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印度电影,比较考验中国观众的耐心和耐力,因为一般都会很长,最受不了的是,动不动就会来一段歌舞MV,让人从情节里跳脱出来,感觉像是漆黑的影院突然亮起了灯。这些毛病在近期上映的《摔跤吧,爸爸》里也有。可能是因为国内上映的版本删掉了29分钟,要不然这部电影的长度会让很多人受不了。
印度人看电影喜欢长的,片子短了会觉得不划算,为此,印度电影塞进去很多的歌舞MV和不必要的拖沓情节,上下半场中间会给观众留出如厕时间。在这一点上,中国观众比印度观众肯定更现代化,好的电影不一定要长,长的电影更不一定好。但是,更现代的观众,与更好看的电影,并不成正比。
这部电影名叫《摔跤吧,爸爸》,为什么不叫《摔跤吧,女儿》呢?这是我看完电影的第一个感受。如果这真是一部传说中的女权电影,给在印度社会中地位不高的女性鼓呼,主角就应该是练摔跤的女儿,而不是从强迫女儿练摔跤,到帮女儿拿金牌的爸爸——当爸爸被塑造成为神,女儿个人的努力反倒无关紧要了,好像换了谁做他女儿都能成。
所以,这其实不是一部女权电影,也不是一部励志电影,而是一个疯狂的印度男人,如何借助女儿实现自身梦想的电影。只不过,他恰巧成了,所以被拍成了电影。那些没成的绝大多数呢?当然永远只是偏远乡村里的笑话。
倘若这里面真有励志,那就是:一个男人为了实现梦想,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妻子只是生育的工具,女儿起先只是多余的副产品,后来又是实现自身理想的道具。
这部电影貌似适合虎爸虎妈带着孩子去看,以此说服孩子心甘情愿接受父母威权。在电影院里,你可以小声趴在孩子耳边说:看,爸爸妈妈都是为了孩子好,听爸爸妈妈话的孩子,将来才会成功。父母不管你,你现在会高兴,但长大了会怨恨爸爸妈妈;父母管得严,你现在会不高兴,但长大了会感谢爸爸妈妈。
这样的说教,孩子们也许会短时受用,但终究不符合人的天性。电影中的两个女儿,一开始对父亲的魔鬼训练也是抱怨和反感的,她们的反抗换来了头发被剪,随之她们的“革命”进入高潮,眼看着父亲的梦想就要破灭了。事情的转机在于,另一个女孩“我倒希望有一个这样的爸爸”的诉说,让两个女孩改变了看法,开始主动接受训练,成绩随之突飞猛进。
这段叙事在电影中其实没有太大说服力,改变的太突兀了。而对于所有抱着“我是为孩子好”的霸权父母来说,这也是模仿摔跤手父亲毁掉儿女童年,强迫他们按照父母设想勤学苦练的最大瑕疵。因为,如果孩子始终处在被强迫的姿态,逼是很难逼出天才来的,“碰巧幡然醒悟”的契机,绝不是人人都能碰到,“孩子总有一天会明白”也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
阿米尔汗的另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主题和《摔跤吧,爸爸》正好相反,说的是如何反抗父权,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三傻》是孩子的视角,《摔跤》是父权的视角,或许没有哪一个更对,但肯定有哪一个更好。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不一定成功,父权强迫孩子完成父亲的选择,同样不一定成功,区别是,一个至少很快乐,一个却异常痛苦。
《摔跤吧,爸爸》塑造的是一个“英雄的父亲”,所有的荣誉都归于他,拿到金牌的女儿只是配角。看了电影的中国父亲,千万不要因之萌发也要当个“英雄的父亲”的梦想,强迫孩子去完成自己未曾完成的一切。让你的孩子成为人生的主角,做父亲的,成不成为英雄,一点都不重要。
我昨天去看了这部好评如潮的印度体育题材电影——《摔跤吧!爸爸》。电影中对于体育竞技场景惟妙惟肖的刻画,展现了印度电影的语言特点和技术水平。当然,对公众而言,更为直观的是其映射出的印度文化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从剧情上讲,《摔跤吧!爸爸》一点花活儿都没有,属于那种四平八稳,开场五分钟观众就知道大结局的影片。但该剧神就神在能够在如此简单的一根剧情线上扎扎实实埋进 140 分钟(印度原版为 169 分钟)的好戏,而且全程无尿点。
虽说剧情老套,但在国内相同题材的电影中却并无典范之作,能够拎出来与之作比的恐怕也只有 2013 年林超贤导演的《激战》(豆瓣评分 7.8 分)。客观地讲,虽然《激战》的竞技场面也很燃,但在视野的广度和立意的纯度上,《激战》与《摔跤吧!爸爸》着实差着 1.4 分的.距离。这也就难怪著名影评人梁鹏飞在观影后感慨到:《摔跤吧!爸爸》火爆背后,是中国体育题材电影的迷失!
《摔跤吧!爸爸》自始而终都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泥土气息。这层沙蒙蒙的质感不仅表现出极具特异性的印度风情,更在诙谐、风趣间铺展开一副印度底层小镇的生活景致。正是在这样一幅写实的生活画中,整部影片的视野冲破了浅层次的体育励志,而在貌似随意的一点即过间于舆论、宗教、传统、女权、体制等众多深层次的问题上留白,从而使得观众在
热血沸腾之后能够从中品咂出思想的余味。
但整部影片的主线又是格外分明的,除了在对女性成长坏境的描画上着墨较多之外,其他的揭露与批判都极为内敛,具象化为绊脚石而服务于吉塔姐妹的成长这一主线,这确保了影片立意的纯度,即对那种为冠军理想而拼搏奋斗的精神的颂扬。
尽管围绕这部影片而展开的议论很多,延伸出来的争执与反思也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观众为之而潸然落泪的恰是主人公最拙朴的精神——为了理想而一往直前,尽管有传统、环境、体制等客观现实阻路,也毫不动摇。方正的精神是不朽的!一直以来人们对心灵鸡汤的腻烦源于对呆板说教的叛逆,而非对传统精神的冷淡。《摔跤吧!爸爸》的成功表明好的精神永不落幕;好的故事则能够唤起人心中的好精神。
但讲好一个故事,过好一段人生都是需要精心打磨的,都是需要对整个社会环境形成关照,并与人心中的力量达成共鸣的。其实,这是一个普天通行的道理,吉塔抛开那些讨巧的手法(国家体育学院教练所教)凭借端端正正的精神走向人生巅峰;阿米尔 - 汗抛开特效、用"自虐"式地塑形打造出这个饱满的父亲形象。我们呢?生活也好,影视也罢,要想更加精彩恐怕还要多一点这种拙朴的精神吧。
从昨天让我们忽略的一部影片,到今天让我们连声赞不绝口的影片,我都不知道是什么让我们变化那么大。而且不管从影名还是海报,都让人感觉有点喜剧成分。
首先,要从印度说起,印度是一个非常重男轻女的国家,女孩14岁起就要出嫁,认识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只是为家庭减轻负担。而影片中有这么一个家庭却是个例外,这个爸爸没能参加国际摔跤比赛。于是,他一心想生一个男孩实现他的愿望,但是生下四个却都是女孩。有一天偶然发现两个女儿有摔跤过人之处,就训练她们直到进入国家摔跤比赛,并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学习。
这个教练误导大女儿吉塔,让她忘掉爸爸教她的技艺和规矩,教一些无用的技巧,让吉塔错失了良机,并改变了吉塔的看法。
妹妹巴比塔却不忘初心,继续坚持爸爸的教摔法,吉塔最终被巴比塔的忠言说服了。她爸爸继续辅导吉塔,让吉塔夺得冠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把人生的大道理天衣无缝地拼接起来;人不能固执己见,要学会换位思考;再是要坚持不懈,不能轻易放弃,半途而废;要懂得将心比心,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然后是不忘初心;最后,你就能获得成功,但也是所有支持你的人的成功!
当影片结尾阿米尔•汗说:“你是我的骄傲。”时,我热泪夺眶而出,这是一个孩子能从父亲那儿得到的最高奖赏!
这是我继《排球女将》后,看到的最好的体育题材的电影。影片告诉我们,要成功就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又如《血战钢锯岭》里道斯对其信仰的坚守),如果随大流,就会跟普通人一样平庸。如果目标正确,只要足够坚持,一切不利条件慢慢都会转变成有利条件,从而帮助你获得成功。
成功的精彩瞬间来自于日常大量枯燥训练的积累,来自于弯路中的折回,来自于绝不放弃的最后一击,从而成就历史传奇!
在印度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叫玛哈维亚的人,他是一个摔跤能手,曾经拿过好多的奖牌。但是,因为家庭情况,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心爱的摔跤。他的妻子怀孕了,他把为国家争夺到一枚金牌的希望寄托给了孩子,让孩子帮他完成自己伟大的理想。命运捉弄了他,让他一连生了四个女。他十分失望,整天阴沉着脸。有一次,几个男孩儿前来挑衅她的两个大女儿,两个女儿气得满脸通红,掂起拳头就打。把那两个男孩儿打得鼻青脸肿。爸爸回家,看到家里有好几个人,原来是今天早上被他们两个女儿打的那两个男孩子和他们的妈妈。爸爸问清楚了是怎么回事,把他们几个打发走之后。他的心里就想出了一个主意:要不让我的两个大女儿试试摔跤?于是,两个女儿就开始了艰苦难熬的训练。许多邻居和朋友都劝他,不要让女儿练摔跤了。可是,他坚定自己的意见。让大女儿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结果大女儿不负爸爸的期望,利用娴熟的摔跤技巧赢了村里的好多好多男摔跤手,获得了好多奖牌。大女儿进入了国家队,教练让她忘掉以前所有的摔跤方法,使大女儿在国际摔跤比赛中表现的不怎么样。于是,爸爸就进入国家队,帮他训练。他要去参加奥运会啦,他通过自己强壮的身体,娴熟的技巧,赢过了好多好多摔跤能手。成功的进入了决赛。到最后20多秒,他离对手还相差五分。这是一种完全不可能再扭转的局面啦。他突然想起了爸爸说过的一句话:“我只能教你逃生的技巧,我不能一直帮着你。”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他冲到对手身后,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把对手从空中颠了起来,划过一个弧线形,把对手扔到了胡线外。终于,他靠着这个技巧已经得了世界冠军。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作文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一
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电影,是一部体育竞技类电影。印度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阿米尔·汗饰)一心想为国家赢得一枚摔跤奖牌,却因为生活所迫无法完成梦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的女儿们有运动天赋和潜力,他不顾社会和周围人的反对和嘲笑,开始对女儿们进行“魔鬼”训练,最终培养出获得国际竞赛冠军的一流女性摔跤运动员。 在观影的同时,观众被片中深深的热血励志氛围所打动,并多次击中泪点,140分钟的紧凑的片长更让人“无尿点”,观众的心被紧紧的抓住了,尤其是三场扣人心弦的竞技对决,更是看得不少观众心跳加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观影后说,“从剧作到表演,从节奏到音乐都相当惊人。”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成功的励志电影,也是一部口碑爆棚的商业电影。
剧中演员蛮拼的!此剧背后,我们了解了戏骨级演员阿米尔·汗的拍影经历。虽然他有“印度刘德华”之称,中国观众对他也不陌生,但为了出演这部电影,他在戏外也是一个励志典范。为了最真实的表现剧情,他在完成了角色19岁的青年戏份后;短时间内从130多斤增肥到200斤,演出该角色55岁时发福的状态。然后又在五个月内减掉25公斤的赘肉去拍壮年的戏份。而剧中扮演两个女儿的女演员也进行了一年的摔跤培训,这也是为什么片中摔跤场景看来很真实的原因。可想而知,从胖大爷到型男,这一增一减,需要多大的毅力和执着!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和汗水非常人所能承受!精益求精的精神展现无遗! 在给演员点赞的同时,我们不禁要为那些假唱事件的主角,惊险时刻靠替身的“明星”汗颜,职业的操守哪去了?专业、敬业的精神哪去了?是走心还是走钱?仅靠颜值圈粉,注定不会深入人心。影片戏里戏外体现出的实力、专业、敬业,何尝不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 演艺界如此,其他行业也如此,只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是当下最有生命力的。C919首飞,以工匠精神铸就高品质的中国制造。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我们每个人对所干的工作不懈努力,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才会有更多的完美,才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二 作为一部长达161分钟的体育励志片(引进版被删剪为140分钟),本片的前一个多小时剧情是非常精彩的,从阿米尔·汗扮演的全国冠军摔跤手解甲归田训练两个女儿成为摔跤运动员;再到大女儿终于认识到摔跤对于她摆脱受传统束缚的印度女性命运的重要意义,于是发奋苦练实力猛涨,一路在民间“野跤”比赛中打败各路男孩子摔跤手,最终在国家正式摔跤比赛中成为女子摔跤冠军,进入国家队后回家休假时用学到的新技术在摔跤场上赢了年迈的老爸——影片前半部分的剧情、角色、节奏感、喜感和动作戏都处于绝佳状态,欢闹昂扬的印度片独特氛围对观众有着强劲的吸引力,体育励志同女权主义紧密结合,而且一点都不刻意、不说教。 影片对印度风土民情和社会现状的展现也信手拈来,对于阻碍印度体育事业发展的官僚主义问题,影片也是旗帜鲜明地给予批判。一部体育励志片,在把体育部分拍得精彩引人之外,还能有如此多体育之外的精彩内容,放眼世界影坛也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影片张扬的女权主义和女性独立意识,对于印度社会乃至东方社会来说,都极具进步意义。大女儿小时候先是在开明老爸的亲情护航下击破传统的束缚,女权意识觉醒,长大后在摔跤场用在国家队学到的技巧战胜老爸,更是堪称女权对父权的“绝杀”,标志着她再也不是需要在父亲庇荫下成长的小女孩,而是具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越父亲的独立技能和独立人格,这种“女权进阶”的升华简直不能太美。 可惜,本片的后一个多小时剧情,搞砸了此前完美的一切,使得本片无法成为一部“神作”。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分可以称之为“体育励志片”的话,那么影片的后半部分就变成了过度夸张儿戏的“体育童话片”。 接着前面的剧情继续说,本来大女儿在实力和精神上都完成对于老爸的超越和独立,结果后半部分剧情却大踏步后退,父权又重新回归“伟光正”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又变回了“女儿离不开老爸护佑,老爸说的一切都对对对,女儿在老爸的指导下拿下国际冠军”这样的套路,这不就跟影片前半部分的套路重复了吗? 说具体情节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女儿成为印度的国家级运动员之后,在国际赛场上连续失利,于是老爸专门赶到国家队集训营进行督导,结果他的出的结论是:国家队教练教的全是错的,你以后不要理国家队的训练安排了,我给你重新规划训练计划。甚至到了英联邦运动会的赛场上,大女儿上场比赛,国家队教练喊“防守”,老爸就喊“进攻”,国家队教练喊“进攻”,老爸就喊“防守”,总之就是一切跟国家队教练反着来,而且最终证明老爸全对!这“主角光环”已经亮瞎人眼了啊! 不知道你看到这种情节是啥感受,反正笔者当时在影院看到这里已经彻底傻眼了。打个比方,你能想象张继科他爸对他说“刘国梁刘指导跟你讲的战术都是错的,别理他,听我的”吗?凭什么啊?就凭你从小训练他打乒乓球吗?荒谬爆了是吧?即便影片中的老爸有印度国家冠军的身份打底,毕竟距离他的时代过去至少已经20年了,无论是训练方法还是技战术,老爸都应该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而影片却把他凌驾在国家队教练之上,成为女儿一路过关斩将赢得印度首个国际摔跤比赛冠军的决定性因素。而影片之所以这么做,更多地还是出于商业片“做戏”的需要,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戏”的话,那么大女儿进入国家队之后,剧情就没有老爸插足的余地了,大明星阿米尔·汗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而阿米尔·汗才是本片的招牌,一定要让他在女儿进入国家队之后发挥重要作用,一定要让他处在矛盾冲突的核心位置,所以就有了女儿不听国家队教练而是听老爸的指导拿下国际冠军这样的剧情了。而且,扮演老爸的阿米尔·汗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乔布斯一样,具有“现实扭曲力场”,即便是这种不甚合理的人设和剧情,在观影过程中都会让观众倒向他的一边,在情感上认同他这个角色。不过,这样一来,影片后半部分已经不是“体育励志片”,而是变成“体育童话片”了。 但不管怎样,本片的优点还是足够多的,尤其是主演的表演都堪称大放异彩。扮演老爸的阿米尔·汗,在影片中以年轻肌肉男、中年老爸、老年老爸三种不同身材和样貌出现,如此强大的“变身”能力,完全不亚于克里斯蒂安·贝尔等几个好莱坞著名的“橡皮人”。而且阿米尔·汗的演技和气质都堪称绝佳,演绎不同年龄层的老爸都那么有说服力,威严与冷幽默并存,往那儿一站,不用多说话,就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叫“父爱如山”,如此强大的塑造角色能力,感觉目前华语影坛无人能比。 扮演他女儿的大演员和小演员也都很赞,不仅演起戏来生动自然、十分可爱,而且拍摔跤戏都有板有眼、极具说服力,让观众完全信服她就是个实力超群的摔跤手。看人家印度青年演员塑造角色的能力,也远非我们这帮小美女、小鲜肉们能比的。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三 母亲节的名义,看摔跤吧爸爸。与女儿探讨观后感。
1,成功没有捷径,快乐的精髓来自于经历拼搏内涵丰富的成功喜悦。以为老爸过时了,以为清规戒律没必要,事实告诉我们,谁也不会随随便便成功。简单易得的快乐和诱惑会麻醉我们的'神经,结果是,让我们把过多的时间用于简单快乐,而不是用于厚积薄发,去体会雨后彩虹的美丽,去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快意。
2,凡事都要讲方法论,同时方法是有层次高低的,道术体用是不同境界。为什么国家教练不如爸爸?因为,教练执迷不悟于术,爸爸教的是道。道是理念,是方向,是发自心底的强大力量。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策略决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吉塔问爸爸采取什么策略,爸爸的答案是“让人们记住你”。于是,奇迹发生了!所以,如果有带你领略道行的贵人,珍惜吧!
3,国家的强大靠什么?很显然,不是影片里的官僚和猪教练,也不是那些歧视女性的村民。那么,国家的意义是什么?影片的最后告诉了我们,国家和民族不是目的,是意义,是高于生老病死的价值荣光。孩子也不是目的,是意义!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4,现实是残酷的,人生充满着不公和算计。即便你有一个敢于向世俗挑战的爸爸,即便你一身武艺,决定你第一次上场比赛的仍然是可以多卖几张票。但是不是就独善其身,不要去争取了呢?很显然,影片通过14岁的新娘给出了答案。说到底,命运不亏欠谁,决定过什么样的人生取决于自己。
5,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样一部纯印度风格影片,深深打动我们,里面的歌舞毫无违和感。无论是世俗的眼光,还是女性的爱美,摆脱被歧视地位的努力,都是人性。
最后,向导演和男主致敬。我们不必为了贫穷或落后感到羞耻,我们必须为不主动摆脱贫穷或落后感到羞愧。每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都值得赞颂!
看印度电影,比较考验中国观众的耐心和耐力,因为一般都会很长,最受不了的是,动不动就会来一段歌舞MV,让人从情节里跳脱出来,感觉像是漆黑的影院突然亮起了灯。这些毛病在近期上映的《摔跤吧,爸爸》里也有。可能是因为国内上映的版本删掉了29分钟,要不然这部电影的长度会让很多人受不了。
印度人看电影喜欢长的,片子短了会觉得不划算,为此,印度电影塞进去很多的歌舞MV和不必要的拖沓情节,上下半场中间会给观众留出如厕时间。在这一点上,中国观众比印度观众肯定更现代化,好的电影不一定要长,长的电影更不一定好。但是,更现代的观众,与更好看的电影,并不成正比。
这部电影名叫《摔跤吧,爸爸》,为什么不叫《摔跤吧,女儿》呢?这是我看完电影的第一个感受。如果这真是一部传说中的女权电影,给在印度社会中地位不高的女性鼓呼,主角就应该是练摔跤的女儿,而不是从强迫女儿练摔跤,到帮女儿拿金牌的爸爸——当爸爸被塑造成为神,女儿个人的努力反倒无关紧要了,好像换了谁做他女儿都能成。
所以,这其实不是一部女权电影,也不是一部励志电影,而是一个疯狂的印度男人,如何借助女儿实现自身梦想的电影。只不过,他恰巧成了,所以被拍成了电影。那些没成的绝大多数呢?当然永远只是偏远乡村里的笑话。
倘若这里面真有励志,那就是:一个男人为了实现梦想,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妻子只是生育的工具,女儿起先只是多余的副产品,后来又是实现自身理想的道具。
这部电影貌似适合虎爸虎妈带着孩子去看,以此说服孩子心甘情愿接受父母威权。在电影院里,你可以小声趴在孩子耳边说:看,爸爸妈妈都是为了孩子好,听爸爸妈妈话的孩子,将来才会成功。父母不管你,你现在会高兴,但长大了会怨恨爸爸妈妈;父母管得严,你现在会不高兴,但长大了会感谢爸爸妈妈。
这样的说教,孩子们也许会短时受用,但终究不符合人的天性。电影中的两个女儿,一开始对父亲的魔鬼训练也是抱怨和反感的,她们的反抗换来了头发被剪,随之她们的“革命”进入高潮,眼看着父亲的梦想就要破灭了。事情的转机在于,另一个女孩“我倒希望有一个这样的爸爸”的诉说,让两个女孩改变了看法,开始主动接受训练,成绩随之突飞猛进。
这段叙事在电影中其实没有太大说服力,改变的太突兀了。而对于所有抱着“我是为孩子好”的霸权父母来说,这也是模仿摔跤手父亲毁掉儿女童年,强迫他们按照父母设想勤学苦练的最大瑕疵。因为,如果孩子始终处在被强迫的姿态,逼是很难逼出天才来的,“碰巧幡然醒悟”的契机,绝不是人人都能碰到,“孩子总有一天会明白”也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
阿米尔汗的另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主题和《摔跤吧,爸爸》正好相反,说的是如何反抗父权,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三傻》是孩子的视角,《摔跤》是父权的视角,或许没有哪一个更对,但肯定有哪一个更好。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不一定成功,父权强迫孩子完成父亲的选择,同样不一定成功,区别是,一个至少很快乐,一个却异常痛苦。
《摔跤吧,爸爸》塑造的是一个“英雄的父亲”,所有的荣誉都归于他,拿到金牌的女儿只是配角。看了电影的中国父亲,千万不要因之萌发也要当个“英雄的父亲”的梦想,强迫孩子去完成自己未曾完成的一切。让你的孩子成为人生的主角,做父亲的,成不成为英雄,一点都不重要。
我昨天去看了这部好评如潮的印度体育题材电影——《摔跤吧!爸爸》。电影中对于体育竞技场景惟妙惟肖的刻画,展现了印度电影的语言特点和技术水平。当然,对公众而言,更为直观的是其映射出的印度文化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从剧情上讲,《摔跤吧!爸爸》一点花活儿都没有,属于那种四平八稳,开场五分钟观众就知道大结局的影片。但该剧神就神在能够在如此简单的一根剧情线上扎扎实实埋进 140 分钟(印度原版为 169 分钟)的好戏,而且全程无尿点。
虽说剧情老套,但在国内相同题材的电影中却并无典范之作,能够拎出来与之作比的恐怕也只有 2013 年林超贤导演的《激战》(豆瓣评分 7.8 分)。客观地讲,虽然《激战》的竞技场面也很燃,但在视野的广度和立意的纯度上,《激战》与《摔跤吧!爸爸》着实差着 1.4 分的.距离。这也就难怪著名影评人梁鹏飞在观影后感慨到:《摔跤吧!爸爸》火爆背后,是中国体育题材电影的迷失!
《摔跤吧!爸爸》自始而终都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泥土气息。这层沙蒙蒙的质感不仅表现出极具特异性的印度风情,更在诙谐、风趣间铺展开一副印度底层小镇的生活景致。正是在这样一幅写实的生活画中,整部影片的视野冲破了浅层次的体育励志,而在貌似随意的一点即过间于舆论、宗教、传统、女权、体制等众多深层次的问题上留白,从而使得观众在
热血沸腾之后能够从中品咂出思想的余味。
但整部影片的主线又是格外分明的,除了在对女性成长坏境的描画上着墨较多之外,其他的揭露与批判都极为内敛,具象化为绊脚石而服务于吉塔姐妹的成长这一主线,这确保了影片立意的纯度,即对那种为冠军理想而拼搏奋斗的精神的颂扬。
尽管围绕这部影片而展开的议论很多,延伸出来的争执与反思也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观众为之而潸然落泪的恰是主人公最拙朴的精神——为了理想而一往直前,尽管有传统、环境、体制等客观现实阻路,也毫不动摇。方正的精神是不朽的!一直以来人们对心灵鸡汤的腻烦源于对呆板说教的叛逆,而非对传统精神的冷淡。《摔跤吧!爸爸》的成功表明好的精神永不落幕;好的故事则能够唤起人心中的好精神。
但讲好一个故事,过好一段人生都是需要精心打磨的,都是需要对整个社会环境形成关照,并与人心中的力量达成共鸣的。其实,这是一个普天通行的道理,吉塔抛开那些讨巧的手法(国家体育学院教练所教)凭借端端正正的精神走向人生巅峰;阿米尔 - 汗抛开特效、用"自虐"式地塑形打造出这个饱满的父亲形象。我们呢?生活也好,影视也罢,要想更加精彩恐怕还要多一点这种拙朴的精神吧。
从昨天让我们忽略的一部影片,到今天让我们连声赞不绝口的影片,我都不知道是什么让我们变化那么大。而且不管从影名还是海报,都让人感觉有点喜剧成分。
首先,要从印度说起,印度是一个非常重男轻女的国家,女孩14岁起就要出嫁,认识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只是为家庭减轻负担。而影片中有这么一个家庭却是个例外,这个爸爸没能参加国际摔跤比赛。于是,他一心想生一个男孩实现他的愿望,但是生下四个却都是女孩。有一天偶然发现两个女儿有摔跤过人之处,就训练她们直到进入国家摔跤比赛,并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学习。
这个教练误导大女儿吉塔,让她忘掉爸爸教她的技艺和规矩,教一些无用的技巧,让吉塔错失了良机,并改变了吉塔的看法。
妹妹巴比塔却不忘初心,继续坚持爸爸的教摔法,吉塔最终被巴比塔的忠言说服了。她爸爸继续辅导吉塔,让吉塔夺得冠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把人生的大道理天衣无缝地拼接起来;人不能固执己见,要学会换位思考;再是要坚持不懈,不能轻易放弃,半途而废;要懂得将心比心,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然后是不忘初心;最后,你就能获得成功,但也是所有支持你的人的成功!
当影片结尾阿米尔•汗说:“你是我的骄傲。”时,我热泪夺眶而出,这是一个孩子能从父亲那儿得到的最高奖赏!
这是我继《排球女将》后,看到的最好的体育题材的电影。影片告诉我们,要成功就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又如《血战钢锯岭》里道斯对其信仰的坚守),如果随大流,就会跟普通人一样平庸。如果目标正确,只要足够坚持,一切不利条件慢慢都会转变成有利条件,从而帮助你获得成功。
成功的精彩瞬间来自于日常大量枯燥训练的积累,来自于弯路中的折回,来自于绝不放弃的最后一击,从而成就历史传奇!
夜很深了,爸爸仍旧在(聚精会神)的研究论文。
用尽管……尽管……写句子,用还在……还在……写句子。.尽管是寒冬腊月, 尽管空中飞舞着雪,但同学们依然没有迟到。夜已经很深了,妈妈还在批改作业,爸爸还在写学术论文。
一、读拼音写词语。
gǎn lǎn
shēn yuān
tān huàn
fǎng shàn
qí qū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侍弄(chì shì)
豌豆(wān wǎn)
天真无邪(xié yé)
憔悴(jiāo qiáo)
心脏(zāng zàng)
战战兢兢(jīng kè)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 )的眼皮
( )( )的神色
( )( )地说着
( )( )的情谊
( )( )地靠近
( )( )的财富
( )( )地搜索
( )( )地讲起来
四、按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他满怀怜爱地把小鸟放到_________的鸟巢里。
2.一家三口正在________地吃饭,孩子突然开口说:“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3.他朝那房子奔去,温习着________的几句话语。
4.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________地 睡不了觉。
五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描写人物神态或心理的词语,使句子完整。
1.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_________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2.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________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
3.她________脸上现出________神色。
六、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不( )不( )
提( )吊( )
暴躁( )( )
心不( )( )
聚( )会( )
指( )画( )
同归( )( )
深情( )( )
1.夜很深了,爸爸仍旧在( )地写他的研究论文。
2.每次爬嶂石岩,到了没有护栏的地方,我都会( )的,生怕掉下山崖。
3.小小的礼物往往能用来寄托人与人之间的( )。
七、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一举就获得两枚奖牌,亲朋好友都喜出望外,纷纷前来祝贺。
B、他经营的公司刚刚破产,你现在还追要那几十万的欠款,无异于雪中送炭。
C、虽然信上没有具体说家里出了什么事,但他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D、母亲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
八、根据加点词语的提示,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正是因为这游踪不定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尽管早已不再是玩玩具的年龄了,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我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__________________。
4.我偶尔翻看旧照片,不仅是为了欣赏,__________________。
九、按要求写句子。
1.秋菊在雨中摇动。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
2.她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是风景区。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下面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欢笑盛开在眼睛上,眉毛上,心啊,要从喉咙里跳出。
B.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向远方飘去。
D.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好像是水中闪光的珍珠。
十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金翅雀》一文通过描写一个孩子向父母讲述自己找到一个鸟窝的过程,向我们勾画出父母_________的形象,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当时的心情。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能体会到________。
3.《再见了,亲人》是一篇________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的动人情形,表现了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
十二、阅读理解。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再见了”说明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_________;呼唤“亲人”表现出________;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对土地的________。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________的感情。
2.选文第二自然段中为什么说“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呢?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三自然段告诉人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朗读选文时,应用( )的语调来读。
A.低沉、深情
B.高昂、喜悦
C.陶醉、不舍
不肯死去的心
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她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生男人”上她的床,共同走了五十年的老伴只好叹着气睡到了客厅里。然后有这么一天,外婆走出家门就不见了踪影,好在有派出所的帮助才将老人家找回。原来,她一心一意地想着童年时的家,不肯承认与现在的家有什么联系。家人哄着者,才终于将外婆留了下来,但她又忘了她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以为他们是野孩子,要来抢她的饭。她一边用手护住饭碗,一边用拐杖打他们:“走开,走开,不许抢我的饭。”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
幸亏外婆还认识一个人——自己的女儿。每次看到她,外婆脸上都会露出异样的笑容,叫她“欣欣,欣欣”。傍晚的时候,外婆就会拿个凳子坐到楼下,唠叨着:“欣欣怎么还没放学呢?”其实欣欣的儿子都大学毕业了。家里人看准了这一点,每当外婆闹着要回自己家的时候,就恫吓(hè xià)她:“再闹,再闹欣欣就不要你了。”外婆便会立刻安静下来。
有一年国庆节,来了远客,母亲亲自下厨。这时外婆的动作十分怪异:她朝四周看了又看,就像一个正要准备偷糖的孩子。当她确定没有人注意她的时候,大大方方地夹了一大筷子放在口袋里,主客见了顿时大惊失色,却又装着没看见。只有外婆一个人兴高采烈,似(sì shì)乎自己的手法十分高明。
当上完最后一道菜,母亲也坐了下来,一边同客人客套,一边顺手从盘中夹菜吃。这时,外婆忽地从座位上弹(tán dàn)了起来,抓住母亲的手往外拉。母亲莫名奇妙,只好顺从地起身……
一到厨房门口,外婆便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掏啊掏地,从口袋中掏出刚才的菜,放到母亲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亲愣住了,看着那还冒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着外婆异样的笑脸。“哇”地一声,母亲大哭了。
我想,外婆的“结尾”是响亮有力的。虽然她的灵魂已在疾病折(zhé shé)磨中慢慢死去,但永远强健的,那颗不肯死去的母亲的心。
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母亲为什么“哇”地一声大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外婆的“结尾”是响亮有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不肯死去的心”指什么?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也是可以当贤妻良母的
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特效在数字创意中的应用探究 艺术与传媒学院 2019级数字媒体 19152070 罗琼 指导老师:文律 一.前言 近年影视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视觉效果的追求,后期制作成为了影视的必经过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数字技术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中,计算机逐步取代了许多原有的影视设备,并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大作用,提高了影视的效率与质量。在这种环境下,后期制作的前景一片光明。人们逐步意识到数字创意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后期制作特效已经成为综艺节目必不可少的元素甚至是金字招牌。在节目爆火之后,不少观众喜欢将后期团队送上神坛,网友们给出三分靠内容,七分靠后期的高评价。 本文以正反方论证的方式论证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是否具有推动作用,再用举例论证的方式列举出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形式及利弊。 【关键词】后期制作特效;综艺节目;数字创意二.后期制作特效在综艺节目中的作用 (一)后期制作特效在综艺节目中具有推动作用 随着各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受众对于节目新颖性和趣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媒介融合使得网络流行元素也被快速吸收到传统电视综艺节目。为了使节目的观赏性更佳,受众面更广,各类节目制作充分利用网络流行的视觉元素对节目进行后期包装。甚至呈现后期效果大于节目内容的状态,观众也在大量后期中找到了视觉上的新颖性与趣味性。 幻维数码电视节目制作部总监吴正宏表示:后期制作就像烧菜的大厨,要将前期拍摄的各种素材用各种手段加工处理、添加佐料,进行二次创作,最后呈现出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黄丽丽在《真人秀节目中特效字幕功能研究——以爸爸去哪儿为例》中论述:在综艺节目中,后期制作特效成为电视画面中关键性的表现元素,兼具可读性和可视性于一身,不仅在视觉上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和动感,而且增强了观众接受信息的渠道。 瑞谭佳在论文《浅析字幕特效技术在娱乐节目中的运用》中提到:字幕特效作为节目不可缺少的元素,对节目所要表达的内容起到说明、解释、引导的作用。被包装的字幕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当下的综艺节目里,不仅极大提高了节目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同时利用其灵活多变的形式,构成节目鲜明的特色,对节目本身起到超现实的意义。 后期制作对创意能力的要求有所提升,后期不再是屏幕后无言的隐匿者。转变过程中也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唯有警示之,才能促进综艺节目的良性发展。(二)后期制作特效在综艺节目中不具有推动作用 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不具有推动作用,从2017年开始至今,伴随观众审美疲劳、同质化节目刷屏的同时,后期制作层面突然有种视觉到听觉的全方位裹足不前感。 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杨君丽在论文《电视综艺节目跟风同质化思考》中涉及到:一个节目火爆之后马上就有相同类型的节目扎堆出现,于是多个同质化的节目竞相抢占同一个新兴的节目市场,很快竞争进入白热化,最终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缺乏创意创新。田树芬在论文《浅谈综艺节目后期包装》讨论了:目前我国的综艺节目播放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不论是节目设计,还是节目宣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主要是因为综艺节目的包装缺乏创意性,很容易导致观众产生视听觉疲劳,从而对综艺节目的收视效果造成影响。 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特效过度。申淑敏在论文《国内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中表示:现在,几乎所有综艺节目都很强调后期画面字幕制作。但是,过于依靠后期效果字幕,或者以字幕对画面内容进行强行解读,这反映出节目制作理念的不成熟和对画面本身传播能力的不自信。字幕设置上不应面面俱到,破坏画面的主体作用,即使是那些比较抽象或者需要思考才能领会的内容,最好优先引导观众自己领悟和思考,而非首选字幕来强迫接收。合适的后期制作,具有强调、突出、引导、补充、营造氛围的效果,对节目内容来说,裨益不少。一个好的后期,可以为节目锦上添花,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二)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特效的应用 后期特效能够均衡构图,平衡画面。均衡是形式美学上重要的一点,均衡是秩序的表现。杨颖超在论文《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后期视觉包装》中提及:综艺节目因其本身的大信息量和不定的舞台情况,不能保证每一个镜头都是挖煤黄金屏幕比,当画面构图出现问题时,在相对空白的地方添加修饰性元素会平衡画面。后期特效能够丰富节目,制造节奏感。可以帮助制造节目节奏,引导娱乐倾向的包装元素通过电视文本表达在观众情绪上制造波动。 后期特效能够强化节目品牌。杨颖超在论文《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后期视觉包装》中谈到:观众通过观看节目,强化了品牌记忆。多使用引导娱乐倾向的字幕图片和五颜六色的画面装饰,风格化节目包装很好的突出与众不同的节目特点,巩固频道品牌战略定位。 湖南卫视频道工作者卞合江在采访中谈到:综艺节目后期制作中的花字制作经历了多次升级,逐渐变得更加精致。在花字师与动画剪辑师的配合之下,花字的画风有了全新的颠覆,也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花字与综艺的匹配度越高,笑点和泪点的挖掘越深刻,“量身定做”的花字已经成为综艺节目制胜的一大法宝。 刘龙姣在论文《浅析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字幕包装效果》中涉及:字幕包装设计是节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弥补声音和图像的不足,它不仅能直观地将信息传达给观众,还可以丰富视觉感受。《爸爸去哪儿》中出现的特效动画、花字、“画外音”,延伸了节目的内容,增加了节目的戏剧张力。在后期制团队的加持下,从海量素材中,整理并制作出完整的人物故事线和戏剧冲突,除了让节目本身变得具有张力,也让节目之外的嘉宾收获了更多粉丝。《爸爸去哪儿》产生的影响力几乎改变了整个中国综艺市场的格局,除了让户外真人秀这一形式真正走向观众,更让综艺制作界注意到后期制作对于节目质量的影响,从此综艺节目后期制作从原本的辅助地位逐渐变成了综艺节目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李昊在论文《后期制作手段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认为:后期特效对于节目呈现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项工作的职责是把画面加工美化,通过手绘、特技合成等手段将冰冷枯燥的画面变得温暖且丰富多彩。 张晨在论文《浅析网综“明星大侦探”创新之处》中说到:“花字”的使用与“接地气”的手绘。如今综艺的火热与“花字”的使用必不可分,在于承接和补充说明故事情节,挖掘笑点,其效果也是在为主干故事锦上添花。《明星大侦探》每一集节目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所以特效组做的每一集的包装风格都不一样,都会紧紧与本期节目的内容和风格保持一致。为了避免观众对于悬疑类综艺的不适应,节目的不管是片头、音乐、还是海报,虽然这是一档悬疑类综艺节目,但是整体还是运用了偏活跃的色调,比如节目组在后期上多个地方运用了红色元素,诸如丹红、粉红等等,此外还用黄色淡化悬疑片自带的恐怖气氛,尽量更好的体现了节目的喜剧特点,让人眼前一亮。结论 在我们过去的认知里综艺节目还只是停留在制片内容里,而如今后期制作特效早已将内容提升一个高度,更年轻化、多样化,不断地推动节目的创新发展。 本文以正反方论证的方式论证我国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是否具有推动作用,再用举例论证的方式列举出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当前,合理的利用后期制作特效不仅提高了自身节目的收视率,还促进了整个综艺节目行业的发展。精良的后期制作、有趣的创意、强烈的品牌意识等等都是一档综艺节目能否受观众喜爱的决定性因素,促进综艺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瑞谭佳.浅析字幕特效技术在娱乐节目中的运用.《中国传媒科技》.2017年第8期91-92 [2]杨颖超.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后期视觉包装.《发展》.兰州电视台.2010第10期69 [3] 黄丽丽.真人秀节目中特效字幕功能研究——以《爸爸去哪儿》为例.《东南传播》.2015年第1期80-81 [4] 张晨.浅析网综《明星大侦探》创新之处.《环球首映》.2020年第1期51-52 [5] 李昊.后期制作手段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1第18期112-113 [6] 刘龙姣.浅析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字幕包装效果.《影视制作》2014年第11期82-87 [7]申淑敏.国内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5期42-43 [8]田树芬.浅谈综艺节目后期包装.《发展》.2010年第10期69
毕业论文的案例,可取图书馆查资料,去知网看文献。用各种搜索引擎查询。
拟剧理论下现象类选秀节目的自我呈现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张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现如今的很多综艺节目,明星嘉宾的表演有很大一部分是其“后台表演”的“前台”呈现,嘉宾们在其中努力进行印象管理,成为一种新的媒介景观,本文借以拟剧理论,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选秀节目中明星嘉宾参与者“后台表演”和“前台呈现”的关系,具体了解选秀综艺节目的真实与表演,重新观察作为被消费的明星嘉宾的自身符号及“人设”符号是如何应用到综艺节目当中的,并思考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才能更长久地有利于节目、受众与嘉宾的多方发展,以此为女团成长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拟剧理论;自我呈现;印象管理;《乘风破浪的姐姐》 引言在新媒体时代下,无论打开哪个视频软件,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充斥着受众的眼球,在此环境下选秀综艺节目的出圈显得极为困难。《乘风破浪的姐姐》是一档主打30岁+女性成长类的选秀节目,自开播以来因议题和姐姐们的舞台表现和个人形象频繁登上热搜,可以说是2020年现象级综艺。在2021年年初,该节目又推出了第二季,在当前众多“养成类”偶像选秀中脱颖而出,在收视率和反响度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在真人秀节目差异化竞争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利用媒体平台展示的综艺节目就好比欧文·戈夫曼“拟剧理论”中所称的“舞台”。从过去的非主流《超女》《快男》到现在的人设综艺,都在显示选秀节目通过对符合受众价值期待的符号呈现视听节目,以期达到控制观众心理、吸引用户参与的目的。1 国内选秀综艺节目的概述1.1选秀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高质量的综艺节目应运而生,成为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的主要文化产品之一。为使节目不出现同质化的问题,选秀节目也划分为好几种类型,早期的《快乐女声》《加油好男儿》,重点打造素人偶像;到前几年出现的《中国好声音》开始聚焦有舞蹈或演唱功底的选手;再到后来引进国外节目版权的《创造101》《青春有你》等,是以打造团体为主,参赛选手几乎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练习生,这些节目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偶像市场的空白,通过选拔男团、女团来打造新一代的偶像。这些选秀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播出期间,热度居高不下。目前,国内选拔男团、女团的选秀综艺节目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偶像团体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类节目的选择也越来越丰富。1.2《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现状《乘风破浪的姐姐》是芒果TV的一档综艺,选取30位年龄在30岁以上的女艺人聚集在一个房子里,通过为期3个月的培训与练习,最后进行唱跳比拼,由现场观众投票选拔,最终突围者组成女团出道。该节目通过聚焦大龄女艺人,使在不同领域已经有所成绩的女艺人重新以练习生的身份来挑战唱跳,并通过团体公演来决定是否可以最终成团出道。这样的节目设置打破了人们对这些已经出道多年的女明星的固有印象,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除此之外,其也因为立意深刻并且是本土原创的选秀综艺而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2 戈夫曼拟剧理论与选秀综艺节目2.1自我呈现——理想化的表演2.1.1后台表演与前台呈现戈夫曼将社会生活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指个人扮演正式角色的社会场所或接触活动,他们在进行“舞台表演”。后台则是人们积蓄支持力量并为更正式场合的互动做好准备的地方。后台类似于剧院的后台或者摄制电影时镜头之外的活动。当安全地躲在场景之外时,人们才得以放松,并可以宣泄一下感情,充分表现自己的行为风格,这与他们在台前一直拘谨的行为完全不同。在属于比赛竞演环节的过程中,选手们的唱功和舞蹈,服装道具,整体的舞台展示最能够带来看点,带来受众对节目的点击量还有评论。在竞演的筹备过程中,选手之间的互动,选手们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以及选手们自己的准备阶段,在这个后台里,他们身上的符号包括他们的个性也会成为节目的看点,观众因为喜爱某个明星,便想要关注他除了舞台表现之外的东西,当然,受众在认为观看到选手背后的真实个性,也会对其有新的认识和标签。当嘉宾的“后台表演”与原有人设和受众期待重合度较高时,即“前台呈现”与“后台表演’”相似时,观众会认为嘉宾在前台上“本色出演”,如呈现选手在台上的高光时刻和台下的艰苦训练,符合受众对选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越努力越幸运”的期待。例如张含韵在沉寂了近十年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一首《Wonderful U》征服了很多人的耳朵。蓝盈莹微博里发的关于年度总结与她在节目里对团队的选择相契合,于是有了关于“蓝盈莹好胜心”“蓝盈莹拼命三郎”等热搜,“人设”已经把姐姐们“符号化”了。当“后台表演”与原有人设和受众期待存在差异时,综艺节目呈现出嘉宾台前台后的“反差萌”,如张雨绮身上的自信,李斯丹妮舞台上的飒爽女风与她们在台下却打打闹闹、互相调侃,与成熟姐姐身上的沉稳感觉带来一种“反差萌”,不符合受众原有的刻板印象,具有惊喜感和话题度,容易引发讨论,节目组也可以在社交平台引爆话题。同时, 嘉宾身上的“反差萌”可以拉近他们和观众的距离,通过嘉宾的“ 接地气”来打造节目的“亲和力”,带来综艺节目的“综艺感”。全方位展现嘉宾,塑造更立体的形象,在符合众期待的同时,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受众会继续观看和窥视行为,增强对节目的黏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把握好这种反差的度,容易导致节目过度娱乐化, 受众注意力“失焦”,偏离节目原有的设定,与节目想要传达的价值背道而驰。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经过包装的形象属于“理想化表演”,这是一种经过包装而塑造出来的个人形象,张雨绮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的“憨憨”表演等就是“理想化表演”成功的范例。2.1.2引发社交媒体多触点传播除了综艺节目的类型和节目自身的内容,受众会把节目对明星嘉宾的选择作为他们是否会是该档节目的忠实观众的评判条件。综艺节目组请到年轻用户喜欢的嘉宾,明星嘉宾自带流量,这样在节目的初期便会引来关注度。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用户会关注嘉宾的微博,以及关于他们的新闻。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一些嘉宾依靠他们自身的人设和前台、后台的表现,会使一些潜在受众“路转粉”。在鲍德里亚消费观里,只要可以引起注意力的都可以作为消费对象,受众可以对明星外表所携带的符号进行消费,同时,选手身上的角色定位、社交网络、人际关系,都可以成为综艺节目中被消费的对象。对综艺节目来说,选择明星嘉宾并将其后台行为和真性情呈现给受众,可以给节目带来以下增益。节目播出前,节目组利用选手进行前期宣传,制造话题。选秀节目发布预告时会利用姐姐们的舞台表现来做出蒙太奇式的剪影照片,从而制造看点和悬念,引发受众的兴趣,也会提前放出选手们在为比赛准备的照片,接受采访的视频,截取具有选手个性特色的片段,而在节目播出之后,就明星嘉宾的舞台表现自然会引来受众的讨论,这其中不乏节目组为了节目热度,也会有意“制造”话题,所以在《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期间,微博热搜总是有很多关于姐姐们话题,黄晓明作为节目的主持人,唯一出现度最高的男明星,与姐姐们的交流,也为节目组带来一系列的话题度。 “媒体奇观”是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媒体奇观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具体表现一般为“盛大场面”“名人文化”“娱乐经济”等。媒体通过符合受众心理期待和刻板印象的人设符号,制播出具有话题流量的节目和热点事件,营造出了各类奇观化的图景,制造出各类明星和热点事件。2.2印象管理——自我形象管理人们会在特定的情境中,不同舞台上认识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期待以及我们对他人思想、情感和行动的期待,会不但地根据自己身处舞台以及交往对象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姐姐们通过前台的表演进行印象整饰,印象整饰即印象管理,它是指个人试图影响他人对自己印象的现象与过程,也就是自我形象的管理。2.2.1综艺节目的嘉宾选择与角色设定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节目中姐姐们的表现,网友们更是发挥集体协作的智慧,将话题延伸至姐姐们的私生活中,深扒姐姐们的“黑历史”和私生活。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姐姐们个个都是出道10几年甚至30几年的圈内资深艺人,每位姐姐身上都沉淀着许多段精彩的经历,黄圣依的奥斯卡晕倒事件,伊能静早年的婚变八卦,张雨绮的打前夫等瓜都顺着节目的热议话题被一起牵出来。网友新瓜旧瓜一齐吃,使得一些姐姐辛苦塑造的完美人设受到了一些颠覆性的破坏。经过网友柯南式的深扒,我们会发现私底下的姐姐与我们通过媒体深度报道的看到的姐姐形象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反转,是因为姐姐在节目中的呈现是通过“表演”来对自己进行形象整饰,姐姐们所呈现的只是她们想要观众看到的内容,而真正的姐姐是怎样的,她们并不会直接表现。人的表演区域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前台是人们进行表演的地方,后台则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的、不想被观众看见的地方,因此人们前台与后台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姐姐们在萤幕上呈现的状态与行为举止,就是前台的表演,私底下的生活则是姐姐们的后台,是姐姐们不希望被发现的部分。2.2.2印象管理中的个体人格表现 一面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是非”的刻板印象,以及部分受众对于节目冲突性的期待;一面是“打破标签”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对于积极的女性形象的期待,这档综艺未播先火。姐姐们拒绝被定义,努力突破成长 的态度与节目主张的“天生青春”和“姐姐”们张扬的女性主义,形成了吸引受众关注、产生传播热点、扭转观众认知的力量,成为其热播的重要原因。因此,嘉宾的选择和表现对综艺节目的成功至关重要,综艺节目需要精心挑选出镜嘉宾,严格把关。2.3“剧班”表演所带来的受众心理满足就像一部电影的制作完成需要剧组人员一起创作努力,戈夫曼所提到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表演”中,需要一套“剧班”,来保证演出圆满完成。同样,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三十位姐姐组成了一个剧班,表演区域是舞台中央的唱跳表演和后台的精心准备,表演剧本是节目的赛制和流程,表演主体是选秀团员,剧班里强者相逢,集合的都是爆炸性的话题人物,《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核心话题离不开一个字“撕”。“综艺太后”宁静、“Battle至尊”张雨绮等等会发生舞台前和舞台后什么样的摩擦,能够让受众获得心理上对全新节目形态的满足。3 现象类选秀综艺节目对前后台界线的挑战与传播策略3.1“前台”与“后台”界线模糊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嘉宾除台上表演之外,在后台的表现,如姐姐们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真实情绪等,竞演的过程是即表演的前台,嘉宾需要以个人或团体的形式完成演出。而他们的准备工作则是在进行一种“后台表演”,但因为此时也有镜头,所以是在前台上展示自己的后台。相较于舞台,选手们的的社交账号也是另一个“前台”的展示,嘉宾在社交账号上发布综艺节目有关的内容,这是他们与节目的互动,在每一期播出前,不光是节目组,明星嘉宾都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出预告,这其中会有节目的播出时间和本期看点,而在该期播出后,不少嘉宾还会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感悟,引发二次传播,为节目增加热度。3.2后台成为观众窥私欲的场所《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的选手多为出道的成熟艺人,不至于出现前者那般近乎重复的人物形象。嘉宾参加节目之前自身就有的知名度和参加节目之后所带来的话题度能够为节目引流,观众对于他们看好喜爱的的嘉宾有一定的好奇心,节目组满足受众对其舞台背后的窥探,也就将受众的注意力从明星本身转移到了节目上。3.3《乘风破浪的姐姐》的传播策略众多女团综艺节目定位于女性成长,《乘风破浪的姐姐》也是如此,从接到任务后进行训练的场地、集体居住的宿舍和在后台接受节目组采访,这些画面的都是通过一种真人秀与比赛竞技所结合的方式所呈现出来的,节目组所打造的姐姐们共同生活的特定环境,在大众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在这里凸显出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矛盾。此后的女团成长类综艺节目,可以采用舞台竞技的方式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选秀节目的,但此后更多的综艺选秀节目可以不再如之前一样以批量的工业化女团形象为参照,而是掺杂更多的人性情感与个人经验对照,形成女团形象的新认知,就像《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三十位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鲜明个性,舞台隐喻关照到了大家的日常生活,观众在看她们无论是舞台前区还是后区的表演,便会产生共鸣。通过艺人全方位形象的呈现,受众会得到情感的反馈,并且会探讨社会对30岁女性的包容,4 结语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对选秀综艺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的选秀综艺节目也在紧跟形势。首先,国内选秀综艺节目正在不断丰富选秀对象的选择,增加节目的多样性;其次,《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出现,显示出国内选秀综艺开始注重节目的精神内核,不断增加节目立意的深度,并且开始丰富节目内容,注重节目效果的专业性;最后,国内逐渐开始出现原创综艺,并增加节目的创新性。同时,国内选秀综艺节目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后台形象前台化位移,明星形象在经历了节目塑造之后所发生的变化,以及通过这档节目,在社交平台话题引爆效应,还有嘉宾姐姐们社交账号引流带来的粉丝经济,后台表演的前台呈现应如何应用才能更长久地有利于节目、受众与嘉宾的多方发展等。只有不断增加节目的创新性和内涵,才能为大众呈现出更好的作品。六、参考文献[1]陈朝彦. 拟剧理论视阈下《吐槽大会》中明星的自我呈现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2]徐明明,徐昕.从纪录片到真人秀——拟剧理论视角下《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第二季研究[J].电视研究,2017(09):63-65.[3]沈成菊.真人秀节目中的拟剧特点分析——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例[J].科技传播,2014,6(22):228-229.[4]高涛.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之“拟剧理论”浅析[J].南方电视学刊,2014(04):74-76.[5]陈雪. 大众传播中的“后台表演”现象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6]朱燕丹.拟剧理论视角下电视真人秀的特点及策略研究[J].今传媒,2015,23(04):68-70.[7]李文嘉,唐嘉蔚.拟剧理论视阈下声乐演唱节目的建构与叙事创新——以《声入人心》为例[J].戏剧之家,2020(31):154-155.[8]栾轶玫,郭爽.后台表演的前台呈现——拟剧理论视角下综艺节目的嘉宾选择与角色设定[J].视听界,2020(04):34-39.[9]王文姝,林晓华.拟剧理论视域下直播带货的表演解析[J].新闻论坛,2020,34(05):15-18.[10]栾轶玫,郭爽.后台表演的前台呈现——拟剧理论视角下综艺节目的嘉宾选择与角色设定[J].视听界,2020(04):34-39.[11]刘晔.拟剧理论视域下明星“人设”特点及建构策略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3(17):217+220.[12]渠瑶.台前幕后:拟剧理论视角下的“网红”现象[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7):45-46.[13]于江琦.网络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创新及反思[J].视听,2021(01):34-35.[14]张丽阳.议程设置理论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J].视听,2021(01):35-36.[15]郑艺晗.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成功之道[J].东西南北,2020(08):82-83.[16]刘娜,梁潇.媒介环境学视阈下Vlog的行为呈现与社会互动新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1):47-54.[17]董晨宇,丁依然.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J].新闻与写作,2018(01):56-62.[18]王长潇,刘瑞一.网络视频分享中的“自我呈现”——基于戈夫曼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的观察与思考[J].当代传播,2013(03):10-12+16.
《我亲爱的爸爸》是 普契尼 的独幕歌剧《 贾尼·斯基基 》中一首咏叹调,旋律极为优美,深情而动人。歌词大意为:"啊! 我亲爱的爸爸,我爱那英俊少年。我愿到罗萨门去,买一个结婚戒指。我无论如何要去,假如您不答应,我就到威克桥上,纵身投入那河水里。我多痛苦,我多悲伤。啊! 天哪! 我宁愿死去! 爸爸,我恳求你! 爸爸,我恳求你! " 节拍:6/8 拍 《贾尼·斯基基》的剧情取自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的长诗《神曲·地狱篇》中的一个故事:富商多纳蒂临死,一群亲友围聚病榻,皆欲承继其巨额遗产。但是多纳蒂的既定遗嘱内,载明遗产全数捐献给某一教堂,多纳蒂旋即瞑目。在场亲友大失所望。其中一青年里努奇奥(与多纳蒂的另一在场亲戚--强尼·史基基之女劳蕾塔相爱)提议,请强尼·史基基假扮多纳蒂垂危状,邀请公证人前来,当众另立遗嘱,遗产由众亲友均分。此计受到众人拥护,当即付诸实施。公证人到场。强尼·史基基卧病榻上,以多层被褥蒙体,颤声授意道:"我的财产以五里拉捐献教堂,以一千里拉赠予众亲友均分,其余现款及骡马、锯木场、以及在佛罗伦萨的住宅等等,则全部赠予吾最亲爱的强尼·史基基。"遗嘱录毕,公证人离去。众大哗。贾尼·斯基基从病榻跃起,持棒驱散众人,并笑对其女劳蕾塔与里努奇奥道:"多纳蒂的遗产是我理所应得,我当善自用之,以慰死者在天之灵。" 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都知道普契尼,他的《图兰朵》、《托斯卡》,他的《蝴蝶夫人》······等,这一系列经典音乐作品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流芳百世,其中一首著名的单曲咏叹调“噢 我亲爱的爸爸”更博得了业内和业余音乐爱好者的一致推崇,我的博上好友“我从海上来”和“善良的伊牛”都曾在各自的博客上介绍过这首歌曲,“五一”节假日,再一次欣赏了这首曲子后,按耐不住欣悦之情,也上博来阐释和凑一下热闹!中世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长诗《神曲》中的地狱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富商多纳蒂即将离开人世,一群亲友围聚在病榻边,都想继承其巨额遗产,但多纳蒂在遗嘱声明里,明确表示其遗产悉数捐赠给佛罗伦萨的一处教堂,众亲友闻悉大失所望,此时,有一个叫里努奇奥的年轻人突发奇想,提议其女朋友劳莱达的父亲贾尼·斯基基假扮多纳蒂的垂危状态,并邀请公证人前来,当众另立遗嘱,遗产由亲友均分,次计受到了众人的拥护,当即付诸实施。当公证人到场后,贾尼·斯基基卧病榻上,以多层被褥蒙体,轻声颤抖地授意道:“我的财产中五里拉捐献给教堂,一千里拉赠予给我的亲朋好友,其它存款和骡马、锯木厂以及在佛罗伦萨的住宅等等全部赠予我亲爱朋友贾尼·斯基基。遗嘱录毕,当公证人离去后,众人哗然,目瞪口呆,斯基基却从病榻上一跃而起,持棒驱散了众人,并笑对女儿和男友里努奇奥说:“多纳蒂的遗产应该归我所得,我当善自用之,以慰死者的在天之灵”。正是这段地狱篇的故事,引来了一曲传世的音乐佳作,一首著名的咏叹调! 《噢,我亲爱的爸爸》是普契尼的独幕歌剧“贾尼·斯基基”中一首著名的咏叹调,旋律极为优美,咏唱极其深情,歌曲描写了少女劳莱达为追求爱情向她爸爸恳求,并用真实情感表白来打动父亲的感人场景,歌曲用词充分显示了少女追求爱情的坚定信念和机智灵活; 我亲爱的爸爸 我爱他那英俊少年 我要到露萨港买一对结婚戒指 是的是的我无论如何都要去 假如您不答应 我将从维奇诺桥上跳入雅诺河中 我是多么的痛苦 多么悲伤 噢爸爸(上帝)如果无法和他在一起 我宁愿去死 爸爸 我恳求您 恳求您! 歌剧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门类,而咏叹调又是歌剧中最最优美、最最具有音乐魅力的奇葩。由于它的演唱具有抒情性和戏剧性,因此要求演唱者必须有较高水平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在欧美的古典音乐领域,但凡取得了一些成就的女高音歌唱家,都以演唱这首“噢 我亲爱的爸爸”为检验标准,在中国,由于古典音乐的正统性和西方性,业界公认的一些女高音歌唱家因受到了院校的系统培养以及古典音乐氛围的熏陶,每每演唱这首曲子时绝对也是字正腔圆,得心应手,当然,传统的意大利咏叹调它旋律的宽广舒展和幅度落差正是每一位古典音乐歌手的试金石,因为,近代或现代歌剧,它的交响乐配置气势恢弘,可以引导整部曲子的跌宕起伏,即使歌手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也会被淹没,传统的意大利歌剧,管弦乐的辅助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为整场歌剧提供不间断地背景音乐,歌唱才是其中顶顶重要的元素,演唱者如果一个小小的滑音处理不慎也会给整首歌曲蒙上失败的阴影,这一首“噢 我亲爱的爸爸”作为咏叹调来讲,歌曲不长但结构紧凑,一气呵成的咏唱堪称教科书式的典范,因此吸引了数以其众的古典风格女高音歌手一试成败! 好多人畏惧古典音乐,认为它是属于阳春白雪的艺术门类,其实,歌剧应该是所有音乐门类里最亲近人类的艺术,它不仅不是高不可攀,而且是人们精神食粮中最最基础,也最最和谐的元素,一旦亲近了它,感觉可以欣赏,可以慢慢接受,尽管没有耳濡目染的生活背景,也可以慢慢了解歌剧的历史,了解曲目的背景,这时,你就不会在乎原唱是意大利语,还是德语或法语,因为大幕一拉开,或者音响一打开,音乐便把什么都告诉了你。当然,欣赏古典音乐或古典歌剧不必精通也不必精深,因为它的理论和发展方向即便是学院派也未必能能解释透彻,我以为能略知一二即可,既陶冶了情操,也可感受到余音绕梁的乐(yue)趣! 本文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360百科,雪枫音乐会,优酷,网易云音乐。 木心将在这三个月里为您提供50首比较好的古典音乐,敬请期待。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教育我们要态度恭敬地赡养自己年迈的父母,而不是管吃管喝就万事大吉了,还得了解父母的心。孔子又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说的就是父母健在,做儿女的要恭敬地陪侍在前,,就算真的要远游,也要等到一切安排妥当方可游。孔子还说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纪生日,咱们做子女的那得知道。一呢是为父母的高寿而高兴,一是为不可避免的规律而担忧。 几千年的古人尚且知道讲究孝道,更何况今人?可是电视、新闻却屡屡报道儿女虐待父母的负面新闻,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当今社会孝道都到哪里去了难道今人连古人都不如? 前几天我听到这样的事:老太太早年丧夫含辛茹苦栽培大三个儿子,并都结婚生子分家了,老三举家在外地生活,只有老大和老二在老家陪伴母亲,这时的老太太应该像电视上说的过上了幸福的生。,可惜两媳妇都借口说和她合不来,谁都不愿意接收,没办法她只好一个人凑合着在老房子里生活。幸好老太太身体还硬朗也就过了几年。今年开春天气忽冷忽热,前几天山区还下起了雪,老太太腿脚本来就不方便,这天气一变就更难受了,但是近得只要走三五几步的儿子们却没有想到来看看老母亲需要什么,那天一早她冒着寒风雪出去摘菜,回来不小心被高高的门槛绊倒摔在地上晕倒了。这时还是没有任何人发现。直到凌晨1点多才被起夜床的二儿子看到,急忙喊人抬进屋子,这时如果及时的保暖和搓心口也许老太太还有得救,但是所有的人都害怕而不采取任何措施,也没有找医生,结果本来还有救的老太太就在儿子们的耽误下饮恨黄泉,酿成了悲剧…… 呜呼,死者已斯,生者何惧?还有很多很多这样事例让我们这些稍微有良知的人都感到悲哀、羞愧。“身体皮发受之父母,毁之不得。”父母不仅赋予我们这些,还教育我们成人,甚至在成人后还要担忧你的工作、婚姻、下一代……还要为你做饭、带孩子、做老妈子……这些一生一世你都偿还不清,你又怎么忍心在他们年迈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嫌弃他们:嫌他们吃饭不利索,叫他们到自己的房间吃;嫌他们唠叨,让他们独立住;嫌他们慢手慢脚,而横加指责…..可是年轻的你们想到没有,父母为我们付出过的一切;想过没有,总有一天你也要老;想过没有,也许今天你这样对待你的父母,明天你的子女同等对待你…….如果你想过这些,就请对你们的父母好一点,不要因为他们老了,行动不便了,身体不好了而嫌弃他们,要足够地尊重您的父母,在您的父母身体还健朗的时候多陪他们出去散散心,多陪他们聊聊天,不要因为工作忙的借口而忽视了他们,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局面,要不这样后悔就来不及了! 孝道,人之本!请你、我、他(她)这世界的每一个人都好好地对待您的父母!
麻烦采纳,谢谢!
老师们,同学们:
百善孝为先。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但,恐怕也有不少同学连自己父母的年龄都不知道。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这是《论语》中非常难得的一句明白如水的话。孔子告诉我们,做子女的,对父母的年龄绝对不能不知道。为什么呢?
两种心理,一种是,因为天增岁月,父母增寿,身体康健,精神健旺,做子女的怎能不高兴呢;但同时又凭添一丝忧虑,因为父母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点就越近,儿女与父母相处行孝的时间也就越短了。
同学们的父母应该都正当壮年,离人生的终点似乎还很遥远。但是,正是他们这一代人,上要侍奉双亲,下要抚育子女,还要肩负着整个社会建设的重任,实在是太辛苦,太可敬了。
昨天,同学们刚刚从家里返回学校。你可曾注意到,父母满头乌发中是否又增加了几丝银白?妈妈的皮肤是否已流露出岁月的痕迹?父亲的脸上是否已隐藏不住人生的沧桑?
不由得想起朱自清先生的那篇不朽的散文《背影》,不由得想起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不由得想起父亲那句话:“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也许我们的父母身体还都很好,这值得庆贺。但他们为我们做的也已经太多太多,那么,就让我们也为父母做点什么吧。
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吧。
少说多做,让父母省心。“爱的不必说,爱就需要做。”生活上力求自强自理,双休日想方设法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诚实守信,让父母放心。在校期间,不遵守校规校纪,既让父母担惊受怕,还会给父母带来耻辱。整天让父母提心吊胆,不放心的人,又怎么能说是孝呢。
勤奋上进,让父母开心。学有所成,长大后才能建功立业。这样,才会使父母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父母的脸上才会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宽容豁达,让父母顺心。“唠叨”是父母辈的通病,正是在父辈的唠叨中我们才不断成长,让我们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也是爱。
真诚坦荡,谏父母真心。我们能勇敢地脱离父母的翅膀庇护,克服懦弱行为,自立自强,也应为了“孝心”,劝诫父母改过迁善。
老师们,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健在,是家庭的风光与和谐,也是家庭的兴旺和美满。让我们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时光,把握住和睦共处相依相存的每一天。千万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的人间惨剧上演,以免留下“长憾抱终天”。
最后,让我们再次体会这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谢谢大家。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刚刚过去的星期天是我十六岁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学们,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
中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
然而,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近50%的学生竟不知自己父母的生日。
今年,我在山大齐鲁医院妇产科实习,亲眼目睹了母亲们分娩时的痛苦。那是生与死的考验:母亲生育孩子所消耗的体力,如同背负相当于自己体重三倍的重物,一步步爬上泰山顶。这是何等的残酷与痛苦?!但是,我总看到,在死亡线上走过一遭的母亲们,在血泊之中,在奄奄一息时,听到孩子那一声响亮的啼哭,无不欣慰地笑了,无不热泪盈眶。有些母亲知道剖腹产痛苦会小许多,但当知道自然分娩对孩子的健康会有益时,她们宁愿选择这死亡般的痛苦,换来儿女的诞生,而妈妈们却无怨无悔!
父母对子女珍爱如自己生命,问寒问暖,无微不至。儿女的生日,最先为你祝福的是父母;儿女的苦乐,最为你牵挂的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
你我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把你诞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正如孔子所言: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学会感恩父母吧!
感恩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抽象点说吧,它就如同一瓶黑墨水,容纳得下一切杂色。因为它懂得“爱”。
你应当感谢上帝给了你这么一个好妈妈,她能够为你端茶送饭,难道不是出于她对你的关爱吗?还有你问我什么是感恩,那么就请照我说的话去做几件事:一、天天发自内心地对你妈妈说几句赞美的话;二、每周抽出点时间帮妈妈打扫房间,替她捶捶背;三、吃找个时间同妈妈推心置腹地聊聊天。
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学们,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都难忘、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同学们 感恩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民间有谚语,自古讲求孝道,那么就请照我说的话去做几件事,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一则以喜,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容纳得下一切杂色;二。同学们,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但据报道,感恩吧,不求回报;三,孔子言。”也就是讲,同学们,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难道不是出于她对你的关爱吗,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且将我们养育成人。
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每周抽出点时间帮妈妈打扫房间,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吃找个时间同妈妈推心置腹地聊聊天,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替她捶捶背,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
然而?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她能够为你端茶送饭,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一,它就如同一瓶黑墨水:儿生日,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抽象点说吧,其为人之本也。因为它懂得“爱”。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 孝,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天天发自内心地对你妈妈说几句赞美的话,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父母之年,但对父母来说,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一则以惧,不可不知也,娘苦日,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还有你问我什么是感恩。
你应当感谢上帝给了你这么一个好妈妈展开
给妈妈洗脚 中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
每当望着妈妈筋疲力尽的模样,我想:妈妈太累了,报上说泡脚能驱疲劳,不妨我也来帮妈妈洗洗脚,让她解解乏吧!小时侯,无论我的脚有多脏,妈妈都会帮我洗得干干净净,现在该是我感恩的时候了。 于是,我便做起了为妈妈洗脚的准备工作。
我先烧了一壶开水,拿来洗脚盆与毛巾,把滚烫的开水倒进盆里,又加了些自来水。紧接着,我又往盆中洒了些花露水,热气腾腾的洗脚水中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我把一盆洗脚水端到妈妈面前,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吧!” 妈妈疲惫不堪的面容里显出了惊讶:“你怎么想到要帮妈妈洗脚?” “妈妈,《三字经》里不是有句话说‘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就能帮父亲温席了,我都十一岁了,难道还不能帮你洗脚吗?” “噢?那可谢谢你了!” “谢什么谢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您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了。
我长这么大,你不知道帮我洗了多少次脚,我这一次算什么!”我说着便帮妈妈脱下鞋和袜子,让妈妈的脚浸入水中。 妈妈的脚冻得通红,显得又瘦又小,脚底有一些又厚又硬的老茧,有好几个指甲灰白灰白的。
我捧着妈妈的脚,从上到下用毛巾小心翼翼地反复搓洗着,并用手捏揉。妈妈的脚经过一番 *** ,渐渐地热了起来,水渐渐凉了,我又加了些热水,继续搓揉着……。
过了一会儿,我把毛巾拧干了,把妈妈的脚擦干净。 爸爸妈妈对我恩重如山,这情、这债,我是永远无法还清的!我只有平时做个有心人,抓住点点滴滴的机会,关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常陪老人聊聊天,常帮父母做些家务。
这些情感回报,对于我来说是力所能及的,比起大人们对我的付出,这,显得太单薄、太渺小了。
感恩父母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感恩的人。
有的感恩老师,感谢他们的教育之恩;有的感恩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有的感恩朋友,感谢他们的友谊之情。而我要感恩的人是一直默默支持我,鼓励着我的人——我亲爱的爸爸。
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爸爸总是鼓励我:孩子你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记的有一次,爸爸骑着电动带我回家,我突然想学骑电动车,但又不敢骑,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便问我说:“树展你是不是想骑电动车?”我说:“想,但我不敢骑。”
爸爸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说:“上次我偷学骑电动车,因为没有控制好车把,就一下子撞到树上,幸好没有什么大碍,所以我不敢再骑电动车了。”爸爸说:“这可不行,你要学会相信自己,有一句名言说的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吗‟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呀!这次有我在后面扶着,肯定没事的,放心吧。”
听了爸爸的话我充满了信心,我骑上了电车,爸爸先是在后面扶着,细心地传授技巧,等我慢慢地适应了后,爸爸就松开了手,让我一路骑车回家去了……自从这件事以后,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能行。 如果我是一株小草,那爸爸的鼓励就是春天的雨露;如果我是一棵树苗,那爸爸的鼓励就是滋养我的土壤;如果我是一只蝴蝶那爸爸的鼓励就是飞翔的翅膀! 我的成长离不开爸爸的关心和帮助,我永远感恩父亲。
校园类:体育课外传周五上午的第三节课是体育课,一上课,体育老师就告诉我们,先练习练习立定跳远,20分钟后测验。我和同学们马上认真又紧张地练习起来。双脚站定,微微分开,半蹲下来,双臂用力摆动,再向上伸展,腾空,努力向前,跳!经过了大概10多次的练习,自我感觉不错。20分钟到了,老师宣布测验开始。轮到我,我重复着练习的动作,跳!――165cm!还不错。女生全部测验完后,我的成绩名列第一。 我们的教室在三楼,上楼回教室时,我感觉大腿的肌肉特别酸,还浑身无力,大概是练习立定跳远练的吧。放学下楼时,我背书包时感觉肚皮又有些酸,一抻就疼。 回到家,我把我的酸疼告诉老妈,老妈说:“没事,跳远跳的,明天更疼!”啊? 今天早上,老妈跑到我被窝里要和我一起躺一会儿。我往边上挪挪,给老妈让点地方。“哎呀,我的肚皮!怎么一使劲就疼啊!”老妈脸对着我,开始讲笑话了。不对呀,平时我求着让她讲,她都不肯讲,今天怎么这么主动?肯定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她想让我笑!让我的肚皮疼!这年头!老妈都能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下毒手”了!这不是残害祖国的花骨朵嘛! 我捂上耳朵不听,不行,那字那句,一个一个地往耳朵里钻,光看着老妈那眉飞色舞的表情就够让人笑的了。哈哈~~呵呵~~嘿嘿~~我的肚皮啊!我才知道什么是“笑的肚皮疼”了。 不光是肚皮有反应,大腿也有反应!一抬腿,哎呀,疼啊!怎么不听使唤啊!像粘了一块别人的肉似的,紧绷绷的。我尽量减少活动范围。 不过,的确是太想吃“旺旺小小酥”了,老妈是不可能给我买的。要想解馋,就得有付出,下楼吧。我家住八楼,平时上下楼就够累的了,再加上今天我的立定跳远后遗症,真是火上浇油啊! 我出了门,往楼下迈出第一步,这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怎么会这么疼啊!右腿勉强伸出去,左腿软的根本支撑不住身体,马上就要摔了!我赶紧把住楼梯扶手,我得想想办法,对了!只要我不高抬腿就不那么疼了,横着走不就好多了吗?我侧过身子,扶着栏杆,左腿往下挪一步,右腿再拖下去。漫长的台阶啊,这不就是长征吗?啥时候能走到头? 我干脆转过身,我倒着走!不用怎么抬腿,往下蹭就行了。我龇牙咧嘴艰难地奋斗着,3分钟才下了半层楼。老妈推开门,看到了我的光辉形象,马上大笑:“横着走的是螃蟹,这倒着走的是什么动物啊?” “你怎么没有同情心啊!别逗我笑!哎呀,我的肚皮~”...... 亲情类:爱家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一砖一瓦都要用爱去建筑,家人的微笑给我不尽的财富,家人的关爱给我无限的力量……——题记家属于离开家的人,因为他需要家温暖的照顾和细心的体贴;家属于失去家的人,因为他需要家的激励与鼓舞;家属于刚刚失败的人,因为他需要家的拥护与开拓……家,永远属于我,一个内心需要阳光的人。家,是每一个人的期望与梦想,因为家将记载你一步步成长的体验,它是神灵的向往,是太阳的光芒,它哺育着每一个善良的人。我的家,我的成长,我的记忆,我的欢乐,我所有的一切,都在家中得到了延长。在家中,我永远都需要家的关怀与扶养,因为我的身影不曾离开……家中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或许都留有我的足迹,或许那是我淘气的体现,或许那是我成长的经历;不管怎样,我始终在家中,始终未曾离开,始终都被养育着。家,是我人生的起点,是我生命的开始,在家中,我向世界宣布了我的到来。家,给予我温暖,给予我关爱,在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我所需要的一切。所有的东西也许都会随时间的消逝使人忘却,但忘却不了的则是家的身影。唐代诗人李白在诗中则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云来表达对家眷恋.只是我不曾体验过李白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我只懂得:在家中很快乐,很幸福。在不久在将来,也许我会外走他乡,到了那时,我不知道自己会成什么样子,会是什么心情,但盼望着:我与我的家同在,我需要家的扶养。我成长,我快乐,我温暖,我幸福,我爱我家——I love my family! 社会类:做个好公民春节期间,发现几位小朋友得到的压岁钱多达两三千元,还给哈巴狗穿上了花衣服。回家一讲,女儿哈哈笑,说这点儿消费只算小意思!老爸真的老了。 我小时候的童谣是“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同时还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民谚。张乐平的图画“新阿大,旧阿二,补阿三”可为佐证。当然啦,那是旧社会,咱中国人还很穷。不过,即使解放后,我家仍然保留着不少穷窍门儿。譬如,买来新袜子,先缝上个袜底儿,趾尖和后跟儿也“打包头”,一双能顶几双穿。毛巾总是中间先破,那就用到半新半旧的时候,从中间剪开,把两头对在一起缝上,一条能顶两条用。我从事文字工作几十年,往来函件甚多,常把旧信封翻过来再用一次,数以万计矣。现在进步了,机器分拣邮件,邮局规定只准使用统一规格的信封,一次性。我的老一套过时了。但愿节约的思想不过时。 日本发明一次性筷子,讲卫生,但国内严禁砍树,筷子靠进口。一次性筷子在我国也流行起来,北京农业大学的校门口有一棵用废弃筷子扎成的大树,而全国一年就因此毁掉600万棵大树。美国发明一次性纸餐具,纸杯、纸盒、纸盘、纸餐巾,用过就扔,谁来统计一下,全球一年扔掉多少万亩森林? 蔡伦发明造纸术,而国人历来讲究惜墨如金。现在不行了,写文章如兰州拉面姑且不谈,广告成为吃纸饕餮,原先的一张报纸变成一大摞,主要是广告和“广告文学”,美国这样的报刊摆在街头任人拿,不卖钱,广告费早赚足啦。看看内容,减肥,增高,隆胸,壮阳,秀发,润肤,变性,包装,汽车,彩票,炒股,楼房,手机,短信,选美,抽奖,追星,隐私,模特,霓裳,赛马,赌石,淘宝,收藏,包治百病,宫廷秘方……结果是滥伐林木,生态遭殃。 森林是地球的肺。森林是自然大氧吧。有林就有水。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是保护森林。我们怎能不节约林木资源呢! 水乃生命之源。节约水资源是更紧迫的任务。虽然地球表面70%是水,可是淡水只占2%,大部分冻结在极地冰盖和高原冰川,许多江河湖泊又遭到污染。我国人均拥有淡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京津港澳等许多城市严重缺水。艰巨的“南水北调”工程告诉我们,必须建设节水城市、节水工业、节水农业。以色列的水资源贫乏,他们的喷灌、滴灌技术和普及率世界第一。我国农田灌溉是用水大户,增产依靠“肥大水勤”,可惜“水过地皮湿”,浪费严重。 汽车是把双刃剑。年产1000万辆汽车,可以拉动钢铁、橡胶、道路、旅游、服务各业发展,扩大就业,好处说不完。然而它也是消耗能源、污染环境、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对待汽车、建筑这样的支柱产业,尤其需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 我们的确处于一个经济建设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外出采访,所见所闻,真是生机勃勃,日新月异。我并不刻意反对狗年给宠物狗穿一件花衣,小朋友得到几千元压岁钱,而是忧虑节约意识的淡薄,尤其是对水资源、能源、林木资源的挥霍浪费。简言之,我们这一代人,无权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却有义务教育下一代继承勤俭节约的美德。看看全世界的华侨华人,为什么在异国他乡能够站住脚,创业发家?主要靠的是勤俭节约。这是中华民族的特征和法宝啊,国内同胞岂可轻易丢掉呢!我看,经济越是快速发展,就越要注重节约有限的资源,那才可能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