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青春文学杂志封面1980

发布时间:

青春文学杂志封面1980

《萌爱》读者为12——16岁少女,整体风格温暖清新,主打少女言情的稿件,拒收悬疑恐怖类稿件。主要类型如下:【元味觉醒】——强力推荐系列主编强档推荐。精彩小短文,打动读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1篇.字数:2000左右。【四叶蜜语】——青春甜美文青涩而甜美的校园气息,用糖、香料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做成的女孩们,拥有着四叶草一样的美妙梦想。文章以校园(生活)为主,用甜美、快乐或是小清新的基调,叙写出不一样的校园生活,让校园充满幸福和甜蜜的香气。1-2篇。字数:10000左右。【流萤之恋】——青春悲情文人如流萤,用最微弱的光,点亮某个人生命中最璀璨的点。文章独特,题材新颖。可以涉及亲情、友情、爱情,在一定角度上能引起读者内心层次反思和共鸣。用最青春的姿态,展示出你生命中遇到的事,路过的人。如同萤火之光,点亮了谁,而又错过了谁。1篇.字数:10000左右。【镜花水月】——古代言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笑一红颜,一生为一人。倾尽天下,乱世美人,或江湖风云,•征稿范围•小说稿 《萌爱》读者为12——16岁少女,整体风格温暖清新,主打少女言情的稿件,拒收悬疑恐怖类稿件。 主要类型如下: 【元味觉醒】——强力推荐系列 主编强档推荐。精彩小短文,打动读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 1篇.字数:2000左右。 【四叶蜜语】——青春甜美文 青涩而甜美的校园气息,用糖、香料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做成的女孩们,拥有着四叶草一样的美妙梦想。文章以校园(生活)为主,用甜美、快乐或是小清新的基调,叙写出不一样的校园生活,让校园充满幸福和甜蜜的香气。 1-2篇。字数:10000左右。 【流萤之恋】——青春悲情文 人如流萤,用最微弱的光,点亮某个人生命中最璀璨的点。文章独特,题材新颖。可以涉及亲情、友情、爱情,在一定角度上能引起读者内心层次反思和共鸣。用最青春的姿态,展示出你生命中遇到的事,路过的人。如同萤火之光,点亮了谁,而又错过了谁。 1篇.字数:10000左右。 【镜花水月】——古代言情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笑一红颜,一生为一人。倾尽天下,乱世美人,或江湖风云,爱恨情仇。古言的魅力在于千年之前的神秘,也在于千年之后的抒写。文章要求唯美,故事人物性格分明,调理清晰,感人,可读性强,可带点仙侠或宫斗色彩,路转峰回,结局出乎意料。 1-2篇.字数:10000左右。 【梧桐若梦】——民国言情文 民国时期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特定氛围要浓厚,豪门世家的爱恨情仇要刻骨铭心,感情真挚,笔下的爱情要让人惊叹。要突出人物个性,人物形象要鲜明。虐恋更要是痛彻心扉,催人落泪。主人公可以是社会名媛、豪门阔少,也可以是丫鬟。语言可犀利,可婉转,主要是感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1篇。字数:5000左右 【迷迭之翼】——魔幻,玄幻文 1-2篇。字数:10000左右。 关键词:魔幻 玄幻 奇幻 修仙等西方魔幻可以加入吸血鬼等幻想元素和背景,故事内容不能陷入俗套,要有新意。注重时空场景的描写,故事性要强,悬念感强。还可以是东方玄幻、东方神话故事的蔓延与新编,注重情与义的描写,要求情节新颖、离奇,可用时下流行的语言来写魔幻故事。 【绯色公馆】——都市言情 1篇。字数:5000左右 关键词:职场、白领、豪门、团圆都市爱情,人物设定可多样,身份要新颖,满足读者对职场的幻想和好奇,结局喜感为主。也可以是上流社会的爱恨情仇,突出豪门背景,满足读者对上流社会生活的向往和好奇。男主角各种腹黑,可以虐,但是结局要美好。 【时空魔方】——穿越文 1篇。字数:10000左右。 关键词:穿越、宫斗穿越文,故事情节要新颖,足以吸引读者的注意。穿越人物要有现代人的思想,鲜明的个性。文风活泼,语言风趣。结局可喜可悲。宫斗文,通过爱情的阴谋与算计,要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情节跌宕起伏,文章思路清晰,结局可喜可悲。 【绿藤蔓延】——小说连载 连载好文:2篇,题材为以上内容。连载文需发故事大纲以及3万字的开头。字数:20000左右。 •画稿•要求如下: 1、封面图请在14CM×21CM尺寸大小(画外框)的纸张上制作或按此比例放大缩小制作;其他插画作品在A4纸上制作即可。电脑分辨率300dpi以上。 2、角色设定要有个性,创意、必须十分清新唯美。强调大众认可的美感规律,切合当下少年学生心理特点、生活喜好和流行元素。 3、绘制风格和技法不限。但须线条流畅,色彩干净、明亮、清新,作品富有质感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有意者可把自己的作品小样发到邮箱,如合适我们会马上和你联系。 投稿注意事项 所有作品均要求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每位写手请选择一位编辑长期合作,勿重复加编辑以及重复投稿。 交稿时请作者将自己的真实姓名、笔名、QQ、地址、电话以等资料附于每篇文章之后。 •稿酬• 稿费:100-150元/千字,画稿优稿优酬,当月发放。 •投稿邮箱• 小说请投: 画稿请投: 爱格A版栏目设置: 【主打】:青春情感(8400-10000字,每期1篇) 题材新鲜,故事性强,感情浓厚深刻。 【锦年】:锦色年华(7500-9600字,每期2-3篇) 悲情疼痛类青春爱情故事,文笔流畅,故事性强。 【花事】:校园爱情(6000-9400字,每期2篇) 温暖的校园爱情故事,文字活泼可爱,故事结局美好。 【爱殇】:惘然已逝(7500-9400字,每期一篇) 求而不得的情意,文字细腻忧伤,令人落泪。 【暖调】:亲情友情(6000-7500字,每期一篇) 题材新颖,感情质朴深刻,文字温暖,给人以感动。 【寒武纪】:古代传奇(7500-9400字,每期一篇) 庭楼阁院、神魔妖鬼,江湖情侠。文笔优美,想象力丰富,情节新奇。 B版栏目设置: 【型人志】(3000字) 明星稿。人物需是时下风头正劲且受少年读者喜爱的明星,需带小小故事性,融入TA在你的成长或感情经历中或深或浅的小影响。 【星强档】(8400-10000字,每期1篇) 最优质青春情感故事,要求情节新鲜,故事可读性强,感情浓厚,能够带来深刻触动,进而引起共鸣。 【艾美丽】(7500-9400字,每期2篇) 悲伤的爱情故事。情节新颖曲折,故事好看,突出青春成长过程中的疼痛与爱情的无奈、遗憾。 【花城札】(6000-7500字,每期2篇) 浪漫纯美的校园爱情故事,语言与文字活泼可爱,字里行间给人以轻松愉快的阅读享受,故事能给人微笑与感动,结局美好。 【言情篇】(10000字左右,每期3篇) 浪漫温情,欢乐喜感,虐心催泪……不管是怎样的结局,只要故事好看,足够吸引人的阅读欲。 【城恋】(栏目稿,每期2篇) 爱一个人,恋一座城。 城市于我们来讲,是寄托,是依恋,而那里的 一街一巷,一花一草,人与事,都成了我们快乐与悲伤的理由…… 投稿方式:图片8-10张,图片要求清晰亮丽、视角独特;文字1000字左右,文笔佳者优先采用。欢迎踊跃投稿,稿酬100/篇。 PS: 1.故事背景设定不一定局限于校园,青春成长是基调色,必不可少。我们需要新颖好看的情节,忌讳海鲜一锅粥式的混乱风格。哪怕是老旧的题材也请写出你的特色,鲜明浓烈的故事越是能打动人。故事的内容可以华丽,若非是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则文笔表述不妨清丽一些。最后,请认真把握一下杂志的风格,这会直接影响故事的录用率。 2.投稿请注明:笔名、真实姓名、性别、年龄、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电话、E—mail、QQ、投稿类别、投稿文章题目。 3.15天左右未收到初审回复即可另投。 4.《爱格》杂志拥有改编,出版已刊发作品精华本的权益,拥有杂志网络版以及无线增值业务的权益,有优先改编推荐已刊发作品进入影视、游戏等媒介的权益,以及向合作媒体推荐做平用于宣传等一切相关权利。 5.作者须保证作品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一经发现,永不刊用。 6.稿费标准:100元/千字 【爱格系列图书征稿启事】 爱格系列图书向所有文学爱好者大量诚征各类小说稿,具体要求如下: 一、青春校园类 要求:题材新颖,故事性强。以个人成长经历为主,情节曲折、感情真实、文字细腻优美。悲情伤感或温暖轻松的风格皆可。 适合读者群:14-22岁 字数:16-25万 (关键词:成长、曲折、青春校园) 二、时尚言情类 要求:用娱乐、新潮、时尚的文笔来讲述现代青年男女轻松、明快的爱情故事。文笔流畅、情节紧凑,故事可读性强,语言有个人的风格。 适合读者群:14-26岁 字数:12-25万 (关键词:言情、时尚、独特、可读性) 三、青春幻想类 要求:除青春校园类.时尚言情类之外的校园小说题材形式。可以是玄幻、灵异、推理等非常规小说题材。题材新颖,语言风格轻松、幽默,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情节波折,给人以惊奇与意外。最好有意料之外的结 局。 适合读者群:14-22岁 字数:16-25万 (关键词:青春幻想、新奇、出人意料) 四、其他文学类 要求:题材新颖,字数不限。 投稿邮箱(请选一个责编投稿,一稿多投者概不回复) 猫小甜:(已辞职) 梁错错: 七微:(作废) 注意事项: 1.作品须为传统媒体原创首发,网络媒体可连载过部分。作者保证拥有该作品的完全著作权(版权),该作品没有侵犯他人权益。 2.需提供作品简介和大纲(300-1000字),作者简介,全文计划字数,目前字数,预计完稿时间等信息。 3.表明所投栏目和字数。 4.请付详细的联系方式,如:QQ、MSN、手机号码、地址、E-mail。 5.要附带全文前3万——5万字,若适合出版,编辑部会进一步联系作者要求看完全文。 6.稿费标准:一经采用,与作者协商签订出版合同,稿酬从优。 7.来稿在半个月之内回复初审结果。

1、《小说选刊》。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型文学选刊,以遴选优秀中短篇小说为己任。创刊于1980年,《发刊词》系茅盾先生亲撰,刊名题字亦为茅公手笔。在上世纪整个80年代,《小说选刊》的月发行量始终在100万册以上,最高达到150万册,是当时我国文学选刊类杂志发行量最大的刊物。从1989年8月到1995年6月,《小说选刊》因故停刊长达6年之久,于1995年复刊。

2、《十月》。是我国著名文学杂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国内唯一集短篇、中篇、长篇小说(每年六期长篇小说版)、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于一身的著名大刊,每年十二期。自1978 年创刊以来,《十月》获得了第一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命名的"双高" 期刊。“十月文学奖”在国内享有盛誉,是新时期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奖项之一。

3、《青春美文》。与青春约在微醺的清风里,《青春美文》是以“记录青春的梦与美”为办刊宗旨的青春文学月刊,创刊于2009年。杂志注重美文名家,现力邀作者白音格力、黄菲、薄荷、紫堇轩入驻专栏“彼岸花香”,且力推青春写手因“文笔清新灵动,文字青春活力,情感真实自然”而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它描青春的故事,画成长的影子,思流年的声音;它给你最绵软温情的强档悦读、最唯美清丽的青春故事、最扣心弦的主题策划。在璀璨如锦的年华里,它陪你一起品味文艺的青春。

《意林》《新周刊》

《读者》,《儿童文学》《故事会》《文学周刊》

时尚杂志春天封面

表达了王俊凯身上的一种简约文艺气氛,而且也能够表达了身上的责任感,还有青春的气息,以及身上的一种坚持不服输的态度,还表达了他说有歌曲当中的正能量,能够体现出来一种上进的意识。

第一次登台就走了三场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说明她从台风到气质都是值得关注的。

可以走三场秀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觉得并不是,她取得了大牌的关注,而是大牌关注了她,自身优秀。

我觉得之后肯定是会让千玺铺路的,我觉得如今兄弟两个人都要混娱乐圈的话,估计到时候会引来很多人的瞩目了。

青春杂志

喜欢看郭敬明风格的可以看:七堇年,落落,他们写的,都有单本,也就是郭的公司里的签约写手。《花火》《最小说》什么的街头报亭都有。喜欢看玄幻风格可以看看沧月的我觉得她写得不错。也不像现在很多小说都有些千篇一律。看杂志一般看看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建议还是网上下载小说,就是看着有点累眼~

建议你多看看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科学与文化、知识窗等杂志。它们经常征稿。你可以找一家适合的杂志,直接发邮件到它们的投稿邮箱即可。投稿前先买几本你喜欢的杂志看看,熟悉一下各栏目,再投稿。投稿时,最好用电子邮件发稿,效率高、回复快。采用电子邮件投稿,一般要求邮件标题写稿件栏目名称、稿件标题、最好再标明原创;正文用宋体五号,文尾留下姓名、电话、邮箱、QQ、地址、邮编;一般两个月音讯皆无便可转投他刊。

你可以到知音去看看,还有就是青年一代,至于怎么分行,你就你自己这里的关要过的了,我觉得应该是你自己觉得怎么舒服就怎么弄吧

《80后》,如果过了初审 ,第二天就有回复。 《后来》也是这个邮箱,《火花》,每周五通知初审结果, ,《紫色》,也是哈,过初审,第二天就回复了呢 。嗯 , 上面都是我自己体验哈,最近勤快起来写了点东西,正在等终审呢 ,嘿嘿 。 我觉得编辑都还是很勤快,有延迟截稿什么的,会提醒 。另外收集了些邮箱 , 很官方很官方 。不过没来得及试一下 。《爱格》 夜未央:小A:惟篱:花火A : 深蓝:qixi828@qq.commerry平:豌豆蒙:语笑嫣然:另外《南风》 还有倾向哈韩一点的 ,《Me淘匣子》 一般都是50-80/千字 ,有些杂志要多点,都是优稿优酬。 栏目什么的就不说了 你百度一下 ,很多哈 。亲 ,我一个字一个字打的 , 很辛苦哈 。嗯 , 我觉得吧 ,写东西最关键还是自己喜欢 , 中不中都行 ,自娱自乐最重要哈嗯呀呀 , 加油先 。

杂志青春文学

你可以到知音去看看,还有就是青年一代,至于怎么分行,你就你自己这里的关要过的了,我觉得应该是你自己觉得怎么舒服就怎么弄吧

超级喜欢《萌芽》

《你与青春只差一场旅行》这是我喜欢的。

《读者》 《意林》 《青年文摘》

中国青年杂志封面封底

谁是团徽的设计者? 团徽的设计是全团上下和团内外热心参与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完全归功于哪个人不合适。在团徽设计中,李国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不能说她是团徽的唯一设计者,确切地说,她是团徽设计的最后完成者。常沙娜同样在团徽设计工作中表现十分突出,她在团中央刚开始征集团徽设计图时,就积极参加工作,她设计的图样颇有特色,在几次选送审查时,都在中选之列,她的名字给经办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亲自审定,并经党中央批准,于1950年5月4日由团中央委员会公布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经党中央审定批准,于1959年5月4日由共青团中央颁布的。团徽图案;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5字的绶带。团徽涂色为金红二色。团旗的旗面和绶带为红色,团旗上的五角星和环绕它的圆圈、旗边、旗杆、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中国共青团”5个字都为金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标志。它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少年先锋队---共青团员---党员

30多年前,谁也没有关注谁是团徽的设计者。30多年后,她和她都认为自己是团徽的设计者。 中国现有3亿多青年,有近6000万共青团员。自有共青团团徽以来,大概有几亿共青团员戴过那枚闪闪发光的团徽。但几亿团员中有几个人问过团徽的设计者是谁呢? 其实,就是团的最高首脑机关——共青团中央,在1959年5月正式颁行团徽以来,也没有公布过这个问题的结论,原因在于团徽从设计指导思想到构图都经历了一个集思广益、逐渐完善的复杂过程,无法以一个简单的结论明确哪一个人是团徽的设计者。所以在团徽设计征集工作基本结束时,为了向积极参与团徽设计工作的人表示感谢,团中央给他们,连同参与团旗、队旗、队徽及团歌、队歌创作的人每人一本硬皮笔记本和一份统一印制的表示感谢的公函(据承办人现在的回忆,当时这样的纪念品发出了80多份)。于是,历史在不知不觉中留给了后人一个悬案 。 团徽的设计者是谁? 《中国青年报》在1983年9月13日发表了署名韩景文的短文,文中提到:“团徽的设计者李国靖”,现在是“《人民文学》的美术编辑”。 此后,一段时间里各报刊大都沿用此说法。1987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该报记者周庆写的人物专访《自己动手装点前进的里程碑——访十三大代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文中介绍到常沙娜的事迹时说,“还有共青团员胸前的团徽,也是由她设计的”。前面的结论便出现了分歧点。 此文一见报,李国靖便认为与事实不符,即致信《人民日报》,要求予以更正。《人民日报》社记者周庆也因此作了调查,可以想象,这一历史的谜团并非周庆一人所能解开的。 嗣后,又陆续有一些报刊提到李国靖是团徽的设计者。对于这些报道常沙娜是否读过,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段时间常沙娜未对此做出反应确是真的。1993年5月2日,《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韦建元的短文《团旗、团徽的由来》,文曰:“1956年团中央征集团徽图案,用了两年多时间,共收到图案近千种。团中央把它们反复比较和研究,选了三个登在1958年第8期《中国青年》杂志上。这三个图案都是李国靖设计的。”次日,常沙娜就此做出反应,致函《中国教育报》,认为韦文与事实不符。两天后,常沙娜所在单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致函团中央,阐述如下观点:“李国靖同志仅根据几位同志的设计图案进行了综合,而不是图案创作的设计者。现在定型的团徽,实际上是以我院现教授常沙娜同志设计的方案为主体,经过集体讨论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而定型的,应该说设计者是常沙娜同志。” 此后不久,李国靖也致函团中央书记处,要求查清此事。 团中央书记处决定委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就此机会查清此事。这是一场跨度40年、涉及海内外的艰难调查,而令调查人员感动的是,有几个身患重病的被采访者,在病榻旁所奉献的依然是对共青团那眷恋不舍的情怀。 1994年1月5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成了由李玉琦、王连弟、方奕等人参加的调查组。 这是一场极少现成线索的调查。调查组不得不从翻阅1956年1月到1959年7月(自设计团徽工作始至正式颁行团徽期间)的全部《中国青年》杂志和《中国青年报》,以及团中央办公厅编的1956年至1959年的《团的文件汇编》,开始查找有关颁布、使用团徽的文件,但这些仅存的文件几乎没有明确记载谁是团徽设计者的资料。 几经周折,调查组在团中央档案室朱钦兰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当时在团中央宣传部自始至终参与此工作的干部郑荣时同志。 在郑荣时所提供的近万字的材料上有这么一段文字:“本来,有关团徽征集工作的资料,包括征集到的全部设计图案,都经过登记、编号、造册,完整地存放在宣传部群众文化科办公室里。遗憾的是,1969年4月,一声令下,宣布我为团中央五七干校的先遣队成员,且行期匆匆,迅即离开团中央机关,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想到是否需要办理有关清点、移交手续。从此,一别(团中央机关)多年,这些珍贵资料就全部失落了。” 于是,一切可供佐证的文字材料几乎都没有。但好在调查组遇到了许多热心的知情人,他们是:原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罗毅、胡克实、王伟、项南、杨海波、路金栋等,原《中国青年》杂志社负责人方群、丁磐石及工作人员刘全聚、蒲以庄等,原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天祥、群众文化科科长尚祖钰、干部郑荣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钟灵,中央工艺美院的周令钊、温练昌。 3月的上海,调查组同志来到原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罗毅同志住处。此时的罗毅因患重病刚做过手术。当调查组的同志手捧一束鲜花出现在罗毅面前,向他转达团中央书记处对老书记的问候时,罗毅的眼睛闪烁着泪光,显得异常激动,他不顾护士的劝告,将接受采访的时间一再延长。 作为当事人的李国靖,此时也身患重病住进北京的一家医院。当调查组找到那家医院时,被告知鉴于李国靖虚弱的身体,不能接受采访。调查组只得委托李国靖家属在探视时利用录音采访。在断断续续半个月的时间里,李国靖向调查组提供了近一个小时的回忆录音带。 两位身患重病的人,他们或许想到了应趁着健在把知道的留给后人;或许根本没想到这些,只是因为曾在那面火红的团旗下奋斗过,对那段生活的眷恋之情,使他们在病榻之上,也依然想对那面团旗痴情地诉说。 出于同样的原因,远在美国探亲的原团中央宣传部群众文化科科长尚祖钰,在调查组打听到他时,也积极配合,两次隔洋寄来有关回忆材料。胡克实、王伟、项南、路金栋等团中央的老书记,都热情地打来电话,谈自己对此事的看法,杨海波还亲笔写了回忆材料。 在调查组采访常沙娜时,她表示:50年代作为一名青年团员,在当初设计团徽时,没想到要在团徽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今天依然只是为了把团史上的这一件重要史实搞清楚。 或许,正是在这样一种精神的感召下,一件历史的悬案,历时半年多,终于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徽调查组的努力和众多热心的知情者的帮助下,逐渐解开了谜团。 在记忆中拼复历史确实很困难,但众人拼复的历史毕竟会少一些遗憾 经过艰难的调查,当调查组整理出数万字的文字材料,向团中央书记处汇报时,关于“团徽的设计者是谁”这一问题,便逐渐清晰了。 团徽的设计起始于1955年9月。1956年4月,团中央向各级团组织征集包括团徽在内的团旗、队旗、团歌、队歌、队徽的设计图样和词曲作品,同时还通过当时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钟灵在部分专业美术工作者中开展征集工作。当时作为中央美院实用艺术系的青年教师常沙娜参与并负责该院校内的团徽图样的设计征集工作。 至1956年10月底,团中央收到18个省市约200多位作者寄来的近600件团徽、团旗、队徽设计稿。之后,又在部分省市团组织内和部分美术工作者中继续征集团徽设计图样。在1957年2月团中央召开的团省、市委书记会议,当年5月9日团的二届五中全会和5月下旬举行的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曾将设计图样展出以征求与会者意见,但与会者均认为没有令人满意的作品。 根据一年多来征集团徽设计的实践,1958年团中央书记处和宣传部的领导已形成了一定的想法。一天,团中央书记处负责此项工作的罗毅书记将团中央宣传部干部郑荣时叫到办公室,谈了书记处对团徽设计的想法,并嘱其找《中国青年》杂志社的一位美术编辑综合几个设计图案的长处,拿出一个新的设计图样来。罗毅当时还特别具体地对几个可供参考的图样谈了看法。 当天,郑荣时找到《中国青年》杂志的美术编辑李国靖,向她传达了罗毅的意见和要求,并请李国靖看了经过挑选的设计图样。 很快,李国靖向团中央宣传部交了三幅设计图。这三幅设计图经团中央书记处讨论后,决定刊发于1958年第8期《中国青年》杂志封底,向全团进一步征求意见。 1959年初,罗毅又通过郑荣时将李国靖找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向他们谈了下述意见:经征求意见,大多数人认为第一个设计图样较好,但也有不足,应把第二图样上写有“中国共青团”5个字的绶带放到第一图样中去,而团旗则应参照第三图样的方案进行修改,使团旗有飘动感。 李国靖很快拿出了标准图样并给出了说明。 1959年4月29日,当时的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将由李国靖画成的标准图和根据这个标准图制作的样章,送请中共中央审议,并给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刘澜涛同志写了报告,提出于5月4日公布团徽的建议。4月30日,刘澜涛将此报告批呈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当天邓小平阅后批示:“刘、周、彭阅后退耀邦,拟同意五月四日公布。”接着,刘少奇、周恩来、彭真圈阅表示同意。于是,1959年5月4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同时刊登了中国共青团团徽图样及团中央发布的《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说明》。 关于团徽是谁设计的这一问题,参与或了解团徽设计过程的团中央的老同志一致认为:团徽的设计是全团上下和团内外热心参与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完全归功于哪个人不合适。这一观点在调查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被调查的材料所证实。或许正是因为团徽是集体创作,所以原定要发给团徽设计者的500元奖金,在团徽设计定稿后也没发出。 当然,在团徽设计中,李国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不能说她是团徽的唯一设计者,确切地说,她是团徽设计的最后完成者。常沙娜同样在团徽设计工作中表现十分突出,她在团中央刚开始征集团徽设计图时,就积极参加工作,她设计的图样颇有特色,在几次选送审查时,都在中选之列,她的名字给经办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9年8月《中国青年》杂志公布的三个团徽设计初选方案中,有常沙娜设计的成分,而且这部分内容在定型的团徽中也有体现。这是一些知情者回忆的共同点。 至此,历史大概对这个悬案作了一个交代。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青年刊物。刊物为周刊。后迁武汉。1927年7月迁回上海。在1927年11月至1932年间,曾先后改用《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名称秘密出版。抗日战争时期由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宣传部主办。1939年4月在延安出版,1941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五期休刊。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在石家庄出版,次年迁北平(今北京)。1949年4月起,一直是团中央的刊物。此杂志努力在政治上指导青年,号召知识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运动中去。就青年关心的学习、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批评不健康的思想和风气,指导青年学习马列著作,努力适合青年的特点,设有批评、时事述评、书报评论、文艺、通讯、我们的时代等专栏,文字明白晓畅,笔锋尖锐犀利,配有漫画,图文并茂。重视同读者的联系,发表读者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刊物,在青年中广泛流传。因受国民党政府迫害,1927年10月停刊,共出170期,最高发行量达3万份,在青年中产生过重大影响。1939﹑1948年曾两度复刊。 1963年应《中国青年》杂志之邀,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从此成为最深入人心的共和国“一号英模”。3月,毛泽东为《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发表使这一期杂志的发行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各地加印118万份仍不能满足需求,各地团委又翻印了207万份……随着1965年毛泽东第三次为《中国青年》题写刊名,这本杂志在当时的地位几乎无可比拟。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中国青年》又一次告别了她的读者。 沉寂了12年后的复刊犹如一次涅 ,1978年的《中国青年》注定要以她曾在创刊时有过的激情和勇气成就自己在中国新闻史上惊世骇俗的业绩。经过了十年动乱的人们都像是憋了一肚子的话,而其时社会上对于思想解放的强烈要求与“两个凡是”的较量也使刚刚复刊的《中国青年》置身于历史的转折点。1978年9月复刊第一期《中国青年》发表的《破除迷信,掌握科学》和《“句句是真理”为什么是荒谬的》笔锋如剑直指“两个凡是”,这在当时需要极大的勇气,战斗不仅止于此。在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已经对“四五”事件有了“不改变结论”的说法时,《中国青年》冲破了思想的障碍,一鼓作气,在同一期上发表了《天安门诗抄》和“四五”青年英雄事迹的文章《革命何须怕断头》,在文中首次宣称:“四五运动”是一场“伟大壮烈的人民运动”,这一毫不含糊的宣战直接触及了“两个凡是”的底线,杂志刚一面世,一时“洛阳纸贵”。这一充满着勇气的举动为《中国青年》之后的个性和创造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5月,一场震撼了整整一代青年的大讨论使她又一次成为传奇。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潘晓讨论”也不啻于一场惊雷,撼动青年的内心。而在23年前,要进行这样一次“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讨论,更无异于一次思想的盛宴和精神的启蒙,《中国青年》也在这时创造了当期400万册发行量的奇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