CSSCI扩展版)4、《国内农民环境维权研究:回顾与前瞻》,《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CSSCI扩展版)5、《国外环境抗争研究述评》,《学术界》2011年第9期(CSSCI)6、《中国公众环境自觉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意义》,《天府新论》2011年第2期(CSSCI扩展版),该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12期论点摘编7、《宗族制度控制与社会秩序——以清代徽州宗族社会为中心的考察》,《天府新论》2010年第5期(CSSCI扩展版),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C类核心期刊)8、《宗族组织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运作逻辑——以清代徽州宗族社会为中心的考察》,《江西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CSSCI)9、《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CSSCI) 1、《转型期“政府俘获”现象的一项社会学考察——以农村环境污染为例》,《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2、《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约制因素研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3、《论底层研究与结构—制度分析及其在农民环境维权研究中的应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4、《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自觉与低碳社会建设》,《新疆社科论坛》2011年第2期5、《论从史出 审慎考察——评庄华峰<魏晋南北朝社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10日第17版6、《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要求》,《社会工作》2010年第12期7、《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道德控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8、《1931年安徽水灾状况及救济考察》,《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9、《50例问题大学生的挫折适应和支持网络》,《铜陵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0、《结构化理论视阈下的旅游者安全问题》,《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07年第5期文摘转载11、《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2、《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社会学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3、《社会史与社会学成功嫁接》,《光明日报》2005年7月25日第6版14、《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心态的若干思路》,《芜湖师专学报》2004年第3期 1、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环境污染与农民抗争维权行为的社会学研究》(2013年)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民环境维权——以安徽两村为例》(2012年)3、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创新》(2012年)4、主持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资助计划项目《环境社会学的中国本土化研究》(2012年)5、主持民政部自选课题《学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2011年)6、参与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办《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2009年)7、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清代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2008年)

铜陵学院是二本。

铜陵学院是一所多科性的省属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基地,入选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扩展资料:

学术资源

1、馆藏资源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铜陵学院图书馆由育秀校区和翠湖校区两个图书馆组成,馆藏有纸质藏书近150万册,电子图书116万种,各类中外文报刊15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47种。图书馆藏书以经济、管理学文献为主体,兼有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形成多类型、多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2、学术期刊

《铜陵学院学报》曾用刊名《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创办于2002年8月30日,是铜陵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ASPT和中国期刊网的来源刊。《铜陵学院学报》内容以财经为主,并适当兼顾其他学科;设“本刊特稿”、“经济理论”、“财政金融”、“企业管理”、“皖江区域经济”、“政法论坛”、“工程科技”、“文化艺术”、“铜文化研究”、“教育研究”等栏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铜陵学院

铜陵市第八届自然科学论文

何祚庥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祚庥,男,汉族,1927年生于上海,原籍安徽望江。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是氢弹理论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两弹研制参与者之一。 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究。近年来,对伪科学、邪教的口诛笔伐以及对经济、社会问题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得出的结论使之近来成为“曝光率”颇高的新闻人物。由于他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杰出成就,被称为“两栖院士”。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曾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 1980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五批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4年起在北京大学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4年起在北京大学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他关注科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是建国后中国科学方法论研究事业的早期开拓者之一,近十几年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曾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文艺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若干理论问题,以及当代经济建设所应关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发表文章,近年来积极站在捍卫科学尊严、揭露和反对伪科学等活动的第一线,并做出重要贡献。 何祚庥还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自然辩证法专家,在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也先后发表约300多篇科学论文。 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近年来,何祚庥从事中微子质量问题、中微子震荡问题及双β衰变理论的研究等。 何何祚庥长期以来从事粒子物理及各种应用性问题的研究。其重要工作有层子模型的研究,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研究,弱相互作用理论的研究等,先后发表约250 篇科学论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多种奖励。他还曾从事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研究,是氢弹理论的开拓者之一。 近十几年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曾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文艺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若干理论问题,以及当代经济建设所应关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发表文章,如倡导磁悬浮列车技术、电动汽车技术、锂离子电池技术等。近年来积极参加捍卫科学尊严,揭露和反对伪科学等活动,并做出重要贡献。最近又关注克隆人研究问题,有较大社会影响。

2022年11月1日至11月11日。铜陵市2022年中级群文论文答辩时间为2022年11月1日至11月11日,群文,就是指群众文化,或者通俗点说就是大众文化,而群文中级职称在群文职称系列中称为馆员。

铜陵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我们帮忙搞定的。

关于学校查重率、相似率、抄袭率:各个学校不一样,全文重复率在30%一下(而有的学校,本科是20%)。每章重复率应该没有要求,这个每个学校会出细则的,并且学校也出给出他们查重复率的地方——基本都是中国知网。具体打电话问老师,每界每个学校要求都不一样相关查重系统名词的具体作用:查重率的具体概念就是抄袭率,引用率,要用专业软件来测试你的文章与别人论文的相似度,杜绝抄袭。基本就这意思。一个是自写率 就是自己写的一个是复写率 就是你抄袭的还有一个引用率 就是那些被画上引用符号的 是合理的引用别人的资料关于知网相关抽查规定:有规定的,可以进行第一次修改,修改之后通过就可以答辩,如果第二次不通过就算结业,在之后4个月内还要交论文或者设计的。这个是在抄袭30%的基础上的。 如果抄袭50%以上的话,直接结业 在之后4个月内还要交论文或者设计的。1.被认定为抄袭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总字数比例在30%至50%(含50%)之间的,需经本人修改。修改后经过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参加学院答辩。再次检测后仍不合格的,按结业处理。须在3 个月后提交改写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检测合格后再参加答辩。2.被认定为抄袭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且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总字数比例超过50%的,直接按结业处理。须在4 个月后提交改写的毕业设计(论文),检测合格后再参加答辩。知网系统计算标准详细说明:1.看了一下这个系统的介绍,有个疑问,这套系统对于文字复制鉴别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呢,比如数据,图表,能检出来吗?检不出来的话不还是没什么用吗?学术不端的各种行为中,文字复制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目前本检测系统对文字复制的检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图表、公式、数据的抄袭和篡改等行为的检测,目前正在研发当中,且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本检测系统的进展并多提批评性及建设性意见和建议。2.按照这个系统39%以下的都是显示黄色,那么是否意味着在可容忍的限度内呢?最近看到对上海大学某教师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发表的两篇论文有抄袭行为,分别占到25%和30%. 请明示超过多少算是警戒线?百分比只是描述检测文献中重合文字所占的比例大小程度,并不是指该文献的抄袭严重程度。只能这么说,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数越多,存在抄袭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属于抄袭及抄袭的严重程度需由专家审查后决定。3.如何防止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成为个人报复的平台?这也是我们在认真考虑的事情,目前这套检测系统还只是在机构一级用户使用。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流程。同时,在技术上,我们也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最大可能的防止恶意行为,包括一系列严格的身份认证,日志记录等。4.最小检测单位是句子,那么在每句话里改动一两个字就检测不出来了么?我们对句子也有相应的处理,有一个句子相似性的算法。并不是句子完全一样才判断为相同。句子有句子级的相似算法,段落有段落级的相似算法,计算一篇文献,一段话是否与其他文献文字相似,是在此基础上综合得出的。5.如果是从相关书籍上摘下来的原话,但是此话已经被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也抄了进去,也就是说前面的文章也从相关书籍上摘了相同的话,但是我的论文中标注的这段话来自相关的书籍,这个算不算学术抄袭?检测系统不下结论,是不是抄袭最后还有人工审查这一关,所以,如果是您描述的这种情况,专家会有相应判断。我们的系统只是提供各种线索和依据,让人能够快速掌握检测文献的信息。6.知网检测系统的权威性?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并不下结论,即检测系统并不对检测文献定性,只是将检测文献中与其他已发表文献中的雷同部分陈列出来,列出客观事实,而这篇检测文献是否属于学术不端,需专家做最后的审查确认。修改重复率或抄袭率论文的经验:CNKI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3个字,万方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5个字。否则就会标注出来,算进重复率。我们学校规定是CNKI检测重复率不能超过30%.两种数据库检测重复率会有结果上的误差,一般CNKI会更严格一点,先在用万方检测一下,然后对照重复段落,句子反复修改一下,最后用CNKI检测一下,就放心了。在国内就是知网/paperpass/万方这三大系统,这里面的资源是不断更新的,每一年毕业生的论文除有保密要求外的基本上都是收这三大系统收录作为比对资源库,所以你就可不能大意啊!!国内就是三大系统,知网/paperpass/万方知网不对个人开放,paperpass及万方对个人开放万方不检测互联网及英文,知网及paperpass都检测互联网及英文。现在,所有学校对于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必须通过论文检测查重才能算合格过关。本科毕业生,大部分211工程重点大学,采取抽检的方式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查重。抄袭或引用率过高,一经检测查重查出超过百分之三十,后果相当严重。相似百分之五十以下,延期毕业,超过百分之五十者,取消学位。辛辛苦苦读个大学,花了好几万,加上几年时间,又面临找工作,学位拿不到多伤心。但是,所有检测系统都是机器,都有内在的检测原理,我们只要了解了其中内在的检测原理、系统算法、规律,通过检测报告反复修改,还是能成功通过检测,轻松毕业的。3、有部分同学反映说自己在段落中明明引用或者抄袭了其他文献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这是正常的。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5%,以段落计,低于5%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落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假如检测段落1有10000字,那么引用单篇文献500字以下,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实际上这里也告诉同学们一个修改的方法,就是对段落抄袭千万不要选一篇文章来引用,尽可能多的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这样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4、一篇论文的抄袭怎么才会被检测出来?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连续13个字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3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中要达到5%。1)知网查重时,黄色的文字是“引用”,红色的文章是“涉嫌剽窃”。(2)知网查重时,只查文字部分,“图”、“mathtype编辑的公式”、“word域代码”是不查的(要想知道知网到底查那些部分,可以“全选”——“复制”——“选择性粘贴”——“只保留文字”)。建议公式用mathtype编辑,不要用word自带的公式编辑器。(3)word、excel编辑的“表”是可以查出来的。在某些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把表截图放到论文里边去!作者亲眼见过有同学自己编的系数,查出来居然跟人家重了,数据决定了系数还不能变,欲哭无泪……(4)参考文献的引用也是要算重复率的(包括在学校要求的X%以内)!所以引用人家文献的时候最好用自己的话改写一下。(5)知网的查重是以“章”为基本单元的。比如“封面”、“摘要”、“绪论”都会作为单独的一章,每一章出一个检测结果,标明重复率。每一章有单独的重复率,全文还有一个总的重复率。有些学校在规定论文是否通过查重时,不仅要求全文重复率不能超过多少,还对每章重复率也有要求。(6)知网查重的确是以“连续13个字与别的文章重复”做为判断依据的,跟之前网上一些作者说的情况一致。如果你能够把论文改到任何一句与别的文章保证任意连续13个字都不一样,知网是查不出来的。(7)但是,如果你有一处地方超过13个字与别的文章重复,知网的服务器都对这处地方的前后进行模糊搜索,那些仅仅是简单的加了一些“的”、“在……时”、“但是”等词语来隔断13个字多数情况是会检测出来的。这些模糊搜索有时候非常傻,可能会把一篇写如何养猪的文章跟你的那篇写建筑的文章关联到一起,说你涉嫌抄袭!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自己”呵呵“吧!(8)书、教材在知网的数据库里是没有的。但是,copy书的同学需要注意,你copy的那部分可能已经被别的文章抄过了,检测的时候就重复了。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尤其是某些经典理论,用了上百年了,肯定有人写过了!当然,有些同学觉得用自己的话改写一下就ok了。但现实情况是:这些经典理论用自己的话写了也一样有”标红“的可能,因为这些经典的理论已经被人翻来覆去写了N遍了!会不会”标红“就看你人品了!作者查重时,曾出现过一段话用自己的语言翻来覆去改了三遍仍然”标红“的情况,让人哭笑不得。只能说作者当时人品衰得没办法了,但愿现在发的这篇文章能攒些人品,以待来日!(9)网络上的某些内容也是在知网的数据库里的。比如:“百度文库”、“道客巴巴”、“豆丁网”、“互动百科”、“百度百科”。作者查重的时候,甚至还遇到很多奇葩的网站,神马“东方财富网博客”、“ 人大经济论坛”。所以,选择网上的内容时要慎重。(10)外文文献,知网数据库里存储较少。鼓励大家多看外文文献,多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翻译过来,把它们应用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论文中来!(11)建议各位学校查重前,在网上先自费查一遍。检测报告会对重复的地方”标红“,先修改一遍。(12)检测一遍修改完成后,同学们不要掉以轻心。因为知网查重最变态、最令人愤怒的地方来了:第一次查重没有“标红”的地方,第二遍可能会出现“标红”,说你是抄袭。舍得花钱的话,在网上花钱再查一遍,直到低于学校要求的重复率。(13)网上现在常用的查重有”万方“、”知网“、”paperpass“,paperpass最松,万方居中,知网最严。万方的数据库不全,查出来重复率会低于知网5%,知网是以”连续13个字一样“就算重复,所以查出来重复率较高!最好选择用万方先预查,改完的通过率一般较高。1、如果是引用,在引用标号后,不要轻易使用句号,如果写了句号,句号后面的就是剽窃了(尽管自已认为是引用),所以,引用没有结束前,尽量使用分号。有些人将引用的上标放在了句号后面,这是不对的,应该在句号之前。2、可以将文字转换为表格,将表格边框隐藏。3、如果你看的外文的多,由外文自己翻译过来引用的,个人认为,不需要尾注,就可以当做自己的,因为查重的数据库只是字符的匹配,无法做到中文和英文的匹配。4、查重是一个匹配的过程,是以句为单位,如果一句话重复了,就很容易判定重复了,所以:的确是经典的句子,就用上标的尾注的方式,在参考文献中表达出来,或者是用:原文章作者《名字》和引号的方式,将引用的内容框出来。引号内的东西,系统会识别为引用如果是一般的引用,就采用罗嗦法,将原句中省略的主语、谓语、等等添加全,反正哪怕多一个字,就是胜利,也可以采用横刀法,将一些句子的成分,去除,用一些代词替代。或者是用洋鬼子法,将原文中的洋名,是中文的,就直接用英文,是英文的直接用中文,或是哦中文的全姓名,就用中文的名,如果是中文的名,就找齐了,替换成中文的姓名。故意在一些缩写的英文边上,加上(注释)(画蛇添足法),总之,将每句话都可以变化一下,哪怕增加一个字或减少一个字,都是胜利了。特别注意标点符号,变化变化,将英文的复合句,变成两个或多个单句,等等,自己灵活掌握。因为真正写一篇论文,很罕见地都是自己的,几乎不可能,但大量引用别人的东西,说明你的综合能力强,你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资料,这就是一个过程,一个学习、总结的过程。所有的一切,千万别在版面上让导师责难,这是最划不来的。导师最讨厌版面不规范的,因为他只负责内容,但又不忍心因为版面问题自己的弟子被轰出来。5、下面这一条我傻妞试过的,决对牛B:将别人的文字和部分你自己的文字,选中,复制(成为块,长方形),另外在桌面建一个空文件,将内容,复制到文件中,存盘,关闭。将这个文件的图标选中,复制,在你的正文中的位置上,直接黏贴,就变成了图片了,不能编辑的。这个操作事实上是将内容的文件作为一个对象插入的,所以是图片。这个操作事实上是将内容的文件作为一个对象插入的。所以是图片。结论:本文的写作纯属作者个人理解、心得体会,根据多年来的检测修改及学校系统规律所得,有人祝各位同学顺利毕业,大好的工作、大把的妹纸在前方等着你,骚年!师兄只能帮你倒这儿了

可以咨询所在院系的教学秘书,或者导师

如果自考本科的话 可以选择湖北 湖北的学校多一些 选择也会多一点 听说武大自考有会计的专业 一般的二本一本院校都有自考的 可以考虑一下·

优秀毕业论文语言学

一、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1、中西语言方式对比2、 词汇学3、 近代英语语言的衍变二、英语语言学课程由三个知识模块组成:理论启蒙、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理论启蒙模块内容涉及英语的词汇知识、语音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语体知识、英语变体、英语学习策略等。基础理论模块由英语语言学概论执行,内容涉及语言的各种属性、语言学的学科知识、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语言习得等。研究方法模块通过介绍语言学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从事语言研究的本领,并直接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挂钩。三、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汉语言文学作为人文类的传统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众化过渡,对传统汉语言专业在承担社会人才培养的功能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冲击着传统的人文学科的命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缺乏鲜明的特色和实用的技能,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表现为以下方面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时代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传统型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适应计划经济时代对汉语人才的需要而制定的,比较切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场需求的实际。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文学作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通史、西方哲学概论、高等数学、英美文选、科学概论、史学专题、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共19门。

课程的设置基于培养目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目标极不明确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涉及新闻、广告、出版、广播、影视、戏剧、文秘、教育、行政(文化宣传、各级政府)等部门,专业的设置较为宽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对象无法做到精确的定位,课程的安排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课程观念上,重语言文学轻文章。第二,在课程结构上,重学术轻实践。第三,在课程内容上,重学科专业轻文化基础。

传统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要内容。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严重。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本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普遍困难。

学生专业不专,特色不突出,就业竞争能力较差,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学生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不相适应,教师素质能力与人才培养定位不相适应等系列问题。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优化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探索出一种既能有效解决目前的各种矛盾,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应用型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

应用人才,是指培养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既注重智育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型人材,是指培养的人才比技能型应用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在行政、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从事编辑评论、文秘及文化宣传工作的汉语言文学创新型应用人才,是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首要任务。

市场经济社会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中,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够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由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文学的认知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在增强。社会要求通过文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在人文素养的教学中,培养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审美品位。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社会对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母语交流沟通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是上承学科研究成果,下接职业技能训练的中间环节,肩负着吸收学术成果、拓展能力、指导具体实践、形成职业技能的任务。概言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既要有理论的修养做功底,又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基本定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应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本专业课程体系将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语言类、写作类、实践类课程具体落实本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具体操作方式是:

(一)文学类: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根据新的时代要求,改变观念,以提升人文素质、塑造完美的人、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人品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艺术欣赏和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对文学的把握从侧重理解抽象的、概念化的社会历史转变为侧重理解生动形象的人。课程设置也作相应的调整。

(二)语言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重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协调发展,更注重交际沟通能力。

(三)写作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迫切需要“笔杆子”,而能说会写也是毕业生就业最好的标签。写作课将以培养学生实践写作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相应的文学写作、公文写作、新闻写作的课程,外聘著名作家、记者、编辑、秘书等开设专题讲座,负责学生课外写作辅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本质上改变原有写作课侧重于理论的性质,使写作课的实践本质落到实处。

(四)实践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是专业工作能力层,通过学期论文、课程论文和各类实习让学生掌握综合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层,通过课外职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即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在完善和改革教学的基础上,形成较为清晰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面向社会、重视基础、强化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说、能写、能办事的高素质应用型中文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立足于传统中文基础与现代实用中文基础的有机结合,立足于课堂的拓展和实践教学的深入展开,立足于立体开放型师资结构的建立。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体现人文精神,对社会、对生活、对人体悟的最直接的载体,它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该专业的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知识系统,更是一种价值谱系,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与人有关的工作的,需要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力、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需要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重心在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它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它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着实用性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与“高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不能仅强调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动手能力,而更应该注重与人的素质相关的专业素养。动手能力的强化,可以使学生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但能否胜任或者是否有发展前景,则要看他的内功和修养。[1]

大学的类型、层次不同,对 社会的功能自然有所差异,汉 语言 文学专业在不同大学也自然有不同的定位,实现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复合型模式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就业的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为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高校必须始终坚持从源头抓起,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生充分就业的根本来抓;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来适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强化大学生的 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努力打造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不断提高,并以此来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

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 经济初现端倪,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为了更快地适应这一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我国政府及时地调整了高等教育政策,以扩大招生规模的方式淡化高等教育的精英色彩,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同时在人才使用上采取就业渠道多元化的市场化人才调配方式,这给大学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规格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对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深刻影响。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当代社会现实和高等教育理念的这些变化无疑对人才培养规格及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2]

(一)当代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汉语人才。随着就业渠道的多元化,一种 职业定终身的现象恐怕再也不会重新出现了。人才的培养教育必须从传统的“专才型”向一专多能“复合型”方向 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上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整。在保证学习好本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既要重视类似于讲演辩论、新闻 写作、公文写作、节目主持、书法 艺术、广告设计、篆刻剪纸、编辑采访等与本专业比较接近课程的开设与学习,也要重视其他跨类较大的学科如法律、经济、旅游、 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同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要鼓励他们攻读第二学位。

(二)当代社会需要精通双语的高素质应用型汉语人才。在汉语言文学方面基础深厚又精通两门以上外语的人才肯定倍受青睐,这就为我们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 计划时提出了开设类似于“双语教学”这方面课程的现实要求。

(三)当代社会需要富于创新精神的开拓型汉语人才。当代社会需要个性特色鲜明的人文精神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这就要求作为人文学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我们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这种创新还包括对 文化载体及传播媒介的重新认识,因为单一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正在被以视像和 网络文化为主的多媒体文化所分割,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汉语人才具有整合跨类艺术的才能,它不仅需要创新,而且还需要开拓文化的新局面。那种在文学、影视和网络媒体多栖的创新型人才一定会倍受推崇。因此,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增加类似于“影视创作与欣赏”、“博客教程”等方面课程的比重。

(四)当代社会需要文化底蕴深厚纯正的风范型汉语人才。随着21世纪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必然需要一大批人文素养深厚、道德品质高尚的风范型人才来引领社会健康发展,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是一个传统的基础性专业,其本身肩负着两个责任:一是对本民族语言、文学和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这方面侧重于理论研究;二是使人们能在实际 工作中更好地驾驭语言文字、更好地宣传民族文化等,这方面则侧重于实际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功能逐渐倾向于实际应用方面。高校应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社会市场需要,灵活地制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内容在注重人文方面的同时,必须有所改变,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经济、科学教育相配合,从而使学生成为既有谋生能力,又有人文素养,讲究责任与道德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高校能否调整自己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为社会提供大量学生和家长认可、企业需要、就业前景良好、创业意识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判断一所高校是否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标志。加强高等院校办学的社会责任意识,重视对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是各级相关高校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注释:

[1]周兴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校研究,2008,(01).

[2]彭松乔.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4,(05).

浅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构想

一、前言

电大开放式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获得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汉语言文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在职人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作为他们继续教育的专业,走进了电大。他们积极进取,希望学业有成,但参差不齐的文学水平和严重的工学矛盾使他们在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习中困难重重,怎样克服他们学习上的障碍,怎样使他们的学习轻松有趣,怎样顺利地完成电大学业,成为我们每位电大汉语言文学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二、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的学习障碍

(一)电大学员的基本情况

电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大事业蓬勃发展,已培养了百万多人才。然而,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构成特点给他们的学习增加了困难。电大学员是具有学生与成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单位,成分复杂。他们的社会经验、学识水平、心理状况都有别有普通大学生。电大学员大多是来自社会青年.在人生的历程中,他们初尝了充满希望、梦幻破灭、不甘沉沦的酸甜苦辣,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的奋斗和追求、矛盾和困难。

(二)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知道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而且还将拥有一笔财富——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首先是“语言”,然后是“文学”,其中“语言”起修饰“文学”的作用,“文学”是中心词,二者呈偏正关系。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

1.语言性的学习。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课程。

2.文学性的学习。如:《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等课程。

3.文学教育性的学习。如:《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等课程。

(三)学习中的困难

1.工学矛盾。电大学员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问题,是制约电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孕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学员工作单位要实行岗位责任制,优化组合和目标管理;另一方而学员所在学校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纪律严格.这事实上造成了学员不得不采取单一选择。

2.对生僻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由于学员文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和一些生僻文字、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用到,使得他们理解起来很费力。致使一些课程的过关率较低,如《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选》、《文学概论》等。

三、教学构想

(一)培养电大学员的自学能力

培养电大学员的自学能力,是电大教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电大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种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电大函授学员,他们学习时间主要是从生活和工作中挤出来的,比较零碎,要把这些零碎的时间用于学习,就需要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突飞猛进,知识老化、过时速度加快,一个人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凭借学校所习得的知识谋求自身长久发展,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自学能力是学员完成远程开放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基石。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化远距离为手段,以在职成人学员为主要对象的一所学校。它既具有普通专科高校的普遍性,又具有自身教学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施行远距离教学,师生分离,借助媒体,通过IP课件、BBS讨论等先进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间接教学。因此,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前景。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必须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远距离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独立学习。事实上,电大教学虽然明确了采用远距离教学、面授辅导、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但从教学实际过程看,自学的环节没有很好的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二)提高阅读水平

利用远程教育的广阔平台,增加学员的文学阅读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

1.积累。不少人学习时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尤其是古文,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尤其是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注重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

2.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学习规律和方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中装的文章就多,知识便可转化为能力,就会举一反三,阅读的水平也就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时不好好学习课文,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那么,十个有十个是不会成功的。

四、结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远离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传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题内容。在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 兴行动计划” 中,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工 程” 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在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将逐步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得到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实现开放教育目标要求的基本保证,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为贯彻落实《面向对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央电大从1999年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和探索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开放教育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总干事马约尔在会上指出:“提供终身教 育与培训是我们惟一能够用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武装人民的途径,使他们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市场经济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作为电大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寻求应用型专业发展之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适应性。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首要工作,好比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把选题看作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优秀英语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1、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2、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3、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

4、跨 文化 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

5、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6、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7、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8、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9、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

10、国际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

11、我国 商务英语 研究十年现状分析

12、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3、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14、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

15、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

16、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17、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

18、多元语境下英语研究的语用关注

19、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 方法

20、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外语教学多模态选择框架探索

22、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23、我国高等 教育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

24、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

25、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理论框架

26、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

27、基于三维构念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编制与检验

28、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

29、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大学 英语学习 动机自我系统模型构建

30、大学 英语写作 反馈方式的对比研究

31、直面挑战“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机遇与挑战

3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多维度研究

33、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34、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

35、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36、基于电子学档的项目式翻转课堂 教学方法 研究

37、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

38、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

39、莫言英译者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伪忠实”

40、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

41、中外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多维度语步对比研究

42、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

43、MOOC之于外语教育场域的思考

44、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模式

45、MOOC 热点 研究问题探析

46、台湾成功大学从EGP向ESP转型的启示

47、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

48、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49、美国21世纪初外语教育政策述评

50、基于微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诉求的调查研究

51、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 议论文 句法复杂性研究

52、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

53、论外语教师PCK发展路径

54、外宣翻译的名与实——张健教授访谈录

55、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

56、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57、美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模式分析

58、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

59、成就目标定向对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60、大学英语课堂危机引发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英语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1、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

2、从“能力本位”到“表现标准本位”

3、大学英语教师个人通识教育信念研究

4、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研究

5、中国聋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6、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

7、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研究

8、大学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9、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10、面向文化理解的英语专业教育

11、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

12、美国关键语言教育政策的战略演变

13、教育隐喻的文化认知研究

14、教育实习对英语教育硕士教师信念的影响研究

15、英语教育硕士实习生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

16、乌鲁木齐市中学少数民族双语班英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17、中学生英语 学习态度 与情感教育研究

18、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

19、英语教育硕士项目的实效及改进策略研究

20、国外MOOC视频在 专业英语 视听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英语浸入式环境下学前 儿童 家庭英语教育的实践研究

22、《K-12STEM教育通用评估体系》翻译 报告

23、教育实习对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

24、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的理解

25、基于岗位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6、教育游戏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7、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8、初中英语课堂上落实情感教育目标状况的调查研究

29、赏识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0、小学英语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

31、探析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2、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

33、英语国际化形势下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史研究

34、在英语师范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科教学知识

35、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 反思

36、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语音教学个案研究

37、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8、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

39、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40、教育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1、新教传教士与晚清英语教育

42、以合作学习为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

43、英美职前教师教育实习之比较研究

44、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5、论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翻译对策

46、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7、贵州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育观察

48、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化探索

49、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分析中美媒体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报道

50、养成教育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1、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2、谈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

3、浅谈高职公共英语现状及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对策

4、中小学英文教育方法浅析

5、传统茶文化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6、茶文化交流对英语教育的影响

7、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语信息资源优化整合方案探析

8、试论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9、基于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探究

10、基础教育改革中城乡课程公平问题及对策--基于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视角

11、高校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特色研究

12、网络课程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育考核机制新探

13、略论大学英语教育的通识化

14、“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解决途径

15、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

16、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评《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探索》

17、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生命化教育

18、解析高职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构成,特征及教育建议

19、语块 记忆方法 对 英语听力 能力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20、浅谈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从英语的经济价值看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

22、中西方远程网络教育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23、慕课视阈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4、“互联网+”下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思路探析

25、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研究

26、大学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

27、在生活中收获知识--浅谈小学英语教育生活化

28、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习现状及解决策略

29、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30、幼小英语教育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31、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材词汇研究

32、基础英语教育的学科育人价值探究

33、试论大学英语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34、论高校英语教育实用功能的强化--以资源优化理论为视角

35、新形势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之困境及改革发展之路

36、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

37、“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外语教育策略

38、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与实践

39、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分析--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

40、大学英语教育在传媒信息时代发展的新策略

41、谈以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文化导入

42、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之我见

43、大数据对英语教育的影响分析--论在英语教学中大数据的运用

44、传媒信息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创新探究

45、生成观视域下的英语教育分析

46、从文化变迁看高校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失语”

47、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研究及启示

48、对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可行性及开展策略的思考

49、大学英语教育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与回归方式探索

50、我国英语教育中的母语安全研究

51、基于微课堂的英语教育改革方法探析

52、分类卓越--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策略

53、DBAE理论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育研究

54、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一个中国式家庭英语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以安徽省为例

55、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的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

56、21世纪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研究

57、五年一贯制高职英语教育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

58、核心素养课改下的基础英语教育回顾与展望

59、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小学英语教育改进策略探究

60、论大学英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缺乏及其对策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最新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免费参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