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对宗教感兴趣,那么的确可以研究研究。在西方哲学史上,对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是很多的。很多哲学家尤其是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对上帝的存在都进行过证明。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摩西十诫究竟出自谁手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回答的问题。就算你去问摩西,他的答案都不一定靠谱。为什么呢?也许摩西十诫只是摩西梦里的一些东西,亦或者只是摩西在当时特定环境下产生某种宗教体验而写下的。作为虔诚信徒的摩西当然会将这一切归功于上帝。现在,我们去追究摩西十诫到底是不是上帝写的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十诫都是劝人向善的,已经为人类的共同道德所接受,我们可以去信奉、去实行。 摩西十诫的意义,我觉得跟刘邦的约法三章差不多。为了管理好族人,为了能让自己的部落有一个比较好的秩序,摩西向人们宣扬了十诫,并说是上帝写的。这跟我们现在颁布一项法律的性质差不多。上帝是权威,所以上帝制定的戒律自然有无上的约束性,很容易让当时的人们接受。
有人说朗道曾经给当时世界上有名的物理学家都做了排名,并且他认为杨振宁是末流的物理学家,是这样吗?有这回事吗?
今天偶然之间看到了这个问题,描述的与事实偏差很大,故前来说一说是怎么回事。
先说说朗道这个人吧。
朗道非常聪明,他出生于1908年1月22日,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因此朗道的幼年时期得到的教育也是相当好的,他的父母都非常崇尚科学,这对于他本人的影响也很大。
有人说朗道生不逢时,这是怎么回事呢?
他出生于1908年,而这个时间段正是被后世史学家称为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代,爱因斯坦在这个时间段里已经崭露头角,距离爱因斯坦发表旷古烁今的广义相对论还有8年,1916年,也就是在朗道8岁的时候,爱因斯坦的大名已经威震物理学界了。在朗道的大学阶段,量子力学的奠基已经初步完成,涌现出了像玻尔、海森堡、泡利、薛定谔、德布罗意等一大批有着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等到朗道大学毕业的时候,那时候已经是1927年了,19岁的朗道从大学校园出来就投身进入了科研当中,跟随量子物理大师玻尔工作了一年,这是他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事,就是他能够成为玻尔的学生。
24岁时,朗道已经是学科的带头人了,朗道的绝顶聪明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显现了,在他疯狂的时候,每6个星期就可以发表一篇研究论文,简直就是年轻人中的异类。
可是好景不长,1938年,朗道因为某些原因被苏联安全部门逮捕了,在监狱中度过了一年,在狱中的一年是他最难熬的一年,在他被释放出来时,他在书中写道:如果再在监狱里待半年,很显然我会死掉。不过,对于朗道为什么会被逮捕入狱,他作为一个科学家,为什么会陷入到政治漩涡之中呢?从当时的背景情况来看,当时正处在苏联斯大林执政期间,而且1938年正是苏联的敏感时期,朗道为人,他的朋友评价道:毫无心机、口无遮拦、自视甚高,朗道因为说错了话而被逮捕入狱,一年之后由于别人的求情以及他又是苏联当时伟大的科学家,才得以保释出狱。
出狱之后,朗道认清了自己,自己是科学家,自己的任务就是搞清自然界的奥秘,该做的做,不该做的就不要做,朗道渐渐明白了。
朗道的一生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成绩,从量子场论到流体力学,以他名字命名的物理名词数不胜数,朗道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是对于凝聚态物理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建立了低温下液氦的超流动性理论,并因为这个成就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大家津津乐道的朗道排名
朗道是一位什么样的物理学家呢?他的朋友以及他的学生评价他是目空一切、自视甚高、少年得志、口无遮拦、毫无心机、经常怼人的一位科学家,特别是对于自己的学生,不讲情面,非常严厉。
他将他认为可以入得了他的眼的物理学家进行了排名,牛顿是超一流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仅次之,一流物理学家包括他的老师玻尔以及一些量子力学的先驱,比如薛定谔、海森堡等人,他将自己排在了二流物理学家的位置,毫无疑问,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二流物理学家,后来,他又将自己的排名提高了一等,变为一流物理学家,不过他自认为含金量要比玻尔、海森堡、狄拉克等人的一流低一些。
他未曾对杨振宁有过排名,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名气是在20世纪后半叶才开始建立的,具体一点说是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朗道于1968年就过世了,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虽然杨振宁比朗道先获得诺贝尔奖,但是由于杨振宁所作出的成就,它的价值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才开始显现的,所以朗道并未对杨振宁有过排名,网上的传言都是虚假的。
如果要给杨振宁也排名,按照杨振宁如今的成就,可以与玻尔相提并论,同为一流科学家。
因为他排名的时间比较早,杨振宁的研究的确非常有意义,但是研究成果刚出现的时候,还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杨振宁没有排名。
在西方,法律的信仰来源于宗教传统,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6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美国比较法学家和法制史学家伯尔曼认为,西方人所面临的危机并非法律的过度神圣化或宗教的过度律法化,即二者过分一体化的危机;而是相反,是它们过于分裂化的危机:“法学家把法律看成是纯功利的工具和手段,把它归入“工具理性”的范围之内;神学家把宗教看成是超越程序与组织的信仰、爱和恩典,把它与法律对立起来。” 伯尔曼强调,二者重新融合,才能使法律真正被社会所信仰。这一西方人对法律富有宗教性的看法,表面看来对我们中国人建设法制社会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或国家宗教。但如果按照伯尔曼的观点:“法律最终以道德为基础,道德最后建立于宗教之上”,中国法也同样有着其信仰基础,那恰恰是指儒家的道德伦理教条。换言之,在中国,被神圣化的道德本身,兼有宗教的功能。今天,我们倡导全民投身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应该起着同样的重要作用。因此,了解西方基督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基督宗教的律法观,对找回法律的神圣性、宗教性和建设法制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法律与宗教的关系观诸世界各国,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法律与宗教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并在某种程度上皆脱胎于宗教,比如伊斯兰国家和古希腊罗马等。在西方文化中,法律与宗教的紧密联系或互动关系历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两者之间或吸纳或排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古代与中世纪,两者距离较近,有时甚至合而为一,密不可分。而进入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法律与宗教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但决非互不相干,而是侧重点有所不同,配合默契,对社会生活均颇具影响力和塑造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法律与宗教长期而紧密的联系可以追溯到西方文明的源头――希伯来文化。希伯来法与宗教是分不开的。它产生于公元前2至公元前5世纪的,是由摩西首创"十诫",后经历代帝王、祭司的修订、扩充而成的。“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希伯来法受更为古老的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较大,同时也从埃及、亚述、波斯等文明古国的律法中吸取了许多养料。但对其影响最大的,还是希伯来人的宗教思想。”摩西五经所记载的,既是上帝的诫命,又是人间的法律,这就是律法。希伯来法兼有宗教戒律和道德规范的性质,这便造成了法律、宗教和道德三者的融合。希伯来人所信奉的宗教和法律通过耶稣创立的基督宗教得到了延续和升华。公元一世纪,基督教开始在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传播,基督教将《希伯来圣经》(即旧约)作为其《圣经》的一部分。随着基督教地位的确立,以《圣经》为基本渊源的教会法成为欧洲各国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希伯来法中的许多原则和制度,如什一税制度,禁止收取利息,严禁巫术与邪术,神判与誓政等,都成为教会法的重要内容。希伯来法律文化通过《圣经》这一途径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法律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说罗马法是以其精深的法理和发达的私法制度影响人类的历史,那么希伯来法则凭借其普世的宗教道德而在价值形态领域内同样影响了世界法律制度的发展。尽管基督教思想并不是西方法律传统的唯一源泉,但教会法对西方法治观念及具体制度的形成却产生了极其重要得的影响。西方之所以产生了他们的法律传统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宗教背景,这种宗教背景同时也是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一个主要发源地。基督教文化最为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法治,这种影响至今犹存。如果我们稍稍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是英国的《权利法案》,还是法国的《人权宣言》,还是美国的《独立宣言》,都声明人的权利来源于上帝所赐。 二、圣经中的律法观今天,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因受到自由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影响,人们对法律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觉得它是一种限制及阻碍。当个人的良心及个人的自由很受尊重,被视为很有价值的东西,法律不太被人尊重。在伦理生活上,当今许多人有这种感受和思想,甚至行为趋向远离法律。 那么基督宗教如何看待法律?我们需要回到基督宗教的信仰依据——圣经中去,看圣经是如何教导人看待律法的。 1、 法律是来自天主的礼物(申4:5-9)希伯来人重视法律,严守法律,是因为他们把法律看成是天主赐给他们的救恩。虽然法律是经由一中间人(摩西)而传给他们的,但它终究是天主自己的指令,“上主你们天主的诫命”(申4:2)。所有法律不论是有关道德本身的,或是有关社会司法的,还是关于神圣祭祀的,都不代表对希伯来人的约束或损害,而是一种神圣的礼物,使他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更加强大。法律的恩典是分享天主自己的智慧。法律的目的是使希伯来人的团体保存它的真正本来面目。法律是上主的声音,是上主的说话(申28:1;30:10,20)“以色列!现在你要听我教训你们的法令和规律,尽力遵行;这样你们才能生活,才能进入占领上主你们祖先的天主赐给你们的地方”(申4:1;28:1-69) 2、法律是天主与希伯来人的盟约(申4:13)希伯来人对法律的积极观念源于他们与天主建立的盟约。天主与希伯来人建立了盟约:“我要成为你们的神,而你们要成为我特选的民族。” 如果希伯来人寻求天主的保护和祝福,他们必须持守盟约。这个盟约通过法律来表达,建立和巩固的。法律是盟约的重要组成部份。只有在这个轮廓内,法律才得到它确实的意义及真正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摩西的十诫——法律的核心,是直接构成盟约确实的证据基础(出谷记20章)。 法律可以说是盟约的实质本身,它们可以变成同义词,“他将他的盟约,即那十条诫命,给你们宣布出来,吩咐你们遵守,又将这诫命写在两块石板上”(申4:13)。 3、法律是神圣的,是完美的,是圣洁的。(圣咏 119章)在希伯来圣经中有很多对于法律歌颂的经文,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咏一百一十九篇。这篇圣咏是圣咏集中最长的一篇,共二十二首,每首八节。在每首内,用许多表示法律的同义名词,如法律,约法,诫命,章程,法度,律例等。这篇诗词反映出希伯来人对天主所颁布的律和诫命是怎样的热爱。“上主的法律是完美的,能畅快人灵;上主的约章是真诚的,能开启愚蒙。” “我要用整个的心灵寻觅你,不要让我错行了你的谕旨”。 “上主,给我指出你章程的道路,我要一直到死细细遵守。” 三、律法给希伯来人带来了民族的团结与强盛摩西五经中的法律可分为三种:一是道德律,即有关人与天主之间的规定。二是宗教律,即关于祭祀、节期等宗教事务的规定,其目的是训练希伯来人成为圣洁的民族。三是社治律,是约束人的行为和净化人的意念的根本规定。宗教律是为了“敬神”,是对当时人们的宗教生活的规范;社治律是为了“爱人”,希伯来人认为这是使人们和平相处、爱人如己的规范。摩西五经中的律法除了具有宗教教义法律化和契约等性质外,也更富有典型的人道性的特征:律法中规定,对欠债人、穷人、寡妇、孤儿、寄居者和奴隶要给予必要的保护;每过七年,穷人的欠债要取消一次;遗忘在田里的麦捆和果园中未采摘的果实要留给穷人。这些都体现了保护弱者的法律原则。律法中也规定人命重于财物,因此侵犯财产不得定死罪,反映了当时立法对人权的尊重。希伯来人的宗教信仰构筑了一种独特的法律文化,也给他们自身带来强大的内聚力和生命力。他们历经种种磨难,从埃及到“流奶流蜜”的迦南地,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开放性的,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外邦人武力进攻和侵略,而当时的希伯来民族是相对弱小的。这种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希伯来人把一直保护他们的天主信仰放在了压倒一切的位置上,通过这种神圣的民族信仰,把整个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来的侵略。从摩西五经中的法律特殊性来看,一旦他们放弃宗教信仰,他们在心理上和社会组织上都会如一盘散沙;一旦他们放弃人道原则,则人民内部战争会使他们无法共同抵御外来侵略。为他们来说,遵守上主的法律,给他们所带来的是民族内部的团结和强盛,其实这就是天主给他们的祝福——让他们生活在自己构建的和谐世界之中。法律性盟约的受益方,是他们自己,而并不是天主;是天主的法律使他们学会了如何爱人(尊重人、接纳人、团结人、原谅人),并建立了彼此的友谊与民族的团结,和谐的世界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的这句话,在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句引用率相当高的箴言。也许我们会说这是西方人的观念,对于中国一个政教分离的社会,它又有什么启示呢?表面看来,在中国宗教对法律影响甚微, 但实际上宗教与传统法律有着深层的纠葛。法律原初形态时与宗教不分, 汉代提出则天立法, 宗教成为历代政治话语中法律权威性和神圣性的合理来源, 法律运行中神灵的影响也一直挥之不去, 善恶报应的宗教信仰成为传统法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中华民族是一个极为重视伦理道德的民族,儒家文化孕育了华夏儿女。因此,“信仰法律”对我们中国人也有同样的重要意义:若要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必须建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使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溶入到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建设法治社会,仅仅靠人们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教人“信仰法”,让人们把法律当成信条一样去崇拜、去遵守。法律与西方基督宗教的关系和基督宗教的律法观这一问题的探讨,也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反思,引发了许多感悟。让我们也拥有希伯来人的智慧,辨清法律的美好与神圣,维护法律的尊严,献身于法制建设的神圣使命之中。
骄傲使人落后有这样一句俗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吧!这句话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人们广泛使用,它出自于《尚书。大禹谟》中“满招损,谦受益”一语,后被毛主席古为今用即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是句俗语,是一句名言,更是一个真理!相传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做好一首诗,总要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听取意见,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拍手叫好,才算定稿。白居易之所以被后人称颂,与他的谦虚求教是分不开的,正因为他的虚心求教,他所做的诗才会贴近生活,才会亲近民众,才会通俗易懂,才会得到人民的认可并广为流传,受到后人的称赞。这正是虚心使人进步的具体表现。相对而言,如今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又很好的证实了“骄傲使人落后”这一观点。有一天兔子碰见了乌龟,笑眯眯地说:“乌龟,我们来一场赛跑好吗?” 乌龟说:“比就比,谁怕谁!”“那好,咱们就从这儿起跑,看谁先到山脚的那棵大树那儿。”“一…二…三…开始!”说着,兔子就像箭一样奔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兔子已经把乌龟甩得远远的了,兔子心想:我在这儿休息一会,让他先爬到前面去,我一下就追上了,说着说着就睡着了。等兔子醒来时,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取得了胜利,而兔子却因为骄傲自满输掉了比赛。这一则故事充分证明了“骄傲使人落后”,同时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与兔子的骄傲自满相反,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后,享誉盛名,但他却谦虚地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而圆圈外面是空白,对我来说意味着无知,而圆越大,它的圆圈也越大,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积越大;由此可见,我不懂的东西还很多。”像爱因斯坦这样的著名人物在巨大的科学成就面前都能保持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他呢?白居易的谦虚求教,兔子的骄傲自满以及爱因斯坦的谦虚谨慎都很好的证明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一观点,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不能骄傲自满,应当谦虚处事。其实在生活中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含义,相信我: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骄傲与谦虚议论文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骄傲与谦虚这组反义词,中外古今,激起多少名人点评。涉及其名言警句之多,使用频率之高,其他词语远不能及。比如,法国 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印度文学家泰戈尔说:“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莎士比亚说:“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国内的名句比如:“满招损,谦受益”,“谦虚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军事家诸葛亮道“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陈毅元帅说:“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毛泽东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是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个真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众口一致,褒谦贬骄,喜虚恶傲,态度鲜明,皆为至理名言。只是,他们皆是仅谈二者利弊。可是孰为骄傲?何谓谦虚?如何界定,骄傲与谦虚之间的鸿沟有多宽,没有划出。如何为人处世?怎样才能既不骄傲又很谦虚?
实际生活中,既有人播下谦虚种子,收获丰硕果实;也有人骄傲种子还拽在手心,苦果就砸在头上。还有许多人在骄傲和谦虚之间打擦边球,小心翼翼,生怕拿捏不准,落个谦虚过分是虚伪,或者落个傲气外露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两边不是人,没好果子吃。尤其某些时期,视骄傲如大敌,一当戴上此帽,永难翻身,就是尾巴夹紧,也别想得到同情。
其实,跟认识任何事物一样,对这对冤家同样可以一分为二。辩证认识论讲,任何真理只有相对性,没有绝对性,真理不可穷极,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何况,不同文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群体,骄傲和谦虚的涵义不尽一致,尺度不尽相同。现代社会,尤其如此。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这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名人为“骄傲”正名平反!我们应该骄傲的地方不少。 中国富强了,世界影响力日益扩大,我们应该为祖国骄傲;儿女做出了成绩,父母应该骄傲;单位扭亏转盈,我们应该为 领导层的智慧骄傲;本省本地出了名人,百姓应该为人杰地灵骄傲。既然可以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骄傲,为什么不能为己骄傲?集体不是个人组成的吗?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商品推销,鼓励商品广告,“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合理合法。竞争 领导岗位,你提 出自己的施政纲领、施政目标和应对措施,证明自己有能力胜任,比他人强。所以有人调侃:“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落后。”话虽难听,却有道理,好酒也怕巷子深呢。如此说来,“骄傲”一下还是可以的。增强自信,长我志气。
那么,何谓骄傲?传统认为:自我满足,自我吹嘘,自以为是,傲视一切,目中无人,等等。何谓谦虚?一般认为:谦虚学习,永不满足,不声不响,平等待人,等等。倘若果真如此,喜谦恶骄,守谦除骄,完全应该。
只是,如何识别区分?若你怕说骄傲,过分谦虚,懂说不懂,能说不能,应进却退,应喜故忧,说你虚伪说你欺,也没多大冤枉;倘你吹捧拍马,逢人便笑,你算谦虚?倘你缺乏自信,甚至自卑,在竞争面前谦恭退让,你能成功?倘你谨小慎微,默默无闻,不敢为人先,对自己的成绩不敢肯定,不进行必要的宣传介绍,深山藏宝,恐怕要错过多少机遇,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损失。
反之,倘你有独到见解,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与众不同的道路和奋斗方式,有高人一筹的创造,能说他骄傲?一旦成功,自我宣传,自我推销,让社会认同,未必是骄傲?不逢人点头哈腰,不惟命是从,不巴结吹捧,或者不顺他意,不听他话,不随大流,特立独行,对人不热情,说话没笑容,未必是目中无人,傲气十足?为什么非要千人一面,人云亦云,不容许多种性格多种生活方式的呢?艺术家、科学家该跟普通人一样吗?当然,他比你强比你能,你又不学无术,却喜投机钻营,看不起你,那是活该!
看来,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应与时俱进,有发展有创新,有特色有多元。否则,亦要落后。
1997年10月15日凌晨,朱棣文在睡梦中被学生叫醒,得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很高兴,却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上午9时,斯坦福大学为他的获奖举办了一场临时记者招待会,校长称赞他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朱棣文却特地更正说:“不,我只是一位普通的物理学教授.”当记者问他获奖后的感想时,朱棣文说:“对于这次获奖,我深感高兴和荣耀,毕竟我们的研究被认同了.但我还是我,跟昨天没有什么两样,我将一如既往地进行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获奖只是说明我的运气比较好.想想还有这么多比我杰出的科学家都没有得奖,我便不会把它看得太重.”
周恩来总理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60年代他有一次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同志热情向他建议:“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回签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一代大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披靡,却因大意失掉了荆州。巨著《茶花女》是小仲马写的',可一代文豪小仲马却因骄傲而再没能写出其他著作。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给我们
留下来的一条至理名言.谦虚是人的 思想修养,其核心是善于发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乐于以彼之长,补己之短。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唯有谦虚的人,才能站在山峰的顶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然而自诩天赋异能,小有成就的人,往往都是被别人踩在脚底下的人。
从古至今,不乏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都是谦虚待人。古有,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人有所长所短,不耻下问。今有,我们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出演《杀惜》被一位老观众提出错误的时候,他恍然大悟的笑了,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并尊称他为老师。
谦虚的人往往是最沉默的人。因为他们从来不炫耀和自夸,而是埋头苦干,奋笔疾书。然而骄傲的人往往是话最多的人。因为他们容易心生骄傲,自以为是,自我满足。
大海之所以为“大”,是因为他海纳百川,才有了广阔无边和气势磅礴。森林之所以茂密,是因为她能够接受每一颗小草小花,才有了它的鸟语花香。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志,而骄傲自满,停滞不前。
“满招损,谦受益”还记心间。因为这是我们做任何事的基本立足点。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
拒绝骄傲子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是韩愈对当时认为“位悲则足羞,官胜则近谀”的士大夫之族所感叹的。是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而促使士大夫之族“惑而不从师”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骄傲,是其无法放下身段与之求学的傲心,是一颗被骄傲所覆盖的住了的愚昧的心。骄傲。乃成功之绊脚石。从古至今,成功者之于无数也,而这成功的后面有哪位成功者不是一步一个脚印积累的呢?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奋斗而发明的“照明灯”,那时,照明灯的发明,甚至照亮了整个人类,可其却不以为然,爱迪生认为还可以有人类更方便,可以把黑夜照得更清晰的灯,于是仍然不时地研究。继之的是后面更多的发明家,他们更多的不是一味的骄傲,而是想更多地创造,于是出现了今天华丽缤纷的大都市。然而如果就在爱迪生发明的“照明灯”之后人们就一味地骄傲而不想更多的创造,那么今天人们大概依然停留在那个“照明灯”时代。骄傲,乃理想之阻航者。“江郎才尽”的故事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而牛顿的发现了引力定律之后科学生涯也走到了极点。而这一切又是什么导致的呢?其中骄傲也是不过逃脱的,江郎在追求到了自己想要认为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之后,便再也没有写过出色的作品,而牛顿也一样;其实不然,因为真理是没有终点的,正如理想一样可以有达到更高的。可骄傲促使了他们没有飞向更高的彼岸。成功者,戒骄戒傲。或许这句话是所有取得一点成绩的同学都会对自己说的。但是也犹可见很多的同学仍然会为一点成绩而骄傲自大,最后导致飞得越高摔得越痛的后果已经屡见不鲜。因此,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才济济,一山还有一山高的社会了,我们应该在骄傲的窗口前写上拒绝二字。(例文二)使谦虚的舵,扬骄傲的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因为为了谦虚,平易近人而成就一番丰功伟业,又有多少人因为骄傲自大,恃才旷物,而身败名列,一代英雄项羽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他不是因为骄傲而轻视刘邦,历史或许就会被改写,那项王拔剑的一幕就不会上演了。孔子被后人喻为“圣人”。但是“圣人”却说:“三人行,心有我师焉。”当我们对着“圣人”顶礼膜拜的时候,是否想过:圣人也是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的谦虚,他的好学,他的不耻下问。孔子有弟子三千,可是当他有不懂的问题,仍会向弟子请教,并且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这不是谦虚么?谦虚是我们人生旅途上的舵,它指引着我们在生命的海洋里航行。那谁来做那迎风的帆,那张推着我们前进的帆?是骄傲。哲学家周国平曾说:“我相信,骄傲和才能是成正比的。”如今红透半边天的周杰伦,初出茅庐时,被受质疑。面对各种质疑的声音时,他骄傲地扬起头,说:“我是有能力的!”他用他的骄傲证明了自己,有能力的人不怕骄傲。但是,熟悉航船的人都知道,并不是帆越大,船就会走得越快,有时,巨大的帆反而会成为船的负担,导致翻船。只有按船的大小,扬适合的帆,才能迎风起航。方文山,著名作词人。他那首《青花瓷》家喻户晓。一天,他收到一位学者的来,指出他歌词中的一处错误。他立即回信,与这位学者讨论。两人从此成为了好朋友。方文山是谦虚的,也是骄傲的,他会为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据理力争。谦虚是舵,骄傲是帆,让我们扬风起航!(例文三)“骄”而不“傲”方智者本色哲学家周国平曾说:“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是的,于生活中,骄傲是一种生活态度,骄傲是一种人生姿态,骄傲更有境界高下之别,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骄傲,而想要赢得一个辉煌的人生,我们势必要“骄”而不“傲”。骄而不傲是取得一定成功时仍处变不惊的低调。袁隆平,一个穿着朴实无华,头顶草帽,脚穿水鞋,炎炎烈日下躬身实践的科学家。要不是现在通讯、传媒如此发达,要是我们没过他的照片。如果在大街上走着,恐怕真难有人会把如此“农民”的人和一个改变中国粮食产量如此巨大的科学家连系在一起,即变是领了国家科技奖后,袁隆平也未显出一丁点儿狂妄,不可一世的姿态。诚然,他有骄傲的资本,可他却低调的很,因为大才者并不需要外表的体现,他骄而不傲,他为人低调,他谦逊平和,真正是一位可敬可爱的智者。骄而不傲是谢希德身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家校长却平等待人为人良师益友的和蔼可亲。骄而不傲是居里夫人两获诺贝尔奖却仍致力于科学研究舍弃荣华富贵的平静。骄而不傲亦是林毅夫默默奋斗二十多年从不休星期天从而奔往国际银行要职的淡淡一笑。无数伟人的事例都证明,骄傲是来自能力,来自大智慧。而有些人却因为在事业上或学习上取得了小小的成绩而不可一世,这只是小骄傲,是骄傲的低境界。是难以超越自我赢得辉煌人生的。很多中国的商业人事,自己事业小成便不可一世,不屑贫穷的人,这都是不对的。是骄傲的低境界。当然,骄而不傲,并不是懦弱,胆怯,不敢出声。骄而不傲是对自己强大实力的收敛,是一门大智慧,是隐忍自己的光芒,从而达到更加辉煌的境界。骄傲是一种生活态度,但万不可不可一世的小骄傲,应该是骄而不傲,骄而不盛气凌人。因为,这才是智者本色。(例文四)总会有篇自己的传说人曰:“人可有傲骨,不可有傲气。”这里的傲骨便是大骄傲,而傲气只能是一副傲慢相。我所知的骄傲,是在挫折前的大无畏,是在小有成就时的一笑置之,是存疑便问的谦虚,是无悔的青春。我骄傲,因为我用我的逻辑活着。我的逻辑,是像花一样在风雨中狂舞——何必惧怕,是在恶浪滚滚时去冲浪,去欣赏绽放的浪花,是天寒地冻时墙角不屈的迎雪花开。我挫折前骄傲者。我骄傲,因为我有我的理想。既使从前因为背包很满而丢掉了许多理想,既使想要征服世界的心已经被世界征服,既使从前高举的拳头已慢慢僵硬。而今我将重拾我的梦想,继承前人的衣帛。谁说桃子就不能砸出一个新的牛顿?又是谁说我不能推翻亚时士多德?只要有梦想,便值得骄傲地追。我骄傲,因为我有许多爱我及我爱的人。我拥有像山一样的父亲的臂弯,我拥有像海一般的母亲的怀抱,我拥有火一般炽热的友情。我也会像星星永远陪伴在日月身旁一直陪伴我们父母,孝敬他们、关心他们。我还会像胡杨坚守戈壁般守护着我与我朋友的友情,呵护它、灌溉它。袁绍、袁世凯这些众叛亲离的人不懂我的骄傲。不,我比他们更值得骄傲。我骄傲,因为我有进取之心。如果你问我的目标是什么,我会说在目标之后。小小的成就我只会一笑置之,任何成就都不能塞满我的心脏。我骄傲,因为我的青春。镜中的脸慢慢被青春被青春痘占领,变得越来越陌生。黑眼圈越来越大,使镜中人越来越像某种保护动物。没完没了的大计划,小计划,似乎像一根绳子将我绑在了教室。这似乎是我的青春。但是,我不只是拥有这一些,除了青春痘和眼圈,我更拥有一片我自己的天空。我在我的天空下拼搏、奋斗、追逐理想。在这片天空下,有我的喜恕哀乐,有我的无悔的青春。在我的天空,我是英雄,所以我骄傲。每一件小事都能让我骄傲,因为每一件小事都能让我找到自己的价值,有价值便值得骄傲,骄傲产生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而不是与他人相比的或胜或优。所以,我很骄傲。;在这会有一篇属于我自己的传说。(例文五)骄傲地活着如果可以选择,我选择骄傲地活着。在一片广阔无垠的大地上,遍地是石头,放眼望去,石缝间一株小草却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她微笑着,她快乐地诉说着自己的生平经历,她说虽然自己没有伙伴们的陪伴,整天孤零零地面对一堆石头,但是她为自己的独特而庆幸,学会了与石头为伴,不放弃地生活着,给人们视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属于她自己独特的光芒、独特的骄傲。寒风呼啸,山间上,悬崖边。总是会一棵两棵松树或是梅花不畏严寒孤傲地存在着,在冬季里,大多数花草树木都已凋零了,而他们依然不畏艰险地存在,给诗人做诗的材料,给人们在寒冷。凄清的环境中一丝安慰,又以坚强的姿态鼓舞着人们前进,他们不寂寞,他们不伤感,他们而是为人们做出的贡献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如果可以选择,我选择骄傲地活着。如果我是草地上一株平凡的小草,我会因为自己是大草地的一员而骄傲,如果我是石缝中一株唯一的小草,我会因为自己是独特的而骄傲;如果我是一棵松树,我会因为自己不畏严寒的形象而骄傲。骄傲地活着总是自卑地活着好。人可以甘于卑微,但不能屈服于卑微。骄傲和自卑从来就是相互对立的,前者属于强势,后者属于弱势。但两者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骄傲的人总会有自卑的地方,自卑的人也有值得自己骄傲的地方。如果可以,我选择一直骄傲地活着,凭着自己不服输好强性格,不屈服于世俗的原则、健康的生活态度、有着童真的姿态而骄傲地活着。我的骄傲不是目中无人的骄傲,我的骄傲是凝聚着自己所有的闪光点而组成的骄傲,那是一种独特的骄傲,那是一种催人上进的骄傲, 那是一种给我力量的骄傲,那是一种让我活得更好的骄傲。可以卑微地活着,但不允许自卑地活着。上帝是不公平的,很多东西都是不能比较的,我们不能屈服于自己的局限,而应该发挥自己的优点。以独特的姿态,以骄傲的姿态呈出于这个世界,我坚信,那是一种独特的闪光点。如果可以选择,我选择用独特的方式骄傲地活着!这些作文来源:小学生作文网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一组代表着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诗歌,它对魏晋以来文人五言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此后历代诗论家不断探求《古诗十九首》千古不朽的艺术魅力,或对它作画龙点睛式的评点;或写专书进行研究。他们的评论为《古诗十九首》罩上了美丽的光环,使其成为继《诗经》、《楚辞》之后获得高度赞誉的诗歌。承近代《古诗十九首》研究之余绪,20世纪的《古诗十九首》研究,在古诗文本的解读、研究资料的整理、研究内容的深化、研究方法的更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瞻目的研究成果。本文根据不同时期的研究特点,分三个阶段论述: 一、1900~1949年 如果说传统的《古诗十九首》研究或侧重于事理的诠释、出处的罗列、语词的探寻;或以“比兴”、“寄托”的方法揭示诗歌的内在意蕴;那么,本世纪前半期的诸多学者,从对《古诗十九首》的注释、解说、考证等传统的研究方法入手,既注重“事象层面”的探求,又注重“意象层面”的开掘,在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考辨中多有创获。 贺灵扬的《古诗十九首研究》一书,对《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作品产生的时代、艺术特色、各家之拟作等作了较为系统地研究。[1]这一时期,发表在期刊上的二十多篇论文,既对《古诗十九首》文本进行诠释、笺注、解说、考疑等,也对《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时代、表现的情感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初步地探讨。较具代表性的是徐中舒的《〈古诗十九首〉考》,他结合相关典籍及后人拟诗,严于考证,慎于论断,认为《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以后。[2]关于《明月皎夜光》一诗中“玉衡指孟冬”一句,因李善注引《淮南子》、《汉书》中“明是汉之孟冬,非夏之孟冬”、“汉之孟冬,今之七月”所引起的千余年的争论,金克木《古诗“玉衡指孟冬”试解》一文,寻绎诗意,查考星图,并引证天象,即景解文,认为“玉衡指孟冬”并不指月份及节候,而是说一日的时刻,他的这一说法,合乎天文的理论与实际,比较前人与时贤之说似乎较少牵强,从而动摇了《明月皎夜光》成诗于“太初改历以前西汉初年”的推论。[3] 隋树森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可以说是集前人研究之大成的著作。该书卷一“考证”对《古诗十九首》产生年代及其作者诸问题条分缕析,列出“枚乘、傅毅说”、“曹植、王粲说”、“张衡、蔡邕说”,认为这些都是传说推测之词,并无真凭实据,而不足为信。六朝以来至清人顾炎武、近人徐中舒等有关“东汉说”、“西汉说”的诸论点,理由不能充分成立,经逐一驳正后,他认为“两汉之说”最为可信。前人“《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的说法是对的。此说似已无大的争议;卷二“笺注”,每首诗在六臣注之后,列举了从“文选学”专著及《古诗源》、《古诗镜》等诗歌选本中精选出的评论《古诗十九首》的资料,层次清晰,方便研究者对读;卷三辑录了清代及近代学者刘履、张庚、吴淇等的著作和论文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解、说、评点资料;卷四“评论”辑录了自刘勰以来历代诗论家对《古诗十九首》精当的评语。这部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著作,是研究《古诗十九首》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书。[4] 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别开生面,他以新的学术眼光和审美情趣分析《古诗十九首》,在“注释”部分继承李善“释典”、“释事”的传统,“说明”部分揭示《古诗十九首》内在旨意,把诠释诗歌中的“典事”和阐发诗歌中的“意蕴”相结合,体现了新旧文学的融会贯通,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分析探求古诗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征,形成了既长于注解考证,又善于鉴赏批评的研究特色,成为后人研究的典范。[5] 可以说20世纪前半期的学者,以笃实谨严的治学态度、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力,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或集评笺注,评论鉴赏;或辨析资料,旁征博引;大都打破了旧学的“比兴说”、“君臣说”的模式,实现了从旧学到新学不同研究手法的过渡。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初学古诗者指示了门径,为《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推向深入奠定了深厚坚实的基础。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裏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那知道是什麽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再次返回.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裏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 河畔萋萋的芳草啊,,园中葱葱的高柳.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 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 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 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马车驱赶著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著. 洛阳城里是多麼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著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今日良宴会》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译文】 今天这么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 这场弹筝的声调多麼的飘逸,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又妙化. 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高论,懂得音乐者便能听出其真意. 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为什麽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踞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呢 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的煎熬自己. 《西北有高楼》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声音响亮极其悲壮,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 《涉江采芙蓉》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明月皎夜光》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译文】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色,在东壁的蟋蟀低吟的清唱著.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仲秋的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呵! 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日的鸿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 在平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麽还要取这样的名称 真是虚有其名, 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著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麽样呢 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著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 叹息和感慨,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呢 《冉冉孤生竹》之八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译文】 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 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兔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 兔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俩相厮守的时宜.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相思苦岁月摧人老青春有限,多麼的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日归来.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著秋草般的凋谢. 你信守高节而爱情坚贞不渝,那我就只有守著相思苦苦的等著你. 《庭中有奇树》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裏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 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著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 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麽珍贵呢 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迢迢牵牛星》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俩相界离相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的痴痴凝望. 《回车驾言迈》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译文】 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遥远的路途跋涉难以到达. 一路上四野广大而无边际,春风吹生了枯萎的野草. 眼前一切都是陌生无故物,像草之荣生,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百草和人生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由盛而衰皆相同,既然如此处生立业就必须即时把握. 人不如金石般的坚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长寿也有尽期,岂能长久下去. 生命很快而急遽的衰老死亡,应立刻进取保得声名与荣禄. 《东城高且长》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译文】 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的吹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转眼一年又过去了"! 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时光流逝 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 那燕赵宛洛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艳丽其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著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习练著筝商之曲. 《音响一何悲》之曲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惋动人. 由於听曲动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想,深思,反覆沈吟,体味曲中的涵义,手在弄著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双足为之踯躅不前,被佳人深沈的音响一何悲所 感动.心里遥想著愿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爱侣的深情. 《驱车上东门》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是经过加工后的版本,能不能找到最原始的版本呢。《文选》最初载。直接看原始的没有任何评论的材料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的。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不同点出来了,有不同点就有问题,何为文人化?为何出现?与以前乐府的差别?从乐府入手,你又会联想到什么?研究乐府的很多。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年代?看相关历史书籍。 虽然他们风格相似,但是还是可以分类,比如妻子思恋丈夫,友情,士子彷徨失意等。这是诗内部之间的对比分析。 还有对后世文人五言诗的影响。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钟嵘《诗品》、胡应麟《诗薮》、徐陵《玉台新咏》、《语文学刊》2008年11期《<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综述》
极。”——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编辑本段]古诗十九首全文和译文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裏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那知道是什麽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再次返回.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裏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 河畔萋萋的芳草啊,,园中葱葱的高柳.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 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 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 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马车驱赶著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著. 洛阳城里是多麼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著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今日良宴会》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译文】 今天这么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 这场弹筝的声调多麼的飘逸,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又妙化. 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高论,懂得音乐者便能听出其真意. 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为什麽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踞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呢 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的煎熬自己. 《西北有高楼》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声音响亮极其悲壮,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 《涉江采芙蓉》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明月皎夜光》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译文】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色,在东壁的蟋蟀低吟的清唱著.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仲秋的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呵! 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日的鸿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 在平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麽还要取这样的名称 真是虚有其名, 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著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麽样呢 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著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 叹息和感慨,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呢 《冉冉孤生竹》之八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译文】 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 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兔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 兔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俩相厮守的时宜.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相思苦岁月摧人老青春有限,多麼的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日归来.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著秋草般的凋谢. 你信守高节而爱情坚贞不渝,那我就只有守著相思苦苦的等著你. 《庭中有奇树》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裏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 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著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 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麽珍贵呢 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迢迢牵牛星》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俩相界离相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的痴痴凝望. 《回车驾言迈》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译文】 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遥远的路途跋涉难以到达. 一路上四野广大而无边际,春风吹生了枯萎的野草. 眼前一切都是陌生无故物,像草之荣生,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百草和人生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由盛而衰皆相同,既然如此处生立业就必须即时把握. 人不如金石般的坚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长寿也有尽期,岂能长久下去. 生命很快而急遽的衰老死亡,应立刻进取保得声名与荣禄. 《东城高且长》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译文】 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的吹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转眼一年又过去了"! 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时光流逝 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 那燕赵宛洛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艳丽其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著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习练著筝商之曲. 《音响一何悲》之曲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惋动人. 由於听曲动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想,深思,反覆沈吟,体味曲中的涵义,手在弄著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双足为之踯躅不前,被佳人深沈的音响一何悲所 感动.心里遥想著愿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爱侣的深情. 《驱车上东门》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那你们年内每年你妈你妈你妈妈在干什么
红十字,在生活中处处我们都能看到你们的身影,大街上那预防疾病的咨询,学校里那关于红十字知识的宣传,百姓家里那普普通通的定期身体检查,医院里那安慰病人的话语。
2008年的那场5·12大地震与SARES同样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当所有人都还沉浸悲伤与痛苦之中的时候,是你们最先带动了人们,你们用集来的钱去采购帐篷,药物。
在第一时间送到灾区,你们,帮助灾区的人们看病,治疗,几天几夜都与家人联系不上如果给你一个枕头你们肯定马上就能睡着。但是你们为了群众不休息,没日没夜的作着救援工作。灾后没有多久你们,红十字们又集资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在那些老年公寓,养老院我们又何尝不是常见到你们的身影,是你们让那些失去儿女的孤寡老人有了生活下去的信念。红十字们,你们还记得吗?“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虽然那些孤寡老人被儿女或者亲人抛弃了。
但是你们不嫌弃他们,你们把他们当作一个宝贝来对待,当作自己的亲人。为他们端茶递水,为他们烧好饭,与他们做互动,让这些老人快快乐乐地享受着晚年的生活。
我们日常所说的“国际红十字会”实际上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它的准确名称应为“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运动”。这一运动包括三个组成部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国际委员会的身份 国际委员会的前身是由亨利·杜南等5位日内瓦公民组成的“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75年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国际委员会委员全部由瑞士籍人士担任。作为红十字运动的创始者和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倡导者,它被授予多项国际任务和特权,今天的国际委员会已具有下列各种身份: --执行日内瓦公约的代表; --红十字运动的创始者兼成员; --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和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的监护者、宣传者以及服务的主动提供者; --应国际社会要求和委派承担人道活动的工作者。 上述各项职能使国际委员会在国际关系史上获得一种独特地位--国际法人身份,使它在履行职责时,可直接与各国政府打交道。1989年,国际委员会在联合国获得观察员身份。 国际委员会职责 1986年10月,第25届红十字国际大会通过的《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章程》又对国际委员会的职能做了如下的规定: 1、维护并传播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 2、承认符合条件的新组建或改组的国家红会,并将此承认通知各国红会; 3、承担日内瓦公约赋予的任务,为忠实执行国际人道法而努力,并受理有关违反该法的诉讼; 4、在国际性以及非国际性武装冲突或内乱中以中立身份从事人道工作时,努力保证向遭受此类事件损害的受难人员提供保护和救助; 5、保障日内瓦公约规定的中央寻人局的活动; 6、武装冲突之前,与各国红会合作,致力于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医疗器械的准备; 7、解释和传播适用于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并推动这类法律的发展; 8、执行红十字国际大会委托的工作。 人道行动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委员会能为大多数武装冲突的受害者采取人道行动。主要是下列三个方面: 一是救济和医疗援助。国际委员会专门成立了救济处和医疗处。救济处的责任是与各国政府、各国红会以及联合国、欧共体委员会等国际组织进行协调,给受害者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条件和物资。医疗处的职责是解决治疗伤病员所需要的医务人员、药品和器材以及防止疫病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另外,还为在战争中受伤害而瘫痪或截肢者提供手术治疗、理疗、康复治疗,生产和装配假肢及其他装置。 二是探视战俘及因安全原因被逮捕和拘留的人们。这种探视,不过问被逮捕和被拘留的原因,仅仅是了解被拘留的物质与心理条件,如有必要分发救济品以及确保被拘留者能够同其家人通信。1945年以来,国际委员会已在一百多个国家探视了五十多万被拘留者。 三是寻人转信。1870年至1871年的法兰西与普鲁士战争中,国际委员会说服交战双方向它提供了各自捕获的敌方伤员和俘虏的名单,这些名单使国际委员会能够回答焦虑的亲属的询问并在战俘和亲属之间传递他们的信件。由于国际委员会对人类和平事业的突出贡献,它于1917年和1944年两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1963年,在国际委员会诞生100周年的时候,它第三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与红十字会协会共同获奖)。 国际委员会的经费来源 国际委员会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日内瓦公约各缔约国、跨国组织(如欧盟)、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以及社会上各种捐赠、基金和遗产。总部机关预算的一半由瑞士联邦政府提供。行动预算通过特别呼吁获得,总数为总部机关预算的若干倍并且每年变化很大,这是因为国际委员会依据其使命及局势而采取行动在不断变化之故。 中央寻人局 中央寻人局是国际委员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又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与国际委员会是两个独立机构。 1、中央寻人局的起源与发展 中央寻人局也起源于战争。在因战争而引起的多种灾害之中,亲人离散以及下落不明等精神上的痛苦也许是最难受的。国际委员会早就认识到,解除人们精神上的苦难往往要比减轻肉体伤害更重要。因此,国际委员会于1870年(法普战争时)决定在瑞士巴塞尔(Basel)市设立“信息局”,收集有关两交战国的俘虏和伤兵的名单,以便通知双方的家庭和政府。伤兵也可以通过信息局特设的渠道与家人通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委员会在日内瓦设立了中央战俘局,专门处理战俘的信息,除处理数百万件红十字通信外,还接待大约12万名来访者,在停战协议签定之后,该机构已建立七百多万份档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中央寻人局的工作。共转交了亿封战俘与其家人的信件,转交了分住在不同交战国平民的信件千万封,并分发了3600个红十字包裹,使成千上万的人与家人团圆。 二战后在德国北部的阿尔森(Arolsen)市成立“国际寻人服务局”(ITS),专门处理有关曾在纳粹集中营被关押者的资料和查询。该机构开始时由联合国救济和复兴组织管理,以后又改由国际难民组织管理,1955年决定由国际委员会管理。1960年改名为中央寻人局。 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为中央寻人局奠定了法律基础,使它在国际法上具有为国际冲突中的受害者的利益而采取行动的权利。 2、目前中央寻人局的任务 主要有下列几项任务: --搜集有关战争受难者的信息并通知他们的家庭;为了保护受害者或易受害者(包括战俘与因安全原因而被拘留者),登记他们的身份并追踪他们的下落; --恢复并维持因战乱而离散的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 --向有关当局询问,确定失踪者的下落和近况。帮助失散家庭团聚; --设制国际委员会旅行证,以便允许没有身份证的人回原住国或移到第三国安居。 中央寻人局非常注意保护受难者的安全,有关个人的资料和信息,特别是有关被拘留者的资料,必须严格保密。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或国内动乱的情况下,这项工作原则更加重要。 3、国际性的网络 为了恢复与保持因战乱而离散的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国际委员会的中央寻人局紧密与全世界各国红会合作。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寻人局鼓励各国红会成立“寻人服务部”,并帮助国家红会培训此项工作人员。 目前,各国红会的寻人工作在和平情况下都是直接联络与合作。只有在战争或武装冲突时期及其他特殊情况下(比如两国不能直接联络时),国际委员会的中央寻人局才介入。 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由国务院领导联系。其机关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执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指导地方红十字会分会开展全国性活动,推动中国红十字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 (三)开展人道领域内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训练,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助工作。 (四)开展与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的友好合作与交流宣传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并依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五)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建设和管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七)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加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的交往与合作,协助政府开展对台工作,开展两岸红十字组织的交流、合作。 (八)完成政府交办和委托的其它工作。 查看(76) 评论(0) 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图 2006-10-12 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图。 查看(103) 评论(0) 中国红十字会简介 2006-10-12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 中国红十字会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中国红十字会始建于1904年,建会后一直从事救护伤兵、救助难民和赈济灾民活动,并积极参加人道主义救援活动。 中国红十字会在政府的关怀下,于1950年8月进行改组。1952年恢复在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合法席位。在协助政府履行日内瓦公约,配合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事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各级各地红十字会迅速恢复和建立。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有31个省级分会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7万多个基层组织,近2000万会员。在人道领域里的工作不断开展,并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备灾救灾网络已初具规模,中国红十字会在开展自然灾害的救H力工作中,募集了价值20多亿元人民币的救灾款物,为保障受灾群众的健康、保护受灾群众的生命作出了贡献。1982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协助政府倡导和推进公民无偿献血事业。中国红十字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许多国家红十字会有着良好关系与合作,也积极援助姊妹国家红十字会。1985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曾三次担任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领导委员会成员,并担任副主席。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2004年中国红十字会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是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聘请国家主席胡锦涛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选举彭佩云继续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通过了《中国红十字事业2005—2009年发展规划》。 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红十字会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突出抓好备灾救灾、卫生救护知识培训、社会服务、传播国际人道法及红十字运动基础知识、推动无偿献血和红十字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预防艾滋病等主要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向社会宣传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等工作,配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事业。 中国红十字会将遵循红十字运动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的七项基本原则,继续努力。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为全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红十字标志 (redcross ) 红十字标志是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是武装力量医疗机构的特定标志,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红十字标志是红十字运动的象征,体现着当今世界的人道与同情。它的存在和正确使用,对于执行人道主义保护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十字作为救护团体应有识别标志的想法,是由五人委员会的成员之一阿皮亚医生最先提出来的。 1863年10月,他建议采纳“白底红十字”的臂章作为伤兵救护团体志愿人员的识别标志。五人委员会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日内瓦公约明文指出红十字标志系掉转瑞士国旗的颜色而成。这样做是为了对日内瓦公约发祥地瑞士表示敬意。从此,白底红十字旗帜逐渐飘扬到世界各个角落。人们看到红十字,就想到人道主义,也想到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瑞士。 此外,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战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联邦委员会,红十字标志冒犯该国士兵的宗教信仰,该国陆军已采用红新月标志代替红十字标志。随后,一些阿拉伯和伊斯兰教占优势的国家也相继采用红新月标志。但黎巴嫩、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虽然伊斯兰教的影响较强,仍然沿用多数国家所使用的红十字标志。 红十字标志有三种,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白底红十字”,伊斯兰国家使用“白底红新月”,以色列等对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抵制的国家使用“红水晶”。 1、红十字 “白底红十字”标志,是为了对红十字发祥地瑞士表示敬意,掉转瑞士国旗的颜色而成,其中不含有任何政治或宗教因素。 1863年月10月26日至29日,欧洲16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举行的首次外交会议决定。使用“白底红十字”作为在战场上从事伤员救护的医务人员、场所及其交通工具的保护标志,并将其列入大会通过的《红十字决议》之中。翌年又在《红十字公约》(即后来的日内瓦公约)中加以明确。 2、红新月 “白底红新月”是将土耳其国旗上的新月用红色画在白底上而成。 土耳其于是1865年承认日内瓦公约。1876年在与沙俄交战中,土耳其政府提出:“白底红十字这个标志使信仰伊斯兰教的士兵感到不快。”因此土耳其将改用国旗上的新月用红色画在白底上作为标志。“白底红新月”这个标志在1929年被列入日内瓦公约,在伊斯兰国家广泛使用。 3、红水晶 《日内瓦公约》缔约国的代表8日在日内瓦以压倒多数的表决结果同意国际红十字运动设立“红水晶”新标志,从而为以色列加入该运动铺平了道路。 29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修订了《运动章程》以引入与红十字和红新月有同等地位的新增标志红水晶。根据决议,以色列的红大卫盾会与巴勒斯坦的红新月会成为运动的正式成员。 在不能使用红十字与红新月标志时,使用红水晶标志还可以为处于冲突局势下的战争受害者及人道工作者提供额外的保护。 红十字标志的含义 l、标明性标志:表明与红十字运动有关的人或物。 2,保护性标志:表明一个受国际人道法保护,不应受到攻击的人或物。 国际红十字运动起源 红十字运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它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1859年6月24日,瑞士人亨利·杜南先生途径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索尔弗利诺的村庄,正赶上奥地利陆军与法国一撤丁联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回缺乏医疗救护,士兵伤亡惨重,约有4万多受伤垂死之人被遗弃在战场。正在欧洲各地从事私人商务的亨利、杜南先生途径此地目睹了无助伤兵痛苦挣扎的惨状,为之所震惊,当即决定放弃个人事业,组织居民抢救伤兵,掩埋尸体,投入战场救护。 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亨利·杜南先生的良知和思维。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日内瓦写下了《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一书,把在索尔弗利诺见到的一切情景,以直观感人的方式叙述出来,表达了他想对伤兵进行救护,但又力不从心的遗憾和不安。此书的出版,在欧洲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此,他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一是在和平安定时期,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演化为当今的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持军队医疗工作;二是签定一份国际公约给予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地位(演化为当今以四部日内瓦公约及其两部附加议定书为核心内容的法律文书)。亨利、杜南先生用热情和人道精神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在欧洲赢得了广泛的共鸣。 首先得到瑞士的日内瓦公共福利会会长莫瓦尼埃、杜福尔将军、阿皮亚医生和莫诺瓦医生的赞赏和支持。成立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又称为“日内瓦5人委员会”。1875年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亨利、杜南先生为实现其理想,不断努力向欧洲一些国家的君主和政府呼吁,得到了支持。1863 年10月26日,来自欧洲16个国家和4个私人组织共36名代表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并一致通过了《红十字决议》,决定在各国建立救护团体,为表示对瑞士国的敬意,其标志定为“白底红十字”(瑞士国旗为红底白十字),1864年8月8日-22日又签定了《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且被各国相继承认。从此,红十字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性运动开始运作起来,并得到了国际法的保障。 1901年,亨利、杜南先生回其对红十字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荣获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 亨利、杜南先生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1948年,红十字协会(即现在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前身)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生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并要求各国红十字会在这一天举行庆祝纪念活动。 红十字青少年 在国际红十字运动中,红十字青少年作为富有生气的力量,很早就开始了活动。 1870年普、法战争时,荷兰的中小学生利用旧亚麻布自制绷带,以作战伤救护之用。 1880年,英、荷波尔战争时,加拿大的学生以枫叶为标志,志愿为红十字会工作。 1892年,捷克斯洛伐克摩拉维亚州的妇女委员会倡议组织青少年参加红十字会活动,并向第5届国际红十字大会提出了议案。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国家的红十字会组织青少年参加救济士兵和战争受难者工作。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匈牙利、新西兰、波兰、瑞士、南斯拉夫、法国、罗马尼亚、日本、瑞典等国红十字会陆续建立起红十字青少年部。 1922年,国际红十字会协会理事会的第18项决议,阐明了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建议各国根据具体情况,在中小学学生中发展青少年会员。两年后,理事会进一步决定,组织红十字青少年活动,以校内为主,但也可以扩展到校外。其宗旨和任务是:保护生命和健康;相互帮助,加强国际友谊;传播红十字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 红十字青少年的责任 作为红十字青少年,我们的力量很薄弱。但即使是这样的我们,仍旧会因为“爱”而走到一起,用我们微小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宣传知识、带给别人欢乐!把人间的爱传递给需要他的人们。是红十字青少年永远的责任。 世界红十字日(05月08日)的来历 2008年5月8日是第60个世界红十字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鉴于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首先倡议每年举行为期3天的“红十字休战日”活动。该会的倡议和做法,普遍受到了国际红十字界的赞赏和支持。 1921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十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向各国红十字会推荐捷克斯洛伐克的做法。1930年第14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在布鲁塞尔举行,根据大会的一项决议,设立了由捷克、比利时和协会共同指派的三国委员会,负责在3年期内亲赴现场实地考察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红十字休战日的组织工作和实践经验。193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15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听取了三国委员会的考察报告,充分肯定了红十字休战日的活动。193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16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红十字休战日的做法再次得到肯定。到1946年协会举行第19次理事会会议时,世界红十字日的活动已比较普遍。理事会在决议中指示协会秘书处研究确定一个固定的日子为国际红十字日,各国红十字会在这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1948年协会召开的执行委员会会议正式建议,今后各国红十字会尽量选择5月8日亨利·杜南(国际红十字组织的创建人)的生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协会第20次理事会会议上,批准了执行委员会的建议。于是,国际红十字会正式确定每年的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是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成员,目前全国有32个分会。 中国红十字会简史: 清光绪帝30年(1904年)2月,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争夺殖民地,在我国东北发动了日俄战争,东北人民被铁蹄和战火蹂躏。当时的社会名流对此十分关注。工部尚书吕海寰约集上海官纳及各驻沪代表,倡议成立红十字会。由海关道沈敦和等三位中国办事总董与英、法、德、美等国人士组成的外国办事总董们拟定了会章。同年,国际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成立。 红十字会刚一建立,就利用各地绅商将劝募的20余万两款银和清廷颁发的内帝银10万两组派义务工作队赶赴东北,救出难民数万人,并对他们进行了赈济、救护、资谴和留养。 1906年,清政府签署承认了日内瓦公约。翌年,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改为大清红十字会。1911年清朝覆灭,1912年将大清红十字会改为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在历次战乱、灾荒中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912年1月15日通报各国,正式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 1919年,红十字会国际协会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于当年7月8日加入该协会。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做了大量救护、赈灾及查人转信等工作。 1950年8月2日中国红十字会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代表会议,协商改组事宜,并向政务院作了汇报。周恩来总理亲自审阅了报告,亲笔修改了会章,9月6日批准了章程和领导机构。10月,改组后的中国红十字会在国际红十字会第21届理事会上当选为协会执行理事。1952年,恩来总理代表政府发表声明,承认1949年关于改善战地伤病员境遇等4项日内瓦公约,同年7月,第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因而成为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第一个恢复合法席位的团体。此后,红十字会在爱国卫生运动,卫生救护训练及交换战俘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中国红十字协会 【简介】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简称中国红基会)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其宗旨是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以致力于改善最易受损害人群的境况,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改善最易受损害人群的境况,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机构使命。 【公益项目】 目前,中国红基会主要实施两大系列的公益项目:一是助医领域的“红十字天使计划”,一是助学系列的“博爱助学计划”。 〖红十字天使计划〗 为践行其宗旨和使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自2005年8月以来在医疗健康领域重点推动一项面向贫困地区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大型社会公益事业——“红十字天使计划”。该计划的宗旨是:关注农民和农民工的生命与健康,广泛动员国际国内的社会资源,建立我国第一个“红十字天使基金”,以所募资金和医疗物资,对患有重大疾病(包括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的农村贫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实施医疗救助,协助政府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捐建“红十字天使医院”,培训农村医务人员,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的医疗救护水平,促进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几年来,该项目筹资和资助均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内容不断完善和丰富,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公益品牌之一。2008年4月,“红十字天使计划”荣获了我国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目前,“红十字天使计划”已经初步形成包括援建乡村博爱卫生院(站)、培训乡村医生、开展贫困农民和儿童大病救助三个方面内容,直接捐资救助和资助设备通过定点医院免费治疗救助两种救助模式,大病救助种类包括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脑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唇腭裂、目盲、聋哑、癌症、心脏病、城市亚健康等十多个病种。 〖博爱助学计划〗 “博爱助学计划”主要目标是帮助贫困地区农村改善教学条件,资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援建博爱小学;捐赠博爱电脑教室;捐赠“红十字书库”;设立博爱助学金资助家庭贫困的孩子上大学等。 【会标释义】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会标体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奉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整体造型与中国国旗(五星红旗)相似,暗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中国”特征;中央大红十字与半围绕的四个小红十字,象征社会各界爱心的汇聚、红十字基金的积累和红十字精神的传播。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模板,希望你们喜欢。
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不景气?
人文 社会 科学 的不景气,似乎已经成了令人头痛的 问题 。当然,也有人认为人文社科形势一派大好,理由是“主旋律”得到了高度弘扬。对此,我们不加辩解。也有人抱怨,人文社科的学者太差劲,郭沫若在1949年以后的成果,就是一个例子。然而,为什么板子偏要打到学者身上呢?无庸讳言,学者有自身的问题,然而,体制和管理难道就没有责任?再进一步,即使是学者真的差劲,那么,你的制度为什么不选择优秀的学者却偏偏要喜欢那些南郭先生呢?与 自然 科学和技术科学相比,人文社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在管理上的要求、 方法 、 内容 、措施都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当局对人文社科的管理不注意这些特点,而是用管理工程技术的套路来对付人文社科,恰恰是造成这种不景气的根源之一。本文不涉及学术以外的因素,也不讨论 政治 对学术的 影响 ,只是就人文社科的体制和管理中的几个关系谈点看法。
一、计划和学术的关系
中国 的人文社会科学计划,包括具体的项目计划到整体的长远规划,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计划往往距学术较远,而距政治或现实需要较近。官方所关切的,学术界不一定关切;学术界关切的,官方却不一定重视;而以官方为主体制定的各类人文社会科学计划或规划,虽然是学术界要“项目”的对象,却往往不是学术界感“兴趣”的对象(看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每年的“课题指南”,这种毛病一目了然)。学术界对计划有一种“非学术”的或“官方”的感觉,由此而导致了一种现象:许多计划和规划中的重大内容,学术界不觉其重大;而学术界普遍认为重大的 研究 课题,又与计划和规划无缘。
计划之所以距学术较远,在于计划的制定依据主要是官方的政策。在计划的制定中,虽然也有专家参与,但是,参与的专家往往是有选择的。坐“冷板凳”的专家一般都进入不了制定计划的圈子,即使他们有制定计划的建议权,其建议也往往得不到官方的肯定和支持。而学术上的创新,多数是“冷板凳”专家的事情。另外,参与制定计划的专家,一般都是“权威”级人物,而学术权威(即使是胸襟十分开阔的权威),由于长期的学科浸淫,会不自觉地畛域自封,对计划制定造成相应影响。各种学术计划和规划的偏差,往往与此有关。
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管理的本质在于规范。创新往往具有“标新立异”的特色,如果已经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社会的普遍承认,那么,它的学术意义就已经在消隐,而社会意义在凸显。计划和规划是一种规范性的东西,对于创新往往不予支持,这是造成计划与学术脱节的一个内在因素。
计划的制定如何能够与学术进展合拍,值得探讨。在学术研究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十分多见。即使在自然科学和技术开发领域,这种现象亦非例外。美国自发形成的硅谷红红火火,而日本政府规划的筑波 科技 城则冷冷清清,就是明显的例证。中国各级各类社科规划的制定,应该汲取这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项目和成果的关系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评价,存在着项目与成果的内在矛盾。在中国的现行体制下,各项评价指标都比较重视项目,而这种重视,也存在一定问题。正如一个学者所言:对项目的评价,就像一个对刚刚怀孕的妇女评判她是否能生出一个天才一样难。
项目往往是“官方”的,主旋律的,因而,项目的成果,在官方的支持下,部头大,印制好,加上足够的宣传,往往规模宏大,先声夺人。但问题在于,项目成果的本身,有许多只能根据“官方口径”,政策含量偏大,学术含量不足,外表的辉煌下面是思想的贫乏,学术界也对这种项目成果并不十分看重。
真正在学术上有影响,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学术成果,却往往进不了所谓的项目,从研究到出成果都十分艰难。当然也有例外,部分“功成名就”的学者,可以进入项目,也可以结合项目的完成,出一些高质量、有品位的成果。但是,那些开拓性极强、极富新意的课题,本身在学术界也有较大争议,要进入官方的项目则更为困难,只有已经获得了突破,取得了“圈内”的承认,才有可能立项。而一旦取得“圈内”的承认,其学术思想的最辉煌部分也已经成为“过去式”,以后的项目,则属于“锦上添花”性质而非“雪中送炭”。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管理中的一大弊端,是过份重视项目。在导向上鼓励争项目,争经费,然而成果评价跟不上,致使不少项目雷声大,雨点小,然后出一些平庸之作完成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则又为主持人争取新的项目奠定了基础,以后争取项目更为有利,形成项目成果学术质量锐降的恶性循环。
三、大和小的关系
受 自然 科学 重大发现推动整个科学体系 发展 的 影响 ,人文 社会 科学 研究 也强调重大课题的研究。但是,人文社会科学中什么才算重大?这个 问题 也值得探讨。
如果按照我们现行的思路,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只不过是给一个妓女作传,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题目,根本算不上“重大课题”;甚至如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能否进入我们的所谓“重大课题”也有问题;考古学界推崇的夏鼐先生,用来否定“ 中国 文化西来说”的最有力的证据,只不过是不起眼的几块陶片,而这些陶片在出土时,丝毫也没有“重大发现”的迹象。类似于这种小课题做出了大文章的现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比比皆是。
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研究 方法 往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小题目做出大文章。最典型的事例之一,就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所取的年代,是一个毫不起眼、也没有什么重大事件的年代;所取的史料,无非是一些宫廷和官场的琐事,鸡零狗碎。但是,作者却从这种“小”里面发掘出了“大”,写出了明代社会的深刻变化。这对我们来说,不无启示。鲁迅的《一件小事》,写出了散文名篇,没有任何“重大意义”的阿q,写出了中国 现代 小说史上最典型的人物。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篇》,几乎都是零零散散的小事,却写出了学术阐释的新境界。就连马克思具有划 时代 意义的 经济 学研究,也是从最简单、最一般的商品交换入手的。因此,对于“大”和“小”的关系,我们亦应重新审视。
笔者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课题的大小只是相对而言,更重要的在于学术识见和功力。功力不够,识见不广,缺乏学术上的深邃和敏锐,“大课题”也做不出好文章,相反,“小课题”却能出大成果。从管理的角度言,我们有必要对以往的“大小观”予以调整,不再过份强调“题目”的重大,而是注重“成果”的重大,使管理行为真正起到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
四、集体攻关和个人研究的关系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集体攻关和个人研究的关系也值得注意。大体上,管理部门往往比较强调集体攻关,主张集中力量进行重大项目的研究,而个人研究一般得不到必要的重视。问题在于,是不是集体攻关就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佳方式?
管 理学 家西蒙,把科学研究中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中,一般都能排除价值因素,只关注事实因素,恪守价值中立原则。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极难排除价值因素。即使如特别强调价值中立的马克斯·韦伯,在他的 历史 学、宗教学以及官僚组织 理论 研究中,也渗透着自己的价值偏好。笔者认为,在能够排除价值因素的科学研究中,集体攻关可能是比较好的方式;而在不能排除价值因素的科学研究中,个人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众所周知,要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对事实的认定上比较容易,而要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对价值的认定上则极为困难。人文社会科学的集体项目之所以难以组织,学术观点上之所以难以统一,除了学术以外的原因外,往往产生在价值判断的不同上。一个集中了优秀人才的写作班子,可以写出很漂亮的公文,但却肯定不能写出很漂亮的小说或散文,其原因就在这里。在价值因素远远超过事实因素的人文学科,提倡集体攻关,充其量只能出一些公式化、概念化味道极浓,顶多只是教材一类的成果,而在以事实因素为主的部分社会科学(如采用数理方法研究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中,集体攻关则可以形成较为重大的成果。因此,有必要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门类、不同课题予以区别对待。
笔者以为,在文史类学科不宜片面强调集体攻关(除非是编写教材),而应当以个人研究为主。只有那种确实是因为学术见解、研究思路极为靠近,完全是出于学术原因走到一起的课题,才可适当组织集体研究。即使是在集体研究中,各人的思想脉络也应明确清晰。一般情况下,“拉郎配”式的集体项目,对研究成果的质量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在接近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部分社科类学科,则可适当提倡集体攻关,但由于其依然有一定的价值因素其作用,仍不能完全排除个人研究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和课题类型,恰当鼓励个人研究,是人文社科管理工作改革的一个思路。
五、 研究 和宣传的关系
人文 社会 科学 的研究成果如何评价,评价依据什么,这也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 ,主要盛行两种做法:一是看杂志或出版社等级,二是看书评、索引、摘引和转载。除此之外,报刊的宣传介绍以及获奖情况,也对评价有着重要 影响 。如果稍微探究一下就会发现,这种评价,主要适用于宣传,而不适用于研究。
杂志和出版社的等级,确实和论文著作的质量有关联,一般来说,高层次的杂志(如所谓权威杂志、核心杂志)发表的文章,多数质量较高,高水平的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出版的著作,多为上乘之作。但是,普通杂志和一般出版社所出的东西,也不乏学术上的创见。特别是因为高层次出版机构的规范性要求,一些非常活跃的创见,往往受到限制。例如,前些年的《读书》在学术圈内的影响,可能不比《 中国 社会科学》差,但在杂志排名中,《读书》却上不了“档次”。科研管理中按杂志和出版社等级的排名,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与学术见解无关,对于推进学术思想的 发展 没有起到预期的积极作用。
好的书评,确实是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依据。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如今的书评宣传因素过多,真正属于学术性的书评十分少见。摘引和转载,确实也能起到学术促进作用,但不可一概而论,如《新华文摘》的转载,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但是,无可否认,《新华文摘》的转载,其指导思想是把 政治 放在第一位的,学术只能屈居第二。我们不必要、也毋需要改变《新华文摘》的办刊方针,它本来就不是为学术评价而是为现实政治办的刊物。因此,参照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a&hci( 艺术 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建立一个我国人文社科的学术性检索系统,有可能给我国人文社科评价提供较为客观的基础。
至于报刊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媒体炒作性质,学术评价不仅不能作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还要防止其对学术评价的误导。北京老山汉墓的报道,就是这种媒体炒作的明显一例。而社科成果的获奖则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比较规范的奖励,具有较重要的学术评价性质,有些评奖则五花八门,其目的往往不是学术性的。
从总体上看,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依据,目前的明显偏差是宣传性居多,学术性偏少。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管理,涉及到多种因素,较为复杂。但是,如果不解决一些基本的认识 问题 ,就有可能导致管理的偏差乃至失误,甚至会使人文社科研究出现部头越大、水分越多,外表越精美、质量越低下,炒作越厉害、 内容 越贫乏的现象,产生出更多的"学术垃圾"。
当然,人文社科研究的管理,很难达到一个理想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上述弊端也不现实。不过,有关方面应当对上述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以调整管理思路,尽可能地消除过大的偏差。譬如,在计划的制定和项目的设计上,可以用宏观方向的确定取代具体课题的确定,在成果的评价上,少一点政治因素而多一点学术因素。西蒙在管 理学 的研究中,曾经提出过最优型决策和满意型决策的区分,认为最优型决策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实际上无法达到,而现实中的决策都是满意型的,即能够满足最低需求以上、可以接受或可以容忍的。人文社科研究管理,也应该尽可能达到西蒙所说的"满意"标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模板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弱时不卑,强时自谦,八面来风,岿然不动-议论文作文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道:“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强与弱,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于个人来说,与生俱来的强与弱,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但未必会决定一个人。”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古时有“金溪民方仲永”,生五年,便可“指物作诗立就”天资聪颖,却因其父滥用其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而观另一人,他喜欢历史,年轻时想拜在一位老师门下,老师拒绝了,说:’你太笨。”笨人于是下笨功夫,十年时间,他每天在业余时间做一件事:读明史。到最后,他成为一代明史专家,写出《万历十五年》,他叫黄仁宇。由强变弱,由弱变强,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是强是弱,在于我们对待它的态度。 强与弱的'对立统一,人是这样,国家与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美国作为世界强国,自恃强大,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多国实行贸易制裁,干涉别国内政……有着强国的名号,却不担强国的责任,不踏实发展,反而妄图拉全球经济共沉沦,最终不仅是臭名昭著,也是债台高筑。反观中国,近代中国内有社会封建腐朽,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可谓积贫积弱,贫弱却不软弱,却不甘于贫弱。民族存亡之际,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奋不顾身,救亡图存。听过”黄洋界上炮声隆”,踏过”大渡桥横铁索寒”终是山花烂漫,风展红旗如画,旧貌变新颜。 如今的中国已是强者,嫦娥四号,蛟龙,天问一号的成功,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由强变弱,中国却没有强而自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带一路的建设,人类的命运共同体的建筑……中国依然勇担责任,艰苦奋斗,八面来风,岿然不动:中国人民依然不忘初心,筚路蓝缕,回应时代的呼唤。 民族复兴当前,或人或国,不因弱小而自卑,不因强大而自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久有凌云志,不畏风云突变,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到那时,天高云淡,谈笑凯歌还。 弱时不卑,强时自谦。吾辈青年,当以此自勉。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