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也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积极尝试和实施ERP项目,但成功率却极低。因此,只有充分认识ERP实施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而正确地估计和控制风险,从而降低风险,才能提高ERP成功实施的概率。本文较详细地剖析了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同时总结了ERP实施的经验教训,并分析了ERP实施失败的原因,这些分析将会为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提供有益的帮助。〔关键词〕ERP项目; 实施; 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7)11-0007-03一、前 言 近一两年来,围绕ERP的研究文章很多,几乎覆盖了ERP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ERP理念在中国的推广。虽然不同作者观点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所有作者都认同的,那就是成功应用ERP系统取决于3个方面,可形象地用如下公式表示:ERP应用成功=有准备的企业 合适的软件 成功实施。而三者之间,成功实施是保证ERP系统应用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少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的企业往往对ERP实施方法和模式认识不清,给实施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将着力解决ERP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供用户参考。ERP软件与一般财务软件或小型软件应用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实施”这个概念。一般的财务软件或其他小型应用软件,只要软件开发商或经销商对用户稍做培训,用户便可以操作软件,软件应用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软件本身的质量,ERP系统则迥然不同,所谓“三分软件,七分实施”。 ERP软件“实施”(Implementation)这个概念目前在我国尚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企业习惯上还认为花钱买了软件,软件开发商就有责任免费帮助企业把软件用起来,而不知道ERP软件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既耗时间、耗人力,还需要企业单独支付实施费用。对ERP软件“实施”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难度很大;需要有实施方法论的指导;需要一支专门从事软件实施的专业化队伍;需要针对软件编制标准化培训教材。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不仅仅是对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更重要的是应首先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Reengineering),理顺和规范企业管理。这是企业管理软件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是指导用户如何使用软件,而且要协助用户进行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编码。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要求企业使用软件提供的规范管理模式,还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能根据用户的特殊业务处理需求对软件进行客户化改造。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是一个耗费时间、人力与资金的过程,实施周期少则半年,多则2~4年。实施费用少则与软件价格相当,多则达到软件购买价格的数倍。 ERP软件系统的实施是改变和优化业务处理过程的催化剂。整个软件实施过程要求将业务流程的调整和重新设计与软件功能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其中对企业管理将要产生的冲击可能包括:对竞争策略的改变、组织机构的调整及各部门职责的重新界定、对每个人工作职责及工作方式的改变等。这些变化会更有利于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对每个员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挑战,企业决策层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理念对于软件实施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二、企业实施ER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按参与实施的主体来分,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和实施单位的原因。 1. 企业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数据薄弱。建立企业的基础数据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新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这样的数据体系也是ERP实施的一部分;不同企业在基础数据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实施方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差别。 (2)人为因素。企业员工接受新系统需要有一个心理认同和操作熟练的过程。如果新系统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被放大。而在ERP实施过程中,初始阶段工作量加大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另外新的管理方式对于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新的管理方式还会触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领导没有坚定不移的态度,这些人就会采用抵触的态度使项目无法进行下去。这也就是许多人呼吁要将ERP实施搞成一把手工程的原因。 (3)管理流程不畅。对此问题各种文章呼吁的最为强烈,并提出“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的前提条件”,但是该如何重组没有人给出具体方法。 (4)对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对于新系统并不熟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很少,要提出很明确的目标十分困难。因此企业认为系统功能越多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选择,使得实施方将许多没有把握甚至是不能做到的事情承诺下来,为以后的实施留下了隐患。许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缺乏正确的期望,以为ERP系统是“万灵药”,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或是看到别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而盲目攀比。 (5)基础数据量庞大。一些企业试图在实施期内将这些工作一次性完成,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但也有另一个极端,只将软件流程空转起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数据再添什么,这将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许多实施工作没有基础数据无法进行,把这项工作放到以后该由谁来做?二是新系统的使用工作量加大,例如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产生一张工单5分钟即可完成,反之建立工单前还要编制作业计划,可能要花费5个小时。尽管可以用“以后再做这项工作就简单了”的话来安慰,但它对项目实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6)希望得到一个现成的“产品”。从企业角度来考虑,在维持正常生产条件下,长期进行一项大规模的“管理改造”是不现实的,希望能得到一个能拿来就用的“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基础数据建立、软件的使用必须经过企业员工之手才能完成,软件实施毕竟不同于一个产品的应用。甚至有些用户过多地以现行的流程评估系统,对商品化的ERP软件提出过多不切实际的客户化修改要求。 (7)人力投入不够。这也是许多文章所强调的原因,引进的先进管理手段首先要由企业骨干来使用,但“骨干”的含义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生产中离不开的。因此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不抽调骨干实施难以做好,而骨干长期调离生产又确实有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远远不够,项目小组的成员以技术人员为主而不是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为主;主要考虑技术适用性而不是管理适用性;只注重ERP系统可能带来的效益而忽视了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风险。 2. 实施单位的原因 我国现代化管理基础相当薄弱,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又很快,给人一种追不上的感觉。实施人员也总是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多少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由于对实施的系统不是十分熟悉,对所能达到的目标也就不清楚,一般来说是套用以往MIS开发的老路,将实施项目当成开发项目对待,使得工作干了许多却看不到成效; 没有把所实施项目当作一种管理技术对待,这一点从各实施单位的人员构成以及技术交流研讨的内容上都可以反映出来;实施目标不明确使得实施结果完全取决于具体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他对该项目的理解。换句话说,实施不仅没能体现出设备管理软件的管理风格,甚至没能体现出实施单位的管理思想,而完全是个人风格,这一点与软件供应商没能提供详细的实施指导有直接关系。实施队伍不稳定:这也是中国软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如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还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拖的时间太长对实施队伍就是一个考验,由于实施方法不规范,人员一旦发生流动则所做的工作很容易脱节。不平等的甲乙方关系:乙方在合同签字前曲意迎合甲方的各种要求,尽管有作假的嫌疑,但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更大些,合同执行中甲方的要求越提越多、越提越详尽,直至乙方最后无法满足,双方陷入僵局。实施ERP系统时尚未认识到专业咨询顾问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帮助。国外开展实施工作前都有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实施方案,而在国内缺少相应的机构,即使有,开价都很高,难以为企业接受。在国内的ERP实践中这部分工作实际上由实施单位来承担。企业实施ERP系统是效益与风险并存。只有正确认识风险,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才能成功实施ERP系统,充分享受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 〔摘 要〕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也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积极尝试和实施ERP项目,但成功率却极低。因此,只有充分认识ERP实施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而正确地估计和控制风险,从而降低风险,才能提高ERP成功实施的概率。本文较详细地剖析了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同时总结了ERP实施的经验教训,并分析了ERP实施失败的原因,这些分析将会为企业成功实施ERP项目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ERP项目; 实施; 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7)11-0007-03 一、前 言 近一两年来,围绕ERP的研究文章很多,几乎覆盖了ERP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ERP理念在中国的推广。虽然不同作者观点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所有作者都认同的,那就是成功应用ERP系统取决于3个方面,可形象地用如下公式表示:ERP应用成功=有准备的企业 合适的软件 成功实施。而三者之间,成功实施是保证ERP系统应用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少准备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的企业往往对ERP实施方法和模式认识不清,给实施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将着力解决ERP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供用户参考。ERP软件与一般财务软件或小型软件应用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实施”这个概念。一般的财务软件或其他小型应用软件,只要软件开发商或经销商对用户稍做培训,用户便可以操作软件,软件应用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软件本身的质量,ERP系统则迥然不同,所谓“三分软件,七分实施”。 ERP软件“实施”(Implementation)这个概念目前在我国尚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企业习惯上还认为花钱买了软件,软件开发商就有责任免费帮助企业把软件用起来,而不知道ERP软件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既耗时间、耗人力,还需要企业单独支付实施费用。对ERP软件“实施”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难度很大;需要有实施方法论的指导;需要一支专门从事软件实施的专业化队伍;需要针对软件编制标准化培训教材。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不仅仅是对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更重要的是应首先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Reengineering),理顺和规范企业管理。这是企业管理软件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是指导用户如何使用软件,而且要协助用户进行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编码。 企业管理软件实施不仅仅要求企业使用软件提供的规范管理模式,还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能根据用户的特殊业务处理需求对软件进行客户化改造。 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是一个耗费时间、人力与资金的过程,实施周期少则半年,多则2~4年。实施费用少则与软件价格相当,多则达到软件购买价格的数倍。 ERP软件系统的实施是改变和优化业务处理过程的催化剂。整个软件实施过程要求将业务流程的调整和重新设计与软件功能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其中对企业管理将要产生的冲击可能包括:对竞争策略的改变、组织机构的调整及各部门职责的重新界定、对每个人工作职责及工作方式的改变等。这些变化会更有利于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对每个员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挑战,企业决策层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理念对于软件实施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二、企业实施ER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按参与实施的主体来分,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和实施单位的原因。 1. 企业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数据薄弱。建立企业的基础数据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新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这样的数据体系也是ERP实施的一部分;不同企业在基础数据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实施方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差别。 (2)人为因素。企业员工接受新系统需要有一个心理认同和操作熟练的过程。如果新系统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被放大。而在ERP实施过程中,初始阶段工作量加大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另外新的管理方式对于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新的管理方式还会触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领导没有坚定不移的态度,这些人就会采用抵触的态度使项目无法进行下去。这也就是许多人呼吁要将ERP实施搞成一把手工程的原因。 (3)管理流程不畅。对此问题各种文章呼吁的最为强烈,并提出“业务流程重组是ERP实施的前提条件”,但是该如何重组没有人给出具体方法。 (4)对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对于新系统并不熟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很少,要提出很明确的目标十分困难。因此企业认为系统功能越多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选择,使得实施方将许多没有把握甚至是不能做到的事情承诺下来,为以后的实施留下了隐患。许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缺乏正确的期望,以为ERP系统是“万灵药”,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或是看到别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而盲目攀比。 (5)基础数据量庞大。一些企业试图在实施期内将这些工作一次性完成,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但也有另一个极端,只将软件流程空转起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数据再添什么,这将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许多实施工作没有基础数据无法进行,把这项工作放到以后该由谁来做?二是新系统的使用工作量加大,例如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产生一张工单5分钟即可完成,反之建立工单前还要编制作业计划,可能要花费5个小时。尽管可以用“以后再做这项工作就简单了”的话来安慰,但它对项目实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6)希望得到一个现成的“产品”。从企业角度来考虑,在维持正常生产条件下,长期进行一项大规模的“管理改造”是不现实的,希望能得到一个能拿来就用的“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基础数据建立、软件的使用必须经过企业员工之手才能完成,软件实施毕竟不同于一个产品的应用。甚至有些用户过多地以现行的流程评估系统,对商品化的ERP软件提出过多不切实际的客户化修改要求。 (7)人力投入不够。这也是许多文章所强调的原因,引进的先进管理手段首先要由企业骨干来使用,但“骨干”的含义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生产中离不开的。因此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不抽调骨干实施难以做好,而骨干长期调离生产又确实有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远远不够,项目小组的成员以技术人员为主而不是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为主;主要考虑技术适用性而不是管理适用性;只注重ERP系统可能带来的效益而忽视了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风险。 2. 实施单位的原因 我国现代化管理基础相当薄弱,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又很快,给人一种追不上的感觉。实施人员也总是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多少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由于对实施的系统不是十分熟悉,对所能达到的目标也就不清楚,一般来说是套用以往MIS开发的老路,将实施项目当成开发项目对待,使得工作干了许多却看不到成效; 没有把所实施项目当作一种管理技术对待,这一点从各实施单位的人员构成以及技术交流研讨的内容上都可以反映出来;实施目标不明确使得实施结果完全取决于具体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他对该项目的理解。换句话说,实施不仅没能体现出设备管理软件的管理风格,甚至没能体现出实施单位的管理思想,而完全是个人风格,这一点与软件供应商没能提供详细的实施指导有直接关系。实施队伍不稳定:这也是中国软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如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还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拖的时间太长对实施队伍就是一个考验,由于实施方法不规范,人员一旦发生流动则所做的工作很容易脱节。不平等的甲乙方关系:乙方在合同签字前曲意迎合甲方的各种要求,尽管有作假的嫌疑,但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更大些,合同执行中甲方的要求越提越多、越提越详尽,直至乙方最后无法满足,双方陷入僵局。实施ERP系统时尚未认识到专业咨询顾问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帮助。国外开展实施工作前都有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实施方案,而在国内缺少相应的机构,即使有,开价都很高,难以为企业接受。在国内的ERP实践中这部分工作实际上由实施单位来承担。企业实施ERP系统是效益与风险并存。只有正确认识风险,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才能成功实施ERP系统,充分享受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 三、ERP项目实施的经验总结和解决办法 (1)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应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方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手工方式和简单的信息系统可能已经满足不了企业高效运作的需要,集成高效的电脑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了驾驭信息的有力工具。 (2)企业的后滞信息化建设难度较大。许多大型的国际化企业已经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新开一家工厂的同时已经包括了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已经确定了管理模式,也已经有与其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软件实施模板甚至是已经实施好的管理软件;而国内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及整个管理模式的转变进程使得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在信息化建设时必然产生原有管理模式与新管理模式或新的业务规范的较大冲突,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冲突是影响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3)ERP的开始实施需要顾问公司的指导。对于一个传统的、没有MRP、ERP概念的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离不开顾问公司的指导。由于实施企业开始没有熟悉实施ERP软件的人员,对可能涉及的业务调整也缺乏指导性的意见,而顾问公司可以很好地承担着这一角色,顾问公司可以提供从项目管理、业务重整到技术支持和多层次员工培训的服务,为ERP系统的成功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业务整改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管理的变革最终需要业务层面的支持,业务整改是ERP实施遇到的首要问题,由于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业务整改不仅涉及业务操作方式的变化,而且整改过程中的困难来自业务人员对这种变化的认同,更大的阻力来自由此而带来的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职责与权利的调整。新的管理方式需要新的业务操作模式支持,业务整改必须下大力度执行下去。 (5)ERP系统是一把手工程,同时需要全员意识。包括业务整改在内的管理变革不可避免地与企业、部门、岗位的责、权、利相关,要么需要建立新的考核体系,要么需对旧的考核方式进行修改。ERP项目是一个信息系统项目,更是一个管理项目已经得到共识。之所以称其为一把手工程,就是强调企业一把手必须充分重视并能够做到一贯支持这一工作;之所以说需要全员意识,是因为其与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相关,由于企业本身业务的集成性,某个岗位的效率低下必将成为整个企业业务运作的瓶颈,只有树立起全员意识才能够保证整个企业的高效运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师彪,于新花. 企业分析系统——智能分析平台研究和新算法模型综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1):3-7. 〔2〕 于新花. ERP项目实施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4). ERP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总结 张凌峰 师 彪 李先华
风险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其结果是使经济实体产生损失。我整理了大学风险管理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大学风险管理论文题目 基于JAVA EE平台的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字化六西格玛项目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疏浚工程进度管理 对商业建筑项目成功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建设项目统一信息平台研究 农电工管理项目问题研究 基于电网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中PERT/CPM与CCM的比较及实证研究 合资企业项目沟通管理 宝钢大方坯连铸过程机国产化项目管理研究 项目导向的创新型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我国高校修缮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青岛奥帆基地项目建设管理研究 基于J2EE的项目管理系统安全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胶济铁路改造项目管理之工作分解和进度管理 广州新电视塔项目实施管理研究 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 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案——以中生金域公司为例 建筑安装企业施工项目的管理分析及应用 国内中小型企业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的管理模式研究 新型封装开发过程进度管理的研究 电信运营企业传输工程成本控制研究——以佛山移动传输工程项目为例 长输管道工程进度与控制 唐钢步进炉翅片管式蒸汽发生系统及项目管理 一重集团曲轴锻件技改项目经济评价 中国工程监理企业向代建制项目管理公司转变的研究 电影制片项目风险管理探讨 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策划研究——以A公司为例 大丰110kV草庙变电所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 小规模开发团队过程改进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文化建设研究 基于路径分析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内蒙古海满一级公路项目管理优化研究 精益建设理论在项目投资控制中的应用 丽水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化的采购管理 江中集团基于ERP项目的业务流程重组研究 无锡电信IPTV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研究 青龙场立交桥维修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 大学风险管理论文 探讨现代风险管理 摘 要:本文简要探讨现代风险管理。科学合理的风险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其价值;相反,缺乏风险研究将不仅威胁企业本身,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所以在当今多变的社会环境下,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风险管理是如何影响企业经营与运转,并分别分析不同理论的优长与不足,旨在为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参考。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其结果是使经济实体产生损失。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金融风险指的是与金融有关的风险,如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等。 二、权衡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差异 目前,风险管理理论主要派系包括权衡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权衡理论强调在平衡债务利息的抵税收益与财务困境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时的最佳资本结构。这是种静态分析方法或库存理论,可以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风险。例如,负债可能导致的财务危机成本威胁。然而,企业产生负债并不总是坏的一面,有时它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所得税支出。啄食顺序理论首次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梅尔提出的,即在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中首选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首选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中首选债券融资。其中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部融资又可分为通过银行筹资的间接融资和通过资本市场筹资的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所以从本质上说,啄食理论认为存在一个可以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的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并且以对不同性质的资本进行排序的方式,给出了决策者应当遵循的行为模式。权衡理论和啄食理论之间的差异。首先,在权衡理论中,权益和债务之间应该有适当的比例,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债务才是最佳的资本结构。无论权益或负债太高都不利于企业运作。然而,啄食顺序理论认为企业应该采取最低的融资方法,以使风险最小化。另一个差异是对债务的处理是两种不同方式。权衡理论里债务是用来减少所得税支出,使企业能够保持充足资金。在啄食顺序理论中将对比不同的债务风险,从而考虑哪种债务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虽然这两种理论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权衡理论和啄食理论之间仍有一定的联系。首先,这两种理论都是基于莫迪利亚尼和米勒的理论研究,这两个理论均是基于实用主义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他们同时都观察到不同的融资方法都会影响市场价值。其次,他们都证实,债务融资优于股权融资。虽然权衡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对融资的不同看法,都是寻求最好的方式来使企业实现最大利润和最小风险。 三、案例分析-索尼公司的风险危机 风险对于国际企业的威胁极为严重,因为他们影响的不仅是企业本身,可能也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全球。以索尼公司为例,索尼成立于1946年,总部位于日本东京,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生产电子产品,如今是一个可以代表日本文化的多元化企业。索尼的产品主要是音频、视频、信息、通信、半导体和电子元件等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尤其是PC电脑行业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索尼的竞争对手如IBM、联想、戴尔和华硕均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索尼公司凭借其良好的产品质量和优良的设计成为行业的领先者,许多厂家也将索尼元件作为其生产原材料之一。作为国际性的行业龙头企业,索尼同样面临许多风险。根据索尼2006年公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显示,索尼陷入了巨大的财务困境。通过财务报告可以看出,尽管索尼公司收入增加156亿美元,增幅8%,但是与过去同期比较毛利润却降低将近94%。索尼财务报告解释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问题电池召回事件,这一事件不仅严重破坏了索尼公司的品牌信誉,同时使索尼遭受约亿美元的巨额损失。除此之外,2008年索尼企业再次召回有问题电池,此次召回影响范围是全球PC电脑制造行业。由于索尼电子产品质量的良好口碑,许多著名的PC制造商都使用索尼电池作为其生产的一部分,如富士通,戴尔和联想。问题电池召回事件同样也降低了这些公司的声誉,导致消费者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一些公司正在考虑起诉索尼赔偿他们的经济损失,这进一步使索尼的品牌形象受损。二是索尼的电子娱乐部门SEC损失惨重。索尼投资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和推广PS3游戏机项目,PS3的研发成本极高。但是由于负面信息和整个行业的不景气,世界各地的PS游戏机销售量大幅下降。索尼公司的风险管理需改进的方面:首先,索尼需降低其信用风险。由于召回问题电池事件使索尼公司声誉受损,股东动摇对索尼的信心,直接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下跌。索尼为解决这个困境可以通过增股派息,以表明企业对未来仍然是乐观的,从而增强消费者和股东的信心。下一步的改进是提高管理市场风险能力。巨额损失是由于索尼电子娱乐部门SEC不关心市场风险的结果。如果风险管理者意识到PS游戏机市场现状和对市场销量预测正确,从而确立以成本最小化为首要目标的站略,那么损失将不会如此巨大。此外,索尼公司在SEC部门投资最多,一旦对市场预测错误,那么它将面临更高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索尼公司将资本分散在不同的投资领域,那么风险可以被分散转移或是避免。由于风险可能对企业存在消极影响,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界人士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高风险带来高利润,但是追逐高利润同时如果决策失误,其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并保持效益?一般来讲,企业管理者会通过保险弥补损失。但这是处理风险的消极方法,因为它处理的仅是风险的结果。随着风险管理的发展,现代社会通常使用四种手段处理风险,分别是风险保留,自我保险,转移和避免。风险保留是发生频率低、产生结果牵涉面小的常用方法;自我保险通常需要一个风险池或风险准备金;转移是指风险发生频率较低,但潜在的后果严重,这样的风险通常被转移到第三方来规避;避免风险是企业无法承担的风险,这样的风险通常是高频率发生以及后果严重,意味着企业风险的潜在收益不能弥补风险成本。除了以上方法,企业投资多样化也是有益的,所谓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例如: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说法。多元化的投资可以降低风险而回报却不显著减少。仍以索尼企业为例,索尼企业可以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来支持企业的运作以抵御风险。在研发PS游戏机产品时,外部环境即市场,全球PS游戏机销售不如往常。索尼可以研究为什么消费者降低了对PS游戏机的购买,是否是因为产品过时还是PS游戏机已经有其他更好的替代品?如果是这样,替代品有何优势,PS游戏机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等等。对市场的深入研究,索尼可以制定战略然后重新安排对PS游戏机的投资,应把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促销而不是开发技术。对于内部环境,索尼企业可以努力保持资本结构足够强大,为更高更集中的投资SEC部门提供支持力量。 四、结语 总之,本文针对的是风险理论的机会和威胁,并以索尼公司为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议。风险管理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与运转,不完善的风险研究会导致企业遭受财务危机。管理者只有重视风险,才能使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康尼.《经营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的理论关系》.企业财务与会计杂志.1982(2). [2]克劳伊.风险管理要素.2006. 看了“大学风险管理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大学风险管理论文 2. 保险风险管理论文题目 3. 风险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4. 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5. 风险管理论文案例分析
收藏本页:关键字:实施,角度,企业,业务流程,重组,重要性 从ERP实施的角度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重要性是参考资料网论文频道( )收集整理的一篇有关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方面的免费范文,其格式仅供写作论文时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本站没有您要的论文,请留言.本文全文如下: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在MRP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ERP作为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除包括传统MRPⅡ系统的范围(制造、供销和财务)外,还集成了企业其他的管理功能,如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市场信息管理、国际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电子通讯、金融投资管理、法规与标准管理以及过程控制接口、数据采集接口等等,是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传统的MRⅡ,对软件以企业内部管理为主,有很大的局限性.而ERP着眼于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管理信息,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处于供应链上的几个重要环节--供应商、协作单位、分销商都必须同步满足市场的需求,连同客户一起,在ERP系统中实现信息集成.ERP的实施主要指ERP软件产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ERP软件产品是ERP定义的第三个层面,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的集成管理软件. 据调查,国内企业实施ERP的结果并不理想,综观各大报刊杂志的解释多为:企业对实施ERI的认识相对不足;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存在巨大差异;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还相对薄弱;软件开发和咨询服务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等等.笔者认为,导致国内企业实施ERP结果不理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企业在实施ERP的同时,没有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重组(BPR).本文将通过笔者对福特汽车发动公司业务流程重组案例的理解,来解释为什么实施ERP必须同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此提请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重视这一问题,切不可把ERP和BPR看作是毫不相关的两回事. 一、实施ERP必须同时进行BPR(业务流程重组) ERP作为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采集许多相关的信息.ERP软件的业务流程是根据物流、资金流设计的,取代了旧的信息采集、汇总、统计与传递等管理统计工作.旧的业务流程是按专业部门分工设计的,长久以来人们已习惯于按专业职能处理信息,在信息采集、信息共享方面未建立整体的管理规则.人们常常在部门需要某个数据的时候从计算机系统中倒出数据来,重新整理、加工、制表后再进行人工传递.而ERP系统可一次性同时采集到生产完成信息、质量信息、设备信息等共事信息,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解决问题.如仓库的月盘点管理ERP系统由循环盘点取代,要求货物现存量日清日结,而旧的管理模式是采用月盘点、月报表、月结算的形式,采用旧的管理模式无法控制每日刷新的物流和资金流,ERP则可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ERP系统实时动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性在旧的管理模式下得不到充分的体现.ERP仅仅被用于处理一些简单的车间报表,这些报表信息仍旧由班组一级级向上传递,没有能起到ERP对过程及时控制的作用. 旧的业务流程: 1、采购员向供应南下达订单之后,随即传一份订单副本给应付部门; 2、供应商送来的货物抵达指定的库房时,验货员对货物进行清点、记录,然后将点货清单转给应付部门; 3、供应商在送出货物的同时将货款发票送给应付部门; 4、对每一批货物的三套单据--订单、点货清单和发票--核对无误后,应付部门发出贷款支票. 新的业务流程: 1、采购员通过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生成采购订单; 2、供应商将货物送到库房; 3、验货员根据共享系统中的订单验收货物; 4、验货员将处理结果返回共事系统; 5、系统自动生成凭证,并开具支票给供应商. 对照新旧业务流程可以发现,旧的业务流程完全是按照部门来划分的.各部门分别完成大量的单项任务(填写、传递、验货、单据核对、付款);订单、发票、验货清单上的很多项目都是相同的(如订购货物的名称、单价、数量、供应商等),但不同的数据来源,很容易造成数据的不一致,应付部门还得寻找差异存在的原因.如果依照原有业务流程实施ERP项目,ERP软件根本不可能起到改进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加重企业的负担.因为企业有可能会增设一个部门来专门负责ERP系统的数据输入工作,而原有业务流程不变,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仍旧会依赖于旧有系统. 按照新的业务流程实施ERP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重组后的业务流程使共享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全部由采购员输入,保证了系统数据入口的单一性.另外,付款审核这项原来由应付部门完成的业务改由验货员来完成,所审核的订单来自系统,把它与所验收的货物核对,并将相符或是不相符的核对结果送回系统,由系统自动生成凭证并开具支票付款.整个业务流程实现了跨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新的业务流程与ERP的管理思想及其软件产品的运行机制一致,实施ERP就可以获得成功. 二、经验借鉴及建议 前面只是以一个较为简单的实例来说明BPR对于实施ERP的重要性,希望企业能够在实施ERP之前全面地审视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否能够符合ERP先进的管理思想.当前,时代的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供应商、企业制造车间、分销网络、客户共同组成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间的竞争.面向客户和供应商整个企业业务流程是实施BPR的一个原则.这要求企业在实施BPR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要对客户、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组成的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尽量实现企业与外部只有一个接触点.实施BPR的另外一个原则是利用IT手段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在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时,要尽可能利用IT手段实现信息的一次处理与共享使用机制,将串行工作流程改造为并行工作流程,协调分散与集中之间的矛盾.ERP软件产品一般包括总帐管理、应收应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成本管理、物料计划管理等功能模块,能很好地遵循BPR的这两个原则.实践表明,应用ERP与企业的员工素质、经营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业务流程、过程控制、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责权利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些问题在建立ERP系统的同时不能得以有效的改进、提高和创新,那么ERR,是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因此,应用ERP必须实行BPR,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基础.这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管理粗放,以及现阶段我国ERP应用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而言,显得更为必要.(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自:《上海会计》2001年第3期 作者: 饶艳超 论文来源:《学术论文》,
323 浏览 3 回答
291 浏览 4 回答
82 浏览 3 回答
311 浏览 3 回答
171 浏览 1 回答
178 浏览 2 回答
144 浏览 4 回答
325 浏览 4 回答
356 浏览 3 回答
223 浏览 3 回答
339 浏览 3 回答
218 浏览 4 回答
183 浏览 4 回答
142 浏览 4 回答
352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