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靖难之役后,朱棣夺取了尊位,要求方孝孺写诏书,方孝孺不同意,问为何不立朱标的儿子呢?朱棣大怒,杀了方孝孺。他对待自己的侄子和嫂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一、朱标的儿子们,有的下落不明,有的惶惶不可终日,最终都是英年早逝
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君主,但是,他可能是受到儒生的影响,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在削藩上就是一个例证。他的改革,目的是好的,但行动中存在很多问题。
朱棣在这个过程中反对,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攻打南京,其中有很多曲折,但朱棣成功了。成功以后,他发现朱允炆不见了,就发现几具烧焦的尸体,太监表示,这是朱允炆等人的尸首,朱棣就按照天子之礼安葬了朱允炆。
朱标的另外一个儿子朱允熥,在靖难之役后被降封为广泽郡王,居福建漳州府。之后不久就被朱棣召回京城,不知何故就被贬为庶人,囚禁在凤阳。生于帝王家的朱允熥,被安上了一个“意在谋反”的罪名,不知何故暴毙。
有人推测说是朱棣干的,但是,没有实际证据可以佐证这个事情,可能是吃的东西不好,有时候食物间相克(迷信的说法),也是可能导致中毒身亡的,不管是不是朱棣干的,去世的时候,仅仅39岁,属于英年早逝。
朱允熞,是朱标的第四个儿子,他在靖难之役后也被贬了,降为怀恩王,居住在建昌,也就是我们现在江西省的南城县。但是,很快就被朱棣调回京城了,跟他哥哥朱允熥一样,都被贬为庶人,在凤阳囚禁着。
他没有被安上谋反的罪名,但是,也没有活多久,他只有29岁。看来朱棣对哥哥的儿子们,出手还是比较狠的。虽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是朱棣干的,但是,召回京处置,囚禁侄子,就令人怀疑。
朱允熙的死,更是一件蹊跷的事。他跟前面两个哥哥不一样,他在靖难之役后被降为敷惠王”和母亲一起居住在太子的陵墓,也就是去守墓了。当守墓人可不是一件好差事。但是,他还是服从了。服从也没有逃过死亡的命运!
他的生活,一切看似平常,但在永乐四年,府邸中起火,他被火活活的烧死。这个死法,还是很奇特的。对于很多人而言,府中失火是常事,活活烧死一个王爷就让人难以琢磨了,为何呢?
二、对朱标妻女的处理,是另外一种方式
朱标的继妃是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之女,她生了四个儿子和几个女儿(因为女儿生母不可靠,有人说,江都与宜伦是常氏所生,要是如此的话,她生了两个女儿)。
常氏在洪武朝就去世了,所以躲过靖难之役了。吕氏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在靖难之役后,陪着最小的儿子一起去守墓。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终老,没有想到的是,小儿子在火中葬身,她也不知所踪。
有人说,吕氏也是葬身火海,因为母子俩是生活在一起的。这个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是,历史中没有记载她的生卒年岁,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个事情,就是朱棣做的,只能这样写了。
吕氏的人生,算是结束了。但是,朱标的女儿有四个,分别是江都与宜伦两位公主加上另外两位,在一些记载中,后面两位连封号都没有,那就意味着两位小公主,还没有成年呢。
江都公主成年了,还嫁给了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璿,夫妻伉俪情深,耿璿在朱棣起兵的时候,就给老爹耿炳文出主意要直攻北平,由于老爹在真定(河北正定)失败了,他的主张就没有得到实施。
要是老爹耿炳文没有失败,那么,朱棣就可能不会成功,耿璿也不会称病不出的,就因为他称病不出,被朱棣下旨处死,以坐罪(连坐之罪)的名义处死的。应该是受到老爹耿炳文的牵连!
江都公主因为老公也受到牵连,降为郡主,江都公主因为老公被处死就狠生气了,又被降为郡主,更加生气,最终因为忧愤而去世。史书上没有记载她去世的年纪,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朱棣是故意这样做的。
宜伦郡主,也是成人了,丈夫是于礼,之前是锦衣卫百户,后被封为中奉大夫,看来她还是没有受到朱标的影响,对于她而言,还是一件幸事。至于丈夫和儿子,都在朝中做官,这就是最好的安排了。
朱标另外两个女儿,一个是无名,一位是南平郡主,至于生于何时,没有记载。只知道她未成年,死于永乐十年,死后被朱棣追认为南平郡主。至于因何而亡,不得而知。能够知道的是,朱棣对哥哥的孩子和妻子,并不友善。
三、朱棣的个性比较奇特,生性多疑
朱棣对朱标的儿子,施以辣手,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形势。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占据了尊位,对于很多人而言,尤其是当时的文人而言,他的尊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不仅仅方孝孺不认可,很多士大夫也不认可。
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他杀了方孝孺十族(诛九族外加学生一族),企图用暴力来堵住悠悠众口。在当时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对于很多人敢怒不敢言的人来说,这个事情,可以记录下来。
朱棣也知道,这个事,凭着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但靖难之役是一根刺,刺在朱棣的心头。所以,为了不让这些事情传播开来,对有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任何人,都施以辣手,加以摧残。
最先遭受毒手的,一定是朱标的家人。无论是他的妻女还是他的儿子。将他们解决了,就可以避免潜在的威胁了。之后就解决那些反对者,不管是之前的朝臣还是之前的关系网。
朱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从他的角度看,并没有什么问题。再加上他性格多疑,自然会怀疑到朱标的家人。对于朱标家人的做法,对于维护统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最起码可以堵住朱标家人的嘴!
朱标家人里,只有宜伦郡主活了下来,但也是战战兢兢地过日子,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算是平安顺遂。有人说过,无情最是帝王家!因为帝王家中的富贵多,利益大。
朱允炆要是跟朱棣那样现实,不那么重视儒生的意见,说不定,朱棣也不会起兵,就算是骑兵,也不会有靖难之役。只因为朱允炆读死书,又听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话,结果身死不说,还连累了家人。
朱棣,在治国上,很有一套,永乐年间的盛世,对于百姓而言,是一个福祉。但对于朱允炆一家人而言,可不是什么幸事。不过,成王败寇,自古使然。要怨恨,就怨恨朱允炆吧!
身死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对于历史上的事,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有人觉得就算是朱允炆治理,未必有朱棣治理得那样好,从他削藩就可以看出来。大家觉得,要是朱允炆治理国家的话,会治理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