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语言论文解读

发布时间:

语言论文解读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它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语言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分析当前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对幼儿语言教学提出操作性较强的举措,以期提高我国幼儿教学水平。

关键词:幼儿;学习;语言教育;问题对策

幼儿语言教育教学即幼儿在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学习适应社会的语言的过程。在整个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幼儿是课堂主体,语言是客体,主要目的是让儿童认知语言、理解语言,能与周围的语言环境进行自由的相互交流,为适应未来的发展奠基。

一、当前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重视不够。幼儿与中小幼儿不同,其尚未形成基本的自理水平。因此,家长认为幼儿学不到任何知识,将幼儿园当成托儿所,更多的是将儿女寄托在幼儿园,重视儿女的身体健康,忽视儿女的学业,这种现象在区县基层幼儿园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一些些自办幼儿园适应家长的心理要求,更多的是帮忙“看小孩”“当保姆”,在教学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很多专业教师被排挤到位,而具有经验、能够照顾小孩的成为热门人选,以致幼儿教学名存实亡。

(2)教学方法欠妥。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因对象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幼儿对新鲜事物会充满神奇感,更愿意投入到对神奇事物的学习当中。然而当前的幼儿园教学忽略了幼儿的实际情况,在语言教学中创新不足,课堂设计单一,幼儿学习关注度不高。在教学课堂设计方面,幼儿教师太过随意,自认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自己可以随意应付,课下备课不勤奋,课堂上把幼儿当成看客,不能正确引导幼儿学习语言。

(3)内容脱离实际。幼儿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缺乏深入思考,对幼儿所处的环境没有过多的研究和分析,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或按照课本,或按照个人逻辑,或参照其他教师,以致教学内容或超过幼儿理解范畴,或没有结合实际造成理解困难,或吸引力不强。

(4)师幼关系不融洽。按照先进的教学理念,幼儿和教师应当站在同一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幼儿处于成长初期,对外界的认知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教师应当在此刻做好模范作用,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师生不对等的观念,放下身段,融入他们的生活圈。

二、对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结合自身的幼师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水平呢?

(1)明确教学目的。幼儿语言相比较中小学教学来讲,更具有实践性。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践中不一定用得到,其多数是靠考试成绩评定水平高低。而幼儿语言教学则是让幼儿学到在实践中与人交流的能力,即听得懂别人说什么,能表达出自己想说的,更进一步就是培养幼儿礼貌的习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此为目的,不应脱离教学的宗旨,让我们的教学真正服务于幼儿的发展。

(2)贴近幼儿实际。在教学中,幼师首先要掌握幼儿的思想认识和对外界事物的学习规律,站在幼儿的角度分析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结合幼儿周边存在的人、物或自然现象等进行教学,让幼儿能够直接感觉到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猴子捞月”这个成语的时候,首先明确教学目的,即让幼儿理解“猴子捞月”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时候可以用“猴子捞月”表达自己的意思。其次,认真思考做好课堂设计,结合“猴子捞月”的故事,在不同的阶段设定不同的问答和活动环节。比如,在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可以让幼儿猜猜猴子是怎么捞月亮的?再如,在讲到猴子捞月亮的环节时,准备相应的器材,让幼儿体验捞月的过程,认知水中成像的概念。然后,分小组讨论“猴子捞月”的意义,让幼儿结合实践造句。最后幼师适当对故事进行展开,讲解月亮方面的物理知识以及我国关于月亮的传统故事;讲解水中成像方面的知识,组织幼儿开展相关的活动。上述的教学内容“猴子捞月”虽然在实际生活中不曾常见,与幼儿的实践又差距较大,但通过设计,把幼儿周边环境中的自然现象引入课堂,既激发了幼儿的自主思考能力,又挖掘了幼儿自身的创造力。

(3)丰富教学形式。幼儿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在教学形式方面则千变万化,需要花心思去思考、去准备。幼儿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及教学活动,在活动设计方面应当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让每个儿童都参与进来。对于游戏的设定需要结合儿童的特点进行,既简单、容易理解,又能让幼儿都参与进来。比如,在教幼儿认识动物时,让幼儿通过学习每种动物的叫声和走路姿势,达到教学的目的。

(4)融入儿童的世界。对于一名幼师,能够融入儿童的世界是衡量其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当幼师融入儿童的世界,其个人不仅会接受纯洁心灵的洗礼,人生观念得到提高,对幼儿的教学也能够游刃有余,找准学习的关键所在,让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魅力。综上所述,在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克服问题的关键是客观把握幼儿的实际,通过经验积累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有效教学,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俊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指导语策略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李晓萍.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堂提问的观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盖笑松,杨世君,孙蕾.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分析与促进途径[J].东北师大学报,2008(06).

摘要:我们也应看到,与其他定量分析软件一样,由于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只反映课堂中师生的语言互动行为,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还需要我们在使用中进行探索改进。

关键词:课堂语言教育;技术

一、“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及“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简介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是一款课堂语言定量分析软件,它是以美国教育家内德•弗兰德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为基础设计的。为了能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有必要先对“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作简要的介绍。

互动分析系统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主要由以下3部分组成:(1)描述师生课堂语言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弗兰德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所有语言互动行为分为10个类别,如表1所示。其中第1至第7类为教师对学生说话的状况,第8、第9类为学生对老师说话的情形,此外,弗兰德把安静或混乱称为静止状态,列为第10类。(2)观察和记录编码方式观察和记录编码,弗兰德主要采用定时采样的办法:研究者依照表1的分类对教师和学生的言语行为进行观察,每隔3秒钟把最能描述其种类的编码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为了方便,一般用“0”表示“10”。(3)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有矩阵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时间线标记法3种,一般都采用相关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与其他同类软件相比,功能更为强大,操作也更为简单。运行软件后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界面。为了输入方便,我们一般采用“Excel资料汇入”的方式。只要将课堂上记录的编码按先后顺序输入Excel电子表格,保存之后选择“Excel资料汇入”将数据导入到系统中,导入的数据就会出现在“请选择档案名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列表中的此文件名,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时间线标记”和“矩阵及比率分析”等资料处理分析。限于篇幅,本文只对矩阵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的使用进行介绍。

二、分析实例

我们先对表1没有涉及的语言编码作如下界定: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相当于教师“讲解”,记作5;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安静相当于学生受教师驱动为“答问”作准备,记作8;学生因没有听懂或听清教师的语言而出现的安静记作0。对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某些行为或身体语言也归为相应的语言类别:教师对学生回答后的微笑等同于“接纳”,记为1;点头或鼓掌等同于“表扬或鼓励”,记为2;不考虑课堂结束阶段学生进行练习的时间。我们记录了Y老师《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堂教学的有效编码834个,利用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进行分析后,得到的矩阵和比率。

1.矩阵分析

为了说明问题,先对图2矩阵中单元格的数据是如何产生的作简单介绍。例如:记录课堂中某时段师生语言行为的代码依次为6、0、5、1、4、8、8、2、3、6,相邻两个代码所表示的语言行为间隔3秒,这10个代码产生9个间隔,分别用序对表示为(6,0)、(0,5)、(5,1)、(1,4)、(4,8)、(8,8)、(8,2)、(2,3)、(3,6)。一般地,N个代码就可以得到N-1个序对,每一序对的前一个数字表示矩阵中行的序号(序号与编码类别对应,下同),后一个数字表示矩阵中列的序号。(6,0)就表示由10类语言行为构成的10×10阶矩阵的第6行第10列单元格,同一序对每出现一次计数1。将全部序对分别计数,就形成了弗兰德迁移矩阵。矩阵中每个单元格中的数据表示同一“连续课堂语言行为”出现的频次,如图2所示的矩阵中(4,8)的频次66,表示这堂课记录的“从‘教师提问’到‘学生答问’”的行为共出现66次。矩阵主对角线(左上到右下)上的各个单元格叫做“稳态格”,这是因为行、列所表示的语言行为同序,意味着此一序号的语言行为超过3秒,即表明教师或学生在持续地做某事。如,图2中(5,5)稳态格中的数字200表示记录“教师持续讲授”的行为200次,约10分钟;(10,10)稳态格中的数字3则表示记录无意义的语言行为3次。迁移矩阵的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叫做“积极整合格”,记录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融洽行为的频次;7-8行与6-7列相交的区域是“缺陷格”,记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隔阂的频次,该区域各单元格频次较少,说明了教师与学生在语言交流上比较融洽。通过迁移矩阵,我们还能观察到教师提问的创新程度。由(4,4)、(4,8)、(8,4)、(8,8)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显示由教师提问驱动学生回答的情况,可反映训练型提问的程度;(3,3)、(3,9)、(9,3)、(9,9)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则显示由教师通过接受或采纳学生意见诱导学生主动发言的情况,可反映创新型提问的程度。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4,4)、(5,5)这两个稳态格和(8,8)、(9,9)这两个稳态格的数据总数较为接近,说明教师持续讲解和学生持续回答的时间相当,反映了学生与教师的问答是积极的;另外通过分析“积极整合格”与“缺陷格”等数据,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是在一种比较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但存在以训练型提问为主的情况,创新型提问尚需加强。

2.比率分析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对相应的比率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为便于表达,本文将图2中矩阵的第i行第j列单元格上的频次用Cell(i,j)表示,第i行所有频次的和称为Row(i)=∑10j=1cell(i,j),第j列所有频次的和称为Col(j)=∑10j=1cell(i,j),用Total表示矩阵全部单元格中频次的和,Total=∑10i=1∑10j=1cell(i,j)。各项比率的意义如表2所示。表中“常模”是弗兰德等人多次研究后得出的。通过将图2中的变量分析结果与上表中的常模进行综合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重视语言讲授的同时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倾向于间接地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较高,能够在出现“冷场”的情况下及时引导学生;倾向于对学生的回答施加积极强化,即对学生的回答表扬和肯定远比批评多;能够及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反应;能够较多地以问题引导学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存在着提问只停留在教材内容上的情况,缺少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这是教师提问存在的不足之处。

三、评价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是一款非常专业的课堂教学分析软件,它的应用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用该软件对课堂中师生语言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出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方便教师分析课堂教学情况,从而改进对学生语言的引导策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其他定量分析软件一样,由于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只反映课堂中师生的语言互动行为,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还需要我们在使用中进行探索改进。

参考文献

1、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及其对教育的启示陈宝国,彭聃龄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03-20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言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语言学的发展与趋势

论文摘要: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决定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研究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特别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外语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基础发展,着眼探讨其发展趋势,试图从其中把握其研究热点。

1 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的前身应该可以被既定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追溯更早则称之古代语文学阶段。现代语言学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索绪尔()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Th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结构主义中以美国结构主义影响最大,, , 三者较为出名,他们创立了新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者中以后者较为出名,所以美国语言学也叫“布龙非尔德主义”。

美国的结构主义

美国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四种:替换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1)替换分析法(Substitutional Analysis),即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换另一个语言单位是否得到新的事实。

(2)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找出他们相同或不同部分从而确定单位性质。

(3)分布分析法 (Distribution Analysis)为研究词位出现的位置,词类(实、虚)分布的位置。

(4)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一个句子首先可切分成两个部分,切到词素为止。

(5)序列分析法(String analysis)是把句子带有修饰或不带有修饰的基本单位、结构成分或基本单位、修饰成分。

(6)转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 为把任何的结构看成核心句(Kernel sentence)的转换,所谓核心句是基本句型(SVO, SV等)其他是核心的拓展或是从核心句转换而来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 Halliday (韩礼德) 师从伦敦学派(弗斯)。后来,我国的两名学者罗常培和王力,打破传统语言或结构主义的根本,把语法形式意义、语言用法等系统地有机地连结起来。

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Chomsky 对美国结构语言提出挑战,创立了转换生成词法或形式语言学,提出研究重点人是如何从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语用句型。这一时期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经典理论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充标准理论时期、修正式扩充标准理论时期、最简的解释理论时期。这个时期Chomsky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深层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概念对“同形异义、异形同义”歧义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 语言学的动态研究

语用学 (Pragmatics) 即语言使用学,其主要研究问题包括:指示语 (Deixis)包含人称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承接指示;前提 (Presuposition), 语用推论, 以语言结为根据,靠逻辑推论语言的前提条件;语用含义(Implicative)话语含义, 给语法事实提供重要功能解释。

语篇学

语篇学是在句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叫篇章语法或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学由静态到动态的大转变,由结构研究到功能研究。篇章语法主要解决篇章结构研究;篇章语义主要解决篇章意义连贯,研究篇章的层次。篇章的语用研究,重点探讨会话结构、话轮(说话顺序)邻近配对(前者说话的反应),也解决影响会话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篇章理论研究,研究篇章的产生。

社会语言学

社会于语言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科学。从社会变化与发展来研究语言变化,又由语言变化来研究社会的规律。其分为微观社会语言学与宏观社会语言学。微观是研究具体的语言与社会关系,如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民族等,也研究语言的细节,如语言世界、语言等。宏观主要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对语言的选择,如国际文化交流中采用哪几种语言、在本国推广哪几种语言、语言的推广和文字改革等等。

3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单以核心刊物《外国语》上发表有关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有30多篇;《外语教育研究》上发表有10多篇;出版的重要著作有胡壮麟先生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于1989年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语篇的衔接语连贯》;程琪龙的《系统功能语法导论》。论文集有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语言系统与功能》;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语篇·语境》;任绍鲁的《语言·系统·结构》等等。系统功能的基本概念的引进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胡壮麟为首,系统功能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观于方法论;对系统功能语篇研究理论进行实践和补充。

语用学的研究

近年来,《外国语》在语用学发表文章达3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出版的专著主要有:何自然的《语用学概论》;何兆熊的《新编语用学概要》。语用学在90年代最现风光,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最核心的科目,其研究有三个特点:

(1)在继续引导外国的方法的同时,通过对语言具体事实提出修正何补充。例如:何自然的《国外语言学的研究》。

(2)对语用学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开拓。比如何自然的《语用模糊》、《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由卫国的《现在完成时的语用含义》。

(3)从翻番而论转入专题研究。把汉语与外语的研究联系起来。例如刘绍忠的《“清”字用法汉英对比》。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外国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共有10多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宏观方法转入微观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例如:《委婉语社会语言研究》、《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2)从解释的社会学角度转向心理学语言运作的社会心理机制。例如:王德青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科性质语研究对象》和素定芳的《委婉语研究》。

话语分析研究

《外国语》中有将近2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从80年代中期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话语分析基本概念与理论。90年代转入英汉对比分析。从话语口语转入语篇研究。近几年来,话语分析有交叉和重叠趋势。

4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1)研究对象看,由微观转入宏观,语言本身系统转向跨学科研究,出现交叉学科,如跨文化交际学、国情语言学;由结构研究转入功能和应用研究,由静态到动态,如描写构词句法规则到句法结构的不同功能;单个词的意义到单词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由单一语言研究转向多语言的对比研究,如对比语言学,包括双语对比、多语对比,包括同族语对比、非同族语对比,即有语言自身的对比,也有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如跨文化交际学。

(2)研究方法看,由单层次和单角度,静态研究转入多层次、多角度、动态研究。

(3)研究目的看,目标不断从窄到广,从肤浅到深度;从描写转向解释 Chomsky 试图从大脑的遗传基因来解释语言的事实;从理论的探讨转向应用价值分析,如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语言学,语用学的分析应用到法庭审讯中等。

(4)发展趋势看,语言学研究有三个:①侧重宏观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②着眼认知语言,语言与大脑关系;③鼓励用科学技术研究,如《对学者个人差异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浅议对比语言学

摘 要:对比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最常用方法,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一支,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本文仅就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则与程序做一简单概述。

关键词:对比;对比语言学;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理与方法

一、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及分类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1992/2008)。对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如下:首先,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分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次,对比语言学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而普通语言学则是对某一种语言的普遍描述。再次,对比语言学是在共时理论的框架下发展的,也就是说其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发展状态,而不是其演变。最后,对比语言学虽然研究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重点却在不同的方面。

对比语言学可划分为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应用对比语言学两大类。理论对比语言学又由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构成。一般对比语言学是一般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研究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对比语言学是具体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运用对比语言学的原理和其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应用对比语言写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也可以划分为两类,即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它旨在研究如何将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语言外语教学活动中去。另一类是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其任务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以便为某一具体的应用活动服务。

二、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自从人类产生了语言后,语言之间的比较与研究便蓬勃发展起来,对比语言学学科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两个渊源,一是起源于欧洲,其二是起源于美国。欧洲的对比语言学学科始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其理论框架为对比型理论性的共时语言分析,而后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发展。美国的对比语言学发展于二战期间,对比语言学的英文名称contrastive linguistics一词,由语言学家Whorf于1941年在其著作《语言与逻辑》一书中首次提出。而与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特点不同,美国对比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的。表现在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进行语言接触和双语现象研究等理论方面的探索,另外还运用对比语言学研究为外语教学服务。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比分析的两个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受到极其严厉的批判,对比语言学也开始走下坡路,从此一蹶不振。而与此同时,对比语言学在欧洲却持续发展,大部分的语言学家则采用转换生成语法作为对比描述的语言学框架。在此后的30多年中,理论对比语言学在欧美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学科地位得到提高,学术界对对比语言学本身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也逐渐深入。我国国内的对比研究学者有严复,此外还有马建忠、黎锦熙、赵元任、王力和吕叔湘等都对汉外对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对比语言学的原则与研究程序

(一)对比语言学的一般原则:共时对比原则和同语体对比原则。

共时对比原则:对比研究是一种共时比较,当我们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状态进行对比描述时,不能拿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

同语体对比原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语体,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择、使用、组织语言单位的规范和规则。书面语与书面语对比,口语与口语对比,即相同的语体进行对比。

(二)对比研究的程序:

1、确定对比范围。首先确定对比的范围,即描述的对比层面是什么。比如在音、词、句、篇章、语用等选择一个层面来进行比较。其次需要进一步确定其具体对比描述对象是什么,也就是对比的语言单位。例如,在语法层面上,可以选择词组或句子结构等单位作为对比的对象。最后就是对比的语言学内容。

2、文献搜集与研究。首先先要搜集某一对比范围内已有的对比研究,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做别人做过的工作。其次就要搜集出这个研究范围内对两种语言分别所作的分析研究。

3、确定理论框架。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指以某一种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模式为基础的对比描述方法。选择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语言描述的可比性。我们常用的对比描述方法有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近年来,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等也被许多研究学者所采用。而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的选择取决于对比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4、搜集语言材料。语料可以分为实例语料和内省语料。而内省语料又可以分为自我内省语料和实验内省语料。选择语料我们需要考虑对比研究的性质和目的、理论框架、描述内容这些因素。

5、分析对比。对比分析是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某一确定的理论框架对搜集的语言材料作某一方面的分析和对比。

6、总结。分析对比后,我们要总结这一对比的成果是什么,讨论其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找出其局限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四、总结

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殊途同归是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对比可以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层次进行,也可以从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进行对比研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比语言学这一学科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青睐。

参考文献:

1、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

2、王利众.对比语言学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身体语言解读论文

在信息传播和表达情意的过程中,语言沟通一直是不可取代的方式,然而,许多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告诉我们,非语言沟通同样不可缺少,而且极为重要!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框架,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因此非语言沟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辅助性或支持性角色。相反的,同样的几句话,让不同的人说出来就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非语言沟通的魅力.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我们把声音和肢体语言都作为非语言交往的符号,那么人际交往和销售过程中信息沟通就只有7%是由言语进行的。这充分验证了在沟通和传播中,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在非语言沟通中,目光,衣着,微笑是三个最为重要的方面! 一、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言语交往。“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成语形象说明了目光在人们情感的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在销售活动中,听者应看着对方,表示关注;而讲话者不宜再迎视对方的目光,除非两人关系已密切到了可直接“以目传情”。讲话者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才将目光移到对方的眼睛。这是在表示一种询问“你认为我的话对吗?”或者暗示对方“现在该论到你讲了”。 在人们交往和销售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注视还因人的地位和自信而异。推销学家在一次实验中,让两个互不相识的女大学生共同讨论问题,预先对其中一个说,她 的交谈对象是个研究生,同时却告知另一个人说,她的交谈对象是个高考多次落第的中学生。观察结果,自以为自已地位高的女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都充满自信地 不住地凝视对方,而自以为地位低的女学生说话就很少注视对方。在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往往主动者更多地注视对方,而被动者较少迎视对方的目光。 二、衣着。谈判桌上,人的衣着也在传播信息与对方沟通。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说:“你的衣服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型,它代表你的个性,一个与你会面的人往往自觉地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 衣着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但人们常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穿某种衣着来表达心中的思想和建议要求。在销售交往中,人们总是恰当地选择与环境、场合和对手相称的服装衣着。谈判桌上,可以说衣着是销售者“自我形象”的延伸扩展。同样一个人,穿着打扮不同,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完全不同,对交往对象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美国有位营销专家做过一个实验,他本人以不同的打扮出现在同一地点。当他身穿西服以绅士模样出现时,无论是向他问路或问时间的人,大多彬彬有礼,而且本身看来基本上是绅士阶层的人;当他打扮成无业游民时,接近他的多半是流浪汉,或是来找火借烟的。 三、微笑。“相逢一笑泯恩仇”,可见笑的力量。 微笑来自快乐,它带来的快乐也创造快乐,在销售过程中,微微笑一笑,双方都从发自内心的微笑中获得这样的信息:“我是你的朋友”,微笑虽然无声,但是它说出了如下许多意思:高兴、欢悦、同意、尊敬。作为一名成功的销售员,请你时时处处把“笑意写在脸上”。 微笑给人的感觉是温暖、有信心,并且有助于建立彼此的信赖感。不过,如果你笑得不是时候,特别是和你说话的声调或是所说的话互相冲突时,恐怕就会让人哭笑不得了。 电视主持人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出面就笑,也不可不问节目内容和对象,一本正经。试想,如果让中央电视台的张宏民、罗京微笑着播新闻,而让鞠萍板起面孔主持《七巧板》,观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恐怕都会觉得别扭了,这说明主持人的“笑”不单要自然,而且要受到节目内容和风格的限制。 在非语言沟通中,体势、声调、礼物、时间等也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前文中有或多或少的提到,在这里也就不再累述了。 非语言符号可用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这些已被人们所熟悉.有人估计,人的脸部能表现出约25万种不同的信息,教室内可以有7000多种课堂手势,这些非语言符号都有着丰富的含义.在特定的场合,非语言符号都可起到特有的作用.在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进行训练时,无论所做的动作成功或失败,教练或是抚摩头或是拥抱,都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表露和传达. 总的来说,在传播和沟通中,非语言沟通起着其他沟通方式所不能代替的作用,非语言沟通既补充和支持语言沟通的作用,又体现了自身的魅力所在。

幼儿教师应该努力读懂幼儿,尊重幼儿,深入到幼儿的精神世界中,找到有效培养幼儿综合发展的途径,使幼儿的主体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推进素质 教育 。我为大家整理了幼儿教师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一:幼儿教育对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人类的高速进步,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也一直在不停地改革,幼教工作者也十分重视教育观、 儿童 观的转变,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本文主要分析讲诉了针对幼儿时期进行科学教育的方式 方法 ,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幼儿教育对孩子人生成长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关键期;人生成长;重要性 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它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幼儿教师而言,如果自身都不具备强烈的教育责任心,那么对于学生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要有职业精神和为教育事业献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幼儿教育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秉持教育要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这一理念不断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小孩的学龄前期在3到6岁,在这样的时间段是一个人正确世界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孩子身心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需要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1]。 二、幼儿时期教育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幼儿时期是智力发育重要时期 幼儿在5岁之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间段,幼儿在这5-6年里在不断的学习,他学会了说话、走路;认识了各种事物;懂得了各种道理;还学会了不少技能。幼儿在这段时期,求知欲特别强,学习能力也特别好,而且印象特别深。在这段时期里,品德、性格、习惯、 爱好 在逐渐形成,是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2]。 (二)幼儿的诚实教育的重要性 婴幼儿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习惯、思想、情绪、语言、态度等等都将在这一时期奠定好基础,如果基础不扎实,那就不容易为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诚信教育是儿童生活发展有关。不要惊慌,如果你发现孩子是不诚实的,不要责骂孩子。如果孩子说谎,而父母认为孩子很聪明,不纠正,但赞扬,孩子会加强对说谎的动机。让孩子知道,不诚实的隐藏不能隐藏任何人,让孩子自觉地说出真相,孩子们继续信任,教育和鼓励他们的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孩子明白“知错能改”是一个好孩子的真理。 三、针对幼儿人生成长的教育方法 (一)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孩子生下来对于这个世界就是陌生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他们的好奇心是帮助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只有好奇能够让他们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不断追求,好奇心是人生进步最好的老师,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们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问题。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孩子在有了强烈的兴趣之后就将会去发现和提问,而且能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快乐,证明自己能够依靠自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老师可以根据周围的实际现象和物体,给孩子一些提示,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例如,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天为什么会下雨?太阳到底有多远?为什么河流一直在不停的流动?等等一些孩子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好奇心是幼儿走向知识大海的必经途径,而其中的兴趣是就是指路灯。 (二)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然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孩子找到其中的科学真理。例如,在室外活动,发现很多孩子是蜻蜓飞得很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蜻蜓?为什么它们飞这么低?”这些孩子都很感兴趣,所以我引导孩子们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孩子理解低飞蜻蜓与天气的关系。 (三)根据时代的进步和需求给予孩子最新的知识 让我们的孩子也会继续收到大量的信息,所以在选择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贴近孩子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适当安排反映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含量的相关内容,让孩子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初步认识。要知道科技正在不断发展,它会给人们更多的便利,扩大孩子的视野,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探索科学的奥秘。 四、 总结 幼儿是一个关键时期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坚持[3]。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这个时期里刚刚走出家庭,暂时离开父母的管辖,进入到了幼儿园里生活,这个时间段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一个时期里,幼儿学习力强,但是也容易接受到外界的不良信息,这时候幼儿教育的重要关键就在于要善于引导孩子去筛选好的东西进行学习,剔除掉不良信息,直到当习惯成了一种自然,孩子才能自我正确的去选择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享受知识科学的海洋,创造出灿烂的明天,第二十一世纪的辉煌。幼儿教育对生命的成长非常重要。 作者:侯涛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蓝小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谈对“溺爱”型孩子的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4(9):206-207. [2]袁爱斌.幼儿教育对今后学习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版,2011(20). [3]黄观菊,嵇晓珺.为孩子的人生储存一个长效的资本———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100-100.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二:游戏在幼儿教育的运用 摘要:幼儿游戏离不开教育情境的创设,要使教育情境充满游戏的魅力,必须营造健康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更要提供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改进游戏的方式,丰富游戏活动,改进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优化教育情境。 关键词:创设;游戏;魅力;教育;情境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幼儿游戏氛围 1.教师要热爱和信任幼儿 只有对幼儿充满爱心,教师才能用心去关注每个幼儿的喜怒哀乐,了解每个幼儿的需要,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把钻研、改进幼儿教育活动作为自己的乐趣。教师的信任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动力,能激发幼儿的活力,使他们振奋精神和充满信心去克服困难,追求自身的进步。只有在充满爱和信任的氛围内,幼儿才可能有安全感、有愉悦的心境,能够无忧无虑地投入到游戏等活动中去,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获得自我展现和发展。教师应当满怀对幼儿和教育事业的热爱,建立起对幼儿的信任,努力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调动幼儿的发展潜力,使幼儿在爱和信任的浇灌中进步。 2.幼儿教育过程富有感染力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育过程,使教育活动充满魅力,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幼儿忘我地沉浸其中,获得主动的发展。幼儿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与疑问,迫切地想要了解和探究周围的世界。教师必须重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各种疑问的思考与研究,使幼儿在熟悉可感的、有趣的活动中开启心智、增长智慧。教师应有意识地按活动主题创设富有美感的教育情境,用美的环境、语言、旋律、情感,把幼儿带入美的氛围当中,使教育过程成为美的享受,并使幼儿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参与活动,获得进步。同时,教师要重视幼儿情感的调动。幼儿的思维较为感性,他们情绪性强、容易受到感染,积极的情感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幼儿良好态度习惯的养成。 二、提供良好游戏条件,丰富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对幼儿园教育而言不可缺少,只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把游戏融入幼儿教育中去,才能使幼儿教育充满游戏的魅力。游戏的环境会对幼儿的游戏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幼儿游戏的数量、主题、内容、方式等与环境的安排组织密切相关。良好的游戏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意愿,而且有助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动探索与合作,提高游戏质量,促进游戏的进行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把握环境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合理地安排游戏时间、场地、游戏材料,丰富和促进幼儿的游戏活动。 三、改进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优化教学情境 1.改进游戏活动的组织 游戏不仅指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更蕴含着反映游戏内在本质的精神性内涵。教师要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幼儿园中的游戏不可避免地具有教育的意味,当幼儿游戏被纳入教育的视野,进入到幼儿园中,便不再是纯粹自然的活动,而被印上了教育的痕迹。即使教师对其的游戏不加干预,而游戏若发生在幼儿园就具有了教育意义。游戏的自然性与教育性并不是截然对立,它们有可能并且有必要融合统一于幼儿游戏中。幼儿不仅有玩耍的需要,还有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需求,其在游戏中的满足感源于他们自我发展的实现。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自然性与教育性的关系,既保证游戏的自由愉悦性,又使游戏充分发挥教育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主快乐的发展。在组织幼儿游戏时,教师必须支持、引导幼儿游戏的发展。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质量,他们的重视和参与会让幼儿感到自己进行的游戏活动是有价值的、被认可的,就会更加认真、自信、专注地投入游戏。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地对幼儿的游戏施加干预,而要仔细考虑、谨慎而为,对干预行为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组织游戏的过程应当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个观察、决策和 反思 的过程,需要在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明确组织指导的目的、时机和方式方法,通过一定的策略扩展和丰富幼儿的意义建构,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学习。 2.优化教育情境,把游戏渗透到教育活动当中 幼儿教育活动是由教师设计发起的、以促进幼儿教育为目的的活动,它不同于幼儿的自主游戏。在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教育意图主要通过间接方式,而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教师要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由于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中的主动参与、愉悦体验对幼儿学习和成长具有促进作用。教育活动把游戏引入其中,能提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把游戏渗透到教学情境中,使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身的要求,使教育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主动自觉投入其中的富有意义的活动,实现教学需要与幼儿个体需要的和谐统一。 四、结束语 幼儿的成长是在具体的环境进行的,幼儿的行为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之中。游戏离不开教育情境的创设,要使教育情境充满游戏的魅力,不仅需要营造健康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还必须提供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改进游戏的方式。 作者:马英 单位:黑龙江七台河市教育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张燕,邢利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邵小佩.幼儿园情境教学模式构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01).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三: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的应用 摘要: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体态动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体态对于幼儿理解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体态语言的使用,能够有效强化幼儿教育实践的效果,保证幼儿能力的提高。本文以探寻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的应用为主题,主要就幼儿体态语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怎样促进幼儿肢体语言的发展进行分析,旨在有效发挥幼儿肢体语言对于幼儿教育的帮助作用,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教育,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肢体语言;应用;作用;形式 肢体语言主要是指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起到表情达意效果的无声语言。在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格外重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教育工具。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一些形象化的体态语言,采用比较幽默的艺术形式,通过各个肢体部位表达情绪和情感,从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幼儿比较善于察言观色,对于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进行思考。教师通过一个动作,能够使幼儿产生信任和依赖,更加相信教师,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态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如果教师单纯地使用文字语言进行教学,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与幼儿沟通存在障碍的问题。通过应用肢体语言,能够使幼儿更容易地理解教师传递的信息,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幼儿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能够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一些动物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表演,通过模仿小动物,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幼儿还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运用肢体语言教学能够使孩子把声音和肢体语言有效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孩子吸收。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幼儿更好地记忆所学习的知识,有效保证教学效果。运用这样的形式会使幼儿学习压力减小,强化记忆,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展活动,有效降低遗忘率。例如在进行“老鹰抓小鸡”游戏的时候,教师通过肢体语言让幼儿按照游戏规则参与游戏,基本只需要讲过一次就能够保证教学效果。幼儿能在良好的氛围中记忆游戏知识,有效保证了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提高幼儿注意力,增强幼儿理解能力。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比较差,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采用有趣的教学语言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就能够有效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合并起来,使幼儿更加有效地理解活动目标与内容。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的 故事 时,教师可以进行展示,一边讲解故事,一边掺入肢体语言。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能够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如何有效促进幼儿肢体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效率 (一)在幼儿活动中激发幼儿的肢体语言。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是幼儿,所以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活动,激发幼儿的肢体语言。这就需要幼儿园举办的活动应该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幼儿的个性发展相适合,使幼儿在幼儿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猫抓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猫和老鼠,然后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演,使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教师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应该学会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使幼儿喜欢上肢体语言,有强烈的模仿欲望,从而有效发展幼儿的肢体语言理解能力。例如学习《两只小鸟》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听音乐的同时做出一些肢体语言的动作。让幼儿有一种自己飞翔起来的感觉,这样能够使其歌唱起来的时候更加有趣。在无形中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促进幼儿肢体语言能力的深入发展。 (三)关注幼儿个性发展,注重幼儿肢体表现。发展幼儿的肢体语言,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的成长环境,关注个性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观察幼儿的生活 经验 ,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肢体表现,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一些喜闻乐见事物开展活动,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引导下,能够使学生愿意利用肢体语言效仿,有效保证学生的肢体语言表现力,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四)开展成功教学,增加幼儿肢体语言成功体验。要想提高肢体语言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使幼儿能够体会到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成功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成功情感体验,有效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例如教师可以让两个幼儿一组进行表演动作,猜动物的游戏。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幼儿表达正确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结语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于肢体语言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幼儿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师应该努力读懂幼儿,尊重幼儿,深入到幼儿的精神世界中,找到有效培养幼儿综合发展的途径,使幼儿的主体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1]魏晓娟.浅谈肢体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4,01:215+219. [2]杜友莉.父母学习肢体语言与幼儿交流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201. [3]蔡敏.让肢体语言在幼儿教育中“闪光”[J].新课程导学,2012,18:76. [4]姜红.通过肢体语言的阅读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05:16-17. [5]叶文香.发挥肢体语言的功能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0:104-105. [6]唐敏智.小议幼儿园教师的肢体语言[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4:110.

什么是肢体语言呢? 肢体语言, 又称身体语言, 是指由身体的各个动作代替语言本身来表情达意的一种特殊语言.

1967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等人经过大量的实验, 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 人类在沟通中, 全部的表达信息 = 7%的语言信息 + 38%的声音信息 + 35%的肢体语言信息. 这个用于表达人类沟通时信息传播比率的公式至少告诉我们一条重要的信息, 人类在交流和沟通时, 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是最为丰富和重要的. 例如在人们日常的沟通交流中, 常常用鼓掌表示同意、欢迎, 用顿足表示生气、愤怒等.

人类在很早就知道了如何用语言来欺别人, 却从来没有进化出用肢体语言欺别人的机能. 因此, 分析解读肢体语言的意义非常重要, 我们既可以在肢体语言的特征和变化中获得对方内心真实和隐藏的信息, 又可以依据肢体语言来判断对方在交流过程中是否存在说谎

关于肢体语言起源的问题, 在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和正义, 至今没有定论. 有人认为, 肢体语言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有人认为, 肢体语言是由文化环境决定的等;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 美国心理学家、识慌专家艾克曼、福瑞森和瑟瑞森通过对生活于五种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进行研究, 发现人类的七种基本情感反应, 表现在表情上的时候是完全一致的. 七种表情分别为:

艾克曼等人的结论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观点, 并成为遗传决定论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支持.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肢体语言都完全使由遗传决定的, 关于肢体语言的跨文化研究表明, 在肢体语言的表达习惯和外部表征上, 世界各地因为文化环境和传统习惯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果说传说中古人对肢体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只是一种人们的猜想, 无法做历史考证的话, 那么佛教文化中的肢体动作则非常真实和稳定, 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普遍性. 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思想和内容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 中, 了解佛像造像中的肢体动作的意蕴对于理解和分析人类肢体语言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本节中具体内容请阅读原文

本节中具体内容请阅读原文

结论:

人, 是一种会说谎的动物, 说谎的功能器官是嘴巴; 人, 又是一种诚实的动物, 肢体语言最为诚实, 它只是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大的方面来讲, 人的肢体语言产生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不管是来自内部的信息刺激, 还是来自外部的信息刺激, 最终都会汇集在中枢神经系统, 然后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因此, 肢体语言的产生与信息加工的关系极为密切, 从某种意义上讲, 肢体语言是人脑对来自内外信息加工结果的直接延伸和表现形式. 是人类有机体对主观客观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是真实可靠和值得分析的.

当人在说真话的时候, 语言、语音语调以及肢体动作往往都是协调一致、流畅自然的, 这一切都源于人的主观意愿和客观表达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而人在说谎的时候, 尤其是在说谎的代价还比较大的时候, 语言、语音语调以及肢体动作的配合往往出现许多生硬、僵化、做作的表现.

虽然有些人可以在日常沟通交流过程中偶尔故意摆出某种肢体动作, 以干扰对方的判断, 但人不可能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一直刻意做出各种动作. 我们无法用意识完全左右无意识的动作, 就好比我们不能再说话同时要求自己心跳的速度是多快、血压升到多高、眼球转动到哪个方向一样.

正如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佛洛依德所说: 如果一个人用眼睛去看, 耳朵去听, 他确信没有一个凡人能保持住秘密. 如果他的双唇紧闭, 他会用指尖交流, 背叛无孔不入.

脑是人身体上最重要、最神秘的一部分, 它掌握着人类的一切言谈举止. 美国著名的神经学专家 保罗·麦克里恩 认为人类有三个大脑:

这三个脑的运行机制就像三台互联的生物电脑, 各自拥有独立的智能、主体性、时空感与记忆. 保罗 称其为: 人脑的三位一体.

爬行动物脑即 旧皮质 , 又称 原始脑 或 基础脑 , 包括 脑干 和 小脑 , 是最先出现的脑成分. 对于爬行动物来说, 脑干 和 小脑 对物种行为起着控制作用, 出于这个原因, 人们把 旧皮质 成为 爬行动物脑 . 爬行动物脑控制着身体的肌肉、平衡以及呼吸、心跳等自动技能, 脑的这个部分一直保持活跃状态, 即使在深度睡眠中也不会休息.

边缘系统用来指代大脑中间的部分, 这部分同样可以称为 中健脑 或 哺乳动物脑 . 边缘系统与情感、情绪、直觉、安全、哺育、搏斗、逃避以及性行为紧密相关, 尤其是其中的情感系统更是爱恨分明的, 要么喜欢, 要么厌恶, 根本没有缓冲地段或中间状态, 因此, 也有人将其称为 诚实的大脑. 虽然人类的各种情绪在大脑的特定位置保留的时间很短暂,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整个边缘系统是产生情绪、注意力以及情绪记忆的主要区域. 与边缘系统关系最为紧密的是新皮质, 两者共同操控着大脑功能的发挥, 缺一不可.

新皮质就是我们所知道的 高级脑 或 理性脑 , 它机会将左右大脑半球全部囊括在内.由于其实由一种较新的皮质类型组成, 故称其为新皮质.

生理学家研究表明: 左侧的脑皮质控制着右侧的身体, 更多地与逻辑、语言、数学、文字、推理和分析等功能相关, 因此常被称之为 抽象脑 或 学术脑 ; 而右侧的脑皮质控制着身体的左侧, 更多地与图画、音乐、旋律、感情、想象和创造能力有关, 因此常被称之为 艺术脑 或 创造脑 .

在人类的 "三个大脑" 中, 和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边缘系统, 这一部分大脑有三个重要的特点:

人们每一次遇到危险的或反感的信息刺激时, 都会在边缘系统的操控下, 如实地做出反应, 这就为我们分析人的肢体语言提供了重要的进化学依据.

在边缘系统的支配下, 人对外界信息刺激的反应是有规律的, 其规律为: 面对危险, 无论人能不能应对, 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动作冻结, 然后进行全面的评估; 经过评估之后, 假如无法应对, 人就可能会产生逃跑反应; 如果可以应对, 人可能会选择战斗, 并制服对方; 如果逃跑未遂或战斗失败, 人就会产生投降反应.

冻结反应: 人在面对危险和威胁的时候, 第一反应就是冻结, 即停止一切动作、屏住呼吸、隐藏身体, 以减少敌人的注意, 同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全面评估, 以尽快寻找最佳的应对方法. 表现为: 动作僵化、语言停顿、表情木然等, 此时的生理反应是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肌肉紧绷, 为逃跑做好准备. 人的冻结反应时间通常在一秒左右, 如果冻结反应时间过长, 便有故意而为的嫌疑. 冻结反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 龟缩反应.

龟缩反应: 就是像乌龟一样, 在危机时刻将自己的头部迅速掩盖起来. 双肩上耸的动作是一个经典的龟缩反应行为,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安全性, 减少曝光率, 增加隐蔽性, 争取反应时间, 为采取下一步行动做好充分准备.

逃跑反应: 让自己的身体远离刺激源, 回到最安全的状态下. 表现为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逃离、倾斜或被阻隔; 有时则表现为脚尖的朝向发生变化, 做出即将离开的姿势; 有时则表现为视线的远离或头部的偏转.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 逃跑可能是无效的, 人便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反应: 阻断反应.

阻断反应: 即通过阻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形式来与信息刺激源之间产生阻隔, 象征性地远离刺激源, 以减少内心的恐惧, 例如不愿意听到某人说话的声音时, 就把耳朵捂上等. 由于人从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眼睛和耳朵, 眼睛获得信息量约占总信息量的83%, 耳朵获得信息的量约占总信息量的11%, 因此在阻断反应中, 视觉阻断 和 听觉阻断 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两种.

战斗反应: 它体现了人对危险的态度和应对危险的能力. 战斗反应通常表现为肢体冲突以及暴力行为, 那是为了获得生存和安全而做的最后的努力, 战斗反应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对抗反应.

对抗反应: 也就是战斗反应的准备阶段, 它反映了一个人内心的愤怒和不满, 但却没有达到爆发的程度. 对抗反应有时表现为愤怒的面部表情; 有时表现为观点和态度的对立; 有时则表现为语言上的辱骂与诅咒等.

投降反应: 它通常发生在 逃跑反应 和 战斗反应 之前或者之后, 是人们为了避免更为严重和危险的后果出现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策. 投降反应出现时, 人可能表现为语言上的求饶、态度上的软化、动作上的谦卑、行动上的示弱等. 投降反应发生时, 会伴随着恐惧、焦虑、无助、尴尬、难堪和羞愧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 人会产生: 安慰反应.

安慰反应: 安慰反应的目的只有一个, 降低内心的恐惧、焦虑等不良的情绪体验, 重新构建内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安慰反应的表现形式也非常多, 例如用手去抚摸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拽捏自己的衣角等.

边缘系统的四种基本反应: 冻结反应 、 逃跑反应 、 战斗反应 、 投降反应 . 以及四种派生行为: 龟缩行为 、 阻断行为 、 对抗行为 、 安慰行为 . 这八种行为反应, 是肢体语言解读的进化学基础, 是识别谎言的心理学基础, 必须牢牢掌握.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 人的精神活动, 主要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的. 它们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这些层次包括: 意识 、 前意识 、 潜意识 三个层次.

意识: 精神结构的最上层是 意识 , 即 自觉 . 凡是自己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即使 意识 , 它属于人的心里结构的表层, 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 用语言来反应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与 意识 相对应的人格结构是: 超我 , 即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 自我 .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超我 的主要职责是指导 自我 以道德良心自居, 去限制、压抑和控制 本我 的本能冲动, 从而使其按照至善原则活动.

前意识: 处在精神结构中层的是 前意识 , 又称 下意识 , 是调节 意识 和 前意识 的中介机制. 前意识 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 潜意识 . 与 前意识 相对应的人格结构是: 自我 . 自我 处在正中间, 它是从 本我 中分化出来的, 是受现实陶冶而浅识时务的一部分.

潜意识: 处在最底层的是 潜意识 , 又称 无意识 , 它是在 意识 和 前意识 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代表着人类最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 潜意识 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 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 与 潜意识 相对应的任何结构是: 本我 . 本我 出于精神结构的最底层, 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

人在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时, 通常有三套表达系统在大脑中同时运作:

当 自我 足够强大、足够灵活, 能够协调好 超我 与 本我 之间的矛盾冲突时, 整个表达过程就会显得流畅、自然、得体并且具有美感. 但是, 假如 自我 无法协调 超我 与 本我 之间产生的矛盾, 人就会出现诸如口误、结巴、忘词、无故停顿、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不想称等许多纰漏, 对于肢体语言分析师来说, 这些内容恰恰是最值得分析的.

深入了解人类 潜意识 的八大特点对于深刻理解人类说谎的心理机制非常重要.

1. 能量巨大 潜意识 的能量与人的大脑的功能是紧密联系的, 准确的说, 潜意识 能量的大小与人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美国数学家 奥图 博士经过严密的推算, 认为一个正常人的大脑中大约拥有的神经元的数量大约是10的15次方个, 由此可见, 大脑的容量是巨大的, 换句话说, 潜意识 的能量也是巨大的.

2. 钟爱 "彩信" 这里所说的彩信并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手机的彩信, 而是指具有感情色彩的信息, 尤其是与爱恨情仇相关的信息. 这类信息最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存储在潜意识里, 并且长久存在, 而那些平淡无奇、情绪情感色彩不强烈的信息则容易被人们遗忘. 当一个人的情绪反应非常强烈的时候, 其肢体动作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和特征, 因此, 那些可能会引发我们情绪反应的肢体动作, 也尝尝会进入肢体语言分析师视野, 透过它们, 分析师可以精准地理解当事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和内心活动.

3. 不会说谎 潜意识 在人格结构中, 对应着 本我 这一部分, 本我 就像一个诚实但又充满了欲望的小孩子, 如果没有 自我 的监督、检查和 超我 的压制和约束, 他会随时随地、如实地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直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人类 潜意识 的存在, 并受其功能影响, 所以在人类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实话实说、如实反映自己内心想法和各种欲望的本能冲动和行为倾向. 正是由于这种冲动和倾向, 肢体语言分析和谎言识别才有理可依, 有据可循.

4. 善于伪装 虽然 潜意识 不会说谎, 但由于人类要适应各种复杂的生活环境, 因此为了既能满足 本我 的需要, 又能适应客观环境满足外部世界的需求, 潜意识 在表达时会做出一个权宜之计, 那就是对说出来的话进行伪装. 说谎就是 潜意识 伪装的一个重要手段. 好在肢体语言无法伪装, 它始终是如实表达的,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肢体语言来揭下伪装的面具, 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

5. 警惕性高 潜意识 是非常警惕的, 它不会随意开放, 让任何信息进入它的领域去影响它. 但是有几种情况发生时, 潜意识 就可能被打开:

在这三种情况下, 潜意识 都会打开, 此时信息就会直接作用于潜意识而左右人的行为.

6. 两头开放 虽然人的 潜意识 是非常警惕的, 不会随意开放, 但是由于生物钟的影响, 在晚上入睡前和早晨起床时这两个时段, 潜意识 会自然开放. 此时此刻接收到的消息将直接作用于 潜意识 , 进而影响人的行为, 此时什么话都会进入 潜意识 , 被对方记住, 并长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

7. 需要肯定 潜意识 对肯定的、积极的言论非常偏爱, 当我们对一个人用持续肯定的语气说话时, 往往容易把对方的 潜意识 打开.

8. 瞬间插入 当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 潜意识 会开放, 但是, 这个时候 潜意识 的开放不是全面开放, 而是以 "缝隙" 的形式开放. 所以外界信息要想进入 潜意识 , 通常不是单刀直入, 而是通过瞬间插入的方式进入的.

本节中具体内容请阅读原文

肢体语言分析即使一门技术, 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想要正确地解读肢体语言的意义, 窥探对方内心世界的秘密, 识别对方的谎言, 必须遵循肢体语言分析的四项基本原则:

1. 连贯性原则: 肢体语言的解读与分析和两个人交谈时候的情境是一样的, 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句子和词语的意义, 如果想获取准确的肢体语言信息, 就必须坚持连贯性原则, 全面掌握这个动作前后的情况, 完整地、持续地、连贯地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特征以及变化规律, 否则就可能误读误判. 单独对某个动作进行断章取义式的解释和分析, 并不具有真正的解释意义.

2. 一致性原则: 这个世界上, 没有绝对孤立的事物, 肢体语言也是一样的, 虽然在学习肢体语言的过程中, 我们会一一分析人在举手投足间每一个姿势和动作的意义, 但是如果仅仅凭借某个动作或某个表情就对某人轻易下结论, 很容易得出荒谬的答案.

3. 背景性原则: 在分析肢体语言的时候, 了解动作产生过程中的背景特别重要, 背景中往往蕴含着肢体动作产生的原因, 而原因是我们正确理解肢体动作的重要依据. 背景包括两个部分:

在分析解读肢体语言时, 全面充分地掌握发生肢体语言的背景, 全面衡量、综合分析.

4: 可能性原则: 在根据肢体语言解释来进行分析判断或下最终结论时, 应该遵循可能性原则, 即不要随便做出绝对肯定的判断. 我们在分析时可以大胆猜测, 但在下结论时, 必须小心求证, 唯有这样, 才会让我们在肢体语言分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快.

本节中具体内容请阅读原文

本节中具体内容请阅读原文

本节中具体内容请阅读原文

英语阅读文章文本解读

2020年4月20日 周一 晴 整理王辉霞老师第四次英语理想课堂的授课,获得两个基本的要点:关乎文本解读四个层次,第二是问题指导下的课堂活动设计。与大家一起,追随讲师的脚步,迈入理想的课堂境界。 课堂从点评第四次作业开始的。 一、优点:阅读课的样子: 预测”:题目匹配图片; “略读”:概括段落大意或提取段落主题句、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 “寻读”: 通过问题中的关键词(也叫路标词),找到确定段落或者某一行相匹配的信息,完成细节理解问题。; “细读”:细读包括分段细读,逐段理解和选段精读,重点理解,看见文本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概括总结:能精炼语言,概括段落主题和文章大意。 词汇猜测:联系上下文,和词汇前后句子成分,猜测生词意义。 2、呈现个人的思维,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3、课堂环节完整,从读前的导入,读中引领,读后总结、练习、作业等,课堂结构比较完整。 4、有目标意识,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安排,一定是基于目标的设计,如果内容与目标割裂,可能就会背道而驰。但是如何来设定目标,是课堂最为关键的一环,需要我们深入文本分析再分析。 缺点:、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相混淆。 要区分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意义: 教学目标是老师在做教学设计时的方向标,指引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检测与目标相一致。学习目标是学生在这一节课内要达成的学习高度、广度和深度。 二者的关系是相统一的,但是角色定位不同。假如我们进行优质课比赛,提交给评委的教学设计上面,就应该是教学目标;如果是在课堂上发给学生的导学案或者PPT呈现的,则是学习目标。 通常情况下,教学目标通常分为ABC三类目标,教学目标越细致越清晰,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就越容易实施,课堂检测容易达成。学习目标则需要简化,最多不超过五个,三个为佳。通常不用ABC类标注,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的方向和标准。 有些老师的目标,满满的一页PPT,让学生会有负重感,感觉这节课要学那么多东西,心里就会有恐惧和压力。 假如我们是学生,我们看到PPT上面这样的学习目标,会做什么感想?目标起反作用了。大家再看这个目标: 1.能结合文章,理解下列词汇及短语的含义:fan ,success,laughter,beauty,record,southern, modern,  forever,abroad , country music , ever since, belong to , one another 2.找出课文三个段落的主题句,并划线标记出来。 3.能根据文章标题和图片,猜测文章大意。 4.能通过阅读,寻找关键信息,回答问题。 5.能运用关键信息,归纳文章大意能。 6.上网查阅收集有关乡村音乐更多的信息;能向身边的人介绍乡村音乐,能谈自己对乡村音乐的看法。 哪些不是目标?如何简化?先确认的是,这些不都是目标,内容与目标混淆。目标最为重要,目标是考查一个老师的学科综合素养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设计里,教学目标分为ABC三类,是为了照顾到班里各个层次的孩子,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在PPT上或者导学案上给学生的目标,就应该简洁了。 2、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可以借助企业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期限(Time-based) 有些东西,是能够打通的,当我们读了很多书的时候,就会发现,世界是个悖论体,也是一个统一体。通常是1-3最佳,特殊时候,可以多,但是不超5个。 3、目标的描述方式  行为主语:who 行为动词:do 行为对象:what 行为方式:how 行为高度:what degree Who will do what to get what degree under what condition. (谁将通过怎样的途径做什么,以及达到什么样的学习高度。) 4、目标的描述语言 尽量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多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用…造句”“会读”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如果教学目标,应该写成学生应该怎么样,学习目标的行为主语应该是“我”(学生)应该怎么样。 我们朝着这个方向走,并不是说苛刻到每个字词,何况有时候的目标是不容易界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还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难确定。 范例:教学目标: A类目标: 1.通过Free talk 和师生问答活动,倾听感知以下单词和短语,并通过上下文猜测它们的含义。 country music(country), fan, success,laughter, beauty, record(n.&v.);belong ; southern, modern; forever, actually; million; ever since,one another 2.会通过做笔记、划线,找到文本三个段落的主题句。 3.根据问题提示,能够通过寻读的形式找到问题答案。 B类目标: 1.通过文章题目和文中图片,猜测文章主题。 2.会说出文章段落大意,理解2b短文大意。 3.会根据找到的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短文(不多于100词)。 C类目标: 1.请“百度”了解更多“乡村音乐”,并了解它在美国南部的意义。 听并试着学唱一首“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感受它的美。 王辉霞: PPT上的学习目标: Learningobjectives: can read the article and understand it through contexts (上下文). can 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s(主题句) in each paragraph and underline(划线) them. Then I can say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段落). can summarize the passage in my own words within 100 words. 大家看,教学目标很详细,出示在PPT上的目标就很简单明了。 预习单问题: 这个预习单突显的是知识性的扫除阅读障碍,没有体现阅读策略的指导。这就是目前英语学科专家教授一直批评的教学方法。上一次研讨,大家对如何设计预习单感到困惑,实际上还是因为对语篇分析不够。预习单中的“预习”概念不是为了扫除课堂学习障碍而进行的课前学习,而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一个全面学习、梳理过程。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过程,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独立学习任务,相互之间不交流、不沟通,要求使用双色笔,黑(蓝)笔作答,红笔标注不会或疑问处。预习单的设计,以及预习单的使用,是有要求的。阅读课,使用导学案作为预习单很好。标注了“Before reading”“While reading”“Post reading”是为了好看,如果给学生看,可以更简化。导学案左手栏是学习内容(学什么),右手栏是学法指导(怎么学)和知识链接(不会怎么办)。 《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讲到任何学习,都是在已有知识上的迁移(新知在已有经验上的建构),这种迁移,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让学生独学(做预习单),是为了老师们能够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中,哪些是与新知有联系、并能促进新知学习的,哪些是妨碍新知学习的;也为学生清楚自己的障碍点。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已有经验),课堂活动侧重有了依据。 活动设计问题。 安排活动比较多,内容之间重复。比如一个教师的热身活动,大致有10多张PPT,“活动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再好的活动,没有与学习目标匹配,也没有价值。  问题类型单一,仅针对“是什么”提出问题。阅读课堂中的设问缺少层次,做不到有梯度,由浅入深,导致学生信息提取失败、思维断层,教学环节难以推动; 教学设计缺少主线,课堂环节没有条理,逻辑不通,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支离破碎,对文本没有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 最重要的是大部教师缺乏对文本的深层次挖掘和思考,信息整合过少,挖掘粗浅、思维缺失;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和引导只停留在知识层面。 还有一点是活动多完不成,就没有价值。但是,精简活动需要我们一步步的学科知识修炼提升。 二、分享王老师自己的课例。(两课时) 通常我们长篇Reading用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先从预习单来说。 Activity1.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ith a partner or in a group. 1:Do you have a favorite singer or band? you have a favorite song? 3. What facts do you know about your favorite singer,band or song? (Make conversations to have a freetalk.) 以上活动将为上课的Free talk做准备。  这是书上2a内容,让学生以free talk形式展示 Activity2 .Look at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and the picture in it ,please guess what the passage ismainly about.(B1) change of Sarah music (将文字信息与相关图表提供的非文字信息联系起来,预测文章大意或者帮助理解语篇) Activity3 .Read thepassage and circle the words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very the meanings from the contexts.(A1) (与上一个任务相连,通过阅读判断第一个活动中答案是否正确,也为下一个活动做铺垫。圈住不会的词,上下文理解,记录然后课后查阅。)  Activity4. Read thepassag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take notes and  underline the main idea.(B2)   is Sarah ? Whereis she from ? she get on well with her familywhen she was a teenager? Why or why not? does she like now ? How has shebeen a fan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is country music? Where is itfrom?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rymusic and many songs these days? is Sarah’sdream? What has she done for the dream? Do you think her dream can come true? is Garth Brooks? What do you knowabout him? 这个活动又是在上一个活动基础上进行的,大家看以上问题,大多是基于文本细节理解的题目。  阅读的第一层次:(获取语篇信息,作者写了什么) 预习单里面的问题,通常是让学生完成,阅读的第一个层次“作者写了什么?”,预习单有什么作用呢?预习单的作用是,把学生一次又一次打入文本中,问题又不能太难,否则学生会撂挑不干了, 对,所以我们的预习单,就应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从文本中找到问题答案。对老师来说,第一手资料,明确学生知道的,以及不知道的,还有知道的但是是错的。 Activity5 .Please find ou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Country Music on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can help you.(C) 这一活动设计到了文化知识方面的拓展学习。  这是预习单的最后一个活动 下面进入“课堂篇”: 这个free talk很 容易输出,大家理解为什么吧? 在导学单里面已经回答过,现在时口头表达,热身进入课题的学习。所以学生的学习,一定要有迁移的支架,不能悬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会是最好的兴趣”。 老师分享自己的音乐故事: Xiao Beilou”sungby Song Zuying, And talk about what the lively song influenced her when she Ss that singing this joyful song usually made her pleased whensomething bad happened. 然后问学生,他们有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答案一定是有的,进入文本学习有了很好的铺垫,也能理解为什么一首乡村音乐改变了一个女孩。This activity helps to activate Ss’music experience .They can know about something magic about music after the teacher’s story. And it can make them understand betterwhy Sarah changed because of Country Music. (In this part, the teacher use the target words again and again 作用还不仅仅是为了贴近文本主题,而是为学习语言做铺垫,老师要一遍一遍的,重复使用目标语言,尤其是比较难以理解的目标语言。所以说,我们设计的活动一定要一箭多雕,这样活动才有价值,大家要懂得任何活动都是为了目标而服务的。活动不是独立存在的,有的老师的热身很好,学生也很喜欢,但是如果对文本学习没有益处,我们就要放弃使用。This activity helps the teacher know what Ss’difficulties are. And solve them. 概括是思维的第一属性。什么叫概括,就是能够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舍去所有的非本质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加以综合分析问题。 从思维特点上讲,概括是思维的首要特征。概括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是依据科学的出发点。有人问当年的达尔文,你取的成就来自于哪里,他说,来自于对整个生物的概括。This activity helps to make surethat  Ss can learn to summarize the mainidea. 王辉霞: 从教学实践上看,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概括过程,知识的迁移的实质,为什么知识能够应用,迁移,迁移的实质是概括。  没有概括,学生不可能掌握知识、应用和学到知识,就难以形成概念。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和智能结构就没有办法形成,学生就很难形成学科能力。(河南名师谷占峰老师)  概括的时候他是一个大脑最集中的活动,需要思维,思维品质是这次新课标改革添加的重要元素。  阅读教学的第二个层次:作者为什么写。 (理解和分析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和阐释语篇中各组成部分的意图和关系;理解和推断作者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即作者为什么写) This activity helps Ss understand the detail information of Paragraph1 and guess the writer’s purpose.  Q1 是文本浅层次的理解,Q2 就深入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明确文章及单元主题  大家想一想,两个问题有没有层次?叙述了Sarah的故事,为了下文做全文总结,做铺垫,另外是通过这个分析,给学生渗透一些情感教育。 杜建梅: 王老师,浅层理解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处理,为什么还要出现在此处呢? 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只看到问题的表象,答上问题,往往不会思考更深。 比如说以前和家人的关系,还有现在的关系,家人没有变,是Sarah变了,就这一点,能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呢?  我们一定要用在手的材料,深度剖析,充分运用,体现文本的价值,这就是语篇学习的重要性 是什么激发了她的这种改变,是表层。 深化主题, 反思自我,重塑关系。  “你有什么才能看到什么?你有什么才能怎么理解?”“改变别人,要先改变自己”“擦亮眼镜,一切都是美的”。本部分还是“作者写了什么”环节,也是文章学习的重点。有三个超链接:没有,在课前一下子出示这些铺垫性材料,而是放在学习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加深学生对文文本的理解。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乡村音乐的独特和价值,这时候学生最有兴趣去听,放在课前,学生没有前概念,不会太感兴趣。 训练学生总结概括能力,这也是本节课重点要培养的技能。同时,在学生总结的时候,除了学习the facts of country music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country music与现代音乐的不同,即它的价值。(也是本节课情感渗透之一,情感教育是“润物细无声”,不是课堂结束时的贴标签式教育)。如果想回答第一个问题,学生还要深入文本中,是对文本的反复阅读,才能概括。第二个问题的价值是什么?答案Yes与No都没有关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理解和评价语篇反映的现象。第一问题是作者说了什么?第二个问题体现的价值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属于批判型问题。批判型问题是指教师以训练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为目的而设计的问题类型,也是指教师在学生准确理解文本的具体内容(内容型问题)和深层内涵(深度理解型问题)之后而设计的问题类型。 This activity helps Ss clear about what they’ve learned ,it  also  helps to build up their ability of summarizing. 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多花一些时间。指导学生列提纲,必要词汇的释义,然后总结概括,尤其是组内分享。 How超链接了另一篇介绍乡村音乐的文章,大家看着两个问题,有什么想法?这两个问题又回到了文章的主旨。与学生的预习单第一题呼应。用另一篇介绍country music 的文章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This activity helps Ss clear how the writer writes the article and what the purpose to write this passage . 阅读教学的第三个层次:作者如何写的;阅读教学的第四层次:你认为作者写得怎样? The homework helps Ss to consolidatewhat they learned in this lesson. And it also prepares for the next lesson. 板书很简单,因为重心在文本分析上, 第一课时重点在文本的感知理解,要考虑如何用“关键词+大问题”串联课堂。什么是“大问题”?是能够让学生一次次深入文本,并且需要依据自我思考才能获得答案的问题。本篇文章前后呼应,层层递进,每个活动都不孤立存在,一个活动的完成是为另一个活动的开展。的分析通常采用了“总——分——总”,最后落脚到对主题的思考。 运用的是布鲁姆认知理论。大家看free talk 内容,有什么感想?前后承接,有关联性作品展示,是对上节课作业的反馈,提供好的写作范本。也是文本二次学习,也为本节语言点的学习奠定基础。 赏析语篇中使用的特定词汇、句式表达的效果,也是阅读教学的第四层次:你认为作者写得怎样。这个环节最受学生的欢迎,他们会说出句子中的知识点,比如固定搭配、连词运用、情感表达、或其他价值。每次阅读课我都非常重视这一环节,刚开始的时候,老师要示范引领,比如老师分享所喜欢句子的原因(多形态引领),学生会学着分享。如下面是是针对本单元语用的句子分享:  对写作非常有帮助, 是教师借学生之口,讲出该讲的句子,重要的是学生再说,其他学生愿意听,学生说的又不一样,这样的话,把整个短文都分析的很透彻。 这个活动是基于词汇练习的,挖空处全部是生单词。单词学习最好以短语的形式,短语学习用句子的形式,而句子的分析是基于语篇整体。 课堂练习,上边是表达指代关系的代词。还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但是结合平时考试的分析,学生对实词(名、动、形、副、代)掌握还行,连词、介词、冠词的运用有困难。平时根据语篇特点,重点练习。(多种练习形式,我是抛砖引玉,激发大家智慧,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有更好的设计。)构建初中英语理想课堂,首先是必须是有高质量教学的课堂,没有教学成绩,一切都谈不上理想。 This activity makes Ss very clear what they’ve learned better, what they have not learned very well. 看这节课的板书,比上一节课板书有什么不同?想想背后的设计理念?上一节关注文本结构,这节课关注语言运用!  基于学习目标  上一节课重点文本感知,这一节课重点语言运用 重点语言知识的呈现, 上节课重在结构和意义,这节课是目标语言 语言知识  重难点呈现,对学生掌握知识点大有益处 这些都是老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要与情境相符合。第二课时主要是对语言点的分析,不是通过教师讲,而是通过不同的训练让学生学习与掌握。需要注意一节课上的训练量是确定的,选择适当的题目形式,合宜的题量。不能太多,要突显“学生应该学什么”,而不是“学生都学什么”。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按照以下方法:1.英语阅读的基本解题思路。2.扫描提干,划关键项。3.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1. 通读全文,抓两个重点: ①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题); ②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读,有重点地读) 4.英语阅读的策略。5.整体阅读,预测主旨 通过预测文章的主旨,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整体理解全文,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预测文章主旨。如果觉得合适,请采纳我的回答。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解读和解题技巧

阅读作为考试中占大量的评分,那么掌握好英语阅读技巧是很重要的,本文由我为大家搜集的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解读和解题技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阅读是获得更综合、更复杂、更精确信息的必要手段,考生在做阅读理解时,不仅要看懂文章的字面意思,还需要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篇目运用不同的方法作出正确的选择。一般来说,词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阅读理解中三个最重要且有相互联系的因素。

阅读的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几种:

1.跳读:就是快速的一步阅读法。实际上是有选择阅读,找关键词。用这种阅读方法回答who、what、when、where之类的问题最为有效。

2.略读:指比跳读慢些的二步阅读法。即泛泛地、粗略地快速阅读,目的是了解大意,对文章有个总的概念。此种阅读方法能回答why、how之类的问题。

3.精读:即最细致、最慢的深层阅读方法,目的是求得对所读文章的全部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在使用阅读技巧时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带着问题阅读短文。

2.找出主题句、确定中心思想。

3.推断单词、句子和文章的含义。

4.尽快选择答案。

(二)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1.记叙文 记叙文又可分传记类和故事类。 传记类文章在阅读中时间是全文的关键,根据时间我们可以找到相关的事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故事类文章情节性较强,阅读时要注意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发生的事件,这些都是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信息,对于准确理解文章十分重要。

2.说明文 说明文是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果或功用等进行介绍,解释或阐述的文章。把握所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定义法、解释法、比较法、比喻法、数字法、图表法、引用法和举例法等。  数字说明文 在阅读数字说明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数字的含义,从这些数字中可以找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 解释说明文 解释说明文着重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功用等。许多科普文章都属于这一类。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学会解决what, how, why 等一类的问题。它们是文章的关键。如能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将会更迅速抓住文章的主题。  比较说明文 比较说明文是通过对比方法说明问题。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善于把握全篇陈述的基本倾向。作者在谈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时总要顾及到争议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作者的陈述总要倾向于某一种观点。

3.应用文 应用文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广告、通知、书信等。应用文一般语言简洁,省略及不规范的句子较多。阅读时一般要求考生全面掌握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因此对题干的理解尤为重要。 阅读理解的考题分为客观理解题(是指在短文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客观信息的答案一般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即理解文中的具体事实或抽象概念)和主观理解题(这类问题都不可能直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须通过阅读文章对文章主旨和深层含义有更深理解,并据此进行判断和推理)。其中细节理解题和猜测词义题属于客观题;主旨大意题和推理判断题属于主观题。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要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题目,给学生进行解题方法

2 的指导和讲解。对于客观题,要提醒他们阅读时关注文章的细节,如时间,地点或一些具体数字,在选择答案时,务必从原文中找到确切的依据。 我们可将阅读理解归纳为以下四大题型,根据阅读理解题考查角度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解题技巧来应付。

Ⅰ.事实细节题 属于细节类型的阅读理解题一般只针对某个特定的细节,题型可以多种多样。此类题型一般分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理解题,在原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第二种是词义转换题,正确选项是原文有关词语和句子的转换。做此类试题一定要抓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展过程和结局等环节,所选答案一定要符合原文,切不可望文生义。这类题型的主要提问方式常为:

①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NOT true in the passage?

②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discussed/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③Which is the right order of the events given in the passage?

④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NOT true excep. 细节题的破解一般采用寻读法,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寻读法还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做此类型的题目还要特别注意句子的逻辑关系。英语中有许多功能词,如:表因果关系的because, since, as等;表转折关系的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等等。

Ⅱ.猜测词义题 在高考阅读题中,考生遇到的最大障碍往往有两个:一是被已认识的单词的某一熟知含义所误导;二是被完全不认识的单词的意思所阻碍,从而出现理解偏差或理解困难,影响阅读的速度。其实解决这两个困难的一个重要法宝是考生在心目中树立起上下文观念,要学会“顺藤摸瓜”,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同位,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等线索确定词义。

在阅读解题时要注意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

1)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生词的词义 在be,be called,call等判断词出现的判断句中,或定语从句及标点符号,可以根据已知部分,猜测生词的含义。例如:

The herdsman, who looks after sheep, earns about 650 yuan a year.通过理解定语从句的意思,能猜出herdsman是“牧人”。

2)根据对比关系猜测生词的词义 在but,however,yet,otherwise,though这些表示意义转折的连词出现的句子中,其前后的词有明显对比关系,根据已知的内容,通过这种对比关系,就很容易猜出生词的词义了。例如: Though Tom’s face has been washed quite clean, his neck still remains grubby. 和clean意思相对的便是“肮脏的`”了,因此可猜出句中grubby的意思是“肮脏的”。

3)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because, since与as是连接原因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so是连接表示结果的状语从句的连词,so……that与such……that中的that是连接结果状语从句的。当这些信息词出现在有生词的句子中,通过因果关系,依据已知部分就能猜出生词的词义。例如:She wanted the hairdresser to trim her hair a bit because it was too long. 根据because从句所讲的意思,我们就可推测trim就是“修剪”之意。

4)根据生活常识猜测词义

3 运用逻辑推理能力,自身的生活经验及生活常识。再联系上下文能读懂的部分,可以正确猜出词义。例如:Most of the roses are beginning to wither because of the cold. 根据句子意思及生活经验,wither表示“枯萎”。

5)根据同等关系猜测词义 同等关系,指的是一个词,一组词或短语在句中作同一成分,而且它们的词义都属于同一范畴。明显的标志是,这样的词组或短语中间常常用并列连词and或or来连接。例如: At forty-two he was in his prime and always full of energy. 从“年龄42岁”以及与prime具有同等关系的full of energy可以猜出prime的意思是“盛年时期”。

6)根据列举的事例猜测词义 You can take any of the periodicals: "The World of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Schools", or "English Learning". 从后面列举的例子中,可以猜出periodical是“期刊,杂志”的意思。

7)根据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根据学过的构词法知识,知道词根和前缀或后缀的意义,就可猜出由它们组成的新词词义。例如在2006年福建的高考题文章中有这样一句:

The schools are reluctant to take off — even teachers with tickets for the England-Argentina game had trouble getting the day off. C. free

【解题思路】通过破折号可知正确答案为B.

Ⅲ.推理判断题 做这类题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整体语篇的同时,又要求学生对作者的态度、意图及文章细节的发展作正确的推理判断,力求从作者的角度去考虑,不要固守自己的看法或观点。不要主观臆断,凭空想象,任意发挥,而走入误区。学生要学会运用主题句去推测、揣摩文字背后作者的意图,运用归纳、对比、演绎技能,运用背景知识去挖掘文章深层含义,从而正确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同时认真体会文章的语气与感情基调(如:否定、厌恶、反问、讽刺等)。

这类试题常以如下句式发问:

①What can you conclude/ imply from this passage?

②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态度)towards……?

③We can infer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如: Once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a machine in a factory. The workers could do nothing but turn to a German engineer for help, who drew a line on it and said, “Take off the part where the line is and change it for a new one. ”The machine, with a new line on, began running well again. The engineer then asked for $ 30,000 for what he had done. The following were what he wrote on a bill, “The new part only costs one dollar, and knowing where the problem with the machine is costs $ 29,999.” Q: 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is passage? A. the engineer asked for too much money B. the workers should pay the money C. the knowledge is worth money D. the new part could cost more

这篇短文是作者讲的一个故事,那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判断出什么呢?虽然作者没有言明,但是我们可以断定,发现问题的所在需要智慧和知识,知识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Ⅳ.主旨大意题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能够把握文章的总体,并真正理解主题和中心;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概括、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解题,难度较大,属于高层次题。

语言理解的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有很多,只是在进行选题的时候一定要针对自己的专业和对于论文中的内容事项进行,并且要按照相对应的论文选题原则来进行,有关更多的论文事项的问题,大家可以来期刊目录网看看。

论文选题是按一定价值标准或条件对可供选择的课题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研究方向、目标、领域和范围作出抉择的过程,是决定论文内容和价值的关键环节。这里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论文选题供大家进行参考:1、从语用学视角看汉英口译中的语用失误2、英语心智谓词的模糊性及其语际语用发展研究3、英语科技术语的词汇特征及翻译4、Moment in Peking中异国形象之汉译5、中医典籍中“气”的源流与翻译探析6、女性主义视角下张爱玲的翻译观--以英译《海上花列传》为中心7、二语习得视觉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8、晚清以降的中国佛典英译高潮9、基于降维法的译者风格研究10、中国英语口音研究述评11、口译中视角转换的语用原则12、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13、本土英语教学法:流派、体系与特色14、《骆驼祥子》三个英译本中叙述话语的翻译--译者风格的语料库考察15、基于语料库的“人生”隐喻英汉对比研究

现代汉语方向1 ,人怎样学习普通话(例如:云南人怎样学习普通话)2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拼音教学问题3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4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5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6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7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8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问题9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问题10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问题11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问题12 ,试论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13 ,试论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14 ,试论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15 ,试论人名的文化内涵16 ,试论地名的文化内涵17 ,试论成语的构成18 ,试论成语的意义19 ,试论成语的文化特征20 ,试论惯用语的构成21 ,试论惯用语的意义22 ,试论惯用语的文化特征23 ,试论歇后语的幽默性及其成因24 ,试论歇后语的地方性特征(以本地歇后语为例)25 ,试论积极谚语的功能26 ,消极谚语的成因及克服对策27 ,试析句式(例如:试析" A 不 A , B 不 B "句式)28 ,"把"字句的篇章功能29 ,"被"字句的篇章功能30 ,双宾句的篇章功能31 ,存现句的篇章功能32 ,连动句的篇章功能33 ,兼语句的篇章功能34 ,试论比喻的文化性35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例如:文学作品《日出》的语言艺术)36 ,商品命名研究(例如:化妆品命名研究)37 ,牌号命名研究(例如:店铺命名研究)38 ,网络语言研究39 ,广告语言研究40 ,营销语言研究41 ,广播语言研究42 ,主持语言研究43 ,叫卖语言研究44 ,称呼语言研究45 ,教学语言研究46 ,新闻语言研究47 ,手机短信语言研究48 ,流行段子语言研究49 ,经济类新词语研究50 ,外来新词语研究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英语语言教学方向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2、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3、“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4、大学英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的有效性研究5、文化交往视角下中文商业广告英译研究6、中国语境下EFL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研究7、网络资源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关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8、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可接受性9、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10、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11、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12、庄子哲学英译研究新发展与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13、邓罗对《三国演义》的译介14、英语词汇教学中母语翻译的作用15、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策略及理解模型建构

语文名著解读论文模板

多年来不断地品味着《西游记》, 认为它揭示了中国人的思想和性格的某些要素,应当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出这部巨著的核心思想来,尤其重要的是找出包含主题意蕴在内的作者吴承恩的主导思想以及心态意识。本文力争写出笔者更深入更逼近的认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创作意识或者心态,是中国人特有的流氓无赖意识。而孙悟空则是一个典型形象--中国人争取个性自由的、野性未泯的、不规范、不科学、无明晰目标的流氓无赖意识所主导的象征形象。这里还需要分辨一下主导思想和主题思想。在笔者看来,《西游记》的主题意蕴是:追求超越、自由、自尊的人生大道及不能实现这种追求的迷惘。这种主题意蕴是作者主导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但这一表现与主导思想比较起来就单纯得多。主导思想可以说就是作者的世界观及其表现在作品中的包含主题意蕴在内的思想意识。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主导思想和主题意蕴的比较必然的做法是首先要作几部古典名著的主导思想和主题意蕴的比较。依笔者浅见,《红楼梦》的主导思想是启蒙的个人自由主义,而其主题意蕴则是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以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红楼梦》的这一思想核心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高峰的思想认识水平,建立在对写作当时所有社会思想进行深刻总结批判的基础之上,是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思想的结晶。从书中可以看出,在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三大家道、儒、佛的思想,作者都有深刻的认识,采撷了其中的精华。至于其它一些思想文化知识,更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说明了作者文化根底的浑厚广博。然而,从这一思想核心自身来看,它的新颖进步却又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但是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萌芽思想,而且可以说是人类自古就有并且只有人类才有的对于自由的超越性追求意识的突出表现。这在今天也是有意义的,符合人类整体进步的思想主流。《红楼梦》的主导思想可以称为"人学"。《三国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尊刘抑曹以及天道循环的维护正统的儒家学说,可以称为"政学"。它的主题意蕴与主导思想是基本一致的:在一治一乱的天道循环中维护正统王朝统治和封建传统观念。《水浒传》的主导思想是对于人民群众进行教化的"灭心中贼&q uot;的封建伦理观念,可以称为"地学"。它的主题意蕴是:教化人民群众在官逼民反的状况下还要坚持替天行道的思想观念。而《西游记》的主导思想似乎偏向于道教的自由自在,可以称为"天学"。但是,笔者在思想深处却又不能这样简单地认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笔者认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不属于道学--从各种思想学派比较来看是中国人真正的思想根源。当然,这本书确实具有道学道教思想的极大因素。 一是孙悟空的本领是从道学道教得来的道术。孙悟空遍寻学问,四方求学,最后是在道家那里得到了真本领。二是《西游记》存在着道学的思想观念,例如灭人欲、存天理等。主人公孙猴子根本不像猪八戒那样要一个异性作押寨夫人,或者追求一种爱情。三是对于天宫的封建意识即儒家维护的那种秩序和佛教宣传的那一套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但却又无法选择以致于无可奈何地认可,然而此书没有怎么非议嘲笑道教本体--尽管有对于假道学、真魔怪的揭发和斗争。四是以道教的术语及认识作为全书的基本结构思维,充满了道教的数理观念,如孙悟空有十万八千根毫毛,一个筋斗有十万八千里,如意金箍棒有十万八千斤等。不过,深入研读就可以发现,本书对道学仅仅是一种尊重和借用,而且是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的,犹如对待佛教如来的神权统治和玉皇大帝的王权统治。道学虽然对个体生命及其发展抱有一定的慈悯之心,但是道学师傅却又宣布和徒弟孙悟空断绝关系,警告徒弟如果暴露师傅的名字就将给予毁灭性的无情惩罚。因而,孙悟空与道学的绝决是明显的。他和道学再无联系,更谈不上发展传播。所学也只是道学的皮毛之术,而不是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他的行为本质不是道学提倡的任其自然的无为而为的行为。即使是孙悟空所学的道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维护秩序的正统道教。中国宗法意识的大而化之的真正的原始道学,是民间的、隐藏的,由孙悟空的师傅、又如鬼谷子等修养极深的学问家所传袭。而且,他们是超然隐遁、威严无情、广大无边的。对孙悟空这样一个农村学子的态度很可探究。他们对各种关系如现实政治以及外国关系的处理,与老君的官方招安的道教不同。官方道教一点也不排斥肉欲在内的物欲,精研房中术。官方道学维护传统秩序,协助镇压动乱造反的社会势力,协调各种统治阶级的政治关系,不是像孙悟空的师傅那样明知故犯地教练出一个破坏秩序的大闹天宫的动乱因子。更何况,孙悟空改换门庭,最终公开地投到了佛教的门下,拜唐僧为师,这就离道学道教更远了。那么,能不能从孙悟空最终皈依佛教这一点就说明此书的主导思想是佛教的呢?不能。佛教思维和神通的广大,是孙悟空所无可奈何地承认的,但是他--折射出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之一的作者的思想意识--并不服膺佛教。佛教的严格等级制度,是孙悟空非常厌恶的。他进行了傲慢辛辣的讽刺,矛头直接对准最高佛祖如来及其帮手观世音菩萨。佛教唯利是图、维护王权的虚伪本质,书中也进行了犀利的揭发。尽管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险途,管理经文的佛门弟子竟然还要索贿,而最高佛祖还以历史上的传教事例来包庇纵容。再从本性上说,孙悟空不习惯这种制度的束缚,念念不忘的是花果山野的山大王以及农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时已经不再存在反抗王权的思想意识了)。孙悟空存在着回归山野的农民田园意识。这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乡观念是一脉相承的。他只是不得已而在各种强大压力下皈依佛教而已。作者的思想意识正是如此。由政治的实践的抗争失败无奈之下转向了思想意识上深层的不满。一个圈子兜转回来,思想和生命已经趋向消极。中国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都只能是这样的。?非儒,非佛,非道,那么也许是个别人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形态的个人主义(无人性的人欲的平等的)吗?非也。个人主义,是建立在人的生理欲望的基础上的。而孙悟空则非常奇特,尽管似乎深明大理,理解他人私生活,却毫不以男女情爱为念。他云游四海,从来不想追求那种古今中外都有的异性爱。他模糊地存在一个念头,像猴子一样依样学人,只想钻进一个热闹去处。天宫在他看来便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并在那里像花果山一样称为大王。与该书同时产生的明代几部文学著作如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相比,孙悟空这个形象没有那种情性、那种凡俗。倒是有一种小集体即中国传统的家庭宗族所特有的高高在上、庇护属下的仁爱,可谓盗亦有道。那么究竟是什么思想在做主导呢?《西游记》的主导思想《西游记》究竟以一种什么思想意识来作为主导呢? 答曰: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的一种中国早就存在的、被道儒法等思想流派所掩盖的流氓无赖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在作者笔下有意无意地折射了出来。首先, 孙悟空的奋斗一生是追求传统的个性的高超、自由、尊严,然而终于被压抑和扭曲的一生,这是自古以来大多数农村痞子的人生历程,还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缩影。 孙悟空靠着泼皮胆量坐上了宗法自然村的家长地位。接着,他依靠求学得来的道家的一些法术,要钻进最高统治阶层中去,结果只是被愚弄蒙,当上了喂养马匹的最下层科员。得知真相后,他怒不可遏,反下天庭,又靠着法术,争上了看似较高但却没有实权的政治协商委员式的政治地位,号称"齐天大圣"。但"大圣"也要受到森严等级制度和实力当权派的歧视,因为一个小小的搅乱宴会的过失,便被整个传统规范世界定为重点打击对象,沦为整个世界秩序所共同诛伐的罪犯。最后,由统治秩序的精神教育文化维护集团--佛教招为"保安处长",取得"斗战胜佛"的职称。孙悟空不但到头来仍然不是统治的最上层,而且没有了一开始追求的那种无压抑的最高尊严,陷入一种如戴紧箍咒一样心态的等级秩序的黑洞中去。经过五百年漫长无望的重压,为了生活处境的改变--主要也出于现实中的孤独无助和思想上的悲观失望,竟然完全不顾自尊地归降了佛教师傅。这是职业性出路的投师,而不是自然本性的投师,更不是理想追求的投师。困境即降,没有什么主义可以坚持,不是流氓无赖意识是什么。中国人自两晋以来的思想轨迹不正是这样吗?!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下,恶性封闭式的一治一乱循环不已。国人产生不出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社会萌芽,找不到思想和现实的出路,只好皈依了广大无边的佛教。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并没有传播开来。但是,汉代封建大一统社会崩溃以后的几百年动乱分裂,使得中国人更多地接受了佛教,到了唐代就几乎成了国教。孙悟空不过是历史的中国人的一个缩影而已。《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相当数量中国人的生长史、闯荡史。他们以政治自由为其明显目的,以出国为其终点,不甘心而又甘心地沉沦下去。而在近几百年来,这一部分人"政路"不通即成教民,投西方去也,在外国得寄终身而又失去本身或大道。不断地受到歧视和欺,不停地怀疑、批评和嘲笑,但还是屈膝投降外来势力(只是对本国的政治对手没有服软)。而外来的佛教等宗教强大集团对中国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教化"即夺心的,就像压迫孙悟空的五指山一样,对中国政府则采取了威压下进行扶植的态度。知识分子中于是产生了真诚信服的"愚氓"唐僧,当然也有更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像《西游记》的作者一样保持着高超姿态,怀疑、讽刺、叹服、探讨和吸收都兼而有之。而孙悟空则是只有一些谋生之术、不肯信服但被威服的一般社会下层人员。他也找不到更好的途径。这个有着中小学文化程度和精练术数的乡村野小子,闯荡一生,最终没有实现自己朦胧的目标,没有逃脱缺少正确人生和社会理想思想主导因而投向西来宗教的命运。其次,孙悟空正和真正的流氓无赖一样不愿接受任何约束。人所具有的社会性难不倒他,在小集体中他占据了王位。自然规律也难不倒他。他学会了高深的法术,在闫王殿中大展威风,勾去生死薄中的阳寿限制。对等级制度的反叛只是为了自己不可一世的自傲而不是大同或者理想社会的实现。他大闹天宫,叫嚣"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他对佛教祖师,冷嘲热讽。对政治秩序蛮横地不服和蔑视,企图取而代之却不照这种统治的路子来。他对佛教采取了从实用角度的利用,同时又怀疑和嘲讽。参加取经队伍纯粹为了自身的"劳改""正果"。估计他在成佛后也不会丢失昔日在天宫中的散漫本性和浪荡作风。再次,这种流氓无赖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出自于人性的本能。佛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本能,经常发泄并主宰着行为:侵略性,扩张性和唯我独尊。总是显得超人一等、逞强霸蛮的街头痞子孙悟空是这样,有猴气、猴性、野性的大人物也是这样。这种本能中的流氓无赖意识,是小气狭隘的、阴狠短见的,但同时又建立在追求人在世界上的无限自由所必然具有的心理基础上。当然,这种本能所主宰的意识应在超我理性的辩证统一中逐渐失去主导作用,最终被更高理想的人生目标所支配。看来,孙悟空远远没有达到如此"成佛"阶段。最后,与上述相联,流氓无赖意识是没有明确的最终目的的,只是追求最高统治地位--其实只是名义上的纯粹本性上的个人出人头地的一种本能要求而已。一味破坏的流氓无赖意识不是切切实实的战略战术。孙悟空空有夺取最高权力的叫嚷和蠢动,却没有按照封建正统的等级制的道路夺天下的理性及行为。他不以道为己任而以术为本,重术不重道,不以道对万物。流氓无赖正是这样的,他们是"道"所无法控制的混乱因子,对世界只破不立,对所学所宗只有皮毛之见,猴屁股一样坐不下来进行切实研究,更无创建,无修行。五百年的囚禁中,也只是图一个解脱,满足不甘寂寞的虚荣心。由上述可以看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流氓无赖意识。即是说,作者吴承恩是带着也许自己都没有确认的流氓无赖意识进行创作的。不过,要在这里多说一句。这种流氓无赖意识,在笔者的笔下并不是纯粹的贬意。如果进一步说的话,它的根源是生命本能意识;它是生命本能意识在社会历史上不断表现和积累而成的一种国民性以及人性。这就是下面所说的流氓无赖意识的根源。流氓无赖意识的根源《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有着悠久深厚的中国封建农业经济基础,有着广大的社会群体基础和绵绵不绝的思想基础,同时真切地反映了作者的心态思想和生命状态及其人生历程。从孙悟空身上,反映出了中国社会数千年历史都存在的特定组成部分--流氓无产阶级。特别值得我们参考的是,这个阶级的政治特性在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有所分析。该文特别对"流民无产者"和"流氓无产阶级"(其实主要是流氓知识阶级)进行了分析。毛泽东,其实一切新社会的创立者都是一样的,都利用这个阶级的革命性,而警惕和制约其破坏性。孙悟空正是流氓无赖意识的集中表现,是中国社会历史特定阶层阶级的象征。首先,我们来看《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社会群体基础。一是专心钻研政治并从事政治、不事生产、不搞生产力研究的知识分子(形成了教育越多越动乱的中国教育公式)。百家争鸣,都要游学,游士们都以说服君主为中心的政治人物为唯一人生目的。很少人以研究中国社会实质上的突变为人生奋斗目的。孟尝君养士三千,看来只是对现实政治斗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世民喜欢的"尽入吾彀中的科举",是以社会稳定即李唐王朝永保统治权为目的的。一到科举实行的时候,普天下便有秩序地游走着这种考取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历代统治者或者争夺者都要争取这部分"斗争性极强"、生命力旺盛的人。他们或者帮助宦官外戚,或者帮助军阀,或者自成军阀夺天下。夺得最高地位的刘邦(管理知识分子)的流氓意识,非常值得研究但却一直被忽视其代表性。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霸道和王道及相互结合,都从流氓无赖意识中产生。自汉代以后的所谓儒教人物,在《儒林外史》可以看到集中反映:口是心非,满嘴里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行为低贱阴恶,--全都属于流氓无赖心态。社会的强权统治和管理权的争夺,使得老子和庄子发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盗亦有道"、"窃国者候"的愤怒谴责和无奈叹息。在《水浒传》中,高俅和宋江目的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机遇和能力的不同罢了。贫民之子李逵一旦长成便苦尽甘来,凭着流氓无赖的本性在日常生活中即靠威压众人过活,到了夺取权力的时候更是丧心病狂地滥杀一气,终于争到了"不事生产(刘邦语)"的政治地位。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农民即"事生产者",是"不事生产者"之间的无情倾轧,是对"事生产者"的剥削、迫害或残害,即吃人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识分子,以政治为最高目的,四处流浪,寻找门径。也有人因为爬不上去而只能从事艺术创作,成就了文化事业,反映和表现这种流氓无赖意识。吴承恩就是这样。应该说明,中国大一统的社会需要这种人,就连人类社会也需要这种极为活跃的因子。不少英雄人物也有这样的游民出身和生存经历,夏禹便是如此。?二是由于不搞计划生育而不断地循环地产生的流民流寇。历代农民,在封建家族观念支配下盲目地大量生育,社会也没有任何限制,往往在一个王朝初期还极力鼓励生育。于是,很快就以几何倍数地惊人数目涌现了富余闲散人员,大大超出了生产能力的增长,造成了经济的困境。加上,政治混乱,土地本来就日益见少而又无法限制土地兼并。失业者越来越多。这些人成为市井流氓,或者散兵游勇。阿q便是这样的可怜的人。于是,结成宗教式谋生团体如帮会势力。终至于啸聚山林,再遇到天灾人祸的导火索,正好燃起熊熊大火。历次农民起义,都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一恶性症状所促成的。整个社会于是停滞不前,待到战争及动荡削减了人口,降低了原有矛盾的刺激性,社会便在新王朝的统治下休养生息,进入又一轮生育--膨胀--危机--战争--安定的怪圈。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人数达到一定倍率时,社会就要动乱。三国时期,五千万人被战争夺走三千万生命。而到了封建统治最为完善的乾隆年间,中国人口一下子达到了四亿。社会时时处处都像坐在火山口上。他们的生存意识和斗争意识达到极限。太平天国便成为封建社会末期最大的一次社会动乱。可以说,《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社会群体基础就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流氓无产阶级。这个阶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一无所有也就无所畏惧,这就又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能够造成社会结构的崩溃。孙悟空存在着这些人的特性。接着,我们来看《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思想根源。第一层次的论述中已经包含了这一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说,《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起源于人的本能意识,继之明显地起源于中国道家及百家学说,然而从实践来看应该说起源于民间和历史所有的中国人的流氓无赖意识。孙悟空的历程,同样可以说是人生历程的象征。孙悟空具有人的本性。少年时对人生的目的产生了迷茫,纯粹为了感官的乐趣而游玩。青年时人生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但也从鲜活走向僵化。上升交游,四方求学,打破死限,醉生梦死,扯旗造反,失败坐牢,悔过求经,终于从思想上接受"招安",不再有引人注目的行为、思想和追求,从此做了护法的"保卫处长"。几乎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这样的历程,从怀有一种大而迷茫的志向到最后几乎都失落,最终在现实中被理性化地泯灭。生命就是痛苦,最痛苦的是人生最终价值破灭的痛苦!孙悟空所接受的理性化的道家思想,在其发展中曾经蜕变为墨家和武侠,主张个人英雄主义,纵横天下,替天行道,为所欲为。孙悟空何尝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侠!从古到今的中国社会到处都有这种思想意识。生存的艰辛使得国人如此短视和低贱。活下去,是最大的真理。就连作者心态也是这样的。作者只有经历了失落、迷茫、不平、空虚的追求历程,深明中国社会的思想真谛,才能写出这样的著作来。揭示 《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现实意义揭示《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意义。中国人的流氓无赖意识根深柢固,绵延不绝,遍及九州,只要看一看现实生活就可以确认这一点。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到处充斥着流氓无赖意识。管理人民的官场,贿赂贪污比比皆是。而下层社会,盗窃抢劫令治安成为司空见惯的最大问题。生意场上,欺诈赖账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流氓无赖意识为主导来行事的人是不讲什么人格、精神的。他们不怕人看轻,品格低劣下贱,心地阴恶狠毒。不过,在表面上,他们却深得奸诈的真传,满口里是仁义道德,无情地指责攻击他人。自古以来的中国普通人就缺少一种"君子"的风度和心胸。就连文学艺术中也在盛行"痞子小说"(尽管作者会是在一种过激心态下说的反话,但"我是流氓我怕谁"的骂街确实风行全国,道出了人们的心声)和武侠小说(动不动就要指斥和打击他人而不是宽容他人)。建立在落后经济基础和陈旧思想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群体的生活和精神是不容易彻底改变的,尽管也在发生着渐变。如此说来,流氓无赖意识正是改造国民精神的一个焦点。在这一点的变革上,以提高人的精神层次、美化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的文学应该起到独特的作用。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剖析,希望国人树立新的国民性。文学应当改造中国人心底处深藏的流氓无赖意识--"流氓鬼"。不能让这种低级生命存在的需要和阶段就像精神胜利法一样的流行精神病再来操纵中国人的灵魂。文学应该让中国人树立一种新的人生意识,那就是传统早就有过而被长期封建专制所压抑和扭曲的民族魂: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克己奉公,包容博大。让新的中华大道树立起来,这就是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利用现代民主政治为平等个性的发展提供社会科学条件;利用高科技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为人们建立"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生活基础。既有社会正当约束的认可如计划生育政策,又有个体创造的极限发展。像孙悟空那样的盲动,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西游记》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部通篇塑造主人公的长篇小说。由此,笔者希望产生新的中华大道所主导的孙悟空形象。《西游记》这样一部哲理小说,作为中国人漫长发展过程中一段思想意识历程的记录,有待于学者的进一步探讨。

经典名著是人的精神创造的产品,总是带有某种目的和意义,具备着某种价值。人类之所以需要它,正是因为文学对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时候,一个时代的经典名著会影响着、推动着整个社会生活。雨果的《悲惨世界》促进了免囚保护事业,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点燃了奴隶解放运动的火焰而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为欧洲人民反击德国帝国主义的侵略灌注了一股动力。由此可见,经典名著的巨大作用。经典名著能影响读者,教育读者,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来激发读者追求和创造美好的事物。作为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学校和老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并引导他们阅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能力的培养,认知视野的拓宽和心灵的净化。一、引导阅读经典名著,有利学生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经典名著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从而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在阅读经典名著时,学生总会对作品的内容如人物的行为、命运和种种生活情景,在感情上产生强度不一的反应,引起或优美,或丑恶,或崇高,或卑劣,或悲痛,或可笑的感觉,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经典名著必然融注了作家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感,渗透了作家对现实美的发现和思索。如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展现的清峻、幽深的境界,很能触动学生的审美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情趣、人生意义倾注在所描写的雪景中,诗人在政治上遭到打击,他把十分险要的环境化成一片冷峻、孤寂的境界,宁静中透出诗人内心的坚韧和骚动不安,透出诗人的理想、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给人以一种审美上的享受和发现,陶冶读者的性格。又如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中写的不过是一个寻找昔日恋人的故事,表现了上了大学、当了干部的“我”对自己离弃的情人所产生的自责和悔恨。然而作者在给读者打开了一个草原人民的蕴含丰富的生活世界的同时,又给这一切赋予浓烈的审美情趣,使读者感受到苍茫的草原、笨重的勒勒车、柔美善良的女性、强悍深沉的男性、伟大的母爱和种种古朴的落后的习俗;也看到爱情与丑恶、失望与希望、文明与愚昧的搏斗,让读者在审美中把握整个民族的时代的底蕴。再如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诗歌《致橡树》,诗中描绘了一株木棉树对橡树的苦恋和挚爱,让读者感受到爱的力量,爱的坚贞,从而树立不依附、平等互敬的新时代的爱情观。名著中描写美的事物会引起人们的美的感受,描写丑的事物同样能引起人们美的感受。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中塑造了一个守财奴阿巴贡的形象,他为了敛财聚宝,费尽心思,甚至六亲不认,冷酷无情。作家通过对他的讥讽、嘲弄,否定了他的丑恶行为,衬托出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让读者从中获取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从而对美丑有更充分的认识。经典名著对人的精神有着重要的补偿功能,即当人们的某种需要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时,可从文学作品中得到补偿。没去过泰山的人,可以有《泰山极顶》的满足,没见过巴黎圣母院的人,可以从《巴黎圣母院》中感受,意志薄弱者,却可以有鲁滨逊的冒险、柯察金的坚强;不懂爱情的人却可感受罗密欧朱丽叶的柔情蜜意、贾宝玉林黛玉的缠绵悱恻。经典名著开阔了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二、引导阅读经典名著,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知识。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更能从不同时期的经典名著中了解久远的历史,认识当时的社会,弥补因年代久远而无法了解过去的缺憾,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让中学生阅读杜甫的“三吏”“三别”这一组诗篇,就能够了解到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许多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能够增进中学生对封建社会矛盾斗争的理解,仿佛具体而生动地看到新婚夫妇如何被迫离散,老夫老妻如何被迫投军参战;田园的荒废,官吏的无情,生活的困苦,人民的哀怨,一幅幅惨象如在眼前,一声声哭诉犹闻在耳。这就使学生认识到“安史之乱”不仅使唐王朝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更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也从中更能体会到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对于过去时代产生的经典名著来说,它总是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内容和历史痕迹,对于当代产生的经典名著来说,也总是反映了现时人们的生活、斗争的情景以及时代精神。读者的生活的范围及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体验和穷尽全部的社会生活,而名著就给读者提供更丰富的生活体验,更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比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为读者塑造了一个“迫害狂”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刻画,揭示出封建的旧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这个历史就是人吃人的历史。让学生认清这就是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就是造成民众愚昧麻木的根源。这正如鲁迅笔下的阿q,在阿q的脑子里,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就要杀头,这是他的正统观念。也正如鲁迅笔下《药》中的茶客,在茶客们的脑子里,夏瑜劝牢头造反是发了疯了,因此死有余辜,这正合他们的思维逻辑,如果这个时候,劝阿q向革命者学习,叫茶客去同情夏瑜,这未免有些滑稽。因为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在这个黑暗、腐朽、充满罪恶的社会里那些受迫害、受愚弄的民众不可能有这些壮举,这正是鲁迅倾毕生精力要“呐喊”,要砸烂“铁屋子”的原因和伟大意义之所在。所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不仅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而且对相关的教材阅读及应试的阅读理解也大有裨益。三、引导阅读经典名著,有利于学生净化心灵,完善自身人格。经典名著不仅给读者以知识,而且让读者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也会产生共鸣和思索,甚至得到心灵的震撼和洗礼,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经典名著表现了真善美,对读者具有教育作用。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不仅是欣赏和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受感染和受教益的过程。面对名著中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学生总是与自己的生活、思想相对照、相比附,从而唤起心中的是非感和道德感。学生看了塞万提斯的小说《唐·吉诃德》就会对唐·吉诃德的形象产生滑稽可笑的感觉,而在可笑之余也就会认识到人的思想行为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按自己的胡思乱想鲁莽行事,否则就会到处碰壁。而大量的表现英雄人物的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更会使学生受到教育,他们不仅会从心中崇敬保尔·柯察金、林道静等,而且会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他们,仿效他们,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加强自己的意志,净化自己的灵魂。荀子认为,艺术“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汉代思想家王充也认为“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历史上优秀的作家,也往往是优秀的教育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是通过对现实的描绘和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探索,揭示真理,歌颂美好,批判邪恶,嘲弄愚蠢,在培养人们崇高的思想感情,坚强性格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净化思想、灵魂方面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经典名著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说明和评价生活,因而它的作用具有生动、活泼和潜移默化的特点,主要通过形象感染,通过审美来实现。陶渊明的诗文并没有直接进行道德说教,但当学生读到他的诗文,神游于其中的境界,吟诵再三,那种追名逐利、庸俗卑劣的思想、品质自然被冲淡、抑制或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一方面是有限教材内容的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为学生了解因时间跨度或空间跨度之大而未知的中国的乃至世界的历史和社会现状搭建了平台,为丰富学生的学识、提高阅读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这些经典名著的作家身上或从作品的形象上学到许多优秀的品质、健康的思想情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身人格。

可以就作品的人物形象与其他作品的人物作对比,可以分析作品的间架结构,可以讨论作品的叙事结构,可以研究作品的审美价值,可以以小见大,从这部作品研究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作意图,创作手法等等。麻烦采纳,谢谢!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性”写一篇议论文,书写阅读古典名著的好处和重要性,从不同角度的观点对阅读古典名著进行衬托,正文:

什么是名著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有名的书。但是,书又分很多种类。所以,我们要挑适合自己的书,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书,其实也算得上是“名著”了。当然了,切切实实的名著还应该是文采斐然,文学价值高的书籍。

为什么要进行名著阅读?一说到名著阅读,很多同学就会叫苦。说:”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内容也不精彩,我一点也不喜欢,不看。”还有的人会说:“每天这么多的作业,等着我去完成,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去名著阅读呢?”

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我已经是听多不见怪了。尽管名著阅读的确会花费一些我们的日常时间;有些名著也确实难以下“咽”。但是名著阅读背后带来的好处还是非常有诱惑力呢。

对于日渐严格的高考来说,毫不夸张地说,得语文者得高考。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无疑是占了很大的分值,而考试的题材也是越来越多样化,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果没有浓厚的课外积累,你拿什么和人家竞争呢?

其二,名著阅读既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放松我们的身心,培养自己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是可以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呢?

可能对于一部分的同学来说,进行名著阅读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于是他们就从老师给予的任务表里,挑着读。更有甚者,连书也不会去买或者说去借。我个人认为,名著不仅要看,还要慢慢的品味,细嚼慢咽才能体味到名著里的文学味,最好是反复多读几次。这样才能找到藏于文字中的精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话鲜明的体现了名著阅读的必要性。我曾在网上见过这样的一幅图。图中把书作为台阶,你的阅读量越多,你的台阶就越高,你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就越多。没看过书的只能看到世界的花花草草,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看到的是世间的人情冷暖,而积累的大量阅读量的则站在了云端上。

这并没有夸张,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难道不是如此吗?必要的名著阅读,可以开拓你的眼界,增加你的学识,更能从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你的气质。活到老而学到老。因此,名著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