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平时在内宫由尚乘轿的太监抬辇,八个人,有仪仗前后导引。皇帝銮驾是从云龙浮雕上面抬着走的,但抬的人是从两边的台阶上走的,明朝也是这样。皇帝走的叫做——御路。御路又被称为龙升或螭陛,是位于宫殿中轴线上台基与地坪以及两侧阶梯间的坡道;在封建时代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但皇帝进出宫殿多以乘舆代步,轿夫行走于台阶,于是多将御路雕刻成祥云腾龙图案,以示皇帝为真命天子之意。但历史上除了皇帝之外,确实存在行走御路的人。其一,太上皇出宫时,可以乘车舆行走御路。其二,皇后在皇帝“大婚”当日,可以由皇宫正门乘凤辇进入皇宫。明清时皇后的凤辇可行到后三宫的坤宁宫,换言之,坤宁宫是皇帝的洞房。享受这种待遇只有国母“皇后”一人,至于皇帝其它的嫔妃,只能由皇城后门进入。其三,金科三甲,明清时候,皇帝在保和殿兴行殿试,当场确定金科三甲,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为彰显皇帝对人才的重视,此三人可以自保和殿沿御路出皇帝,然后骑马在京城夸耀皇家恩德。除以上三人,历史上再也没有人能够行走御路了。
那个叫做-御路 你知道的啦,御路是给车过的,不是人脚在上边行走的~
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帝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灭六国而完成中国的统一,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除此之外,他还做了些什么呢?这里简要概括一下: 一、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在此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对各诸侯国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诸侯国之间常发生战争,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度,设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县、乡、亭、里等多级管理基层结构;这样的管理结构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延续。 二、统一文字、货币。在此前,各国使用的文字不同,来往的文书经常相互之间不能看懂,对国家的文化和交流十分不便;秦始皇时强制统一成一种文字,这套文字作为中国唯一规范的文化一直用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各地区使用的货币也不一样,有圆形的、刀形的、铲形的,还有贝壳、龟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将货币统一金和为外圆内方的铜币,这种铜钱直到沿用两千多年后的清朝。 三、统一度量衡。什么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单位五花八门,比如说,你想买一尺布,到其他地方连一尺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或者这边的一斤米,到那边的称不叫一斤,又叫另外一种单位了;秦始皇时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叫分、寸、尺、丈。这些名称现在还在使用;量具容积的单位叫合、升、斗;重量(衡)的单位叫铢、两、斤、石,这些单位也是到现在还在使用。铢是由于铜钱的重量是以铢计的,如半两重的铜钱叫5铢钱,后来把“1铢”叫做“1钱”了。现在还是10钱=1两。 四、修建驰道,疏通河道和渠道。也就是连接全国各郡县的道路(相当于现在的国道和省道)。大大的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五、修建长城,原来各国之间都有一些长城,但北方的长城不完整;统一后他下令把原来国之间的长城拆除,再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给我们留下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六、开拓边疆。在中原各国相互征战,无暇北顾的时候,匈奴乘机南侵,攻掠秦、赵、燕三国的北方边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派数十万大军万大军北伐,击败了匈奴,稳定了北方边疆;南攻岭南的百越,把两广并入到中国的版图之中。
历史论文:我心中的秦始皇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这是《过秦论》对秦始皇的描述。
有许多影视作品,都将秦始皇视为一个凶残暴虐的反面角色。
就连相对客观的《史记》,在《陈涉世家》中也透露出对秦始皇剥削百姓,大兴土木的厌恶。
然而,无论再怎样描述他的残暴,也无法否认他是一个极有能力的君主。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争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至少在我心中,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
一提到秦始皇,许多人会想到“焚书坑儒”这个词,后世的学人恨不得将他掘尸鞭之。
然而这几乎成为铁的事实,真的是秦始皇所为吗?且待我一一分析。
首先是焚书。
焚书,即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私藏的《诗》《书》等。
这里需注意,并不是将全部的书烧毁,无论秦始皇出于什么理由,他还是让《诗》,《书》得以保存至今。
用朱熹的话说,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
这比在那场十年浩劫中损失的书籍着实要少太多了。
我们都知道,秦朝时代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等各家争相齐放,而秦朝采用的是韩非子的法家之说。
焚书是为了统一天下思想,如此,一个国家才能真正统一。
这种法治思想在我们当今社会仍在延续。
作为一个有才能的统治者,统一思想是绝对必须的。
汉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目的与秦皇完全相同,只不过一个是“硬暴力”,一个是“软暴力”。
而得到的评价却太不相同,实在想为他鸣不平啊。
至于“坑儒”,观点就更五花八门了,首先我想说,我们对任何一种思想学术都不能用绝对的好坏来说明。
几千年来,人们已经不自已地将儒学看作是“好”的学派,正统的思想。
这使人们对“坑儒”格外反感。
《史记》中原文中写的是“坑术士”,后人多解释为,秦时的儒士与术士多混为一谈,这里的“术士”便是儒士。
而事实上各史上记载各不相同,甚至有完全没提到坑儒的,如此解释未免太过武断。
另有观点认为,此术士是“江湖术士”的术士,可能是指观看天相,占卜算卦的阴阳术士。
总之无论怎么看,《史记》中记载的史实缺少细节,且很多因袭《说苑·反质》的传闻,并不完全可信。
因此,“焚书坑儒”这个记载,并不完全可信。
且天下的统一为历史大势所趋,即使“焚书坑儒”真实存在,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所以我们不能将所有的标签都贴在秦始皇身上。
“大兴土木”这一词用在秦始皇身上确是恰当。
比如长城,阿房宫,咸阳宫等。
有诗歌曰:“秦皇宫,燕王台,高楼坍乱余尘埃;千万载,君见何人得重来?”说到长城,难免会提到千里送寒衣的孟姜女。
奴役百姓,凶残暴虐……人们若将长城与秦皇放在一起,定会想到这词。
而将长城与劳动人民联系起来,则定会是“智慧的结晶”之类。
然而古往今来的君主,几乎没有不兴土木的。
埃及的金字塔,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几乎大多是为了满足君主的一己私欲,而秦长城,至少是为了保卫疆土,防止外敌进攻,而且它也成为了中国强大意志的象征。
只是秦皇身边没有能进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臣子,定也没有料到人民的力量能强大到几乎推翻了他一手建立的秦朝。
再说阿房宫,甚至至今都没有任何实物能证明它真实存在过,目前无从考证。
至于功,这根本不必一一细说了。
修灵渠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
或许,秦始皇不是个开明的皇帝,不是个爱民如子的皇帝。
然而谁也不能否定他的功绩和才能,他“世代最有作为的皇帝”的称号决不是子虚乌有。
“千古一帝”,世间绝无二人。
这,就是我心中的秦始皇。
祝你学习进步,望采纳!如有疑问,请追问。
祝你学习
进步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灭六国,秦始皇人生中的第一件重大功绩,也是我们最熟知的故事。以灭韩为始,以灭齐为终,秦始皇结束诸侯间的互相攻伐,总共用了十年。时间说长实在不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比起绵延了数百年的乱世,这实在是弹指一挥间;说短却也不短——从29岁到38岁,占用了他一生五分之一的时光,而且正是一个男人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那黄金十年。我们或许可以说,秦始皇把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统一天下而斗争。十年统一战争,有正面战场的金戈铁马,也有间战邦交的波诡云谲,甚至还有和平统一的和风细雨。它凝结了一切吸引人眼球的戏剧化要素,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件,必然的、偶然的,合乎逻辑的、充满巧合的:这里有韩非之死的《广陵散》般的凄凉,有李牧遇害的《林冲夜奔》般的压抑,有荆轲暗杀的《将军令》般的惊险,有水淹大梁的《江河水》般的刺激,有六十万对六十万大会战的《十面埋伏》般的激情澎湃,也有兵临城下对手却直接缴械投降的《平沙落雁》般的波澜不惊……所以,我更愿将其视为一首壮阔雄浑又不乏柔肠百转的宏大交响曲:灭韩的牛刀小试是它的序曲,主旋律从灭赵开始渐入佳境,随着灭燕灭魏而一步步走向高潮,灭楚的巅峰对决则无疑是最响亮的绝唱,而五国灭亡后齐国的不战而降,恰如余韵绕梁的尾声。至此,大幕才徐徐落下,演奏到此结束。按我们惯常的思维,秦始皇人生的辉煌,在这里其实已经到达巅峰了,历史上能像他那样结束分裂割据、最终统一天下的皇帝,本就屈指可数。刘邦不过击败了注定要失败的项羽,便可意气风发地唱起“大风起兮云飞扬”;曹操只是大体统一了北方,便不无自豪地宣称“设若天下无有孤,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就连赵匡胤,仅仅是灭掉了几个微不足道的小国,连北方故土都没收回来,就自比为太阳,吹嘘“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更何况秦始皇结束的是数百年的分裂呢?然而,他没有像那几位后辈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什么振聋发聩的声音,他留下的,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一直传承至今的国家。秦始皇,他不是诗人,他是个政治家,所以他不必去唱那些高调——他既不需要,想必也不屑。臧克家曾在诗中写道:“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本来按这种说法,曾在各地留下多块石刻的秦始皇,似乎也应属于那“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的一类人,然而事实上恰恰相反,纵然往事越千年,他的影响力却依然在当今的华夏大地无处不在,我们甚至可以说,他的灵魂依旧附着在那些沿用了上千年的有形的无形的资产之上:长城、灵渠、直道;郡县制、方块字、度量衡……与它们相比,灭六国、一天下的功绩,反而显得不那么突出了。所以对秦始皇来说,灭六国,既不是他人生的终点,也不是他人生的顶点,反而是另一个起点,一个继续去开创辉煌的起点。
我认为秦始皇是个非常伟大的君王。原因如下: 原因1: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打破了春秋战国的长期混乱的局面。并且统一了汉字和发音,度,量,衡。 原因2:秦始皇让别人尊称他为皇帝,这让后代君王也称为皇帝。 原因3: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同制,改币制,让大秦帝国便于管理。就连现在的省市也是郡县制的延伸。 原因4:秦始皇让蒙恬带兵北伐匈奴,这对后来有汉朝奠定了基础,否则楚汉之争时匈奴会骚扰,趁机而入,甚至统一中原。 原因5:秦始皇下令修建了长城,这使世界多了一个奇迹,对中国增加了经济,威望。这也对后来有汉朝奠定了基础,不然楚汉之争时匈奴会骚扰,趁机而入。还对后来的朝代多了一条防御线。 原因6:下令修建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这让我们了解秦朝历史更进一步。还对中国增加了经济,威望。 因为上述六条原因,所以我认为秦始皇是个非常伟大的君王。
先父遗传最开始起源于西方神话论。先父遗传主要指后代能继承母体的前配偶(主要是第一任)的特征。目前“先父遗传”理论存在争议。说正题前,请大家先了解下认知行为学的视角。众所周知,所有的科学真理都来自于大量权威的科研实验数据(包括实验过程)得出的结果,并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才能称之为“科学”,但其实也是相对的。比如牛顿时代经典物理学就是真理,但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横空出世,很多理论瞬间被颠覆,或者有明显的局限性。鉴于这个视角,那么现代基因遗传学也是一样的,现在的高等教育教材以及国际主流学术成果都只是在这方面发现了冰山一角,并不代表全部,目前还有很多空白领域和有争议的领域。所以主流只能作为大参量的科研对照,而应以大量权威的实验数据研究成果为准,研究过程也必须科学严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秉持科学客观的立场,回到主题,目前国际上对于“先父遗传”理论的实验研究对象都是停留在动物层面,并且样本数据不多且并没多少代表性,而对于人类的样本研究却从来没有一例!人类的生殖系统、遗传基因等和某些动物的差异是千差万别的,不是一个鸟类动物就能被代表的。所以针对那些研究某些鸟类没有“先父遗传”定律等价于人类也没有“先父遗传”的强盗逻辑可以嗤之以鼻,无需理会。之所以不以人类作实验样本,是担心研究结果可能引起剧烈的伦理问题和社会动荡,这种研究行为,国际法和相关国际组织是严格制约和禁止的。但辩证否定地反过来说,也不能说“先父遗传”理论就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任何实验研究数据能证明。因为目前无法以人类作为大量标本来研究。我们只有期待以日后的科学界给出一锤定音的答案。在这种科研数据无法给出答案的情况下,那么最令人信服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实践验证”了。从古至今,无数的实际案例和民俗经验表明,“先父遗传”是千真万确的!这一结论尚需等待日后科学界的科研成果给予最后的定论。即使用古典概率学来说,目前“先父遗传”理论的正确性也≥50。诚然,外源DNA的确无法被细胞吸收,但是一些活力较强的精子细胞却可以某种途径“过渡”到胚胎里或“溶入”到宫壁腺体,这些精子细胞再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储存在里面同时分裂,分裂时释放出大量的遗传信息,然后这些精子细胞的遗传信息(DNA)会参与卵子的生成过程并进入其中,或者等后来的精子和卵子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受激参与。这是现今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因为并没有以人类作为研究对象实验过,没有大量权威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永远只能是理论,而不是真理,只能等待日后的科学实践来验证。研究发现,精子在女性体内存活时间比较短,一般存活2~3天。阴道内分泌物的pH值为酸性,酸性环境下大部分精子进入阴道后不久就会死,只有少数一部分生命力旺盛的精子得以存活,并获得进入子宫的机会。精子在宫颈黏液中可以存活5~7天。这里面的研究空白就是,这一部分精子进入子宫内壁腺体是可以存活很长时间的,并且很有可能参与了遗传信息的交换。这一部分精子或许会自溶,但目前还没有科学实验证实,只有等待日后科学实验来证明。先父遗传论认为,精子进入女性的体内,除一部分被排出体外,其他的则发生自溶。在自溶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一种遗传物质核蛋白体,被女性生殖器启所吸收。与此同时,精液中还含有多种性激素,而这些性激素也会被女性所吸收,并长期附着在子官的内壁上,精子和性激索中的遗传物质DNA等,会遗传给下一代而影响孩子,这种说法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也没有依据证明它是假的,因为没有相关的实验研究证明,这方面的研究是空白的。精子容易失去活力而死,但DNA却可以永远保存永远“不死”,因为它只是一种遗传信息形式的存在,就好比量子场中的量子,它是无形不灭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远古生物遗骸可以用DNA检测来进行科研,比如恐龙猛犸等。英国人类学教授进行研究称:在女性第一次性行为时,男性五亿多精子进入了她的体内,在精液“自溶”时会释放出“DNA”和“RNA”,也就是遗传因子,可能被女性子宫内腺所吸收。与此同时精液中还含有多种“性激素”,这些“性激素”也可能被女性吸收。而这些被吸收的物质会干扰母体内的DNA,让女体内的性腺细胞发生变化,因此女体内的卵细胞性状也会受干扰而产生“遗传变异”,产生“无距离遗传”的效果。这个理论还有待更多国际前沿的实验研究成果来确定。先父遗传让很多网民有不少疑问。老婆婚前不是处女,孩子遗传的基因还能纯洁吗?为什么听说亲子鉴定只是鉴定细胞核,其实鉴定细胞质才能看出巨大问题,只是费用太高,技术难度大,国家不允许,怕社会动荡?为什么有的孩子长得不像爹妈?人的相貌身高智力等特征除了由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到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但这个后天环境因素相对影响还是太小了,基因遗传因素占了绝大部分,还是起决定性作用。人类的遗传特征有两类,一类是单纯由某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遗传特征,比如血型、DNA等,一旦形成,无法改变。另一类是复杂的遗传特征,比如肤色、智力、性格、相貌等,这些遗传特征是由基因和环境等共同作用后形成的,但遗传基因还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只是细枝末节。至于为什么很像前夫或前男友之类的现象,这个有待研究,暂时无法解释。
假借物质故弄玄虚自古就有,"头骨之谜"不过是其中之一.人们对自己的过去未来过于执迷了.
水晶头骨??是真的饿
不是小说 是考古研究之类的书
崇祯,大明第十六个皇帝,亡国之君,朱由检。很明显,他是一个悲剧,朱明王朝在他的手中赴之东流,他也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1368,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年号洪武,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皇权,集权于皇帝一人。也许是中国古代太多叛乱割据的例子,让他不得不小心谨慎。他废除丞相,大分中央之权,铲除异己,实行恐怖的政策,巩固统治,以此来巩固他的朱家天下。 个人认为,朱元璋有两误,一是,他忽视了家族内部的纷争。也好在,谁得权,也都是大朱家的。靖难之变也就无关痛痒,毕竟这个天下还姓朱,毕竟香火还可延续。 朱最大的失败在于,皇权集中于一人,国家的兴亡,统治的稳定,势必都要在皇帝一人头上,皇帝都好恶,决定了一个国家。明朝又有几个好皇帝呢?想必也只有明成祖了,况且他还是计划外的。 皇子一生下来,就已经决定他已不属于自己,整日的关在深宫,学习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他们累不累,当然。他们又能怎样,只能默默承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就造成了他们心灵的不健康。他们很压抑,他们需要发泄自己。即位之后,他们为所欲为,吃喝玩乐,要把前面所有的罪都补偿过才罢休。 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国家,必然是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内有大股农民起义势力,农民战争的战火烧遍中华大地。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部队,甚至直逼京师。外则有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联蒙治汉。一连夺下辽东7十余城,金人的战马,已经逼到长城之下。长城何用,挡的住外敌一时的入侵,却挡不住大明一落千丈的国势。明朝的统治,可谓风雨飘摇。二 朱由检正是在这种历史环境之下,登上帝位,可以说,他生不逢时,这一切都注定了他必将成为悲剧。 朱由检是有心救国的。谁又想让一代王朝毁在自己手中呢?好在还有袁崇焕,好在大明的朝廷还有忠君爱国之人。努尔哈赤拿袁毫无办法,好像有袁,则大明可保。这时候的崇祯是信任袁的,毕竟国家需要他,毕竟朱家需要他。想必,他们那时也可为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或许也不顾及什么君臣之礼,崇祯实在是大爱袁,没有袁他又怎能安睡。 朱是个孩子,一直认为他是个孩子,他太过固执,太过刚愎自用,太过自以为是,他是一国之君,无论什么,他都是对的。他要维护天子的尊严和荣誉。他从不向任何人低头,可以说,他很要强。但他以为治国是玩过家家,搭积木,不满意,可以推倒从新来过。他是皇帝,他认为他可以做到。也或许是太多深宫中的变故,太多畸形的教育,见了太多的明争暗斗,他变的只能相信自己。皇帝本身就是个悲剧,权利家族,利益,让皇帝不再属于自己,他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封建王朝的代理人,如此而已。历史是公平的,给予他太多太多的权利,自然就要承当与之相成比例的义务。 朱由检还只是个孩子,他没有太多的阅历和经验,皇太极只是用个简单的反间计,就让这个涉世不深的孩子入了套。当朱由检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没有回头,我想,朱是肯定意识到自己错了,他冤枉了袁崇焕。只是太多的东西让他放不面子,他找不到一个台阶让自己下来。他太过固执和要强,他从不承认自己有错,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他将错就错,我只是杀了一个将军,我大明还有很多的兵将,可皇帝只有一个,皇帝的尊贵不容污损,我又何必过不去呢,我是皇帝,我做事有我的原则,有我的考虑。 他要把这一切做的妥当,他给袁织罗罪名,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通敌卖国,金贼走狗,总之什么脏水都往他的袁的身上泼,不管到底是不是实情,他以不可回头,只能变本加厉。可怜可悲可敬的袁崇焕啊,他只是默默的接受,他文官出身,所有的书都教他要忠君爱国,固然自古这两者难两全,可在他看来,忠国即忠君,忠君即忠国。在牢中,他仍心系国家安危,他写书劝告部下继续抗金,保卫皇帝。他忠于朱又检,哪怕他知道这不值,哪怕他知道朱由检是错的,他是被冤枉的。袁完全有能力发动兵变,逼朱由检让位,另立新君,他做不到,他是个血性男儿,太多的东西放不下,他爱他的主子,朱还是个孩子,他可以包容他的过失,哪怕用自己的性命。 袁同样是个悲剧,最终被凌迟处死,很多人不理解他,他的部下不理解,对于这样一个君主,他是何苦,百姓不理解他,为什么他是如此之小人,卖国之贼,其实很多时候袁自己也不理解,他究竟做错了什么,但他什么也没有说。一切只是默默接受,刽子手片他肉的时候,他的心早以不只被剐1000下,崇祯,以前的那个崇祯到哪去了!他爱朱,他爱他的国家,他只能选择这条路。 朱由检也许会后悔,但那也是后话了,袁崇焕直到乾隆年间才被平反倒是事实。三 历史走到了1644年,正月,李自成攻占了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此时正整顿兵马,准备一举杀入北京城,推翻大明 朱由检没有慌,他也许预感到这一天到来,他是个好强的人,他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可朝廷之中已无人可用,朝野内外,人心惶惶,百姓也早已心归闯王,杀牛羊,备酒浆,开城门迎闯王,总之明朝大势以去。 崇祯皇帝其实可以采纳大臣的意见,放弃京城,度过长江,依长江之天险,挡住敌人。仍可以在明朝旧都继续做他的皇帝,安安稳稳的当皇帝。另一方面,还可以借李自成挡着清兵,或许哪天他还可以再杀回来。就算回不来,他也起码能守住这个名存实亡的朝廷。 先前说过,崇祯皇帝是个好强的人,他对那种拖家带口,溜出京城的行为感到不屑,他是一个皇上,是九五之尊。怎能受如此之辱,如此之恨。宁可死守京城,守住龙脉,大不了以身殉国,他真的是一个好皇帝,起码他有这个心,可他的确也回天无力,历史已经给大明判了死刑,他最多也是个螳臂当车的角色。可他还是那么固执,执意死守。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朱由检也没有想到,他的明朝已如此破败,他只是摇头,什么也没说。其实他是可以活下来的,李自成说,只要崇祯皇帝禅让,他仍可享受皇帝的待遇。可朱由检没有答应,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耻辱。 朱由检绝不是个苟且偷生的人,那种高傲的气节,只是有的时候,没有资本。但也总比,蝇营狗苟,点头哈腰的人要好的多。回想1400多年前,魏军攻破成都,刘禅降魏,他的儿子,杀了妻儿后自杀,他说,国以灭,尔等何有理由苟且。 崇祯皇帝不想做什么南唐后主李昱,最后还混了个什么著名词人,天天在那边说什么国啊,哪去了,现在啊,我寄人篱下啊。酸,实在是酸。我都替他害臊。 崇祯皇帝最终自尽于万岁山。应当是在傍晚,望着落日,此刻朱家以去,可他仍要好强的说一句:“我不是亡国之君,你们都是亡国之奴!”甚孩子气。可以想象他那不服输的眼神,在他闭上眼睛之前,也或他是睁着眼,踏在太监的背上,看着京城里的大顺军,看着满脸堆笑的大明臣民,也许,这个国家是真的亡了,他的眼神有些哀怨。朱由检,以这种干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结束了二百多年的大明。 历史给予他的评价是刚愎自用! 其实,我想说,他是个好皇帝,真的!他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很要强,但又太过固执。他起码有那颗心,比起他前几代那荒诞无机的君王不知好多少倍!比此后的那些软弱的清帝也要好的多。只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无法改变什么,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这个腐朽的制度。所以,他只能是个悲剧。 崇祯皇帝如能再早生几年,或迟生几年,那么他应当是个好皇帝,但这一切都只是假设,历史是无情的,历史造就了他的悲剧。
高一就需要论文了?
朱元璋的功过剖析摘要〕文章深刻分析了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绩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朱元璋的功绩在于,战略上接受并贯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箴言;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实施仁政;众揽人才励精图治;大义灭亲,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的严重不足和过失是自卑、好色、大量杀戮功臣、错用胡维庸、错立朱允炆以及大搞特务统治。〔关键词〕朱元璋;以猛治国;明律近来电视、书刊论述朱元璋的东西不少,吴晗的《朱元璋传》,张笑天的《传奇皇帝朱元璋》等,读者议论纷纷。但我认为这些名人们对朱元璋的功劳讲得不深,对其过失讲得也比较含蓄。本文试图对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劳和过失讲深讲透,与同行们共同研究。一、朱元璋功绩评析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削平群雄、打败元朝、建立高度中央集权的明朝帝国的开国皇帝,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胜利,而在历史上留下丰功伟业呢?这主要是:(一)接受九字箴言,并付诸实施朱元璋接受了大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箴言,在削平群雄,推翻元朝统治的事业中,从战略高度予以实践,这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就是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要在力量不足时不要称王,以免群雄联合攻击,以免枪打出头鸟。朱元璋从抓军训而强兵,抓屯田而积粮;占领南京后,加固城墙,并尊小明王为君,很长一段时间屈居称臣,这些英明的战略观点,是朱元璋以弱胜强逐渐强大夺得最后胜利的关键。(二)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实施仁政朱元璋出身低贱,当过和尚,讨过饭,因而在他的思想中有一股强大的主流,就是体恤民情。他登基后首先一条就是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虽然以猛治国,却是实实在在施行仁政。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朱元璋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即位当年即下令,凡是老百姓提出的关于水利的建设,地方官吏必须奏报。后来他还专门指示工部大臣,凡是陂、塘、湖、堰可以蓄水泄水防止旱涝的,都要依照地形加以修治。到洪武十八年,全国开塘堰40,987处,疏通河流4,162处,修建坡堤渠岸5,000多处。这些都为发展农业生产,老百姓吃饱穿暖奠定了基础。朱元璋还奖励屯田,解放生产力。洪武二十四年,全国屯田面积达874,746项,比洪武六年增加一倍以上。洪武二十六年收入比洪武六年增加了三倍,人口增加了700多万。(三)众缆人才、励精图治当他错杀江南才女、美女苏坦妹后,引起了浙西四贤不满,他当即立了罪己碑,吸引浙西四贤之首的刘伯温等先后投其帐下。在他周围文有刘伯温、李善长,前者多谋善谏,堪称朱元璋的魏徵、赵普:后者修明律,掌管朝中大事,堪称朱元璋的萧何。武有徐达、常迂春能征善战,在削平陈友谅、张士诚、元朝势力中立了大功。(四)修明律以猛治国,以身作则大义灭亲他的女婿欧阳伦因贩运私茶遭朱元璋赐死。侄子朱文正因霸占土地受到杀头处分(资治通鉴记载为免去官职发往桐城安置不久死去)。朱文正是马皇后哺养长大,马皇后亲自求情都遭到拒绝。朱元璋以身作则大义灭亲是历代皇帝之楷模。另外朱元璋大力惩治腐败,有名的郭植案牵涉多人均弃尸街头。(五)加强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废中书罢丞相实行特务统治,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废除地方中书省,设立布政使门,按照皇上意愿管理地方政事。当时全国设有13个布政门,同时地方上还设主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和管理司法的刑按察使,三机构独立并互相牵制。罢丞相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措施,汉武帝时经常更换丞相,明朝开始李善长、徐达为相,李处事谨慎,徐达在外打仗矛盾不尖锐。胡维庸为相后大权独揽,结党营私,矛盾加深。皇帝直接抓六部对巩固中央集权有好处。特务统治虽然弄得人心惶惶,但朱元璋得到了不少情报,对巩固皇权有好处。(六)辛勤一生朱元璋为了管好他亲自创立的大明王朝,他不相信大臣,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批阅奏章一直到深夜,没有休息,没有假期,也很少有娱乐调剂。甚至缩小并限制相权,直至取消宰相,政权成为由皇帝直接管理的中央集权。朱元璋办公室贴满了纸条,这些纸条是他随时想起国家大事或一句名言怕忘记而记录下来的。一个皇帝能这样自律,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真是难能可贵。他是一个事必躬亲、举轻若重的好皇帝,同时也是一个不能发挥大家力量(特别是登基以后)的“日勤不怠”的君主。二、朱元璋的不足和过失(一)自卑朱元璋出身低下,在他的思想中除了恤民的主流外还有一股支流就是自卑感,他不愿意让人讲他当过和尚,如悟因为当着群臣讲了此事被他关进了大牢,经云奇与皇帝讲情才答应如悟出牢,但还是让朱元璋割了舌头,永远不能说话。(二)好色自古皇帝好色不足为奇,但不择手段而集美则有失道德品质。如打败陈友谅后经胡维庸拉皮条,将陈友谅的皇后达兰暗暗藏到后宫,答应达兰守孝三年而封为妃子,后达兰作了朱元璋的真妃。达兰肚子里怀的陈友谅的种而生的朱梓成为她为陈友谅复仇的工具,后事发被杀。再如,为了得到郭子兴的女儿郭惠,假说郭子兴临终时有口头遗嘱“要郭惠嫁给朱元璋”,后说服了郭子兴老伴假传遗嘱硬从兰玉手中夺了郭惠为妃,后因与兰玉私通逼其自杀。另外朱元璋逼江南才女楚方玉当了宫中女宫,企图玷污而未成,楚自杀身亡。(三)杀害功臣徐达被朱元璋列为第一功臣,已经回乡养老得了背疽,这种病最忌吃蒸鹅,朱元璋却在他病重时赐蒸鹅给他吃,徐达深知皇帝要自己的命,只好含着泪水,吃了蒸鹅,没有几天就离开了人世。刘伯温是被朱元璋称为先生的功臣,告老还乡后因为一块坟地朱元璋就要处死他,后经郭艮莲的父亲讲情才得救,后来还是被胡维庸用药毒死。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也因失宠先后被处死。连位居“功臣第一”,年迈退休在家已77岁的李善长及全家70多口人也一齐被杀。(四)晚年错用胡维庸、错立朱允炆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是会识人的,但智者千虑也有失误之处。朱元璋之用胡维庸就为其才能和小聪明所误。胡维庸是心术不正野心勃勃的小人,刘伯温虽劝朱元璋说用胡维庸不是走的快慢而是会翻车的,朱不听所劝,胡从为达兰拉皮条做起,进画师李醒芳,拉帮结派,培植党羽,直至伙同达兰造反以及害死刘伯温、谋害徐达,干尽坏事。后来虽然遭到车裂,但很多人跟其遭难。太子朱标病死后,立谁为太子这是朱元璋马上要办的一桩大事。他深知四子朱棣有魄力有胆识是为君之才而不立,却遵照嫡庶长幼的老规矩立了朱允炆。结果不久朱棣推翻了朱允炆,不仅害了朱允炆,老百姓也多受了几年战争之苦。用人遵循嫡庶长幼之老套而不是任人为贤为清廉。(五)大搞特务统治先是锦衣卫后改为东厂,大张旗鼓地收集百官情报,以东厂威胁百官,楚方玉的遗作中说“大臣们上朝每天均与家人告别,好像上朝后不一定能再回家”。朱元璋用东厂威胁百官,不准后宫干政,其子孙只有信任宦官。明朝宦官专政为历代之最,太监魏忠贤为九千岁,大将袁崇焕带兵打仗,其监军仍为宦官,这些人不懂历史,不懂军事,没有知识却要指挥将军,真是历史罕见。这些都是受明朝皇帝的老祖宗朱元璋的影响。另外朱元璋使用酷刑车裂胡维庸、兰玉,动不动就灭九族,这九族中老师也是一族,是不是太过分了,这是历朝历代少见之事,也说明朱元璋性格中残忍的一面。(六)把孟子清理出孔庙朱元璋为何恼怒孟子,主要是孟子“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的语言。朱元璋是极度自尊、刚愎自用的,他登基以后唯我独尊,哪能理解孟子“君为轻、民为贵”之说,孟子的“民本”思想他无法接受。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宝”,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思想是一致的。朱元璋虽然有体恤民情之主流思想,但对孟子的要为民所想,不要把人民厌恶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以德服人”的政治称为“仁政”格格不入,因为民若影响其皇权则忘掉一切,这就是朱元璋。晚年他命令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对《孟子》进行删节,保留170余条,删掉80条,曰《孟子文》。但到目前为止,人们仍以《孟子》作为范本。综合分析,朱元璋其人文化素质低,对儒生有偏见,对儒教之说虽用之皆生吞活剥而来。没有一套正统的理论是朱元璋性格中矛盾所在。三、结语朱元璋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削平群雄、打倒元朝的统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明朝后注意发展生产,体恤民情,为推动社会前进起了很大作用,总来说是应当肯定的。但其缺点也很突出,杀戮功臣为历代皇帝之最,好色而不择手段也十分惊人,搞特务统治,晚年用人错误造成损失也令人发指。朱元璋用刑之残酷殷纣王之外无人与之相比。
贴春联,我国年俗的文明符号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过春节、贴春联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民俗之一。贴春联民俗的延续,生动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一、春联的由来春联,就是把喜庆、吉祥的词语或对偶句写在红纸上,张贴在门口的两边,每副春联还有横批,多是喜庆、贺岁之类的词语。每逢除夕之际,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望新的一年过得更好。春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年俗,源远流长,也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关于春联的由来,有人说发端于宋、明代。其实,我国民俗中贴春联过新年的风俗,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有了贴春联的习俗。不过,那时候由于没有纸张,所以春联往往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当然也有的富贵人家把春联写在丝帛稠带上。后来,造纸术发明后,一些文人墨客便用把春联写在纸上悬挂,以后在发展到用红纸书写春联,春联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挂在普通百姓的门口或者厅堂。
除 ISI 数据库的 SCI 网络版( SCIE )和 CC ( Current Contents/Agriculture, Biolo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以外,据不完全统计,《植物分类学报》还被以下国际和国内数据库收录 。AGRICOLA ( 美国农业文献索引)AGRIS International (国际农业文献索引)BIOSISCABS ( Current Advance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Excerpta Botanica (植物学文摘)Index Filicum (蕨类索引)Index Kewensis (邱园——英国皇家植物园索引)Index to Plant Chromosome Numbers (植物染色体数目索引)PASCAL (法国科学文摘)Plant Breeding Abstracts (植物育种文摘)The Kew Record of Taxonomic Literatur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邱园——英国皇家植物园分类学文献录)World Checklist of Seed Plants (世界种子植物名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 ( 全文库 )中国期刊网 ( 全文库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 全文库 )重庆维普 1992 年 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2000 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2001 年 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2003 年 第一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4 年 第二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此外,《植物分类学报》所发表的论文多次获奖,如1956 年首次国家自然科学奖颁布时钟补求先生以连续发表在《植物分类学报》上的《马先蒿属的一个新系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3 年惟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以秦仁昌院士在《植物分类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为奖项全部内容而获得的。2002 年 陈心启 先生等的“中国兰科植物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个项目在《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文章 48 篇,占报奖论文总数的 。
●硕大奇臭大花草世界上最大的花是生长在热带森林中的大花草,又名大王花。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均能看到。 大花草的模样十分奇特,无根、无茎,还没有叶子。这简直不像植物,至少你没有见过。 它是过寄生生活的,只有一朵形状很特别的花和一根吸住宿主根部的花柄。它的宿主是一种乌蔹莓属的藤本植物——白粉藤。 大花草花朵的直径有米,一般重四五公斤,最重的达五十多公斤。花冠有5个花瓣,每个花瓣长30—40厘米,2—3厘米厚;花瓣中央有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花“盘”,中间生长着花蕊和花蜜,花盘中盛水可达五六公斤。 在我们的记忆中,花朵一般都有它自己的芳香,但当走过大花草的身旁时,你闻到的却是一股刺鼻的臭味。 大花草硕大无比的花朵,有的颜色非常漂亮,当花初绽的时候,还有点香味,但一二天之后,却散发出一股腐臭,臭不可闻。 不过大花草的臭味,却跟其它花的香味有着同样的用处。大花草的奇臭也是为了吸引昆虫,特别是那些专吃腐烂物的蝇子和甲虫,来为其传递花粉,借以繁衍后代。 大花草如此硕大,它的种子是不是也很大呢?其实不然,它的种子非常微小,它们常常粘在大象的脚上,传播到各地去另立门户。
如下:
1、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标本馆: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畔,占地达22公顷的巨大博物馆,集世界最丰富、最罕见的动植物和矿物标本之大成。博物馆植物标本馆代号为P,其中保存了大量重要的植物标本,约有800万份,是世界知名的植物标本馆之一。
地址:法国巴黎市第5区。
2、英国皇家植物园标本馆:
英国皇家植物园是世界上著名的植物园之一,及植物分类学研究中心。1853年建成,馆藏了700万份植物标本,代表了地球上近98%的属,35万份是模式标本;真菌标本馆建于1879年,收集了80万份真菌标本,万份是模式标本,作为信息网络中心,这里已成为全世界的植物学家和真菌学家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
地址:英国伦敦西南部泰晤士河南岸,苏沙斯。
3、荷兰国家植物标本馆:
荷兰国家植物标本馆成立于1999年,由瓦赫宁恩、乌得勒支和莱顿重点大学的植物标本馆合并而成;共收藏了约550万份标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标本馆之一。荷兰莱顿植物标本馆是国际上以研究亚洲热带植物而著名的一个重要的标本馆。莱顿是荷兰不大的一个城市,著名的高等学府莱顿大学历史悠久,它的附属植物园建立于1590年,已有420年的历史。
4、阿诺德树木园标本馆:
美国哈佛大学所属的植物学综合研究机构,以引种栽培乔、灌木植物著称。1872年建立,面积132公顷,活植物6200余种,馆藏标本520万份,其中野生植物标本约113万份,栽培乔、灌木植物标本约17万份。设有植物分类、植物化学和遗传育种等实验室,定期出版《阿诺德树木园植物学报》和《阿诺德树木园》等杂志。树木园引种栽培乔、灌木植物的种类居世界各国植物园之首。
5、纽约植物园标本馆:
纽约植物园是美国重要的植物园之一,位于纽约布朗克斯。自19世纪90年代起,纽约植物园就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约2000次考察活动,以采集野生植物标本。现植物园中有保存良好的植物标本馆,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标本超过500万份。图书馆藏书20万卷,并有超过50万份资料,还维护着大型植物数据库。
地址:美国纽约布朗克斯。
6、密苏里植物园标本馆:
密苏里植物园位于美国圣路易斯市,曾是该市的一位商人Henry Show的私家花园,现为公众参观游览、休闲度假的胜地。密苏里植物园的标本馆收藏丰富,截至1999年已收藏各类植物、昆虫标本500万份。其中植物标本室有300万份腊叶标本并按种分类编排,它是美国第三个最大的标本室。这个植物园的标本室还是非洲植物在北美的陈列室,标本室内收有约30万份非洲植物的标本。
地址:美国圣路易斯市。
7、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标本馆:
苏格兰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以其绝对丰富的物种和悠久的历史而成为世界著名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世界上高等植物物种富集量排名第五的植物园。在植物园的东北角是建筑典雅的图书馆和标本室。图书保存有20多万册专业书籍,其中包括1500多种国际期刊及许多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标本馆也称得上是一册植物王国的字典,收藏的植物标本数量超过300万种。
地址:苏格兰爱丁堡。
8、比利时国家植物园标本馆:
比利时国家植物园,是世界上闻名遐迩的植物园,园中占地1公顷的植物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温室,内设展览大厅15个,展出千姿百态的各种热带植物,尤其注重展示那些商业价值较高的热带植物。其创建于1958年,坐落于布鲁塞尔以北,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植物园之一。
植物园的标本室拥有300万份来自全世界的植物标本,且每年增加10万份,是世界上25个最大的标本室之一,还拥有一个木材陈列馆,一个历史性收集区,主要收藏着南美和扎伊尔的有价值的木材标本。植物园的公园和部分收集区免费向公众开放。
地址: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梅瑟附近。
9、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馆是一个占地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的大型植物标本馆,其馆藏植物标本约有260余万号,其中包括18万号蕨类植物标本,20万号苔藓标本。据统计,该馆的馆藏标本含盖了即将完成的80卷125册的巨著《中国植物志》中所记载的全部中国高等植物中约为80%的苔藓类、90%的蕨类和80%的种子植物。
地址:北京市香山南辛村20号。
10、墨尔本皇家植物园标本馆: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建于1845年,是澳大利亚最好的植物园之一。植物园至今留着上个世纪的一些建筑和风貌,汇聚了万多种奇花异草。皇家植物园自建园以来,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万余类、3万多种植物和花卉,还培育出2万余种外来植物。
园内的植物标本室设备相当现代化,据MAIGOO生活小编了解,馆内珍藏有150余万种植物标本,大部分来自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一半以上的标本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地址: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南雅拉。
植物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对大花草感到困惑不解。这种只在东南亚雨林中生长的植物盛开着世界上最大的花朵。但是由于其本身缺乏大量用来对植物进行分类的器官,因此几乎无法确定大花草在植物系谱图上的准确位置。本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公布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揭示了大花草的奥秘。 就植物而言,大花草是一种奇怪的物种。作为热带藤本植物的寄生植物,大约20种大花草都缺乏根部、茎部,或者枝叶。通常它们都是静静地生长在寄主植物的组织当中。只有当繁殖的季节到来时,大花草才会展露出花朵。然而这又是什么样的花朵呀!它们有1米宽、7公斤重,并且散发着腐烂的恶臭,用以吸引那些对腐肉感兴趣的苍蝇进行授粉。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它们将衰败成一堆黑色的浆状物。它们可谓是东南亚雨林中最奇特的物种了。世界上最大的花朵——大花草,以其恶臭的气温闻名于世,但是最近美国学者发现这种臭花与不少著名的观赏花卉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据最近的一期美国科学院学报报道,大花草共有20多种,在分类学上,被归为金虎尾目。而这个目中有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如一品红、西番莲等。除此之外,学者们也对大花草的一些有趣问题进行了解释,如为什么大花草的气味恶臭扑鼻?为什么其花朵每年只开放一次,且仅持续5-7天?为什么大花草是寄生植物? 虽然,大花草不能用来制作情人节花束,但由于难得一见和其独特的体量,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很多植物学家。美国西密歇根大学的生物学助理教授托德.巴克曼和他的同事就一直对这种神奇植物十分感兴趣,对大花草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由于大花草属于寄生植物,除了花朵以外,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也就谈不上叶绿体了。通常,植物学家使用叶绿体DNA来确定植物所在的目,对大花草这种特殊植物,巴克曼只得采取特殊的研究手段。他用大花草的线粒体DNA代替叶绿体DNA,来确定大花草的分类地位,因两者可以被认为是一种DNA。 通过对线粒体DNA的分析,巴克曼将这种庞大、恶臭的花朵与常见的芳香花卉联系在了一起。发现大花草与金虎尾目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同时,从形态学上,他也找到了支持这个结论的证据,虽然大花草体量大,但是从其花朵结构来看,与西番莲十分相似,两者的雄蕊和雌蕊都缠绕在爱一起在花朵中央形成一个柱状物,且在柱状物的上方,花蕊都会形成一原型冠状物。 巴克曼还发现,最开始,大花草并非寄生植物,但是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因环境因素的影响,大花草慢慢进化成为现在的寄生状态,它主要寄生于葡萄和扁担藤一类的植物体上,只有在每年一次的开花季节,人们才能察觉到这种植物的存在。 从人类的眼光看,这种庞大、色泽班驳而且散发着恶臭的花朵,简直就是一团腐肉,这也是为什么苍蝇往往会很容易被这种植物所吸引,在苍蝇看来,也许大花草无论是看起来还是闻起来都是一堆臭肉。 在这种拟态的帮助下,苍蝇会纷纷飞到大花草上,帮助其授粉。但是除了臭气,苍蝇由此什么也得不到。 至于为什么大花草的花期通常很短,巴克曼认为,一般情况下,大型的花朵往往会引起草食动物的注意,如果花期太长会吸引草食动物将其关键的花蕊部分吃掉。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荣誉研究员、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约翰.毕曼对巴克曼的发现感到十分惊奇。毕曼从1984年就开始研究大花草,但一直对如何确定大花草的分类学地位感到困惑。他对巴克曼及其同事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由于东南亚地区的热带雨林不断遭到破坏,毕曼和巴克曼对大花草的命运都感到担忧,毕曼表示,一旦雨林中大花草赖以生存的扁担藤等寄主植物消失了,大花草也就灭绝了。也许这一天不久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