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老城曾经走过无数遍,却仅仅只是走过而已。 原来的石屏老城印象,无非是街道两侧的低矮商铺,文庙,玉屏书院,石屏老衙门,龟背街巷,尚存石板路,以及那些早已熟知的名人故居,比如石屏著名乡绅李恒升故居,状元袁嘉谷故居等等。 不能否认这些历史标签的意义,但单就这一点而言,文献名邦的名号风范,似乎并不足以丰腴石屏老城。 平方公里的石屏老城一直是内敛的,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一样稀松平常。 它不喜欢张扬。 若不受它的深腹牵引,眼睛的相机快门只会一闪而过,心底模糊而恍惚。 但石屏老城不由人不恭敬。只怪以前不识庐山真面目。 东西南北中诸条主街两侧腹地,尽是历史之根,牵连不断,盘根错节,交织于各条巷道深处。 真不知该怎么描述它。 要追探老城的内蕴光华,当然得看它的建筑。 除了老街两侧已经悬匾告知的进士第太史第等老宅外,更多的老民居深藏不露,隐匿在纵深之处。 老城的每条巷道里,都有大量的明清至民国建筑。 并不熟谙建筑风格的眼睛只能以一个大概脉络判断:明朝建筑古朴雄浑,风格严谨,简洁明了;清朝建筑飞檐斗拱,繁琐构建,彩墨花鸟;民国建筑高庭大院,砖石凸显,木建为辅。 石屏老城吸纳了三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样式。在大兴土木的现代建筑中,石屏龟壳老城成了一座古代建筑博物馆。 不必说各栋老宅气派的雕梁画栋了,内容纷繁,说也说不清;也不必说凝重端严的高门大槛,花鸟空镂,单单老宅子里的天井,就铺满了古旧气息。 天井严切方正,把房屋严整地对称为上下正堂,左右厢房;天井青石不拘一格,带几分率性,或自然错落,或錾凿工整。 有的天井铺设不用青石用青砖,青砖吸水,所以房屋充满润泽。 蒲公英从青石缝,青砖沿倔强地探出头来,门外的巷风袭来,幽幽地飘落在照壁下的青石缸内。 所有老宅都有天井,天井上方便是正堂,都踩三台石阶踏跺而上入内。 中国道家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代表多,代表大,代表众,代表兴旺。 所以,老宅子群落在石屏老城里存在了几百年,子子孙孙繁衍生息,养精蓄锐。 我便惊异发现,凡走入的老宅子,皆于天井上堂屋处,由三台踏跺石台阶连接起来,台阶两侧都各有一条青石斜面。这两条侧面呈三角的斜面青石有个名谓:垂带。 凡有垂带的老宅子都极不简单。 在中国古代,只有身居要职,名望大极的士大夫才有资格在自家台阶两侧建置垂带。 有的老宅子年岁久远,木倾墙塌,早看不出原先的样子,唯存垂带在时光深处熠熠留光。 老宅庭院的垂带在证明着一加一等于几的至简结论:石屏曾出经济特元1人,文进士 65人,翰林15人,武进士11人,文武举人640人。 脚步由此滞住,老宅子的吸力令人想抗拒也抗拒不了。 厢房的黢黑窗棂透进些微阳光,密密斜织出一片纵横的光与影。 光影深处是那年那月孤灯苦读,甘于寂寞踱步思索,望断天涯路。 一卷四书五经,一座砚台墨汁,一叠泛黄宣纸,一阙为伊消得人憔悴。 功名不是尘与土,读书亦非苦与悲。 六百年以前,石屏人就开始与中原文化无限接轨。先贤们把书中自有黄金屋当成一粒种子,用心侍弄,薅去心苑杂草,掸掉浮躁灰尘,编织他们心无旁骛之梦。 树影婆娑,竹叶盈露,几番清月,抒写春秋。 石屏人在文献名邦的守望之路上未曾停息过。 清末的袁嘉谷先生专门用一首《读书乐》来总括石屏人的文化操守: 恒于勤苦见从容,坐拥书城兴未慵。烟篆纱窗香辟蠹,风穿纸帐剑吟龙。 不除绿草思惇实,独赏焦桐有蔡邕。夜半高楼谁是友,诸天寺里一声钟。 石屏古人苦心孤诣,破茧成蝶,及第者如井喷。 已退休的原石屏县志办主任冯子望老师熟悉石屏老城。冯老师的著作《石屏秘境》,为恭寻石屏老城的街街巷巷提供了难得的指引。限于篇幅,略简部分石屏名人老宅。 西正街—— 1.胡府大宅院(已拆),出三位进士:嘉庆六年(1861),胡濂恩取进士;道光壬午年(1822),胡霖苍取进士,钦点为翰林,科改知县;光绪癸卯年(1903),胡商彝与袁嘉谷、陈鹤亭取同榜进士。 2.西正街42号,王夔龙进士第。王夔龙,明朝万历壬辰(1592),科三甲第157名进士,任巴陵宰,惠政有声。 3.西正街56号,“对门两翰林”宅院。朱景轼,光绪庚寅(1890),科取二甲第38名进士,钦点翰林院编修,现仍悬匾“翰林先声”;朱淳,道光己丑(1829),与朱家学、朱艧俩叔同取进士,中二甲第一名,钦点翰林,任国史馆编修,河南、湖广道监御史、知府等职。 4.西正街65号,罗府二十四个天井进士第翰林院。宗人府丞罗凤彩从神医何慥手中购买,后裔罗荣光进士、18岁即钦点翰林的罗士箐住此院。 5.西正街70号,石屏首位翰林陈世箕翰林院。陈士箕,明朝永历进士,甲午解元翰林院检讨。 6.王琦珍进士第(改建他房)。王琦珍,清朝进士。 7.西正街18、19号及回民巷3、4号,神医何慥大院,后裔何其偀、何其伟及孙子翰林何朗居此院,系石屏保护最好的明式古宅。 8.西正街朱氏陈氏进士第,位于何慥神医大院与杨鹤荣翰林宅院之间,清朝进士第朱家学、朱芬、陈沆宅院,朱府后改建工商银行,陈府改建为新华书店。 9.西正街3号,杨鹤荣翰林宅院,悬匾“世衍书香”。杨鹤荣,嘉庆丙辰恩科钦赐检讨。 南正街—— 10.南正街5、6号,二次翰林张汉宅院。张汉,康熙癸己科检讨。 11.南正街22号,袁嘉谷状元府。袁嘉谷,光绪二十九年(1903),云南唯一经济特科状元。 12.南正街43号,许贺来宅院。许贺来,清康熙乙丑科编修,开云南翰林先河。 13.南正街34—39号,杨廷相翰林宅院。杨廷相,明代乙卯科进士;同宅院为杨胪赐故居,杨胪赐,雍正辛丑科进士。 14.南正街61号,丁府宅院。丁兆冠,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士。 15.南正街观音寺巷68号,陈履和故居。陈履和,乾隆四十五年(1780),随父一道双双考取举人。后人陈谊,中央军事科学院顾问,大校军衔,已故;陈福今,曾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办公厅机关党委书记、中央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长(正部级)、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健在。 16.南正街观音寺巷12号,陈氏同胞进士第。陈蓉纕,清雍正丁未(1727)科取三甲第148名进士;弟陈荀(?),清雍正癸丑(1733)科取进士,大门曾立“同胞进士”匾。 17.南正街观音寺巷20号,刘杨亲家两宅院。刘葵光(宝秀吴营人)继承先祖于勐腊易武所创同庆号茶庄,刘葵光与住石屏的杨吉三共同合作经营同庆号,两家结亲。同庆号被公认为云南普洱茶第一号。 18.南正街小炉匠巷6号,著名彝族作家李乔故居。李乔,被誉为“中国现代彝族文学的拓荒者和先驱”,曾任云南省文联副主席,195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作《欢笑的金沙江》。 19.南正街观音寺巷8号,涂氏宅院。涂晫,康熙乙酉(1705)举人,精功书法,建水东门城楼“雄镇东南”等字样即为涂晫所作;涂晫之子涂应恒,清康熙年间贡生,继承其父书法大艺,石屏真觉寺“秀山”二字为其所书。 东正街—— 20.东正街33号,陈龙光进士第。陈龙光,明万历甲辰(1604)科取进士,任湖广按擦司副使,以军功擢山东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 21.东正街东后街24号,任树南进士第宅院。任树南,清乾隆丁未(1787)科取三甲第42名。 22.东正街东后街32号,罗长春罗长华进士第。罗长春为武进士,光绪十年(1884)随滇军入越南抗击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后患疟疾于1885年殉国,年仅29岁。光绪十五年,罗长春其弟罗长林、罗长华兄弟同考为武进士。罗长华被授湖北荆州守备,后掌安徽宜州、江南江淮卫兵权。 23.东正街诸天寺卖麻8号,罗长林进士第。罗长林,授御前侍卫、钦派保卫乾清宫,大门立直匾“侍卫府”。 24.东正街诸天寺街卖香巷口(已拆),卢氏进士第宅院。卢炳清,康熙戊辰(1688)科取三甲第48名进士,任南昌知县。 25.东正街诸天寺街卖香巷23号,万肃万咸燕进士第宅院。万肃,清康熙癸丑(1673)科取三甲第54名进士;万咸燕,清康熙辛丑(1721)科取三甲第105名进士,任丽江府教授,升四川井研县知县,主编《丽江府志》,为丽江纳西族传入汉文化之开先河者。 26.东正街协天宫巷6号,刘氏进士第宅院。刘心传,清乾隆辛未(1751)科殿试后卒于北京,取三甲第84名进士;刘经传,乾隆庚辰(1760)科取三甲第19名进士;刘治传,乾隆癸未(1763)科取三甲第7名进士。刘氏三兄弟,石屏人的美谈。 27.东正街协天宫37号,杨桂森翰林宅院。杨桂森,清嘉庆己未(1799)朝考一等第78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十五年(1810),赴任台湾彰化县知县。 北正街—— 28.赛氏孙氏两进士第,详址无考。清朝乾隆钦赐回族赛玙(94岁)、王孙熊进士。 29.北正街98号,张正堂大院。张正堂曾与李恒升为国家捐飞机抗日,堪为旧中国民间爱国人士典范。 30.北正街正街铺27号,司马第房院。 31.北正街正街铺9号,戴汝为故居。戴汝为,1951考入清华大学,次年调整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为云南籍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32.许晖藻进士第宅院(详址无考)。许晖藻,清道光丙申(1836)恩科取三甲第30名进士。 33.北正街正街铺40号,张大成宅院。张大成(民间称“张三烂眼”),清朝晚期民国初年个旧矿山大老板,与陈鹤亭、李恒升等大实业家齐名。 ...... 一间石屏城老宅,一段石屏人故事。 有人把古代科举考试和今天的高考作一个对比:古代的秀才类似于今天的211,举人就相当于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了。 这个今古比对令人悚然。石屏在明清时期有举人文凭的高达七百余人,在云南省范围,数量仅次于昆明、大理。 作为石屏人,我无意沉溺于石屏古人的耕读荣光。 这种荣光其实是一种精神特质。 这种精神特质始终围绕着坚韧不拔,石屏人终有巨为。 古代秀才举人名谓,千万人趋之若鹜,但在石屏并不算稀奇名词,石屏人的读书风气在古代绝对可以和中原有一拼。 一行六人信步走入观音寺巷许家大院时,已是晌午时分。 喜欢书法的县志办李主任随眼看了看一块断碑面上的阴刻楷书。 断碑置于一道阴沟口上,用于垫盆汲水洗菜。这原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许多石屏人家都有此等生活经历。 碑文已经不完整,存留的内容却吓人一跳!正文是“……侍讲许先……”,落款是“弟张廷玉顿首拜题”。没错,此碑的主人是许贺来,问题是落款! 张廷玉何许人? 张廷玉,清朝杰出政治家,康雍乾三朝元老,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张廷玉卒后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作为大清一朝重臣,张廷玉先后任国家史籍纂修官,是《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 而张廷玉面对许贺来自称弟,“顿首拜题”,足以说明许贺来在京城仕途的影响力度。 此残碑是石屏文献名邦又一增添的实实在在的佐证。 光阴未曾远,我辈当自强。 石屏先儒是后世屏人的一盏明灯,老宅院里,绿枝幽影,桂花香荫。 高大照壁旁,粗壮柚子树叶下又隐隐跃出墨绿青果;方整天井中,火红石榴花正浓浓抒情;墙角一隅,青石井栏,显出无限古韵,井水依然健旺,与地面几乎持平;先人们留下了花盆、花缸、花坛,花花草草,一片盎然。 这难道不是我们心中所向往的美穴地吗?遥想石屏古人,他们不仅人心思进,他们同样享受烟火人生。 古代石屏文风兴盛,人才济济,当有殷实家底支撑,具备相当的钱财才行。 求取功名,光耀门庭的读书资财如何获得? 答案是走西头经商,下个旧挖矿!所以石屏老城是人背马驮建起来的。 这又是一段博厚的传奇历史。这段历史就像石屏老城一样,具有无尽的历史故事和人文情怀。 西门来鹤饭店外珠泉街外沿,还存留五间马店,这是石屏人的马帮队伍歇脚之地。 遥想明、清、民国时期,石屏马帮入城的场面:浩荡马帮,西城门外,衣冠整肃,丰衣回乡。马帮穿过恩贡门,头骡红缨如冠,磬铃铓锣哐锵。二骡趾高气扬,铁蹄铿锵石板。尾骡招摇古街,追风玉铃仓啷。 石屏马帮,极具儒商特质,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他们注重个人修养,诚信经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注重合作,具有较强责任感。 儒商有超功利的最终目标,有对社会发展的崇高责任感,有救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和忧患意识,追求达则兼善天下。古有陶朱、子贡、白圭等一代儒商,后有著名的徽商、晋商、淮商等儒商商帮。 显而易见,没有石屏商帮,文献名邦的名号是竖立不起来的。比如清末状元袁嘉谷的祖上在勐腊易武创设著名的乾利贞茶号;比如清末民初锡矿实业家陈鹤亭主持修建石屏第一中学;比如抗战时期个旧锡矿实业家李恒升捐银购飞机给民国政府军队抗日;比如乾隆年间大银王吴尚贤使缅甸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比如现代宝秀城黄必安经商药材,悬壶济世…… 石屏的儒商重量级人物还有很多,他们的创业历史,他们的家国情怀都是一部石屏的大书。 老街、老巷,就是石屏老城这部大书的书脊;老宅、老屋,就是书页里面的记忆承载;年代久远的宅院历史气息,就是这部大书里散发出来的书墨香味。 有风吹过,石屏老城书页漫卷,要读懂书页上的文字,首先得有一颗恭敬心,还要有石屏先人们忘我读书、严谨治学的苦苦求索精神。 政府部门一直在对石屏老城古宅、古街进行以旧修旧,石屏老城正逐渐恢复往昔神采。 文庙旁,原城隍庙的那间工艺商铺里传出那首石屏人自己的歌曲:石屏古城,四大城门,家家有举人…… 参考文献:1.《秘境石屏》(冯子望著) 2.《石屏县志》(袁嘉谷撰
张国维:一骑一舸的治水巡抚2007年10月07日 深圳商报一、修复张国维故居的痴心人浙江东阳是个文化朴茂、教育鼎盛的大县,历史上名人辈出,出了进士305人,其中5人当过宰相。这个县有家名门叫卢家,一家就出了进士12人。但在东阳的历史名人中,最受后人景仰的是明末兵部尚书张国维。前不久,记者来到东阳市,处处感受张国维的存在与影响,他的政德与民族精神可以说与东阳大地同在,与东阳百姓同在。在东阳市汽车站下车,记者租了一辆人力三轮,问张国维故居的地址,车夫脱口就说:“东阳没有人不知道张国维。他是一位为民谋福的好官,张国维故居就在张府前巷。”到了张府前巷,才知道“前巷”不是一条窄窄的小巷,而是一条宽阔的四车道的大街,在成排的高楼大厦中间,裹挟着一座黑瓦红柱的明清官宦府第,显得分外引人注目。这座府第就是张国维故居。张国维故居原是前后九进的豪门大宅,现在修复的只是故居的主体——“九如堂”及附属的厢房,初步显示出明代豪宅的风貌。记者见到,“张国维故居”的五个大字为已故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题,“九如堂”三个大字为台湾著名报人王惕吾先生所题,名人的墨宝为这座老宅增添了光辉。故居还有不少其他建筑,如张国维投水殉难的“靖忠塘”、张国维的内宅与另一座厅堂——百忍堂、张氏宗祠,还没有修复。张国维故居管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叫张新棋,是张国维的第二十代孙,今年已72岁。他对记者说,修复张国维故居极不容易,这座老宅差一点就卖给了私人,变成一家居民的私人宅。那是1992年,张国维故居当时成为东倒西歪的危房,张新棋刚从东阳茶厂副厂长的岗位上退下来。政府对国有资产改制,有意将这一片危房卖给私人。张新棋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如果一旦卖给私人,产权变为私人,哪么新的主人就可以在张国维故居的遗址上建一座豪华住宅,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与文物价值的张国维故居将不复存在,东阳市就少了一座历史景观,张国维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英雄主义精神就因张国维故居的消失而大为逊色。有着社会责任感的张新棋不同意变卖祖宗遗产,奔走呼号,要集社会闲散资金,修复张国维故居,要让张国维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勤政爱民的精神发扬光大,照耀人间。他要让东阳人世世代代记住张国维,让张国维故居不仅成为东阳一处人文历史景观,还要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他与其他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张国维故居不仅没有卖掉,在政府的支持下,修复张国维故居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张新棋是修复张国维故居与弘扬张国维文化的痴心人,是一位鼎力维护优秀古文化遗产的支持者。他是张国维故居的实际管理者,为张国维故居义务工作了十五年,不从张国维故居拿一分钱的报酬与补贴。二、一骑一舸的治水巡抚张国维是明末政坛的重要政治人物,他是一位杰出的水利专家,浙东人民抗清的领袖,也是受到后世高度赞扬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苦难,死得悲壮激烈。他和其他读书人一样,理想就是读书进仕,为国建功。明天启元年(1621年),他参加浙江乡试,名列全省第七,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为二甲第十二名进士。中进士后,他回家乡拜见致仕在老家的前南京兵部尚书许宏纲,从早晨等到中午,许宏纲就是不出来,张国维不急不躁,耐心等待。直到晚上,许宏纲才出来会见,一见面他就说:“我观察你很久了,有人说你等久了必然急躁,然而你没有急躁;中午没吃饭人必疲惫,而你并不疲惫。人不急躁能忍事,人不疲惫能任事。以后你就是国家之人才。”明崇祯七年(1634年),大明朝在风雨中飘摇,李自成与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纵横天下,东北的满清军队虎视眈眈,对明王朝构成极大的威胁。为稳定以南京为中心的大后方,保证漕运畅通与军需物资供应,崇祯帝任命张国维为右佥都御史兼十府巡抚。这十府是南京、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安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与广德,是明朝最为富庶的地区,是明王朝的龙兴之地,也是明朝军用物资与兵员的主要供应地。张国维临危受命,驻节苏州。张国维到了苏州,了解到“惟吴泽国,民以田为命,田以水为命,水不利则为害。”他不知疲惫,亲力亲为,抓水利建设。他巡视农田,没有当地官员陪同,没有前呼后拥的仪仗,而是“单骑驰驱”。他巡视河道,没有人鸣锣开道,是“单舸巡汛”,探溯河流走向,绘制水图。张国维常常是清晨骑马巡视田间,直到中午。自张国维后,苏州再也见不到这样“单骑单舸”的巡抚。这一精神在当地的反响特别强烈,认为官员下乡也应像张国维一样,不必事先通知,站站迎接,不必前呼后拥,兴师动众,“一骑一舸”足矣。张国维任十府巡抚六年,是大兴水利的六年,也是取得农业丰收、江南百姓生活较为安定的六年。当时华北、西北大局糜烂,而江南相对平静,这与张国维的出色工作有密切关系。明代著名作家张岱曾讲到张国维的政绩,当时山东遭受大旱灾,民不聊生,大米涨到8两白银一担,而苏州连年丰收,大米仅两白银一担。张国维急国家之所急,以解救饥民为己任,将苏州大米经京杭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山东济宁,加上运费每担只售4两白银,有力地抑制了物价。他在山东,广开粥厂,救活百姓达百万人之巨。张国维还是一个水利专家与运输专家,他将他的治水经验写成并刊刻了一部70万字的《吴中水利全书》,为我国古代篇幅最大的水利学巨着。一个十府巡抚,能写出有关水利的鸿篇巨着,在明代官员极为罕见。因此,苏州百姓对张国维极为崇敬,为他建了生祠,年年祭拜。张国维曾任广东番禺县知县,番禺与苏州的百姓也为他建造生祠(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社团组织南社第一次雅集就选择在苏州虎丘张国维祠,深有寓意),至今苏州沧浪亭中,仍有他的画像,题词为:“抚绥十郡,大度渊涵,疏通水利,泽被东南。”三、悲壮殉难使东阳免受屠城之灾张国维的出色成绩得到崇祯皇帝的赏识。崇祯十七年,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离开北京前往江南募兵。14天后他到苏州,从北京传来消息,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崇祯皇帝投缳自尽,接着清兵占领北京,大明王朝变成了大清王朝。在国破家亡之际,张国维没有投降,对清军节节抵抗。明弘光元年,(1645),南京陷落,张国维请朱元璋十四世孙朱以海在绍兴监国,他坚守钱塘江南岸,前后达一年之久。这时,张国维想起义乌人骆宾王,希望有人像骆宾王一样发出震动天下的《讨武氏檄》,唤起天下人对明朝的向往与激情,重振旗鼓,恢复明朝。到1646年5月,张国维退到东阳,在东阳的陷坑岭作最后的抵抗。这年六月,清军前峰到达陷坑岭下,张国维知道大势已去,救国无望,决心以死殉国。他死得极为壮烈。1646年盛夏的一天,他在老家召来东阳吴县令,对他说:“国维身为明朝大臣,今日以死报国,无奈天气炎热,如尸体腐烂不可辨识,将谓我带兵潜逃他乡,必然贻祸于东阳,因此,特请你来看着我死。”吴听后掩面痛哭,不忍心目睹张国维殉难。张国维从容布置后事,取来白绢一幅,在白绢上写下三首诗,一首为“负国”,一首为“念母”,一首为“诫子”,然后在绢尾落款:“大明遗臣张国维绝笔”。他对仆人说:“我是死于王事,这就是礼。还有不少兵马因我而共赴国难,我死后,无以为报,可将我的遗体抬到大门口,写上这样一句话:‘今生无以相报也。’”他对仆人说:“对太夫人不要说我已死,只说我已远逃而去。我死后,将我的遗体坐在中堂,等到清兵见到我的遗体后方可入殓。”接着他将明朝官服穿戴整齐,从容投入府内水塘,家人急忙打捞,张国维已气绝而亡。家人将遗体搬来,坐在中堂太师椅上。不久,清军骑兵到达,见张国维端坐大厅,面色如生,有的叩头拜谢,有的痛哭不已。清军为何会跪拜张国维?原来清军中的骑兵多为山东济宁人,当年曾得到张国维在济宁的施粥而得以活命,见到救命恩人后,良心发现,下跪礼拜。清军中的济宁藉骑兵感恩张国维,东阳没有像扬州、嘉定、金华等地那样,惨遭屠城之灾。张国维有三个儿子,长子张世凤抗清被俘,不屈而被杀死于钱塘江畔;另一个儿子因病去世,只留下小儿子张世鹏,被关押在清军牢中。清军的浙江总督张存仁敬佩张国维的气节,不忍心他断绝香火,将张世鹏放了。到清乾隆四十一年(1772年),乾隆敬重张国维的气节,赠给他的谥号为“忠敏”。“忠”是鞠躬尽瘁、至死不渝,“敏”是见义勇为、杀身成仁。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有关建筑设计表现方法、手段
ISBN7-112-05157-6 建筑与徒手画 中国建工ISBN7-80159-555-6 国外建筑钢笔徒手画精选 中国建材ISBN7-80058-805-X 测绘图集(上、下册) 中国计划ISBN7-112-04960-1 钢笔建筑室内环境技法与表现 中国建工ISBN7-112-06386-8 建筑工程制图图例及符号大全 中国建工ISBN7-112-04958-X 建筑平面表现图解 中国建工ISBN7-5611-2008-7 建筑模型制作——模型思路的激发 大连理工ISBN7-5629-1710-8 模型制作 武汉理工ISBN7-5611-2414-7 建筑图法 大连理工ISBN7-5611-1889-9 建筑语汇 大连理工ISBN7-5611-2311-6 设计元素 大连理工
ISBN7-5618-1371-6 (第四辑)建筑设计方法入门 天津大学ISBN7-5618-1421-6 (第五辑)建筑绘画表现技法 天津大学ISBN7-5618-1261-2 (第一辑)建筑的基本知识 天津大学
2,有关前辈建筑设计思想、感言
国外大师谈话录
ISBN7-112-05921-6 莱姆·库哈斯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19-4 勒·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20-8 路易斯·康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18-6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5618-1556-5 建筑创作漫步 天津大学ISBN7-112-04898-2 建筑创作中的立意与构思 中国建工ISBN7-112-04896-6 建筑的美学评价 中国建工ISBN7-5618-1384-8 建筑的艺术观 天津大学ISBN7-112-02209-6 我的建筑创作道路 中国建工ISBN7-112-03388-8 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 中国建工
3,有关建筑设计历史
世界建筑史
ISBN7-112-04899-0 古埃及卷(上、下册) 中国建工ISBN7-112-03571-6 古希腊卷(上、下册)ISBN7-112-03737-9 拜占庭建筑 ISBN7-112-03738-7 哥特建筑 ISBN7-112-03739-5 文艺复兴建筑
ISBN7-112-03734-4 希腊建筑 ISBN7-112-03745-X 现代建筑 ISBN7-112-03741-7 新古典主义与19世纪建筑 ISBN7-112-03743-3 伊斯兰建筑 ISBN7-112-05619-5 圣经中的文明古城 ISBN7-112-05679-9 世界历史名城 ISBN7-112-05680-2 世界著名建筑 ISBN7-112-05657-8 世界著名战场 ISBN7-112-05200-9 失去的建筑(增订版)
未来建筑师丛书
ISBN7-5618-1262-0 (第二辑)中国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天津大学
ISBN7-5618-1050-4 (第三辑)西方古典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天津大学
4,有关优秀建筑设计师作品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ISBN7-112-04682-3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1 中国建工
10157ISBN7-112-04683-1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2 中国建工
国外名建筑选析丛书
ISBN7-112-04692-0 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ISBN7-112-04696-3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ISBN7-112-04687-4 朗香教堂 SBN7-112-04690-4 联合国总部大厦 ISBN7-112-04693-9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 ISBN7-112-04691-2 西格拉姆大厦 SBN7-112-04689-0 西塔里埃森 ISBN7-112-04694-7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 ISBN7-112-04695-5 约翰·汉考克大厦
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
ISBN7-112-03631-3 阿尔瓦·阿尔托 ISBN7-112-03751-4 安藤忠雄 ISBN7-112-00788-7 贝聿铭
ISBN7-112-05836-8 查尔斯·柯里亚 ISBN7-112-00229-X 丹下健三 ISBN7-112-03049-8 黑川纪章
ISBN7-112-04542-8 凯文·罗奇 ISBN7-112-01165-5 赖特 ISBN7-112-01872-2 路易·康
ISBN7-112-05837-6 路易斯·巴拉干 ISBN7-112-00580-9 密斯·凡·德·罗
ISBN7-112-03209-1 诺曼·福斯特 SBN7-112-01374-7 西萨·佩里 ISBN7-112-01889-7 雅马萨奇
ISBN7-112-01821-8 詹姆士·斯特林 中国建工
5,有关各种建筑类型、风格
ISBN7-112-04560-6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画集 中国建工
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
ISBN7-112-03708-5 第10卷 东南亚与大洋洲 ISBN7-112-03699-2 第1卷 北美
1ISBN7-112-03700-X 第2卷 拉丁美洲 ISBN7-112-03701-8 第3卷 北、中、东欧洲 ISBN7-112-03702-6 第4卷 环地中海地区 ISBN7-112-03703-4 第5卷 中、近东 ISBN7-112-03704-2 第6卷 中、南非洲
ISBN7-112-03705-0 第7卷 俄罗斯、前苏联和独联体国家 ISBN7-112-03706-9 第8卷 南亚 ISBN7-112-03707-7 第9卷 东亚
building系列
ISBN7-5611-2131-8 大学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91-1 航空港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0-X 纪念性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073-7 教堂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3-4 剧院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36-9 桥梁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208-X 市政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32-6 图书馆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5-0 银行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209-8 影院建筑 大连理工
6,有关住宅设计
世界小住宅设计经典丛书
ISBN7-112-04254-2 世界小住宅(1) 中国建工ISBN7-112-04255-0 世界小住宅(2) ISBN7-112-04256-9 世界小住宅(3) ISBN7-112-04257-7 世界小住宅(4) ISBN7-112-04258-5 世界小住宅(5) ISBN7-112-04259-3 世界小住宅(6) ISBN7-112-04260-7 世界小住宅(7) ISBN7-112-04261-5 世界小住宅(8) ISBN7-112-04262-3 世界小住宅(9) ISBN7-112-04263-1 世界小住宅(10)中国建工
世界住宅设计丛书(共4册)ISBN7-112-04117-1 世界住宅设计(1) ISBN7-112-04118-X 世界住宅设计(2) ISBN7-112-04119-8 世界住宅设计(3) ISBN7-112-04120-1 世界住宅设计(4) SBN7-112-02296-7 北京四合院 ISBN7-112-03229-6 世界20世纪经典住宅设计 ISBN7-80058-773-8 小宅设计 中国计划ISBN7-5618-1199-3 中国传统民居 ISBN7-112-05509-1 世界聚落的教示100
7,有关设计构成
ISBN7-80058-884-X 艺术·设计的光构成 中国计划ISBN7-80058-882-3 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 中国计划
ISBN7-80058-881-5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 中国计划ISBN7-80058-883-1 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 中国计划ISBN7-112-03215-6 通俗色彩理论 中国建工
8,有关其他院校设计类专业作品
ISBN7-112-02685-7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专辑 ISBN7-112-03207-5 清华大学专辑 ISBN7-112-02684-9 深圳大学专辑 ISBN7-112-02872-8 天津大学专辑 中国建工ISBN7-112-03128-1 同济大学专辑 SBN7-112-04706-4 北大建筑 1(无)上下住宅 中国建工ISBN7-112-05198-3 北大建筑 2 79号甲+ ISBN7-112-03337-3 东南大学建筑系七十周华纪念专集 学生作业集
9,专业杂志
ISBN7-112-04745-5 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杂志) ISBN7-112-01960-5 建筑画(杂志)建筑师(杂志)
10,有关建筑理论
ISBN7-112-05863-5 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 ISBN7-112-06063-X 建筑美学 SBN7-112-05219-X 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 ISBN7-112-06064-8 空间的语言 ISBN7-112-05855-4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 ISBN7-112-03819-7 总体设计ISBN7-112-04939-3 匠学七说 ISBN7-112-03568-6 建筑空间组合论 ISBN7-5618-1252-3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天津大学ISBN7-112-03721-2 建筑师与设计师视觉笔记 中国建工ISBN7-112-05646-2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中国建
ISBN7-112-04722-6 建筑形式语言 ISBN7-112-05243-2 结构形态与建筑设计ISBN7-112-05861-9 聚落探访 ISBN7-112-02942-2 建筑图解辞典
拓展: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1)《现代室内设计与务实》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室内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公共空间美化与装饰——娱乐、休闲》 江西美术出版社 (4)《休闲娱乐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出版社 胡仁禄
230 浏览 5 回答
170 浏览 3 回答
354 浏览 3 回答
311 浏览 3 回答
167 浏览 6 回答
149 浏览 5 回答
163 浏览 6 回答
325 浏览 5 回答
231 浏览 6 回答
212 浏览 3 回答
134 浏览 4 回答
186 浏览 2 回答
155 浏览 5 回答
160 浏览 4 回答
167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