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藉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它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考查西学东渐的历史可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早在唐朝就已经在中国传播。但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实质性的接触则始于明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外国传教士和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中西文化融汇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鸦片战争后,西学再次大规模地“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