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重组是企业为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提高竞争能力 ,降低经营风险的经营决策行为。在未来的几年中 ,企业重组将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重组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重组论文 范文 一:企业重组整合税收筹划分析
随着经济改革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国家电网公司企业不断改革,对集体企业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企业产权重组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重组的方式很多,有合并、分立、兼并、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形式。企业在产权转移过程中无法回避相关的税收问题。国家为了适应企业产权重组的需要,加强对资产重组企业的征收管理,财政部与国税总局于2008年联合下发的 财税 〔2008〕175号文件《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并于2009年再次下发国税发〔2009〕89号文件《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契税政策若干执行问题的通知》,此后在依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前提下,又制定了财税〔2009〕59号文件《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对改组和改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认定、资产计价、税收优惠、亏损弥补以及重组收益等涉及企业所得税的问题做出了新规定,为企业进行产权重组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税收筹划的空间。本文拟就企业合并、分立两种重组形式,谈谈税收筹划的思路。
一、企业合并、分立过程中涉及的税收政策
企业在合并、分立过程中涉及到所得税、契税、印花税、以及增值税和营业税等处理。
(一)涉及的所得税政策
1.企业合并涉及的所得税政策根据财税〔2009〕59号规定,企业发生合并,都应当按照清算进行所得税的税务处理被合并企业,合并企业不得结转弥补被合并企业的亏损。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应按照被合并企业的公允价值进行确定。但是,存在以下条件时可以享受特殊税务处理:一是,存在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二是,在企业合并发生时企业股东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大于或等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五。特殊税务政策规定:合并企业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来作为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合并企业承继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所涉及的所得税涉税事项;被合并企业亏损的允许合并企业可以弥补的最大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用合并方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来确定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企业在吸收合并过程中,如果企业在合并后,不改变存续企业的性质及其所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合并企业在合并前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剩余期限内继续享受,其所享受的优惠金额按照存续企业合并前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亏损计为零)计算。
2.企业分立涉及的所得税政策根据财政部及国税总局联合下发的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企业在发生分立过程中,应按公允价值确认分立出去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存在以下情形时:一是,被分立企业继续存在时,被分立企业股东取得的对价应视同被分立企业分配收益进行处理。二是,被分立企业不再继续存在时,规定不得相互结转弥补企业分立企业的亏损,按清算进行被分立企业及其股东处理所得税涉税问题。分立企业在确定接受资产的计税基础时应按照公允价值予以确认。企业分立时存在以下条件时可以享受特殊税务处理:分立和被分立的双方企业再不改变原来实质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如果被分立企业的股东分得被分立企业的股权(按照原持股比例),同时取得股权大于或者等于支付总额的85%。特殊税务政策规定:以被分立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分立企业所接受的被分立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分立企业承继已分立出去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涉税业务;如果企业在分立后,不改变存续企业的性质及其所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分立企业在分立前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剩余期限内继续享受,其优惠金额按该企业分立前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亏损计为零)乘以分立后存续企业资产占分立前该企业全部资产的比例计算。
(二)涉及的契税政策
依据国税发[2009]89号以及财税[2008]175号的有关规定:企业发生重组合并的,并且保持原投资主体继续存在的,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由合并后的企业承受的,享受契税免税的税后优惠政策;企业如果发生分立,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主体其性质相同的企业,不征收新设方、派生方承受的原企业的房屋以及土地的契税。
(三)其他涉税政策
依据《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的规定,企业在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务债权、及劳动力时,转让过程中涉及的应税货物转让不应当征收增值税。依据《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的规定,企业整体转让产权的,其转让价格与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以及销售不动产存在很大的不同,不能仅仅通过资产价值来决定企业产权的转让价格,此种整体转让企业产权的行为不应征收营业税。依据财政部与国税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纳税人通过不动产或无形资产投资入股被投资企业的,纳税人参与并接受投资方进行的利润分配,与投资方共同承担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按照税收相关规定不应当征收营业税。进行的股权转让行为也不应当征收营业税。
二、企业合并、分立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一)企业合并的税收筹划
企业合并的税收筹划应当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税负,考虑企业合并后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增值税的筹划。如果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率高于一般纳税人税负率,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方式,改变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反之则宜采取控股合并,保留各自的独立纳税主体。
2.契税的筹划。宜采取吸收合并方式,享受免税政策。
3.企业所得税的筹划。通过吸收合并亏损企业并选择股票加现金(债券)方式,并使非股权支付额(债券或现金支付)低于15%,这样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亏损弥补、继续税收优惠等政策。当然,合并时不仅应考虑税收因素,还应该结合合并的主要动因,全面分析合并的成本和收益,单纯为了节省税款进行合并是不可取的。
(二)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
1.增值税筹划。
(1)混合销售的分离。根据税收相关法律规定,一般货物的生产、零售或着批发的企业、个体经营者以及企业性单位存在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视同货物销售,对其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在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视为非应税劳务销售,不应征收增值税。通过筹划将销售和劳务分成两项不具有从属关系的行为,从而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减少税负。
(2)免税或低税率项目的分立。购进免税农产品或县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农产品,准予按照买价的13%计算可抵扣得进项税款。这为企业通过分离进行增值税筹划提供了空间。在对特定的增值税免税或低税率产品进行涉税处理时,通过将其生产归类于独立生产的企业,可以避免在进行税务处理过程中因模糊核算而使用了高税率,由此可以促使企业降低税负。
2.契税的筹划,企业分立时,尽量保证属于同一投资主体,享受免税政策。
3.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企业进行分立时的思路是:应尽量使非股权支付额低于15%,并且不改变原经营活动尽可能通过分立使企业成为微利企业或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20%的优惠税率。
三、小结
企业合并、分立等重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举措,在进行重组整合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经营决策,同时涉及角度财务决策信息,并产生大量的税收问题。因此,在进行重组整合过程中不仅要用现行税收法规来评价重组整合的可行性,还应当深入细致地分析每一种重组方案的涉税项目以及所可能产生的税收问题,在全面分析此种重组方案的前提下提出此种重组整合方案下的税收筹划方案。在评价税收筹划方案的过程中,要对重组整合中涉税问题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考虑;在考虑当前现行税收相关法规的,还应当对今后税收相关法规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做到税收筹划的未雨绸缪。只有在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找出最佳途径,才是理想之举。
企业重组论文范文二:企业重组中资产转让税收政策分析
一、相关国家税收政策
(一)营业税分析
上述当中的某企业在进行重组活动的过程当中,根据国家相关营业税政策的规定要求在2011年10月1日起,上市公司在进行资产重组活动,企业的资产公允价值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重组,其中比较重要的方式即为企业资产合并和企业资产置换,在此基础上还有企业资产分立,同时还包括比较重要的企业资产出售,通过这些 方法 将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全部资产或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部分资产,同时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力,在此基础上还有企业债权等都经过活动程序将其转给重组活动的单位或者重组活动参与的个人,根据国家营业税政策的规定,这些活动项目都不需要进行营业税缴纳,并且企业的不动资产同时还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等等各项在进行资产转让和重组的过程中也不需要进行营业税缴纳。就此,本文案例中的某企业在进行企业重组活动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营业税的缴纳。
(二)土地增值税分析
该企业在进行重组活动的过程中有企业的土地及房产总共资产价值为6000万元,但是根据我国土地增值税的国家政策规定显示: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经营不利,难以继续下去的情况时,企业会进行重组或者兼并的活动。企业在进行资产重组活动的过程中大多数会涉及到房产和土地等项目,对于实行兼并活动的企业或者是对于被实行兼并的企业,两方企业在进行房产转让的过程中,都不需要进行土地增值税的缴纳。就此,本文案例中的某企业在进行重组活动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土地增值税的缴纳。
(三)增值税分析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进行资产重组活动的过程中,对于企业资产进行评估工作,随后对于企业评估后的资产进行转让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转让的资产,企业要进行增值税的缴纳。但是根据我国增值税的国家政策规定,企业运用置换以及企业资产合并等方式进行的重组活动,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全部资产或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部分资产转让给参与重组其他企业,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会产生相应的企业增值税。并且本文案例中的某企业的资产中还有1000万元的货物,即使企业进行货物转让这一活动也不会产生相应的增值税费。就此,本文案例中的某企业在进行企业重组活动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增值税费的缴纳。
(四)契税分析
企业重组活动是由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两者共同完成的,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所有权转让都有可能产生相应的契税税费。根据相关的国家契税政策规定,对于整体被兼并或者是整体出售的企业,国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将被兼并企业法人的责任与利益等一并注销,并且兼并企业要全部安置被兼并企业的工作人员,并且对其进行大于等于三年 劳动合同 的签订,从而兼并企业在进行重组活动中涉及的土地转让、房屋转让等活动都不需要进行企业契税税费的缴纳。就此,本案例中实行兼并重组活动的企业如果能够在兼并活动的同时安置该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并且与这些工作人员签订大于等于三年的劳动合同,企业重组活动中的合并企业就不需要进行契税税费的缴纳。
(五)企业所得税分析
企业在进行重组活动过程中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比较多,其中企业主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首先,企业的重组活动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商业性,不能够对国家税费缴纳予以拖延。其次,企业重组活动中的资产分配比例要符合国家政策的规定。第三,企业重组活动之后的一年当中不可以将企业重组活动之前的经营性质进行改变。第四,企业重组活动中的支付金额也要与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相符合。第五,企业重组活动之后的一年当中不可以进行企业股权转让活动。
二、结束语
本文选取某地某企业的重组活动为研究案例对其重组活动中资产转让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阐述,科学合理的税收分析能够减少企业的税费缴纳,提高企业的效益。
企业重组论文相关 文章 :
1. 企业研究论文
2. 企业战略论文范本
3. 电力公司论文
4. 公司管理论文
5.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6.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大全
电子商务已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而城市物流配送效率的高低则是电子商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配送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配送毕业论文篇一
顺丰快递低碳物流设计策略
物流配送毕业论文摘要
摘 要:低碳物流作为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受企业青睐。顺丰快递作为我国快递行业的引领者如何实现低碳物流顺应社会的发展?基于此,笔者通过对顺丰低碳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顺丰快递的实际情况,提出电子单据、信封包装二次利用的低碳物流设计策略,希望对顺丰快递低碳物流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物流配送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低碳物流;顺丰快递;电子单据;信封包装二次利用
中图分类号:F618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w carbon logistics more and more popular by logistics enterpris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 to achieve a low-carbon logistics to conform to social development on SF exprsess as the leader of China's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Based on this,author proposes low-carbon logistics design strategy such as electronic bill and secondnary use of evelope packaging, through analyzing development status of low carbon logistics of SF expres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SF express. The author hopes to have a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low-carbon logistics development of SF express.
Key words: low-carbon; SF-express; electronic bill; secondary use of envelopes packaging
1 顺丰低碳现状
目前,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与 其它 快递物流企业一样,利用纸质快递单据(一式四联),其中第一联:本公司收件存根;第二联:本公司派件存根;第三联:收件公司存根;第四联:寄件公司存根。
由于我国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2013年中国快递业务量有望超美国成全球第一。顺丰集团也以此为契机快速增长,目前经营规模、网络覆盖和市场份额仅次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推出的快递业务――EMS,排名第二位。由此可见,顺丰快递单据的使用数量可谓惊人。传统的纸质单据的使用虽然提高了顺丰快递的作业效率,但也为顺丰低碳物流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2 顺丰快递低碳物流设计策略
利用电子单据实现业务流程重组
电子单据是纸质单据的电子形式,是将纸质单据上的相关信息电子化,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子化的寄件和收件的全过程。为了保证消费者权益和方便顺丰电子单据的实施以及防伪,为电子单据设计了配套使用的专属条码。
电子单据实施的前期准备:HHT手持终端功能的充分利用、配合电子单据实施的顺丰专属条形码、对外公告电子快递运单契约条款、引入数字签名与数字时间戳技术、加强后台数据库管理、提高员工HHT的操作素质等。
在此笔者重点分析顺丰专属条码的设计,专属条形码(尺寸:×7cm)如图1所示:
专属条形码(一式四联),其中第一联:本公司收件存根、第二联:本公司派件存根、第三联:收件公司存根、第四联:寄件公司存根。
专属条形码(尺寸:×7cm)信息说明:
①原寄地:填写原寄地的区号;
②目的地:填写目的地的区号;
③保价:填写报价金额;
④寄方付、收方付、第三方付:三种付款方式选择其一,并填写运费;
⑤寄件人、寄件人地址、寄件人电话、收件人、收件人地址、收件人电话:填写寄件人和收件人的相关信息。
顺丰专属条形码的设计是以方便货物分拣为出发点。顺丰现在的分拣方式有:人工分拣、半自动分拣、全自动分拣,而该条码上的有关信息是为方便在半自动分拣方式和人工分拣方式下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以及便于收派员收派件。
顺丰专属条码与HHT结合使用(以上门收件为例)如下:客服人员将寄件人相关信息(电话、地址等)发送至收派员的HHT上,收派员收到信息上门取件,寄件人填写单据(专属条形码和电子单据)并在HHT上签名确认。
包装优化设计
信封包装规格合理化
由于顺丰通常采用同一大小的包装信封寄送规格大小不一的货物,这样一刀切的 方法 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不符合低碳的要求。为此,笔者将信封包装规格合理设计,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的信封,分别适用不同规格的物品。具体规格如下:
大(原来):32×22cm,大号包装信封适用A4规格的物品。
中: 22×14cm,中号包装信封适用32K规格的物品。
小: 15×11cm,小号包装信封适用64K规格的物品。
信封包装二次利用
目前,顺丰快递仅在公司内部实现了信封重复利用,其余都是一次性使用。为了实现低碳化并降低成本,笔者认为只要信封包装还可以对物品起到保护、安全性没有受损,信封包装就可以再次利用。基于这样的遐想,设计了两款二次利用的信封包装。
(1)二次利用信封包装I的设计
二次利用信封包装I亦即在信封封口处设计两个易撕口(如图3中红色线条和蓝色线条),且两个易撕口间隔一定距离(如5厘米),在每个易撕口下设计一个缝合处,便于实现两次缝合与启封。具体设计如图2所示。 二次利用信封包装I的具体使用:首次使用红色线条易撕口下的缝合处进行缝合,第二次使用蓝色线条易撕口下的缝合处进行缝合,从而实现二次利用。
(2)二次利用信封包装II的设计
二次利用信封包装II亦即在信封的封口处设计两个舌头,前后袋面上各设计一个舌头,在每个舌头上都设计一个易撕口(如图3中的红色线条和蓝色线条)和缝合处,便于缝合与启封。这种信封目前已经有所使用,如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题袋就采用此信封包装设计。
(3)二次利用信封包装的安全 措施
对于二次使用信封的安全性问题(如快递员中途调包等现象),笔者结合专属条码进行防伪,如图4所示。将专属条码粘贴于此次使用的易斯口处,条码一旦撕毁无法仿制,从而避免撕毁包装调包、偷盗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4)二次利用信封包装回收的具体策略
为了实现低碳物流,笔者建议顺丰快递通过信封包装的二次使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如何实现信封包装的回收再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机进行了阐释:
①包装设计上加设了回收标志
为了打造顺丰快递公司的环保品牌,为其设计了一款环保标志(如图5所示),顺丰快递公司可将设计的二次利用包装印刷环保标志,便于客户及工作人员易于辨认是否二次利用包装,也方便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为此,顺丰快递要事先做好宣传工作,让客户及工作人员认知环保标志的作用。
②思想上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回收意识
目前,顺丰快递包括其他的快递企业没有实施包装二次利用的主要原因就是消费者不能接受二次利用包装这种现状。为了能够保障包装二次利用的顺利实施,企业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认同感。笔者认为,更应该在政府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包装回收利用的一种社会 文化 。
首先,顺丰快递公司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向员工灌输这种意识,特别是 渠道 上的员工,并能对消费者起到宣传和感染的作用。其次,对消费者的宣传和约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或者通过政府的限制措施(如限塑令)。
③策略上采用经济补偿
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励消费者响应包装回收利用的实施,对于响应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如图6所示),这样既节约资源又使企业节省成本也使消费者受益,一举三得。
另外,对于消费者希望包装回收但由于包装损毁无法回收使用的情况,顺丰快递也应按照回收利用给予补偿。因为包装的破损是由于工作人员在物流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的,由此给顺丰快递带来损失进而会激励顺丰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操作方式,此举对顺丰快递也是有益无害。
3 结 论
低碳物流的兴起将为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新的变革,同时也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快递业应该依托政府平台、凭借企业实力,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快递业的低碳化物流发展模式,通过低碳化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我国低碳物流在全球化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物流配送毕业论文篇二
物流配送中心探究
物流配送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配送中心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研究配送中心概念、配送中心类型、配送中心功能。
物流配送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物流配送中心
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通过建设使用配送中心,企业可以重新布局和调整采购体系,打造更高效的供应链。
1配送中心概述
物流领域中由于社会分工、专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随之产生了配送中心。它是物流合理化和发展市场的必然结果。《标准物流术语》给出配送中心定义是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的要求有:①主要为特定客户或末端客户提供服务;②配送功能健全;③辐射范围小;④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
在物流概念中,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经常混淆,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是两种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结点。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所示。
根据经营理论和实际需求的不同,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企业销售、仓储、运输、配送及流通加工等作业的需求,出现了多种配送中心这种业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按照配送商品的品种分类①专业化配送中心。专业化配送中心专用于某类产品的配送,例如服装、食品、日用品等,配送对象是同一类客户。②综合性配送中心。综合性配送中心与专业化配送中心不同,他是将多种不同类别的商品汇集起来,然后进行有组织多样化的配送。综合性配送中心发展的方向不是固定化、专业化,而是朝着不限定供需关系、对用户要求的适应性强、随时而变、不断发展配送用户的方向发展。
按照服务性质分类①供应型配送中心。专门为某个或某些用户组织供应货物,充当供应商角色的配送中心称为供应型配送中心。例如在我国的上海地区,为了使物流配送更好的为生产服务,同时也能够做到资源共享,有6家造船共同出资组建了钢板配送中心,这个配送中心就是供货性的物流配送组织。②销售型配送中心。销售型配送中心并不是以配送为主,配送只是一种经营手段,而销售经营才是其主要的目的。这种以配送经营为主业的配送中心叫做销售型配送中心。销售型配送中心一共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第一种是生产企业直接建立的配送中心;第二种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联合建立的协作性配送中心;第三种是流通企业建立配送中心用以扩大销售。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配送中心大多属于第三种类型。
按地域范围分类①城市配送中心。以城市所涉及的区域作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称为城市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大多用汽车作为运载手段将商品直接配送到用户,因为城市范围一般不会超过汽车运输的经济里程。由于其具有运载距离短,反应能力强等特点,所以适合配送多个品种、小批量、多个用户,具有非常大的优势。②区域配送中心。面向地区、省际、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具有较大的库存容量和较强的辐射能力的配送中心被称为区域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一般具有规模大,管理水平高,设施和设备先进等特点。
按物流功能分类①存储型配送中心。具有强大的存储能力的配送中心称为存储型配送中心。为了满足大范围配送的需求而建立的配送中心,也需要有较大库存,这就使得这种配送中心也可能是储存型配送中心。我国目前的配送中心大多为存储型配送中心,它具有集中库存的形式特点,库存量较大。②流通型配送中心。流通型配送中心和存储型配送中心不同,基本上没有长期存储功能。这种物流中心采用大型分货机,批量进货,进货后将货物直接送入分货机传送带,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车上或者各用户的货位,货物在配送中心里仅做少许停滞。天津机场的行李配送中心就属于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③加工型配送中心。对流通中的物品具有再加工功能能力,能够根据流通环节或者客户的具体需求对物品进行包装、计量、组装、分割、分拣等简单处理的配送中心称为加工型配送中心。
按经营主体分类①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制造商为了将预先配齐的配件及时地运送到指定的加工和装配工位、降低流通费用、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也会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所存储、配送的商品都是制造商自己制造的。②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批发指的是在传统流通概念中商品从制造商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环节。以批发商为主题的配送中心的商品来自各个制造商,将商品进行汇总和再销售是它所进行的主要工作。③以零售商为主体建立的配送中心。连锁经济体或者零售商业务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可以为其旗下的零售店、连锁酒店、超级市场等提供物流服务。
3配送中心功能
配送中心的功能是否健全,直接影响配送中的任务能否完成。配送中心与一般运输不同之处在于,运货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分拣、加工、配货等,提供全方位的、方便用户的物流服务。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如图1所示。
物流配送中心是流通型结点,它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实施配送供应或销售,是集货中心,理货中心以及分货中心,加工中心的综合体。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速度,物流配送中心一般具备以下作业功能:
集散功能集散功能是配送中心可以把分散在各个生产企业的产品汇集到一起,经过分拣、配组等向多家客户配送。配送中心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方式是首先根据各个客户的需求把多种货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然后集中进行处理和配送操作,从而形成经济、合理的货载批量,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仓储以及配送的效率,做到了资源配置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储存功能配送中心的存储功能重点是尽可能地减少存储成本,减少库存占用的资金,从而保证市场分销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不是以存储商品为重点。集中储存可以降低库存总量,从而增强销售过程中的调控能力。
流通加工功能流通加工是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根据合理配送商品的原则和客户对货物的不同要求对物品进行的加工活动。配送中心最主要的增值服务是流通加工业务,流通加工业务包括拆箱更换产品包装和贴标签、简易的产品制造、制作并粘贴条形码等环节。
分拣功能分拣是将一批相同或不同种类的商品由配送中心选出并集中在一起进行配送。配送中心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组织来的货物进行拣选,并且在此基础上,按照配送计划分装和配装货物,来同时满足不同的用户配送多种货物的需要。
配组功能配送中心将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汇集后,按用户要求进行配组,然后分送给各个客户。规模较大的配送中心往往客户数量和商品的种类都十分繁多,客户遍及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由于每个用户企业对商品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质量送达时间和地点等的要求不同,造成总配送量很大但单批量较小的情况。依靠配组功能,可大幅度提高送货水平,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之上降低送货成本。配组功能是配送中心与传统仓储企业的明显区别之一,是配送中心所负责的复杂而繁重的作业,同时也是配送中心众多重要特征中的一个。
配送功能配送功能就是按客户的订货要求,在配送中心进行分货、配货作业后,并将配好的商品送交收货人。和运输相比,配送要完全根据客户对商品种类、数量、规格、地点和时间等的要求,进行分拣、配货、集装、车辆调度、路线安排优化等一系列的工作,再运送给客户的一种特殊的送货形式。配送功能完善了整个物流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的作用和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信息处理功能配送中心内部作业活动和连接供需各方都需要有相当完整的信息处理功能。信息系统将各种物流作业环节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向货主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咨询信息,卓有成效地为整个流通过程的控制、决策和运转提供依据。配送中心由此成为整个流通过程的信息中枢。
物流配送毕业论文文献
[1]GB/T18354-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S].
[2]王燕,蒋笑梅.配送中心全程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8-10,41-46.
[3]朱欢萍.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7.
[4]刘海燕.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
有关物流配送毕业论文推荐:
1.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内容
2. 顺丰工作总结范文
3. 顺丰快递商业模式
4. 电大电子商务论文
收藏本页:关键字:实施,角度,企业,业务流程,重组,重要性 从ERP实施的角度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重要性是参考资料网论文频道( )收集整理的一篇有关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方面的免费范文,其格式仅供写作论文时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本站没有您要的论文,请留言.本文全文如下: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在MRP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ERP作为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除包括传统MRPⅡ系统的范围(制造、供销和财务)外,还集成了企业其他的管理功能,如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市场信息管理、国际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电子通讯、金融投资管理、法规与标准管理以及过程控制接口、数据采集接口等等,是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传统的MRⅡ,对软件以企业内部管理为主,有很大的局限性.而ERP着眼于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管理信息,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处于供应链上的几个重要环节--供应商、协作单位、分销商都必须同步满足市场的需求,连同客户一起,在ERP系统中实现信息集成.ERP的实施主要指ERP软件产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ERP软件产品是ERP定义的第三个层面,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的集成管理软件. 据调查,国内企业实施ERP的结果并不理想,综观各大报刊杂志的解释多为:企业对实施ERI的认识相对不足;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存在巨大差异;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还相对薄弱;软件开发和咨询服务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等等.笔者认为,导致国内企业实施ERP结果不理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企业在实施ERP的同时,没有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重组(BPR).本文将通过笔者对福特汽车发动公司业务流程重组案例的理解,来解释为什么实施ERP必须同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此提请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重视这一问题,切不可把ERP和BPR看作是毫不相关的两回事. 一、实施ERP必须同时进行BPR(业务流程重组) ERP作为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采集许多相关的信息.ERP软件的业务流程是根据物流、资金流设计的,取代了旧的信息采集、汇总、统计与传递等管理统计工作.旧的业务流程是按专业部门分工设计的,长久以来人们已习惯于按专业职能处理信息,在信息采集、信息共享方面未建立整体的管理规则.人们常常在部门需要某个数据的时候从计算机系统中倒出数据来,重新整理、加工、制表后再进行人工传递.而ERP系统可一次性同时采集到生产完成信息、质量信息、设备信息等共事信息,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解决问题.如仓库的月盘点管理ERP系统由循环盘点取代,要求货物现存量日清日结,而旧的管理模式是采用月盘点、月报表、月结算的形式,采用旧的管理模式无法控制每日刷新的物流和资金流,ERP则可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ERP系统实时动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性在旧的管理模式下得不到充分的体现.ERP仅仅被用于处理一些简单的车间报表,这些报表信息仍旧由班组一级级向上传递,没有能起到ERP对过程及时控制的作用. 旧的业务流程: 1、采购员向供应南下达订单之后,随即传一份订单副本给应付部门; 2、供应商送来的货物抵达指定的库房时,验货员对货物进行清点、记录,然后将点货清单转给应付部门; 3、供应商在送出货物的同时将货款发票送给应付部门; 4、对每一批货物的三套单据--订单、点货清单和发票--核对无误后,应付部门发出贷款支票. 新的业务流程: 1、采购员通过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生成采购订单; 2、供应商将货物送到库房; 3、验货员根据共享系统中的订单验收货物; 4、验货员将处理结果返回共事系统; 5、系统自动生成凭证,并开具支票给供应商. 对照新旧业务流程可以发现,旧的业务流程完全是按照部门来划分的.各部门分别完成大量的单项任务(填写、传递、验货、单据核对、付款);订单、发票、验货清单上的很多项目都是相同的(如订购货物的名称、单价、数量、供应商等),但不同的数据来源,很容易造成数据的不一致,应付部门还得寻找差异存在的原因.如果依照原有业务流程实施ERP项目,ERP软件根本不可能起到改进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加重企业的负担.因为企业有可能会增设一个部门来专门负责ERP系统的数据输入工作,而原有业务流程不变,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仍旧会依赖于旧有系统. 按照新的业务流程实施ERP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重组后的业务流程使共享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全部由采购员输入,保证了系统数据入口的单一性.另外,付款审核这项原来由应付部门完成的业务改由验货员来完成,所审核的订单来自系统,把它与所验收的货物核对,并将相符或是不相符的核对结果送回系统,由系统自动生成凭证并开具支票付款.整个业务流程实现了跨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新的业务流程与ERP的管理思想及其软件产品的运行机制一致,实施ERP就可以获得成功. 二、经验借鉴及建议 前面只是以一个较为简单的实例来说明BPR对于实施ERP的重要性,希望企业能够在实施ERP之前全面地审视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否能够符合ERP先进的管理思想.当前,时代的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供应商、企业制造车间、分销网络、客户共同组成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间的竞争.面向客户和供应商整个企业业务流程是实施BPR的一个原则.这要求企业在实施BPR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要对客户、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组成的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尽量实现企业与外部只有一个接触点.实施BPR的另外一个原则是利用IT手段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在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时,要尽可能利用IT手段实现信息的一次处理与共享使用机制,将串行工作流程改造为并行工作流程,协调分散与集中之间的矛盾.ERP软件产品一般包括总帐管理、应收应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成本管理、物料计划管理等功能模块,能很好地遵循BPR的这两个原则.实践表明,应用ERP与企业的员工素质、经营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业务流程、过程控制、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责权利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些问题在建立ERP系统的同时不能得以有效的改进、提高和创新,那么ERR,是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因此,应用ERP必须实行BPR,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基础.这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管理粗放,以及现阶段我国ERP应用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而言,显得更为必要.(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自:《上海会计》2001年第3期 作者: 饶艳超 论文来源:《学术论文》,
你没说你什么专业的
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债务危机的形成既有银行、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体制、政策、结构、法制方面的原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有银行危机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系统性银行危机银行挤兑银行重组资产管理公司债务重组
论文摘要:当一家或多家银行出现严重问题并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时,即会出现系统性银行危机。这种危机将会严重影响支付体系,减少信贷流量以及破坏资产价值。因此,分析其成因、代价及管理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当一家或多家银行出现严重问题并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时,即可以认为发生了系统性的银行危机。这四个特征是:(1)银行不良资产超过总资产的10%;(2)挽救的成本至少达到GDP的2%;(3)至少大部分的全国性银行发生了问题;(4)发生了银行挤提或政府为了应对危机采取了紧急 措施 ,如冻结存款、延长银行假期等。系统性银行危机将会严重影响支付体系,减少信贷流量以及破坏资产价值。因此,分析系统性银行危机成因、代价及管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成因
银行体系危机通常来自于相互影响的多个方面,因此这种银行危机的危害性很大。大体上可以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由微观经济原因造成的危机很大程度上与银行的管理不善有关
松弛的贷款制度可能会助长资产价值泡沫,或导致银行资产的过度集中。不健全的风险控制措施往往是一些危机发生的重要成因,并会导致种种资产负债表的缺陷——造成很大的资产负债表货币或期限的不匹配,或资产质量的恶化,或导致巨额的亏损。资产负债表有缺陷的银行最容易受到冲击,甚至是一些较小的外部事件都足以导致信心的丧失和大面积的挤兑。
(二)由宏观经济原因造成的危机往往是由银行体系的外部因素引发
在强有力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下,管理十分健全的银行体系也有可能会受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恶化的影响而出现问题,造成银行危机。尽管管理良好的银行能够吸收一些宏观经济冲击,但是,持续的不合理的货币、汇率或财政政策带来的金融压力可能会超过银行的抵御能力,从而影响到其清偿能力,迫使其从事一些高风险业务。这些政策主要通过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产生效应。例如,如果对政府存在巨大的风险暴露(往往是由于高收益政府债券),就会增加不可持续的财政政策对银行的影响。另外,虽然 金融合同 的美元化可以提高中介程度,但也会使银行受到不合理汇率政策的影响。这是因为即使在货币完全匹配时,银行也会暴露出未对冲汇率风险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即使总体上看,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是合理的,银行也会受不可持续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较高和波动性较大的利率。
二、系统性银行危机的代价
虽然金融危机并非经常发生,但是银行危机却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1980—1995年间,约2/3的IMF成员国经历了较为严重的银行业问题。银行危机比其他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的倒闭更能对经济产生大的外部负效应。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银行危机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收入以及福利水平,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及后果。
(一)严重影响直接相关利益方的利益
这些利益方包括:(1)银行的股东,其所持有的股本权益会减少甚至消失;(2)存款者则面临着其部分或者是全部银行存款的丢失以及重新进行投资组合的成本;(3)银行的借款者,如果是依赖于银行提供资金,则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的资金 渠道 ;(4)纳税者则要支付拯救银行的各项支出。这些都是银行危机给特定的群体以及行业部门带来的直接损失。而且,银行为了区别“好”和“不好”的客户,会用较长的时间收集积累客户资料,一旦银行倒闭,这些信息都丢失了,还会增加整个社会重新收集所需信息的成本。
(二)引发大量财政支出
系统性银行危机引发的财政支出包括恢复金融体系所产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对银行注入资本以及支付给存款者的各项费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当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结合在一起时,解决危机的财政支出更加巨大。各国解决“双危机”的费用平均达到年度GDP的23%,而单独银行危机的解决成本只需GDP的。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目前尚不清楚,但是货币危机往往导致银行危机,或使银行危机变得更为严重。
第二,发展中国家为解决银行危机的费用高于工业国家(该费用是指银行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发展中国家单个银行危机也更易演化成系统银行危机。差异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银行体系和整个经济体系比较健全,更能抵制住冲击。但随着发达工业国家25%的出口、40%的直接投资都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比例还在呈上升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当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这些国家发生银行危机不仅会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对外贸易、削弱一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增加一国政府的负担,也会影响到工业国家的发展。
第三,银行体系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越有主导地位(用银行信贷/GDP来衡量),解决银行危机的成本就越高。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储贷危机中,由于美国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重要性较低,所以解决危机的财政支出只有年度产出的3%。相反,日本的银行在进金融体系的作用则相对重要,所以其解决费用在2001年达到了GDP的8%。
(三)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率升高
系统性银行危机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已经为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Andrew Rose在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危机之后发现,对经济影响范围较广的银行恐慌持续一年,该国的GDP将下降1%;持续两年,将使GDP下降3%。Friedman andSchwartz(1963)认为,银行危机会造成货币存量的不可预测地急剧萎缩,从而导致经济陷入衰退。Bernanke(1983)就把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归因于银行危机截断了“信贷渠道”,投资受到银行危机的影响,导致整个社会的产出受到影响,并意味着长期的经济发展也受到影响。另外,根据IMF《国际金融统计》各期的统计数据可看出,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拉美以及亚洲三大危机均伴随着失业率的升高。虽然银行危机和失业率上升之间精确的数量关系难以确定,但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银行危机确实会带来失业率的上升。
四)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系统性银行危机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操作目标(如利率)、中间目标(如货币或信贷总量)和最终目标(如稳定物价)之间关系的稳定。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前提是基础货币与宏观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稳定关系。但银行危机发生时,当局往往会要求银行提高准备金水平,或者公众会挤提,这些均会改变货币乘数,破坏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稳定关系。据IMF对部分发生银行危机的国家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危机往往导致货币需求和货币乘数处于不稳定状态。在阿根廷、智利、加纳、菲律宾和乌拉圭,货币乘数在银行危机发生前和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出现了剧烈波动。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银行危机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均有较大影响。严重的银行危机还会使货币政策难以正常地执行。因为当局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敢动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害怕这样做会令本已陷入困境的银行更加处境艰难,但是结果只会令情况变得更为糟糕。 三、系统性银行危机的管理对策
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国家条件,如危机的成因、宏观经济条件和该国的发展前景、银行体系的财务状况、内外部传导的风险以及其他可使用的解决工具等,来制定系统性银行危机的管理对策。这些对策通常包括危机的控制、银行重组以及资产管理和公司债务重组等这几个相互联系的措施。
(一)危机的控制
货币当局应采取各种稳定银行负债的措施来控制系统性银行危机。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应向具有清偿能力的银行体系提供充分的流动性,以保护支付体系,并使当局有时间找出危机的原因,制定出适当的对策。特别在流动性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央行应使用其货币工具来中和由此而产生的货币供应的增加。在高度美元化的经济体中,央行提供紧急流动性的能力受到国际储备水平、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此时,如果无法满足流动性问题,则需要央行在银行问题的解决上采取全面担保等更为大胆的措施。
若上述稳定性措施无法控制危机,当局只能诉诸于行政措施,避免货币失控。这种措施包括对存款的证券化、强制性展期或是对存款进行冻结。这些措施会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存款人提取款项的能力。行政性措施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扰乱,因此应作为其他措施都失败的情况下的一种阻止挤兑的最后措施。
(二)银行的重组
通过银行重组可以恢复银行体系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具体来讲,可以根据统一的作价标准收集数据,搞清银行亏损的规模和分布,将银行分成有生存能力并符合监管规定的、没有生存能力并不具备清偿能力的以及有生存能力但资本不足的三种类型。所有具有清偿能力但资本不足的银行都须提出可接受的结构调整计划。对于资不抵债的银行,应加以干预,并将其转给负责银行整改的机构,由其来决定是否将其关闭,还是让其继续开业。如果关闭一家银行,则应确定如何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管理,包括不良资产、良好资产和存款。如果让一家银行继续开业,整改机构则须决定一些选择方案,包括是否用公共资金对该银行进行重新充实资本,立即将其出售或是作为与某个私人机构进行合并的对象,或是将其与另一个有清偿能力的由政府所有的银行进行合并。任何一项经营计划都可能会出差错,股东必须随时准备采取纠正性措施。此外,当局须对今后经济可吸收的业务量提出看法,并制定银行评估的标准,旨在建立一个健全的银行体系。
在重组策略中应对负担的分担问题做出明确的决定。银行危机反映了银行及其借款人的亏损。这种代价应由银行股东、存款人、其他债权人以及纳税人来承担。这种代价如何支付以及如何将这种代价在不同的对象之间进行分配,既是一种政治决定也是一种技术决定。对此,必须在制定对策的过程中加以考虑。此项工作是十分棘手的,因为亏损的确定是十分困难的工作,不良贷款也没有明确的市场价值,而且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亏损的规模也在不断改变。解决这些问题须有强有力的和有凝聚力的政治领导。
一旦银行体系稳定下来,公司的重组和资产的处置都上了轨道,当局即需转向强化金融体系和促进其重新中介化。此阶段的任务包括确定私人和公共金融机构的角色,加强审慎监督和监管监督,提高透明度。市场纪律必须得到加强,对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采取的一些保障措施须安全、有节奏的逐步取消。破产银行的退出规则须予以加强;有关的法律、司法以及机构框架须得到强化,以促进一个有效的、竞争性的银行体系。
(三)资产管理和公司债务重组
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银行可以对贷款的结构进行调整,对贷款进行清算,或是将此资产出售给某个专业机构进行处置。这种资产管理过程是与公司的结构调整交织在一起的。设计不善的公司债务重组方案会妨碍金融部门的结构调整,甚至会使其出现逆转现象。此阶段危机管理的目标是寻求做出使银行可以维持正向现金流动,深化与有清偿能力借款人业务关系的安排,以及鼓励公司债务的重组。
银行和公司必须以及时、有序并公平分担负担的方式对公司的债务进行重组。政府往往也需采取措施确保银行在与借款人进行谈判时不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必须强化正式的破产规则,同时,应建立制度和机制,鼓励进行庭外解决。对公司债务进行财务重组应在更为广泛的对公司的业务进行重组的背景下进行,这是公司保持其盈利能力、进行新的投资和取得银行贷款以及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如果无法对贷款进行重组,应对其加以清算,或是对抵押品进行拍卖。
从制度上看,受损资产的管理可有几种选择。对于不良贷款,可由银行加以管理,或是出售给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这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是私营的,也可以是公有的,尽管每种方案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经验 表明,政府拥有的集权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对最大程度地提高其回收价值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加上业务还可能会受到政治影响,因此通常私营金融机构的对策会更为迅速、更为有效,并且可能会在问题规模较大或所需技能达不到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商业 银行风险 风险防范
[论文摘要]商业银行风险是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之一,关系国家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股份制改革背景下,特别在我国加入WT0后,国有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值得关注。本丈在界定商业银行风险基础上,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戍因,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建议。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结构体系的主体风险问题由来已久,制约商业银行发展在股份制改造背景下,以及我国加入W TO.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重要。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界定
商业银行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商业银行处于不确定性环境中加之内部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暴露导致银行价值遭受贬损或者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性质,导致其经营中的每一项业务都伴随着较高风险,包括存款的吸收,贷款的发放以及衍生金融产品的推出和中介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缘自自身管理弊病管理弊病被忽视或得不到根治不断积累和加深在外界风险环境的刺激下就可能发生危机。
新巴塞尔协议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进行了明确分类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相互独立,通常可相互转化。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自身资本金比率不符合要求:二是内部管理不善,信贷管理水平低下内部控制不健全违规操作现象普遍甚至出现挪用公款、携款外逃现象:三是存款准备率水平低,存款人一旦挤提存款,银行就会出现支付危机:四是贷款核准制度不健全贷款到期时违约.或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银行不良资产增加.收益能力下降.信贷资金周转困难。客户可根据银行活动的一些指标体系初步判断.预警银行风险,减小损失。
二、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多样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银行风险的内部成因一般容易控制和管理,而外部的环境因素银行个体一般难以控制:但可以利用预警系统发出的信号调整经营策略。概括起来商业银行风险成因主要有
1.资本金比率低御险能力弱
我国经过股份制改造之后的新型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风险并不突出,而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本金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安全的重要保证。资本充足率越小,风险越大,安全度也越差因为资本占资产的比率越小当资产一旦发生损失时,给予补充的能力越小。巴塞尔协议为了加强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强行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高,2002年资本净额为188179亿元,虽然比2001年的亿元略有增加,但由于加权风资产总额由2201020'fZ,元增加到2309861亿元,因此资本充足率由830%降低到815%:而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由2001年的576%下降为2002年的554%。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储备注资中行和建行:6月,建行和中行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协议,分别向信达公司移交不良贷款1298亿元和1498亿元。这是政府使建行和中行上市达到8%资本金充足率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注资。另外,银行自身的利润留存则由于盈利水平低下而难有作为。在资本金补充不力的情况下,资本金的消耗与流失现象却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固定资产的贬值等。
2内部管理不善.防险意识差
商业银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部管理问题积累的结果,管理不善主要体现为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从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来看,银行”重贷轻管”“三查“制度流于形式,贷前调查不细贷时审查不严,贷后检查不力,缺乏动态的跟踪监测。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内部授权授信制度、贷款审核审批制度.信用证和承兑汇票的签发制度等形同虚设.难于有效执行。甚至某些职员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无约无束利用职权挪用公款,甚至携款外逃。
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的重视,管理不够。商业银行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如利率、证券市场行情、周边国家经济情况等的变化不够敏感应对风险能力差。
3盈利模式单一化险水平低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比重较小只能提供较少的银行服务与产品,利润来源单一。国有商业银行传统产品与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存在产品单一性.同质性.网点相似性的特点中间业务.个人业务开展不发达。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最高为17%,有的甚至不足1%。而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其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0%上升到目前的384%。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盈利空间小。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可能导致恶性循环银行为达到业绩要求,往往发放大量放贷争取客户.放松信贷审核标准导致不良资产的增多.为银行风险埋下了隐患另外这种模式的盈利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对利率管制的影响。
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途径
1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产权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产权模式的最佳选择,应当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转换的主要方向。股份制改革能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能够有效理顺国有产权关系,重新定位其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关系彻底消除行政干预。国家作为大股东只能以股东身份发挥作用.真正实行政银分离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集聚资金,解决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单一和资本金匮乏问题。同时.银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和规模内尝试参与市场交易.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组合。
2.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清除违规操作滋生的土壤。包括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人事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
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建立在丰富的业务数据、科学的管理模型以及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基础上.包括对风险的识别、度量、控制和监测等四个部分。目前,许多外国银行已经开始使用新一代风险测量模型.风险管理部每天用风险价值VARN算市场风险.跟踪信用风险.分析收益与业务量的关系.计算边际收益和违约概率.并据此确定准备金数额和配置经济资本。加入WTO后.利率和汇率管理体制逐步放开.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出现.银行风险敞口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纳入到整体的风险管理范畴,加以全盘统一规划,从组织、技术、人员上做好准备,逐步推行全方位风险管理模式。
3.拓展业务范围,转变盈利模式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商业银行的客户不断流失,银行急需改变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必须拓展业务范围.进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一是全力推进国际业务的发展。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金融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抓住机遇.加大国际业务发展的力度,将经营资源和管理资源向国际业务倾斜,促进国际业务快速发展。二是多元化地推动收费业务发展。银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对自己提供的服务收费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国际惯例: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对许多业务还没有收费,严重影响银行收入能力。2003年6月颁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为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三是创新代客理财工具和渠道。代客理财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理财意识。投资意识的逐渐增强.社会公众的理财愿望日益强烈这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客户基础。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在防止不良资产增加的同时.要拓宽思路解决存量不良资产.防范随着银行改革深入而产生的信用危机等等。
浅谈国有银行危机论文相关 文章 :
1.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与风险承担关系分析论文
2.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论文
3. 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论与对策
4. 信贷风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5.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与防范
6. 关于农村金融的论文
企业重组是企业为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提高竞争能力 ,降低经营风险的经营决策行为。在未来的几年中 ,企业重组将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重组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重组论文 范文 一:企业重组整合税收筹划分析
随着经济改革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国家电网公司企业不断改革,对集体企业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企业产权重组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重组的方式很多,有合并、分立、兼并、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形式。企业在产权转移过程中无法回避相关的税收问题。国家为了适应企业产权重组的需要,加强对资产重组企业的征收管理,财政部与国税总局于2008年联合下发的 财税 〔2008〕175号文件《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并于2009年再次下发国税发〔2009〕89号文件《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契税政策若干执行问题的通知》,此后在依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前提下,又制定了财税〔2009〕59号文件《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对改组和改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认定、资产计价、税收优惠、亏损弥补以及重组收益等涉及企业所得税的问题做出了新规定,为企业进行产权重组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税收筹划的空间。本文拟就企业合并、分立两种重组形式,谈谈税收筹划的思路。
一、企业合并、分立过程中涉及的税收政策
企业在合并、分立过程中涉及到所得税、契税、印花税、以及增值税和营业税等处理。
(一)涉及的所得税政策
1.企业合并涉及的所得税政策根据财税〔2009〕59号规定,企业发生合并,都应当按照清算进行所得税的税务处理被合并企业,合并企业不得结转弥补被合并企业的亏损。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应按照被合并企业的公允价值进行确定。但是,存在以下条件时可以享受特殊税务处理:一是,存在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二是,在企业合并发生时企业股东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大于或等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五。特殊税务政策规定:合并企业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来作为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合并企业承继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所涉及的所得税涉税事项;被合并企业亏损的允许合并企业可以弥补的最大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用合并方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来确定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企业在吸收合并过程中,如果企业在合并后,不改变存续企业的性质及其所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合并企业在合并前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剩余期限内继续享受,其所享受的优惠金额按照存续企业合并前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亏损计为零)计算。
2.企业分立涉及的所得税政策根据财政部及国税总局联合下发的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企业在发生分立过程中,应按公允价值确认分立出去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存在以下情形时:一是,被分立企业继续存在时,被分立企业股东取得的对价应视同被分立企业分配收益进行处理。二是,被分立企业不再继续存在时,规定不得相互结转弥补企业分立企业的亏损,按清算进行被分立企业及其股东处理所得税涉税问题。分立企业在确定接受资产的计税基础时应按照公允价值予以确认。企业分立时存在以下条件时可以享受特殊税务处理:分立和被分立的双方企业再不改变原来实质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如果被分立企业的股东分得被分立企业的股权(按照原持股比例),同时取得股权大于或者等于支付总额的85%。特殊税务政策规定:以被分立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分立企业所接受的被分立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分立企业承继已分立出去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涉税业务;如果企业在分立后,不改变存续企业的性质及其所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分立企业在分立前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剩余期限内继续享受,其优惠金额按该企业分立前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亏损计为零)乘以分立后存续企业资产占分立前该企业全部资产的比例计算。
(二)涉及的契税政策
依据国税发[2009]89号以及财税[2008]175号的有关规定:企业发生重组合并的,并且保持原投资主体继续存在的,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由合并后的企业承受的,享受契税免税的税后优惠政策;企业如果发生分立,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主体其性质相同的企业,不征收新设方、派生方承受的原企业的房屋以及土地的契税。
(三)其他涉税政策
依据《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的规定,企业在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务债权、及劳动力时,转让过程中涉及的应税货物转让不应当征收增值税。依据《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的规定,企业整体转让产权的,其转让价格与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以及销售不动产存在很大的不同,不能仅仅通过资产价值来决定企业产权的转让价格,此种整体转让企业产权的行为不应征收营业税。依据财政部与国税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纳税人通过不动产或无形资产投资入股被投资企业的,纳税人参与并接受投资方进行的利润分配,与投资方共同承担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按照税收相关规定不应当征收营业税。进行的股权转让行为也不应当征收营业税。
二、企业合并、分立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一)企业合并的税收筹划
企业合并的税收筹划应当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税负,考虑企业合并后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增值税的筹划。如果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率高于一般纳税人税负率,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方式,改变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反之则宜采取控股合并,保留各自的独立纳税主体。
2.契税的筹划。宜采取吸收合并方式,享受免税政策。
3.企业所得税的筹划。通过吸收合并亏损企业并选择股票加现金(债券)方式,并使非股权支付额(债券或现金支付)低于15%,这样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亏损弥补、继续税收优惠等政策。当然,合并时不仅应考虑税收因素,还应该结合合并的主要动因,全面分析合并的成本和收益,单纯为了节省税款进行合并是不可取的。
(二)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
1.增值税筹划。
(1)混合销售的分离。根据税收相关法律规定,一般货物的生产、零售或着批发的企业、个体经营者以及企业性单位存在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视同货物销售,对其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在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视为非应税劳务销售,不应征收增值税。通过筹划将销售和劳务分成两项不具有从属关系的行为,从而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减少税负。
(2)免税或低税率项目的分立。购进免税农产品或县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农产品,准予按照买价的13%计算可抵扣得进项税款。这为企业通过分离进行增值税筹划提供了空间。在对特定的增值税免税或低税率产品进行涉税处理时,通过将其生产归类于独立生产的企业,可以避免在进行税务处理过程中因模糊核算而使用了高税率,由此可以促使企业降低税负。
2.契税的筹划,企业分立时,尽量保证属于同一投资主体,享受免税政策。
3.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企业进行分立时的思路是:应尽量使非股权支付额低于15%,并且不改变原经营活动尽可能通过分立使企业成为微利企业或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20%的优惠税率。
三、小结
企业合并、分立等重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举措,在进行重组整合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经营决策,同时涉及角度财务决策信息,并产生大量的税收问题。因此,在进行重组整合过程中不仅要用现行税收法规来评价重组整合的可行性,还应当深入细致地分析每一种重组方案的涉税项目以及所可能产生的税收问题,在全面分析此种重组方案的前提下提出此种重组整合方案下的税收筹划方案。在评价税收筹划方案的过程中,要对重组整合中涉税问题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考虑;在考虑当前现行税收相关法规的,还应当对今后税收相关法规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做到税收筹划的未雨绸缪。只有在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找出最佳途径,才是理想之举。
企业重组论文范文二:企业重组中资产转让税收政策分析
一、相关国家税收政策
(一)营业税分析
上述当中的某企业在进行重组活动的过程当中,根据国家相关营业税政策的规定要求在2011年10月1日起,上市公司在进行资产重组活动,企业的资产公允价值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重组,其中比较重要的方式即为企业资产合并和企业资产置换,在此基础上还有企业资产分立,同时还包括比较重要的企业资产出售,通过这些 方法 将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全部资产或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部分资产,同时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力,在此基础上还有企业债权等都经过活动程序将其转给重组活动的单位或者重组活动参与的个人,根据国家营业税政策的规定,这些活动项目都不需要进行营业税缴纳,并且企业的不动资产同时还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等等各项在进行资产转让和重组的过程中也不需要进行营业税缴纳。就此,本文案例中的某企业在进行企业重组活动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营业税的缴纳。
(二)土地增值税分析
该企业在进行重组活动的过程中有企业的土地及房产总共资产价值为6000万元,但是根据我国土地增值税的国家政策规定显示: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经营不利,难以继续下去的情况时,企业会进行重组或者兼并的活动。企业在进行资产重组活动的过程中大多数会涉及到房产和土地等项目,对于实行兼并活动的企业或者是对于被实行兼并的企业,两方企业在进行房产转让的过程中,都不需要进行土地增值税的缴纳。就此,本文案例中的某企业在进行重组活动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土地增值税的缴纳。
(三)增值税分析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进行资产重组活动的过程中,对于企业资产进行评估工作,随后对于企业评估后的资产进行转让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转让的资产,企业要进行增值税的缴纳。但是根据我国增值税的国家政策规定,企业运用置换以及企业资产合并等方式进行的重组活动,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全部资产或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部分资产转让给参与重组其他企业,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会产生相应的企业增值税。并且本文案例中的某企业的资产中还有1000万元的货物,即使企业进行货物转让这一活动也不会产生相应的增值税费。就此,本文案例中的某企业在进行企业重组活动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增值税费的缴纳。
(四)契税分析
企业重组活动是由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两者共同完成的,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所有权转让都有可能产生相应的契税税费。根据相关的国家契税政策规定,对于整体被兼并或者是整体出售的企业,国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将被兼并企业法人的责任与利益等一并注销,并且兼并企业要全部安置被兼并企业的工作人员,并且对其进行大于等于三年 劳动合同 的签订,从而兼并企业在进行重组活动中涉及的土地转让、房屋转让等活动都不需要进行企业契税税费的缴纳。就此,本案例中实行兼并重组活动的企业如果能够在兼并活动的同时安置该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并且与这些工作人员签订大于等于三年的劳动合同,企业重组活动中的合并企业就不需要进行契税税费的缴纳。
(五)企业所得税分析
企业在进行重组活动过程中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比较多,其中企业主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首先,企业的重组活动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商业性,不能够对国家税费缴纳予以拖延。其次,企业重组活动中的资产分配比例要符合国家政策的规定。第三,企业重组活动之后的一年当中不可以将企业重组活动之前的经营性质进行改变。第四,企业重组活动中的支付金额也要与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相符合。第五,企业重组活动之后的一年当中不可以进行企业股权转让活动。
二、结束语
本文选取某地某企业的重组活动为研究案例对其重组活动中资产转让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阐述,科学合理的税收分析能够减少企业的税费缴纳,提高企业的效益。
企业重组论文相关 文章 :
1. 企业研究论文
2. 企业战略论文范本
3. 电力公司论文
4. 公司管理论文
5.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6.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大全
基于信息化的石油企业组织变革研究 石油企业的信息化优化了企业的信息过程,为企业管理创新、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变革和知识管理的实现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环境。面对企业信息化,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企业信息化迫切呼唤新型组织结构。如何对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成为对内提高组织的效率、对外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 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1.1 应用系统建设趋于成熟。石油企业已基本上走过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两个阶段(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不仅完成了人事系统、财务系统、销售系统等典型应用的建设,而且已经开始逐步实施ERP,统筹规划企业各项资源,以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 1.2 集中管理初见端倪。为形成集团优势,石油企业不断整合内部资源,利用应用系统统一财务、统一销售、统一采购等,大型企业的集中管理对信息、对应用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 1.3 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已经起步。在提高、优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已经开始建设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如数据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等,希望利用信息系统发挥企业信息资源潜能,辅助企业决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由于其所处的行业特点,使得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前面,历经了十余年的信息化道路,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软、硬件网络体系。尤其进入21世纪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都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建立了一整套从总部到一线的基层生产单位的信息化网络系统。然而是否只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石油企业的运营效率就会有一个显著提高,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有一个飞跃。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可以从工业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300、400年前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一直到后来内燃机、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这些发明都叫做工业技术革新,可以说揉经历了一场工业技术革命。但是不是只要有了技术,社会就能发展了呢?应该说不是,有了技术还必须有一个社会革命,或者说是社会结构根本的变革。所以从工业革命开始技术,像英国和欧洲开始有了圈地运动,所谓的羊吃人,实际上是人口在迅速地城市化,把农民或者劳动力与土地的纽带切断了,所以社会结构根本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都变了,社会形态变了,工业技术才得到了高度的发挥和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劳动生产力。 由此看出技术的变革是先导,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要依靠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我们回过头来看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然石油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备,但是企业的管理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即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金字塔似的、垂直的、职能化的部门管理结构。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管理、生产优化工作存在脱节现象。没有针对企业信息化改革而进行相应的组织机构改革。目前石油企业最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叫做先进技术设备与落后的组织结构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在这个矛盾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之前,现有的先进信息技术确实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多数石油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强调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因素,而忽略了管理因素。目前绝大多数石油企业都做到了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每个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也比较重视,却没有形成成熟的网络与普遍的推广。同时,某些石油企业还存在过于注重硬件的采购,忽略软件的开发的问题。看来,不管是整合多个系统也好,还是实施某一个系统也罢,企业内部管理能否理顺,都将是决定这一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信息化不仅需要投入资金,更需要投入管理意识,否则难免事倍功半。 事实上,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买设备、建网络,信息化建设是由硬件建设和应用工程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建设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应用才是关键。借助于企业信息化,企业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信息流得以顺畅地在企业内部流动;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更为关键的是,应用从本质上讲其实是“管理整合”,他需要不同部门通力协作,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完善实施。多数石油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改革时,就面临与其原有的财务系统进行整合的问题。具体实施中,最难做的正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整合”,即团队如何协作的问题,把这一问题解决了。技术部分的改编码、做标准、整合系统是相对“轻松”的,只需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企业ERP实施难点全对策 引言: 加入WTO,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球化、信息化、过剩的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高效、动态的快速反映系统,而目前中国企业却普遍适应不良。信息化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利器和手段。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企业就开始开发实施MRPII,近年来,ERP市场如火如荼,许多企业使用并已购买ERP产品,但企业实施ERP难点多、矛盾多、不可控因素多,实施ERP并获得成功的企业甚少。而从1998年开始实施ERP 的西安铁路信号工厂,经过几年的摸索,已逐步走出了一条相对成功的中国式实施ERP的道路。西安铁路信号工厂在实施ERP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将会使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一、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企业能否在市场上赢得竞争,能否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关键在于管理。 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中,无论是流程式还是离散式的制造业,无论是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少品种重复生产还是标准产品大量生产的制造,制造业内部管理都可能遇到以下一些问题:如企业可能拥有卓越的销售人员推销产品,但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却没有办法如期交货;车间管理人员则抱怨说采购部门没有及时供应他们所需要的原料,实际上,采购部门的效率过高,仓库里囤积的某些材料10年都用不完,仓库库位饱和,资金周转很慢;许多企业要用6~13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计算出所需要的物料量,所以订货周期只能为6~13个星期;订货单和采购单上的日期和缺料单上的日期都不相同,没有一个是肯定的;财务部门不信赖仓库部门的数据,不以它来计算制造成本…… 不能否认,以上这些情况正是我们大多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管理问题,然而,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能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它呢?――事实是,在中国的企业界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国外的ERP/MRPII的软件厂商早已悄然地走进了中国市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ERP开始逐渐被中国的企业界、理论界所认识。 二、ERP系统是企业提升管理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内多数企业业务执行的范围弹性较大,而且现代化技术设施不是特别先进,面对时刻变化的市场相对较困难。中国企业在工厂管理上花了很大力气,如降耗、减员增效等,但都不系统,就事论事,是间断性的、表面的,没有总结内在的规律。 中国企业既要考虑自身体制的转换和管理的加强,又要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因此,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市场应变能力,是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这就需要一套全面的ERP系统来帮助企业进行管理。 ERP管理系统具有双重核心,即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ERP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将企业内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集成,使其协调运作,从而实现整个系统工作绩效最优。 信息流是企业的神经网络系统。管理信息在企业中的流动有三个方向:一是向上流动信息,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这是信息的汇总过程;二是从上层向中层再向下层的向下流动信息,这是对战略、目标、方向的分解过程;三是水平流动信息,这是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过程。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和及时,才能保证组织的效能,实施ERP可以带来高效率的信息传递,这主要表现在信息格式规范化、传递渠道固定化以及预警提醒功能,从而使信息的传递顺畅、不失真。 物流好比企业的消化系统。改善物流速度和质量的关键是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业务流程的优化,运用信息化手段会对业务流程产生诸多影响,它可以自动去除某一环节的人工操作,改变流程顺序或实施平行化,严密监视过程的状态和目标,实现不同任务和过程间的集成,消除过程中的中介活动,越过空间来协调过程,改进对决策信息的分析,从而使得基础管理周全、规范,领导监控及时准确。 资金流宛如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企业运营质量的综合反映。借助工具可及时发现和控制原料过量与停工待料现象、产品积压现象及销售环节的呆帐现象,及时解决浪费问题,及时暴露管理瓶颈,解决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财务管理仅限于事后核算而无事前和过程控制的问题。 ERP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对信息的及时高效处理,减轻了加工负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挖掘,提炼了知识。综上所述,实施ERP确能有效解决企业的诸多困扰,提升综合管理。 三、实施ERP的难点 ERP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ERP在中国近十年的历程中,既有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功案例,也有不少失败的典型。如何在ERP实施这条布满沟沟坎坎的大道上一路走好,是众多企业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分析和解决ERP实施过程中的难点,能有效地推动ERP实施走向成功。 目前实施ERP的主要难点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目标不明确。多数企业错误的认为ERP实施是一项简单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目标设得过高或过低,就很容易模糊不清。目标一模糊,就很难落实到具体的实施工作中,不顾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导致投资过大、收效甚微、实施乏力的状况。明确的实施目标对实施ERP项目而言,就好像大海彼岸的港湾,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航行目标和方向,轮船很容易受到各种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迷失方向。 第二,认识不明确。对ERP项目只视为计算机项目,对管理思想、管理软件、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概念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计算机系统不是管理目的,而是管理工具;ERP项目不是计算机项目,而是管理工程,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实施周期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 第三,企业基础管理薄弱。中国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普遍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企业缺乏战略观念、系统观念;他们对业务流程、财务核算等简单流程都不能理顺;客户数据在销售部和财务部都不能统一,更不要说销售和分销的业务流程;这些先天不足因为对手的薄弱而被掩盖,但加入WTO后,随着拥有战略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的跨国公司的进入,这些薄弱环节已凸显出来。由于管理基础薄弱,企业根本不具备实施ERP的前提条件,甚至不存在业务流程再造的问题,而是业务流程新建的问题。长期缺乏先进理念始终如一的贯彻,势必无法实施与运用奠定在一定管理哲学指导下的ERP系统,即使是素质优良的企业也会因外部市场环境的不规范而难以规范运作。 第四,人才匮乏。企业自行开发软件费时、费钱,究其原因是人才匮乏;软件供应商各有长短,用户难以辨别优劣及适用性。新知识面广、量大,更新速度快,难以全面掌握;企业个性与行业个性差异大,企业管理基础与侧重点各有不同,导致难以开发出既先进又经济实用且能具有市场推广价值的软件。 第五,实施矛盾多。ERP的集成性与实施中部门间协调困难的矛盾,ERP的先进性与企业人员素质差的矛盾,应用范围广与数据准备工作量浩大的矛盾,计划的精确性与IT系统基础数据差的矛盾,较长的实施周期与IT技术快速更新的矛盾,企业需求与系统工作重心偏差的矛盾,高投入与慢收益的矛盾,较长的实施周期与企业“一把手”重视程度及心理承受力的矛盾等。 第六,不可控因素多。ERP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因此被称为“一把手”工程,但“一把手”工程本身就不可控;对基础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准确性要求不可控;因实施人员的素质因素使得实施质量不可控;因不同层次需求不一致,使得需求与验收标准不可控;因各方存在职能与观念的错位,常导致实施主体缺位现象。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实施周期、成本不可控。 以上诸多矛盾,如不加以妥善解决,就会加大实施ERP的投资风险。 四、实施ERP的若干对策 ERP实施成功的标志是系统运行集成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管理改善持续化。成功实施ERP会给企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会使市场反应速度加快,产品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客户满意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总成本降低,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总结我厂在实施ERP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与企业一把手达成共识ERP项目的开始。ERP不是终点,是一条起跑线。企业实施ERP是整个管理变革的开始。当企业需要重新组织和整合自己的资源时,就必将面临着变革,这些变革包括:业务流程、人员配置、产品配置的合理化。那么领导这场变革的只能是企业一把手,只有他与项目组达成共识,ERP项目才能开始。 第二,明确项目实施目标。实施ERP是一项深刻的管理革命,是一场耗资大、实施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进行战略规划,做好立项分析,包括对经费预算、过程控制、人力配备、组织保障等问题进行系统设计,明确实施目标。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实施目标是ERP成功实施的保证,也是衡量一个ERP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ERP项目的实施目标是要基于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ERP项目实施组通过对企业的优势与不足、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与期望,制定项目的总目标、分目标与分阶段目标。 第三,全面考察,选准软件供应商。首先企业要明确自身的目的与需求,先作自我分析与诊断,然后要深入考察多家供应商及供应商服务的客户,必要时请管理咨询机构参与谋划和鉴别。企业要做好投入产出分析,注意成本的合理性,既不要片面追求功能全面的软件造成浪费,也不必为节约一时成本致使所选软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兼顾实用与开放。软件应为管理服务,而非管理适应软件,不能本末倒置。软件要适合于企业的流程,吻合度要高,这样才能减少二次开发量,保障实施周期,顺利进行BPR。供应商最好有同行业客户的服务经验,要有成功实施ERP的案例,这样才会降低实施风险,并能在软件编码体系等基础数据准备中大大缩短实施周期。同时要考察软件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实施人员素质及其后续服务的能力。选软件供应商如同选择婚侣,不可不慎,选好合作伙伴就成功了一半。 建议在选择ERP软件产品的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软件公司的性质; 2、软件公司的开发能力; 3、软件公司的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 4、软件产品的易用性; 5、软件产品的扩展性; 6、软件产品的升级性; 7、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 8、软件产品的价格体系; 第四,金子塔式的实施团队。要想成功实施ERP,必须有一批精通ERP管理思想、掌握软件技术,同时又有中国环境下组织实施ERP项目经验的实施顾问队伍,实施ERP项目要依靠整个团队。成立由企业“一把手”挂帅的金字塔式的专题组来管理整个项目,选择并配备得力的受托人。在金字塔的底部是应用顾问包括业务实现和技术实现两大部分负责项目的实现,中间一层是管理顾问保证项目的成功度,控制项目的进度和方向,顶端是咨询顾问,主要负责整合业务,提升管理。应用顾问与企业的具体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紧密合作,管理顾问与企业中层领导配合,咨询顾问与企业的高层领导进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使整个项目内部能够承上启下相互协作,在每个环节都保证畅通。 第五,明确的需求分析,可行的实施方案。企业并不一定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了如指掌,需要咨询顾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咨询顾问需要对企业进行整体情况、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主流程进行详细的调研,帮助企业从诸多的问题中归结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此作为事件的驱动点,使实施目标更明确。应注意的是,用户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值,而是动态的。耐心听取基层操作人员的疑惑、困难和要求,建立彼此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项目的实施才容易成功。 第六,重视培训,并贯穿始终。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基于管理思想、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就,反映了企业的供应链。成功实施ERP,必须重视培训,而培训绝不仅仅是单纯系统操作的培训,从项目的实施开始到后期,相应的培训都是贯穿始终的,分阶段、分内容、分人员、分管里层次地分别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还必须要有完整的培训知识库,注重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借助培训手段统一员工的认识,提升管理理念和技术技能。否则软件用上了,但员工未必真正接受;观念上接受了,数据、制度未必能到位。ERP是整体管理解决方案,要防止将软件降格为对手工操作的电子化。 第七,切实做好BPR—业务流程重组。BPR曾被称作是“恢复美国竞争力的唯一途径”,BPR是成功实施ERP的基础。在进行BPR之前,必须对所有的流程从有无效率、是否合理的角度进行审视,然后从不合理且无效率的业务流程入手,逐一规范和调整。由于管理流程效率低下,导致产销周期长,决策过程迟缓,使得企业无法承接多批小量订单,无法承接短交期订单,无法及时推出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品;更有甚者,出现流程出错偏失,导致管理决策错误、不当库存、不当采购、重制重修、不良品产生等。BPR须遵循以下原则:面向供应链设计流程,注重整体流程优化,组织依流程定,而不是流程依组织定,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流程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转变。 第八,企业规章制度的更新与落实。在实施ERP的同时,要下大力气对企业以往的制度做合理的调整和修改,使它能够对项目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除了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对硬件网络设施的维护外,各个部门操作人员的数据及时更新尤为重要。如我厂推行的《ERP企业资源管理有关规定》、《计算机管理办法》等惯标文件和下发的近百份《ERP通知》为西安铁路信号工厂ERP项目的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 第九,决战—基础数据准备。在整个目标被确定以后,有一个环节非常重要,即基础数据的准备。前期的基础数据准备是保证系统正确运行的关键。很多企业实施其它的系统往往在这个环节停滞不前,最终导致失败。同样我们要把这个环节看得很重要,并称之为决战。 制造型企业的数据不仅复杂,而且在开始阶段会非常不规范。这些数据包括:客户数据、供应商数据、物料数据、产品结构、工序及工艺等静态数据,还包括库存、客户订单,发货,交货、发票,应收,应付等每时每刻会变化的动态数据。 第十,加强进度控制。ERP的实施大体上分三个阶段:前期主要是基础数据准备,进行标准化;中期进行交接面界定,业务流程重组;后期是实施适应期,实行手工与计算机并行作业,逐步解决原手工作业对计算机作业的不适应性。实施过程具体包括项目启动、组建队伍、设计、编码、测试、数据准备、软件安装、软件调试、项目试运行、二次开发、项目正式运行等众多环节。每一阶段都需要领导强有力推进和各方协调,否则会有中断、延时、超预算的风险。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忘记预期目标,在各种利益均衡和困难面前降低原有目标;项目可能暂时影响正常的业务,产生负效应;不可预见性因素影响项目进程,动摇领导的决心。针对以上种种情况,领导必须谋划得当,意志坚定,监督有力,实施项目管理,及时沟通,及时分析过程中偏失的原因,积极寻求对策。 第十一,选准突破口。企业管理变革绝非一蹴而就,选择突破口、入手点及目标很重要,企业应慎重论证,认清现状,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可把“效益驱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作为ERP项目实施的方针,从短期内易见效处入手,以便树立成功的信心。 以上若干点,是企业实施ERP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对策,能否有机的在实施工作把它们落实,直接关乎ERP实施的成功与否。 五、结论 ERP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的革命。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MPRII还没有被中国的企业界人士所完全认可之前,它却已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一跃发展成为现今的电子商务时代下的ERP。可见,这一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正在以一种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中国的企业中如火如荼地被应用和发展起来了,它无疑给我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力搏击的众多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因此,为了我们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一革命性的管理工具,很有必要对ERP实施中的难点及对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毕业 论文是商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能检验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给大家收集了一些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商务管理毕业论文篇一:浅谈电子商务
一、 电子商务的概述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指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广义而言,电子商务还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种内部业务的电子化。电子商务可被看作是一种现代化的商业和行政作业 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快信息交流以支持决策。电子商务可以包括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各项社会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充实和扩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开拓出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一)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1.电子商务,英文是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中国网络营销网” Tinlu相关 文章 指出,电子商务涵盖的范围很广,一般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或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ustomer)两种。另外还有消费者对消费者(Customer-to-Customer)这种大步增长的模式。随着国内Internet使用人数的增加,利用Internet进行网络购物并以银行卡付款的消费方式已渐流行,市场份额也在迅速增长,电子商务网站也层出不穷。电子商务最常见之安全机制有SSL及SET两种。
SSL(安全套接层协议)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电子商务的定义:
首先将电子商务划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电子商务。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为,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或活动。这些工具包括从初级的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到NII(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信息高速公路)、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和Internet等现代系统。而商务活动是从泛商品(实物与非实物,商品与非商品化的生产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动到泛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费除去典型的生产过程后的所有活动。狭义电子商务定义为,主要利用Internet从事商务或活动。电子商务是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人,系统化地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这个分析突出了电子商务的前提、中心、重点、目的和标准,指出它应达到的水平和效果,它是对电子商务更严格和体现时代要求的定义,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强调人在系统中的中心地位,将环境与人、人与工具、人与劳动对象有机地联系起来,用系统的目标、系统的组成来定义电子商务,从而使它具有生产力的性质。
2.电子商务的发展
1)电子商务产生的背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为IT)是指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两项电子技术,即集成电路技术和数据网络通信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1999年11月29日, 克林顿政府成立电子商务工作组, 由商务部领导,主要负责以下两项事务:
一、识别出可能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联邦、 州或政府法律与管制;
二、 建议如何改进这些法律以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美国政府的这一系列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
2)电子商务发展简史
按照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不同技术,我们可以将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划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EFT时代
20世纪70年代,银行间电子资金转账(EFT)开始在安全的专用网络上推出,它改变了金融业的业务流程。电子资金转账是指通过企业间通讯网络进行的账户交易信息的电子传输,由于它以电子方式提供汇款信息,从而使电子结算实现了最优化。这是电子商务最原始的形式之一,也是最普遍的形式。
第二阶段:电子报文传送技术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早期,电子商务以电子报文传送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 EDI)的形式在企业内部得到推广。电子报文传送技术减少了文字工作并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从而简化了业务流程。电子数据交换(EDI)使企业能够用标准化的电子格式与供应商之间交换 商业单证(如订单)。例如,如果将电子数据交换与准时化(JIT)生产相结合,供应商就能将零件直接送到生产现场,节约了企业的存货成本、仓储成本和处理成本。
第三阶段:联机服务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机服务开始风行,它提供了新的社交交互形式(如聊天室),还提供了知识共享的方法(如新闻组和FIP)。这就为互联网用户创造了一种虚拟社区的感觉, 逐渐形成了 “地球村”的概念。 同时, 信息访问和交换的成本已降得很低,而且范围也在空前扩大,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相互沟通。
第四阶段:WWW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互联网上出现了WWW 应用,这是电子商务的转折点。WWW 为信息出版和传播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简单易用的解决方案。WWW 带来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业务成本,它所带来的范围效应则丰富了企业业务活动的多样性。WWW 也为小企业创造了机会,使它们能够与资源雄厚的跨国公司在平等的技术基础上竞争。
(二)我国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安全问题
目前,阻碍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最大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计算机安全技术本 身的发展就存在一个时滞的问题。病毒感染、黑客的侵袭更使人们对计算机的安全性,特别是网络上电子商务进行的安全性产生怀疑。Internet的诞生并不是因为商业目的,而是为了能方便地共享计算机资源,所以Internet的TCP/IP协议及源代码的开设与共享是合理的,是适合当时需要的,要在 Internet上进行安全要求高的电子商务活动也就显得勉为其难了。这种情况对电子商务的推行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使公众在电子商务前裹足不前。
因此,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安全技术 措施 ,如防火墙、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技术,以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标准的形式把这些技术手段确定下来,包括制定必要的网络接人标准,允许采用不同的信息技术的用户间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实现商业标准化环境,尽快改革中国传统商业的手工作业方式,适应数字化经济的社会;组织有关企业、研究单位进行电子商务的标准制定,这些标准应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积极向目标通用标准靠拢。
2)技术问题
这里所说的技术方面的障碍主要包括网络的可靠性、数据传送的速度等。Internet上存在多种不可靠的因素:软件不可靠、线路不可靠和系统不可靠等。电子商务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这就应有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及其电子化的配合。金融电子化是电子商务实施的保证,金融电子化要实现跨行、跨地区联网贸易结算、资金划拨,真正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方便、实时的金融服务,中国的金融业亟须适应全球一体化进程而加快变革步伐。
由于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通信的商务活动,为此需要建设必要的信息基础 设施,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的研制、信息技术的开发 ,还包括用于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远程医疗保健等一系列信息基础设施的 建设。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我国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缓慢 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质量也比较低,公众使用费用比较高。
要想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需要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宽 带,这必须由硬件提供对高速网络的支持,面现在大部分的网络速度都达不到 实际的要求。WWW变成了“World wide Wait”。虽然千兆位 网络技术 开始走向 成熟,但要全面铺开还有待时日;ATM是理想的技术,但价格昂贵;千兆以太 网在可升级和成本上有优势,但不能提供多媒体应用所需的服务质量。
另外,中国信息终端设备普及率不高,信息产品如高性能计算机的核心元 件得依靠进口等因素都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此应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和电子商务标准的制定,以确保全球商务的可靠性、互操作性包括电子付款方面的标准、安全方面的标准、安全服务方面的标准、电子拷贝管理系统方面的标准、高速网络技术方面的标准等。
3)法律制度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就电子商务问题发言时指出,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政府应当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
4)人才问题
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所以能够掌握运用电子商务理论与技术的自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培养出大批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该国、该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关键因素。技术人才的短缺可能成为阻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应该加强人才培养。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建设步伐。国家应该鼓励 教育 部门向学生普及 网络知识 ,在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一些大专院校经济、贸易、计算机等专业院系开设 Internet、电子商务等选修课程,甚至可以考虑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1)纵深化分析
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将日益完善,支撑环境逐步趋向规范,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深度进一步拓展,个人参与电子商务的深度也将得到拓展。图象通信网,多媒体通信网将建成使用,三网合一潮流势不可挡,高速宽带互连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瓶颈有望得到缓解和逐步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具备良好的网络平台和运行环境。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逐步趋向规范和完善。个人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从目前点对点的直线方式走向多点的智能式发展。
2)个性化分析
个性化定制信息需求将会强劲,个性化商品的深度参与成为必然。互连网的出现,发展和普及本身就是对传统秩序型经济社会组织中个人的一种解放,使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发挥有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平台,也使消费者主权的实现有了更有效的技术基础。在这方面,个性化定制信息需求和个性化商品需求将成为发展方向,消费者把个人的篇好参与到商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去,对所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活动来说,提供多样化的比传统商业更具有个性化的服务,是决定今后成败的关键因素。
3)专业化趋势
面向消费者的垂直型网站和专业化网站前景看好,面向行业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潜力大。一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专业化趋势。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要求,提供专业化的产品线和专业水准的服务至关重要。今后若干年内我国上网人口仍将是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为猪,他们购买力强,受教育程度高,消费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烈。所以相对而言,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垂直型网站及某类产品和服务的专业网站发展潜力更大。二是面向企业客户的专业化趋势。对B 2 B电子商务模式来说,以大的行业为依托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前景看好。
4)国际化趋势
中国电子商务必然走向世界,同时也面临着世界电子商务强手的严峻挑战。互连网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有效地打破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这对促进每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技术,资金,信息等的交流将起到革命年个的作用。电子商务将有力的刺激对外贸易。因此,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将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环境的规范和完善逐步走向世界。我国企业可以由此同发达国家真正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变我国在市场经济轨道上的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电子商务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好国外各种资源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同时,国外电子商务企业将努力开拓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这方面的障碍将逐步得以消除。
5)融合化趋势
电子商务网站在最初的全面开花直后必然走向新的融合。一是同类网站之间的合并。目前大量的网站属于“重复建设”,定位相同或相近,业务内容相似,激烈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少数企业最终胜出,处于弱势状态的网站最终免不了被吃掉或者关门的结果。二是同类别网站之间互补性的兼并。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等诸方面虽然有很大优势,但这毕竟是相对而言的,与国外著名电子商务企业相比不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些具备良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网站在扩张的过程中必然采取收购策略,主要的模式将是互补性收购。三是战略联盟。由于个性化,专业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两大趋势,每个网站在资源方面总是有限的,客户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类型的网站以战略联盟的形式互相协作必成为必然。
二、 总结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总之,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起步阶段,完全发展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借鉴国外电子商务案例时我们应注意,我们的社会环境和国外的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发展电子商务活动时,应注意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地提出和实现自己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政府应大力支持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精英应在本行业起带头作用。信息化是基础,安全是关键,法律是保障,机制是环境、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只有诸方面齐头并进,才能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商务管理毕业论文篇二:基于个性化旅游的高职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一、个性化旅游对旅游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旅游业是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的行业,个性化旅游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客户很少购买缺乏个性的单一产品,往往是以“套餐”的形式进行随意的多项组合,这就要求旅游行业提供丰富的景点景区、交通运输、住宿设施、管理机构、相关企业、休闲设置等综合信息,同时客户订单、旅游进程、预期销售、信息反馈、应收应付款等大量信息又需要及时处理和反馈,这就要求旅游行业改进传统的动作模式,提高其信息发布和处理的能力。
2. 由于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市场都很分散,而且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时空距离。因此,需要旅游企业将不同地域的服务供应企业(如酒店、宾馆、景点、交通等)和产品销售中介机构(如旅行社)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服务体系,根据游客的需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3.个性化服务超越了以往旅行社坐等顾客上门报名的模式,要求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旅游产品和一般意义上的只管订票、订房的“自助” 式服务不同,旅行社还需向客户提供咨询、帮助策划及其他类型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开展,需要大量精通电子商务技术,具备旅游专业知识的较高专业素质的人员。
二、电子商务为个性化旅游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1. 个性化旅游对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出了较高要求。网络的旅游信息成为现在旅游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依赖,电子商务加强了旅游企业信息资源的转换功能。在网络条件下,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沟通以更快捷、更经济的方式进行,旅游企业整体办事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过网络双向交流,企业主管部门、旅行社以及相关行业之间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便捷的沟通方式使信息传递不及时或错误所造成的内部消耗大大减少,使 企业管理 进一步简化,从而增强企业对市场反映的敏感程度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管理成本,大大提高旅游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2. 个性化旅游将使旅游企业组织规模、业务范围扩大,各层次间的协调也会越来越复杂。通过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可将日常经营决策权交由掌握相关信息的部门来处理,使许多问题得以在企业各部门内及时消化,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即摆脱了日常经营的繁琐事务,又能随时与各部门保持广泛的接触,从而降低了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同时,也使管理者能集中精力,投入决策、计划、协调、监督等管理。
3.在网络条件下,高度整合的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清晰地反映了信息流、旅客流、资金流的来龙去脉,满足了管理者快速、准确、全方位、多层面的管理需要,实现了旅客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高度统一,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三、个性化旅游为电子商务与旅游行业的结合开拓了良好的契机
1. 旅游产品不能流动,是其在市场上的主要表现形态。同时,旅游产品是综合性产品,需要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来综合反映。个性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形式多样的组合式“套餐”。在电子商务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及时处理,使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规范化,提高了业务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了边际成本,体现个性化旅游产品本身个性化、信息化、时令化等特性。
2. 旅游电子商务可以把分散的旅游景点、旅游服务设施和旅客等旅游资源通过网络系统组成一个服务和生产网络,改善了旅行社和旅客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原有资源的附加值,降低其运营成本。旅行社这种远距离、小批量交易的行业对于网站发展具有天然适应性,两者的结合将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优势。
3. 利用电子商务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进行大规模的电子促销,将产品信息传达给广大的潜在客户。同时,要全程跟踪市场活动中客户参与情况、销售机会、销售任务、销售订单等,使旅行社能定量分析市场活动的投入和产出,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及时调整服务项目,增加新的销售机会。
4. 旅游活动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成为旅游业未来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两者的良好接轨,将从根本上改变旅游的操作方式,使旅游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和运作效率最优化成为可能。
四、 旅游电子商务向旅游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旅游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同时又富于创新的领域。应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应用技术,它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 企业战略 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改变着传统旅游业的新传播模式、经营战略、企业组织结构乃至行业协作模式,对旅游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旅游电子商务的理解和分析,也不能停留在技术本身的层面上,必须从行业背景、运作模式和企业战略高度加以把握和理解。 目前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缺乏大量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社会的需求向旅游教育尤其我们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高要求,面对挑战,旅游教育应加强对旅游电子商务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旅游教学课程体系的创新,在旅游专业的课程中开设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在强调学生掌握旅游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学生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建立虚拟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促进旅游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发展
旅游电子商务理念和实践的发展,使旅游电子商务的教学相对滞后,给旅游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带来了迫切的发展要求。目前,旅游电子商务的平台多数还停留在旅游路线、旅游景点、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缺乏互动的信息交流,造成网站的专业性、实用性不强,相关信息少、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缺乏行业优势,难以提供动态的、相对准确的和全面的参考信息和个性化的组合“套餐”,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旅游企业也丧失了根据旅客的 爱好 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开发和推销新的旅游产品的机会。
旅游电子商务教学模式:从宏观上讲,通过电子和网络形式实行的旅游产品交易和商贸活动都属于旅游电子商务,因此衍生出很多种旅游电子商务模式,既有面向旅游者的BTOC,又有面向旅游企业对象的BTOB。从应用层次上看,旅游电子商务应是旅游信息的整合,它代表了旅游产品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和外部信息的结合,业务流程重组的外部表现形式。这种模式的旅游电子商务具有很大应用空间和内涵,是我们高职旅游类教学实训所应采取的模式。透过这种模式,让学生了解旅游电子商务是如何处理旅游者的信息,根据该信息如何对旅游产品管理,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的管理。因此,我们应更注重电子商务信息处理的内涵,而不是它的外部的表现形式。
旅游电子商务教学的实训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性、特色性旅游数据库的建立、旅游信息发布系统、旅游业务管理系统、网络安全和稳定系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由于其涉及面大,实习的成本较高,给旅游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满足旅游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需要,可逐步搭建一个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相关行业的旅游信息和服务信息发布、查询和旅游业务管理的虚拟平台。学生其中可分别虚拟不同角色从事旅游查询、旅游消费、旅游信息发布、旅游企业管理等旅游电子商务各环节的活动。通过必要的训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增强。
六、总结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和信托性很强的产业,涉及的行业、部门也较多,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朝气的行业,它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旅游教育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探索和前进。因此,旅游职业类学校应顺应时代要求,着力培养精通电子商务技术,又具备一定的旅游从业知识和技能;知识全面又具有前瞻性思维,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的战略型人才,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质量。
泛亚公司提升管理水平的研究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 序 8-10 1 引言 10-13 研究背景与意义 10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11-13 2 泛亚公司管理现状 13-16 泛亚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13 泛亚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3-16 3 相关理论综述 16-28 准时化生产方式理论 16-20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20-24 5S 现场管理 24-28 4 泛亚公司提升管理水平的研究 28-43 准时化生产方式的运用 28-31 泛亚公司质量体系的建立 31-37 5S 现场管理在泛亚公司的推行 37-40 泛亚公司推行现代管理方法取得的实效 40-43 5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这个是大纲,感兴趣与我索取全文,Q184886722
〔摘 要〕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也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积极尝试和实施ERP项目,但成功率却极低。因此,只有充分认识ERP实施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而正确地估计和控制风险,从而降低风险,才能提高ERP成功实施的概率。本文较详细地剖析了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同时总结了ERP实施的经验教训,并分析了ERP实施失败的原因,这些分析将会为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提供有益的帮助。〔关键词〕ERP项目; 实施; 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7)11-0007-03一、前 言 近一两年来,围绕ERP的研究文章很多,几乎覆盖了ERP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ERP理念在中国的推广。虽然不同作者观点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所有作者都认同的,那就是成功应用ERP系统取决于3个方面,可形象地用如下公式表示:ERP应用成功=有准备的企业 合适的软件 成功实施。而三者之间,成功实施是保证ERP系统应用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少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的企业往往对ERP实施方法和模式认识不清,给实施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将着力解决ERP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供用户参考。ERP软件与一般财务软件或小型软件应用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实施”这个概念。一般的财务软件或其他小型应用软件,只要软件开发商或经销商对用户稍做培训,用户便可以操作软件,软件应用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软件本身的质量,ERP系统则迥然不同,所谓“三分软件,七分实施”。 ERP软件“实施”(Implementation)这个概念目前在我国尚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企业习惯上还认为花钱买了软件,软件开发商就有责任免费帮助企业把软件用起来,而不知道ERP软件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既耗时间、耗人力,还需要企业单独支付实施费用。对ERP软件“实施”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难度很大;需要有实施方法论的指导;需要一支专门从事软件实施的专业化队伍;需要针对软件编制标准化培训教材。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不仅仅是对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更重要的是应首先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Reengineering),理顺和规范企业管理。这是企业管理软件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是指导用户如何使用软件,而且要协助用户进行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编码。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要求企业使用软件提供的规范管理模式,还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能根据用户的特殊业务处理需求对软件进行客户化改造。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是一个耗费时间、人力与资金的过程,实施周期少则半年,多则2~4年。实施费用少则与软件价格相当,多则达到软件购买价格的数倍。 ERP软件系统的实施是改变和优化业务处理过程的催化剂。整个软件实施过程要求将业务流程的调整和重新设计与软件功能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其中对企业管理将要产生的冲击可能包括:对竞争策略的改变、组织机构的调整及各部门职责的重新界定、对每个人工作职责及工作方式的改变等。这些变化会更有利于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对每个员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挑战,企业决策层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理念对于软件实施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二、企业实施ER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按参与实施的主体来分,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和实施单位的原因。 1. 企业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数据薄弱。建立企业的基础数据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新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这样的数据体系也是ERP实施的一部分;不同企业在基础数据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实施方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差别。 (2)人为因素。企业员工接受新系统需要有一个心理认同和操作熟练的过程。如果新系统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被放大。而在ERP实施过程中,初始阶段工作量加大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另外新的管理方式对于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新的管理方式还会触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领导没有坚定不移的态度,这些人就会采用抵触的态度使项目无法进行下去。这也就是许多人呼吁要将ERP实施搞成一把手工程的原因。 (3)管理流程不畅。对此问题各种文章呼吁的最为强烈,并提出“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的前提条件”,但是该如何重组没有人给出具体方法。 (4)对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对于新系统并不熟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很少,要提出很明确的目标十分困难。因此企业认为系统功能越多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选择,使得实施方将许多没有把握甚至是不能做到的事情承诺下来,为以后的实施留下了隐患。许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缺乏正确的期望,以为ERP系统是“万灵药”,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或是看到别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而盲目攀比。 (5)基础数据量庞大。一些企业试图在实施期内将这些工作一次性完成,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但也有另一个极端,只将软件流程空转起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数据再添什么,这将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许多实施工作没有基础数据无法进行,把这项工作放到以后该由谁来做?二是新系统的使用工作量加大,例如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产生一张工单5分钟即可完成,反之建立工单前还要编制作业计划,可能要花费5个小时。尽管可以用“以后再做这项工作就简单了”的话来安慰,但它对项目实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6)希望得到一个现成的“产品”。从企业角度来考虑,在维持正常生产条件下,长期进行一项大规模的“管理改造”是不现实的,希望能得到一个能拿来就用的“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基础数据建立、软件的使用必须经过企业员工之手才能完成,软件实施毕竟不同于一个产品的应用。甚至有些用户过多地以现行的流程评估系统,对商品化的ERP软件提出过多不切实际的客户化修改要求。 (7)人力投入不够。这也是许多文章所强调的原因,引进的先进管理手段首先要由企业骨干来使用,但“骨干”的含义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生产中离不开的。因此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不抽调骨干实施难以做好,而骨干长期调离生产又确实有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远远不够,项目小组的成员以技术人员为主而不是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为主;主要考虑技术适用性而不是管理适用性;只注重ERP系统可能带来的效益而忽视了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风险。 2. 实施单位的原因 我国现代化管理基础相当薄弱,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又很快,给人一种追不上的感觉。实施人员也总是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多少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由于对实施的系统不是十分熟悉,对所能达到的目标也就不清楚,一般来说是套用以往MIS开发的老路,将实施项目当成开发项目对待,使得工作干了许多却看不到成效; 没有把所实施项目当作一种管理技术对待,这一点从各实施单位的人员构成以及技术交流研讨的内容上都可以反映出来;实施目标不明确使得实施结果完全取决于具体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他对该项目的理解。换句话说,实施不仅没能体现出设备管理软件的管理风格,甚至没能体现出实施单位的管理思想,而完全是个人风格,这一点与软件供应商没能提供详细的实施指导有直接关系。实施队伍不稳定:这也是中国软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如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还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拖的时间太长对实施队伍就是一个考验,由于实施方法不规范,人员一旦发生流动则所做的工作很容易脱节。不平等的甲乙方关系:乙方在合同签字前曲意迎合甲方的各种要求,尽管有作假的嫌疑,但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更大些,合同执行中甲方的要求越提越多、越提越详尽,直至乙方最后无法满足,双方陷入僵局。实施ERP系统时尚未认识到专业咨询顾问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帮助。国外开展实施工作前都有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实施方案,而在国内缺少相应的机构,即使有,开价都很高,难以为企业接受。在国内的ERP实践中这部分工作实际上由实施单位来承担。企业实施ERP系统是效益与风险并存。只有正确认识风险,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才能成功实施ERP系统,充分享受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 〔摘 要〕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也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积极尝试和实施ERP项目,但成功率却极低。因此,只有充分认识ERP实施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而正确地估计和控制风险,从而降低风险,才能提高ERP成功实施的概率。本文较详细地剖析了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同时总结了ERP实施的经验教训,并分析了ERP实施失败的原因,这些分析将会为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ERP项目; 实施; 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7)11-0007-03 一、前 言 近一两年来,围绕ERP的研究文章很多,几乎覆盖了ERP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ERP理念在中国的推广。虽然不同作者观点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所有作者都认同的,那就是成功应用ERP系统取决于3个方面,可形象地用如下公式表示:ERP应用成功=有准备的企业 合适的软件 成功实施。而三者之间,成功实施是保证ERP系统应用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少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的企业往往对ERP实施方法和模式认识不清,给实施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将着力解决ERP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供用户参考。ERP软件与一般财务软件或小型软件应用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实施”这个概念。一般的财务软件或其他小型应用软件,只要软件开发商或经销商对用户稍做培训,用户便可以操作软件,软件应用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软件本身的质量,ERP系统则迥然不同,所谓“三分软件,七分实施”。 ERP软件“实施”(Implementation)这个概念目前在我国尚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企业习惯上还认为花钱买了软件,软件开发商就有责任免费帮助企业把软件用起来,而不知道ERP软件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既耗时间、耗人力,还需要企业单独支付实施费用。对ERP软件“实施”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难度很大;需要有实施方法论的指导;需要一支专门从事软件实施的专业化队伍;需要针对软件编制标准化培训教材。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不仅仅是对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更重要的是应首先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Reengineering),理顺和规范企业管理。这是企业管理软件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是指导用户如何使用软件,而且要协助用户进行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编码。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要求企业使用软件提供的规范管理模式,还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能根据用户的特殊业务处理需求对软件进行客户化改造。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是一个耗费时间、人力与资金的过程,实施周期少则半年,多则2~4年。实施费用少则与软件价格相当,多则达到软件购买价格的数倍。 ERP软件系统的实施是改变和优化业务处理过程的催化剂。整个软件实施过程要求将业务流程的调整和重新设计与软件功能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其中对企业管理将要产生的冲击可能包括:对竞争策略的改变、组织机构的调整及各部门职责的重新界定、对每个人工作职责及工作方式的改变等。这些变化会更有利于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对每个员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挑战,企业决策层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理念对于软件实施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二、企业实施ER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按参与实施的主体来分,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和实施单位的原因。 1. 企业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数据薄弱。建立企业的基础数据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新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这样的数据体系也是ERP实施的一部分;不同企业在基础数据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实施方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差别。 (2)人为因素。企业员工接受新系统需要有一个心理认同和操作熟练的过程。如果新系统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被放大。而在ERP实施过程中,初始阶段工作量加大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另外新的管理方式对于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新的管理方式还会触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领导没有坚定不移的态度,这些人就会采用抵触的态度使项目无法进行下去。这也就是许多人呼吁要将ERP实施搞成一把手工程的原因。 (3)管理流程不畅。对此问题各种文章呼吁的最为强烈,并提出“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的前提条件”,但是该如何重组没有人给出具体方法。 (4)对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对于新系统并不熟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很少,要提出很明确的目标十分困难。因此企业认为系统功能越多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选择,使得实施方将许多没有把握甚至是不能做到的事情承诺下来,为以后的实施留下了隐患。许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缺乏正确的期望,以为ERP系统是“万灵药”,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或是看到别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而盲目攀比。 (5)基础数据量庞大。一些企业试图在实施期内将这些工作一次性完成,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但也有另一个极端,只将软件流程空转起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数据再添什么,这将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许多实施工作没有基础数据无法进行,把这项工作放到以后该由谁来做?二是新系统的使用工作量加大,例如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产生一张工单5分钟即可完成,反之建立工单前还要编制作业计划,可能要花费5个小时。尽管可以用“以后再做这项工作就简单了”的话来安慰,但它对项目实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6)希望得到一个现成的“产品”。从企业角度来考虑,在维持正常生产条件下,长期进行一项大规模的“管理改造”是不现实的,希望能得到一个能拿来就用的“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基础数据建立、软件的使用必须经过企业员工之手才能完成,软件实施毕竟不同于一个产品的应用。甚至有些用户过多地以现行的流程评估系统,对商品化的ERP软件提出过多不切实际的客户化修改要求。 (7)人力投入不够。这也是许多文章所强调的原因,引进的先进管理手段首先要由企业骨干来使用,但“骨干”的含义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生产中离不开的。因此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不抽调骨干实施难以做好,而骨干长期调离生产又确实有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远远不够,项目小组的成员以技术人员为主而不是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为主;主要考虑技术适用性而不是管理适用性;只注重ERP系统可能带来的效益而忽视了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风险。 2. 实施单位的原因 我国现代化管理基础相当薄弱,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又很快,给人一种追不上的感觉。实施人员也总是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多少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由于对实施的系统不是十分熟悉,对所能达到的目标也就不清楚,一般来说是套用以往MIS开发的老路,将实施项目当成开发项目对待,使得工作干了许多却看不到成效; 没有把所实施项目当作一种管理技术对待,这一点从各实施单位的人员构成以及技术交流研讨的内容上都可以反映出来;实施目标不明确使得实施结果完全取决于具体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他对该项目的理解。换句话说,实施不仅没能体现出设备管理软件的管理风格,甚至没能体现出实施单位的管理思想,而完全是个人风格,这一点与软件供应商没能提供详细的实施指导有直接关系。实施队伍不稳定:这也是中国软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如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还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拖的时间太长对实施队伍就是一个考验,由于实施方法不规范,人员一旦发生流动则所做的工作很容易脱节。不平等的甲乙方关系:乙方在合同签字前曲意迎合甲方的各种要求,尽管有作假的嫌疑,但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更大些,合同执行中甲方的要求越提越多、越提越详尽,直至乙方最后无法满足,双方陷入僵局。实施ERP系统时尚未认识到专业咨询顾问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帮助。国外开展实施工作前都有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实施方案,而在国内缺少相应的机构,即使有,开价都很高,难以为企业接受。在国内的ERP实践中这部分工作实际上由实施单位来承担。企业实施ERP系统是效益与风险并存。只有正确认识风险,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才能成功实施ERP系统,充分享受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 三、ERP项目实施的经验总结和解决办法 (1)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应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方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手工方式和简单的信息系统可能已经满足不了企业高效运作的需要,集成高效的电脑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了驾驭信息的有力工具。 (2)企业的后滞信息化建设难度较大。许多大型的国际化企业已经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新开一家工厂的同时已经包括了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已经确定了管理模式,也已经有与其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软件实施模板甚至是已经实施好的管理软件;而国内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及整个管理模式的转变进程使得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在信息化建设时必然产生原有管理模式与新管理模式或新的业务规范的较大冲突,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冲突是影响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3)ERP的开始实施需要顾问公司的指导。对于一个传统的、没有MRP、ERP概念的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离不开顾问公司的指导。由于实施企业开始没有熟悉实施ERP软件的人员,对可能涉及的业务调整也缺乏指导性的意见,而顾问公司可以很好地承担着这一角色,顾问公司可以提供从项目管理、业务重整到技术支持和多层次员工培训的服务,为ERP系统的成功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业务整改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管理的变革最终需要业务层面的支持,业务整改是ERP实施遇到的首要问题,由于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业务整改不仅涉及业务操作方式的变化,而且整改过程中的困难来自业务人员对这种变化的认同,更大的阻力来自由此而带来的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职责与权利的调整。新的管理方式需要新的业务操作模式支持,业务整改必须下大力度执行下去。 (5)ERP系统是一把手工程,同时需要全员意识。包括业务整改在内的管理变革不可避免地与企业、部门、岗位的责、权、利相关,要么需要建立新的考核体系,要么需对旧的考核方式进行修改。ERP项目是一个信息系统项目,更是一个管理项目已经得到共识。之所以称其为一把手工程,就是强调企业一把手必须充分重视并能够做到一贯支持这一工作;之所以说需要全员意识,是因为其与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相关,由于企业本身业务的集成性,某个岗位的效率低下必将成为整个企业业务运作的瓶颈,只有树立起全员意识才能够保证整个企业的高效运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师彪,于新花. 企业分析系统——智能分析平台研究和新算法模型综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1):3-7. 〔2〕 于新花. ERP项目实施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4). ERP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总结 张凌峰 师 彪 李先华
风险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其结果是使经济实体产生损失。我整理了大学风险管理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大学风险管理论文题目 基于JAVA EE平台的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字化六西格玛项目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疏浚工程进度管理 对商业建筑项目成功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建设项目统一信息平台研究 农电工管理项目问题研究 基于电网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中PERT/CPM与CCM的比较及实证研究 合资企业项目沟通管理 宝钢大方坯连铸过程机国产化项目管理研究 项目导向的创新型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我国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青岛奥帆基地项目建设管理研究 基于J2EE的项目管理系统安全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胶济铁路改造项目管理之工作分解和进度管理 广州新电视塔项目实施管理研究 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 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案——以中生金域公司为例 建筑安装企业施工项目的管理分析及应用 国内中小型企业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的管理模式研究 新型封装开发过程进度管理的研究 电信运营企业传输工程成本控制研究——以佛山移动传输工程项目为例 长输管道工程进度与控制 唐钢步进炉翅片管式蒸汽发生系统及项目管理 一重集团曲轴锻件技改项目经济评价 中国工程监理企业向代建制项目管理公司转变的研究 电影制片项目风险管理探讨 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策划研究——以A公司为例 大丰110kV草庙变电所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 小规模开发团队过程改进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文化建设研究 基于路径分析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内蒙古海满一级公路项目管理优化研究 精益建设理论在项目投资控制中的应用 丽水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化的采购管理 江中集团基于ERP项目的业务流程重组研究 无锡电信IPTV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研究 青龙场立交桥维修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 大学风险管理论文 探讨现代风险管理 摘 要:本文简要探讨现代风险管理。科学合理的风险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其价值;相反,缺乏风险研究将不仅威胁企业本身,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所以在当今多变的社会环境下,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风险管理是如何影响企业经营与运转,并分别分析不同理论的优长与不足,旨在为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参考。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其结果是使经济实体产生损失。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金融风险指的是与金融有关的风险,如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等。 二、权衡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差异 目前,风险管理理论主要派系包括权衡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权衡理论强调在平衡债务利息的抵税收益与财务困境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时的最佳资本结构。这是种静态分析方法或库存理论,可以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风险。例如,负债可能导致的财务危机成本威胁。然而,企业产生负债并不总是坏的一面,有时它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所得税支出。啄食顺序理论首次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梅尔提出的,即在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中首选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首选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中首选债券融资。其中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部融资又可分为通过银行筹资的间接融资和通过资本市场筹资的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所以从本质上说,啄食理论认为存在一个可以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的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并且以对不同性质的资本进行排序的方式,给出了决策者应当遵循的行为模式。权衡理论和啄食理论之间的差异。首先,在权衡理论中,权益和债务之间应该有适当的比例,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债务才是最佳的资本结构。无论权益或负债太高都不利于企业运作。然而,啄食顺序理论认为企业应该采取最低的融资方法,以使风险最小化。另一个差异是对债务的处理是两种不同方式。权衡理论里债务是用来减少所得税支出,使企业能够保持充足资金。在啄食顺序理论中将对比不同的债务风险,从而考虑哪种债务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虽然这两种理论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权衡理论和啄食理论之间仍有一定的联系。首先,这两种理论都是基于莫迪利亚尼和米勒的理论研究,这两个理论均是基于实用主义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他们同时都观察到不同的融资方法都会影响市场价值。其次,他们都证实,债务融资优于股权融资。虽然权衡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对融资的不同看法,都是寻求最好的方式来使企业实现最大利润和最小风险。 三、案例分析-索尼公司的风险危机 风险对于国际企业的威胁极为严重,因为他们影响的不仅是企业本身,可能也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全球。以索尼公司为例,索尼成立于1946年,总部位于日本东京,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生产电子产品,如今是一个可以代表日本文化的多元化企业。索尼的产品主要是音频、视频、信息、通信、半导体和电子元件等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尤其是PC电脑行业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索尼的竞争对手如IBM、联想、戴尔和华硕均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索尼公司凭借其良好的产品质量和优良的设计成为行业的领先者,许多厂家也将索尼元件作为其生产原材料之一。作为国际性的行业龙头企业,索尼同样面临许多风险。根据索尼2006年公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显示,索尼陷入了巨大的财务困境。通过财务报告可以看出,尽管索尼公司收入增加156亿美元,增幅8%,但是与过去同期比较毛利润却降低将近94%。索尼财务报告解释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问题电池召回事件,这一事件不仅严重破坏了索尼公司的品牌信誉,同时使索尼遭受约亿美元的巨额损失。除此之外,2008年索尼企业再次召回有问题电池,此次召回影响范围是全球PC电脑制造行业。由于索尼电子产品质量的良好口碑,许多著名的PC制造商都使用索尼电池作为其生产的一部分,如富士通,戴尔和联想。问题电池召回事件同样也降低了这些公司的声誉,导致消费者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一些公司正在考虑起诉索尼赔偿他们的经济损失,这进一步使索尼的品牌形象受损。二是索尼的电子娱乐部门SEC损失惨重。索尼投资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和推广PS3游戏机项目,PS3的研发成本极高。但是由于负面信息和整个行业的不景气,世界各地的PS游戏机销售量大幅下降。索尼公司的风险管理需改进的方面:首先,索尼需降低其信用风险。由于召回问题电池事件使索尼公司声誉受损,股东动摇对索尼的信心,直接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下跌。索尼为解决这个困境可以通过增股派息,以表明企业对未来仍然是乐观的,从而增强消费者和股东的信心。下一步的改进是提高管理市场风险能力。巨额损失是由于索尼电子娱乐部门SEC不关心市场风险的结果。如果风险管理者意识到PS游戏机市场现状和对市场销量预测正确,从而确立以成本最小化为首要目标的站略,那么损失将不会如此巨大。此外,索尼公司在SEC部门投资最多,一旦对市场预测错误,那么它将面临更高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索尼公司将资本分散在不同的投资领域,那么风险可以被分散转移或是避免。由于风险可能对企业存在消极影响,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界人士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高风险带来高利润,但是追逐高利润同时如果决策失误,其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并保持效益?一般来讲,企业管理者会通过保险弥补损失。但这是处理风险的消极方法,因为它处理的仅是风险的结果。随着风险管理的发展,现代社会通常使用四种手段处理风险,分别是风险保留,自我保险,转移和避免。风险保留是发生频率低、产生结果牵涉面小的常用方法;自我保险通常需要一个风险池或风险准备金;转移是指风险发生频率较低,但潜在的后果严重,这样的风险通常被转移到第三方来规避;避免风险是企业无法承担的风险,这样的风险通常是高频率发生以及后果严重,意味着企业风险的潜在收益不能弥补风险成本。除了以上方法,企业投资多样化也是有益的,所谓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例如: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说法。多元化的投资可以降低风险而回报却不显著减少。仍以索尼企业为例,索尼企业可以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来支持企业的运作以抵御风险。在研发PS游戏机产品时,外部环境即市场,全球PS游戏机销售不如往常。索尼可以研究为什么消费者降低了对PS游戏机的购买,是否是因为产品过时还是PS游戏机已经有其他更好的替代品?如果是这样,替代品有何优势,PS游戏机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等等。对市场的深入研究,索尼可以制定战略然后重新安排对PS游戏机的投资,应把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促销而不是开发技术。对于内部环境,索尼企业可以努力保持资本结构足够强大,为更高更集中的投资SEC部门提供支持力量。 四、结语 总之,本文针对的是风险理论的机会和威胁,并以索尼公司为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议。风险管理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与运转,不完善的风险研究会导致企业遭受财务危机。管理者只有重视风险,才能使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康尼.《经营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的理论关系》.企业财务与会计杂志.1982(2). [2]克劳伊.风险管理要素.2006. 看了“大学风险管理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大学风险管理论文 2. 保险风险管理论文题目 3. 风险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4. 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5. 风险管理论文案例分析
收藏本页:关键字:实施,角度,企业,业务流程,重组,重要性 从ERP实施的角度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重要性是参考资料网论文频道( )收集整理的一篇有关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方面的免费范文,其格式仅供写作论文时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本站没有您要的论文,请留言.本文全文如下: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在MRP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ERP作为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除包括传统MRPⅡ系统的范围(制造、供销和财务)外,还集成了企业其他的管理功能,如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市场信息管理、国际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电子通讯、金融投资管理、法规与标准管理以及过程控制接口、数据采集接口等等,是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传统的MRⅡ,对软件以企业内部管理为主,有很大的局限性.而ERP着眼于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管理信息,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处于供应链上的几个重要环节--供应商、协作单位、分销商都必须同步满足市场的需求,连同客户一起,在ERP系统中实现信息集成.ERP的实施主要指ERP软件产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ERP软件产品是ERP定义的第三个层面,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的集成管理软件. 据调查,国内企业实施ERP的结果并不理想,综观各大报刊杂志的解释多为:企业对实施ERI的认识相对不足;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存在巨大差异;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还相对薄弱;软件开发和咨询服务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等等.笔者认为,导致国内企业实施ERP结果不理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企业在实施ERP的同时,没有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重组(BPR).本文将通过笔者对福特汽车发动公司业务流程重组案例的理解,来解释为什么实施ERP必须同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此提请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重视这一问题,切不可把ERP和BPR看作是毫不相关的两回事. 一、实施ERP必须同时进行BPR(业务流程重组) ERP作为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采集许多相关的信息.ERP软件的业务流程是根据物流、资金流设计的,取代了旧的信息采集、汇总、统计与传递等管理统计工作.旧的业务流程是按专业部门分工设计的,长久以来人们已习惯于按专业职能处理信息,在信息采集、信息共享方面未建立整体的管理规则.人们常常在部门需要某个数据的时候从计算机系统中倒出数据来,重新整理、加工、制表后再进行人工传递.而ERP系统可一次性同时采集到生产完成信息、质量信息、设备信息等共事信息,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解决问题.如仓库的月盘点管理ERP系统由循环盘点取代,要求货物现存量日清日结,而旧的管理模式是采用月盘点、月报表、月结算的形式,采用旧的管理模式无法控制每日刷新的物流和资金流,ERP则可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ERP系统实时动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性在旧的管理模式下得不到充分的体现.ERP仅仅被用于处理一些简单的车间报表,这些报表信息仍旧由班组一级级向上传递,没有能起到ERP对过程及时控制的作用. 旧的业务流程: 1、采购员向供应南下达订单之后,随即传一份订单副本给应付部门; 2、供应商送来的货物抵达指定的库房时,验货员对货物进行清点、记录,然后将点货清单转给应付部门; 3、供应商在送出货物的同时将货款发票送给应付部门; 4、对每一批货物的三套单据--订单、点货清单和发票--核对无误后,应付部门发出贷款支票. 新的业务流程: 1、采购员通过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生成采购订单; 2、供应商将货物送到库房; 3、验货员根据共享系统中的订单验收货物; 4、验货员将处理结果返回共事系统; 5、系统自动生成凭证,并开具支票给供应商. 对照新旧业务流程可以发现,旧的业务流程完全是按照部门来划分的.各部门分别完成大量的单项任务(填写、传递、验货、单据核对、付款);订单、发票、验货清单上的很多项目都是相同的(如订购货物的名称、单价、数量、供应商等),但不同的数据来源,很容易造成数据的不一致,应付部门还得寻找差异存在的原因.如果依照原有业务流程实施ERP项目,ERP软件根本不可能起到改进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加重企业的负担.因为企业有可能会增设一个部门来专门负责ERP系统的数据输入工作,而原有业务流程不变,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仍旧会依赖于旧有系统. 按照新的业务流程实施ERP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重组后的业务流程使共享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全部由采购员输入,保证了系统数据入口的单一性.另外,付款审核这项原来由应付部门完成的业务改由验货员来完成,所审核的订单来自系统,把它与所验收的货物核对,并将相符或是不相符的核对结果送回系统,由系统自动生成凭证并开具支票付款.整个业务流程实现了跨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新的业务流程与ERP的管理思想及其软件产品的运行机制一致,实施ERP就可以获得成功. 二、经验借鉴及建议 前面只是以一个较为简单的实例来说明BPR对于实施ERP的重要性,希望企业能够在实施ERP之前全面地审视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否能够符合ERP先进的管理思想.当前,时代的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供应商、企业制造车间、分销网络、客户共同组成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间的竞争.面向客户和供应商整个企业业务流程是实施BPR的一个原则.这要求企业在实施BPR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要对客户、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组成的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尽量实现企业与外部只有一个接触点.实施BPR的另外一个原则是利用IT手段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在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时,要尽可能利用IT手段实现信息的一次处理与共享使用机制,将串行工作流程改造为并行工作流程,协调分散与集中之间的矛盾.ERP软件产品一般包括总帐管理、应收应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成本管理、物料计划管理等功能模块,能很好地遵循BPR的这两个原则.实践表明,应用ERP与企业的员工素质、经营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业务流程、过程控制、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责权利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些问题在建立ERP系统的同时不能得以有效的改进、提高和创新,那么ERR,是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因此,应用ERP必须实行BPR,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基础.这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管理粗放,以及现阶段我国ERP应用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而言,显得更为必要.(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自:《上海会计》2001年第3期 作者: 饶艳超 论文来源:《学术论文》,
其实当你写作的时一下子想不到什么蔬菜,把你知道的一些成功案例写进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热门的成功案例 范文 优秀 作文 示例,希望你会喜欢。成功案例范文篇1:坚持成功的例子 肯德基成功的例子已进入商业教科书而广为传颂,其创立人桑德斯可以说是靠不懈坚持而赢得成功的卓越代表之一。上世纪四十年代,年逾六旬的桑德斯因擅长炸鸡而闻名于当地,但后来因经济环境的变化,他变得身无分文,很多人都认为65岁桑德斯会在贫困中了此残生。但桑德斯并没有消沉下去,他开始到其他饭店去推销自己炸鸡的秘方,希望能从营业额中抽成,但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甚至被人嘲讽和讥笑。他跑了1000家饭店,吃了1000次闭门羹,如果换了别人早就退却放弃了,但桑德斯仍不气馁,在经过1009次的失败后,他终于用诚心感动了“上帝”,幸运地签下第一个合约,并最终缔造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快餐帝国肯德基 成功案例范文篇2:创业成功案例 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个关于未来的梦;每个喜欢做梦的女孩心里,都有一个对类似机器猫这样“造梦机”的期盼。 她是一个平凡的山东农家女孩,从小患有弱听,面对择业她毅然决定放弃大城市返乡创业,用乐观的心态和创新的意识,寻找到一条通向自己梦想的路。 从今年3月到6月,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她的淘宝店快速成长为三钻。“我要让来店里购物的人们享受到邻家小妹般温暖贴心的服务,如同在品尝一个家制的红豆馍馍一样随意自在。”这是一个85后女孩的创意和决心,她就是网店“ 小雪 出品“的店主赵雪。 返乡创业从头做起乐观看世界 因小时候被错打庆大霉素,弱听让赵雪一直模糊地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会走一条不寻常的路。她希望有一天能在自己把控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而不会因为听力造成太多的障碍。但创业谈何容易,意识到梦想和现实的差距,赵雪不得不加入到大学生的择业大军中。 2008年,赵雪物流管理专业 毕业 ,开始在北京四处寻找工作。一番周折之后她终于找到了一份在货运公司做销售的工作。但因为听力问题,赵雪的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底薪每月仅仅800元,而当时房租就要900元,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对赵雪来说是“压力多过诱惑”。她毅然决定:返乡!在家人的安排下,赵雪无奈地做起了银行柜台的工作,但听力不足仍然影响着她和别人面对面的交流。“我必须找到一个扬长避短的方式。”赵雪说。 2009年,赵雪从网上看到很多人通过淘宝开店,她一下被吸引住了。在互联网上交流,可以让她通过屏幕跟外界沟通,而免去了线下对话的尴尬,这不正是她所期待的么?8月的一天,赵雪应聘去杭州一家淘宝网店里工作。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在完全掌握网店的流程和技巧之后,2009年底,赵雪决定离开杭州,再次返乡,开一家自己的淘宝店。“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很多人知道网络购物但还不怎么会用,这是一个等待被培育的市场,开店的思路肯定没有错。”赵雪自信而乐观,她认为相比线下开店,淘宝涉及的资金少,但面对的消费者更多。简单筹措到一些启动资金后,2010年3月,赵雪正式为自己的店铺设计了“小雪出品”的品牌,旺旺ID名叫做“红豆馍馍”,淘宝店正式开张。好友王丹也被她的创业热情和想法感染,两人一起开始了创业之旅。 淘宝“造梦”平凡女孩在路上 赵雪一开始需要在本地寻找货源,和王丹反复商量后,两人决定选择服装行业。虽然在淘宝上销售服装的商家非常多,但是服装的刚性需求是显而易见的,而且门槛不高,技术含量相对低。但是,服装的范围太广泛了,要在淘宝目前的市场状况下,能迅速立足并建立自己信誉度的 方法 就是借助品牌。 寻找品牌成为赵雪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许多经销商都不愿意把东西批发给她,因为担心网络销售会给线下店造成影响。终于有一家森马的经销商勉强愿意让赵雪代销产品,但只答应给她3000件过季的囤货,且折扣很高。 赵雪如获至宝:“森马的品牌认知度比较高,这样市场 教育 成本就大大降低。”赵雪跟商家谈妥不做进货,只是先把照片展示在网上,如有人购买,就去拿货。靠着这样节省成本的”无仓储销售“,赵雪的“小雪出品”正式开张了。 ”那是开店后的第三天,是一个江西买家,拍了一件黄色T恤,成交价格25元。“回忆起当时,赵雪如数家珍,虽然只有25元的,但是意义非凡,自己的积累终于得到了市场的回应,两个小姑娘很兴奋。有了一单、两单、三单……订单渐渐多了起来。20天过去了,小雪出品升了一钻,又过了30天,二钻……到5月20日的时候,店铺已经突破了三钻,这离她们开店3个月不到。面对这样的成绩单,赵雪知道自己已经找到实现梦想的路。 小雪出品要做品牌沃尔玛 淘宝上已经有海量商品,森马的品牌销售淘宝店也有很多,如何从这些种类繁多的类目和店铺中突围?赵雪有了自己的创意:“小雪出品”不只是一家店铺名,而是一个品牌。通过“小雪出品”这个品牌,就像邻家小妹一样,亲切、朴实、热情,让客户感受到满是笑脸的服务态度,而“出品”则让人联想到品质和质量的保证。“在淘宝这个大市场中,要想赢得客户,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同等重要。” 虽然拿到的只是一件普通的衣服,但是在她的巧妙的创意搭配之下,T恤展示出了不同的特质。与其他卖家不同的是,赵雪面对每一个客户不仅热情,还积极帮他们找到合适的搭配。胖人应该怎么穿,矮人应该怎么穿,“小雪出品”都会精心为客户设计好。“接下来我们将选择更多的服装品牌做代销,新品和旧品做搭配,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她说。从产品上架、到期下架、检查橱窗位,到加入直通车、导入导出数据包、寻找类目等,赵雪都能应付自如。“淘宝客的推广能帮我们增加单品的购买量,而直通车的推广可以帮助我们‘小雪出品’品牌更多地为人所知。”对于网店经营,她见解颇深:“小雪出品”要塑造一种平凡人也能做非凡事的感觉,“一件普通的衣服也可以穿的精彩,一个平凡人也可以创造奇迹。” “回流”有道大学生网上创业引发思考 “京、沪、穗、深”曾一度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传统的就业观念中,大城市的机遇庞大,发展空间无限,往往成为毕业生争相涌入的就业重镇。而这也催生了“蚁族”群体。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 曾为“蚁族”的赵雪对此感怀颇深。“那是迷茫和希望伴生交织的状态。拿着800块的收入,交着900块的房租。恋爱、婚姻、房子、车子,似乎充满希望,却又摸不到未来。”赵雪认为,大城市的机遇是多,但竞争也更加激烈,在学历和工作 经验 等都不占优的前提下,所谓的机遇其实很难降临到自己身上。而中小城市其实同样遍布机会,并且很多在大都市已经充分饱和的领域,在小地方很可能还是空白。如何在这样的境况下寻找机遇,如何将在外的见识转化为返乡的工作优势,甚至是创业优势,恰恰是外求学的毕业生们应该加强思考的。 成功案例范文篇3: 家庭教育 中的成功案例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 对子 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一、注重教子做人。 中国传统家教的精华是注重教子做人。中国历代关于家教的家规、家训、家范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内容;历史上的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世人称颂。 北宋中期包拯针对当时社会腐败的状况,特别重视后代的品德教育。他晚年请石匠将他立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在犯赃滥者,不得入归本这家,亡死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刻在碑上,将碑镶立于堂屋的东壁,令子孙时时观瞻,严格奉行。 唐太宗晚年预感余日无多,便认真 总结 历史上各朝特别是隋朝的统治经验,作《帝范》十二篇,传授给太子李治。他对李治说:“修身之法,治国之道都说在这本书里,我死时不用再作其他遗言了。”太宗还告诫说:“要建立一个国家,成功是很艰难的,破败却很容易;要保持一个稳固的帝位则更难,而要失去它却是很容易。你要千万爱惜,千万谨慎!” 古人不仅把立德作为家教的重点,而且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北宋丞相王旦,平生不置田宅,说:“子孙当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耳!”清朝画家关板桥52岁始得子,但他严格要求儿子。提出“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的家教原则。他临终时给儿子留下遗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图有句 名言 :“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他主张通过 故事 、诗歌、戏剧、历史、演说、技艺音乐来教充青少年,“陶冶心灵”。他认为故事与诗歌的内容应该能够培养青少年“既温文又勇敢”、能养成“自成克制的美德”。17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1632——1704)主张对青少年进行“绅士教育”,他最重视道德教育。他说:“我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由引可见,古今中外家教都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 二、注重言传身教。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位塾师,当时过着“半饥半寒,迁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对贫穷的乡亲和邻里,却能“视人之急犹已家,虽至贫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为屡空也”。少年时的林则徐就亲眼看见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米,全都送给了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饥挨饿。父亲还事先嘱咐他说:“伯父来,不得说我们没米吃了。”林宾日“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有一次一个土豪想用金钱贿赂林宾日,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绝。还有一次一个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宾日去当家庭教师,林宾日一想到此人在乡里的劣迹,便一口回绝了。父亲的 言行举止 ,给林则徐以深刻的影响。后来他在官场上注意了解民间疾苦,作风廉洁刚直,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三、注意教育方法。 国外流传着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这首育儿歌,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 美国 儿童 心理学家詹姆斯·毕伯库克曾对1300多位称职的父母做了调查研究,他归纳出了要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喜欢且经常与孩子亲近,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2、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学习,乐于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3、善于和孩子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 4、家庭在有明确的“公约”,使孩子有规可循; 5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 爱好 ; 6、按照孩子的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 7、致力于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视教育方法。鲁迅先生曾指出:“倘有人作一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 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例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这里提出了“慈而有度,严而有格”的教育原则与方法。蔡衍晃说:“更可恨者,凡子有过,母辄蔽之,父不得而知也。业已知之,则又曲为之解,此慈母之所以多败子也。”这里指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不一致,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家中就会出败子。 成功家教给予我们的启示决不止上述三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巨大变革给家庭教育又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家长光靠老经验不能胜任对子女的教育,要学点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教育部、全国妇联和团中央联合举办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报告 会就如何真正教育好孩子,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帮助家长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的家庭教育新观念,是当务之急。成功培养了孩子的家长们的科学教子经验也许能对您有所启发,找到您所需要的东西。 猜你喜欢: 1. 成功案例怎么写 2. 成功的广告案例分析 3.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4. 成功营销案例范文 5. 经典成功销售案例分析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1、大地回流问题的背景介绍
(1)长距离直流输电工程的入地电流具有很大的传播深度,入地电流在地中传播必须考虑大范围土壤的不均匀性。(2)目前可供电网直流电流分布仿真使用的大地电阻率参数不多,甚至连大地电阻率的测量方法都存在种种限制。(3)考虑大范围土壤的不均匀性情况下,不仅需要新的测量方法,而且相关的理论模型也需要进行改进。
2、我国学者关于大地回流问题的研究概况
①我国电力系统学界对土壤参数反演的研究起步较晚。潘文霞博士在上世纪90年代开展了针对不均匀土壤接地问题的一系列研究。
②2002年,清华大学杨慧娜博士提出了利用四极法确定三层土壤模型的方法。
③2004年,清华大学邹军博士和郭剑博士共同提出了水平分层土壤中点源格林函数理论表达式的递推推导方法;同年,两人还共同研究了土壤视在电阻率关于第一类弗雷德霍姆积分方程求偏导的问题。
④2004年,武汉大学徐华等提出采用拟牛顿法进行土壤参数反演的方法,并提出迭代初值的选取原则,不过应用场合仅限于两层和三层土壤。⑤清华大学何金良教授等人使用广义最小余数法和西南交通大学付龙海博士等人使用遗传算法分别对青藏铁路地区的土壤参数进行反演。
⑥2005年,华北电力大学张波博士使用BFGS拟牛顿法结合复镜像法对水平多层土壤参数进行求解,论文对视在电阻率关于土壤参数偏导推导、计算以及优化迭代过程中初值的选取作出了深入的探讨并运用多个算例证明了方法的适用性和精度。
⑦2007年,清华大学邹军博士在提出计算点源格林函数的向量矩阵束方法,取得了和商用接地计算软件CDEGS相似的结果。武汉大学潘卓洪博士在水平多层结构土壤和垂直多层结构土壤的已有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基础上提出了符号方程法,并利用高阶复镜像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取得了比商用接地软件CDEGS更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