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十六个皇帝,亡国之君,朱由检。很明显,他是一个悲剧,朱明王朝在他的手中赴之东流,他也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1368,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年号洪武,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皇权,集权于皇帝一人。也许是中国古代太多叛乱割据的例子,让他不得不小心谨慎。他废除丞相,大分中央之权,铲除异己,实行恐怖的政策,巩固统治,以此来巩固他的朱家天下。 个人认为,朱元璋有两误,一是,他忽视了家族内部的纷争。也好在,谁得权,也都是大朱家的。靖难之变也就无关痛痒,毕竟这个天下还姓朱,毕竟香火还可延续。 朱最大的失败在于,皇权集中于一人,国家的兴亡,统治的稳定,势必都要在皇帝一人头上,皇帝都好恶,决定了一个国家。明朝又有几个好皇帝呢?想必也只有明成祖了,况且他还是计划外的。 皇子一生下来,就已经决定他已不属于自己,整日的关在深宫,学习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他们累不累,当然。他们又能怎样,只能默默承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就造成了他们心灵的不健康。他们很压抑,他们需要发泄自己。即位之后,他们为所欲为,吃喝玩乐,要把前面所有的罪都补偿过才罢休。 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国家,必然是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内有大股农民起义势力,农民战争的战火烧遍中华大地。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部队,甚至直逼京师。外则有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联蒙治汉。一连夺下辽东7十余城,金人的战马,已经逼到长城之下。长城何用,挡的住外敌一时的入侵,却挡不住大明一落千丈的国势。明朝的统治,可谓风雨飘摇。二 朱由检正是在这种历史环境之下,登上帝位,可以说,他生不逢时,这一切都注定了他必将成为悲剧。 朱由检是有心救国的。谁又想让一代王朝毁在自己手中呢?好在还有袁崇焕,好在大明的朝廷还有忠君爱国之人。努尔哈赤拿袁毫无办法,好像有袁,则大明可保。这时候的崇祯是信任袁的,毕竟国家需要他,毕竟朱家需要他。想必,他们那时也可为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或许也不顾及什么君臣之礼,崇祯实在是大爱袁,没有袁他又怎能安睡。 朱是个孩子,一直认为他是个孩子,他太过固执,太过刚愎自用,太过自以为是,他是一国之君,无论什么,他都是对的。他要维护天子的尊严和荣誉。他从不向任何人低头,可以说,他很要强。但他以为治国是玩过家家,搭积木,不满意,可以推倒从新来过。他是皇帝,他认为他可以做到。也或许是太多深宫中的变故,太多畸形的教育,见了太多的明争暗斗,他变的只能相信自己。皇帝本身就是个悲剧,权利家族,利益,让皇帝不再属于自己,他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封建王朝的代理人,如此而已。历史是公平的,给予他太多太多的权利,自然就要承当与之相成比例的义务。 朱由检还只是个孩子,他没有太多的阅历和经验,皇太极只是用个简单的反间计,就让这个涉世不深的孩子入了套。当朱由检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没有回头,我想,朱是肯定意识到自己错了,他冤枉了袁崇焕。只是太多的东西让他放不面子,他找不到一个台阶让自己下来。他太过固执和要强,他从不承认自己有错,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他将错就错,我只是杀了一个将军,我大明还有很多的兵将,可皇帝只有一个,皇帝的尊贵不容污损,我又何必过不去呢,我是皇帝,我做事有我的原则,有我的考虑。 他要把这一切做的妥当,他给袁织罗罪名,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通敌卖国,金贼走狗,总之什么脏水都往他的袁的身上泼,不管到底是不是实情,他以不可回头,只能变本加厉。可怜可悲可敬的袁崇焕啊,他只是默默的接受,他文官出身,所有的书都教他要忠君爱国,固然自古这两者难两全,可在他看来,忠国即忠君,忠君即忠国。在牢中,他仍心系国家安危,他写书劝告部下继续抗金,保卫皇帝。他忠于朱又检,哪怕他知道这不值,哪怕他知道朱由检是错的,他是被冤枉的。袁完全有能力发动兵变,逼朱由检让位,另立新君,他做不到,他是个血性男儿,太多的东西放不下,他爱他的主子,朱还是个孩子,他可以包容他的过失,哪怕用自己的性命。 袁同样是个悲剧,最终被凌迟处死,很多人不理解他,他的部下不理解,对于这样一个君主,他是何苦,百姓不理解他,为什么他是如此之小人,卖国之贼,其实很多时候袁自己也不理解,他究竟做错了什么,但他什么也没有说。一切只是默默接受,刽子手片他肉的时候,他的心早以不只被剐1000下,崇祯,以前的那个崇祯到哪去了!他爱朱,他爱他的国家,他只能选择这条路。 朱由检也许会后悔,但那也是后话了,袁崇焕直到乾隆年间才被平反倒是事实。三 历史走到了1644年,正月,李自成攻占了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此时正整顿兵马,准备一举杀入北京城,推翻大明 朱由检没有慌,他也许预感到这一天到来,他是个好强的人,他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可朝廷之中已无人可用,朝野内外,人心惶惶,百姓也早已心归闯王,杀牛羊,备酒浆,开城门迎闯王,总之明朝大势以去。 崇祯皇帝其实可以采纳大臣的意见,放弃京城,度过长江,依长江之天险,挡住敌人。仍可以在明朝旧都继续做他的皇帝,安安稳稳的当皇帝。另一方面,还可以借李自成挡着清兵,或许哪天他还可以再杀回来。就算回不来,他也起码能守住这个名存实亡的朝廷。 先前说过,崇祯皇帝是个好强的人,他对那种拖家带口,溜出京城的行为感到不屑,他是一个皇上,是九五之尊。怎能受如此之辱,如此之恨。宁可死守京城,守住龙脉,大不了以身殉国,他真的是一个好皇帝,起码他有这个心,可他的确也回天无力,历史已经给大明判了死刑,他最多也是个螳臂当车的角色。可他还是那么固执,执意死守。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朱由检也没有想到,他的明朝已如此破败,他只是摇头,什么也没说。其实他是可以活下来的,李自成说,只要崇祯皇帝禅让,他仍可享受皇帝的待遇。可朱由检没有答应,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耻辱。 朱由检绝不是个苟且偷生的人,那种高傲的气节,只是有的时候,没有资本。但也总比,蝇营狗苟,点头哈腰的人要好的多。回想1400多年前,魏军攻破成都,刘禅降魏,他的儿子,杀了妻儿后自杀,他说,国以灭,尔等何有理由苟且。 崇祯皇帝不想做什么南唐后主李昱,最后还混了个什么著名词人,天天在那边说什么国啊,哪去了,现在啊,我寄人篱下啊。酸,实在是酸。我都替他害臊。 崇祯皇帝最终自尽于万岁山。应当是在傍晚,望着落日,此刻朱家以去,可他仍要好强的说一句:“我不是亡国之君,你们都是亡国之奴!”甚孩子气。可以想象他那不服输的眼神,在他闭上眼睛之前,也或他是睁着眼,踏在太监的背上,看着京城里的大顺军,看着满脸堆笑的大明臣民,也许,这个国家是真的亡了,他的眼神有些哀怨。朱由检,以这种干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结束了二百多年的大明。 历史给予他的评价是刚愎自用! 其实,我想说,他是个好皇帝,真的!他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很要强,但又太过固执。他起码有那颗心,比起他前几代那荒诞无机的君王不知好多少倍!比此后的那些软弱的清帝也要好的多。只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无法改变什么,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这个腐朽的制度。所以,他只能是个悲剧。 崇祯皇帝如能再早生几年,或迟生几年,那么他应当是个好皇帝,但这一切都只是假设,历史是无情的,历史造就了他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