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 传统 文化 的结晶,对中小学生进行书法 教育 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小 学书法 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中小学书法教育论文篇一:《中小学书法教育探微》 摘要: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闪耀着古国文明的灿烂光辉。汉字书写是衡量个人素质的标志之一。汉字本身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华夏文化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书法教育是大家既关注又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明确书法教育的意义,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创设浓厚的书法氛围,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传授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书法的基本技能,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书法;探微;意义;兴趣;技能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闪耀着古国文明的灿烂光辉。即使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汉字书写仍然是现代社会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衡量个人素质的标志之一。汉字本身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华夏文化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去年教育部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由此可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高度重视。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今,不少的中小学生书面作业书写极不规范,卷面极不整洁:有的缭潦草草,如画桃符;有的歪歪扭扭,如蚯蚓滚沙;有的花里胡哨,其状惨不忍睹;有的笔画凌乱,结构松散――教师在批阅作业时,形同考古。好在从2012年秋季起,很多学校开始从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开设书法课,如何指导学生写一手规范而又漂亮的汉字?这是大家既关注又棘手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 经验 ,谈如下一些粗浅认识,与广大教育同仁共勉。 1明确书法教育的意义,高度重视书法教育 “字如其人”,书法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反映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和时代精神,是一条独特的人文风景线,是留住历史记忆的载体。规范的书法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领悟力、 想象力 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家长、学生、老师、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借书法教育的东风大力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和书写能力,决不能因为师资、场地、时间或其他原因让书法教育流于形式。 2创造浓厚的书法氛围,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汉字是全球文字中,最具美感、最富审美内涵的文字。汉字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高深艺术,它以独特的笔墨线条,展示着宇宙自然的神韵,折射出书家的心灵世界,充分显示中国人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人们常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校或班级应采取多种 渠道 和办法创设浓厚的书法氛围,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为达到这种效果,不妨采取这样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如:引导学生欣赏书法名家的名帖,让学生感受美;邀请书法名人到学校作演讲或现场书写名联、警句,让学生欣赏美;校园里的文化墙、走廊上、宣传栏内张贴学生的书法作品,让学生享受美。以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起书写的兴趣。 3传授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要让学生写好字,那就得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在书法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在指导学生书写汉字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解并示范正确的执笔姿势。用硬笔书写的执笔姿势应做到:写字时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低于拇指,大拇指和食指自然弯曲,手指尖(食指)距笔尖约3厘米;中指的第一关节从后面抵住笔杆,笔杆斜靠在虎口处;无名指和小指一齐弯曲,依次靠在中指的后面,指关节略弯曲。毛笔书写时,执笔姿势要做到:用拇指、食指的第一指节相对捏住笔杆,大拇指的第一关节要向外凸起,不要凹下去;中指并于食指的下面,并向内勾住笔杆,也要用第一指节;无名指的指背向外抵住笔杆的内侧;小指跟在无名指后面,两指合力,抵住笔杆。毛笔书写的执笔要领:笔杆必须正直不歪斜;做到“指实掌虚”;竖掌、平腕。其次,还要给学生传授写字时的正确坐势,写字时的坐势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正,就是头部端正,勿歪斜。应该稍微向前俯视;身正,是指上身挺直、两肩齐平、腰部挺起、胸部不要抵住桌沿,以免妨碍呼吸;臂开,就是两臂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成均衡之势,笔距前胸一尺左右;足安,就是两脚自然放平稳,不要交叉或蜷腿、踮脚尖等。最后,教师还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必要时还需手把手传授技巧。在平时的书法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注意督促和提醒学生,并反复强调书写时的执笔姿势和坐势,帮助学生形成定势,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指导书法的基本技能,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字如其人”、“写字如做人”,在书法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书写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规范的写好基本笔画,注意运笔、收笔,力争一笔一划都准确到位。在书法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读贴能力,鼓励学生观察汉字的一笔一画在田字格中的准确位置,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各部分的占格情况。动笔之前要让学生观察范例字的结构特点,注意高低错落、宽窄变化、避让穿插,只有观察仔细了,写出来的字才规范、漂亮。在具体的写字过程中特别要训练学生摆好关键笔画的位置,用心临摹,让学生逐步做到观察细致,书写准确,字字笔画舒放,结构匀称,写出的每一个字都应做到字正形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写字的时候,不认为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觉得是在进行一项创作,书写结束时内心自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由此,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便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5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强烈愿望 写字是精细活儿,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切忌浮躁。书法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有时可说是枯燥的、乏味的,甚至是繁琐的活动。怎样才能将这种枯燥、机械的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呢?笔者认为必须要有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我们不妨采用学生评价(生评)、教师评价(师评)、学校评价(展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学生评价,即通过自我欣赏、小组评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教师评价,即教师在批阅学生作品时,可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划上红线,写上鼓励性批语,把优秀作品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向写好字的学生靠拢;学校评价,就是在校园里用展板展出学生的书法作品,奖励书写优秀的学生,特别优秀的作品还可向县、市举行的中小学生书法作品展览推荐展出,从而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写好汉字的强烈愿望。 总之,书法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教育同仁具有高度的热情,并付出巨大的精力,优化每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方能让每个学生写出一手规范、漂亮的汉字。 中小学书法教育论文篇二:《浅谈现代中小学书法教育》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创造,它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正是有了它才使中华文明数千年永续传承发展,书法艺术更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书法教育是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书法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提出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反思 在现今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教育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品格 古人认为书品与人品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古人在书法教学中尤其注重人品的修养,认为“书如其人”,要想教学生写好字,必先教其会做人。“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有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北宋著名的画家黄庭坚的这句话正揭示了书法艺术“心正则笔正”的内涵。我国历史上的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可谓很好的体现了书品与人品二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他的《祭侄文稿》、《东方朔画赞》、《多宝塔碑》还是《大唐中兴颂》等书法作品都具有一种刚劲不阿、浑厚有力、气势恢宏的艺术风格,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颜真卿正气、笃实、不屈服于权贵,刚正不阿的道德品质。在书法教学中,可以通过书法家及书法作品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高尚的品格,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2、提升审美 书法还具有美育的功能,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书法名作及书法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还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感悟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与书法精神的源远流长。、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当老师引领学生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学生会对书法作品形成一种直观的、直接作用于视觉上的审美感受。正如中国现代美学大家宗白华所言:“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这种审美感受会通过欣赏者的主观意识慢慢的到达内心深处,使主观意识与书法作品以及书法家之间形成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3、有益身心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当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譬如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心态浮躁缺乏耐性,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等等。而书法练习对青少年的个体情绪、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书法教育不仅有益青少年的心理、情绪、智力的正常发展,而且还可以增强体质。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制度不健全 我国没有明确的将书法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的基本国策中;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并未在思想上真正重视书法育。国家教委虽然早已明确的规定书法课为中小学的二级课程,应受到与美术、音乐、体育等课同样的对待。但是并未出台相关的实施制度及 措施 ,而且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落后。 2、课程设置不健全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业绩、学生为了考试得高分,书法课可以说早已名存实亡。教师挪用书法课的行为早已屡见不鲜。学生、家长、老师只看重学习结果,只关注分数的高低,把其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许多中小学校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并未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要求,而把那些与中、高考无关的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等课程挤占得所剩无几或者是直接不开,这种做法使得素质教育几乎成了空话、书法教育几成空白。书法教学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书法练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的字也写得越来越差,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在中小学中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 3、师资力量薄落 我国目前书法教育师资严重短缺,供不应求。如果全国各中、小学都按教育部规定认真执行,普及书法教育的话,所需要的书法教师数量将是非常庞大。而目前我国持有书法专业文凭的专业书法教师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书法师资的供求矛盾日益突显。而更糟糕的是在应试教育有大环境下,我国的书法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它是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 三、关于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建议 1、落实书法教育工作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作为对评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要完善考核办法,如学校是否落实书法教育政策,落实状况如何;各类考试规定错别字的扣分标准;高等院校设置学分,象考普通话合格证一样,不通过者,影响 毕业 。 学校教师汉字书写水平,跟教学质量考核结合等。通过考核,促进人们对自己书写水平的重视,那么书法教育也将会更加容易开展与普及。 2、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书法教育理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书法课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书法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历代名帖,名家书法创作,书法家笔会,书法展览,书法讲评,书法论坛,书法家 故事 ,书法家专辑等内容,可以把抽象的书法艺术通过多媒体的平面效果与立体效果提高视觉冲击力,增强书法艺术的趣味性.。如果把书法教学和电教媒体结合起来,一定会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国书法形式虽然简单朴素,但它却能表达丰富变化的美。使用书法录像或光碟则会化抽象为具体。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既可欣赏章法构成的整体意境,又可关注单行行气的流畅,还可通过特写体味一个字结构的趣味。使学生在感受画面的同时,获得丰富的体验。多媒体不仅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 方法 ,更在于媒体能以自己的信息表现技术的长处。 3、社团协助、社会一起 各级书法协会、学会、研究会,以级书法教育委员会等是从事组织书法研究,书法创作,书法交流,书法比赛,书法展览,书法培训,书法编辑出版活动的专业性机构,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书法专业人才,学校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他们合作,借用他们的书法专业优势,来推进我们学校的书法教学工作。如合作开展书法比赛、书展现场讲评、书法师生讲座、书法家笔会、聘校外书法兼职指导教师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广大师生的书法专业知识,推动我们学校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小学书法教育论文篇三:《试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汉字是中华五千年 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 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且书法 艺术 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 现代 中国 公民应有的 基本素养 。 【关键词】书法 教育 ;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创造素养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1990年国家教育公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的通知》,指出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 一,搞好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 工作都有着主要作用。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误认为书法不重要了。因而没有必要花功夫去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书写的乱七八糟没法阅读。其实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 科学 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 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 规律 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2.书法 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的 文化素养 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传播文化知识。 3.书法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主观创造素养,书法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手段之一。“书画同源”,书法的美也是无限的,个性化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字都有其独特性,书写者对审美的角度不同,书写技能的高低,产生不同的书法效果,从中体验书法的线条、结体、章法的变化莫测,进一步领略书法的妙境。书法拥有的美与渭独树一帜、学生可通过反复书写尝试感受书法带给人的无穷魅力。 在 艺术 门类中,书法最具 中国 特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 音乐 的和谐”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性、而从目前书法教育的书法教育的现状看,整个 社会对书法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还没有形成一个全民学习法普及书法的教育的气氛。希社会和教育部门尽快推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1. 浅谈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2. 浅谈小学教育的论文 3.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4. 浅谈基础教育论文范文 5.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6. 中学美术教育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我爱书法作文4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暑假,妈妈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修正我写字潦草的坏毛病。
那天早上,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了书法教室,进门一股浓浓的墨香扑面而来,教室里已经有不少年龄不一的同学在认真写字了。
老师很快给我安排好了位置,并告诉我写字前的准备工作和毛笔的书写姿势。当我熟练一会儿后,老师就握着我的手,开始教我写笔画。示范过后,便由我独自书写,舔墨、提笔、落笔……我不断重复动作,点点点,横横横,两个只是很简单的笔画,我却怎么写都写不好,我越写越沮丧。等到下课回家的路上,我愁眉苦脸地对妈妈说:“早知道毛笔字这么难写,我真该好好写钢笔字啊!”一边说着,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几天的课过后,我渐渐找到了手感,特别是笔画课结束后,从写字开始,我更从中找到了乐趣,每当我写出一个个漂亮的字来,我的内心都感到无比的愉悦。
星期五,爸爸说周末打算带我出去玩两天,我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星期天我可是要上书法课呢,我现在已经离不开我爱的书法了。
小时候,我还不懂欣赏,更不明白“书法”为何物。我知道它颜色单调,也不是很工整,我甚至讨厌这枯燥无味的东西。
入学后,老师从“文房四宝”把我引入了书法世界,还用了一幅她的作品来教我们练字,同学们个个都夸老师写得好。渐渐地,我迷上书法。博学多才的老师告诉了我许多关于大书法家练字的故事,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名字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让我懂得“持之以恒,才能写出好字来。
写字说似简单,但事实不是这样,要想写一手好字,什么“左低右高、上宽下窄”都不容忽视,稍有一点偏差,整个字就会不协调,可能不堪入目。
那是一个阳光明艳的正午,老师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同学们个个都很兴奋,因为今天老师就要教我们练第一个字。平时,同学们苦练笔划,就是为了等这一天的到来。老师说:“同学们,今天不练别的字,就写“人”字……”我们似乎有点失望。
“人”字虽然只有两画,可也不好写。有人把它写得左右分离,有人把它写到格子的最顶端,让我吃惊的是我居然把它写成了“八”。写字还真难。
书法学习是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它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而我们就是攀登者,只有一步一个阶梯,稍不留神就会跌落山崖,而坚持不懈的人终究会登上险峰。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提高了我们修养,这将影响我的一生!
书法,我爱你!
大家都知道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吧,每当谈到他“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迹后,相信人人都会啧啧赞叹。而我就是对书法情有独钟的一位少年。
爸爸在我儿时就教育我“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就能体现出自己的修养是好是坏,所以一定要把字给练好。用心良苦的爸爸把我送去习字班,让我潜心学习。开始的我感觉写字十分枯燥无趣,从一横到一竖,每个笔画都要练到不计百遍千遍,手真是酸得说不出话来,当然这也少不了我的抱怨,当时真是很不理解爸爸的做法,但又能如何?只好硬着头皮一直在练,每年春夏秋冬,不管是酷暑难当还是寒冷刺骨,一到周末,我便准时赶去活动中心,从无缺席。俗话说得好“日久生情”,再怎么讨厌的东西也会变得无比喜爱,渐渐地我也对书法生起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我从以前的软笔转变到现在的硬笔,花了不少功夫,虽然很苦,但我却得到了不少乐趣。
这几年我的书法作品也获了不少奖项呢!最让我自豪的是“全国硬币书法少年组二等奖”、“江苏省少年组金奖”,每一张奖状都凝聚了我辛勤的汗水。每当看到一张张获奖证书,一种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此时我感觉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回报,不禁感慨:没有苦,哪有甜啊!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我强的人还有很多,我要更加勤奋努力,做到更好!
我爱书法!
小时候,我的字写得不是很好,每当看到字写得特别好的人,我都会肃然起敬,特别是看到一些书法家的作品,我的心就不由自主地赞叹起来,甚至还有一丝羞愧。似乎是知道我渴望练好字的想法,妈妈带我去报了书法班。
那一天,刚下过一场大雨,暖和的阳光照耀着草坪,朝气勃勃的小草挺立着身躯,吮吸着露水。我和妈妈到了书法培训班,走进屋内,那些挂在墙上的工工整整的毛笔字,就把我吸引住了,我不知不觉中对书法有了兴趣,我爱上了书法。
刚开始,老师教我们握笔,我很认真地学,但总是出差错,不是这儿不对就是那儿不对,但我并不气馁。老师很有耐心的教我,我总算是学会了握笔。
接下来,就是练习写基本笔画了。我努力的控制住笔,但笔就像是一个淘气的小孩,我往这,但它却偏偏不听我的指挥,写的笔画歪歪扭扭,更别说好看,我很恼火:为什么总是写不好呢?我想放弃,但我对书法的热爱就紧紧地抑制住我。我看看周围,其他人也在认真地练着。我想:我也不能落后!于是,我拿起毛笔,又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辛勤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丰收的硕果。练习本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像变了戏法似的,全换成了字迹工整、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大字。每天老师夸,回到家,父母也夸,自豪之感油然而生,我每天陶醉在欢乐的海洋中。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亲身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书法陶冶了我的性情,书法带给了我快乐,我热爱书法!
我爱上书法,其实我二年级就开始补书法了,因为哥哥有再补,所以呢!我妈就带我去上课了,虽然刚开始不怎么的喜欢书法,但......我愈来愈喜欢书法了,所以我也愈写愈有心得了,所以我写到现在也很值得,也没有辜负爸爸和妈妈的期望。
所以我学了两年我就第一次参加了比赛当时要参加很紧张,就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当时抱着老师和爸爸和妈妈的期望而去参加了比赛,比赛时我第一笔都不敢下,我 鼓起了勇气,终于成功的把它写完了,但我一直等到结果大慨等了三到四个月,结果我竟然得了第一名,第二次是在五年级的比赛,当时比赛的规则是四十分中午十 个字,那也是我的新挑战之一,那时我也非常赶紧的练习和练习和练习,到了比赛前一天晚上,我还是在书房练习,比赛当天也是很紧张,虽然我有比过很多次的比 赛但......还是非非常常的紧张,结果名次很快就出来了,这次我得了第二名,但我还是很开心,虽然不是第一名。
我的书法老师是卢老师,他得脾气和书法都很好,我一值在想,为什么老师那时候一直说我的皮去很好,搞不好,是因为我上了书法课吧!!大慨是卢老师的引想吧!!我好像有点自练吧!!
书法是一种艺术,一种爱好,一种乐趣。
书法让我受到一种熏陶,书法可以让我变得宁静。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就给我报了兰州的琴韵书艺书法培训班,在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
书法来源于生活,让我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书法讲究横平竖直,一笔一画都充满写字者的情绪,都需要我们区认真琢
磨笔锋、字间距等,也就是笔法和章法。
我在学书法时,曾经半途而废过,因为我没有耐心,总感觉很枯燥、乏味。后来,我发现书法里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让人着迷,于是才重新爱上它。
书法,内涵很丰富,古代就有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说。而毛笔则有很多种,按大小可以有小楷、中楷、大楷,斗笔等,按照材料还有羊毫、狼毫、兼毫等,甚至还有大小白云等等。
而写书法时,要坐直,右手要正确执笔,左手轻轻压在宣纸上。
书法创作是技法、情感、个性的混合体,是书法家思想、意趣、学养等方面的彰显。偏工易就,尽善难求,一个人格鄙俗、精神境界平庸而又了无思想的人断不能进行书法创作。书法在我们民族数千年的文化遗产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并赋予追求她的人虚静、笃恭、至思、养性,可谓:艺术是生命和人格的表白。
我从八岁时才有兴趣和毛笔打交道,虽然当时写的不怎么样,但是觉得很好玩。现在,我懂得了毛笔字的正确写法,时常临帖,而且也从中悟出很多人生的大道理。我相信,我一定会把中国的传统书法练好,把文化基础打好。
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人都知道,象棋、舞蹈、武术等等。而我却爱中国的书法。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风舞龙翔。”这是上个学期综合性学习中的一句话,我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啦!每当别人问起,我就会摇头晃脑地背起来。对啦,你还不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上书法吧?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我家楼下,有个老爷爷,他可喜欢练书法了。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他家做客,我看见这位爷爷的房间里挂满了书法作品。其中,一个“龙”字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龙”字看起来潇洒、奔放,活生生就是一条龙。于是我回到家,自己也拿起毛笔、纸来写,可怎么写都像一条小虫。我奇怪极了,于是便上网查找如何写好书法的资料,无意间又看到了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我看后赞叹不已,便想模仿模仿,谁知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哪论得上什么书法。我一气之下,挥笔乱画,将一个“武”字写得乱七八糟,妈妈走过来,看到我写的字,连连称赞,我的头上顿时冒出许多问号。妈妈说,这是狂草,草得越乱越好,只有把心里的不满全部发泄出来,这样字才会写得有力,潇洒。我听后,心里美滋滋的,便继续练习。
这两天我上书法课,老师让我们用毛笔写字,我觉得非常有趣!毛笔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笔头是用狼毛,羊毛和猪毛做的。上课时老师让我们站在桌子边,她先给我们示范了一个字,她写得非常好,我心想如果我第一个字就能写得这么好那该多好呀。老师告诉告诉我们了一个写字的口诀“藏锋起笔走,顿,行笔走,提,顿,回”,我用毛笔试了试写了一横,非常不好,我觉得铅笔比毛笔还是好写多了!因为毛笔的笔头是软的,需要粗细的变化,铅笔的笔头是硬的,我们更容易掌握。
并且拿毛笔的姿势也和平时写字不一样,是五笔执笔法,是大拇指和食指捏在笔杆的中间,中指捏在下面,无名指和小拇指捏在笔杆的后面,必要和桌面垂直,手要压在纸上,才能写出好字!老师还教我们毛笔的书写有藏锋和露锋,藏锋就是把笔锋藏起来,笔画的收笔要往回收一下,露锋就是把笔锋露出来,笔画的结束是尖的。我写了第二个横就好看多了,但第三,第四个却又不好看了,老师告诉我,“慢慢的,不要着急,要用心不要放弃”我很快就写完了三张,但却写的并不好,我发现写毛笔字不能快,需要很大的'耐心和认真。
我爱书法,是因为我把它看作了人生。心胸狭窄的人从字上就能看出他的小气、自私;而心胸宽广的人字迹工整、漂亮,也能从中知道他的胸怀能容纳下大海。字迹体现了人的性格和品德。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 中国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古老文化。练一手好字要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要知道做什么事也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好的,书法更是这样。我认为练书法是一门有趣、有意义的事,它不仅能让心静下来,还能让自己的心胸变得宽广,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一个人的脾气、性格都和字有关,你的字写好了,脾气性格也会变好的。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项受用终身的本领,以后我们会经常运用它。练好书法,那它就会永久地在你身旁,无论到天涯海角,它也会跟随着你。这项本领是你步入社会的钥匙,是走进大世界的小基础,有了好本领,到哪里都会受人敬仰,而只靠别人的力量来开后门的人,就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
书法就像人生,只有坚持到底并为之付出努力的人,才能品尝到最甜的果实。我们练习书法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自己有了本领,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不然你今天落后了,就算明天付出更多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赢回来。从现在起,写好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爱书法书法,乃至中国的传统精髓。而我,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可以说是深深的迷恋这个文化传统。
你,如果只单单认为它只是把墨汁用毛笔写在纸上,那你就错了!它不仅仅纸、笔、墨,他有着无穷的智慧:传递的智慧。柔和的美丽:内心心平气和的美。无比的味道:墨汁的清香。
写一个毛笔字,并不容易。若果你在写毛笔字的时候,手稍微晃动了一下,那我会郑重的告诉你:这张纸被你糟蹋了!写毛笔字时,要气运丹田、心无杂念。写毛笔字,你第一件事就是要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当然是笔、墨、纸、砚。换个角度说,也就是毛笔(或者是湖笔)、墨汁、宣纸、砚台。学书法,这些样样都不可以少。
每当我伤心难过时,我就会写毛笔字:跟毛笔诉说我的苦痛。毛笔去告诉完诉宣纸,就和我一起哭泣,等它哭完了,也会去告诉墨汁和砚台,然后又呜呜的哭起来·······写完毛笔字之后,我的心情就多云转晴天,然后又写上几个小时。
每次我写毛笔字的时候,总是会弄脏宣纸的脸,总是会把毛笔的头发折腾来折腾去,也老是把砚台弄得脏不溜秋,也会把墨汁瓶的血(墨汁)挤个精光,但是,他们都在默默无闻的接受我、服务我。这种精神,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
啊!我爱书法!我祝福书法:天长日久的传递,永远生活!它会是永生的书法!!
我爱书法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爱好,有人喜欢好玩的电脑,有人喜欢可以描绘祖国大好山河的国画,但我却与众不同。我喜欢虽然枯燥但是可以将中国五千年的汉字传承下去的书法。
有人曾经问过我你为什么会喜欢枯燥乏味的书法呢?我的回答是:“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可以锻炼你的耐心因为它必须用你的眼睛去研究用心去体会。”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爱上了书法,因为爱上了书法所以我发奋图强,我梦寐以求有一天能参加我们学校的“羲之杯”现场写字大赛它在每个班只选10个人,所以我认为这是实力的象征,也是爱书法的见证。可我们班写字高手如云我认为在小学生活里总有一天我会进入前十的,果然又经过2年啊努力我终于参加了我梦寐以求的“羲之杯”比赛了并且得了二等奖。
为什么我会得到二等奖呢?因为2年以来一直有一个故事激励着我。那就是入木三分,故事讲的是王羲之他能写很多种书体,他欣赏张芝的草书常常用手在衣襟上画来画去把衣襟都画破了。后来晋成帝让王羲之写祝版笔入木三分。
我的梦想就是笔能入木三分,我相信入木三分回激励我努力把漂亮的中国汉字画成一幅优美的画卷。
看着一张张名人的字迹,看着一本本栩栩如生的作品,我终于忍不住了,让妈妈给我报书法兴趣班。
我到了陈老师家,陈老师可严了,把一块大橡皮放在我们的头上,只要弯一下腰,橡皮就会掉下来,这时陈老师就会拿出戒尺来批评我们,我一直不敢动身,深怕橡皮掉下来。怎么练字这么难呢?
我本来写的歪歪扭扭,没有几笔是直的,这时,老师把右手中指上那鼓鼓的老茧给我们看,教导我们怎样勤学苦练。我听了陈老师那练了十八年那惊人的数字,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字。
于是,我每个星期五都会去陈老师家练字,陈老师也经常鼓励我,书写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每天练字都会练字15分钟。陈老师说:“虽然我的字对自己有帮助,但对名人来说,我的字离名人相距差的是十万八千里,要知道,名人的作品都是练了万千遍的,而且百练不倦,你必须练到十级才行。之后,我更加努力了。
我喜欢书法,书法让我的课余时间变丰富了,也漂亮了我的字,使我一生受益。
下午放学后姐姐带我去听了一节书法课,受益匪浅。老师是一位中年妇女,她讲话铿锵有力,很是吸引人。首先老师讲解了书法的基本笔画写法,讲得生动具体,比如横的基本书写要点有四个:第一个要点是顿笔,顿笔的时候方向是斜的,大小是半个点;第二个要点是又轻又快;第三个要点是横画要平要长;最后一个要点是收笔要注意顿一个点再收回去。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悬针竖分为四个要点,第一个是顿笔,第二是缓慢书写,第三是竖要直,第四是甩尖。
听完老师的讲解,我突然明白了很多,中国汉字的奥妙无穷啊!回到家里我趁热打铁,认真回顾了老师的讲解,开始按照要求来书写字帖。在书写过程中,我的字体比原来提高很多,特别是横竖笔画都写得很直很到位。尤其是天和光,写的和字帖上的有一拼,妈妈夸奖我收获满满,并要求我以后要再接再厉,努力练好字。我听了妈妈的教导,连连点头表示决心。一定好好练习书法。
我和妈妈约定,每天练字半小时,我们俩比赛,看谁练得最好,进步最大。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努力,努力再努力!
学校最近又搞什么书法比赛,看样子他们还是把我们当小孩。他们就是想给我们一次展现特长出风头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我不会争取。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继承人,我们应该明白书法的真正含义。书法不单单是字的好坏,更是一个人内心的深浅。书法是相当神圣的,它使我们更早接近成熟,使我们拥有淡定若水的高尚情操,使我们爱上这种墨香四溅的生活,爱上这奇妙的每一笔,爱上自己的淡定,爱上这个生活。书法带给了我太多太多,它不应该成为我利用的工具,因为这对它来说是一种耻辱。作为热爱书法的参赛选手们,可能你们有别的认识,也可能你们对书法的理解太为肤浅。总之,用书法来炫耀才能,用书法来获奖的这种行为,对我来说是令人发指的,只能说明你们不尊重书法。
从识字起书法就成为了我唯一的伴侣,那时候我没有朋友可以玩,只能用细棍在沙地上写着一个个的大字,虽然认识的字不多,但我依然一个个地写,反复地写,而且每个都写的异常认真。十多年的陪伴,书法好像已经成为了我灵魂中的一部分,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它已经长到了我的灵魂中,如果抛弃了它,我就如同躯壳一般木讷了。
充满墨香的美好世界,身沾墨色的文雅之人,古老的素琴,闲挂宣纸旁,又有谁会弹这把琴,了解这把琴呢?
我爱书法,因为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株久盛不衰的奇葩,从最初的甲骨文、石鼓文,发展到篆书、,再到日后的草书、行书、楷书;在这浩瀚的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令后人景仰的大书法家,有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等等。我十分羡慕这些书法家,便决定练习书法。我是从七岁开始学习书法的,在一年多的学习过程当中,不仅我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还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练习书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坚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练好书法。我还明白写好书法还能体现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假如一个字的一个笔画不到位,那整个字的结构就会受到影响。
经过一年半的练习,我的字越写越好,和刚开始一比,实在是“判若两人。”每天放学后我自己到老师家练习写字。经过刻苦的学习,我的毛笔字有了飞跃的进步,我在第九届世界和平书法展中获得了铜奖,暑假考级中顺利通过五级的好成绩。想想过去受的苦和如今的收获,我的心中感到十分欣慰,没有苦中苦,那来甜上甜,还真应了这句话。我想,写好书法是发扬祖国文化传统,从小培养自己对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下面是我整理了书法学术论文范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书法艺术·艺术书法
摘要:此篇论文旨在探讨研究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环境中的际遇,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学习以及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发现当今的先锋艺术中许多作品(包括架上绘画,新潮美术,装置艺术,甚至行为艺术)都运用到了书法的元素,有的甚至直接将书法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国内外颇受关注的徐冰等人的艺术作品,还包括近几年在书法界热闹过一番的“流行书风”现象等等。
不难发现,当代的书法艺术越来越远离传统的创作模式`风格,而更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传统的书法艺术逐渐发展成了“艺术书法”。书法艺术的这种逐渐走向多元化的现象是如何形成,其存在的主要表现,对于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人们的此现象的反思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书法;艺术;多元化;现代转型;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转变的同时,也为书法艺术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开拓了新的领域,全方位多维度地扩展了欣赏者的视野。现代书家们已不在一味追求传统的创作模式与风格。而更多的是对视觉艺术,形式美感的关注。可见,书法艺术已逐渐开始走向了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此现象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反思该现象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中国是书法的故乡。中国人把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此为骄傲。“书法”一词的意思,一直不十分明确。很早时是说写文章的一种笔法,以后转成为书写汉字的一种规范。然而如果只是把书法局限在书写法度之内会降低、“书法艺术”的高度。如果把“书法”概括起来,无论规范、方法、书迹、评论、分析、鉴赏、考订,甚至文字学、用具等等都积聚梳理在一起,说这是一门“学问”,倒是很合适的。另外,一些书法理论、书法史、艺术理论等论著也做了大量研究,试图对书法的“本质”做出概括和规定。如,书法是“线条艺术”、“造型艺术”、“具象艺术”、“抽象艺术”、“表达情感的艺术”、“生命艺术”、“纯粹艺术”、“最高的艺术”等。这些概括、界定和解说,或出于名家之口,或见于著名论著,它们对“书法艺术”的“高”度、“纯”度等都有认识上的差异,有趋同也有对立,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书法是“艺术”,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这在书法界、艺术界、学术界基本是一个共识。而“书法艺术”这一概念的出现则是在2004年底,文化部直属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的“中国书法院”、标志着归属于人民政府的国家文化机构第一次正式予书法以“书法”身份。
五四以来,书法的存在意义一直遭到质疑。一位知名学者和作家曾哀叹中国书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①,“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必须性为背景,因此产生的特别自然、随性、陈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陈恳”。更重要的是,由毛笔文化所涵养出来的那种文人品格和人格构架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也失去了意义,甚至会成为民族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阻碍。很明显,在当代书法创作中,人们为了推陈出新,想尽办法崭露头角,往往在创作中采用的是背离传统的方式,说的更具体一些,就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创新来博得大众的认可。在书法界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命名它为:艺术书法。
“艺术书法”这一名词是由王镛老师首度提出的。顾名思义是将“艺术”提前,注重艺术的表现,而相对弱化书法的本事。这在当代表现为书法的民间化倾向上,近几年流行的“流行书风”就是其典型代表。纵观这几年来的各大书展,我们都不难发现书法正经历着从“书法艺术”向“艺术书法”转化的过程。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几千年的二王书风,颜筋柳骨看下来的确让人有点累,出现审美疲劳是很正常的。许多作品让人看下来已经不是艺术而是复制品了。于是更多的作品开始追求视觉上的感觉,开始抓形式感,尽管这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态百出,但你不得不承认它确实让人有眼前一亮,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二,展览和比赛的效应不容小觑。近二十余年来,各种书法展览和比赛此起彼伏,尤其是两年一届的全国展和中青展对流行书风的兴起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展览和比赛中,某种风格的作品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或者受到了媒体的关注,那么效仿这一风格形式的人马上就会一哄而上。为了获得好的名次,参展和参赛者往往会投评委所好,纷纷追摹评委的风格。正是因为书法流行现象的出现,以王镛为代表的几位书法艺术家共同主持了“首届流行书风、印风提名展”,并连续成功做到了现在。展览中的作品坚持汉字书写及线条原则,基本上仍属于传统书法的范畴,与更具前卫意义的“现代书法”有着较大差距。但参展作品基本反映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当代书法在观念和实践上的一个最主要的趋向:随着书法实用功能在现代社会的日益消减和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资源的不断丰富,中国书法的艺术性和创作意识正日益凸显和升华,传统的书法艺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虽然流行书风遭到了不少人的批判,但其批判者们也许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流行书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多元化时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流行风尚,并显示出相当的风格魅力和艺术史价值。
当代书法创作者对书法艺术现代视觉效果的不断追求,是书法艺术家们不甘寂寞的表现,也是书法艺术走向新的发展的富有生机的动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书法的自娱雅玩和记事交流,而更多地注重用笔墨线条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性情,并通过幅式、材料、颜色、结构等方面的突破来制造视觉上的特殊效果。现代展览中大多是顶天立地的鸿篇巨制,而且多为竖式,很少见到传统的尺牍和卷轴。这样的幅式比较适合现代化的展厅格局,同时也使观众有仰望之感,增强作品的视觉魅力。在用纸上,书法家们广泛取材,从传统本色的纯白净宣到富丽堂皇的洒金(银)宣,从有作旧效果的仿古宣到简单脱俗的手边纸,不一而足,除了在纸张上以背景色增加厚重感等手法以外,石开等书法家还大胆地以色彩入书,寻求新鲜的视觉感受。当然,更明显的是作者们对文字结构的个性化变形和章法布局方面的大胆探索。另外,从展览的布展风格较过去也有不小的突破,新颖协调,将作品拓裱在统一底色的展板上或装置于精美的画框里,旁边配有考究的标签,印有详细的说明、创作自述和主持人评语等,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档次。也极大的增强了观赏者的兴趣。 然而,“书法艺术”转化为“艺术书法”,也是具有自身必然性的。首先,书法在其漫长的历史轨迹中,曾经具有两面性,即书法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随着现代书写工具的革命性变化,中国人的书写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书法的实用性要求正在减弱,而艺术性要求则日益增长,人们力图在书法中获得艺术情感的表现和人格精神的追求,日益脱离书写实用价值的书法,应按照艺术的本性来发展。艺术的本性是不断地否定自己和永无止境的创造,不满足既有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向传统挑战,追求原创性和超越性。这是艺术得以发展,繁荣的规律。其次,现代审美方式的改变,对书法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科技、高节奏的现代信息社会,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品欣赏的方式。优雅精美的印刷术和发达的出版业,消除了艺术品的神秘性和复制失真性,人们可以及时掌握大量的艺术信息;良好的展览条件和收藏条件,提高了人们欣赏和品评书法艺术的维度,人们希望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精髓所体现的艺术感受性和表现力有更为切实的现代体现。最后,书法家们面对书法的日益专业化和高度艺术化,以及大量优秀的异质文化成果的挑战,更有来自艺术消费市场的巨大竞争力,因此,他们无法停留于固有的书法观念和传统书法模式。他们的现实处境使他们不得不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当然,形式上的现代感和丰富性并不能代表作品的本质特征。其关键所在其实是创作者们对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发展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及其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当代社会文化特色。他们更多地思考传统书法的当下状况和未来走向,或者说他们希望书法艺术不要固步自封,而应再创辉煌。古今之变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艺术的核心理念和书法家的心性品质的改变。古人重“格调”与“意境”的“高”与“低”。因此,从作品的艺术语言上,更多地使致力于从传统的资源中发掘出新的可能性。例如作品以墓志残纸为基调,并掺杂一些破坏性的用笔,力图表现结构、章法的动荡感和上下左右的呼应关系。不过,这样的书风也并不是那么好把握。不少创作者过于重视书法形式技巧上的翻新,而对书法文化本身缺乏深刻体悟,对传统书法艺术语言也缺少系统研究,因而其创新显得底气不足,粗浅浮躁。其次,由于创作者取法相似,观点相近,且互相影响,因而存在风格面目趋同的隐患,在强调个性的同时可能就失去了个性。
中国书法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不断探索这新的发展维度,原有古典的书法系统,正由文化封闭走向文化开发,尝试着汲取其他艺术的养料,来充实自己的表现力。“艺术书法”常常招致人们的非议,斥之为非书法、不识“传统”。但事实上,书法艺术不应躺在传统的、古人的艺术成就上面沾沾自喜,书法家们也不应该是艺术创造方面的懒汉,笔墨技巧固然是书法艺术的基质之一,然而它也能扼杀人的活生生的艺术感受性。由于我们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传统,因此书法艺术的现代转换中,更应注重主体的分辨力,突出主体的创造性,以之开掘新传统,整合新方法,窥视书法艺术现代发展的生长点,在面向新生活的诸种尝试中把握书法艺术现代转型的契机。
由此看来“书法艺术”转向“艺术书法”也未尝不可。当然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书法艺术的这种发展变化是有贡献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书法形式美的建设。试想,如果一个歌唱家如果只是在舞台上向大家展示她的发音有多到位多准确,仅仅只是展示她的基本功,而不拿自己独具艺术个性的歌声展现给大家看,那观众又如何会有兴趣。中国古代的书法经典精华,被大众认可的就是那么几十个人的几十件作品,如果大家都去宗法他们的作品不去创造,书法艺术就不会形成勃勃生机,风格也不会在竞争中互补,而更严重的,书法这门艺术也会因此而衰落。
注释:①20世纪90年代初,余秋雨先生在《笔墨祭》一文中哀叹中国书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
参考文献:
[1] 当代书法论文选(理论卷)[M].荣宝斋出版社,2010.
[2] 当代书法论文选(书史卷)[M].荣宝斋出版社,2010.
[3]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 书法研究[J].1993(01).
[5] 文艺研究[J].2008(12).
[6] 欧阳中石.光明日报――文化与书法[J].2007(621).
[7] 王岳川.流行书风的文化问题[J].2008(7).
作者简介:秦兆诗(1989―),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在读。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书法学术论文范文
还在20世纪20年代时,就有科学家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在40多亿年前,地球的液态水形成后不久,河流和海洋就出现了,海洋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水源,开始时非常的浑浊,这里面就有大量的有机分子,而且温度非常高,因为地球的内部活动还不够稳定,本身向外辐射的热量就很大,火山运动也很频繁,科学家将其称为“原始汤”。
“原始汤”中的有机分子是生命最初的原料,它是由当时地球上的甲烷、氨和氢、磷以及一些金属元素,在地球上昼夜不停的闪电击打下,形成了这种生命所需的最初的有机分子,这些有机分子包括氨基酸和氰化氢、甲醛、RNA、腺嘌呤等,这些有机分子在高温下有机组合,便足以形成最初的原始生命(原胞)。
这一理论到了50年代初就被实验证实,当时有科学家做了一个放电实验,方法是用电火花穿过类似原始大气的一种混合气体,结果奇迹出现了,甲烷中的碳有15%发生转移,形成了水溶性有机小分子,其中包括四种氨基酸和氰化氢、甲醛等。这是形成生命的一些基本物质,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成分,而蛋白质是生命体不可缺少的有机物;甲醛分子则可以结合生成组成RNA的一种核糖,而RNA是生命体中决定蛋白质性质的物质;氰化氢也可以进一步结合成腺嘌呤(这已为60年代初奥罗的实验所证明),而腺嘌呤是生命体中遗传物质DNA的组成成分。
这个实验说明,生命确实可以在“原始汤”中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产生,但闪电是关键,地球生命或真是一些特殊有机物质在闪电的激发下被“劈”出来的。
再后来,人们又发现一种在30多亿年前就漂浮在“原始汤”周围的原胞,此物有着最基本的细胞结构,是最基本的生命体之一。于是又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从细菌到人类,从花草到飞鸟,都源自同一种生命实体(原胞是最大可能)。其后的具体发展过程可能是这样:最早的有机小分子在地球上原始海洋的原始汤中产生后,经过长期积累和互相作用,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原始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它们是构成生物体的最重要的物质。有机高分子在海洋中越积越多,它们相互作用,凝聚成小滴,构成一个独立的多分子体系,漂浮在水面上,进而演变成具有原始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进行繁殖的原始生命。
其实近代生物学的泰斗达尔文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在1871年给朋友的一封信里这样写道:“生命最早很可能在一个热的小的池子里面。”
在原始生命产生以后,地球就进入了生物进化的多样化阶段。先是出现了一些海洋植物和无脊椎动物,接着有了鱼类等海洋脊椎动物,之后陆地上也有了植物和动物,并逐渐进化成了现在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宇宙中有无数个地球这样的星球,在其最初的时代,都有可能形成地球这样的原始生命,所以即使是以地球的生命形成模式来看,宇宙中也应该是遍布生命的,随将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在地外生命的探寻方面,相信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
原始汤时期的地球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回答如书:35亿年前的地球"原始汤"中诞生了最原始的生命,看似偶然中,可能存在必然性。宇宙中随处存在着运动的物质与膨胀的空间的斗争,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是物质运动的进化的新征程。生命存在的合法性来自运动的进化。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成分,而蛋白质是生命体不可缺少的有机物;甲醛分子则可以结合生成组成RNA的一种核糖,而RNA是生命体中决定蛋白质性质的物质;氰化氢也可以进一步结合成腺嘌呤(这已为60年代初奥罗的实验所证明),而腺嘌呤是生命体中遗传物质DNA的组成成分。由此可见,这个实验说明,生命确实可以在原始汤中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产生。
所谓胡辣汤,可不是指汤中放了胡椒与辣椒,实际上正宗的胡辣汤中只用胡椒不用辣椒,胡辣汤的意思,就是“胡乱辣”,各种辣味加在一起的那种辣。胡辣汤辣味醇郁,既有干姜、良姜的辣味,又有胡椒、荜拨的辣味,还有肉桂、山奈等的辣味,各种不同的辣味综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味觉器官,感觉分外不同。胡辣汤是怎样做成的呢?先将红薯粉条和切碎的肥猪肉放入铁锅里炖,同时加入花生仁、芋头、山药、金针、木耳、干姜、桂仔、面筋泡等。待八成熟后勾入适量精粉,注意搅拌。然后兑入配好的调料及花椒、胡椒、茴香、精盐和酱油,略加食糖少许,一锅色香味俱佳的胡辣汤就做成了。胡辣汤有三大特点:一是香,久闻不厌的浓香,来自上好的羊肉、羊骨、牛肉、牛骨在高温下生成。二是鲜美,有肉之鲜美,菜之鲜美,麦面之鲜美,三者合而为一,不腻、不腥、回味隽永。第三是辣,它是那种绵而不燥的辣,不像辣椒入口给人三分痛感,而是缓缓入鼻,慢沁脾胃,令你胃口大开。待腹中生暖,阳气上升,微汗一发,只觉脑清、心清、身轻。而我认为,逍遥镇胡辣汤的最大特点就是醒脾。中医上说,辛燥行气,甘香入脾,喝过胡辣汤之后,上下通气,中焦健旺,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机体得养,精神自强,即是为此。但胡辣汤虽和之有道,然偏于温补,阳盛阴虚之人不宜多喝。不过,喝胡辣汤也有很多秘诀。其一,是否加醋。加的话不仅辣,而且酸。其二,喝肉的还是喝素的。肉的当然好喝,只是要价高出5毛钱。其三,是先吃里面的杂物(面筋、牛肉丁、海带丝)再喝汤,还是连汤带杂物一口闷。前者是吃,后者是喝。其四,也是判断是否是个喝胡辣汤的老手的标准———当看到别人将胡辣汤和豆腐脑儿放在一起时,千万不要做出目瞪口呆的表情,它有一个专业名词:两掺。如果你没有喝过两掺,那肯定不是地道的河南人。河南肉丁糊辣汤的制作方法如下: 〔 原料〕(制30碗)熟羊肉公斤,羊肉鲜汤10公斤,面粉公斤,粉皮(或粉条)500克,海带100克,油炸豆腐150克,菠菜250克,胡椒粉15克,五香粉8克,鲜姜20克,盐10克,香醋500克,芝麻油150克。 〔工艺〕分为原料加工、洗面筋、制汤三道工序。 (1)原料加工。熟羊肉切成小骰子丁;粉皮泡软后切成丝;海带胀发后洗净切成丝,用开水煮熟淘去粘液,再用清水浸泡;油炸豆腐切成丝;菠菜拣去黄叶,削根,洗净切成约2厘米长的段;鲜姜洗净切成或剁成米粒状。 (2)洗面筋。将面粉放入盆内,用清水约1公斤调成软面团,用手蘸上水把面团揉上劲;饧几分钟,再揉上劲,然后兑入清水轻轻压揉,至面水呈稠状时换上清水再洗。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将面团中的粉汁全部洗出,再将面筋用手拢在一起取出,浸泡在清水盆内。 (3)制汤。锅内加水约5公斤,加入鲜羊肉汤,再依次放入粉皮丝、海带丝、油炸豆腐丝和盐,用大火烧沸,然后添些凉水使汤锅呈微沸状。将面筋拿起,双手抖成大薄片,慢慢地在盆内涮成面筋穗(大片的面筋用擀杖搅散)。锅内烧沸后,将洗面筋沉淀的面芡(将上面的清水沥去)搅成稀糊,徐徐勾入锅内,边勾边用擀杖搅动,待其稀稠均匀,放入五香粉、胡椒粉,搅匀,再撒入菠菜,汤烧开后即成。食用时淋入香醋、芝麻油。
“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 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在高考题型中话题作文出现的概率最高,一般考生多以写议论文为主。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描写家乡变化的优秀作文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描写家乡变化的优秀作文5篇(一)
家乡道路的变化
“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每当我哼着这首曲子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姜堰道路的变迁。
过去的路--泥泞小道
听奶奶说,过去姜堰的路基本都是泥土小路,行人走在上面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冬天,天晴的时候,只要大风一吹,路上的枯枝败叶,夹杂着滚滚尘土,向路上的行人迎面袭来,谁要是敢张一下嘴,保管满嘴是沙子。下雨天更是遭罪,泥土变得异常松软,一旦有汽车经过,即使你左躲右闪,也免不了“落汤鸡”的命运,身上全是泥浆,鞋子、袜子都脏得不堪入目,行人骂声连连。自行车一路走下来,浑身上下成了“泥巴车”,车轮被泥巴糊得连花纹都看不见了,车篮上也溅满了泥星子 ,骑车的人好像穿着“泥彩服”。谁要是不小心摔上一跤,整个人会变成一个“泥猴子”。有些心疼新车的,在泥地上舍不得骑,就不是车载人,而是人扛车了。一到夜晚,路上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走夜路的人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赶路,稍不注意甚至会滑到路边的渠道里。
后来的路--水泥大路
妈妈告诉我,在她上了中学后,泥泞的小路摇身一变,变成了水泥路面。大伙儿可开心了,骑着小自行车在水泥路上自由自在地玩耍,以后下雨再也不用担心变成泥人了,晴天再也不怕飞扬的尘土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行车渐渐少了,电瓶车、摩托车、汽车越来越多,新的苦恼又出现了:不宽的两车道被各式各样的车子和路边摆摊设点的商贩弄得拥挤不堪,此起彼伏的汽车鸣叫声和人们避让时慌乱的脚步声混合成一部部刺耳的噪音交响曲,让人厌烦。
现在的路--康庄大道
我觉得,现在姜堰的路越来越有范啦!有一次爸爸送我去东方不夜城,我看见一群工人在人民路上轰隆隆地开着大车子,前面还有个巨大的碾子,然后铺上一层黑色、难闻的东西。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那些人在路上干什么呢?”爸爸笑眯眯地说:“人民路在从四车道改成六车道呢,这些工人是在铺沥青,咱们姜堰以后再也不会堵车了!”
果然没有多久,新铺的马路通车了。大路四通八达,我坐在车上,就像坐在家里的椅子上一样,一点也没有那种要把五脏六腑颠出来的感觉了。马路边的绿化带上栽上了许多花草,有五彩缤纷的菊花,粉红的五角星花,高大的樟树,让我们感觉是在景观带中游览。
夜晚,华灯初上,灯光映照下的人民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宛如一条条五彩斑斓的巨龙伸向远方;路旁的一幢幢高楼灯火辉煌,流光溢彩,成了姜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我们恍若走在上海、南京的大街上。
驻足在宽阔的马路边上,看着车流如同潮水般滚滚向前,我想,小姜堰,大幸福,姜堰的路越来越宽敞,我们姜堰人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描写家乡变化的优秀作文5篇(二)
家乡的变化
我家在查哈阳农场下的一个叫金边的地方,那里每天都在变化,而且变化很快。
过去,家乡的道路都是泥土,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很少有人走动。现在,泥泞的土道变成了柏油马路,马路的宽度也增加了。因为在农村,所以杨来的道路只能容纳一辆拖拉机,现在两辆拖拉机能并排走。
过去我们的学校只是平房,而且很旧房间也很少,两个班级才有30人。现在呢!平房变成了楼房,班级也变得宽敞明亮起来,一个班就能容纳70人。
过去,家里没有太多电器,只有一台电视机,现在,电脑、冰箱、洗衣机都有了,从不太洁净的家里,到现在明亮、洁净的家,变化真的很大。
听爷爷说,过去,他们十几个兄弟姐妹,那是有什么吃什么,可不能像现在这样挑,那时能填饱肚子已经是一件乐事了。现在,我们每天吃香喝辣,哪知道那时的苦?
祖国每天在变化、进步、日新月异,我们也要进步,做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要更加努力,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描写家乡变化的优秀作文5篇(三)
库尔勒
我的家乡就是这里——库尔勒。这么多年以来,家乡看着我成长,同时我也看着家乡的变化。
听老一辈的人说,刚到库尔勒时,一个库尔勒市一条马路,两个红绿灯。孔雀河弯弯曲曲,却只有两个桥,而且一个在城里,一个在城外。城里大多是平房, 甚至是土房,两层、三层的也有,就是少。因为那时车少,就算在马路上游戏也没事。现在孔雀河上的那个建国桥以前是没有的,建国桥是在一九八七年建成的,而 且是四车道的,两个来,两个回。
听到这里,我深深地深思了,家乡现在富裕了,楼房也高起来了,马路上的汽车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多,库尔勒的市民们也比以前更加富裕了。以前物探三处的 门口是土路,没车过,没人愿意走,那土路上的石头会让人一不小心就栽一个大跟头。而现在呢,土路也变成了沥青铺的路。许多接送孩子的家长都驾驶着自家的小 汽车来接送了。
我感到祖国日益富强。
晚,我走过孔雀河,看到的是漾着波纹的孔雀河,感到的是那不变的凉爽晚风。
描写家乡变化的优秀作文5篇(四)
家乡
“故人西辞黄鹤搂,烟花三月下扬州。”这美丽的扬州就是我的故乡。
扬州有美丽多姿的瘦西湖,有纵横交错的运河,有风格不一的园林,还有热情好客的人们。前几年在我还小的时候家乡就悄悄发生着变化,这两年我的家乡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瘦西湖的湖水清澈见底;瘦西湖的垂柳摇曳多姿;瘦西湖的花从百种到千种,从千种到万种,那美丽的万花园让中外的游客仿佛置身仙境一般留恋往返。
我的家乡变化最大的还是这运河。站在渡江桥上、徐凝门桥上、解放桥上,处处都能见到运河边上翠绿的垂柳,色彩鲜艳的桃花,绿荫荫的草地。运河里水清清的,鱼儿在悠闲的游动,河面上泛着细细的波纹,阳光照耀下,河面金光闪闪,犹如金色的五线谱。鱼儿是跳动的音符,谱出了一支动听的歌。晚上的运河更加美仑美奂,在五颜六色的灯光映耀照下我们仿佛置身遥远的仙境。还有运河的古渡,古色古香的南门遗址,无不处处透着运河的文化。
我的家乡风格不一的园林就是运河边上盐商的住宅。它们风格各异,有以竹为主的,有以石为主的,有以亭台楼阁为主的。这几年人们对它们进行了修缮,使它们变得各具特色,美丽非凡。
我们家乡那美丽善良的人们随着越来越好的生活变得更加热情好客,欢迎全世界的人们来到我美丽的家乡扬州,相信你们会和我一样全心全意地爱她!
描写家乡变化的优秀作文5篇(五)
介绍家乡的变化
寒假,我和奶奶去了奶奶的家乡。
坐在汽车上,奶奶望着窗外的景色,对我说:“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农村。那时交通不发达,实在太落后了,没有人愿意去。”奶奶的喉咙里仿佛 塞了一团棉花,泪珠在眼眶里直打转,但始终没有落下来。奶奶稍稍停顿了一会儿,说:“我们那时住的房子很简陋,一遇到下雨天就漏雨,真是‘屋外大雨连绵, 屋内小雨不断’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听着奶奶的话,看着奶奶的神情,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奶奶看了我一眼,语重心长地说:“在那时好多孩子都上不起 学,不象你们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你可要好好学习啊!”“恩”我点了点头。奶奶欣慰地笑了。
我望着窗外,喃喃地说:“现在,中国富民政策这么好,奶奶的家乡一定变了,可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我带着好奇、激动的心情和奶奶经过几个小时的旅程,终于到了目的地——奶奶的家乡。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条摆满小摊的长街。我对奶奶说:“这里这么繁华,是你说的哪个偏僻的农村吗?”奶奶双手拍着大腿连声说:“变了! 变了!全变了!”看着奶奶那高兴的样子,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我们不知疲倦的转完了大街小巷。黄昏来临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街道两旁华灯起放,像一条 条蜿蜒盘旋正待腾飞的巨龙。
这时,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走到我们面前,对奶奶说:“这不是三妹吗?”奶奶诧异了片刻笑了,说:“你是大姐吧?”老奶奶连声说:“是我!是我!”原来她们是 三十多年前的玩伴。自从奶奶离开家乡后,她们再没有见过面。奶奶说:“大姐一直都没有离开过这里吗?”老奶奶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有我童年最美好的回 忆,我的理想就是要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这不,如今……”老奶奶饶有兴致地摊开两手,原地转了一圈,放声大笑。那笑声是那么的爽朗,那么的自豪,那么的甜 美。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写过年的作文:老家的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哇!真高兴,过年了,
早上,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爷小娘都穿上美观朴素的衣服,到朋友家亲戚巡游一番,那边讨论我的衣服漂不漂亮?这边讨论自己想去哪儿玩?北边讨论自己愿望是什么?南边讨论想去哪里旅游?西边讨论压岁钱能有多少呢?东边讨论的能不能买个新书包、大街上耍龙头抬轿子,许多戏班子都在表演节目,大街上热闹极了,正如锣鼓喧天、鞭炮起舞,
临近中午的时候,爸爸和小娘就去厨房弄饭了,饭很丰盛,糖醋排骨、红烧肉、糖醋鱼、青椒肉片、老母鸡、土豆丝、肉丸、蹄?、猪肝、吃得我打了几个隔,嘴里都是肉味,还有一大瓶红酒掺可乐可好喝了。我和姑姑、妈妈都喝醉了,姑姑脸红了起来
晚上更是吃了一顿好的,可不比中午差,吃过了,我和爸爸妈妈开始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响,耳膜都快震掉了,旁边颜玉家也在放鞭炮,我和颜玉一手拿一个小炮,在竖起来放,鞭炮放完了,开始放烟花了,烟花五颜六色的,可真美啊!
我爱过年,爱春节。
过年了,家家都喜气洋洋、张灯结彩,我们家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那天,我就和爸爸妈妈来到奶奶家。早上,大街上人山人海,总是有“哐”、“叮”的声音。我很奇怪地问姐姐:“姐姐,这么多人在干吗呢?”姐姐笑了笑,但没有说话,于是我就使全身力气挤进人群,原来有一对人马正在舞龙灯。舞龙灯的叔叔阿姨们穿整齐的白衣服和红裤子,他们抓住龙灯,龙灯连绵起伏地摆动,锣鼓声也伴随龙灯。他们正穿过每条街巷为人们祈祷平安。这时,我们跟队伍来到了河边,他们正围河边的大船,祈祷事业兴旺。龙灯结束了,我们听那遥远的锣鼓声,注视那隐约的身影。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团圆饭。吃完饭,我们站在楼上的阳台上看楼下的烟花。第一个放的是花篮,花篮是由六个圆孔组成的,花篮先“兹”的喷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声飞上了天空,炸成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火花,就这样喷了六次,好像正在为人们祝福呢!姐姐觉得好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蝴蝶王,姐姐急忙点燃,抓在手上,“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象征我们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天空渐渐黑了,我们全家到房间里兴高采烈地看春节晚会,说说笑笑,多么愉快的春节呀!
终于盼到这一天了,今天是大年初一,也是我的生日,老爸说他要带我去放风筝,我可高兴了。
我和老爸各自拿了一个风筝来到空地。老爸拿着一个大的三角形笑脸的风筝,我拿的是一个小鲤鱼风筝。在老爸的指挥下,大风筝一会儿就飞上了蓝蓝的天空,而我的小风筝却还在地上躺着,怎么也飞不高。我央求着老爸,要跟他交换。老爸只好把他的大风筝给我玩。不知为什么,大风筝在我手上竟然变得不听话了。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搞得我头都晕了。没办法,我只好把大风筝还给老爸,继续玩自己的小风筝。我一边拉着它跑一边说:“‘小鲤鱼’啊!求求你了,快飞起来吧。”可‘小鲤鱼’就是赖在那里不飞。我难过地看我的‘小鲤鱼’不知该如何是好。老爸好像看出我的心思,他耐心地给我讲解放风筝的要领。在老爸的帮助下,‘小鲤鱼’终于飞起来了。我高兴极了,跑的更欢了。我一边跑一边慢慢地放线,‘小鲤鱼’也越飞越高,快追赶上老爸的‘大笑脸’了。
不知不觉,天快黑了,我们要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空地。今天可真是最快乐的一天啊!
一年一度春节又悄悄地来临了,在这个象征新气象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买年货,拜年……当然,也少不了年夜饭了。
在今年年夜饭上,父母可是化了不少心思哦!以前我们都是在奶奶家过年,而今年因为刚搬了新房,必须在自己家里吃年夜饭了。
下午两点多,父母便开始忙活了。他们又是炖又是炒,一阵阵香味从厨房里时不时地飘出来,将正在玩电脑我弄得是“口水流下三千尺”啊!不时跑出来问父母快熟了没有?
在一阵漫长等待后,年夜饭终于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坐上了桌。等父母与奶奶都坐上来后,我便开动了。先尝一口青鳖炒年糕,再来一口冬虫夏草炖鸭,还有竹笋炒青椒,鲜美虾
实在太丰盛了!一样样美味菜让我都不知道该吃哪样了。
吃完饭后,我们全家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春节联欢晚会,耳边是周围一阵又一阵鞭炮声。这感觉真是美好,我真希望每天都是春节啊!瞧,我这记性,当然还希望都有父母,亲朋好友红包哦!
在爸爸与奶奶都去睡了以后,我与妈妈便到楼下去放鞭炮,当时外面下蒙蒙细雨,但我仍然风雨无阻,顺手拿起桌上一根香点燃,在妈妈雨伞庇护下,我点燃了引线后便跑到了楼上,可过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如愿听到鞭炮响声。下去一看,引线竟然没点到。唉,我真是太马虎了!但是浓浓年味让我兴奋无比。
过年滋味真是非同寻常,真希望每天都像过年一样!小朋友们,你感觉一定跟我一样吧!
过年,对我来说是件很高兴事,既可以拿得到一份丰厚压岁钱,又可以玩,还能与家人们聚在一块儿吃饭。
look!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全家人在一起过年情景,照片上每一个人脸上洋溢幸福笑容,共同举酒杯庆祝新年到来。桌子上摆满了各式菜肴,有红烧公鸡、鲤鱼过黄河、鸡蛋炒木耳、四喜圆子、青菜炒蘑菇、老鸭汤等等,丰盛极了。其中,最引人注目就是鲤鱼过黄河了,只见盘中一条鲤鱼横卧黄澄澄鸡蛋里,旁边还配有青草、绿叶,犹如蛟龙入海,散发扑鼻香气,又香又好看,让人感到舍不得吞下去。我与弟弟看得直流口水,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筷子直奔大鲤鱼。
席间,父母突然站了起来,对大家举起酒杯,大声地说道:“新年到了,我们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干杯!”我们立即举起了酒杯,相互碰杯,美好祝福在酒杯中传递,让我们原本十分快乐心情,变得更加快乐了。叔叔婶婶也不甘落后站了起来,异口同声对大家说:“祝大家马到成功,马上发财,天马行空,马上…”大家听了他们二人成语,纷纷点头,竖起大拇指,称他们是才子佳人。然后,家人们纷纷向大家祝福,使得气氛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浓厚。我们都沉浸在欢乐气氛中,大家有吃有乐,高高兴兴。
过了一会儿,屋外响起噼里啪啦鞭炮声,似乎也正在庆祝新年到来。透过窗子上玻璃,便看见屋外下鹅毛大雪,北风呼呼吹,玻璃被吹得吱吱响,与屋里温暖气氛判若两样。
在这个屋中,温暖无处不在,温暖每个人身体,温暖每个人心。
相信每个人一定都有与家人一起过年的回忆,这段温馨的画面,是最值得珍惜的。
每逢过年,我们一定会聚在大伯父家中唱唱跳跳,直到三更半夜,声音依旧响彻云宵,最后再吃一顿金钱也买不到的大餐,虽然不贵,但其中却有无穷的希望与快乐,令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过年的回忆应该是快乐的,但我却永远也无法忘掉那一次。那天依然与往常的过年一样,发红包时,大伯父只给了我一百元,我立刻回应:“啊,只有一百元喔!”大家陷入了一片沉默中,因此,我被妈妈臭骂了一顿,我感到惭愧极了,因为那句至今还说不出口的“对不起”。
还有一次,堂哥从外地赶回来,大伯父说:“小胖!”所有亲戚朋友哄堂大笑,因为有了堂哥,让我感到过年的温暖,让我学到过年不只是一时的快乐而已,也是祝福与希望。
大家口中说的年夜饭在我们心中就等于是烤肉,回想起来,口水都快满出来了。我们大家一起合力把烤肉架摆设好,再去买所需的食物,将食物放在烤肉架上就开始烤啰!一阵阵浓郁的香味传到我鼻中,我恨不得赶快吃掉。终于,长久的忍耐有了代价,换来的是可口的味道。
过年对每个人来说一定是个重要的节庆,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或许过年的回忆都是好的,或许有好有坏,甚至都是不好的,但不好不代表永远,为何不把它当作欢乐的动力呢?过年终究是个值得回忆也代表希望的节日。
过年,我们总要回浙江老家。
老家在农村,有一个大大的院子,大到能同时停八辆小汽车。老家有一座长长的房子,里面设施齐全,装修一新,让人感觉这不像农村,倒像城里的别墅。老家的屋前有田,房后有水,远处有山,近处有家禽,还有燕子在屋檐下筑巢……老家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听说我们回来了,村里的人们都热情地来串门问候,说了许多我听不懂的方言。虽然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表情,我读出了共同的意思:“欢迎你们!”“多住些日子!”老家好客的亲友真令人感动!
在老家的日子里,我最快乐的就是“放鞭炮”。那里的鞭炮价格又便宜种类又多,买十几元就足够尽兴。我和哥哥、弟弟在屋里放,在院子里放,在小溪旁放,在田野上放,在马路中间放……放得不亦乐乎!若在城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不仅鞭炮价格昂贵,而且无处可放。要么怕炸到房子,要么怕炸到车,要么怕炸到人。老家的自由自在真好!
老家的年夜饭充满了浓浓的“乡”味儿。除夕的前一天,爷爷就忙着贴对联,挂红灯笼。奶奶就开始杀鸡、杀鸭。奶奶一手拿刀,一手抓鸡的场面对于我这个城里的孩子来说,实在太新鲜了,甚至有点恐怖。一只活生生的鸡瞬间就一命呜呼了,一会儿便成了我们的美餐。你见过脸盆那么大的年糕吗?老家的年糕如桌面大,中间用红色朱砂写了一个大大的“囍”字,吃起来粘粘的,香香的。最令我享受的是冷冻羊肉片,软软的,冰冰的,我一口气能吃上十片。奶奶自制的豆腐也叫我垂涎欲滴,豆腐是白里透黄的,长方形的,味道清淡可口,再配上自己种的青菜,更是鲜美。
老家的饭菜真香!在老家过年,充满了亲情,充满了快乐!
春节又称大年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在那天,人们载歌载舞,尽情欢呼,什么 耍龙灯.扭秧歌.放鞭炮等等等等,好不热闹。
节时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我被一阵阵莫名奇妙的声音惊醒了,开始我还以为是闹钟,心想:“这天怎样试这铃!”睁眼才反应过来,这天是春节,那声音是烟花爆竹声。有的像开在天上的花儿,有的像切成一半的西瓜,还有的像一张可爱的笑脸,各种各样的形状,美极啦 !
吃完早饭,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的起程了。去干什么?当然是去拜年了!说一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还会有不小的“收获”呢!“我长大了,压岁钱不要了!”见一位aunt要给我钱,我连忙表示不要了。哪知他却说:“长大啦?好呀!再来10元!”春节这天,家家户户披红挂绿;“噼哩啪啦,噼哩啪啦”烟花爆竹声不断;节目也开始啦!这天的空气中除了节味儿,就是年味儿!
节后
春节这股暖风来得快,走得也快。春节虽然已过,但余波仍然存在。节时的那股年味还未散尽,但新的太阳已经升起,应对我们的是新的一天。
春节,它让我明白了自我又长了一岁,职责又多了一成。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挑战;期望在牛年里我会“更牛”
春节终于到了,我一整天都在欢乐与愉快中度过,但令我最难忘的是在春节那天,我学会了包饺子。
清晨,我睁开眼,迷迷糊糊的看见爸爸妈妈正在包饺子。我赶紧起床,穿好衣服,看妈妈包饺子。可是,不一会儿,我心里便产生一个念头。我想:每次我都是看妈妈包饺子,我为何不自己亲手来体验一下其中的乐趣呢?我刚要张口,我的耳朵里似乎飞出两个小精灵,一个说:“喂,贝蒂,你也太天真了,包饺子这种事情,一般人是包不好的,再说,就凭你那双笨手,能包好才怪呢!”另一个说:“贝蒂,什么事只有亲自体验才能知道,不亲手体验一下,你怎么能知道你能不能包好呢?”
于是,我鼓起勇气,把想法告诉了妈妈。
妈妈让我先坐下来,她给我作完示范后,我开始亲自包了。
我先拿起一张饺子皮,往里面放肉馅,然后我把饺子口包好,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可是,我发现我包的'饺子,跟一个个士兵一样耷拉头,无精打采的。可我并没有灰心。我又拿起一张饺子皮,往里面放肉馅,然后我又把饺子口包好。这次,我包的饺子并没有向上次那样无精打采,反而意气风发。
今年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年,因为今年过年我吃到了用自己劳动换来的果实。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此,人们称这一天为春节,俗称阴历年。春节来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意味着新一轮的播种,意味着我们又要长大一岁,意味着大地万物复苏。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的宅门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通常要贴福,务必倒着贴,简称福到了。有的人在墙上贴年画;有的心灵手巧的人剪着窗花……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开始除旧迎新……春节到了,这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更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日子。吃饺子,是北方的习俗,大家一齐吃个团圆饭,多温馨呀!南方的习俗是吃年糕,因为他们想要节节升高,让我们共同迎接新生活吧!春节到了,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长辈要给晚辈红包。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来买年货,春节这喜庆的气氛,不仅仅洋溢在欢乐家中,并且洋溢在大街小巷,有的在舞狮子,有的在放鞭炮,还有的在扭秧歌……
放眼望去,那里华灯满城,友人满城,真是热闹非凡!春节到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了!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过年时不仅可以穿新衣服,还有压岁钱拿,可以放爆竹,可以到处去玩耍;还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
在四川老家,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准备年货的时节。家家都开始忙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到处都呈现万象更新的气象。在大年三十的早上是要吃火锅的,所以在前一个晚上,大人们忙把猪蹄、鸡、鱼事先炖的半生半熟;把青菜、蘑菇、香菜、葱什么的洗干净,好在第二天早上吃火锅的时候把各种蔬菜和半生半熟的猪蹄、鸡等都放在火锅里烧,等过了一会儿,全家人围坐在火锅旁一边吃“烫火锅”,一边有声有色地聊天,一边互相夹菜,敬酒,那时候全家都过得十分快乐美好,祥和。
晚上是不能吃饭的,只能吃饺子。饺子里面是要包各种玩意儿的,不能随意包,有的包硬币,说明来年十分的富裕;有的包枣,说明吉祥如意……吃完饺子后,几乎家家都要出去“采青”。这个采青不是春游的意思而是去拔别人家的菜、地瓜什么的来吃,就算被主人看见了也不会生气的,因为这是一个习俗,会给主人带来好运、吉祥的。
正月初一的时候,家家都会放下手里的活,男女老少们都穿上新衣,轻轻松松地休息一天,到处去闲逛游玩一番。
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这个时间里家家都要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正月十五过后又恢复往常的样子。
怀着一颗如雪般纯净的心,欣赏春节时烟花那转瞬即逝的美丽,而烟火在如漆的夜幕上绽放瞬间是令人无限的遐想于沉思——题记
时光匆匆如流水,岁月如流不复返,人生中有许多完美而短暂的时光,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事情渐渐淡忘,但那瞬间令我记忆犹新,永远无法忘怀。那就是—春节的雪与烟花。
早晨推开窗户,映入眼帘的是白茫茫的一片,只觉得呈此刻你眼前的是一遍白皑皑的世界,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完美的事情如同白驹过隙一般,匆匆飞逝。恍惚之间,夜色已悄无声息的笼罩着大地。抬头仰望星空偶尔见得有烟花在空中闪过,不一会儿,只觉得天空的烟花像春天绽开的花一样芬芳美丽,在这如墨染似的夜空里烟花在头顶绽放瞬间人们不仅仅是赞叹她能给人带来美而且它预示着完美的开始。
春节白日时的“雪”你让我以一颗纯净的心去审视自我,春节之夜“烟花”的绽放引发我初三面临人生的抉择的深思,那就让烟花的绽放而铺开新年伊始的道路,让我们怀揣着青春梦想,释放自我的激情,去挑战未来!
奶奶家在农村,今年就到她家过。至此到农村过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她家的房子装修的非常漂亮,比我们金华的房子大的多,里头的家具都焕然一新,就在村上的一条小溪前。
今天是2月13日,农历30,是除夕。一早就准备好了年货,为夜晚铺垫。可是天公不作美,不停的下雨。过年了,气奋也不同。和城市里不一样白的就是农村里有伴许多,我就找到了乐趣。
中午,一个人呆在家里无聊,出来走走。不时有鞭炮的响声,我想:是谁在这时玩耍呢?因为,在城市里,中午只有“睡觉”和“做作业”两种选择。于是我去看个究竟,原来是几个乡巴佬在玩“摔炮”啊!见他们越玩越起劲,就对他们说:“嘿!你们可真垃圾,玩摔炮,不用胆子都可以玩;见没见过这?”说,拿出名为“大炮”的鞭炮,摆出连环阵。“嘶——”随轻烟飘过,“啪——啪啪”
“哦,你可真厉害啊!”其中一人说道。“我们和你交个朋友吧!”领头的小鬼说道,看样子,是他们的老大。于是我们便玩闹了一通。
晚上,我们看了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中赵本山的演出另我笑掉大牙;小虎队的出现另我惊讶不已。乡下过年就在新年钟声敲响那刻节束了。
相信每个人一定都有与家人一起过年回忆,这段温馨画面,是最值得珍惜。
每逢过年,我们一定会聚在大伯父家中唱唱跳跳,直到三更半夜,声音依旧响彻云宵,最后再吃一顿金钱也买不到大餐,虽然不贵,但其中却有无穷希望与快乐,令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过年回忆应该是快乐,但我却永远也无法忘掉那一次。那天依然与往常过年一样,发红包时,大伯父只给了我一百元,我立刻回应:“啊,只有一百元喔!”大家陷入了一片沉默中,因此,我被妈妈臭骂了一顿,我感到惭愧极了,因为那句至今还说不出口“对不起”。
还有一次,堂哥从外地赶回来,大伯父说:“小胖!”所有亲戚朋友哄堂大笑,因为有了堂哥,让我感到过年温暖,让我学到过年不只是一时快乐而已,也是祝福与希望。
大家口中说年夜饭在我们心中就等于是烤肉,回想起来,口水都快满出来了。我们大家一起合力将烤肉架摆设好,再去买所需食物,将食物放在烤肉架上就开始烤啰!一阵阵浓郁香味传到我鼻中,我恨不得赶快吃掉。终于,长久忍耐有了代价,换来是可口味道。
过年对每个人来说一定是个重要节庆,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或许过年回忆都是好,或许有好有坏,甚至都是不好,但不好不代表永远,为何不将它当作欢乐动力呢?过年终究是个值得回忆也代表希望节日。
“喜事喜事,天大的喜事!”我兴奋的喊着。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样高兴吗?对,就是因为后天就要过年了,今天我们一家要到商场来个大狂购。嘿嘿!我一定要狂购到底,而且我要把自己打扮得高尚、有气质。我的心里乐呵呵地。
来到商场里后,我迫不及待地挑选着衣服。面对五花八门的衣服我眼花缭乱,最终还是买了一件长款的衣服、一条紧身裤和一双马丁靴。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鞭炮声把我从梦中唤醒。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
首先到孙奶奶的家里。出门拜年最不能吝啬自己的“甜言蜜语”,小嘴抹着蜜直逗长辈呵呵乐。“孙奶奶过年好!”“来来来,把钱装好,
”我一听见“钱”一字立刻往后退退,“我们先走了,还有很多家没去呢。”“不行,你让孩子把钱拿着再走……”爸爸推辞了好一会,最终还是把钱收下了。
然后我们到了柳奶奶家。“柳奶奶过年好。”我热情地说。“来,快吃糖”,柳奶奶指着桌子上的糖,“快,把压岁钱收下。”“孩子都这么大了不用给压岁钱了。”柳奶奶的神情严肃起来:“孩子终究是孩子,压岁钱是必须要给的,如果你们不收,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呀!”爸爸只好收下了压岁钱。
之后我们回到了奶奶家,我们吃了饺子就到村长家去了……
今天是开心的,因为收到了压岁钱;今天是兴奋的,因为可以穿上新衣服出去拜年;今天是高兴的,因为可以吃到平日里吃不到的美味;今天是美好的,因为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在一起吃年夜饭;今天是……
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优秀范文
说起“年味”,你脑海里肯定会立马浮现出许多的美食,如“饺子”、“酒酿元宵”、“炸年糕”等等,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1
年味儿是孩童手中攥着的冰糖葫芦;年味儿是长辈忙不迭地递来的压岁包;年味儿更是深藏在人们心中对家的思念。
——题记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飘逸的雪花预示着春天即将来到。迎来了全年最温馨热闹节日——春节。一元之始,万象更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齐聚一堂,大街小巷无不透着浓浓的年味儿。窗外的鞭炮声不绝于耳,那炮声似乎可以触及人心,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在外的游子——过年了!
老家在过年的前一周就开始忙活,大家忙着杀鸡宰羊,到了小年,那年味儿便越发浓了起来,俗话说:“腊月二十八,掸尘扫房子。”这是辞旧迎新的重要环节。奶奶说,这样可以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是一种美好的寓意。走进小巷,操着浓浓口音的小贩们自顾自地吆喝着,糖画、冰糖葫芦都是顽童们的最爱。大红灯笼中国节高高挂起,红得透亮、红得喜庆。小孩子们浑身裹着厚厚的大衣,吭哧吭哧地跑来跑去,小脸红扑扑的,好不热闹。不远处,几个老翁心满意足地哼着小调。
最令人激动的还是除夕当晚。阵阵热气从厨房里倾泻而出,香气四溢,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等了许久,才等到了饕餮美食——大块大块淋着酱汁儿的红烧肉,淋上热油的大鱼发出嗞嗞的响声,碧绿碧绿的翡翠白菜,还有寓意满满的饺子,丰盛的年夜饭过后,小朋友们便随着大人来到广场上,燃放烟花,无数烟花在天空中交织、绽放。似乎在黑色的绸布上绘出了灿烂的鲜花,更绘出了浓浓的年味儿。
年味儿它在枝头的花苞里,年味儿它在人们的乡音里,年味儿它在顽童的笑容里,年味儿它更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年”这个字很简单,但在人们的心中,它并不简单……
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2
遥眼望苍雪,看着末端消失的地方,这样的2010年也一并与那末端消失了,不见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老人们总说着瑞雪兆丰年!年前下的那几场大雪也不知冥冥之中是否有着特殊的意义,而我,却依然憧憬着新的一年。从大年三十晚上直至大年初二,整座城市弥漫着快乐,喜庆的硝烟味儿,家家户户的笑声都显得特别明显,深夜都依旧是灯火通明,各种各样的灿烂烟花直冲云霄,将如幕布一般黑的天空照得仿佛如白昼一般,亮光透过窗户衬得墙壁上一阵一阵的亮光。鞭炮噼里啪啦的乐声响个不停,尽管说话声听不清楚,而我们每个人却依旧很快乐。
为了讨个好的兆头,第二天,大家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去走亲访友,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个人。这时候,孩子们最快乐的便是得到从里到外都是红通通的东西了!最有趣的是,是那个比我小五岁的妹妹,得到了红包总喜欢一个人在一个小角落里打开,然后又兴冲冲地跑来和我说:“哈哈!崭新的,还是连号的!”每次听到这句话,我就老是无语的看着她,脸上摆着一副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可是,这些年少的孩童们的童真却让我无比羡慕,成群成队的笑着,闹着,嬉戏着,抱着那成山成堆的年货狂命的吃着!我却是再也回不到那个美好的时候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的逝去,让我离童年与单纯越来越远,却又在我身上添加了新的责任与包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商店里高声喊着“新年大酬宾”,人群虽不算是人山人海,却也是密压压的一大片!人们叹着:难道出来逛街还要选日子吗?我却认为大家都只是为了图一个热闹,图一个喜庆!
我要相信这是美好的一年,只要努力,就没有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灿烂千阳下,我仿佛嗅到了花香,看到了未来,听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3
春节到了!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吃过年夜饭,我瞧见祖母正在包饺子,便兴冲冲地跑去“帮忙”了。
只见身经百战的祖母用灵巧的双手轻轻拨弄了几下,一个又白又胖的饺子便“出世”了。我跃跃欲试,带些试探地问:“祖母,我拿块饺皮哦。”“嗯嗯嗯嗯”祖母含糊不清地答应了。耶!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现成的饺皮,放在手心中微微地颠了几下,然后,挺自信、挺熟练但又有些慌乱地挑了点肉馅儿,拨进饺皮的中央,再学着祖母的样子,用食指蘸一点水,沿着饺皮周围慢慢地滑了一圈。一旁的妈妈夸道:“还不错,有模有样的。”现在,最难的一道工序来了:把肉馅儿包起来!妈妈指挥起了我:“把这两边捏起来。”我乖乖地按照妈妈说的去做。我用大拇指和食指使劲儿地将两边饺皮黏在一起。捏完左边的,我又把右边的饺皮捏紧。哦!我的第一个饺子包好了!它白白胖胖的,正挺着个大肚子冲着我笑呢!这时,我发现祖母包的饺子上有几道装饰的花边,便也尝试着去捏。可结果,非但没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还差点儿把好端端的一个饺子给毁了。
最后,我包的饺子还是歪歪扭扭地站在了它的大家族里。虽然不够美观,但是我一眼就能认出它!当我用沾满面粉的十个手指头去抓下一块饺皮时,祖母却挥挥手制止了:“别搞了,够多了,去玩吧,去玩吧。”我有些心灰意冷,可一想到明天一早就可以尝到自己包的饺子了,我又重新变高兴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让我们把年味儿包进饺子里,吃饺子,过大年喽!
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4
年味儿不仅是鞭炮的欢闹般浓烈,也可以是淡淡的,朦胧在水汽中,需要细细口味。
很是享受幼时除夕的下午,老少三代围在厨房中,隐约在雾汽里。
爷爷在灶后添柴烧火,红艳的光照得他脸红彤彤的,身后的墙上映着他的身影,摇晃着。奶奶和妈妈围在抹了一层面粉的木桌旁,灵巧而娴熟地操纵着面团,在人眼花缭乱中完成一件件“作品”,围裙、护袖上白扑扑的一层粉。爸爸打杂,时而在洗水池前,时而在灶台边,时而去发酵面粉的大篮筐旁看看。我呢,则“忠心耿耿”地“粘”在奶奶边上。
奶奶在厨艺方面绝对是个好手,她拽过一块面在粗糙的手掌心中一揉,团成个球状。又在桌上一压,成一圆饼状。再拿起来用大拇指按出一个大小刚好、薄厚分布合理的凹槽来。接着取来一筷子我喜爱的肉填上,然后用手拎起面饼边在手心中转一圈儿,揪在一块儿,接着一旋、一按,一个好看别致的封口花儿便完成了。这花儿是奶奶独会的也是她最得意的。我曾绕有兴趣地细细观察研究,仍模仿不来。
奶奶一边手上忙着,嘴也不停歇,讲着村里遇上的、听来的有趣的事儿,绘声绘色的,似说书的一般。其他人时不时插上一句,或评论一番,或哈哈一笑,奶奶眼角的鱼尾纹忽又深了几分,却刻着愉悦,盈盈地弯曲。我那时年幼也不大听得懂方言,但见大家都嘴角挂笑便跟着乐呵呵的了。其乐融融。
不一时桌上排列了一排排的包子、团子。奶奶起身搓搓手上的粉,去掀锅盖了。白雾压抑了很久终于可以释放了,忽地升腾起来。我几乎可以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热气。小小的厨房很快被白汽充满了。奶奶也很快看不清,只能望见模模糊糊的影子在水雾中若隐若现,还有爷爷那边发出的红光似天边的霞。没有多余嘈杂的声音很是宁静。水的清味,包子的香味,木柴的典雅味,家人们的呼吸都混在厨房的空气中了,斜阳也将余光渗入其中,一起发酵,酝酿。愈加温暖、愉悦,又觉仿若置身于蓬莱仙境,云雾缭绕,安详地不真切起来。隐隐约约只觉如梦似幻。
年的味道是多么好啊,不浓烈却足以沁人心脾。这味儿我至今仍记得,可因为生活的忙碌已几年未能得到机会再细细品尝一番了。
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5
从小我就觉得,过年这回事,只有在等待的时候,才最像过年,心里涨满了期待、欢喜、激动和想象。以为到了正日子,所有的期待、欢喜、激动和想象都会翻倍的。可是大年初一一早睁开眼睛,却发现它们全都消失在除夕的梦中了。
小时候的新年和现在的新年是不一样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用精致的窗花装饰窗户,火红的灯笼挂在门前,从除夕的傍晚开始,炮竹声就开始擎天撼地般在每个人的耳边炸裂——那声音纷纷扬扬,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激情喧闹着,好像发誓要把所有房子的玻璃震得和它自己一样支离破碎,把所有汽车的警报器震得和它们一样响亮。
可是近两年来,震耳欲聋的炮竹声离我们越来越远,只有零零散散的烟花冲向天空,以一种绚烂的姿态独自爆炸开来,很少有人会察觉,很少有人会欣赏。不像是以前,说个话都要提起嗓门来说,一家人像是吵架一样兴高采烈地拉家常,别提有多开心。妈妈说现在这样也好,减少空气污染,清净。可是这闹腾腾的炮竹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子人的空荡与无趣。
除夕的晚上是最热闹的的时候,奶奶兴冲冲地拿出面板,像是宝贝似的抚摸着它。这面板已经用了很多年,虽然只是为了擀饺子皮而存在,但它依旧是奶奶不舍得丢掉的老伙计,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懒得跟人解释那么多的元老气息。妈妈包饺子的性质也没有以前那么浓了,不紧不慢地一个又一个地包着,小时候我会过去插上两手,包上几个难看至极并且合不上口的饺子,然后悻悻地离开。而现在呢,包饺子的兴趣也没有了,一个人抱着手机玩游戏解闷。
饺子的气味并没有过去闻起来那么强大和毋庸置疑,由于年味越来越淡的缘故,连饺子也变得越来越没有_力。我看着面前白胖胖的冒着热气的饺子,竟然一点都不心动,记得以前吃饺子总是吃得太急,以至于好几次都烫到舌头。
过年也是一年当中兴的时候,从长辈手里接过压岁钱,放在枕头下,过上一宿,便可以随意使用。所以大年初一早上每一次我都很用力地把枕头翻起来,紧紧抓着那几个红包,眼睁睁地看着,告诉自己所有的喜悦都会在打开红包的时候从天而降,这一笔不小的资金从此就属于我自己一个人。
然而我不能对家人说,我一点都不喜欢过年,我必须要在大年初一那天早上醒来穿上我簇新的衣裳,拱起手来恭恭敬敬地和长辈说“过年好”,必须要和每个人微笑并且用力地拥抱——因为如果我不这样做的话,它们每一个人都会对我做出一副很难看很严肃的表情。就像长妈妈一定要鲁迅在大年初一一早起来对他说“恭喜恭喜”并且一定要吃些福橘。
因为再也没有欢快的炮竹声,年味淡了;因为对香喷喷的水饺再也没有太多祈盼,年味淡了;因为春晚节目再也没有以前那样丰富有趣,年味淡了;因为再也没有孩童那时的天真烂漫,没有拿着红包、塞满一口袋糖果时的喜悦,年味淡了。
那段难忘的日子就这样远去,新年,就像与我们隔着层玻璃,兴高采烈的同时,又满眼忧伤地看着那些传统的民间习俗静悄悄地停泊在远处。
从古人关于 " 南派 " 、 " 北派 " 、 " 碑派 " 、 " 帖派 " 的划分及其艺术特色的评价中 , 也可以看出古代书法美学对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审美特征的认识。尽管这种划分有时并不十分科学 , 但从其总体风貌上来把握 , 可以把南书、北书、帖派、碑派作为这两种美的形态的不同代表。相对说来 , 南派重优美 , 北派尚壮美 ," 北书以骨胜 , 南书以韵胜 "," 南书温雅 , 北书雄健 "( 刘熙载《艺概》 ), 南书婉丽清媚 , 富有逸气 , 北书雄奇峻健 , 更具豪气。重帖者 , 偏于阴柔之美 , 尚碑者 , 侧重阳刚之美。这与南派、北派书风也有密切关系。南书重帖 , 北书重碑。 " 南派乃江左风流 , 疏放妍妙 , 宜于启牍 : 北派则中原古法 , 厚重端严 , 宜于碑榜 "( 钱泳《书学》 ) 。帖宜于行草 , 以流美为能 , 碑宜于楷隶 , 以方严为尚 ," 短笺长卷 , 意态挥洒 , 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 , 法书深刻 , 则碑据其胜 "( 阮元《北碑南帖论》 ) 。北碑书法具有 " 魄力雄强 " 、 " 气象浑穆 " 、 " 笔法跳越 " 、 " 点画峻厚 " 、 " 意态奇逸 " 、 " 精神飞动 " 、 " 骨法洞达 " 等壮美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 , 中国古代书法优美、壮美理想的发展演变 , 也正在重帖、重碑的不同倾向中进行。唐重碑 , 以壮美胜 , 宋、元、明重帖 , 以优美胜。 中国古代书法美学虽然在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种形态上有不同侧重 , 但并不偏废哪一方。它强调二者的素朴结合、辩证统一 , 反对纯刚纯柔、偏执一方 , 倡导 " 刚柔相济 " 、 " 骨肉相称 " 的 " 中和 " 之致。它认为 " 纯骨无媚 , 纯肉无力 ", 只有 " 肥瘦相和 , 骨力相称 " 才行。从 " 刚 " 与 " 柔 " 来说 ," 直则刚 , 曲则柔 , 折则刚 , 转则柔 , 轻重捺笔则刚 , 首尾匀袅则柔 ," 二者结合," 刚柔相济乃得佳 "( 《明赵宧光论书》 ) 。从 " 阴 " 与 " 阳 " 来看 ," 沈着屈郁 , 阴也 , 奇拔豪达 , 阳也 "," 书要兼备阴阳二气 " 。总之 ," 阴阳刚柔不可偏颇 "," 高韵深情 , 坚质浩气 , 缺一不可以为书 "( 刘熙载《艺概》 ) 。它认为偏执一方 , 便会出现弊病 , 从而降低审美价值 :" 张瑞图书得执笔法 , 用力劲键 , 然一意横撑 , 少含蓄静穆之意 , 其品不贵 "( 梁巘《评书帖》 ) 。纯刚纯柔都不可 ," 纯刚如以锥画石 , 纯柔如以泥洗泥 , 既不圆畅 , 神格亡矣 " (卢携《临池诀》)。因此要求二者结合 , 使其相辅相成 , 刚中有柔 , 柔中有刚 , 达到 " 婉而愈劲 , 通而愈节 " 、 " 飘逸愈沈着、娴娜愈刚健 " 的刚柔相济的 " 中和 " 境界。这种 " 中和 "的 " 火候 " 是较难把握的 , 往往 " 趋稳适蕴藉 , 则无气魄骨力 ; 求气魄骨力 , 则不稳适蕴藉 "( 梁巘《评书帖》 ) 。古代书家们总是不断地探讨着如何把握这种 " 中和 " 之度。古人云 :"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 蔡邕 ), 指出了毛笔的艺术表现功能。此一 " 软 " 字 , 是刚柔相济之 " 软 " 。 " 能柔能刚之谓软 , 非有柔无刚之谓软也 "( 刘熙载《艺概》 ) 。他们强调 " 以劲利取势 , 以虚和取韵 "(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达到 " 骨 " 、 " 力 " 、 " 势 " 与 " 韵 " 、 " 味 " 、 " 趣 " 的和谐统一。 古代书法美学的 " 中和 " 美理想 , 还突出地体现在对晋人书法 , 尤其是对王羲之书法的崇拜方面。晋人书法表现出平和自然、含蓄委婉、刚柔相济、尽善尽美的境界 , 成为 " 中和 " 之美的典范。它如同西方古希腊的艺术 , 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楷模。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美学的发展 , 可以说是在尚晋与叛晋的矛盾冲突之中发展 , 是在不断向晋人书风回溯之中前进 , 这也即在 " 中和 " 与反中和的对立中演变。人们认为 ," 晋尚韵 "," 晋书神韵潇洒 "," 晋人书取韵 " 。这种 " 韵 ", 主要表现在一种平和自然、含蓄委婉的 " 中和 " 美的意境。古人谈到晋书 , 几乎都推崇备至 , 显露出对一种不可企及的美的向往之情。他们认为 " 晋人以风度相高 , 故其书如雅人胜士 , 潇洒蕴藉 , 折旋俯仰 , 容止姿态 , 自觉有出尘意 "( 方孝儒《逊志斋集》 ) 。在晋人书法之中 , 尤其对 " 二王 "( 又主要是大王 ) 崇拜至极 , 认为王羲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中和美的最高境界 , 是万世的典范 :" 逸少可谓韶 , 尽美矣 , 又尽善矣 "( 张怀瓘《书断》 )," 尽善尽美 , 其惟王逸少乎 !"( 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 。王羲之 " 思虑通审 , 志气和平 , 不激不厉 , 而风规自远 "( 孙过庭《书谱》 ) 。这 " 志气和平,不激不厉 ", 不正是古人向往的最高的情感境界吗 ? 他们这样来描绘王字 :" 同夫披云睹目 , 芙蓉出水 "," 如阴阳四时 , 寒暑调畅 , 岩廊宏敞 , 簪裾肃穆 "," 如清风出袖 , 明月入怀 "( 李嗣真《书后品》 ), 真是美不胜收。正因为王羲之在人们心中占有如此高的美学地位 , 所以便进一步被当作衡量书法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如所谓 " 虞世南得右军之美而失其俊迈 ";" 欧阳询得右军之力而失其温秀 ";" 褚遂良得右军之意而失其变化 ";" 薛稷得右军之清而失于拘窘 ";" 李邕得右军之法而失于狂 ";" 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于粗 "( 李煜 ) 。这些书家虽然都具有王羲之的某一特点 , 却都达不到王字的十全十美的艺术境界。 上面分析的 " 中和 " 美理想 , 是中国古代书法美学中的主导思想。虽然在书法美学的发展中也出现一些 " 反中和 " 的审美思潮 ( 这在后面的历史分析中将提到 ), 但它们都没有象 " 中和 " 美理想那样在古代社会贯穿始终 , 没有成为主流 , 占居主导地位。 二 从中国古代书法美学的“中和” 美思想的历史发展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考察 : 第一个阶段 , 从汉代到唐代 。它以 " 中和 " 美为主 , 又偏于阳刚之美 , 这是一个强调情理统一、又注重理性的阶段。其中,汉代是萌芽发端期。魏晋是发展高峰,达到刚柔相济的“中和” 美典范程度。唐代也强调一种理性的均衡适度的和谐。在这种“中和”之美的总体倾向下,它又强调“骨” 、“力” 、“势” ,追求一种雄强有力的气势。唐代是这种壮美理想的高峰。第二个阶段 , 从宋代到明代。这时以情为主 , 出现了张扬个性的不中和、不和谐的“狂狷” 因素、" 丑 " 的因素。宋代首倡之,明代“狂草” 派达到高潮。从偏于" 中和 " 的优美、壮美理想发展看,此阶段以阴柔之美为主导倾向,元、明两代盛行。第三个阶段,清代。这是一个综合、总结的阶段, 也是向近代美学转变的过渡期。它在综合阐发前两阶段的基础上探求情与理的结合 , 强调在壮美基础上达到优美与壮美的辩证统一。下面具体论述。 汉代 , 特别是汉末 , 是中国古代书法美学的萌芽、发端期 , 是古代书法艺术审美意识自觉独立的时期。汉代在书法创作实践中进行了理论探讨, 提出了所谓 " 上皆覆下 , 下以承上 "、" 左右回顾 "、" 欲左先右 , 至回左亦尔 "( 蔡邕《九势》 ) 书法形式美辩证规律 。从汉代关于 " 势 " 、“力”的论述中 , 从其作为审美联想中介的自然美形象的描绘中 , 可以看出他们崇尚一种有力度、有力势的飞动之美。蔡邕说 :" 藏头护尾 , 力在字中 , 下笔用力 , 肌肤之丽。故曰 : 势来不可止 , 势去不可遏 ,…… "( 《九势》 ) 。他探讨了 " 力 " 、 " 势 " 的审美联系及毛笔在表现 " 力 " 、 " 势 " 方画的独特的艺术功能。有 " 力 " 才有 " 不可止 " 、 " 不可遏 " 的 " 势。汉代首倡了阳刚之美的审美理想。 到了魏晋,从审美理想的总的倾向看 , 人们强调情理统一 , 崇尚一种刚柔相济、骨 肉相称、骨势与韵味和谐统一的 " 中和 " 之美。晋人书法呈现出平和自然、含蓄蕴藉的美的境界 , 达到 " 中和 " 之美的高峰。魏晋追求 " 平和 " 的审美境界 , 讲求书法外在形态的 " 势和体均 " 。卫恒说 :" 观其措笔缀墨 , 用心精专 , 势和体均 , 发止无间 "( 《四体书势》 ) 。王羲之认为 :" 夫书字贵平正安稳 "( 《书论》 )," 凡书贵乎沉静 "( 《书论》 ) 。他们反对恣肆狂乱的笔势 , 要求 " 分间布白 , 远近宜均 , 上下得所 , 自然平稳 ", 指出 " 当须递相掩盖 , 不可孤露形影及出其牙锋 "(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教悟章第七》 ) 。 " 孤露形影 " 和 " 出其牙锋 " 是不符合 " 平和 " 的美学标准的。魏晋之“和” ,是多样变化之和。他们要求“数体俱入” 、“字字意别” 。但这种变化是 " 和 " 中之 " 不同 "。魏晋书法美学既主张变化 , 又要求不超出整体之 " 和 ", 它强调诸形式美因素达到素朴和谐统一。" 作一字 , 横竖相向 ; 作一行 , 明媚相成 "。" 绵密疏阔相间 "(王羲之《书论》 )。" 不宜伤长 , 长则似死蛇挂树 ; 不宜伤短 , 短则似踏死蛤蟆 "( 《笔势论十二章》 ) 。要求润涩、盈虚和谐统一 , 起伏得当 , 远近适度 , 诸矛盾因素在整体中达到完满的结合。魏晋追求一种以骨为主、骨丰肉润、刚柔相济的艺术美 , 强调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素朴和谐统一。魏晋书法美学提倡 " 骨 " 、 " 力 ", 反对软弱无力的书风 , 把 " 骨 " 、 " 力 " 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认为“多力丰筋者圣 , 无力无筋者病”( 卫铄) 。魏晋所尚之 " 骨 ", 与后来唐代之 " 峻厉 " 、 " 粗放 " 、 " 雄强 " 之 " 骨 " 、 " 势 " 不同 , 它更主要是一种潇洒俊逸之 " 骨 " 、 " 风流气骨 " 。从当时对书法风貌的描绘来看 , " 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 , 纵复不端正 , 奕奕然有一种风流气骨 "( 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 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 , 形容虽未成长 , 而骨体甚峻快 ";"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 , 纵复不端正者 , 爽爽有一种风气 "( 袁昂《古今书评》 ) 。这里 ," 奕奕然 " 、 " 风流气骨 " 、 " 骨体甚峻快 " 、 " 爽爽有一种风气 " 等 , 说明了魏晋骨势的艺术意境。魏晋之 " 骨 " 是 " 骨丰肉润 " 之 " 骨 ", 刚柔相济之 " 骨 ", 它既求骨力、气势 , 又要有华润流畅的韵致。他们强调 " 骨力 " 与 " 媚好 " 的统一 , 既讲求 " 笔力惊绝 ", 又追求 " 风流趣好 " 、 " 笔道流便 " 。王僧虔说 :" 骨丰肉润 , 入妙通灵 "( 《笔意赞》 ) 。 萧衍认为 :" 纯骨无媚 , 纯肉无力;……肥瘦相和 , 骨力相称。 "( 《答陶隐居论书》 ) 可见 , 片面强调 " 骨 " 、 " 力 "," 纯骨 " 无肉 , 是不行的 , 必须 " 骨 " 与 " 肉 " 、 " 媚 " 与 " 力 " 结合 , 达到 " 骨丰肉润 " 、 " 肥瘦相和 , 骨力相称 " 的境界 , 才符合 " 中和 " 美的标准。可以说 , 魏晋之 " 骨 ", 是 " 形 ", 又是 " 神 ", 是 " 意 ", 又是 " 法 " 。在这里 , 外在的 " 骨法用笔 " 与内在的风骨气韵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结合 , 形与神 ( 形式与内容 ) 、 意与法 (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 达到完满统一。魏晋人尚清逸之气、俊君之骨 , 追求洒脱俊逸的精神、气度。这种对人的内在气质和外在风度的要求 , 表现在书法创作中 , 一种骨肉相称、刚柔兼备、有骨力、有韵味的艺术意境便创造出来了。魏晋所崇尚的 " 中和 " 之美 , 是一种情与理、感性与理性、个性与共性和谐统一之美。其情感之抒发自觉的控制在理性、理智之中 , 个人感性意趣之追求和谐地遵循着理性、共性的法度规范。它不同于以法胜、以理胜的唐书之美 , 更有别于宋以后以意趣、情感、个性胜的 " 狂狷" 之美。
浅谈颜真卿与楷书的历史发展关键字:楷书、颜真卿、端庄雄伟、多宝塔碑、“颜柳”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自秦汉之际产生笔画至三国楷书成型,两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勃兴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北朝书法的勃兴是楷书兴旺的标志,其质朴雄强的艺术风格与南方的秀丽典雅风格形成双峰对峙。中唐颜真卿以雄风创新,晚唐柳公权以柳骨相媲美于颜筋,形成唐楷之大貌。楷书的代表大家有书圣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俯等。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会贯通后加以发展,形成了独特风格。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他的书法苍劲舒和,神采飞动,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开创书法新风气,使用圆笔书法的颜真卿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伯文稿等等。他和唐朝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颜真卿的楷书,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在笔法上,他把篆、隶的圆笔笔法引入楷书,打破了王羲之使用方笔的戒律,使作品增添了浑厚雍容的风格,被后世使用圆笔的书家奉为开创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艺术审美上,颜真卿一反魏晋禅意式的自然与空灵,用一种看似不加任何雕琢的浑厚与古朴,映照出刚正诚实、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作风,打破了魏晋以来以优美与空灵为审美标准的传统,创立了一种宏博正大,以实为美的新标准,这正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的伟大创举,极大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涵,使中国书法审美取向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此以后,中国书法基本上都是沿着王羲之、颜真卿这两大派系得以不断发展。苏轼对颜真卿楷书给予极高的评价:“变法而出新意”,“书之美者,莫如颜鲁公。”(《评韩诗》)朱长文在《续书谱》中赞叹颜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真卿的书学境界,历经了无数次自我否定、自我扬弃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首先他经历了长达三四十年时间的一个漫长的艰苦的探索阶段。他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吸取营养,创作了《多宝塔》、《夫子庙堂碑》等大量的传世碑帖,在用笔上,他追求沉着、雄厚,在结体上他追求整密、端庄,他继承了初唐的书风面貌,严谨而规矩,又努力摆脱时风的影响,到知天命之年,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书体面貌,自成一家,但是个人面目还不是特别突出。随着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的不断丰富,他的心灵空间不断拓展,他将前期的字体面貌从形态和神态上反复锤炼,不断地探究笔画和结体的精致,努力追求作品的磅礴气势。从《东方朔画赞》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在用笔上,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方法;在结体上,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不简单地以重心欹侧造势,不以左紧右松的结构处理而故作姿态,而是溶入篆隶书法中对称的结体,表现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气度和形象;在篇章布白上,不以疏宕秀逸为取向,而以字形的茂密来丰富、强化作品的气势。总体上,气势更加宏阔,字形架构更加雄壮雍容。特别是在颜真卿晚年,他的楷书艺术更是达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如《颜勤礼碑》等作品,境界更加庄严、持重。在对生命和书艺不断否定和肯定的过程中,领悟到书法艺术的真谛,将人生哲学和艺术哲学溶为一炉,在作品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和人格的光辉,将卓越的性灵、坚强的魂魄和丰富的人生铸于一体,表现出厚重雄劲、气势磅礴的独特面貌和瑰丽、雄强、博大的艺术境界,在书法历史上矗立起一座让后世景仰的艺术丰碑.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书家,标志着中国书法发展的里程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作为唐楷艺术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创造了彪炳书史的“颜体”楷书艺术,以其独特的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书法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矗立起一座艺术的高峰,成为中华文化绚丽灿烂的篇章,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正书艺术的半壁江山,千百年来,颜楷艺术影响、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人,唐以后的许多书家,都是从颜真卿的书法中汲取养分,造就了柳公权、蔡襄、董其昌、何绍基、舒同、沙孟海等一代代名垂青史的书家,使中国书法历史群星璀璨。参考文献:1、刘胜角,《古代楷书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这是我上《书法鉴赏》课写的论文你可以参考下。。韩老师的
卫恒(252 年~291 年),字巨山,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西晋着名书法家。卫恒出身书法世家,祖、父、兄弟及子侄均善书。他善作草、隶,特别是其隶书,运用飞白笔法,实为首创。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卫恒古文、章草、草书入妙品,隶书入能品,可见其书法成就是很高的。《四体书势》是卫恒重要的书学论着,集中体现了他的书学思想,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现择其要者,述其五:1.建立了系统全面的书法观《四体书势》以前的书论,大多就书之一体,或择其一法,发表一得之见,其中自然也有一些视野比较宽阔的论述。但《四体书势》从范围和内容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各类书体的发展源流、形式美特征等有关问题。从书之一体到四体,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跃,这也说明《四体书势》的视野已经从局部转向全体,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侧面视角转向全方位视角。再从其论述次序看,它依次论述了古文、篆书、隶书、草书,即按照书体出现的先后次序,并且论述了依次出现的时间和缘由,可见其清晰的书体发展脉络观念。四种书体到汉末已基本成熟,经三国,至西晋,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了。因此,《四体书势》可以说是对四种书体全面的总结。为此,《四体书势》还专门完整引述了崔瑗和蔡邕的两篇书论,构成更加全面的系统。此间,行书虽也已流行,但出现既晚,社会上论者亦鲜(至今未见有魏晋人论述行书的专着)。它的全面性还体现在论述每种书体时,将此种书体的发展源流梳理得井然有序。如论草书,它先言:“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1(]p1065)从草书的起源述起,再述名家出现,相当平实。接着,顺次而下,论述草书在汉代的发展状况,罗列了张芝及其弟、姜诩、梁宣、田彦和、韦诞及罗晖、赵袭等人,揭示了他们各自的书法成就和风格特征,并指出了他们之间出现的时间先后等关系,简直是一部草书发展简史。从整体上看,《四体书势》对各种书体的发展源流都成竹在胸,它的论述使它成为第一篇对中国书法历史做全面梳理的论着。而且,《四体书势》还沿用前人形象描述的方法,通过生动的描写,揭示各种书体的不同特征及其形式之美的相异之处,更见出它对各种书体全面系统的把握。2.确立了历史批评的传统书法毕竟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的出现和发展也需从历史角度去审视。《四体书势》以往的书学论着在谈到某一书体时,虽也会偶尔涉及该书体出现的时间,但并不能由此而自觉地深入探讨其出现的历史缘由。《四体书势》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相当清醒地认识到了书体出现与演变的历史必然性。就以小篆为例,《四体书势》谈到了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作用:“及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1(]p1061)这可以说明小篆盛行的社会政治原因。又说:“及平王东迁,诸侯立政,家殊国异,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损益之,奏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政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1(]p1062)这段不长的文字,从书法自身规律的角度,多方面地论述了小篆的历史状况。“诸侯立政,家殊国异,而文字乖形”道出了小篆出现的必然性。文字的社会性功能决定了它必须具有一致性,而春秋战国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文字的多形难通,言“乖形”,可见《四体书势》的否定态度。它指出统一是客观的必然。“损益之”“罢不合秦文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说明了字型统一的途径和方法,尤其是“损益”“省改”,点出了字体演变的主要规律。后面再罗列当时的主要书家和代表性书法作品,显示出独到的书法史学眼光。对书体的特征,它也作了历史性的审视。如隶书:程邈“从狱中改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圆,圆者使方。”[1(]p1062)虽仍不够具体,但无疑表明《四体书势》已经注意到了前后出现的书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已显其历史眼光。尤为可贵的是,《四体书势》在论述具体书家的风格特征时,也自觉地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令人不仅能从中看到各位书家的特点,还能看到各位书家风格的渊源和流脉。如谈到草书时说:“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弘农张伯英者,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又有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及韦仲将之徒,皆伯英之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也。”[1(]p1065)这里显见它对当时草书主要书家的风格,从比较异同以及产生渊源、发展流脉的角度,作了相当明晰的陈述。这种历史比较法,对后代的书法研究乃至诗歌、散文的品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朝的《诗品》《文心雕龙》及其后的一些着作中更精彩的比较源流式的论述,不能不说肇始于此。3.提出了主客观交融的书法创作观和审美观:体象书法之源在于自然,古来人们都这样认为,所谓“因彼鸟迹”“象彼万类”云云。但这些说法只是说明文字与自然万物有关或源于自然,至于自然之象如何成为文字之象,则未深入论述。《四体书势》云“: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1(]p1061)“天垂其象,地耀其文。其文乃耀,粲矣其章,因声会意,类物有方。”[1(]p1062)显而易见,《四体书势》已经注意到了“鸟迹”至文字有个过程,其中人作为主体不是无所作为的。“睹”而“兴思”,表明了主体首先要“看到”自然现象,并且通过“思”后,才会有象自然之象的“书契”,即文字。因此,最早的象形文字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万物,而是包含了主体的领悟、会意。所以“,类物”也有其“方”,决非万物简单的描画,甚至不是简单的模仿。可见,不管早期与实物极其相近,还是后来渐渐与原物相远,成形的文字都是主体与自然万物交融的产物,既有万物原形原理,也有主体的思考领会。这个对自然万物之象观察体会思考以形成文字形体的过程就是“体象”。主体对书法作品的审美也是如此。看到汲冢书的古文字,“恒窃悦之,故竭愚思以赞其美,愧不足以厕前贤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辞之所宣。”“思字体之俯仰,举大略而论旃。”[1(]p1064)“厥用既弘,体象有度,焕若星陈,郁若云布。……聊伫思而详观,举大较而论旃。”[1(]p1065)以上数段,都是《四体书势》论述书法审美情形的文字,与其前代、同时代的书论比较,论述的深度和品位都有了很大提高。这里,《四体书势》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体象”的美学概念。综合来看,“体象”当包含:主体面对客体(书法形象),首先会产生审美愉悦(“窃悦”),这是进行进一步审美的基础和前提;接着,主体进入“思”的阶段,因象而兴思,发挥主体的想象,将书法所“具有”的形象在主体的心灵中呈现(“存象”);再运用理性思维,将作品中所体现的作者的“用心”、法度等主观内涵发掘出来。由此可见,《四体书势》所主张的审美观是主客体相交融的,既有形象思维,又有理性思维,既有愉悦的心理体验,又有深刻的理性启示。4.发展了书法审美方式前代书论中对书法审美方式亦有所涉及,《四体书势》主要在三方面有了明显的发展:一是远观近察的距离变换。《四体书势·字势》中说“:是故远而望之……就而察之”[1(]p1061),《四体书势·隶势》中又说:“远而望之……近而察之”[1(]p1065)。显然,《四体书势》已经非常自觉地运用距离变换方式来欣赏书法作品了。通过它生动形象的描述,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它已注意到同一作品在不同距离下不同的审美效果;而将同一作品置于不同距离欣赏的行为本身,实际上更加突出了书法作品的艺术特征,即将书法的主要功能定格在艺术欣赏上,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二是“玩”的正式提出。西晋成公绥的《隶书体》中已经提出了书法作品“又何可玩”[2(]p10)的看法,《四体书势》中述及梁鹄的手迹时说:“魏武帝悬着帐中,及以钉壁玩之,以为胜宜官。”(p1064)虽然是在讲述曹操欣赏梁鹄的作品,但透露出它对书法作品的态度:玩味。联系前已述及的审美观,我们有理由相信,《四体书势》已体现出对审美体味、玩味特点的进一步的自觉认识,那种寓审美于娱乐之中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三是点明了审美过程中欣赏主体的心理特点。审美过程中主体的心理状况是很多书论注意到的重要问题,而到《四体书势》才相当明确地指出了:可以意会,不能言传。《四体书势》讲:“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辞之所宣。”[1(]p1062)主体对审美客体观察、冥思,内心“窃悦”,有所领会、发现,但无法用言语表述出来。这种似清晰又朦胧的状态,正是审美时的心理特点。5.提出了书法形式美的境界:和谐还是先看《四体书势》中的两段话:“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圆靡则,因事制权。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森而下颓,若雨坠于天。或引笔奋力,若鸿雁高飞,邈邈翩翩;或纵肆阿那,若流苏悬羽,靡靡绵绵。”[1(]p1062)这是状古文之美。“随事从宜,靡有常制。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裂,或砥平绳直,或蜿蜒缪戾,或长邪教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纤波浓点,错落其间。……”[1(]p1065)这是状隶书之美。表面看来,这两段文字与其他人的状写书迹没多大区别,但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四体书势》在兼有理性思考与形象描绘的文字中提出了书法形体美的境界:和谐,而且有着两方面的考虑。一个方面是形体的势和体的和谐,即“势和体均”。从其描写状态看,“势和体均”体现了书法形体的动静和谐,包括寓动于静和静中显动两个内容。前者如“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森而下颓,若雨坠于天”等,本是静态之景,但其中蕴涵着“腾”“坠”之势,具有很大的力度和运动感。后者如“穹隆恢廓”“离而不绝”等,“恢廓”是写空间大,自然是静态的,但这种恢弘廓大,实际显示着无限的张力,有不断伸张之势;文字之间,点画之间,自有相离,但书法作品可以用呼应之法,显示其“不绝”之意,似断似连,形断意连。对这种动静和谐,虽然《四体书势》还没有非常明确地用相应的概念表述出来,但已经发现并形象地描述出来了。另一方面是规矩与“制权”的和谐。没有规矩就没有法,没有创造就没有书。《四体书势》之前的论述并非没有意识到,但比较明确论述的则未见。《四体书势》很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做了明确的表述:“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圆靡则,因事制权”,“随事从宜,靡有常制。……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1(]p1065)。无论圆笔方笔,有时则须严守规矩,而有时又需随机应变,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和谐“: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因此,整个书法形体的总体风貌应该在守则与变规之间,也就是在规矩与“制权”、技法与“从宜”之间达到和谐。你可以去abc211文汇找下。
《书谱》对书法创作的意义论文
孙过庭《书谱》是唐以前书法理论的集大成,具有划时代的愈义,对当今的书坛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接下来我为你带来《书谱》对书法创作的意义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书法是一种时间特征很强的艺术体系。书法的用笔、提按的运动、运行速度等等,使它不仅能有效的保持了视觉艺术的空间本色,还具有了音乐艺术的旋律和节奏美,草书是体现这一特征最为强烈的。草书表现出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艺术空间,孙过庭在他的《书谱》里给了我们详尽的解释。中国书法艺术不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名族艺术,而且今后一定会给新的艺术流派带来价值启示。
当我们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作者创作时的时代文化背景,分析书法作品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通常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字的笔画长短、粗细,用墨的干湿、浓淡是否多变且适宜;字的“重心”是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字的结体是否自然;看整幅书法作品的笔势、章法是否融会贯通;看是否留有艺术想象力的空间,防止以实论实。
一、书法双重性的美
我们研究中国书法抽象形式美的特征,可以先在广泛的民族文化氛围立场上来寻求启迪,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作为基础的,而汉字与其他的文字比较而言,具有更强的`空间塑造的能力和抽象美的基因,线条是具有很明显的造型因素的,以此来描摹自然万物的形态和意义。正是这种对世界万物存在规律的抽象概括,才形成了汉字既表现出了绘画所具有的空间造型美,又表现了抽象美的一种双重性。
书法在创作的过程中充满魅力,抽象的特征保证了书法家们可以最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而造型的特征则决定了书法家们的创作离不开既定结构的约束。在古代书法家中,无论是王羲之、颜真卿的楷书、行书,还是张旭、怀素的狂草,都是书法家们在一定艺术法则制约下,发挥出最大创作自由的结晶。中国古典的审美传统准则是:以少见多、以小见大、以简见繁。书法体系中的草书便是如此,看似非常简单,却有巨大的容量。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有提炼各种生活美和反映作者精神情感的卓绝能力。
二、《书谱》对学书的理论充实
我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品读欣赏了孙过庭的《书谱》,感触颇深。虽然还没能完全领会其中的奥妙,但对于初学时的一窍不通,还是受益匪浅的。各种自然物象中的生动意态,在他的笔墨里,在他的点画线条中重新复活了,万千生动物象都囊括在聊聊数笔点画之中,这就是张怀灌说的“囊括万殊,裁成一相”[1]。
《书谱》首先根据书法造诣对“四贤”进行比较,“四贤”即钟张二王,他们各有所长。然后把每种字体的各种形态,用比喻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对仗工整。比如“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这就说的是悬针竖和垂露竖的不同,犹如与坠石一般。有些人认为这一段文字优美,通俗易懂,语言简练,是很好的段落,而我认为接下来才是更精彩的。第一个精彩片段是对各种书体总的要求,即篆书崇尚委婉圆通;隶书需要精巧严密;草书贵在畅达奔放;章草务必要简约便捷。做到这些之后,再在字中使用各种笔法,使字显示出各种效果,比如“鼓之以枯劲”就是告诉我们,在字中加一些飞白,会使字显得更加有骨力。
唐代的突出成就是真书和草书。孙过庭在《书谱》中云:“草不兼真,怠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真与草的区别,应该没有人比他讲的更清晰明了了。我以前总是认为真书为工和法,草书为写和意,其实,工、法和写、意并不是截然对应的不同概念。真有自己所依据的对象(字体),草书也有自己所依据的对象,严格契合对象(如文为写实),即为工,如大胆脱离对象(如画为变形),即为写,利用了对象,即得形,灌注了情意,即得神[2]。然而工非无神,草非无法,写非无形,真非无意,所有不同者是法去意得立足点各有所恃耳。“点画为形质”,法在于笔,“使转为性情”,意在于结构。“使转为形质”,法在于结构,“点画为性情”,意在于笔。楷书创作不得不利用的对象是点画,所以书法意韵体现在结构之中;草书创作不得不利用的对象是结体,所以书法意韵体现在点画之中,这样的认识打破传统,得到后世广泛认可。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拨开字体的迷雾,从而直窥隐伏在书体背后的时代风尚。
草书是境界最高的书法表现,具有与其他字体不同的特性,因此人们在书法创作时一直把它作为表达内心情感、抒发个人性格的最佳选择。草书在书写技法上比较讲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原则,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意见:“今撰执、使、用、转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缳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所谓执,是指执笔,有深浅长短之分;使,是指运笔,有左右提按几种;转,是指运笔时的萦纡回绕,转折呼应;用,是指用点画来结字,有向背相让之别。我认为在我们日常的实践练习中,可以将“纵横牵掣”理解为前一笔的收要连带着下一笔的起,笔画纵横运动,这样就形成了上下勾连、左右牵引的状态。“钩缳盘纡”可以理解为在行笔的过程中,笔尖转折回旋,环绕呼应。草书创作时,其行笔过程确实有许多不同于篆书、隶书、楷书的行笔特点。萧衍在形容草书转折回旋的笔画时说:“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绿水之徘徊”、“似葡萄之蔓延,女萝之繁萦,浑汉之相绞,山熊之对争”、“婆娑而飞舞凤,婉转而起蟠龙”。孙过庭在《书谱》中解释这种使转的笔法是草书所特有的形质。形和质是事物构成的基础,是变现事物现实存在的重要依据,所以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点画是草书的性情所在,性情是精神状态。事物的精神,是依附于事物的形质的。也就是说草书创作时的一点一画是依附于整个字的使转部分的,使转灵活,点画就美观得体,依其性能而得势,字体的精神面貌就因此而振奋,这是草书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书谱》对学书的实践指导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五乖五合”论,“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循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遗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3]”不仅分析了书法创作过程中,造成效果好坏的各种因素以及主客观条件,而且还强调了“得志”的重要性。这里的志,是指心志、情志、心境。显然,问题的关键之处不在于书家心境的好坏,而是在于真与伪、深与浅。极好的心境,可以作出经典之作,如《兰亭集序》,极坏的心境,亦可以写出经典之作,如《祭侄文稿》。心至诚,情至真,意至深,的确是至关重要的创作状态。
孙过庭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段学书过程三段论中指出,学书只有经过平正、险绝、平正三个过程,才能达到书法的最高境界,即“人书俱老”。那么“人书俱老”的“老”具体指的是什么呢?这里的“老”,指的并不是人的年龄的老。老也不仅仅是一种拙,那种以为书法要达到某种大巧若拙的境界,没有雕饰,一切自然无为,就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是一种误解。因为,假如仅仅把“老”理解为拙,这就与孙过庭以及初唐时期书家崇尚王羲之的时代,审美风格不合。孙过庭等一些初唐书法家们,所推崇的王羲之的书法并不是因为拙的风格,孙过庭自己所写的书法风格也不属于拙。
“人书俱老”,核心在对于节奏感的把握,这不仅是一种音乐性的节奏,而且是一种生命的节奏,这种节奏炉火纯青的流泻和表达,它体现为――一种成熟、一种从容、一种老练,它是一种明净的心灵秩序和节奏的外化。“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所谓“通会”,就是“人心所欲不逾矩”生命节奏的表达,所以孙过庭继续说,“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所以,“人书俱老”的节奏源自于人的内心,这是书法类似音乐的特征,也是作为线条艺术最大的魅力。梁t曾说:“须知始之平正,结构死法;终之平正,融会变通而出者也。”艺之老境,不是没有法度,也不是拘于法度,而是对心灵结构恰到好处、炉火纯青的把握。它是一种心性,更是一种经历了人生的磨砺之后的淡定和从容。这样来看,“人书俱老”和年龄因素并不是毫无关系的了。有些艺术是附属于青春的,比如唱歌和跳舞,他们都以一定的生理基础为前提。而书法的成熟期通常在中年或晚年,就是因为对于毛笔等一些工具的性能的把握需要一定的时间,用毛笔来转达和表述自己的内在心里节奏和情绪律动更是需要反复的锤炼。更重要的是,那种从容和淡定的心理和境界,需要人生的砥砺磨练,它不是朝花的绚烂,而是风雨后的彩虹[4]。
书法艺术需要我们花费毕生的精力,去探索其深邃的内涵,二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书法艺术需要我们执着的追求,而不能浮躁的模仿;书法艺术需要崇尚人格、品行、个性化,而不能伐性汩情,带着假的面具媚人。今后,我会进一步学习钻研《书谱》,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书法临摹和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树强.黑白之间:中国书法审美文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1):17.
[2]卢辅圣.书法生态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12):49.
[3]孙过庭.《书谱》译注[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01):83.
[4]《书法》杂志编辑部.美的沉思.批评篇[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01):37.
[5]陈方既.中国书法精神[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6]陈振濂.书法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骨头汤中富含胶原蛋白,常喝骨头汤可以抗衰老,还能起到增强血细胞造血能力的作用,骨头汤的营养丰富,是大家日常养生的好选择。俗话说“骨头的精髓在汤里”。生活中,大棒骨汤、排骨汤、鸭架子汤等各类骨头汤也切实其实到处可见。那么,是不是用骨头熬的汤就是比用纯肉熬的汤更有营养、更补人呢?骨头汤的切实其实更营养。骨头炖汤一定比纯肉有营养,也更利于接收。喝骨头汤的好处 常喝不缺钙关于骨头汤,近年来有一些争论说里面所含钙量非常低,不能靠喝骨头汤来补钙。对此说法,专家的解释是:大骨汤里面的钙含量的确不高,但是等缺钙了才开始补充钙剂,和平时吸收食物里的钙是两回事,长年地从食物的营养中摄取钙质,这些钙质营养会慢慢累加蓄积在人体里,人就可以身体强壮,不缺钙。而大骨汤长年喝,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猪的大骨里有胶原蛋白、脂肪等易于人体吸收的营养,猪肉本身属于温性食物,不易上火,比牛羊肉更易消化和吸收。
骨头汤中富含胶原蛋白,常喝骨头汤可以抗衰老,还能起到增强血细胞造血能力的作用, 骨头汤的营养 丰富,是大家日常养生的好选择。 俗话说骨头的精髓在汤里。生活中,大棒骨汤、排骨汤、鸭架子汤等各类骨头汤也切实其实到处可见。那么,是不是用骨头熬的汤就是比用纯肉熬的汤更有营养、更补人呢?骨头汤的切实其实更营养。骨头炖汤一定比纯肉有营养,也更利于接收。 骨头汤一定比纯肉更有营养,也更利于接收,这句话的确是推翻现代营养科学。因为骨头汤同纯肉基本没有可比性,因为骨头汤中的营养其实低得太多。有人认为骨头中钙、磷含量雄厚,骨头汤必然钙含量很高,是补钙的好材料。只可惜,骨头中的钙磷连系于骨质中长短常不乱的,仅以熬汤的体式格局是几乎溶不出来的。 至于说骨头汤中的卵白质是猪肉和鸡蛋的壹倍多,的确无法理解!瘦肉的卵白质含量约为20%,那么骨头汤中的卵白质含量可达到40%,那不是骨头汤,就叫做卵白质冻好了。 烹饪方式:将龙骨剁成块,焯水,之后用小火煮肆零分钟即可,出锅前可以放一些切好的冬瓜块,或者藕块,如许更能增添清冷去火的功能。在煮龙骨的同时,假如能同时放进一些绿豆一路煮,炎天喝会更爽口。 骨头汤的营养 价值很高,经常喝可以使身体强壮,可以减缓老年人骨骼软化,还能够促进青少年骨骼的增长。
好处:
1、猪骨性温,味甘、咸,入脾、胃经,有补脾气、润肠胃、生津液、丰机体、泽皮肤、补中益气、养血健骨的功效。能及时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骨胶原等物质,增强骨髓造血功能,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成人喝可延缓衰老。
2、猪骨、牛骨、羊骨等动物的骨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营养、滋补和保健功能的物质,具有添骨髓、增血液、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骨头的营养成分比植物性食物更易被人体所吸收。
坏处:时下很多人喜欢喝骨头汤,认为用骨头熬汤可以将钙熬进汤中,把汤喝下去就可以达到补钙的效果。殊不知,吸进去的不是钙,而是大量的胆固醇。事实上,骨头里的钙是以磷酸盐形式存在的,很难溶于水,不管用多少骨头炖汤或炖多长的时间,都不能增加骨头汤的含钙量。
所以,用骨头熬成的汤,里面最多的是脂肪,如果长期服用容易导致肥胖、高尿酸甚至高血脂。特别是肥胖人群、高血脂症以及心脑血管病患者,骨头汤喝多了无疑。所以,选择骨头汤进补,还要因人而异,切忌过量。
扩展资料:
喝骨头汤的误区
1、喝骨头汤能补钙
“吃什么补什么,喝骨头汤补钙”。因为骨头里面的钙可以溶解在汤里的含量是非常低的,10公斤排骨熬成猪骨汤中的钙量还不足150毫克。曾经有人检测过,一碗骨头汤大约含有2-3毫克钙。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2、吃肉不如喝汤
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肉汤的鲜味往往超过了肉的鲜味,人们由此而误认为肉的精华都跑到肉汤里去了,汤的营养比肉好。而老火汤的鲜味,是因为经水煮后肉类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于汤内,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
如果汤煲了2个小时以上,汤中的蛋白质含量就仅仅为肉中的5%左右,剩下的还有95%的营养成分全部都留在了“肉渣”中。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如果吃肉不喝汤等于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3、人人都能喝浓汤
“汤越靓,营养越高”。其实并非如此,何凤怡说,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
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经常喝骨头汤好不好?喝骨头汤要避免三个误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猪骨头汤养血健骨 炖汤时意5点更营养又美味
喝大骨汤的好处:
1、骨头汤里含有许多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和脂肪等,这些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骨胶原、类粘元、钙、磷等都是骨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骨骼所需的钙、磷、铁、锌、铜等物质均可以方便地从食物中摄取,但骨骼最需要的骨胶原、类粘元,目前摄取的主要途径还是动物骨汤。
扩展资料:
猪骨的营养及功效:
1、猪骨、牛骨、羊骨等动物的骨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营养、滋补和保健功能的物质,具有添骨髓、增血液、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
2、猪骨头的蛋白质、铁、钠和产生的能量远远高于鲜猪肉,其蛋白质高出奶粉23%,是猪肉的2倍,高出牛肉61%,是鸡蛋的1倍多,铁含量为奶粉的9倍多,牛肉的倍、猪肉的倍、鸡蛋的1倍多,磷、钙的含量更是其他食物所不能能比拟的。骨头的营养成分比植物性食物更易被人体所吸收。
3、俗话说“骨头的精华在汤里”。经常喝些猪骨头汤,能及时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类黏_和骨胶原等物质,以增强骨髓造血功能,从而延缓衰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别等缺钙才喝骨头汤 喝骨头汤必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猪骨头汤养血健骨 炖汤时意5点更营养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