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奉献为话题的高二议论文5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取了什么。”换句话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以奉献为话题的高二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心是人最美好的地方,爱是人最美好的联络关系,爱心是每个人最美好的感情,它让人感动、让人动容。而我,就曾遇到过一件感人至深的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故事。他们之间非亲非故,更是互不相识,却无私的将爱心奉献。
一次,我与妈妈到商店。走到附近时,忽然发现前面围了一群人,走过去一看,一位老奶奶正卧在地上,看那脸上痛苦的表情,就知道她生病了。可为什么她身边没有亲人呢?得快点把她送到医院。正想着,突然一阵喇叭声传来,闻声一看,原来是一辆出租车,只见司机探出头急切的喊道:“快!快上车,老人家的身体不好,我送她去医院。来几个人搭把手。”我看着他焦急的样子,心想,这应该是那老奶奶的亲人吧,既然有人照顾她,自己又何必操那个心。想到这儿,我立刻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可没等我说完,只见妈妈快步走向那位老奶奶,边走边说:“来几个人帮忙抬上去。”又对我说:“快上车,去医院。”只见妈妈又和几位叔叔一起把老奶奶抬上了车。看着妈妈焦急的面孔,我也上了车。
去医院的路上,塞了车,司机不停地回头看着老奶奶,看她越来越痛苦的表情,他急得满头大汗,把汽车喇叭按得直响。来到医院,妈妈急忙跑去挂号,几个叔叔一起把老奶奶抬上了担架,又一路小跑着把老奶奶送去了急诊室。在路上,一位叔叔还关切的说:“您放心,马上就到急诊室了,会没事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位医生走了过来,说:“老人家没事了,我们已经开了药,记得按时吃。”听到了这句话,所有人的心才松了下来,紧皱的眉头也放平了“你们这些做子女的应该多关心、照顾下老人!”说完,医生便走了。这时,妈妈对大家说:“我去交钱,老人还有什么需要尽管说。”这时,那个司机开口了:“大姐,你误会了,我们几个根本不认识那老大娘,那老人家应该是没有孩子的,我这里有一点钱,你的就留着给孩子买点吃的吧。”说着,从口袋里拿出几张皱皱巴巴的零钱。接着,又一个声音响起:“还有我的!”“我也有。”说着,几个人便接二连三的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这时,我才注意起他们身上,他们身上都穿着工人服,脸被太阳晒得发黑,一看就知到工作很辛苦。他们都是来自社会基层,生活本就不富裕,现在却把钱给了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的人,还有那个司机,还有妈妈,他们都无私的帮助着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我却那么自私,在她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惭愧。我应该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有心的人。
这件事我一直难以忘怀,我想,如果人人将爱奉献、将心奉献,我们这个世界就会是一点陌生与仇恨,多一点和谐与幸福。
保尔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我觉的一个完美的人生应该是这样的:带着亲人的期盼而来,带着他人的敬仰而去。
数学“0”的出现是数学领域的一个飞跃。可是我觉得“0”不只是零,它有着更深的含义。“0”就像一个全新的生命,显得那么纯洁,但它又是空虚的,要用一辈子去填满。有人说一个人如果能拥有亿万资产,那么他的人生就是完整的。而我并不这样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也惟有奉献才能使原本空洞的“0”成为一个丰硕的果实。
如果有人要问我什么是最快乐的,那么我会最快最坚定的回答你,那是奉献。我想会有人反驳到奉献等于付出,付出了还会是快乐的吗?如果是这样,我一定会问:地震了,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双手营救出被埋在废墟里的人们,当他们看到自己从死神的手中抢回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时,他们奉献了,难道他们不快乐吗?老师呕心沥血得教我们知识,他们奉献了,可是当老师看到一份份打满“√”的试卷时,难道他们不快乐吗?不!他们都很快乐,因为奉献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在我心目中,快乐其实很简单,快乐就来源于奉献,而奉献是不论大小的。
快乐是生活中最美妙的一首歌,而奉献是它的主旋律,正因为有了奉献才快乐。一个人如果奉献多少,也索取多少,那么他的人生就等于零。一个人如果只一味的索取,而没有奉献,那么他的人生等于负数。我坚信有这样一个永恒不变的公式:快乐=奉献。让我牢记这个公式,以此去解人生的方程。
在这个物欲横流,单调无色的时代,金钱逐渐代替理智,权利逐渐代替人性。每一个人,每一件物,都无不被笼罩在浓浓的铜臭之中。在这时,人们只知道索取,索取一切有利于他们的东西,哪懂得奉献?哪懂得分享?这也正是人类最大的弱点——永无止境的贪欲。若只是一昧的索取,不奉献,不分享,那社会只会是死气沉沉,那么良心只会被金钱替代,何谈快乐?
当你走在街上,碰到乞讨的人时,你会将身上的零钱奉献给他们吗?我想不会。或许你会想:“这一定是有人指使,即使把钱给他们,他们也得不到。”但你想过吗,若人人都这么想,那么谁去帮助他们呢?难道他们只能去小学旁,博取一颗颗纯净无暇的童心的援助吗?即便是这样,又有多少家长,阻止孩子们这纯净的善良,揭穿这所谓的“黑幕”,逐渐冰封孩子们那炽热的灵魂。如此下去,街边,走过的就是一具具行尸走肉了吧!他们的灵魂,也皆被金钱的囚笼禁锢了吧!在这样的社会里,快乐,应该早就绝灭了吧!
当开展募捐活动时,有多少单位,多少学校,为职工设立固定的募捐金额,使本来奔波劳累的心变得更加疲惫不堪。而在举行慈善晚宴时,又有多少极富爱心的人因募捐金额太少而被拒之门外,使那爱心的火焰在这冰封的社会中渐渐泯灭,使爱心的荣誉被贴上有价的标签,使火光越来越少,黑暗越来越多。又有多少人因捐款金额太少而受尽白眼,讽刺,使绿意萌动的心瞬间荒芜。当年“慈善不仅仅是钱,而是心。”的话恐怕早已成为历史了吧!难道当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用金钱来衡量,用权力来主宰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与其痛苦地苟且在这世界,还不如不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再去寻找一个充满爱心,欢乐的世界
因此,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用奉献感动世界,用快乐充实人生,用我们的行动在世间播下爱的种子,用我们的爱心去填充人类心灵的缝隙。使这一切成为我们快乐的动力,用这一切渲染我们绚丽的人生。让世界充满爱,美,还有感动……
阳光奉献给了大地,雨露奉献给了大树,微风奉献给了野草,泥土奉献给了大地上的所有植物。而我要拿什么奉献给我的青春?是永恒的梦想?是优异的成绩?还是碌碌无为呢?
青春,是一个人实现梦想的阶段。青春,是每个人奋斗的阶段。生活因青春变得波澜起伏,五彩缤纷。爱因斯坦拿刻苦钻研奉献给了青春;雷锋把热情待人奉献给了青春;革命战士们把为人民服务奉献给了青春。我应当以学业中的坚持不懈的奋斗与永恒的梦想奉献给我那短暂而一去不复返的青春。
从小学跨入中学便开始了我们的青春生涯,我们告别了童年,从此为我们的理想与目标努力奋斗。在小学时我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和梦想,为我的目标与理想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和泪水,从我选择了这条回环曲折、坎坷的道路,直至成为了一名中学生,我也从未产生过任何畏惧,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我就要把它走完。在途中我有过骄傲也因此流过泪水,这使我懂得了在成功中难免会骄傲,当你骄傲又没人提醒你时,你应当克制自己,想着“后面还有都少人在追赶这你,只要停下,就会成为落后者,难道你甘愿为小小的胜利而成为落后者吗?不,现在所谓的成功只是在途中经历了一点坎坷后小小的胜利,也是向成功终点的一大跨步,但离终点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我时常提醒自己只要坚持不懈,不畏惧任何困难终会取得成功。
梦想是人生的羽翼,梦想是成功的酵母,梦想是渴望的面包,梦想也是指南针,为你指明方向。若一个人一生中没有梦想,那么他的人生将是枯燥无味,没有一点生机。实现梦想的路途是艰难的,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都有一个永恒的梦想——做一名无私奉献的教师。在我心中,可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老师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努力了,付出了,但梦想还未实现,那是恶魔在考验你的坚贞,在你经过了所有考验时,梦想就会实现。我常因偏科而总有一科考不好,虽然挫折像黄连,却是苦口良药;挫折像风雪,严酷却有情;挫折像绊脚石,让你吃一长一智。每个人的成功不是你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那么地轻而易举,而是要付出汗水和泪水的。
我拿什么奉献给我的青春?哦,我要用我那永恒的梦想和那坚持不懈的奋斗来奉献给你。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爱的奉献》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也会唱。是的,如果每个人都能以爱心待人,就会带给别人丝丝暖意;如果每人都奉献自己的爱心,哪怕只是一丁点,世界上也不会有战争,暴力,和平和幸福将永驻人间!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个小女孩,因车祸而被夺去了金色的童年,下身完全被废了。医生说,要保命,必须把废了的两条腿给锯掉。面对只有4岁的女儿,她的父母只能忍痛割爱。结果,女孩本该蹦蹦跳跳的,现在却只能躺在床上,每当看到同龄的孩子在窗外跳绳、踢毽子,无奈的她只能默默地流泪。失去双腿使她的神志不清,时不时总喊自己的腿很疼,脚趾头凉凉的。后来在父母与外公的鼓励下,她渐渐恢复了以前的开朗性格。
然而,交通警察部队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个在交通事故中彻底失去双腿的女孩。在一个宁静的黄昏,他们来到小女孩的家,刚走到家门前,就见小女孩下身顶着一个篮球,用手支撑着地和其他小朋友追赶着。顿时一行人被这个顽强的生命深深地震撼,激动得抱起小女孩!进了小女孩的家门,见她家里如贫一洗,连件象样的家具都没有。是啊,当时小女孩的父母每年的收入本来就不多,如今这些钱都全部用在医治她的双腿。幸好有热心的邻居,不然他们一家子连吃饭都成问题。为了帮助小女孩一家人,整个交通警察部队慷慨解囊,共捐出了1000多元。
日后,这件事感动了公安部常务副所长,他真诚地表示,无论如何也要帮助小女孩。他号召了许多人来为小女孩献出自己小小的一份力,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捐了款,一角一角的,还有一百一百的,当把这些素不相识的人的爱心钞票拿到他们一家人面前时,他们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20__年1月,几位专家对小女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计划要为女孩安装国际一流的双侧髋关节假肢和双腋拐,坐便器等。并说半年后,小女孩变可以依靠仿真假肢自主地走路了。
终于,人间的爱托起了小女孩半截身子的生命支点。社会各界关心着这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使本注定一生瘫痪的女孩坚强地站起来。“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歌声又响起了……
有关奉献的高中议论文7篇
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奉献既包含着崇高的境界,也蕴含着不同的层次。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奉献的高中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人曾说:“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这的确是真理。人生需要奉献,正是每个人无私的奉献构成了和谐的社会,使世界越来越美好。
奉献让家庭温暖。
一个温暖的家庭离不开亲人的奉献,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无私的奉献者。每天早晨,当我还缩在被窝中睡觉时,她他早已起床为我准备早饭;中午放学后,又是她准备好一桌丰盛的午餐为给我享用;晚自修回家后,又是她等待我,对我嘘寒问暖。日常生活中,妈妈总是默默地包揽所有家务,无私地为我和家人准备好一切,她的奉献让家庭充满了温暖,让我们的心情总是沉浸在快乐之中。妈妈的奉献向我们证明了奉献能让家庭温暖。
奉献让社会美好。
清洁工,这是一份普通到让人忽略的是工作,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可却还有一群人在这艰苦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数个日夜,他们顶着寒风除去街上的脏物,又在烈日之下清理堵塞的水沟,他们摸黑早起打扫街道,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清洁工人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最脏累的活,却毫无怨言。他们为城市带来了洁净,这亦是一种奉献,这是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石街道清洁,使人们的生活方便,也使社会更加美好。清洁工的奉献告诉我们,奉献能让社会美好。
奉献让国家富强。
的科学家钱学森年轻时赴美留学,在美国取得相当大的成就,美国政府给予他优待,想要让他留在美国效力。但钱学森在得知新成立的祖国需要自己后,义无反顾地决定回国奉献自己的力量。他将自己的所有知识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为中国导弹和航天计划做出重大贡献,也让中国因此更加强大,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钱学森的故事说明奉献能让国家富强,正是许多像钱学森这样的先辈无私奉献,中国才能达到如今的富强。
由此可见,不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国家都离不开人民的奉献,“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计算”,人生需要奉献,只有学会奉献,我们的人生才会有价值,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街边,巷里,桥上,到处挂满了花灯,随风摇曳。游客们穿着轻薄的衣裳,感受春天的到来。一旁站岗的爸爸穿着厚重的制服,与路边的栏杆伫立着。一阵微风吹来,徘徊在爸爸白发里的汗珠顺势而下,滴在平静微笑的脸颊上。在那坚定的眼神中,我学会了奉献。
我的爸爸是一位民警。身穿黑色制服,佩戴闪闪发光的徽章。他不高不低,微微发胖,仿佛把所有的不开心都吃进了圆鼓鼓的将军肚里。他总是目光坚定,平静微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今年元宵,我和妈妈到乐安看花灯,哦不,看爸爸。巷子里,大街边,小桥上,站满了人,挂满了灯。花花绿绿的衣裳汇成一片,应接不暇。这时,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几个荧黄色的身影吸引住了我。它们厚重的制服与游客们的穿着产生巨大反差。我穿过人群,向那身影跑去,一探究竟。是爸爸!他和同事们有的热情地解答游客的问题;有的指挥着人流方向;还有的引领游客停车;都忙着维护治安。爸爸身穿厚重制服,外套一件荧黄色的警示服;腰间缀满了对讲机,电棍等沉重武器。谁也没有注意到,爸爸的手悄悄按捏着腰部。
傍晚五六点,人群渐渐变少,忙着回家吃饭。过不了多久,大家又要出来逛夜市。忙里偷闲,我们一家走在桥上,享受这美好时光。这时,我突然留意到,身边不起眼的栏杆有些磨损,一两个甚至凹陷下去。但依然连接着其他栏杆,坚韧地伫立着。爸爸忽然说:“这栏杆虽不起眼,没人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若不设置它,人们又会感到恐慌,生怕掉水里。”
爸爸的腰坏了!凌晨一点,爸爸回到家里。他靠在鞋柜上,突然不走了。许久,他开始缓缓地往前蹭。刚到客厅,爸爸的双脚像是迈不开步,“砰”的一声摔倒在地。我突然惊醒,跑出房间,愣在原地。爸爸的腰什么时候坏的这么严重?眼前浮现出栏杆在黑夜中倒下的画面,耳旁回想起爸爸的话,貌似栏杆就象征着爸爸。爸爸急中生智,一手抓住冰冷的酒瓶垫在腰下,勉强站了起来。我看到,一团晶莹的液体在爸爸坚定的眼里徘徊,始终没有流下。
腰间盘突出一直追随着爸爸,但他栏杆般默默奉献的精神也铭记在爸爸心中,实现在行动中。他奉献自己,保卫他人,为人民、为社会乃至国家带来保障。那流露在眼里的坚定感动了我,驱使我向爸爸一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在爸爸坚定的眼神中,我学会了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叮——”随着一声轻微的声响,一朵洁白如雪的花朵随着轻风徐徐飘落。我停住了前进的脚步,呆呆地望着那多洁白的落花,不禁发出一声叹息。不,不应该是叹息,我心想。
突然,一阵狂风卷袭而来,把地上的沙子吹进了我的眼睛,使我睁不开眼。等到狂风落后,我慢慢地睁开了双眼,眼前的景象令我惊呆了:树下遍地都是洁白的花朵,为树木铺了一层花毯。我看见后,不禁觉得惋惜,那毕竟是开得正声的花朵啊!在无限的惋惜中,我好像隐约听到了一些细小的声音:“不必惋惜,我们的存在就是为树木而奉献的!”“对,奉献自己,这是我们的职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谁?是谁在说话?是落花吗?我扭头望去,顿时看见了一张张无暇而又纯洁的笑脸!它们在微笑,它们在微笑着告诉着我些什么!
好像多陪陪它们,它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却仅仅是为了给树根一些养分,多了不起的灵魂啊!但为了补习,我留恋地看了花儿一眼,便匆匆地走了。在路上,我遇见了一位身穿工作服的道路清洁工。她面戴口罩,手上套着一对粗布手套,正努力的清扫着路上的垃圾;看着她脸上的一道道皱纹,我不禁开始想象起她的生活:成天与垃圾作伴,被人嘲笑低等……,但是,也正是清洁工默默地奉献,为我们带来了干净的环境。如果不是她们,我们早已被垃圾所淹没了。他们不惜自己承受痛苦,还为他人带来了健康与快乐。世上最美的是什么?不是美貌,不是自然环境,而是人们心中那份纯洁和想要奉献的思想。清洁工虽身份卑微但她们却为我们带来了健康;警察不顾生命危险去抓捕罪犯是为了还公民一个公道;售货员忙里忙外地算账是为了给人民提供买东西的便利……他们才是最美的!
我情不自禁地起来那遍地的白花,它们是在绽放中飘落的,他们是在微笑中而奉献了自己的!他们就是最美的代言者,心中纯洁,不夹一丝杂念,只为着奉献自己!
让我们铭记那微笑的落花,那绽放中奉献了自己的落花!
远处夕阳有一大半淹没在云海里,云层中隐隐露出一点粉色。天空中有一两朵浮云懒懒地游晃着,楼顶上零星地洒着几点夕阳。我躺在椅子上,望着窗口遐想、沉想,耳边传来了《感恩的心》那首熟悉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谢有您,花开花落,我一定会珍惜……”我不禁想起了揭阳市政府门前那响彻云霄的口号:“忠诚如山,感恩奉献”。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感恩的优良传统。唐代诗人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人皆知。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从来到世间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到长大成人,我们承受了太多太多的父爱和母爱,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对我们的恩,何止是一滴水?那是一片大海!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真诚地对他们说声:“我爱你!”这样你会感受到幸福正包围着你。感恩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老师,我们应感谢她的谆谆教导,永远地对他们说声:“谢谢您!”你会发现爱正簇拥着你。面对朋友,感谢她们给予我们关爱,伴我们走过风风雨雨,因为朋友师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面对恩情,你会想起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只要记住她们的知遇之恩,及时地对她们说声:“谢谢你!”不管她们是否记得你,你心中都不会拥有遗憾!
树叶在风声的伴奏下,在空中盘旋,而后归于大地,化为肥料,谱写感恩的乐谱,那时树叶对根的感恩;云朵在雷声的伴奏下凝聚成雨滴,洒向大地,它也是在谱写感恩的乐谱,那时水滴对山川海洋的感恩。
人,既要心怀感恩,更要无私奉献!
在悠悠的中华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儿女,默默奉献绽放着耀眼的生命之光。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代文人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默默奉献的体现。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塞内卡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的确,生命如同寓言,而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寓言篇幅的长短,而在于寓言的内容,难道不是么?生命是一幅画,我们的行动就是一枝画笔,我们在奉献的同时,笔也在为我们的生命画卷上,画上一道爱心和责任铸成的彩虹。生命需要精彩,精彩燃烧出生命的辉煌。
奉献,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奉献,照亮我们迷惘的心灵;奉献,让我拥有爱心和责任;奉献,使世界更加美好,和谐!
因为感恩奉献,才有了多彩社会;感恩奉献,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奉献是一种真诚,更是一种感动。用泪水与欢笑串起我们内心的彩虹。
当奉献成为一种责任,成为一种义务。正如太阳用光芒挥洒于大地,一切生命因之茁壮成长;正如雨水用身躯滋润大地,一切生命之花为之绽放。在奉献的背后,除了感动之外,更多的是欢乐。
所以,有人可以为了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不惜付出自己的血汗,甚至生命。而那些自私的人,当他们决定用逃避来面对挣扎于苦难中的弱者来说,转瞬即逝的便是内心的谴责。远远地眺望遥远的人群,留下的只是一声叹息与一个孤独的背影。
因此有了一位奉献的老人。新年第一天,他用自己辛酸的血汗钱宴请了200名灾区儿童。要知道,老人是以捡拾废品为生的啊!他用一种父亲本能的爱给了他们以“家”的温暖,难道说,这不是一种奉献吗?而这种奉献,所承接的是“父亲”与“孩子”共同的快乐与幸福。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奉献都让人快乐。十五名大学生,为救两名落水儿童,在那滚滚的长江之水中,手拉手地搭成了人梯。这是一种多大的勇气,也与死神抗争的人,我为你自豪。可不幸还是发生了,三名十九岁的大学生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这一幕,让无数人潸然泪下。而我认为,他们的这种敢于奉献的精神将会在更多人的身上得到呈现,得到更好的诠释。
宴请儿童是奉献,为救落水儿童葬身江底是奉献。那他们,就更是奉献,却被大多人所忽略——天下父母。父母,是为孩子奉献一生的人啊。岁月与磨难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的证明:一头青丝最终演变成缕缕白发。他们奉献的是生命啊!我们的成长是以父母的衰老为代价的呀。生活中的泪水与欢笑,共同诠释着奉献的真谛……
当奉献成为一种责任,便是美德之树开出的一朵迷人的花,可以扭转乾坤,可以呼唤黎明,可以让每一颗真诚的心得到交融,成为一条最美最长的彩虹,漫延于整个天空……
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没错,飞鸟生命的意义在于飞翔,而我们呢?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如果我们只索取而不奉献,人生就会变得索然无味。传说巴勒斯坦有两片海,A海每收纳一滴从江河汇集而来的水,就让另一滴水流出。因此A海周边生机勃勃,海水也格外清澈湛蓝,相反的,B海吝啬贪婪,把收到的每一滴水都保留下来,从不流出。渐渐地,B海就成了一潭死水,没有人愿意靠近。失去了友人的陪伴,失去了陌生人的温情,只索取而不奉献的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的。
但相反的,如果我们积极地向世界奉献,就会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好友原本倦于劳动,阴差阳错之下,她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一开始她常常向她抱怨说工作烦闷,在火车站给路人指引方向,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但逐渐地,她被一起参加活动的哥哥姐姐们的热情震撼到了。她开始留意受到帮助的人们善意的微笑,开始体会到“被需要”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如今那个志愿者活动已经结束,她却养成了每两周去当一次志愿者的习惯。每和我说起这件事情,她的眼睛就像揉入了星光一样明亮。志愿者活动让她体会到了巨大的满足感,也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式。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乐。
奉献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路遥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文学创作,成就了现代文学一座灿烂的丰碑《平凡的世界》;米开朗琪罗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奉献给了雕塑和艺术,西斯廷大教堂上的壁画成为后人仰望的完美杰作;张骞把自己最年轻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一次次艰险的外交工作,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已被历史的风沙掩埋,而张骞这个名字将被永世传颂。
诚然,完美是普通人,也许奉献一生都无法达到伟人的高度。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完美所作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更加靠近生命意义的真相,实现自己的价值罢了。
让这个世界多一些乐于奉献的灵魂吧!
在繁华喧闹、车水马龙的都市里,总有一些人,他们头顶着烈日捡拾着垃圾,在十字路口挥着小红旗吹着口哨,指挥着车辆,或是用手中的剪子不同的修剪着枝叶……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奉献,我们的城市才显得美丽整洁而充满活力。
记得在一个冬日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一个环卫工人,单薄的衣服和冻得发紫的双手仿佛正告诉着人们他正承受着严寒的侵袭。但面对着塞满积雪的道路,他没有放弃,没有怨言,而是竭尽所能地用铲子将厚雪一堆一堆积拢起来,又把他们推到路边的绿化带上。繁多的积雪和严寒并没有__他前进的步伐。是他执着的奉献,为这个黎明的城市划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他忘我的奉献,让上班的人们不再望道兴叹,让人们走在路上挂满笑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那些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他们用那双勤劳的双手正在为我们这个社会忙碌着。虽然他们收入微薄,可是他们却有一颗可贵的、金子般的心。
记得在一个夜里看到了一个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的志愿者,随身的一杯浓茶仿佛正告诉着人们她的疲惫。的确。在无人路过时,她靠着车站牌打着瞌睡,不时还睁开眼看看是否有需要帮助的老人经过。但看到老人被安全地送过马路是她的欣慰。一声声“谢谢姑娘”和“不客气”的相互交织,成了长沙夜里一抹温馨的色彩。正因为她无私的奉献,让灯光暗淡的马路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们不再危险。
那么,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作为市民中的一分子,我们又能做出什么奉献呢?是大冬天里站在路边发热茶,炎夏里站在绿化带旁扫地或是也像那位大姐姐一样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呢?其实,奉献并不是一件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只需你在日常生活中稍稍注意一下,如随手捡起一张废纸,扶起一块告示等……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我们对社会的奉献。常言道,文明就在举手投足间,当我们耐心地抓住就要随手扔下的瓶子,多走几步扔入垃圾桶中时,城市的文明之花,就会因你的奉献而更加美好。
朋友们,让我们学会奉献吧,把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城市带来一抹暖色吧——节能减碳、随手关水、垃圾入桶、排队候车……这些都将是我们对文明的诠释。当我们每个人都自觉的为社会做出奉献时,你会发现天地变窄了,视界变宽了,阳光也更灿烂了。
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那就是母爱!世上有一个人最值得我们回报,那就是母亲!是啊,转眼间我已经九岁了,在这九年的时间里,您为我付出很多很多。我要感谢您—母亲,感谢您赐予了我生命。感谢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记得在我三岁那年,我的体质很差,经常感冒发烧,而且多数是在半夜。每当我一发烧,您就连忙起床,衣服也顾不上披一件赶快给我找出药让我服下,然后坐在我的身边,用棉球蘸点酒精擦我的额头、手心等处,每隔两分钟擦一次,每隔十五分钟检查一次体温,就这样直到我的烧退了一点您才安心躺下,而这时天也快亮了。第二天一早您又背着我去医院。看着您疲倦的面容和熬红的双眼,我心里很难过。母亲,您不仅在生活上关心我,而且还教会我怎么做人。教会我向困难挑战,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所以我要感谢您--母亲,感谢您对我的教育。有一次,老师让我当组长,这是我第一次当组长,所以我很怕,怕自己做不好,回家后,您看到我闷闷不乐的样子,就问我原因,于是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您,并说我不想当,让您和老师说一声,您听后安慰我说:“别怕,老师既然选你当,说明老师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再说这也是个锻炼的机会,要相信自己,只要有信心一定能做好。不如你先去试试,如果真做不好再给老师说。”后来我按您说的做,结果我真的做得很好。啊!母亲,您就像一杯茶,寒夜里饮您的温馨,孤独中饮您的清醇,流泪时饮您的淡泊,一生一世饮的都是您点点滴滴的关爱,是您丝丝的柔情。母亲,我一定听您话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我知道,这就是对您最好的回报!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大家认为什么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呢?是一本有趣的书?还是美味可口的佳肴?或者是一部好玩的游戏机?答案其实很简单——感恩。当今社会太需要感恩了,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他人的帮助。大家可否想过,是谁在我们生病时放下手中的一切,带我们上医院看病?又是谁一天到晚的工作,回到家还要教我们学习?是我们的父母,要学会感恩就要先学会感恩我们的父母。很多人都会认为父母养育自己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从来没有想过要感恩父母。也有的人会口口声声的说:“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做一个有用、会感恩的人。”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连着父母的心,而父母也没有想过得到儿女的回报。是的,也许珠宝、别墅、钞票等物质回报的确可以给父母带来快乐。可是,在父母的心中,只希望有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儿女就行了!就算得上是最好的回报了! “知恩不报非君子”。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品质,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让感恩在我们的心中深深扎根吧!
你好,好写的。是大学征文吗?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题记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关于松树的诗句1、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李白《南轩松》2、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4、人生不得为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李涉《题五松驿》5、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7、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苏辙《服茯苓赋叙》8、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9、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岑参《感遇》10、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描写梅花的诗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陈毅的《青松》最熟不过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古诗对松树的描写。松树植根于高山峻岭之中,时时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风吹雨打,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只要把根扎稳了,再大的风雪也不可怕。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 人生不得为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 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 松树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 类别:【】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秋宵辞 年代:【宋】 作者:【白玉蟾】 体裁:【乐府】 类别:【】 眇哉青松梢,高高九千尺。 两班森道傍,暮起凄黯色。 嗟彼昂藏姿,山林端可惜。 浩然呼西风,夜深鸣萧瑟。 此意偶相似,叹息复叹息。 青松一首送杨侍郎丈赴阙 年代:【宋】 作者:【度正】 体裁:【】 类别:【】 东山种青松,西山种桤木。 三年已成林,十载盘空谷。 桤成供烹爨,松成架巨屋。 所用各两涂,成功异迟速。 早作起揽袂,庖人已炊玉。 盈车载束薪,轧轧鸣车毂。 万家争欲买,须臾无一束。 樵夫喜易售,不知山已秃。 朝夕手不停,采采尝不足。 人情贵适用,那复问荣辱。 落落青松子,岁寒抱孤独。 大可充栋梁,小亦宜桁福。 奈何人不顾,偃蹇傲刍牧。 牵补芘风雨,无复思营筑。 有如命召公,往欲寻洛卜。 首当开明堂,号令于此肃。 明堂礼有制,伻图载简牍。 殷人崇以三,周制加其六。 广袤度尤严,所冀容群服。 奉璋列左右,天颜中穆穆。 规恢既宏远,制作难逼促。 当资合抱干,一柱扶天轴。 切勿用小材,小材必倾覆。 操斤走宇内,濯濯无遗育。 坚刚老不枯,允哉东山麓。 殷勤谢匠氏,所望一留目。 勿谓道里远,登载容万犊。 君王顾之叹,巨用必收录。 修竹操亦奇,谨毋遗修竹。王安石《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苏东坡《红梅》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宋·苏轼《赠岭上梅》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白居易《新栽梅》 莫怕长洲桃李嫉,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今年好为使君开。 元·王冕《梅花》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元 王冕《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元 王冕《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李清照《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玉楼春.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柳宗元《早 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江梅(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己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坭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己是悬崖百丈冰, 尤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咏梅(郭沫若) 晨见梅花愁, 今见梅花笑。 本有东风孕满怀, 春伴梅花到。 风雨任疯狂, 冰雪随骄傲。 万紫千红结队来, 遍地吹军号。
陈毅同志写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就是对青松的赞美。
赞美松树的诗: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卷四二五白居易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 远山 上 松 , 隆 冬 不 能 凋 。 愿 想 游 下 憩 , 瞻 彼 万 仞 条 。 腾 跃 未 能 升 , 顿 足 俟 王 乔 。 时 哉 不 我 与 , 大 运 所 飘 摇 。
乐府 艳歌行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薰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魏 刘桢《赠从弟》三首之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南朝 梁 范云《咏寒松诗》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全唐诗 李峤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柳宗元 孤松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李商隐 高松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后,僧来不语时。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夏言 九里松
百盘云蹬八千峰,飞盖穿行夹道松。长昼风雷惊虎豹,半空鳞甲舞蛟龙。江涛夜合秋声壮,湖雨春添黛色浓。欲籍丹青图直干,恨无韦偃得相从。
李商隐《题小松》: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杜荀鹤《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甫 严郑公阶下新松
弱枝岂自负,移根方尔瞻。细声侵玉帐,疏翠近珠帘。未件紫烟集,虚蒙清露沾。
何当一百长,欹盖拥高檐。
白居易 涧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谕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黄宪贤,牛衣寒贱貂禅贵。貂禅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
沈沈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雪压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栽松二首 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 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庭松 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松 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 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 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
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
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
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陈毅同志写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就是对青松的赞美.
赞美松树的诗: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卷四二五白居易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 远 山 上 松 , 隆 冬 不 能 凋 。 愿 想 游 下 憩 , 瞻 彼 万 仞 条 。 腾 跃 未 能 升 , 顿 足 俟 王 乔 。 时 哉 不 我 与 , 大 运 所 飘 摇 。
乐府 艳歌行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薰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魏 刘桢《赠从弟》三首之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南朝 梁 范云《咏寒松诗》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全唐诗 李峤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柳宗元 孤松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李商隐 高松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后,僧来不语时。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夏言 九里松
百盘云蹬八千峰,飞盖穿行夹道松。长昼风雷惊虎豹,半空鳞甲舞蛟龙。江涛夜合秋声壮,湖雨春添黛色浓。欲籍丹青图直干,恨无韦偃得相从。
李商隐《题小松》: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杜荀鹤《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甫 严郑公阶下新松
弱枝岂自负,移根方尔瞻。细声侵玉帐,疏翠近珠帘。未件紫烟集,虚蒙清露沾。
何当一百长,欹盖拥高檐。
白居易 涧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谕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黄宪贤,牛衣寒贱貂禅贵。貂禅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
沈沈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陈毅的《青松》最熟不过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古诗对松树的描写。松树植根于高山峻岭之中,时时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风吹雨打,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只要把根扎稳了,再大的风雪也不可怕。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
人生不得为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
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
松树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 类别:【】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秋宵辞
年代:【宋】 作者:【白玉蟾】 体裁:【乐府】 类别:【】
眇哉青松梢,高高九千尺。
两班森道傍,暮起凄黯色。
嗟彼昂藏姿,山林端可惜。
浩然呼西风,夜深鸣萧瑟。
此意偶相似,叹息复叹息。
青松一首送杨侍郎丈赴阙
年代:【宋】 作者:【度正】 体裁:【】 类别:【】
东山种青松,西山种桤木。
三年已成林,十载盘空谷。
桤成供烹爨,松成架巨屋。
所用各两涂,成功异迟速。
早作起揽袂,庖人已炊玉。
盈车载束薪,轧轧鸣车毂。
万家争欲买,须臾无一束。
樵夫喜易售,不知山已秃。
朝夕手不停,采采尝不足。
人情贵适用,那复问荣辱。
落落青松子,岁寒抱孤独。
大可充栋梁,小亦宜桁福。
奈何人不顾,偃蹇傲刍牧。
牵补芘风雨,无复思营筑。
有如命召公,往欲寻洛卜。
首当开明堂,号令于此肃。
明堂礼有制,伻图载简牍。
殷人崇以三,周制加其六。
广袤度尤严,所冀容群服。
奉璋列左右,天颜中穆穆。
规恢既宏远,制作难逼促。
当资合抱干,一柱扶天轴。
切勿用小材,小材必倾覆。
操斤走宇内,濯濯无遗育。
坚刚老不枯,允哉东山麓。
殷勤谢匠氏,所望一留目。
勿谓道里远,登载容万犊。
君王顾之叹,巨用必收录。
修竹操亦奇,谨毋遗修竹。
1、月亮转动他齿轮般的梦。 最大的星星借着你的双眼凝视着我。 当我爱你时,风中的松树要以他们丝线般的叶子唱你的名字。
2、走过桥,雨声起了些许变化。雨水敲打树叶的声音比落在水面上的声音更大。莫卡辛鞋踏着土壤缓缓前进的脚步声中,夹杂着绣眼鸟清脆的啼鸣。透过黑松看到的水面上,映着杜鹃花的嫩粉、多行松树皮的俏红,以及枫树的翠绿。大嘴鸟在远处高声鸣唱。
3、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偶时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它们全都籁籁地落下来。
4、一个小山脚边长出一棵松树一棵泡桐,两棵小苗在阳台光中被湓风轻轻的摇着,它是如同摇篮中婴幼儿般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摇摆着影子一天天长大,渐渐地泡桐越长越高而松树似乎没怎么长。泡桐催促松树应该珍惜时光快快长大,应该荫庇数亩。然而小松树依然不紧不慢的长着连小松树自己都急了,因为不知不觉中泡桐已经长成大树。时光如梭岁月荏苒枝叶更替泡桐在每年花开花谢中渐渐枝叶稀疏不再花开则满枝淡紫蜂蝶萦绕花落则地若锦毯。松树却浓荫蔽目上可参天!
5、在年轻人去灯塔的上坡道上,雨水形成了一股急流,冲刷着他的脚。松树梢在低吟。蹬长统胶靴走路很艰难,他没有打雨伞,雨水顺着他的分头流进了他的领窝。但他依然迎着暴风雨继续攀登。他倒不是要反抗暴风雨,而是恰恰相反,就像他的这股静静的幸福感,是在与静静的大自然的关联中得到确认一样。此刻,他感到自己内心对大自然的这种躁动,有着一种无以名状的亲切感。
6、晴不晴,阴不阴,雨不雨,郁郁沉沉到年关。我的门前树起了门松,那是从山上砍来的。停泊在河里的小船上也有松树,也有稻草绳。
7、这是一条柏由公路。左侧是沙滩,右侧是一片松林,一望无垠,开阔悦目,柏油马路婉如一条白线。万里晴空,连遥远的伊豆半岛上空也清朗晴明,浮现出富士山的山姿。涛声呼啸。沙滩无尽地伸展。小松树低矮而整齐,是一副坦荡而明亮的景致,还有一片松苗丛生的沙地。到处都是松树。
8、黑夜里,一缕清风吹过松树林,我看见从叶缝里洒落了一地的月光和云影在徘徊。
9、这是一个北方暮春的黄昏,白杨萧萧、草木葱笼,淡红色云朵在最后静止不动,看见了饱含香脂的松树,是啊,山上只有槐树、杨树和松树。
10、道路两侧大多都是森林。给人以印象大部分国土都被葱郁翠绿的绿意所覆盖着。树木多数为白桦,中间掺着一些松树、圆柏和枫树。
陆焉识,约1907年生人,十四岁时父亲去世,十四岁时看到自己的继母因为要被退回到娘家落泪而站出来,留下了继母。而留下继母的过程也只是说:“他绝不会让人把恩娘退回娘家;他已经大了,不久就是陆家当家的男人,该他来赚钞票养活恩娘了。”然后就安排下人把车马归位,恩娘不走了。 十八岁时,恩娘带来了冯婉喻,陆刚见到婉喻的时候是厌恶而看轻的,婉喻不过是恩娘用来拴住他的千丝万缕蛛丝中的一条,陆聪明,一眼看透恩娘的用心,所以与婉喻的第一次会面全是敷衍,当恩娘开始说自己有多辛苦在为陆的时候,陆不耐烦,所以说要出国留学。这是陆对恩娘的将军,可是陆又怜悯女人,陆对女人的怜悯是陆的致命伤,陆对于恩娘的妥协,陆和婉喻结婚,都是基于这种对女人的怜悯。所以陆第二天对恩娘说不去留洋了,在留洋这件事上,最终妥妥地欠了恩娘一笔债,用和婉喻结婚来偿。陆虽然妥协,但是内心又不甘,所以不与婉喻同房,陆认为自己牺牲了,实际上也是牺牲了,其实这种牺牲可以避免,但是陆的心软,陆对女人的怜悯,让陆无法做出避免这种事情发生的举动。 陆留学期间成功地做了一个狂狷孟浪的陆焉识,陆是个非常慷慨的人,并非故作慷慨,是真正的对钱不在乎,为近视的同学买眼镜,请客吃饭,帮助别人。我个人认为,这种慷慨不仅仅表现在陆呼朋唤友仗义疏财上,留下恩娘,和婉喻生活,虽基于怜悯,但正是因为陆性格中慷慨的原因,所以陆对他人有怜悯。而这种慷慨大约又来源于陆的自负。 在陆留学期间与一意大利女学生望达相恋,陆在恋情中察觉自己有被伤感的可能,于是就暗地为自己做安排,在与望达摊牌后,陆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必将与自己所怜悯的女人共度一生。这些安排和这种意识,都是陆的自负。陆是在恩娘的需索中长大的,恩娘需要他,婉喻需要他,而望达却是自由的,所以望达可能伤害他,所以陆不会与这样的女人共度一生。一个自负的人是不会接受平等的关系的。陆慷慨、牺牲、妥协,他一直处于不平等关系之中高处的位置,他的一切都出于对他人的施舍,他需要被需索。 陆回国,见到了恩娘与婉喻,又从心中怜悯起她们来。陆与婉喻圆房,以一种自我牺牲的姿态。在与婉喻的关系中,陆知道自己是牺牲的,正是因为这种自知,与自我牺牲的表现,让陆在与婉喻的关系中,一直处于上风。陆的牺牲是痛苦却又伴随着施舍的姿态的。 陆于大学做教授。因知自己的牺牲,所以对家中婉喻与恩娘和自己新生女儿并无太多责任感。这时他遇到了大学同学大卫。大卫穷困的窘境让陆难受,大卫要求向陆借论文,而陆却不愿借给大卫,他认为这是无耻的。当大卫说如果陆向他求助的话,大卫肯定会帮陆。而此时的陆内心则说“他陆焉识不会为这样的事求人,事实上他不会为任何事求人。”在咖啡室分别后,陆的同情心又占了上风,于是去大卫家寻大卫,决定要借论文给他,没找到大卫,而此后大卫则在报纸对陆展开了谩骂,大卫的谩骂使陆平静了,因不再在心理上觉得欠了大卫,陆对大卫的谩骂作了回答,却不愿因此去寻找大卫的敌人去寻求庇护,他想“他总是可以晚一点找他们(大卫的敌人),总是可以晚一点失去他的清高和独立” 陆是一个善良的人,这也是他慷慨的原因之一,他无法坐视他人的窘境。这种慷慨在陆被流放到荒漠才消失,可是这种善良却并没有消失。 陆的青壮年时期,就是一个自认为牺牲了自由,清高、慷慨而潇洒,洋派(得益于他的留学期间)的知识分子。可同时他又是不违恩娘意,背负着恩娘的恩情债的少爷,理所应当地享受着冯婉喻的爱与付出的少爷。陆的慷慨与善良具体表现在“从他记事开始,他就为了不让别人为难,常常做别人为难他的事,做别人要他做的人。他做了别人要他做的人,得到‘随和大度’、‘与世无争’的评语。”陆是矛盾的。 在陆与冯的关系中,初期是他被恩娘胁迫,所以厌恶冯。到了中期的时候,他渐渐怜悯起冯来,冯没有过自由,冯在家中在他面前都没有地位,也因着他不爱她。可是陆是心软而又乐施的,所以陆会想办法与冯进行婚内约会,哪怕过后要承受恩娘的冷嘲热讽无理取闹,陆想办法带冯去补过了两天的蜜月。陆与冯初期的关系,陆在突然中意识到“他一直在利用恩娘的逼迫--无意中利用--让妻子对他的冷淡敷衍有了另一番解释。他花五分气力做丈夫,在婉喻那里收到的功效却是十二分,什么都可以推在恩娘身上。” 陆在重庆与韩念痕恋爱,他迷恋韩的身体以及因韩而起的自己的热情,可是却在韩以“怀孕”为由试探他时,他也在这场试探中明白了自己绝非无辜而充满自私。所以他决定离开韩,可是韩又寻上门来,而陆在韩找上门来时,心里扬起的是无耻的快乐。与韩公开地同居。在此期间陆因鼓吹自由民主而被特务约谈,当韩与陆谈起陆所发表的文章会惹恼当局时,陆说“惹翻了好,教授的境遇已经坏到了底,再坏就好了。”陆在此时仍是并不知真正愁苦的少爷,而特务将陆带走时写到“他的体面尊严在十多分钟里丢得非常干净。”这时他想起韩对他说的话,我认为,这是陆第一次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于世事艰辛认知的不足。 陆在被关押时得了肺病,陆也从身段潇洒的青壮年变成了胸部畸形身高缩短的中年人。 陆从重庆回到上海,面对的是陆家的败落和即将被没收的房产,在房产一事上,恩娘看透他的心头肉是个“没用场的人”,陆有才学,潇洒而慷慨,可是在钻营的生活中,在乱世中,却只是个没用场的人。陆此时却再也不是青年时的陆,他一边向收房的人请求宽限,另一边去求了当年的学生帮助通融。陆说“战争把他变成这么个肯服软、不吃眼前亏、拿热脸去贴人冷屁股的人了。”这是陆转变的开始,他再也不是那个“为任何事也不会求人”的陆焉识了。陆的妥协有了作用,但是陆在得到教职之后,写了一篇讽刺文章,这篇文章先是招来了大卫,后来又招来了被他讽刺的人的报复,房子被收走了,恩娘终于没有撑过这一消息,去世了。 陆的侄子皮埃尔的随着恩娘的去世到来。皮埃尔同情共产主义,所以与大卫走的近,并在陆要送他回到欧洲时出走去支援革命。为此,陆与大卫反目,不再维持“同学情谊”的表象。这次与大卫之间的争吵,也为陆文革时的遭遇打下了伏笔。皮埃尔和解放一起回到了陆家,再也不想在祖国呆下去了。陆恢复了教职,在学校中遇到了大卫,大卫并没有放过陆,仍然是写文章以及将陆的来信登到了报上。将陆恢复教职的张同志找到了陆,陆仍然天真地认为,不妥协只是换个工作的事情,可是在他重新找工作的时候,他被逮捕了。 1954年,陆焉识因为江帆事件被加刑,在宣布加刑时,陆焉识与法官进行辩论,陆认为“你们加刑加得这么随便啊!?”因这场辩论,陆的刑期变成了“死刑”。陆对判决的反应是“我祖父一辈子没发过脾气,那次可是有点疯了,咆哮起来,说几个月前他还期待旧制度被新制度替代,期待理性和法律会被新制度带来,现在他彻彻底底地失望了。”可是,后面陆却是“后来他一直为自己当时的书生腔发臊。他也明白,自己的眼泪是给‘死刑’二字吓出来的。” 在等候死刑的重刑室里,被关押的人们自发地“梦游”起来,陆也在其中,在陆与冯会面的时候,陆被人“揭发”了。除了指控晚上的示威活动是陆组织的,还揭发了陆“做钉子”、“做鱼骨针”的事情。在鱼骨针的事情上,陆此时还在跟提审他的干部讲“个人选择”。此时的陆虽然因为思想中的“自由、民主”而入狱,因为对现实的认识不清而被判死刑,可是他还是没有成长的“这话到了他的回忆录的后半部就不见了,他已经明白了五十年代初的自己有多么可笑。”因为这次的谈话,陆要被执行死刑。在陆的死刑表格被填满之后,陆向后退了一步,朝坐在桌子后面的人微微鞠了一躬。这一举动,并不存在任何讨好或者乞求的意味“没办法,这是他的教养给他的习惯,让他尊重任何一种劳动和付出:不管怎样的冤案,人家为你民忙了累了这么久。”陆的教养,就是这样深入地烙印在他的一举一动中的。微妙地体现在所有地细微处,并不因环境他人而改变。就是这些细微处的不同,陆才与他人不同,不同于大卫,不同于邓指导。 终于可以回到书的开头,《陆犯焉识》是以中年的陆被流放到荒漠为开头的。故事也是从荒漠中的陆开始讲起,荒漠中的陆不再是公子哥、知识分子,不再是潇洒慷慨的陆教授,可是那些东西永远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埋藏在劳改犯经年的劳作、饥饿、恐惧之下的东西。 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不再是前面描述过的陆焉识,在荒漠上,他是老陆、老几。是一个年近六旬的因为陪绑杀场吓破胆,吓成结巴的犯人。 在向邓指导申请批假去看小女儿丹珏的纪录片的时候,陆与十年前的改变慢慢显现“从来没人怀疑过陆的口吃是一场长期演出。老几重复‘去’字时,已经根据邓指的脸色把下半句话编辑好了。那些口无遮拦的人多么不幸?一句不当的话吐出口,很可能就救不起来,落地即死”。而邓指表示并未有过此种先例时,陆的心理活动是“做了十来年犯人,他没有痴长十来岁,跟干部硬上不行。”邓指表示会替他争取,陆心里想“被捕以后,他渐渐失去了信任人的功能。怎么想信任都不行。对此他毫无办法。” 这是中年以及老年的老陆与青壮年的陆焉识的区别。这种“有用场”的智慧,不再信任他人,不再天真的愚蠢,十年的牢狱生涯将青壮年的陆焉识慢慢地剥落开,剥出个老陆出来。贯穿全书的一块表,欧米茄,冯送给陆的,陆拿它换了五个鸡蛋,梁葫芦把表偷回来。其中有一个细节“他不在意十六岁的小罪犯张口就做他六十岁人的老子,反正许多晚辈都做过他‘老子’。一场延绵三年的饥荒,他发现饿死的都是那些爱做人老子的人,都是些内火太重的人。”这也表明了,陆不是一个“内火重”的人。而就是这样一个老陆,却从回忆中重新了解并爱上了冯婉喻。他终于在漫漫荒漠中读懂了冯的眼神,在长久的饥饿中嚼出了冯的柔情。 而此时的老陆已经是一个将其他人都隔绝在自己内心世界之外的人了。包括葫芦,“葫芦不知道,他在老几心目中跟其他人类渣滓没任何区别。假如明天就把他拉出去执行枪毙,老几都不会神伤多久。”而因为一个逃跑人员的供述,老陆被更严格地看守起来,这里陆的心里出现的是凶暴的念头,而也是全书中,为数不多的陆的恶念。可见十年的流放生活已经将陆变成了一个更适合那个年代的人,自私、冷漠、不再富有同情心,这一切都是对于过去的陆的一个保护壳,唯有这样,才能保存下以前的陆。为了生存而掌握的技能“肮脏的念头、肮脏的语言不干扰他,就是因为他对它们可以聋,也可以瞎。” 流放中的陆有的是狱油子的智慧,用的是狱油子的手段。在葫芦被“加工队”进行“加工”而用马拖行的时候,陆也没有拿欧米茄出来交换葫芦,哪怕葫芦可能因此而死。他可以和葫芦一起被马拖着走,但是他不会把欧米茄交出来,把去看看成年的小女儿的影像的机会交出来。在加工队队长试图踹死葫芦的时候,即便陆在心里给自己鼓劲不要救葫芦,陆还是结巴地想要把表的下落说出来。葫芦用睁眼的动作制止了他。所以陆的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只是陆的保护壳。陆骨子里,还是原来的陆。生存的现实让内心的矛盾最小化,但是矛盾仍然存在。 陆去看银幕上的女儿的路程是简单的。在陆赶到礼堂的时候,影片已经快要结束了,所以陆急切地用目光在银幕上寻找自己的女儿。在他终于找到女儿的时候,六十岁的陆焉识开始嚎哭。他的哭是有声音的,他的哭是忘我的,在散场的人群注视中,在被男孩抽走板凳摔倒在地的姿势中,他在短暂而遥远的注视里,和女儿团圆了,他看到的是女儿,想的却是婉喻。陆带着这种哭泣往回监狱路上走。 在这次沉默而成功的溜号后,陆开始计划逃亡。“他要跑到婉喻面前,跟她说,我和你发生了一场误会。我爱的,却认为不爱。”“也许他的逃亡就为了这个目的:要当面告诉婉喻,他什么都记得,正因为记得,他现在知道那么多年他自己误了自己,也误了婉喻。他要婉喻原谅,他最好的年华没有给他。他一定要婉喻原谅他对她的心不在焉,在她身边的他仅仅是一份面带微笑的在场。” 陆有条不紊地计划了逃亡,学了藏语,典当衣物存下了钱,还为挡住棉袄上的“劳改”而偷偷存下了黑布。陆逃出了荒漠。陆在后来回想时有说到,之所以逃亡是觉得再老就老得玩儿不动了。他的这次逃亡是为了爱情,为了自己终于想明白的爱情,为了自己耽误了的爱情,为了在还能爱得动的时候想要爱婉喻的心情,为了能够抱一抱婉喻。可是最终,陆却只是遥远地遥望了婉喻。陆终于想方设法到了上海之后,他在给丹珏的电话中知道自己的逃亡给家人带来了影响。所以他决定自首。他带着一个充当伪装的女孩,一路跟踪了婉喻。陆在心中预演了一遍又一遍他要对婉喻说的话,他要和婉喻做的事情,他要承认的过往,他要乞求的宽恕,都在他内心不断上演。可是他只能远远地跟踪着婉喻和家人,他只能在小吃店里远远地和她们同坐,他在黑暗中注视自己不能回去的家,他万里逃亡却也满足于这种遥远而沉默的团圆。在这种团圆之后,陆自首了。 陆被带回了西北荒漠。仍然回到邓指负责的大队。邓指带陆回家,陆发现了邓老婆手表的“高原反应”。邓因此将陆安排在另一中队,在陆看到邓老婆之后,邓叫陆去他家。在邓家,一场紧张的问供展开了。在邓的枪口下,陆还是选择了替邓老婆打掩护,声称并没有见到邓老婆上山。这是骨子里的陆,见不得女人可怜的陆,即使在生死存亡的时刻,陆仍然对女人充满着怜悯。在这场问供之后,陆意识到,自己现状唯一能为婉喻做的,就是和婉喻离婚。让自己从婉喻的生活中脱离出去,就是从婉喻的历史中抹去了一个黑点,就是帮了婉喻。 因为邓的调离,陆又重新回到犯人中间做同强度的劳动。也就此染上了便秘,因为陆的便秘,在一次反复的排便过程中,牢房发生了争吵。因为陆反复去便盆的动作,一个犯人开始辱骂陆,而一个知青则与犯人发生了争吵。因陆拦架的一句“你不是要学英语么。”知青打了那个辱骂陆的犯人,不久后自杀了。 1976年,陆被释放。陆被释放后,第一件事情是定做假牙,这还是骨子里的陆。在定做假牙时,他遇到了病危的邓指。在经年的牢狱生活中,在贿赂与欺中,他和邓指已经成为了患难之交,他与邓指有一场患难之交应有的对谈,终于可以平等又带着微妙的不平衡的对谈。与此同时,他在等待婉喻的回信,让他回家的回信。他又不急,他要慢慢地养回过去的陆的影子来,而不再是犯人老几。 1979年,在冯婉喻与子女的斗争之后,陆可以回家了。陆只能先到儿子家落脚。陆终于重拾头脸与婉喻团聚的时候,婉喻不认识他了。对于婉喻的遗忘,陆却并不惊慌急躁。在漫长的人生里,他们已经错过了太多又误会了太多。只要能相守在一起,婉喻是不是认识他,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种遗忘的相守,让陆更深刻地了解了婉喻,也更惊叹于命运。 陆怜悯自己的儿女,也深知因着自己所以自己的子女过得是现在的日子。他不争辩,无论儿女如何待他,他都接受。 陆不再是以前“没用场”的陆,他蒙出版社为自己要回了陆家老宅的三层。他终于要和婉喻团聚。在接婉喻回家的时候,陆与婉喻有一场肢体冲突,陆试图证明自己就是婉喻一直在等的陆焉识,而婉喻是不承认的,她打了陆。这一场打斗中,陆的不屈不挠地试图让婉喻想起他是谁来,以及婉喻彻底的遗忘,这一切矛盾而又急切。 陆以一种婉喻所熟识的,读书沉思的陆焉识在唤醒婉喻。终于,婉喻被他带回了家,两人三脚,被四十号的血脚印带回了家。婉喻从此不再穿衣服。而陆也终于体会到了超脱于性爱之上的爱情的美妙。他拒绝任何人束缚他的妻子,他并不认为自己妻子是不雅的。 冯婉喻去世了。冯去世后,陆曾经辅导过的邓指的小儿子来探望陆。陆离开了上海。他的女儿和儿子从来不曾需要过他,他知道去哪里寻找自己的自由,他带着冯婉喻的骨灰回去那个分隔了他和婉喻半生的荒漠。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日本谚语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 日本谚语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 日本谚语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 中国谚语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 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有一个叫依娃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依娃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依娃,赶快去!”当依娃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面露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她激动地跑回了家,告诉了妈妈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傍晚时,他感到疲惫万分,饥饿难挨,而他推销的却很不顺利,以至他有些绝望。这时,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却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令男孩感激万分。 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妇女,因为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便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热情地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结果,当那位妇女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却在她的手术费单上看到一行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十一、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十二、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十三、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故事大全《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分享好文◆"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十四、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十五、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十六、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十七、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十八、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十九、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二十、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二十一、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二十二、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三、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二十四、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感谢天地,感谢命运,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天地虽宽,道路坎坷,但是只要心中有爱,心存感恩,就会努力做好自己,花开花落也一样会珍惜。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愿感恩的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收获我们美丽的人生!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日本谚语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日本谚语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日本谚语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中国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但是有一个叫依娃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依娃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依娃,赶快去!”当依娃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面露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她激动地跑回了家,告诉了妈妈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傍晚时,他感到疲惫万分,饥饿难挨,而他推销的却很不顺利,以至他有些绝望。这时,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却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令男孩感激万分。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妇女,因为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便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热情地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结果,当那位妇女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却在她的手术费单上看到一行字:手术费=一杯牛奶。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