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主要著作《网络口碑的形成、传播与影响机制研究》,合著(第一),武汉大学出版社(学术丛书),2011/1《电子商务(第三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网络营销(第二版)》,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09《电子商务(第二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企业电子商务》,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2《电子虚拟市场的演进与交易模式》,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网络营销基础》,编著(第一作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 《电子商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网络经济与网络营销》,合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1/3《网络营销》,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6(二)近五年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冯小亮&黄敏学&张音(2013).矛盾消费者的态度更容易受外界影响吗——不同态度成份的变化差异性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第1期 .92-101(CSSCI)王峰&黄敏学(2012).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的新产品市场成长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第7期.26-35(CSSCI)李新建&吴春梅&黄敏学&李崇光&李小玲(2011).基于顾客信任的网络商店显示价格对比性信息的策略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第5期.124-130 (CSSCI)黄敏学&谢亭亭&冯小亮(2010).矛盾的消费者是如何解读多元化口碑信息的?.心理学报.第10期.998-1100 (CSSCI)朱华伟&黄敏学&符国群(2010).价格促销为何只能带来人气而没有买气?.经济管理.第1期.86-91(CSSCI)黄敏学&才凤艳&周元元&朱华伟(2009).关系范式对消费者抱怨意愿及潜在动机的影响模型.心理学报.第10期.989-999(CSSCI)黄敏学&李小玲&朱华伟(2008). 企业被“逼捐”现象的剖析:是大众“无理”还是企业“无良”?. 管理世界.第10期. 115-126(CSSCI)黄敏学&周学春(2012). 顾客教育、就绪和参与研究:以基金为例.管理科学.第7期.李新建&黄敏学&李小玲(2012).营销渠道如何“无为而治”:渠道政策的制度化机制研究,第4期.1-17(CSSCI)张音&黄敏学(2012).产品召回为何“弄巧成拙”.经济与管理研究.第4期.96-105(CSSCI)王长征&周学春&黄敏学(2012)“求同”与“存异”:面子如何抑制或促进消费者的独特性需求,第4期.18-34(CSSCI)张音&黄敏学(2012). 企业产品召回的多视角研究述评.经济纵横.第4期.121-124(CSSCI)朱华伟&黄敏学(2012).高瞻远瞩导致自控还是冲动:自我建构与冲动购买.第3期. 45-62(CSSCI)黄敏学&王岩&姜书琴(2011).基于互联网的病毒式人际信息传播机制.珞珈管理评论.第1期.105-116黄敏学&冯小亮&谢亭亭(2010). 消费者态度的新认知:二元化的矛盾态度.心理科学进展.第6期. 987-996(CSSCI)黄敏学&王殿文(2010).从客户关系管理到客户圈子管理.企业管理.第6期.98-100黄敏学&冯小亮&王峰&蔡融(2010).不满意消费者的网络负面口碑机制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第3期.138-146(CSSCI)黄敏学.李蔓(2010). 品牌流失者的差异化管理.企业管理,第2期.90-92黄敏学&王峰&谢亭亭(2010). 口碑传播研究综述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初探.管理学报.第1期.138-146 (CSSCI)黄敏学&李小玲&潘黎(2008). 销售经理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质量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第6期.862-867(CSSCI)黄敏学&谢亭亭&董孝鹏(2008). 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口传动机的研究综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4期.152-156(三)近期国际检索论文(SSCI:5/ABI: 1)Fang, Eric., Xiaoling Li,Minxue Huang(2015).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Buyers and Sellers on Search Advertising Revenues in Business-to-Business Electronic Platform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SSCI,营销国际权威期刊)Wang,Feng,Minxue Huang,Zhigang Shou(2015).Business expansion and firm efficiency i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industry: Evidence from the . and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Forthcoming,SSCI)Zhou,Yuanyuan&Minxue Huang&Alex Tsang&Nan Zhou(2013). “Recovery strategy for group service failures: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recovery modes and recovery dimens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47(8):1133 - 56Wang,Rui &Xiaoling Li & Minxue Huang(2012). Channel Management through Selective Announcement of Reward and Punishment Decisions,Journal of Business-Business Marketing,19(2):129- 146 (SSCI) Huang, Minxue&Fengyan Cai& Alex Tsang& Nan Zhou (2011). Making Your Online Voice Loud:The Critical Role of Resender and WOM Inform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45(7/8):1277 - 97 (SSCI).Huang, Minxue and Alex Tsang (2010).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Issues Related to Internet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11(1) (ABI)Huang,Minxue&Huawei Zhu&Xuechun Zhou. Can E-Tailers Benefit from Providing More Information?,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SSCI, forthcoming)Zhou,Yuanyuan,Alex . Tsang, Minxue Huang, Nan Zhou. Does delaying service-failure resolution ever make sens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SSCI, forthcoming)(四)近期国际重要会议论文(EI: 12/ISTP/ISSHP: 9/ABI: 1)刘茂红&黄敏学(2009). The Optimal Pricing Model of Commission of China Futures Exchange.: Competition-oriented or Cost-oriented. ICIM (EI)李新建&黄敏学&李小玲(2009).Consumer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with Time Tolerance. EMS (EI)叶柯&朱华伟&黄敏学(2008).Can ETailers benefit from providing rich information?” Proceedings - 2008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EI)黄学松&刘茂红&黄敏学(2008). People as transmitters: What makes An online marketing message contagious? Proceedings - 2008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EI)朱华伟&周元元&黄敏学(2008).Do Consumes always keep Silence in the Internet Era When Dissatisfied? EMS 2008 Proceedings,(EI)黄敏学&王峰(2008). Using Online WOM to Forecast Box Office for Movies Coming Soon. WiCOM 2008 Proceedings,(EI)才凤艳&黄敏学(2007).Consumer as monitor: the role of relationship norm in consumers' complaint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Conference, (美国消费者研究学会年会 入选工作论文)黄敏学&朱华伟&刘茂红(2007).Why Do Chinese Users Use Pirated Software: 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EMS2007 Proceedings,(EI)黄敏学&李小玲(2007).Service Quality in Web Electronic Commerce: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from Typical Service and Technique Adoption. ISM2007 Proceedings, (EI)朱华伟&黄敏学(2009).Customer Attitudes toward Credit Card in an Emerging Market. WHICEB 2008. (ISTP/ISSHP)刘茂红.谢亭亭.黄敏学(2008).How to Improve Software Development? A Perspective from Customers' Perceived Quality. WHICEB 2008.( ISTP/ISSHP)徐珊珊&黄敏学(2007). Does Negative Online Word-of-Mouth Influence Consumer Negatively? WHICEB 2007. (ISTP/ISSHP)黄敏学&梅澎&张宁(2006).How Web Contents Influence Price Sensitivity of Online Consumers for Different Tangible Products. WHICEB 2006.( ISTP/ISSHP)廖以臣&黄敏学(2006).What are motivations of experiential tour? A study based on on-line. WHICEB 2006. (ISTP/ISSHP)黄敏学&黄勇&曹火平(2005). How Personal Skill and Challenge of Websites Affecting Online Behaviors on Information-Oriented and Trade-Oriented Websites. WHICEB 2005. (ISTP/ISSHP)才凤艳&黄敏学(2005).How the Characters of Online Messages Influencing on Buying Behaviors of the Members in the Online Community. WHICEB 2005(.ISTP/ISSHP)黄敏学&肖莉(2004).How Interactivity and Vividness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under Different Product Types. WHICEB 2004.(ISTP/ISSHP)朱华伟&黄敏学&马菁(2004).Effects of Functional Factors and Symbolic Factors on Online Brand. WHICEB 2004.(ISTP/ISSHP)
1 征稿范围心理学各领域(包括认知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人格与社会心理、工业与组织心理、心理统计与测量、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等)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报告和研究综述。本刊不接受一般性研究综述,除非是特约稿件或极具权威的研究综述。不接受单纯的量表编制报告。本刊也接受英文稿件。2 投稿要求本刊已实行网络投稿(),需上传word文档。暂不需交打印稿。来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内容基本相同的中文稿投向国内期刊,英文稿投向国外期刊,也视为一稿多投)。投稿前请填写自我检查报告(到“下载中心”下载),并把检查结果粘贴到文章的首页。研究中使用的材料(如问卷、量表、图片等),需附在正文后(与正文放在一个文件中再上传)。如果研究中使用未公开发表的量表或问卷,须提供原作者使用许可的书面证明,挂号邮寄至编辑部。因为是匿名审稿,正文中应删去所有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单位、基金号、文档属性中的作者信息等,有些还需对文章本身透露出来的作者信息做技术处理,如被试的单位、作者已被录用但还未出版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等。投稿后还需签署版权转让协议书(到“下载中心”下载),签署后邮寄至编辑部。3 撰稿要求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研究报告需写出研究的原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问题提出”或前言部分中,有关研究的背景部分要较为详细,要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可参看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 出版手册。建议来稿正文(不包括图表、摘要、参考文献)字数限制在10000字以内,参考文献限制在30条以内。具体要求如下: 文题限20字以内。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不用“研究”二字。 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不要把结果与结论混为一谈)。中文摘要限200字以内。尽可能不用“本研究”、“我们”等第一人称。英文摘要需详细,1页4段,约500个单词。英文摘要的写作注意事项请到“下载中心”下载。 关键词须给出3~5个关键词,置于摘要之后。关键词需是专业词汇。 分类号采用中图分类号。可由编辑部填写。 标题层次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圆点,末尾一级不加小圆点。如一级用“1”、“2”、“3”,二级用“”、“”、“”,三级用“”、“”、“”。标题仅限三级。 统计表达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常用的统计学符号规定如下:总样本容量为N,分组样本容量为n,平均数为M,标准差为SD,t检验为t,F检验为F,卡方检验为χ,相关系数为r,显著性为p。英文字母都需斜体。希腊字母(a、β、χ、η)都不需要斜体。统计值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显著性p可保留3位,有特殊要求的可保留多位)。报告推论统计(F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时,需给出自由度或样本量。建议给出统计检验的效应量(effect size)。减号和负号不是连字符“-”,而是半字线“–”。 表格采用三线表。一般应把自变量作为列,因变量作为行。每个栏目(纵向的列)都需有栏目名称,栏目名称不能横向解释。 插图和照片需清晰可读。图中所用文字为6号宋体。照片应反差好、层次清晰。 参考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更进一步的说明请到本刊网站“下载中心”下载“参考文献著录要求”。详细规定还可查阅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出版手册。建议使用EndNote、NoteExpress等软件来管理参考文献。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是著者(英文文献著者只写英文姓氏,中文文献中国人著者需写全姓名)和出版年,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也可放在引用句尾或其他适当位置的括号中,作者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一种方式。 正文后的文献列表 文献列表按著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著者相同,按出版年排列;著者和出版年都相同,按文题的首字母顺序排列,出版年后加a、b、c… 参考文献全部用英文书写。如果是中文文献,需有对应的英文,并把中文文献放在英文后面的方括号中。 中文文献中的著录符号需用英文(半角)符号。 英文逗号、点号、冒号后要留一空格。 著者姓名、出版年、文题、书名、出版信息等各个文献成分末尾用点号结束。 排版时需悬挂缩进。 每条文献都需有斜体部分。一般是期刊名称和卷号、书名、会议名称等。 常见的文献类型要求如下:(1)期刊论文著者姓, 名. (出版年份). 文题.刊名,卷号,起止页码.示例:Zhuang, J., & Zhou, X. L. (2001). Word length effect in speech production of Psychologica Sinica,33, 214–218.[庄捷, 周晓林. (2001). 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心理学报,33, 214–218.] 英文文献,姓需全拼,名只写首字母;姓氏后面有逗号,名的缩写字母后面有缩写点。 7个著者以内,所有著者全部列出;超过7个,写前6个著者和最后一个著者,其余用英文省略号(3个点号)代替。 著者之间都用逗号隔开。7个著者以内,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 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特殊要求大写的除外)。 刊名和卷号后用逗号,字体为斜体。不需要写期刊的期号,除非期刊的每一期都是从第1页开始编页码,才要写期号(期号和两边的括号为正体);如果全年各期页码是连续编号,则不需要写出期号,只需要写出卷号即可。 页码范围符号不是连字符“-”,而是半字线“–”。 (2)书籍或篇章著者姓,名. (出版年份).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示例:Pan S. (1987).Anthology of Pan Shu’s psychology. Nanjing, China: Jiangsu Educational Press.[潘菽. (1987).潘菽心理学文选.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书名字体为斜体 与中文文献对应的英文中,出版地城市后需加国家(如China),用逗号隔开。 编著的编者后需在括号内加Ed.或Eds.,中文加“编”。 (3)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著者姓,名. (出版年份). 文题. 见(In) 编者名 姓(中文写姓名).论文集名(卷号, 页码范围). 出版地: 出版社.示例:Wang, D. F., & Cui, H. (2004).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seven factor model of Chinese personality. In D. F. Wang & Y. B. Hou (Eds.),Selected papers 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Vol. 1, pp. 46–84). Beijing, China: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王登峰, 崔红. (2004). 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的理论分析. 见 王登峰,侯玉波 (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pp. 46–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者是名前姓后。中文书写的中文文献的编者还是写姓名。 文题字体为正体,论文集名字体为斜体。 “见”字后需加一空格。 编排顺序最终录用稿按以下顺序编排:(1)中文题目;(2)作者姓名;(3)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4)中文摘要;(5)中文关键词;(6)分类号;(7)正文;(8)参考文献;(9)英文题目;(10)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或作者的英文姓名);(11)作者单位英文名称;(12)英文摘要;(13)英文关键词。初投稿和修改稿不包括中英文作者姓名和单位。4 稿件评审本刊采用匿名审稿。稿件初审由编辑部和责任编委进行,主要审查来稿写作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本刊的用稿要求,判断来稿是否有送审价值。外审由责任编委或编辑部请同行专家审查稿件,每篇稿件至少要送2位同行专家评审。如果评审结果不一致,还会继续送多位同行专家审查。如果外审后多数审稿人同意发表,则由责任编委和主编做出终审决定。未能通过评审的稿件将被退稿。退稿后不接受申诉。5 稿件处理流程当稿件被编辑部登记后,作者将获得一个稿件编号,随后就可以在“作者查稿”中跟踪稿件处理过程,并能看到具体的处理意见。一般的流程是:编委初审->外审->退修->编委复审->主编终审->发稿->组版由于有些稿件需要修后再审,所以“外审”、“退修”和“编委复审”三个阶段可能反复出现。稿件录用后,编辑部给作者发录用通知,要求作者把最终稿的电子版发至编辑部邮箱。编辑部收到定稿后,还要进行英文摘要审读、参考文献校对,并返回作者予以确认,然后排版。排版后给作者发送PDF格式的清样,由作者打印后校阅,然后邮寄回编辑部。清样上的期号和页码都是临时的。根据清样寄回和投稿的先后顺序,安排在就近的那一期上发表。因为期刊每期的页码是固定的,无法保证所有寄来清样的文章在同一期上发表,所以有的文章可能要滞后发表。6 修改稿要求同行专家外审、编委复审、主编终审后都可能要求作者修改稿件,作者提交的修改稿要有修改说明。修改说明需针对审稿意见逐条回复。一个标准的修改说明应该包括几层含义:(1)要说明你对审稿意见是如何理解的。让审稿人知道你对审稿意见的理解是否到位。(2)要针对审稿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说明。如果是文章的问题,要交代清楚为什么出现相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修改稿中是如何修改的,修改的道理何在。(3)对于修改不了的问题,要做出解释并对相应的思考,主动跟审稿人进行交流。(4)要告诉审稿人,修改稿中你的修改在什么地方,以方便审稿人审阅。经过多次修改的修改稿应保留历次的修改说明。每次修改稿都不要有作者的有关信息。保留正文前的论文自检报告,可以修改。最终的录用稿需要写上作者姓名、单位、基金号、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致谢等。英文部分的作者姓名应姓氏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如ZHANG Houcan, LI Shu7 版面费和稿费2010年开始,稿件发表后,本刊将收取版面费(250元/页)和审稿费(100元/审)(注:版面费和审稿费收取的总和3000元封顶;无论汇款还是转账,务必注明稿件编号),并付稿酬(500元/篇),所付稿酬包括光盘版及网络版稿酬。赠送样刊2册。重要提示: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请给编辑部发邮件询问,以免耽误了稿件处理。投稿3天之后还没有收到编辑部发送的带有稿件编号的收稿单。(你可能没有投稿成功)审稿超过计划完成时间10天以上还没有收到编辑部发来的“退修或退稿”的邮件。(当审稿到了规定时间尚未完成,系统会自动给审稿人发催审单。由于审稿需要时间,所以还要再等1周以上。如果还没有完成,应该给编辑部发信,请求编辑部人工催促审稿人。有些特别繁忙的审稿人需要多次人工提醒。)需要修后再审的稿件,修改稿上传后,3天以上没有被编辑部送至外审阶段。(当作者成功上传修改稿后,编辑部能够看到稿件上传的完成标记。但有时不显示完成标记,原因不明。也有可能上传稿件不成功。所以,如果3天以上还未送外审,可能是系统未显示完成,需要作者提醒编辑部查看)版面费缴纳20天后还没有收到发票。(编辑部没有自己独立的财务,缴纳费用和开发票都要到心理所财务处办理,有时需要排队,所以周期要长一些。通过银行转帐,所财务处也未必能够及时通知编辑部前去办理。)-完-
发表论文Lei, L., Pan, J.,Liu, H., McBride-Chang, C., Li, H., Zhang, Y., Chen L., Tardif, T., Liang, W. Zhang, Z., & Shu, H. (2011).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and impairment from ages 3 to 8 years in Chinese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2(2),, H., Shu, H., McBride-Chang, C.,Liu, H.,& Peng, H. (2011). Chinese children's character recognition: Visuo-orthographic,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and morphological of Research in . & Chang, L(2010). Multivariate Longitudonal Data Analysi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3rd Edition, edited by Barry McGaw, Penelope Peterson and Eva Baker, , L., Liu, H., Wang, Y., Fung, ., Wen, Z., Li, H., & Farver, J. The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teacher preference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s and peer acceptance.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2007, 53(4): , H., McBride-Chang, C., Wu, ., Liu, H. Understanding Chinese developmental dyslexia: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as a core cognitive construc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L., Liu, H., Wen, Z. Commentary: Longitudinal Data Analysis: How to abstract Developmental Variation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ioural Developmental, 2005,29:, C., Cho, ., Liu, H. Changing Models across Cultures: Associations of Phon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to Reading in Beijing, Hong Kong, Korea, and Americ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005,92, , X., Chang, L., He, Y., Liu, H. The peer group as a context: Moderating effects on relations between maternal parenting and social and school adjustment in Chinese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L., Lei, L, Guo, B,. Liu, H. Peer acceptance and self-perceptions of verbal and behavioral aggression and social withdraw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ioural Developmental,2005,29,, L., Liu, H., Wen, Z., Fung, ., Wang, Y., & Xu, Y.. Mediating teacher liking and moderating authoritative teachering on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antisocial and prosocial behavio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4, 96, 369-380.刘源, 骆方, 刘红云. 多阶段混合增长模型的影响因素:距离与形态. 心理学报. 2014(9). 王珊, 骆方, 刘红云. 迫选式人格测验的传统计分与IRT 计分模型. 心理科学进展. 2014(3).刘玥, 刘红云. 不同铆测验设计下多维IRT等值方法的比较. 心理学报. 2013(4).张勋, 李凌艳, 刘红云, 孙研. IRT_Δb法和修正LR法对矩阵取样DIF检验的有效性. 心理学报.2013(8).刘红云, 骆方, 张玉, 张丹慧. 因变量为等级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心理学报. 2013(12).骆方, 刘红云, 张东, 王珊. 神经质人格迫选量表的开发及其抗作假效果研究. 心理学探新. 2013(5).刘源, 赵骞, 刘红云. 多阶段增长模型的方法比较. 心理学探新.2013(5).刘红云, 骆方, 王玥, 张玉. 多维测验项目参数的估计:基于SEM与MIRT方法的比较. 心理学报. 2012(1).王家祺, 刘红云. 融合模型在小学数学认知诊断评价中的应用. 心理学探新. 2012, 32(5)刘红云, 李冲, 张平平, 骆方. 分类数据测量等价性检验方法及其比较:项目阈值(难度)参数的组间差异性检验. 心理学报. (8).刘玥, 刘红云. 贝叶斯题组随机效应模型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 心理学报. (2).刘源, 刘红云. 音乐能力测验: 结构拓展与分析方式的转换.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李冲, 刘红云. 等级数据的测量不变性检验及影响因素模拟研究. 心理科学. 2012,6.刘红云,张月,骆方,李美娟,李小山. 多水平随机中介效应估计及其比较. 心理学报. 2011,43(6).骆 方, 刘红云, 张月. 应聘情景下作假识别量表的开发. 心理学报. 2010,42(7).游晓峰, 丁树良, 刘红云.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中原始题项目参数的估计. 心理学报. 2010,42(7).刘红云, 陈阅, 骆方. 学业水平测试中作文评分误差的多面Rasch分析. 心理科学. (4).刘 玥, 骆方, 刘红云. 真分数等值和观测分数等值的比较研究. 心理科学. 2010, 33(3).刘源, 郑健, 杨熹, 刘红云. 英文阅读材料的颜色对阅读成绩的影响. 心理学探新,2010,30(2):48-54刘红云. 测验的信度与测验的同质性. 心理科学. 2008,(1).刘红云, 骆方.多水平项目反应模型在测验发展中的应用. 心理学报. 2008,40(1):92-100.刘红云.如何描述个体间发展趋势的差异:潜变量混合模型.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3(3): 539-544.骆方, 刘红云. 计算机化测验不同测验形式的比较. 中国考试. : 24-28.张厚粲, 刘红云. 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完善考试的功能. 中国考试. : 9-11.刘红云, 张雷, 孟庆茂. 小学教师集体效能及其对自我效能功能的调节. 心理学报. 2005,37(1):79-86.刘红云, 孟庆茂, 张雷. 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其与学业效能间关系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2:62-68.王燕, 张雷, 刘红云. 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自我概念形成中的中介作用. 心理科学. 2005. 28(5):1152-1155.温忠麟, 侯杰泰, 张雷, 刘红云.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心理学报. 2004,36(5):614-620.刘红云, 孟庆茂, 张雷. 教师集体效能和自我效能对工作压力影响作用的调节:多水平分析. 心理科学, 2004,27(5):1073-1076.刘红云, 张雷, 孟庆茂. 教师集体效能量表的修订. 应用心理学. 2004,10(1):28-32.王争艳, 雷雳, 刘红云. 家庭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兼工读学校比较. 心理科学. 2004,27(5):1056-1059.会议论文刘红云,追踪研究中非随机缺失数据的处理:基于模型的方法及其应用,第十届海峡两岸测量与统计学术研讨会,, 江西刘红云.项目因素分析:IRT与CCFA, 2007年心理学年会, ,开封刘红云.分类数据因素分析,第七届海峡两岸测量与统计学术研讨会,,台湾刘红云.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在测验编制中的应用,第九届教育统计与测量年会,2006,5,南京刘红云.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模型的应用,2005年心理学会年会论文,上海刘红云.分类数据的因素分析―MIMIC模型和IRT模型的结合应用,第八届海峡两岸测量学术会议,2004年,西安Liu,H., Sun, C., Liu, J. Large Scale Assessment of Chines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Validity Aspects of Innovative Tests for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ACER/NCME. 2008,3. NewYorkLiu,H., Liu J. Large Scale Assessment of Chines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Innovative Tests for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CAERDA. 2008,3. NewYorkLiu, H. Mediating effects of teacher attitude to work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self-efficacy. Paper presented at ISSBD Biennial meeting, 2004. Ghent, BelgiumLiu, H. The effect of head teacher’s classroom management self-efficac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cademic efficacy and attitude toward learn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Bienn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cultural Research, 2004. Taiwan出版著作温忠麟, 刘红云, 侯杰泰. 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骆方, 刘红云, 黄昆等. SPSS数据统计与分析.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孟庆茂, 刘红云, 赵增梅.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设计及统计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刘红云, 张 雷. 追踪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5月.弗雷德里克·J·格雷维特(Frederick J Gravetter),拉里·B·瓦尔诺(Larry )著,刘红云,骆方译. 行为科学统计概要(第5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这不是改名字,这是艺名,就像写作上面儿的笔名一样,一般不用自己的名字,自己名字可能在这些作品上展示着比较low,所以说给自己起一个艺名。这样听起来会好听一些,更容易让观众来记住。
毛不易为什么有张专辑叫《小王》啊?什么?原来他姓王?到网上随手一搜,我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明星的名字都不是本名。这是一份(部分)明星真名、曾用名与艺名对照表。(按首字母顺序排列)为什么那么多明星都要改名呢?有的是像周深这样小时候登记错的,有的则是因为原名拗口……不过说起来,改个名字对成名会不会有帮助呢?我看了看关于姓名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关于名字的秘密……名字,还挺重要的改个独一无二的名字,下个顶流就是你一个人的名字越独特,就越有可能从事独特的职业,而且还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这就是“名字–职业独特性匹配”。2020年,一个研究团队收集了中美英多个国家的,互联网公开的共计几百万样本量的数据,探究与职业独特性匹配可能相关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名字独特的人们与从业人数相对较少的职业具有相关性,比如科研,演艺事业等。同时在这些行业中,独特的名字与他们的职业成就也存在稳定的关联。不过这种统计不代表完全因为名字带来了差别,也有可能存在别的因素,同时这种相关性并不代表独特的名字一定会从事独特的职业。这种现象存在,可能是由于拥有独特姓名的人,更倾向于追求独特的自我,而这种独特的追求体现在职业选择上。在图B中,我们可以看出:具有普通名字的人从事了更多普通职业(左),而具有独特名字的人从事独特职业的比例更高丨Preprint at PsyArXiv Preprints这样看来,很多艺人都要把自己名字从“x浩”“x伟”“x婷“改成一些看起来更不常见的名字,对于变火可能还真有帮助。不过,改的太独特也不好,很有可能就像这位叫何昶(chǎng)希的艺人一样,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叫啥了。何昶希曾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不认识自己的名字名字很长就一定是哲学家?你这是姓名刻板印象“对于某种规则而言,我赢了。但某种意义上,我也输了。”——弗拉季斯拉夫·伊万诺夫[俄]这句哲理性十足的话前段时间在网上走红,甚至被人写进了思修作业。但这位真名很像“哲学家“的人换个名字,就变成了某选秀节目上的佛系下班人:利路修。这表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将姓名作为我们认识他人的第一印象,做出一些和名字本人毫不相关的判断。在生活中,基于名字形成的刻板印象其实并不少见。2017年,兹韦伯纳(Yonat Zwebner)等人首次提出了面孔-名字匹配效应。研究者们发现,人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外貌,选出TA的正确名字,匹配成功几率(40%)远远高于随机水平(20%-25%)。研究者认为这个结果可以通过姓名刻板印象来解释:姓名代表了一个我们的第一个社会标签,为了满足名字赋予的期望,我们的面部外观也会随着这种期望有所改变。也就是说,我们都倾向于“不辜负自己的名字“。兹韦伯纳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刻板印象会影响人们的面部外观。”在心理学中,这叫做“道林·格雷效应”,简单点来说,也能被叫做“相由心生”。不同的名字,形成了不同的刻板印象同时还有一些团队对姓名中的“性别定向”进行了研究,发现人们对于具有隐含性别判断的姓名有着明显的印象差异。虽然仅通过姓名来判断别人是不全面的,但这种刻板印象的存在,倒可以给大众名人提供一个获得关注的小思路。名字真的会影响人生吗?名字会对人生选择产生影响吗?这方面的理论与研究确实存在,不过结论有很多争议。比如说,有一种理论名叫姓名相似性效应(name-similarity effect)。这种理论认为,我们会更喜欢与自己的姓名相似的事物。比如名字Den开头的倾向于做牙医(dentist),La开头的人可能会成为律师(lawyer),Cali开头的人可能会住在美国California州,名字是A开头的考试成绩会比C开头的人更高等等……这样的观点听起来很有趣,但也遭到了许多强烈的质疑,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尤里•西蒙逊(Uri Simonsohn)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只不过是统计学偶然事件,它只能体现研究方法较差,而不能说明规律真的存在。不过,一个令人满意,好听的名字,的确能够增强人的自尊心,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早在1976年,嘉伍德(Garwood)研究证明对名字的满意程度确实会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者选取了641人,发现越喜欢自己名字的人,会表现出更高的自尊、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所以,别再纠结名字暗示着什么样的未来了,能让你自己满意的名字,就是好名字。科学起名小技巧(不是算命的那种)对于新生儿家长而言,起名字还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翻遍了《新华字典》也不知道究竟怎么选。虽然目前没有什么明确的起名方法,但有几个避坑“小技巧”可以参考。越“爆款”的名字,越容易被忘记?很多人绞尽脑汁,想给自己起一个不会被人忘掉的名字,那怎么样才能起一个独特的名字呢?其实也有科学研究给出答案:不要跟风。看看“10后中国宝宝爆款名字”就会发现,几十年前就“翠花”、“国庆”已经越来越少见了,现在最火的变成了“梓晴”、“皓轩”。随着社会发展和价值观变迁,流行文化也在不断更新。2020年新生儿使用最多的名字不过,如果一个名字在短时间内被大量使用,这个名字也会很快被遗弃和忘记。这是由于一种符号担忧 (symbolic concern), 即越受欢迎的名字越容易被遗弃。这种“爆款”持续出现在我们眼前,将会降低了别人接纳这些名字的兴趣。名字是代表个人的符号,而如果太多人使用了相似甚至相同的符号,它体现出的价值就被淡化,也会变得不易使用。过度流行的文化总是会很快就过时。一个简单的名字,会让别人对你的评价更高我有一个朋友,名字整整有50多画,全部都是生僻字。按照她的话来说,每次考试的时候,别人已经写了三道题,而她还没写完自己的名字。而这个名字也影响了她和朋友的相处,因为每次都很难有人念对他的名字。当我们遇到一个很难念的名字的时候,大脑中的认知加工过程也会变得不再流畅。1991年Schwarz 等人的经典实验就验证了加工流畅性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最终结果表明:我们会对大脑加工流畅性高的东西评价更高。有研究就发现,一个更容易识别的名字,会让一个人的信任度更高。除此之外,在考虑名字中的单个文字之外,还需要多读几遍,注意名字的发音,避免出现一些会被开玩笑的谐音梗。总之,名字只是你的一个代号。这个代号或许会对你产生一些影响,但最终你的人生选择权还是在你的手里。如果你有更喜欢的名字,改一个也无妨,但不用过于在意其中的“好与不好”。我们的名字,往往简洁并饱含寓意,你遇到过什么有意思的名字呢?参考文献[1] 包寒吴霜,蔡华俭.姓名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实际影响:证据和理论[J/OL].心理科学进展:1-19[2021-05-18]..[2] Bao, ., Lu, H. H., & Luo, Y. L. L. (2020). Unique-named people are perceived more suitable for unique jobs: A social perception and its real-life impact on name change. Preprint at PsyArXiv Preprints [3] Berger, J., & Le Mens, G. (2009). How adoption speed affects the abandonment of cultural tast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6(20), 8146–8150.[4] 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有多重要?[5] Pelham, B. W., Mirenberg, M. C., & Jones, J. T. (2002). Why Susie sells seashells by the seashore: Implicit egotism and major life decis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4), 469–487.[6]苏红,任孝鹏.名字的心理效应: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证据[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05):879-887.[7] 佐斌,刘晨,温芳芳,谭潇,谢志杰.性别化名字对个体印象评价及人际交往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1,53(04):387-399.[8] 辛志勇,杜晓鹏,沙璐.名字易识认性对被信任者的可信性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5,38(06):1438-1444.[9] Schwarz, N., Bless, H., Strack, F., Klumpp, G., Rittenauer-Schatka, H., & Simons, A. (1991). Ease of retrieval as information: Another look at the availability heuristic.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1, 195-202.[10] Zwebner Y, Sellier A L, Rosenfeld N, et al. We look like our names: The manifestation of name stereotypes in facial appearance[J].J Pers Soc Psychol,2017,112(4):527-554.[11] The Dorian Gray effect: how your name alters your face作者:Skin编辑:Owl、窗敲雨一个AIAI取名是不是挺火的?(小声)这就提交离职申请!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个是娱乐圈还是很信风水的,尤其是港台娱乐圈,新人出道经纪公司都会找大师算个会红的名字;二是本名太土,不够时尚或辨识度不高
这个很正常的,明星的原名有可能不是很好听,那就需要一个好听或大家容易接受的名字,那明星的经济公司自然而然就会想着给明星改个名字。这其实也不叫改名,就是给自己起个艺名罢了。
1 综合类杂志:此类杂志包括自然科学各领域进展的,里面不时有本领域的最新最有影响力的文章出现
Nature, 5/
Science, 10/
PNAS (美国科学院院报,质量有好有差,因为据说有院士的关系稿)
Nature communication ( Nature旗下的open access杂志,以自然科学为主,发表少量心理学中基础研究,影响因子与PNAS差不多)
Scientific Reports (Nature旗下的open access杂志,最新的影响因子大于5)
PloS one(注意:这个杂志是open access的,影响因子为3~4之间)
神经科学杂志:此类杂志涉及神经科学各方面,不时有与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的文献
Nat Neurosci,
Neur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Brain ()
CerebralCortex
Cortex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
Neurosciene
Neuroscience Letters
Neuroscience Research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
2 回顾、综述类杂志
此类杂志基本上都是综述性的文章,一般是邀请牛人写的,非常值得关注!
Trends in Neurosci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24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neurosciene()/clinicalpsychology()
Prog Neurobiol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IF:7~8)
Brain Res Rev ()
Psychol Bull
Psychological Inquiry
Psychol Rev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虽说是介绍心理学家,但是也不少好的综述夹在其中!!)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经cjq总版提醒添加,此杂志也会集结一些特别的专题进行回顾)
Phil Trans R Soc B:以特刊的形式组织生命科学各领域的进展,有一些本领域的综述,并且跨学科的性质较强。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BBS)(IF ):此刊的特色是一期只有两三篇target综述,然后配以十几篇评论,感觉很给力!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最新影响因子为,上升很快):
Neuropsychology Review (IF )
New Ideas in Psychology 一个号称是innovative theory in psychology的杂志,影响因子为,适合新手去练手?
3认知神经科学杂志:
功能成像
NeuroImaging
Human Brain Mapping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来自MIT press
Cognitive Neuroscience:这个杂志貌似是新办的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Brain and cognition ()
Brain Research ()
Neuropsychologia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 ()
EEG、EMG/生理心理、行为神经科学
Psychophysiology
Biologic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感谢滴友gutbahn补充)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感谢滴友gutbahn补充)
结构成像
Am J Neuroradiology
Neuroradiology
Brain Topography
4 认知&心理学
实验/认知心理学
J Exp Psychol
Animal Behav
ProcApplied
General
Human Percep Perf
Learn Mem Cogn
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Cogni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Cognitive Science
Memory and Cognition
Perception and Psychophysics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Cognition and Emotion
社会认知/情绪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IF 6+)
Social Neuroscience (2~3)
Cognitive, Affective, &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
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Emotion
Euro J Social Psychol
Cultural Diversity & Ethnic MinorityPsychology
心理学与法律
Psychology, Public Policy, and Law
Law and human behavior
发展红色为易莉_中大心理系老师添加!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e (创刊不久,但大牛不少):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Science
Infancy (婴儿研究中比较好的杂志之一)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review
Psychology and Aging
Chil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 IF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Animal Learning and behavior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Clinical Psychology/ Psychiatry(内有Autism分类,感谢易莉_中大心理系 老师推荐)
Biological Psychiatr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linician's Research Dige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Psycholog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Psychological Services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Training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Families, Systems, & Health
Health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Neuropsychology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Autism (自闭症)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IF
Autis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CHILD PSYCHOLOGY
Research in AutismSpectrum Disorders
语言
Brain and Language ()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感谢119楼滴友推荐)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Mind and language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5 其他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 IF
Behavior Genetics – IF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1 征稿范围心理学各领域(包括认知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人格与社会心理、工业与组织心理、心理统计与测量、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等)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报告和研究综述。本刊不接受一般性研究综述,除非是特约稿件或极具权威的研究综述。不接受单纯的量表编制报告。本刊也接受英文稿件。2 投稿要求本刊已实行网络投稿(),需上传word文档。暂不需交打印稿。来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内容基本相同的中文稿投向国内期刊,英文稿投向国外期刊,也视为一稿多投)。投稿前请填写自我检查报告(到“下载中心”下载),并把检查结果粘贴到文章的首页。研究中使用的材料(如问卷、量表、图片等),需附在正文后(与正文放在一个文件中再上传)。如果研究中使用未公开发表的量表或问卷,须提供原作者使用许可的书面证明,挂号邮寄至编辑部。因为是匿名审稿,正文中应删去所有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单位、基金号、文档属性中的作者信息等,有些还需对文章本身透露出来的作者信息做技术处理,如被试的单位、作者已被录用但还未出版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等。投稿后还需签署版权转让协议书(到“下载中心”下载),签署后邮寄至编辑部。3 撰稿要求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研究报告需写出研究的原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问题提出”或前言部分中,有关研究的背景部分要较为详细,要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可参看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 出版手册。建议来稿正文(不包括图表、摘要、参考文献)字数限制在10000字以内,参考文献限制在30条以内。具体要求如下: 文题限20字以内。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不用“研究”二字。 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不要把结果与结论混为一谈)。中文摘要限200字以内。尽可能不用“本研究”、“我们”等第一人称。英文摘要需详细,1页4段,约500个单词。英文摘要的写作注意事项请到“下载中心”下载。 关键词须给出3~5个关键词,置于摘要之后。关键词需是专业词汇。 分类号采用中图分类号。可由编辑部填写。 标题层次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圆点,末尾一级不加小圆点。如一级用“1”、“2”、“3”,二级用“”、“”、“”,三级用“”、“”、“”。标题仅限三级。 统计表达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常用的统计学符号规定如下:总样本容量为N,分组样本容量为n,平均数为M,标准差为SD,t检验为t,F检验为F,卡方检验为χ,相关系数为r,显著性为p。英文字母都需斜体。希腊字母(a、β、χ、η)都不需要斜体。统计值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显著性p可保留3位,有特殊要求的可保留多位)。报告推论统计(F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时,需给出自由度或样本量。建议给出统计检验的效应量(effect size)。减号和负号不是连字符“-”,而是半字线“–”。 表格采用三线表。一般应把自变量作为列,因变量作为行。每个栏目(纵向的列)都需有栏目名称,栏目名称不能横向解释。 插图和照片需清晰可读。图中所用文字为6号宋体。照片应反差好、层次清晰。 参考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更进一步的说明请到本刊网站“下载中心”下载“参考文献著录要求”。详细规定还可查阅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出版手册。建议使用EndNote、NoteExpress等软件来管理参考文献。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是著者(英文文献著者只写英文姓氏,中文文献中国人著者需写全姓名)和出版年,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也可放在引用句尾或其他适当位置的括号中,作者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一种方式。 正文后的文献列表 文献列表按著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著者相同,按出版年排列;著者和出版年都相同,按文题的首字母顺序排列,出版年后加a、b、c… 参考文献全部用英文书写。如果是中文文献,需有对应的英文,并把中文文献放在英文后面的方括号中。 中文文献中的著录符号需用英文(半角)符号。 英文逗号、点号、冒号后要留一空格。 著者姓名、出版年、文题、书名、出版信息等各个文献成分末尾用点号结束。 排版时需悬挂缩进。 每条文献都需有斜体部分。一般是期刊名称和卷号、书名、会议名称等。 常见的文献类型要求如下:(1)期刊论文著者姓, 名. (出版年份). 文题.刊名,卷号,起止页码.示例:Zhuang, J., & Zhou, X. L. (2001). Word length effect in speech production of Psychologica Sinica,33, 214–218.[庄捷, 周晓林. (2001). 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心理学报,33, 214–218.] 英文文献,姓需全拼,名只写首字母;姓氏后面有逗号,名的缩写字母后面有缩写点。 7个著者以内,所有著者全部列出;超过7个,写前6个著者和最后一个著者,其余用英文省略号(3个点号)代替。 著者之间都用逗号隔开。7个著者以内,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 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特殊要求大写的除外)。 刊名和卷号后用逗号,字体为斜体。不需要写期刊的期号,除非期刊的每一期都是从第1页开始编页码,才要写期号(期号和两边的括号为正体);如果全年各期页码是连续编号,则不需要写出期号,只需要写出卷号即可。 页码范围符号不是连字符“-”,而是半字线“–”。 (2)书籍或篇章著者姓,名. (出版年份).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示例:Pan S. (1987).Anthology of Pan Shu’s psychology. Nanjing, China: Jiangsu Educational Press.[潘菽. (1987).潘菽心理学文选.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书名字体为斜体 与中文文献对应的英文中,出版地城市后需加国家(如China),用逗号隔开。 编著的编者后需在括号内加Ed.或Eds.,中文加“编”。 (3)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著者姓,名. (出版年份). 文题. 见(In) 编者名 姓(中文写姓名).论文集名(卷号, 页码范围). 出版地: 出版社.示例:Wang, D. F., & Cui, H. (2004).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seven factor model of Chinese personality. In D. F. Wang & Y. B. Hou (Eds.),Selected papers 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Vol. 1, pp. 46–84). Beijing, China: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王登峰, 崔红. (2004). 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的理论分析. 见 王登峰,侯玉波 (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pp. 46–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者是名前姓后。中文书写的中文文献的编者还是写姓名。 文题字体为正体,论文集名字体为斜体。 “见”字后需加一空格。 编排顺序最终录用稿按以下顺序编排:(1)中文题目;(2)作者姓名;(3)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4)中文摘要;(5)中文关键词;(6)分类号;(7)正文;(8)参考文献;(9)英文题目;(10)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或作者的英文姓名);(11)作者单位英文名称;(12)英文摘要;(13)英文关键词。初投稿和修改稿不包括中英文作者姓名和单位。4 稿件评审本刊采用匿名审稿。稿件初审由编辑部和责任编委进行,主要审查来稿写作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本刊的用稿要求,判断来稿是否有送审价值。外审由责任编委或编辑部请同行专家审查稿件,每篇稿件至少要送2位同行专家评审。如果评审结果不一致,还会继续送多位同行专家审查。如果外审后多数审稿人同意发表,则由责任编委和主编做出终审决定。未能通过评审的稿件将被退稿。退稿后不接受申诉。5 稿件处理流程当稿件被编辑部登记后,作者将获得一个稿件编号,随后就可以在“作者查稿”中跟踪稿件处理过程,并能看到具体的处理意见。一般的流程是:编委初审->外审->退修->编委复审->主编终审->发稿->组版由于有些稿件需要修后再审,所以“外审”、“退修”和“编委复审”三个阶段可能反复出现。稿件录用后,编辑部给作者发录用通知,要求作者把最终稿的电子版发至编辑部邮箱。编辑部收到定稿后,还要进行英文摘要审读、参考文献校对,并返回作者予以确认,然后排版。排版后给作者发送PDF格式的清样,由作者打印后校阅,然后邮寄回编辑部。清样上的期号和页码都是临时的。根据清样寄回和投稿的先后顺序,安排在就近的那一期上发表。因为期刊每期的页码是固定的,无法保证所有寄来清样的文章在同一期上发表,所以有的文章可能要滞后发表。6 修改稿要求同行专家外审、编委复审、主编终审后都可能要求作者修改稿件,作者提交的修改稿要有修改说明。修改说明需针对审稿意见逐条回复。一个标准的修改说明应该包括几层含义:(1)要说明你对审稿意见是如何理解的。让审稿人知道你对审稿意见的理解是否到位。(2)要针对审稿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说明。如果是文章的问题,要交代清楚为什么出现相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修改稿中是如何修改的,修改的道理何在。(3)对于修改不了的问题,要做出解释并对相应的思考,主动跟审稿人进行交流。(4)要告诉审稿人,修改稿中你的修改在什么地方,以方便审稿人审阅。经过多次修改的修改稿应保留历次的修改说明。每次修改稿都不要有作者的有关信息。保留正文前的论文自检报告,可以修改。最终的录用稿需要写上作者姓名、单位、基金号、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致谢等。英文部分的作者姓名应姓氏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如ZHANG Houcan, LI Shu7 版面费和稿费2010年开始,稿件发表后,本刊将收取版面费(250元/页)和审稿费(100元/审)(注:版面费和审稿费收取的总和3000元封顶;无论汇款还是转账,务必注明稿件编号),并付稿酬(500元/篇),所付稿酬包括光盘版及网络版稿酬。赠送样刊2册。重要提示: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请给编辑部发邮件询问,以免耽误了稿件处理。投稿3天之后还没有收到编辑部发送的带有稿件编号的收稿单。(你可能没有投稿成功)审稿超过计划完成时间10天以上还没有收到编辑部发来的“退修或退稿”的邮件。(当审稿到了规定时间尚未完成,系统会自动给审稿人发催审单。由于审稿需要时间,所以还要再等1周以上。如果还没有完成,应该给编辑部发信,请求编辑部人工催促审稿人。有些特别繁忙的审稿人需要多次人工提醒。)需要修后再审的稿件,修改稿上传后,3天以上没有被编辑部送至外审阶段。(当作者成功上传修改稿后,编辑部能够看到稿件上传的完成标记。但有时不显示完成标记,原因不明。也有可能上传稿件不成功。所以,如果3天以上还未送外审,可能是系统未显示完成,需要作者提醒编辑部查看)版面费缴纳20天后还没有收到发票。(编辑部没有自己独立的财务,缴纳费用和开发票都要到心理所财务处办理,有时需要排队,所以周期要长一些。通过银行转帐,所财务处也未必能够及时通知编辑部前去办理。)-完-
这就是个一般的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的,不去也罢。
叶浩生,男,江苏徐州人,1980年至1984年为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1984年至1987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至1991年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在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曾多次出国学习。1995年1月至1996年7月在美国北依阿华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2001年6月至12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系理论心理学研究中心从事高级访问研究。2006年6月至9月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1997年晋升教授,1998年担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至如今已经指导了30余名心理学博士研究生。2000年起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学科带头人。2003年起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2006年,主持的《心理学史》获批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晋升高校二级教授。2010年调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工作。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院长,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学权威期刊《心理学报》副主编,《心理学探新》副主编,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中国执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心理学和当代心理学新进展。理论心理学方面的代表作是《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报2007年第一期)。提出心理学理论的社会建构属性。理论不是经验数据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社会建构。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理论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因为经验事实由于受到理论的污染,并非是一种客观的标准。在后经验主义条件下,理论的评价标准可建立在概念和逻辑、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以及实践和应用的水平上。在当代心理学进展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行为主义的断代研究,社会建构论、进化心理学、具身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主编的《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学通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心理学通史》2007年成为国家精品教材。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心理学系开设《心理学史》课程使用的都是其主编或独立撰写的教材。已经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教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社会科学》和《国外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0余部。 刘晖,男,中共党员。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教研究所所长。兼任广东省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高教学会理事、广州市全脑研究会副会长。曾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和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学术培养对象和广东省宣传教育系统“十百千工程”学术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是:高等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政策、地方大学治理)和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政策)。为本科生系统讲授《教育学》、《教学论》、《社会学》、《艺术教育导论》等课程,为研究生系统讲授《教育政策学》、《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学校资源分配与管理》、《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 冯冬雯,女,广东东莞人,1964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 曹卫真,男,中共党员,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技术专业分委会委员,第二届广东省思想宣传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指导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广东省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等科研与教学研究项目多项。科研与教学成果分别获教育部和新闻总署颁发的第四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三等奖、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五届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等。 陈宇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曾获“广东省优秀辅导员标兵”、“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现负责学院学生工作。
1 综合类杂志:此类杂志包括自然科学各领域进展的,里面不时有本领域的最新最有影响力的文章出现
Nature, 5/
Science, 10/
PNAS (美国科学院院报,质量有好有差,因为据说有院士的关系稿)
Nature communication ( Nature旗下的open access杂志,以自然科学为主,发表少量心理学中基础研究,影响因子与PNAS差不多)
Scientific Reports (Nature旗下的open access杂志,最新的影响因子大于5)
PloS one(注意:这个杂志是open access的,影响因子为3~4之间)
神经科学杂志:此类杂志涉及神经科学各方面,不时有与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的文献
Nat Neurosci,
Neur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Brain ()
CerebralCortex
Cortex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
Neurosciene
Neuroscience Letters
Neuroscience Research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
2 回顾、综述类杂志
此类杂志基本上都是综述性的文章,一般是邀请牛人写的,非常值得关注!
Trends in Neurosci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24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neurosciene()/clinicalpsychology()
Prog Neurobiol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IF:7~8)
Brain Res Rev ()
Psychol Bull
Psychological Inquiry
Psychol Rev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虽说是介绍心理学家,但是也不少好的综述夹在其中!!)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经cjq总版提醒添加,此杂志也会集结一些特别的专题进行回顾)
Phil Trans R Soc B:以特刊的形式组织生命科学各领域的进展,有一些本领域的综述,并且跨学科的性质较强。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BBS)(IF ):此刊的特色是一期只有两三篇target综述,然后配以十几篇评论,感觉很给力!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最新影响因子为,上升很快):
Neuropsychology Review (IF )
New Ideas in Psychology 一个号称是innovative theory in psychology的杂志,影响因子为,适合新手去练手?
3认知神经科学杂志:
功能成像
NeuroImaging
Human Brain Mapping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来自MIT press
Cognitive Neuroscience:这个杂志貌似是新办的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Brain and cognition ()
Brain Research ()
Neuropsychologia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 ()
EEG、EMG/生理心理、行为神经科学
Psychophysiology
Biologic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感谢滴友gutbahn补充)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感谢滴友gutbahn补充)
结构成像
Am J Neuroradiology
Neuroradiology
Brain Topography
4 认知&心理学
实验/认知心理学
J Exp Psychol
Animal Behav
ProcApplied
General
Human Percep Perf
Learn Mem Cogn
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Cogni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Cognitive Science
Memory and Cognition
Perception and Psychophysics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Cognition and Emotion
社会认知/情绪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IF 6+)
Social Neuroscience (2~3)
Cognitive, Affective, &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
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Emotion
Euro J Social Psychol
Cultural Diversity & Ethnic MinorityPsychology
心理学与法律
Psychology, Public Policy, and Law
Law and human behavior
发展红色为易莉_中大心理系老师添加!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e (创刊不久,但大牛不少):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Science
Infancy (婴儿研究中比较好的杂志之一)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review
Psychology and Aging
Chil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 IF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Animal Learning and behavior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Clinical Psychology/ Psychiatry(内有Autism分类,感谢易莉_中大心理系 老师推荐)
Biological Psychiatr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linician's Research Dige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Psycholog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Psychological Services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Training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Families, Systems, & Health
Health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Neuropsychology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Autism (自闭症)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IF
Autis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CHILD PSYCHOLOGY
Research in AutismSpectrum Disorders
语言
Brain and Language ()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感谢119楼滴友推荐)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Mind and language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5 其他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 IF
Behavior Genetics – IF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叶浩生,男,江苏徐州人,1980年至1984年为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1984年至1987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至1991年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在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曾多次出国学习。1995年1月至1996年7月在美国北依阿华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2001年6月至12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系理论心理学研究中心从事高级访问研究。2006年6月至9月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1997年晋升教授,1998年担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至如今已经指导了30余名心理学博士研究生。2000年起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学科带头人。2003年起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2006年,主持的《心理学史》获批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晋升高校二级教授。2010年调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工作。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院长,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学权威期刊《心理学报》副主编,《心理学探新》副主编,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中国执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心理学和当代心理学新进展。理论心理学方面的代表作是《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报2007年第一期)。提出心理学理论的社会建构属性。理论不是经验数据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社会建构。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理论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因为经验事实由于受到理论的污染,并非是一种客观的标准。在后经验主义条件下,理论的评价标准可建立在概念和逻辑、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以及实践和应用的水平上。在当代心理学进展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行为主义的断代研究,社会建构论、进化心理学、具身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主编的《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学通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心理学通史》2007年成为国家精品教材。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心理学系开设《心理学史》课程使用的都是其主编或独立撰写的教材。已经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教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社会科学》和《国外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0余部。 刘晖,男,中共党员。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教研究所所长。兼任广东省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高教学会理事、广州市全脑研究会副会长。曾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和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学术培养对象和广东省宣传教育系统“十百千工程”学术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是:高等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政策、地方大学治理)和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政策)。为本科生系统讲授《教育学》、《教学论》、《社会学》、《艺术教育导论》等课程,为研究生系统讲授《教育政策学》、《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学校资源分配与管理》、《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 冯冬雯,女,广东东莞人,1964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 曹卫真,男,中共党员,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技术专业分委会委员,第二届广东省思想宣传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指导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广东省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等科研与教学研究项目多项。科研与教学成果分别获教育部和新闻总署颁发的第四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三等奖、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五届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等。 陈宇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曾获“广东省优秀辅导员标兵”、“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现负责学院学生工作。
根据杂志小编看了以下这几种心里杂志都不错:1 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 2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 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 3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 4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 《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 5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 6 心理学探新 《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 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 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 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 9 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张厚粲. (2009).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 中文版的修订.心理科学,32⑸,1177-1179.李中权,张厚粲,王力,柳恒超.(2008).条件推理测验:人格测验的新思路.心理科学,7⑷,1209-1210.张厚粲,李红义. (2008).咀嚼口香糖对个体注意力功能的影响(英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5⑸,485-488.杜卫,张厚粲,朱小姝. (2007).核心自我评价概念的提出及其验证性研究.心理科学,30⑸,1057-1060.徐建平,张厚粲. (2006).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教育研究,⑴,57-61.王爱平,张厚粲. (2006).汉语句子加工中RB效应的研究.心理科学,29⑷,848-851.孙晓敏,张厚粲. (2006).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中评委偏差的IRT分析.心理学报,38⑷,14-625.黎坚,张厚粲. (2006).认知操作背景下在线元认知调节能力的特征.心理学报,38⑶,342-348.骆方,张厚粲. (2006).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测验的多维性的实验研究.统计研究,⑷,6-79.徐建平,张厚粲. (2005).质性研究中编码者信度的多种方法考察.心理科学,28⑹,1430-1432.王爱平,张厚粲. (2005).汉字加工中呈现速率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心理科学,28⑷,809-811.罗震雷,张厚粲,黎岳庭. (2005).从刻板印象到类属性思维.心理科学,28⑶,636-638.孙晓敏,张厚粲. (2005).表现性评价中评分者信度估计方法的比较研究——从相关法、百分比法到概化理论 . 心理科学,28⑶,646-649.关丹丹,张厚粲,李中权. (2005).差异分数的信度分析.心理科学,28⑴,161-163.张厚粲,冯伯麟,袁坤. (2004).中国中学生职业兴趣的特点与测验编制.心理学报,⑴,89-95.王爱平,张厚粲. (2004).关于RB效应加工水平的研究.心理科学,27⑹,1470-1472.关丹丹,张厚粲. (2004).信度的再认识与信度概括化研究.心理科学,27⑵,445-448.孙晓敏,张厚粲. (2004).效度概念演进及其新发展.心理科学,27⑴,234-235.李永瑞,张厚粲. (2004).女子足球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的实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7⑼,1193-1195.宋丽波,张厚粲,蔡文.(2003).应用表象训练技术提高弱智儿童表象清晰度和表象记忆实验研究.中国特殊教育,⑴,77-83.李毓秋,张厚粲,李彬,李凤玫.(2003).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构的研究.中国教育学刊,⑶,44-47.王爱平,张厚粲. (2002).在汉字加工中间隔效应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心理科学,25⑹,645-648.吴志明,张厚粲. (2001).评价中心的构想效度和结构模型.心理学报,33⑷,372-378.李毓秋,张厚粲. (2001).关于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心理科学,24⑴, Zhang,H. C. (2001).Rowed to recovery: The use of phonological and orthographic information in reading Chinese and Englis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4,1079-1100.罗照盛,张厚粲.(2001).中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心理科学,24⑹,654-656.舒华,张厚粲.(2001).汉字认知过程中整体与部分关系论.应用心理学,7⑶,57-62.张亚旭,张厚粲,舒华.(2000).汉语偏正/述宾歧义短语加工初探.心理学报,⑴,13-19.许燕,张厚粲.(2000).小学生空间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心理科学,⑵,160-164.刘远我、张厚粲:概化理论在作文评分中的应用研究,《心理学报》,1998 年第30卷第2期,P211-P218.吴正、张厚粲:大五人格理论与人事测评中的人格结构分析,《心理科学》,1999年第22卷第3期,P209-P212。武欣、张厚粲:思维风格测验在大学生中的初步应用 《心理科学》,1999年第22卷第3期,P293-P297。刘远我、张厚粲:面试评分中的误差分析研究, 《心理科学》,1999年第22卷第5期,P447-P450。张厚粲:智力概念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现代特殊教育》,1999年第4 期。张厚粲:一次颇有启发的超越——评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 《光明日报》,1999年11月22日。Houcan Zhang:Future trends in Psychology,《哥伦比亚心理学报》1999年4月。Qicheng Jing and Houcan Zhang:China's reform and challenges for Psychology 见 Advances in Psychology Science Volume 1. Psychology Press,Taylor & Francis Group(1999)张厚粲、刘远我:试论中国人才测评事业的发展,《心理学探新》,1999 年第1 期。P48-p53张厚粲:中国的心理测量学--发展、问题与展望 见迈进中的华人心理学(p389-402)陈煊之梁觉编中文大学出版社(香港)2000年张亚旭舒华张厚粲:句法歧义消解与句子理解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 2000年第一期 张亚旭 张厚粲 舒华:汉语偏正/述宾歧义短语加工初探 心理学报 2000年第一期 许燕,张厚粲:小学生空间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科学,2000年第二期,160-164出版图书张厚粲. (2009).心理学.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9).北京:北京出版社.张厚粲,龚耀先.(2009).心理测量学.台湾东华书局(繁体字版),浙江教育出版社(简体字版).张厚粲. (2008).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珠海:珠海市京美心理测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张厚粲. (2008).张厚粲心理学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李文玲,张厚粲. (2008).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定量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SPSS数据分析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徐建平. (2007).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徐建平,孟祥芝.(2007).阅读障碍与阅读困难——给教师的解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张厚粲,孙晔,石绍华.(2006).现代英汉-汉英心理学词汇.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张厚粲,黎坚.(2006).心理测量与评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 (2005).贯彻素质教育,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共同发展.温寒江,等 (主编).走进现代教育——“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十五年.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张厚粲. (2005).实用心理评估.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张厚粲. (2005).心理学.北京市社会科学年鉴(2005). 北京: 北京出版社.Zhang,H. C. & Miao,X. C. (2005).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EOLSS-Encyclopedia of Life Support System. EOLSS Publishing .张厚粲,赵守盈.(2004).心理学.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4).北京:北京出版社.张厚粲,赵守盈.(2003).心理学.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3).北京:北京出版社.张厚粲,徐建平.(2003).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赵洪俊,张厚粲,吴瀚飞,贾科.(编). (2003).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面试教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张厚粲,许燕,寇彧.(编).(2003).心理学同步练习册.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张厚粲. (2002).心理学.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2).北京:北京出版社.Li,W.,Anderson,R. C.,Nagy,W.,& Zhang,H. C. (2002). Facets of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that Contribute to Chinese Literacy. In W. Li,J. S. Gaffney,& J. L. Packard (Eds.),Chinese Children's Reading Acquisition: Theoreticl and Pedagogicaol Issues (pp. 87-106). Mas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张厚粲. (2002).心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Zhang,H. C. (2002).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sychology at the trun of the York: Psychology Press.张厚粲. (2001).大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awlik,K.,Zhang,H. C.,Vrignaud,P.,& Roussalov,V. (2000).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Testing.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Psychology,Chapter 20.张厚粲. (2000).1999年中国心理学在北京.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2000北京社会科学年鉴(pp. 134-140).北京:北京出版社.张厚粲. (2000).现代英汉心理学词汇.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张厚粲. (1998).承露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 (1998).撷珠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 (1997).行为主义心理学.台北:东华书局.张厚粲. (1992).考试改革与标准参照测验.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张厚粲. (副主编).(1990).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张厚粲. (主编).(1990).教育大词典·教育统计与测量分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张厚粲. (合编).(1988).认知方式——一个人格维度的实验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 (1988).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 (1987).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 普通心理学分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张厚粲. (副主编).(1987).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张厚粲. (主编).(1986).心理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张厚粲. (1986).心理学词典.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林传鼎,张厚粲.(1986).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测验指导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林传鼎,张厚粲.(1986).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王晓平.(1985).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手册(中国城市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 (1985).标准化考试简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厚粲. (1983).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厚粲. (1981).心理与教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
当然算的。只是第三作者相对于第一第二作者来说可能作用不大。
第三作者也是论文发表中常见的作者署名,第三作者在署名位置上位于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之后,一篇文章如果有第三作者,那么第三作者也是享有文章的著作权的,第三作者也可以用这篇文章来申报职称或者其他方面的考核。
第三作者的意义和作用肯定是不及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如果论文时一般的普刊论文,那么第三作者用处确实不大,因为普刊论文难度不高,作者独立完成都是很正常的,在职称评审中,普刊论文的第三作者几乎不受认可,我们都知道论文发表最认可的是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第三作者确实有些差强人意的。
但如果是一些高水平论文,比如核心期刊论文,或者sci论文,第三作者的意义和作用会大一些,因为这些论文是很难独自完成的,要经过一系列的科研实验,有时候是团队完成的,第一作者经常是导师、老板这样的人员,普通作者有时候很难成为第一作者,这时第三作者也是可以的,如果是评职称,也是可以有一定加分的。
论文第三作者有用。
有用没用要看论文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无论是什么论文,第三作者多多少少都能发挥一些作用,有些情况下只是作用很不明显罢了,所以第三作者有用,即便发挥不了什么用处,作者在写作论文上也得到了一次提升。
第三作者的意义和作用肯定是不及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如果论文是一般的普刊论文,那么第三作者用处确实不大,因为普刊论文难度不高,作者独立完成都是很正常的,在职称评审中,普刊论文的第三作者几乎不受认可。
但如果是一些高水平论文,比如核心期刊论文,或者sci论文,第三作者的意义和作用会大一些,因为这些论文是很难独自完成的,要经过一系列的科研实验,有时候是团队完成的,第一作者经常是导师、老板这样的人员,普通作者有时候很难成为第一作者,这时第三作者也是可以的,如果是评职称,也是可以有一定加分的。
所以第三作者有没有用要分情况来看,如果是发表国内普刊论文作者不妨尝试自己独立完成,这样对晋升才能发挥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