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与传奇丰沙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传奇丰沙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该如何引用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引用原则是,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其他作者的研究 发现,然后注明引用的出处。在一篇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内容,我们便不需要重复的实验研究,通 过参考文献的引用,便能简要的体现我们想要表述的内容。

但并非一篇论文的内容都由参考文献堆积便可,正确的选用参考文献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在写作论文时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呢?

一、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

(1)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较多,主要有专著[M],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析出文献[A]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期刊文章。

(2)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3)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引用格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

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万一中间需要添加或删除参考文献,后面的所有数字就会改变。如果我们手动录入参考文献,那是十分麻烦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endnote软件或者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引用的软件帮助。

还 有一种正文引用是人名的引用。一般而言,文献是一位作者的,直接写这位作者的名字即可;如果是两位作者,则这两位作者中间用and连接;若是三位或三位以 上作者,则输入第一作者的名字后面加et al.表示。由于et al.是拉丁文的“等”的意思,需要斜体,又是缩写,所以后面要加点号。

有时候正文中我们会提及作者的名字,此时参考文献的引用位置往往紧跟名字的后面。如It is reported by Li et al.[Li et al., 2010] that …….

(4)参考文献的内容与引文一致

引用之处的内容必须是出自所引参考文献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题目来大致判断是否正确引用。那种驴唇不对马嘴的引用肯定是错误的,遇到这样的引用必须做出修改。

(5)尽量引用原始文献

好多学生为了省事,拿来一篇文献引用里面的句子的同时,再次引用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其他参考文献,这就是二次引用。二次引用的危害在于在引用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一错再错,这跟以讹传讹的道理是相似的.。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查阅二次引用的原始文献,看原始文献是如何描述的,看引用的这句话是否符合原始文献的内容。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再引用,才能避免错误引用。

(6)尽量选择较新的文献

这 一点不是绝对的,倘若我们写的这篇论文确实是早些年有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研究。这时难免会引用早些年的文献。再者,有的文献确实是经典的,提 出的理念至今都是说的通的,此时引用这些文献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毕竟这两种情况是少数,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基于最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引用参考文献也 必须有几篇较新的参考文献,才能显示我们的研究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引言部分的描述。

(7)参考文献的档次

参考文献的档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咱们所写文章的档次。我们的引文大部分都是2-5分左右的文章,那么我们的文章差不多也可以发2-5分左右,当然审稿老师并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没人会一一核实你所引用的文献的影响因子。

二、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

(1)避免选用脱离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

选 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论文 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参考文献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

甚至于有些论文只是为了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新颖,直接使用了与论文主题无关的最新参考文献,这不但没能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新颖,反而是内容累赘、多余。

(2)选择参考文献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参考文献,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参考文献。

对于十分经典的参考文献,要考虑是否过旧,过旧的参考文献或者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即便是十分典型的参考文献,太旧或者已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虽然能论证我们的主题但是却让文章的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参考文献不够真实

论 文中用的参考文献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参考文献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参考文献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 有说服力。而有些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对于参考文献的详细内容,我们要细心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对于数字的摘写要绝对的准确,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原本准确无误的真实参考文献变成了错误参考文献或者非真实参考文献。

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三强.动画纪录片--一种值得关注的纪录片类型[J].中国电视,2009(07).

[2]聂欣如.动画可以成为纪录片吗?[J].中国电视,2010(02).

[3][美]比尔?尼可尔斯.纪录片导论[M].陈犀禾,刘宇清,郑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4]朱思晔.当代法国喜剧电影中的'法式幽默[J].世界电影.2012(6):188.

[5]张同道.《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

[6]谢勤亮.《影像如何记忆--年鉴学派视野下的中国纪录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二:

[1]石裕东,邢起龙.微文化内涵初探[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77-79.

[2]焦道利.微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故宫100》为例[J].中国电视,2015(1):82-85.

[3]李汶羲.短篇幅纪录片之美--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2):100-102.

[4]刘烨.微纪录片的特征与叙事策略--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7):273-274.

[5]宁一中.从“经典”到“后经典”: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解读之一[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1):70-78,90.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李莉.纪录片中的动画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姜浩.纪录片中的动画与动画纪录片[J].中国电视,2014,01:86-90.

[3]臧飞.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纪录片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4]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1-03-31.

[5]清史研究--清光绪帝砒霜中毒类型及日期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

[6]万彬彬.科学纪录片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36.

[7]钟里满.清史研究--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李思蓓.《电视人文纪录片的怀旧趣味》[J].《浙江传媒学报》,2012年2月.

参考文献格式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引用习惯对中文期刊零被引率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0年载文为例.《科技与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孔朝霞.陈璐.[2].《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10年发表中国医学科研论文分析与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5期.李晶.[4].应当慎重对待零被引论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3期.孔朝霞.陈璐.[7].互联网+医学教育开启“人卫开放大学”之门中国医学数字教材与慕课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6期.王运平.[8].中国医学、法医学与解剖学关系之探析.《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3期.陈琦.[9].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在京成立.《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9期.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员部.[10].中国医学中的信息、系统和复杂性思想.《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4期.邬焜.二、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基于LibQUAL+®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被引次数:1作者:周琴.情报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3(学位年度)[2].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作者:魏民.情报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0(学位年度)[3].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方剂学数据库建立的研究.作者:陈桂卿.中西医结合基础内蒙古民族大学2012(学位年度)[4].近代日本汉洋医学之争探析——兼论日本岛国文化的特点.作者:邹小凤.世界历史四川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5].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被引次数:2作者:高晞.专门史复旦大学2008(学位年度)[6].中国医学作者撰写的英文研究性论文前言部分的体裁分析.被引次数:4作者:梁少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四军医大学2005(学位年度)[7].《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医观念中的人文世界》英译实践及译后总结.作者:楼佳伊.英语笔译浙江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8].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次数:1作者:宋阿霞.内科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0(学位年度)[9].五行学说与《黄帝内经》——论五行学说是怎样与古代中国医学合流的.被引次数:2作者:罗曼.中国哲学上海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10].当代中国医学 精神的模式构建及其实践意义.作者:许启彬. 学东南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医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Globalperformanc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verthreedecades.Fu,J.Y.Zhang,X.Zhao,Y.H.Chen,D.Z.Huang,M.H.《Scientometr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AllQuantitativeAspectsoftheScienceofScience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3[2]Adynamicmultiplereactionmonitoringmethodforthemultiplecomponentsquantificationofcomplex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NiuhuangShangqingpillasanexample.Liang,J.Wu,W.Y.Sun,G.X.Wang,D.D.Hou,J.J.Yang,W.Z.Jiang,B.H.Liu,X.Guo,D.A.《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ncludingelectrophoresisandotherseparationmethod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Identificationofrawcuscutaesemenanditsprocessedproducts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iodearraydetection/massspectrometrycombinedwithprinciplecomponentanalysis.Cheng,X.L.Xu,L.Y.Wei,F.Dong,L.Li,Z.M.Du,H.Xu,X.J.Guo,Z.Y.Ma,S.C.Li,X.R.Lin,R.C.《Journalofliquidchromatographyandrelatedtechnologi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5/8[4]Quickdete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Rhizoma'piecesbysurfaceenhancedRamanspectroscopy.HaoHuangHongShiShangyuanFengJuqiangLinWeiweiChenYunYuDuoLinQianXuRongChen《LaserPhys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devotedtoTheoreticalandExperimentalLaserResearchandAppli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5]Advancesinanalyticaltechnologiestoevaluatethequal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Jing,J.Parekh,H.S.Wei,M.Ren,W.C.Chen,S.B.《TrAC: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6]PhotoacousticSpectroscopyAnalysi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LuChenBinxingZhaoHongtaoXiaoRongshengTongChunmingGao《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rmo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8/9[7]Isothermaltitrationcalorimetryvs.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fingerprint:PredictionofadversedrugreactionsofcombinationforChinesemedicineinjections.Chen,L.Qiu,L.Yan,D.Zhang,P.Xue,F.Tan,M.Yan,Y.Du,X.Xiao,X.《Journalofthermalanalysisandcalorime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8]Determinationofxanthatinbyultr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coupledwithtriplequadrupolemassspectrometry:Applicationtopharmacokineticstudyofxanthatininratplasma.CuipingYanHuanLiYuWuDonghaoXieZebinWengBaochangCaiXiaoLiuWeidongLiZhipengChen《Journalofchromatography,B.Analyticaltechnologiesinthebiomedicalandlifescien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9]Acombinationofpharmacophoremodeling,moleculardockingandvirtualscreeningforiNOSinhibitorsfromChineseherbs.Wang,X.Ren,Z.He,Y.Xiang,Y.Zhang,Y.Qiao,Y.《Biomedic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10]Groupedpenalizationestimationoftheosteoporosisdatain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YangLiYichenQinanmingXieFengTian《Journalofappliedstatist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4四、中国医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医学大成》研究.曹丽娟,2011中国庆阳2011歧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2]《中国医学文摘中医》2011年度摘录基金文章统计.魏民.王梓宁.李琳.庞玉萍,201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2011年学术年会[3]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曹丽娟,2010“医家传记研究的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4]中文医学影像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为例.杜艳霞.史晓娟.孙超.赵娜,2015第十三届(2015)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5]从文献计量角度聚焦中国医学科技发展现状——中国医学科技国际论文计量分析.王敏.张玢.李海存.刘晓婷.许培扬,2009第九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6]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曹丽娟,2010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7]《中图法》四版“中国医学”类目设置质疑.任书俊,2009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文献信息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8]中

与虫王传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杂文创作,是鲁迅毕生最重要的事业,是他心血的主要结晶和创造力的重要标志。正是他那博大精深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的杂文创作, 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 文化史和文学史上无以伦比的地位。如果说,散文诗和记叙散文,分别表现鲁迅的个性和艺术风格的某一方面,那么在杂文中,我们却看到了鲁迅的灵魂,中华民族的灵魂。 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指出:现代杂文是“萌芽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这概括了中国现代杂文“打破传统的思想和手法” 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特征。 “五四”新文化运动原先是以“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为核心,猛烈批判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后来又扩展为广泛深入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这种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经常是以最便于攻战, 最便于启蒙宣传的杂文来进行的。这样,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自然就成为中国现代杂文的主要内容。鲁迅一再强调,他倡导议论性和批评性的杂文,为的是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的是打破中国社会这一“黑色大染缸”,为的是改变中国愚弱的“国民性”,为的是推进中国社会改革的顺利进行。这既是鲁迅一贯的思想,也是他对中国现代杂文创作历史经验的深刻理论概括。 鲁迅杂文的内容,可以用、冷峻、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来概括。具体说,它们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珍贵文献,是中国现代“社会相”的大全,是中华民族斗争史图的描绘,是对中国国民灵魂的深刻解剖 鲁迅看问题的冷峻尖锐, 源于他“多疑”、 “尖刻”的现代智慧。他在《两地书》中,一再谈到自己的这一思维特点。“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我的习性不大好,每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常有“疑心”。他还在《我还不能“带往”》一文中指出:“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所谓“仔细”、“多疑”、“尖刻”,正表明鲁迅思维的周密性,不肯轻信表面、主观、片面的观察所得出的简单化结论,而努力追求对社会现象及其矛盾着的各个侧面做精细的观察与思考。 写于1918年7月的《我之节烈观》,就很好地体现了鲁迅的这种思维特点。“节”(守寡)和“烈”(殉夫)是封建礼教摧残女性的“吃人”道德, 这个道德的始作俑者孔子对女性十分卑视, 他曾说过:“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鲁迅对此曾在《关于妇女解放》一文中加以诘难:“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孔子还竭力表彰妇女为了愚贞而惨死的“妇道”。北宋理学家程颐恪守儒教的道德观,鼓吹“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南宋朱熹更张皇其说,于是妇女节烈之风,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直到民国,北洋军阀政府还在表彰“节烈”。鲁迅用怀疑主义的否定眼光考察在中国曾被当成“天经地义”的“节烈观”,一口气提出了十个疑问: (1)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 (2)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 (3)表彰之后,有何效果? (4)节烈是否道德? (5)多妻主义的男子,有无表彰节烈的资格? (6)节烈这事何以发生,何以通行,何以不生改革? (7)节烈难么? (8)节烈苦么? (9)女子自己愿意节烈么? (10)节烈这事现代既然失去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节烈的女子岂非白苦一番么? 鲁迅像解剖尸体的医生一样,非常冷峻地把传统“节烈观”这具历史陈尸的里里外外、 前前后后、 正面反面,都做了透彻的探查剖析,层层驳斥了“表彰节烈”的荒谬悖逆。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的《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一文中说:“果戈理夸俄国人之善于给别人起名号--或者也是自夸--说是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这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见过被画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夸张了这人的特长--不论优点或弱点, 却更知道这是谁。” 鲁迅很赞赏“五四”时期钱玄同创造的“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认为只有自己创造的“革命小贩”和“洋场恶少”差可匹敌。其实除此之外,还有“捐班文人”、“粪帚文人”、“商定文豪”、“文坛鬼魅”等等,也都是“寥寥几笔”,就把对象“神情毕肖”勾画出来,让它逃到“天涯海角”也甩不掉的。此外,鲁迅还经常借助于荒诞的相似来比拟,造成一些最意想不到、最新颖奇特的组合。他在《匪笔三篇》中也认为:“这种拉扯牵连, 若即若离的思想, 自己也觉得近乎刻薄”如: (1)在《新药》中, 他把黔驴技穷、 失宠落寞的党国元老吴稚晖,比作宫女泄欲余下的药渣; (2)在《商贾的批评》中,他把“一知半解”的大学生林希隽砍杀杂文的高论,比作“孔雀翘起了尾巴,露出他的屁股眼”; (3)在《小品文的危机》中,他把上海“正在盛行,茶话酒谈,遍满小报的摊子上”的文人雅士的小品,比作“烟花女子,已经不能在弄堂里拉扯她的生意,只好涂脂抹粉,在夜里躄到马路上来了”; (4)在《“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中,他把三十年代国民党文人发起的 “民族主义文学” 发扬踔厉、慷慨悲歌的文章和诗歌,比作“落葬的行列里”“悲哀的哭声”; (5)在《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中,把大都描写三角恋爱的张资平小说,比作“△” 。 (四)所谓“深刻”,是指其观察、分析问题深刻,逻辑上无可辩驳,而且挖到历史的根脉、现实的底蕴、人的灵魂深处。 鲁迅最善于从民族多数成员身上去解剖国民的劣根性, 善于从“古老的鬼魂”和“祖传的老病”中去挖掘民族的阴暗面,从而使他杂文的思想达到惊人的高度和深度。更让我们叹服的是,鲁迅最善于选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心理习惯,作为他思想探索的“开发口”,一直挖掘到历史的底层,揭示出深广的社会、历史、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如《坟》中的《看镜有感》、 《说胡须》、 《灯下漫笔》、《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论“他妈的”》,每一篇杂文都是一口开掘不尽的思想深井,你会惊异于几面古镜,几根胡须,饭后闲谈时的传闻, 兑换钱币的心理变化, 乃至于几乎人人都挂在嘴边的“国骂”,竟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心理学等等的内涵,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本质。 如《看镜有感》,作者从家里的几面古铜镜子谈起,他发现汉唐的镜子周围和背后充满了外国风格的装饰,这在宋代以后几乎不可想象。鲁迅为此感叹: 遥想汉人多么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束,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气度,的确是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来的。鲁迅看镜有感,从汉唐艺术敢于猎取外来事物做装饰的闳放气度,谈到宋代文艺的国粹气味熏人,两相对比之下他得出了如下结论: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 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 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鲁迅的这段话很有启发意义,它教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分析,从表面虚伪的迹象中, 剖析出真实的心理状态来。 原来那种拒斥外来事物,宣扬国粹主义的行径,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对民族传统强有力的捍卫,实际上正如鲁迅所说,不过是缺乏民族自信力的孱弱心理的表现。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理论思维的一座高峰,是特别形式的一代诗史,是“鲁迅风”革命现实主义杂文洪流的强大源头,是一切杂文家智慧和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给你发了

飞魔战士(全五册)。。。你看百度百科里面介绍的,肯定就是你要的,是的,这本小说我也看过,是高中的时候在图书馆里面偶然翻到,然后看到的,当时觉得写得还不错,就是好几个人格,一个晕倒了,另外一个就出来了,一个死神的,一个毒虫王的,写得还蛮有趣蛮搞笑的,一直就想找这部小说看完来着,当时还有雷神什么的其他的都没看。。。

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第二个十年中,以刊登杂文为主的期刊大量涌现,杂文理论的论争和革命现实主义杂文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是现代杂文运动蓬勃发展并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就杂文创作本身而论,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和进步作家的战斗杂文,其队伍和影响日益壮大,成为这一时期社会舆论的中心。同时,战斗杂文反映现实更敏锐、更广泛、更深刻了,而且杂文的文体样式和艺术风格也更丰富、更多样了。当然,以鲁迅为代表的“鲁迅风”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杂文史上最重要的成果。聂绀弩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杂文卷》作序《杂文:侵入高尚的文学楼台》中就曾指出:如果只有鲁迅一个人,现代杂文就不能构成“史”。现代文学领域确实形成了杂文的写作群,尽管写杂文的人也很杂,但革命的、战斗的、健康的杂文毕竟是我国现代杂文的主流,构成这个主流的是左翼作家创造的杂文,这个主流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重要的一翼。鲁迅是中国现代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的开创者。他的杂文创作和理论主张,在杂文领域开辟了一条革命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左联”时期,鲁迅同瞿秋白、茅盾等人一起披荆斩棘,并肩战斗,并率领徐懋庸、唐弢、聂绀弩、王任叔、柯灵、周木斋等杂坛新秀,以革命杂文为战斗武器,向一切反动势力作集团式冲锋,构成了当时杂文创作的主潮,显示了所向披靡的威势。文学史上称为“鲁迅风”的杂文,就在“左联”这一时期形成。所谓“鲁迅风”杂文,就是鲁迅式的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它当然不能囊括中国现代杂文的一切,但无疑是中国现代杂文的主流。“鲁迅风”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打击敌人、匡正时弊、张扬真理,进行广泛、尖锐、巧妙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二)有自觉的美学追求和美学创造,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注重多样化、形象化的说理以及笔调的讽刺和幽默的杂文味,追求一种“理趣美”;(三)在杂文的艺术风格上,文体的样式上,不拘一格,随物赋形,允许有广阔自由的创造天地。“鲁迅风”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是一个比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广泛得多的概念,也是一个在时代的运动中不断流动、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概念。在鲁迅逝世后,有更多的杂文家,以鲁迅为导师,坚持鲁迅的方向,学习鲁迅的精神,继承和发展鲁迅的杂文传统。“鲁迅的方向”成为战斗杂文家的共同方向,鲁迅的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传统被更多的人所继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发扬光大。如上海成为“孤岛”时期,王任叔、周木斋、唐弢、柯灵、孔另境等人,自觉继承和发展鲁迅杂文战斗传统,以《导报》、《译报》、《华美晨报》和《鲁迅风》为阵地,发表战斗杂文,并结集出版了王任叔、唐弢、柯灵、周木斋、周黎庵、文载道六人的杂文合集《边鼓集》(1938年11月)和王任叔、唐弢、柯灵、周木斋、周黎庵、文载道、孔另境七人的杂文合集《横眉集》(1939年7月),使“孤岛”杂文创作有着很大的发展。他们在杂文中揭露日伪的血腥罪行,歌颂人民大众的抗日救国伟业,批判小市民的奴才意识,痛斥国民党当局种种使 “亲者痛,仇者快” 的倒行逆施,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在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文艺史册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他们的杂文被称为上“孤岛”时期“鲁迅风”杂文流派,是继“语丝”派、“现代评论” 派、“太白”派、“论语”派之后,中国现代杂文史上新出现的又一个杂文流派。王任叔等组成的上海“孤岛”时期“鲁迅风”杂文流派,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统一,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上海“孤岛”时期,起始于1937年11月12日国军从淞沪撤退, 截止于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历时4年又1个月。在“孤岛”时期之前,王任叔等七人或则互不认识,或则互不来往。 在杂文写作上, 或是自觉师承鲁迅战斗传统,或是自发受到鲁迅影响。上海沦陷后,抗日爱国的共同立场,使这几位经历、教养、思想、文风不相同的杂文作家,走到了一块,他们就从分散走向统一,都师承鲁迅杂文传统,以杂文为战斗武器,进行反法西斯、反日寇、反汉奸、反封建、反小市民意识的斗争。1938年王任叔在《边鼓集·弁言》中说:活在各个的角落里,面对着父母,妻儿,书牍,或灯光下孤独的影子; 俯仰于高楼大厦之间, 或踯躅于斗室蓬壁之中,我们是六个人,我们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的方式,有各自思索的天地,平时,我们也曾以笔写出自己的风貌, 心情, 社会的杂感,发表于报章杂志之上,相互之间也许早有了思想,情感的交融,但是我们的联系是疏远的,我们的力量是分散的。 然而八一三的炮声,把我们的心脏全都震动得抖起来了。不,是全民族的心脏抖起来了。愤怒的抖,力的抖,正义与人道的抖--直到十一月十二日,国军退出了上海,我们的心脏就抖成了一个。我们从各个的角落里流了出来,仿佛碎散的水银,融成了沉重的一块。我们联合在一起,我们结集在一条战线上了。王任叔的叙述,告诉我们上海“孤岛”时期“鲁迅风”杂文流派的成员,怎样从以往的“疏远”“分散”的散兵游勇,成为“结集在一条战线上”的战士的经过,实际上宣告他们这一杂文流“融成了沉重的一块”,已经形成了。1939年是“鲁迅风”杂文流派向前发展的阶段,《横眉集》的七位作者,集资合股创办了以刊登杂文为主的综合性文艺期刊《鲁迅风》, 从1月11日创刊至9月5日被迫停刊,历时九个月,共出版19期,是上海“孤岛”时期影响最大的杂文期刊。随着“孤岛”局势的恶化,加上1941年周木斋病逝,王任叔离沪赴印度尼西亚,“鲁迅风”杂文流派终于解体。王任叔(1901-1972),浙江奉化人,常用笔名巴人。从1926年在《文学周报》上发表杂文始,至1946年,他写有杂文650篇左右,其中六分之五创作于1938年至1941年的上海“孤岛”时期。此期王任叔创作的杂文数量之多,没有一个作家能与之相比。除了合集外,他的杂文专集有《扪虱谈》(1939年)、《生活·思索与学习》(1940年)、《边风录》(1945年)、《学习与战斗》(1946年)。王任叔“孤岛”时期的杂文,围绕着抗日救亡这一最大的现实问题,从国内到国外, 从现实到历史, 从黑暗到光明,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民情风俗、道德伦理,他的笔尖无不触及。王任叔的杂文纵横驰骋,议论风发,像鲁迅的杂文一样,对现实进行了极其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是了解“孤岛”时期社会的“动态”和人们的“心态”的好材料,有着历史文献的价值。如上海沦陷后,不少人虽然不像汉奸那样公开投敌,但在关乎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依然超然度外地“看热闹”,热衷于“发财”,盲目地做“顺民”,得过且过地“混日子”,甚至阿谀吹捧、迷信守旧、自吹自擂、欺敲诈。 对此, 王任叔在《“生命的思索”》等杂文中,一方面把这些病态的精神解剖开来,像镜子一样照出国民性中的“劣迹”, 另一方面则着重分析它们的危害, 敦促人们迅速惊醒过来,行动起来, 同心同德抗日救国。 王任叔将这类市民与陆游的爱国热忱和为国捐躯的英烈进行鲜明对比之后,深沉而又热切地写道:“自己活得写意的另一面, 便是别人死得伤心。 以此而责敌人与汉奸, 不是我们的企望, 因为野兽不懂得思索。我们只希望全上海市民,懂得这个道理,节约生活上的奢侈,也就救了这个国家。不要为一己的幸福,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幸福,而争取大多数人的幸福。”这决不是一般的悲天悯人、劝善惩恶,而是对民族命运的忧患,对善良的弱者和愚昧者的感同身受的关切。王任叔的杂文,观察敏锐,思想深刻,体式丰富,格调多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以杂文集《边风录》为例,其中有《七月》、《八月》等抒情色彩浓厚的政论性杂文;有散文诗式的杂文,如《站在壁角的人》、《烈士与战士》、《战士与乏虫》;有书札类的杂文,如《一个反响》、《与天佐论个人主义书》;有三言两语的偶语类杂文, 如《偶语六则》; 有杂记性的杂文,如《螺室杂记》;有剪报加上按语、评点式的杂文,如《剪贴之余》;有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和比较性的杂文,如《鲁迅与高尔基》、《鲁迅先生的眼力》;有回忆录式的杂文,如《我和鲁迅的关涉》;最多的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句话、某一种论调、某一类人、某一种人情世故,进行记叙描写、 联类生发、 直抒爱憎的社会评论性的杂文,如《说笋之类》、《杂家,打杂,无事忙,文坛上“华威先生”》、《“没有法子”》、《脸谱主义者》、《谋略及其他》、《出卖伤风》等。以上各类杂文,体式不同,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自然也就各异。 周木斋(1910-1941),江苏武进人。抗战前,周木斋在《申报·自由谈》、《太白》、《新语林》和《涛声》等刊物上,发表过许多思想尖锐、具有思辨色彩的战斗杂文。抗战爆发后,他身处环璄险恶的上海“孤岛”,而且贫病交困,然而心中却燃烧着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他坚决捍卫鲁迅杂文的战斗传统,创作了一批博识机智、析理精微的“鲁迅风”战斗杂文。他的杂文,除了合集外,生前还结集出版了《消长集》。周木斋在 《〈消长集〉前记》 中,自述 “戆脾气” 和“辩证癖”,而形诸文字,便是他的杂文“喜欢说理”。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周木斋的杂文是以思辨性著称的,宗珏在1939年所写的《从“孤岛”杂文所看到的“鲁迅风”》一文中,就认为周木斋的杂文是“思辨性的杂文”。他善于多侧面、多层次地剖析问题,他喜欢从事物的联系中, 对事物加以比较, 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 从现象突入本质。如抗日战争中,汪精卫从国府称病出发,发表了投降卖国的“艳电”。 这是当时轰动全国的政治事件, 周木斋发在1939年1月18日《鲁迅风》第2期上的《凌迟》,就是一篇燃烧着憎恶烈火、无情声讨汪精卫的战斗檄文。急速转折突进的语言节奏、析骨剔髓的犀利而又辩证的剖析是这篇杂文的特点,它表现了周木斋善于捕捉矛盾、分析矛盾、从中透视事物本质的思辨才能。作者巧妙抓住汪精卫政治生涯中称病出走这一习惯性动作进行层层剖析“汪精卫在过去,一不如意--他的私意,总是称病:心脏病啦,糖尿症啦,脉搏间断啦,……而病,总是在出走后,养病时称的,可知称病以前倒又健跃得很”。在周木斋看来,“称病”和“出走”是个矛盾,既然“病”了却又能“走”,可见“健跃得很”,并不是生理上的“病”,而是一种“政治病--心病”,是一种“卖弄风骚”。“心病”有大小轻重,是作为矛盾过程展开的,过去“病”是小病,仅是“卖弄风骚”而已,这一次是“丧心病狂”,是“大拍卖”,把自己、民族、国家乃至友邦都出卖了。而汪精卫这么做,是基于要当“奴隶总管的心理”,其结果只不过是充当日寇麾下的一条走狗而已,这其实是“大蚀本”,而这也正是一个致命而尖锐的矛盾。 周木斋愤激的揭露, 无情的鞭挞,犀利而又入微的辩证剖析, 不仅把这个汉奸卖国贼的灵魂 “枭首通衢”,“凌迟”“示众”,而且把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影痕》可说是三言两语的哲理性散文诗,但周木斋把它们收入《消长集》中,这也可以说是浓缩的、微型的杂文。且看以下文句:“止戈为武”。——和平含着杀心。“和平”是名词,也是代名词,消赃的,投降的,苟安的。“与虎谋皮”,虎与人谋什么?希望“放弃侵略”,侵略希望放弃什么?在这里,一般杂文那层次繁复、细致入微的辩证推理被省略了,只有三言两语、斩截明快、言简意赅的判断。这类文字遒劲隽妙,耐人咀嚼,同样闪烁着辩证思维的诗意光辉。唐弢(1913-1992),浙江镇海人。在“左联”时期,他就曾与徐懋庸并称杂坛“双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是杂文创作数量较多、 艺术成就较高的影响较大的战斗杂文家。 他这时的杂文,除收入合集外,还有《投影集》(1940年)、《劳薪集》(1941年)、《短长书》(1947年)和《识小录》(1947年)等。另外,从1945年春起,唐弢在《万象》、《文汇报·笔会》、《联合晚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独创一格的“书话”上百篇。唐弢这时的杂文,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杂文,一类是带有文学考证、研究性质的学术性和文学性相统一的“书话”。他的杂文或针砭时弊、扫荡秽丑,或抗争现实、解剖历史,或鼓舞斗志、呼唤光明,表现了历史的脉动,留下了大时代的“眉目”,喊出了人民的心声。唐弢这时杂文的内容特别丰富,这也直接决定了文章格式、写法和风格的丰富多彩。他写得最多的是直面现实的政治风云、世道人心和文坛鬼魅的短评和杂感;也有“读史札记”式的长篇杂文,如《东南琐谈》、《马士英和阮大铖》、《谈张苍水》等;还有文艺研究性质的杂文,如关于鲁迅思想和著作研究的,谈历史题材问题的,论文艺大众化、民族化的,论讽刺艺术的,论文艺翻译的等等;还有批注体的杂文,如《蛆沫集批注》;诗话体的杂文,如《小卒过河》,以及休刊词、校后记和编后记等;至于“书话”体杂文,那更是作家的一种创造了。唐弢这一时期的杂文,有不少是以逻辑推理形式出现的,无论立论还是驳论,都条分缕析,见解精辟。但更大量的杂文,没有三段论式的理论框架,议论常常和记叙、描写、抒情、对话、引述相结合,在对社会人生的抒写中, 表现自己的切身感受, 从而使这些杂文既充满理趣, 又笼罩着浓郁的艺术气氛, 评论家称之为“抒感性的杂文”。 唐弢这种“抒感性的杂文”, 注重形象化说理。他常借一幅画、一首诗、一个传说故事、一些历史人物和文学人物起兴,巧妙地把读者引导到杂文的议论中心上来,使议论获得直感、形象的生命,使直感、形象的东西因和议论结合而得以深化。 如写于1938年11月9日的《从“抓周”说起》,是纪念上海沦陷一周年的。文章从蔡若虹发表在《译报周刊》上的一幅漫画 《抓周》 说起。中国有个传统习俗,孩子周岁时,在他面前罗列百工士子的用具,让他抓取一种,以预测他将来的志向。这幅漫画里的日本孩子“抓住了战神前面的十字架”,而中国孩子,则“抓和平神前面的短剑”——“一把复仇的短剑”,一把“将插在侵略者的心上”的短剑。这幅画是意味深长的。一个童稚的孩子尚且知道抓起短剑战斗,何况饱经忧患、热恋故土的成人。作者从孩子的“抓周”和上海人民沦陷一周年来的觉醒、奋起中,找到了契合点,为他的议论创造了强有力的依托。因而,他在文中所说的,“上海,从刀丛,从箭林,从鞭影火光里长大了起来”,上“从血污里再生”,将“永远是真正中国人的上海”,有着强大的说服力。唐弢这些“抒感性的杂文”,大都篇幅不长,笔法娴熟,文字洗炼,词采丰富,抒情味很浓。柯灵(1909-2000),浙江绍兴人。1931年冬到上海后,一直从事报刊编辑和电影、话剧活动,也是这一时期坚持在上海战斗的有影响的杂文作家。他的杂文集有《市楼独唱》(1940年)等。柯灵杂文的艺术形式是比较丰富多样的。他写得最多的是直面现实的短评和杂感, 这类杂文现实性强, 大多感情激烈,文字清丽潇洒,写得明快质直。其中像《街头人语》和《街头闲话》,都是直接批评时政的短评,短小精悍,锋利深刻,达到了一定的力度和深度。如《街头人语》(之一)抨击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独裁和劫收: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道同风。--这叫做“统一”。皮带,皮绑腿,大皮包。--这是“三皮主义”。金子,房子,车子,女子,面子。--这是“五子登科”。你当它正经,它是开玩笑;说它是笑话,偏又是事实。中国的政治,就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这样的短评,确是锋利的匕首和投枪,正如柯灵自己所说:“我以杂文的形式驱遣愤怒,而以散文的形式抒发忧郁。”而像《禁书诗话》等是诗话体杂文,《玉佛寺传奇》则是杂剧散曲体杂文。这些杂文仿效鲁迅和瞿秋白合作的诗话体杂文《王道诗话》及杂剧散曲体杂文《曲的解放》,匠心巧运,把对时事世态的抨击和讽喻,融入中国传统的诗话、杂剧、散曲等民族形式之中, 别开生面, 令人耳目一新。 柯灵写于1940年的《从“目莲戏”说起》和《神、鬼、人》中的《关于土地》、《关于女吊》、《关于拳教师》等几篇杂文,也很有特色,可以说是“立体风土画”和有的放矢的现实评论的融合。柯灵是绍兴人,与鲁迅同乡。鲁迅小说、散文和杂文中所写的土谷祠,民间戏曲中的“女吊”和“二丑”,绍兴一带的风土习俗和人情世态,他也是熟稔的。柯灵的这些杂文,从鲁迅的名作中汲取灵感和素材,加上他自己的创造,不仅给读者奉献了形神毕肖、绘声绘影“立体风土画”,而且坚持了解剖和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表现了他对某些人情世态睿智掘发的启示,具有较长久的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我也在找,很多年前看的小说,租的书看的,被老师收掉了,才看一点点。

与木铎传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木铎有心的意思:木铎有心是木心先生的笔名,来自孔子学生对孔子的评价“夫子木铎有心”。木铎有号角之意,在英国意思是一个男子很坚强,有一颗橡树一样的心。可以想到木心对于艺术的追求,那种不在任何文学圈的孤独。与孔子一样都有一种“淑世精神”。

"夫子木铎有心 "------读木心作品有感一,木心是谁?“木心可能是我们时代惟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陈丹青这样说。而陈村以为:“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依然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他呼吁真正热爱中文的朋友,读读木心;读了木心,那些自我高大的写手们会“立刻矮下去瘪下去并好笑起来”。孙郁视木心为“游走于世界的狂士”,李静读出“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学家”。且不说这样的评价是不是夸大了,但心里面知道这个作家是对我胃口的,使我所有的感官折服于这些绮丽的文字。木心先生,本名孙璞,原名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文原名的拼音为SunPu,海外华人文化界传奇式大师,画家,作家。 1927年2月14日出生于乌镇东栅栏杆桥老宅,5岁时迁居东栅财神湾的孙家花园。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毕业,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1982年移居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木心曾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狱中,木心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到国外后,他把主要经历放在写作上,自1984至2000,他已出版了十多本小说、散文和诗集,著作: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会吾中》;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The Windsor Cemetery Diary 》等;他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这也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现在,木心在台湾和纽约的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有一批人会定期到他的居所听他习文授课。一批当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深受其艺术影响。二,不规则的奇异美我喜欢他的作品,是因为在其中读到了不规则的奇异美,不着边际,不像诗的诗,不本分的散文,但还是无可救药地浸濡在他的文字当中。就好像下了一场彩色的雨,觉得怪异但不得不爱。他的作品让人觉得惊奇,不知道从何而来。它有着一个原始的抒情的灵魂。我喜欢用灵动去评说木心,因为这一份灵动,于曲曲折折中,让木心的文学焕发出了一种智性之美。读木心的文字,很随性,随情,闲闲的、短短的文字,很小的细节,但沉思却是深深的,有一种不断向里深入的奇异美感。他说,臻于艺术最上乘的,不是才华,不是教养,不是功力,不是思想,是陶渊明、莫扎特的那种东西。它就是天性。三,“你是含苞待放的哲学家”木心的文风有突出而独异的特质,内蕴着浓郁的哲理意味。他的散文惯于从生活细节、小事件中体悟出一点哲理的意趣。他说,酸甜苦辣我都尝过,诗甜,散文酸,小说苦,评论辣。我以咸为主,调以其它各味而成为我的散文,即:我写散文是把诗、小说、评论融合在一起写的。以味论文可谓中国文学品评的新异模式,在“滋味”的通感式表达中我们大约可以初步意会其散文之独特风格,带着这一初尝之味接下来细细品味其意趣。使其作品趣味盎然、生机自显。尽管木心称思想性只能成为小说很远很远的地平线一般的远景,但在他的文本世界中依然哲思四溢。四,古今中外的融合体很难想象这样的作品是出于上个世纪的,而这个人也已经是一个八旬老者。我一度以为这样的作品不属于这个规矩本分的年代,更像是写给未来的文字。“我的目标读者不仅是当代的,也可以是未来的人,是喜欢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木心先生这样说。他就是这样踏着古文又踩着今文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古文今文焊接得好,那焊疤尤美。”瞧瞧这华丽而诡异的文字,会让学中文的我惊讶得不寒而栗。以下的话,恐怕任何中国作家都不曾这样想、并这样表白过:“欧罗巴文化是我的施洗约翰,美国是我的约旦河,而耶稣在我的心中。”这恐怕跟作者的人生历程有关,从前是一个立志于写字的中国传统文人,但在那个文化浩劫的年代,笔耕不辍的他放弃钢笔拿起绘笔在另一个领域表达着钢笔被迫无法表达的绮丽。而再后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去了陌生的国度,一个崭新的美利坚共和国,与另一种文化碰撞并融合。有人说,流亡作家有两种,一种是浪迹之初抖搂劲写,不久才气消耗殆尽,只落得枯死异邦的结局,一种是旧阅历得到了新的印证,层次的深化导向度的扩展,即您所说的带根的流浪人,像昆德拉。我想,木心先生就是后面这种吧。正如他说说的:"我不喜欢哭哭啼啼,小女儿一样,要么就天地之间放声大哭,要么就闷声不响。就怕吃一点苦啊,讲不完地讲。而且聪明的读者能够读懂,我如此克制悲伤,我有多悲伤。历史在向前进,个人的悲喜祸福都化掉了。我对自己有一个约束:从前有信仰的人最后以死殉道,我以‘不死’殉道。‘文革’期间,多少人自杀,一死了之,这是容易的,而活下去苦啊,我选难的。可以死的机会很多,我都挺过来了。监狱里面,饭吃不下,硬塞也要活下去。小时候,家里几代传下来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后来那么苦,可是你看曹雪芹笔下的史湘云,后来要饭了,贾宝玉,敲更了。真正的贵族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一个意大利作家写过,贵族到没落的时候愈发显得贵如."“木心”取自孔子的学生所说“夫子木铎有心”,木铎指号角之意,另一层意思则是,在英国说一个男人很坚强,就说你有一颗橡树的心,即木心。“是的,我一直保留着中国护照,因为我知道有朝一日我会回来的。”而如今,他已经回来,回到那个枕水江南----乌镇。这样一个作家,使我在百般无奈和灵魂空虚之际,有了幸福的期许。最后用木心先生的一句话做结吧;"假如我曾经不幸过,那也没什么,因为我知道我幸福过,我的幸福在一瞬间密度已足够."

铎(铎)duó 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木~。铃~。~舞。徇以木铎。——《周礼·小宰》金jīn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声(a.钲声;b.钟声)。~鼓(锣鼓)。“木铎”和“金声”,都是古代的乐器或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木铎金声”是什么意思呢? 《论语·八佾第三》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据文献说,“铎”大约起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以木为舌者称为木铎,以金为舌者则称金铎;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政;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孔子以木铎自况,说自己是上天派来教化民众的。因为孔子长年从事教育,此后“木铎”就成了教师的别名,木铎的木舌就可被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 所以北师大便以“木铎”作为校徽标志物,而一所大学以匡天下的象征物———“木铎”为自己的标志,也足见其雄心。 北师大的“木铎金声”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编辑本段]注释 日:太阳。 东:到东方。 游:游历,游学。 辩斗:争辩。 辩:辩论;斗:争斗 其:指代两小儿。 故:原因,缘故。 以:认为。 去:距离。 初:刚刚。 中:中午 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者:……的太阳。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伸手`伸出。 汤:热水。 决:判定,判断。 孰:谁,哪一个。 汝:你。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谁说你见多识广呢?)孰:谁。为:通“谓”。“知”通“智”,智慧。 乎:呢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沧沧凉凉:比喻太阳刚升出来时十分凉爽。 知:知识。智慧。[编辑本段]译文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而中午是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篷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而略带寒意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编辑本段]读法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编辑本段]中心思想 一、要有探究自然的精神。 二、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 三、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六、片面的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编辑本段]科学解释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事实上由于中午的太阳辐射过于强烈,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的大小是不现实的。这可能也是造成了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午的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点,而日出日落的太阳是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圆形。 还有,中午比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比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比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比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在学习的时候,可能老师都会说是一样的距离!而真正的答案有2个!相对论我想都知道!就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在一个点做对照。也就是说在文中应该有2个中心点,一个就是地球,一个就是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如果以地球为中心点,那么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不变的在早上还是中午时都是一样的。如果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那么就应该是中午的时候会更近些。都知道太阳和地球都是球体.那我们先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地区圆行的正上方,而太阳就假设到地球的左边。这时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看到的太阳就是早晨的太阳。而只要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太阳的正下方那么这时的太阳就是中午的太阳.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时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在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时。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离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较远。而文中当时的两个小孩根本不知道地球,所以他们是以自己所在的地区做中心点。这就能判断出谁对谁错了。[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 《列子》被禁。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 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的人也说是孔子所著,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以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各,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庄子《逍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飘然飞行,追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为冲虚真经。[编辑本段]人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是“至圣”,孟子是“外王” 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东夷族)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再下孔子。孔子的伟大思想与孔子母亲有很大关系,其母颜征在和他的外祖父颜襄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颜征在的教学理念简直是先进了两千年。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来排序,就以孟、仲、叔、季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长的(大哥或大姐)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作《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编辑本段]实词的运用 词类活用 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通假字 知:通“智”,智慧 为:通“谓”,说一词多义 此不为:这不是.....。为,是。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为,通“谓”,说。古今异义 盘盂: 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子。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今义:用来装痰、垃圾、人的排泄物的盘子。 汤: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 忽略地球公转,只考虑自转,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小得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查阅课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也可布置学生课前就“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无变化?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些,中午却看起来小?为什么早晨感觉凉些,中午热些”等问题自己搜集资料。 2.本文虽行文简洁,但古今字义不同仍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如在现代文中很少出现的“乎”这一语气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解决这一难点建议分三步。(1)学生在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对于学生不懂的,教师可稍作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2)反复诵读,理解故事的内容。(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一下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些什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对于文章结尾,孔子“不能决也”,应让学生知道,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是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孔子“不能决”是可以理解的。可见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教学时不要把两小儿笑话孔子作为主旨去理解。 4.初学文言文,反复诵读是最主要的方法。学习本文仍应注重指导朗读。朗读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读好句中的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的语言、对话描写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 第二自然段,两小儿针对太阳在不同时间与地球距离的远近摆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应该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两小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 第三、四自然段两小儿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结构一致,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注意反问句的读法。其中“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语调,这样才会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亟待解决的高潮。 第五自然段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也采用反问句式,这里应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应指导学生读出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应注意范读、领读。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5.课后扩展。建议安排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活动前,教师提供活动构想: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遇到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活动中,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参考资料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3.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

与有趣沙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例文:王 丽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实验学校 河南 商丘 2010-06-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

因此,作文教学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针对当今的作文教学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1 模仿例文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训练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模仿的形式,由教师提供一些模仿的句子和文章,让学生先品位、鉴赏,然后再去学写、仿写,以期达到模仿的目的。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一部分同学克服语言呆板、不够生动,谋篇布局杂乱无序的毛病,提高其写作能力。因此在平时加强仿写的训练,就能达到生动的目的。

如: (1)仿照下面的一句话,另写一句结构相似、内容丰富且有一定哲理的话。 蜜蜂和蝴蝶虽然都在花间飞舞,但一个在创造,一个却在虚度。

创造者给生活奉献的是甜美的蜜糖,虚度者留下的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垃圾。哲人和庸人虽然都在人世间生活,但一个在思考,一个却在蹉跎。

思考者给人类留下的是智慧的结晶,蹉跎者留下的是一串杂乱无章的脚印。 (2)仿照下面句子续写两个句子,形成一个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眼流淌于夏日的甘泉,使心田干涸的人得到真情的滋润;爱心是一个飞翔在人间的天使,使饱受苦难的人获得幸福的关爱;爱心是一个平静而安全的港湾,使历经风暴的人找到家的温馨;爱心是一块出现在沙漠中的绿洲,使困于饥渴的人看到生命的曙光。 经过反复的句、段模仿训练后再进行全篇训练,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就会消除,模仿起来也如鱼得水,写作能力也会像诗句中写的一样“润物细无声”。

2 走进生活,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社会生活千姿百态。能触动我们情思、引起我们共鸣的事物层出不穷,数不胜数。

然而,有些学生却在写作时苦思冥想,搜肠刮肚,总感到无话可说、无文可作,甚至抱怨生活的单调。其实,“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激动人心的有趣的事情在我们周围发生。

正如罗素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我们只有独具慧眼,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发现其潜在的意义,才能抓住机遇,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新意。

譬如,朱自清把写作的目光投注到他父亲的“背影”上,从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背影》;鲁迅在百草园中,用他那独特的笔触给我们展现了一片令人神往的乐土;茅盾也是在驱车黄土高原后,把那坚强不屈的白杨树与北方的抗日军民联成一体,给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义。其实,只要细心观察生活,我们就可以从一些看似平凡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其独特的。

论文格式要求 文章标题(四号,黑体,居中) 作者姓名(五号,宋体,居中) 单位名称(五号宋体,居中,含地址邮箱) 摘要:单个段落,字数不多于250个,五号字。

摘要(三句话:1、文章意义;2、文章主要内容,包括主要思想,方法,结论;3、成果应用领域,意义) 关键词:5号字小写,不超过5个词。 英文名称:小四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内容与中文对应 英文摘要:五号TimesNewRoman字体,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 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对应 1.一级标题,小四宋体, 加粗,左对齐 1.1 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左对齐 正文:五号宋体,两端分散对齐。

行间距16磅。中文用宋体,西文和数字用TimesNewRoman字体。

正文需要5000-8000字。 整篇文章应适用A4(210*297mm)白纸,单张纸,左2.19cm;右2.14cm;上3.0cm;下2.25cm。

图表均需有编号和名称,图名在图下面,表名在表上面,并应严格按照其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 所有引用的文献应以出现次序进行排列。

参考文献按照以下格式: [1] 黄小平,黄良民.大鹏湾水动力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热带海洋学报,2003,22(5):47-54.(期刊) [2] 方子云.水资源保护手册[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书) [3] 曹斌. 云南兰坪矿山开发重金属污染环境评价[D],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8(学位论文) 网络文章和研究报告不属正式出版物,不列入参考文献,但在当页下面可作标注。

先跟你讲一下2000字的论文范文格式,照个这个格式来,才能进行论文的写作,也会跟你分享一篇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吧,望采纳!2000字论文范文的基本格式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的统一要求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具有开创性研究成果,或在研究工作中具有新的见解,并据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相应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为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学位论文的撰写、打印及装订格式,并便于储存、检索、利用及交流等,特制定如下要求:一、毕业论文内容和格式学位论文用纸规格为A4,页面上边距和左边距分别为3 cm,下边距和右边距分别为2.5 cm。页眉:奇页页眉为“长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偶页页眉为论文题目(不包括副题目),居中,5号宋体字,页边距为2 cm。

页脚:需设置页码,页码从正文第一页开始编写,用阿拉伯数字编排,正文以前包括摘要的页码用罗马数字,一律居中。1、封面:封面内容包括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系(部)、专业、毕业时间等信息,此页不编排页码。

2、题目:题目应概括整个论文最主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3、摘要:① 正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学位论文摘要约300~500字,应说明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

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② 英文摘要在文后(参考文献后),内容与中文同,不超过250个实词,上方应有英文题目。

第二行写学生姓名,指导老师…等信息;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便于交流。外文论文(设计)的中文摘要放在英文摘要后面编排。

本内容转载于top期刊论文网中文摘要:(1)标题小4号黑体,1.5行距,段前0行,段后0行;(2)主体部分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3)关键词:小4号宋体。英文摘要:(1)题目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1.5行距,段前0行,段后0行;(2)主体部分用5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3)关键词:小4号Times New Roman。

4、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即一级、二级标题)及页码。目录要求标题层次清晰,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

(1)“目录”二字,中间空2格,小2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距;(2)主体部分用小4号宋体,左对齐,段前段后为0,1.5倍行距;5、引言:在论文正文前,应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对本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有针对性的简要综合评述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等。6、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

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包括:①理论分析;②研究材料和实验计算方法;③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1)正文部分① 正文标题:1级标题:黑体4号字,段前0.5行,段后0.5行;2级标题:宋体加黑,小4号字,段前0.5行,段后0行;3级标题:楷体GB2312,小4号字,Times New Roman;② 正文内容:宋体小4号字,首行缩进,1.5行距。

引言和正文凡是引用文献处,应在引用句后括号[ ]内标明1 2 3 ,上标。示例为:[1]。

(2)量和单位各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3)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应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的统一规定正确使用,忌误用和含糊混乱。(4)外文字母外文字母采用我国规定和国际通用的有关标准写法。

要分清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脚码。(5)公式公式一般居中放置;小4号宋体,公式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公式下有说明时,应在顶格处标明“注:”。较长公式的转行应在运算符号处。

(6)表格和插图① 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

表内内容应对齐,表内数字、文字连续重复时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或符号代替。表内有整段文字时,起行处空一格,回行顶格,最后不用标点符号。

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中文五号宋体字,Times New Roman.,表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表格用三线表。

表头文字宋体加粗,表内文字宋体5号。② 插图。

每幅图应有自己的图序和图题。一般要求采用计算机制图。

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中文为五号宋体字,5号Times New Roman.。图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

③ 图、表中的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小5字体,字母顺序编号。7、结论: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

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应认真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己的新见解的意义,也可以在结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其书写格式应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1)只列作者阅读。

简单的说:一般由7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3)英文摘要和关键词,(4)目录,(5)正文,(6)参考文献,(7)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1)封面(采用学校统一规定的封面)(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应将学位论文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约300~500字左右(限一页),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要突出本论文的创新点,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

(3)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4)目录 标题应简明扼要并标明页号。(5)正文 毕业论文一般要求不少于8000字,内容一般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分析与讨论、研究成果、结论及展望。

(6)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7)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指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主要运用何种理论,要达到的目的。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有几种写法:

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

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现在的论文,只要是原创都要收费,一篇完整的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商业社会也没办法谁愿意免费给你写论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你在这问也没用,我去年的论文找参考文献。

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诸葛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文库写的】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然后,选题,你的题==================质量还不错,你可以去看下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

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

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想没人可以回答了。

大致可以分为造园学,景观设计学,景观学,风景园林学,景园营造学,地景学。还有有的人建议用LA。找找小彭老师吧。

摘要: 在现代,由于高度工业化,现代化和人口迅猛增长,世界各国,都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自然与人工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全人类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和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社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严重威胁,在此严峻局面下,仍然要保持生存环境不受破坏,自然资源不致浪费。那就需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特殊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验·、这种新的专业,我们现在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它就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L.A)。这个专业在18世纪以前,是从欧洲13世纪的造园术发展而来的。到了19世纪,这种新的专业(L.A)的名称,是由美国Landcape Architects 之父,F.L.Olmsted (奥尔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来的,专业的核心应是"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当今,(21世纪)这个专业的领域,已经扩大到地球表层规划的范畴。中国(包括政府、学会、行业、大学的专业设置),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把Landcape Architecture这一专业名称译成:"风景园林"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关键词:地球表层规划;风景园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风景造园;造园艺术文章编号:1000-6664(2002)04-0007-06 中图分类号:TU-098.4 文献标识码:A 1 工业革命和城市化(18世纪中叶)以前,西方园林学科的发展 1.1造园时代:造园术(Garden Craft)、造园(Garden Making)、园林设计(Garden Design)、造园艺术(Garden Art) 欧美国家在18世纪中叶以前手工业时期,只有供皇帝使用的猎苑(Hunting Park)(相当于中国周文王之囿)、皇家营苑、王子或贵族的城堡园林、贵族的别墅(Villa),园林、寺庙园林、富裕阶层的私园。其中,猎苑和寺庙的圣林是自然的或半自然的。其余都是人工建造的。因此,园林必须是人工建造的。欧洲18世纪以前的自然风景不能称为garden,只能称为park。这个park与后来的urban park,publicpark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是人工建造的,而前者是自然的。当时的人造园林有下列许多类型: (1)果园(fruit Garden)、厨园(Kitchen Garden)、药草园~Herb Garden),这一类园林,是园艺学科的园林,以果品、蔬菜、药草等实用功能为主,不能列入园林艺术范畴。 (2)绿色雕塑园(Topiau:Garden):迷园(Maze、Labyrinth)、结纹园(Knot Garden)、花坛园(Parterre)(主要是把许多knot Garden和许多Carpet bed毛毡花坛组成一个中轴对称的花坛群),这类园林的布局造景都是中轴对称的,可算是一种几何式美术作品。 (3)阶地露坛式园林(Terraee Garden):是意大利山坡较大型的园林,是建造在山坡梯形台阶地上的几何式园林,这类园林,可列入园林艺术类型。 (4)平地几何式园林(Flate Geometrit:Garden):法国、巴黎郊区由勒.纳特亥(Le Notre)设计的“凡尔赛营苑“(Versailles),是这一类大型园林艺术的“典范“,是西方几何式园林艺术的顶峰。 这个时期的园林中,第一类是实用园林,没有什么艺术设计,都是由园丁或园主人自行安排建造的,是小型的。第二类是中型的,有美术没计,中轴对称,有的场合也配上水池、喷泉、雕塑或花架、亭、榭。一般布置在别墅、住宅建筑物外围,花园不是主体而是配体,是美术创作,但不是艺术创作。第三类是大型主题园林,包括阶地露坛式园林与平地几何式园林像凡尔赛宫苑,面积近万亩(约666hm2),是西方园林艺术的代表。当时的园林设计、施工、管理也没有专业的分工,都是由一个园丁(gardener)完成的。凡尔赛宫苑面积虽近万亩,但人工建造部分,不超过4000亩(约266hm2),中国完全由人工建造的圆明园,也不过5000亩(约333hm2)。由于面积不大,所以,即使没有生态学知识,也还可以应付。而且,当时西方的生态学还没有问世。 总之,那个时期的园林,除少数主题园林以外,大多数只是建筑的延伸和扩大部分,是室外的绿色建筑。西方的几何式整形园林与中国的自然式山水派园林是完全对立的。由于大城市还没有出现,所以也根本没有供城市居民共同享用的"公园"(public garden,urban garden)。法国的凡尔赛宫苑的主要规划师勒.纳特亥起初师从宫廷画师,后来又跟随父亲(宫廷园丁)在宫廷中从事园艺师助手的工作,所以有机会多年在宫廷中学习园艺和造园工作。他当时被称为:"王者之造园师和造园师之王"(the gardener of kings and king of gardeners)。当时,即使像勒·纳特亥这样的造园大师也没有从事几万亩以上的城市大公园、田园城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或风景名胜区规划工作的机会。 1.2风景造园时期(Landscape Gardening) 18世纪中叶,欧洲发生工业革命,接着出现了城市化,城市居民厌倦了那种精雕细刻、修剪整形、中轴对称、了无生趣、费工费钱的几何式园林。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充满生趣的自然山水式园林,通过乾隆的画师、法国传教士王致诚传入欧洲,震动了整个欧洲园林界,以致英国的整形几何式园林在18世纪后期几乎完全消失。 (1)赖普敦(Humphrey Repton)(?-1818年)与风景造园学(Landscape Gardening) 赖普敦是英国第一位造园家,他提出了"风景造园学"(Landscape Gardening)和"风景造园师"的专门名词。他曾说:"只有把风景画家和园丁(花匠)两者的才能合二为一,才能获得园林艺术的圆满成就。" (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The English Landscape School)的产生 肯特(William Kent)是早期英国自然风景式造园家,他抛弃了几何式园林,代之以自然风景式园林。他说:"大自然是厌恶直线的",他把前人遗留下来的通直的林荫大道,全部破坏,并采用中国"曲径通幽处"的方法加以改造。他的学生勃朗(L Brown)(1715-1783年)在英国也非常有名,勃朗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意大利几何式园林,全部改造为"自然风景式园林",人们都称他为"万能的勃朗"。勃朗的继承人赖普敦于1806年在著作中写道:"那些用栏杆围起来的石头平台,壮丽的石级、拱门和人造的山洞,高耸的修剪树墙,壁龛和后退部分,处处装饰着雕像,……那种意大利几何式园林,……什么雪泥鸿爪,什么断垣废址,都已荡然无存!"(遗憾的是,这些在18世纪末期,已经被英国风景园林家毁掉的几何式园林,现在又被我们的某些现代园林师拷贝过来,充作后现代派园林来兜售)英国的浪漫主义自然风景式园林便由此产生了。虽然后来受到过另外一些造园家的反对,不过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已经经过历史的长期考验,必将繁荣不衰。 应该特别引起重视的是,欧洲在18世纪以前,风靡了几世纪的儿何式园林是欧洲造园大师受到中国自然山水派园林的震撼以后,由他们自己亲手将原有几何式 园林加以抛弃或改造的。 2 在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以后,西方园林学科的发展 2.1奥姆斯特德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环境规划设计学院劳莱教授(Prof.M.Laurie)在其著作《An Intrnduetion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写道:"一提到Landscape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L.A.)这个专业术语,便是一个费解的难题,专业工作者常常因为他们的现代专业观念被社会误解而苦恼。因而还常常用风景造园(Landscape Gardening)来解释,但是又经常用总体(Site Planning)、城市设计(Urban Design)和环境规划(Environmental Planning)等术语去阐明L. A.这一术语的广泛含义和工作深度。"这个费解的术语: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美国风景园林师之父奥姆斯特德(F.L Olmsted)在1858年创造出来的新术语。奥姆斯特德是办农场和从事土木工程技术工作的,并未受过L A“的专业训练。他本人设汁过华盛顿特区市中心及市中心的国家首都公园、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墓园、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校园,:他设计过城市公园、个人私园、城市规划和道路交通网规划、用地规划、居住区规划和面积超过3000km2的约瑟米蒂(Yosemlte National Park)国家天然公园(相当于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波士顿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设计。他把所有他从事过的性质很不相同的工作统统称之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所以劳莱教授说:"无怪乎人们对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到底是干什么的?在思想上引起了混乱。" 2.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国家,早在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他虽然是在纽约宣誓就职的,但他深感美国的特大城市,如纽约、芝加哥、费城 等,早已不适宜作为居民理想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人居环境,因此他抛弃了纽约和费城,而另建华盛顿特区作为首都(当今中国现代化理想城市的建设者,正在热衷 于抄袭摩天大楼集中的香港模式,而香港模式又不过只是过时的纽约模式的拷贝)。并于1801年,将首都从费城迁往华盛顿特区。 1945年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核污染危害波及全球。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新的学科、新职业,就是在上述人类环境危机不断严重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当时,世界各发达国家的Landscape Architects们多次集会,酝酿针对L.A.这一新的学科,成立一个国际同行联合会,以促进这一新学科的发展。最后终于在1948年9月,在英国剑桥召开了这个国际学术团体的成立大会,将这个国际组织定名为"International Federation。f Landscape Architects"(缩写为"IFLA")。章程规定,这是一个非政治性的、非营利性的国际学术团体。迄今,该联合会已有50多个国家的学术团体参加,总会没在法国巴黎,下设三个分会。IFLA只吸收代表一个国家的学会作为团体会员参加并作为理事。如果这个国家的学会不参加团体会员,则由IFLA选一位该国有成就的学者作为个人理事。由于某些原因,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尚未能加入IFLA,所以笔者从1983年至今,一直是IFLA总会的个人理事。 对于20世纪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学科和职业,IFLA在其章程的宗旨中是这样阐述的:"鉴于世界各国人民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是要建立在人们与他 们的生存环境和谐共处和明智地利用资源的基础之上的:又由于那些增长的人口,加之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能力,导致了人们在社会上、经济上和物质上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又由于为了满足那些对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不致恶化环境和浪费资源,这就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界的演化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相密切联系的专门知识,专门技能和专门经验。这些专门的合格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我们已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专业的实践工作中找到了。"这就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学科和专业的现代概念。 2.3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与Landscape Planning 1986年3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举办的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World Conference。n Education For Landscape Planning)明确阐述了关于Landscape Planning学科的含义:"这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其重点领域关系到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地区的发展与变迁、大地生态、城镇和大都会的 景观。" 这个国际大型学术会议,是由联合国自然与自然资源联合会(IUCN),EXXON教育基金会和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联合举办的。大会邀请了26个国家88名国际著名学者参加讨论,其中特邀了19名学者作了学术报告,笔者也是其中之一。笔者接到大会寄来的邀请信中明确地阐述了关于Landscape Planning学科的含义。这次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在论文报告中,还选拔出2名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典范,笔者是其中之一。根据这次大会阐述的Landscape Planning的含义,笔者把它意译为"大地规划",认为它是这个行业的具体工作,而且这一学科的最现代观念已经扩展到"地球表层规划"了。所以在18世纪,人们把Landscape Planning泽作"景观规划"是可以的,但到了21世纪,还是那样翻译的话,就不确切了,与国际学术界就很难接轨了。 3 在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中国造园艺术的发展 3.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是人类文化的典范 国际大地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的第一任会长和终生名誉会长英国杰列科爵士(SirG.A Jellicoe)曾经在1985/861FLA年报发表论文《伊甸园的探索》(1985~1986的IFLA年报发表的沦文)中说:·关于园林甚至大地(Landscape)的文化,全世界都是建立在以下三大文化主流的基础之上的。第一是中国,第二 是西亚,第三是希腊。特别是中国,她的这种特有文化,是从她自己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后来传到日本。到了18世纪中叶,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时正是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化开始蔓延的时期)杰列科又说:"这是一种艺术,它是在如下“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一种艺术,那就是:“人只是大自然有机组成部分中的一部分(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人是和大自然自身一样,在没有达到他的极限之前,他作为大自然从属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这种中国哲学会使“人与自然“ 两者之间的关系,长期保持一种非常平静与安定的状态。还有真正令人激动的是大自然的奇景,例如,扑面而来的暴风骤雨,随风起舞的树木,轰隆泻落的飞瀑,它们使我们平静的生命之流,激起了阵阵波澜。又如中国文人在园林中种植芭蕉,是为了倾听雨打芭蕉的曲调。在中国或口本茶庭中产生的这种对自然美的敏悟,是西方人所不能领悟的。" 3.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国都中心建设大园林的国家 全世界的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以外,从埃及、巴比伦、希腊、印度到罗马帝国,在城市中心,一般都是没有园林的,城市的皇宫和民居也很少树木和园林。现在我 们见到的意大利威尼斯,实际上是一座建筑密集的石头城,城市中的圣·马可(SL Mark“s Square)广场,全是石材铺装的地面,没有草地,也没有树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威奇欧广场(Palazzo Vecehio)、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都只有雕塑、喷泉,而没有树木和花草。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大广场,也是一棵树也没有的花岗石铺装场地。(遗憾的是当今最理想的花园城市--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在国家高等法院前依然移植了一个圣·彼得广场,这种新瓶装旧酒的习惯思想,是多么的顽固啊!)。这些广场都是城市热岛效应的热源,会恶化舒适的城市小气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至少在公元前100多年)在城市中,或城市中心建设大型园林的国家。当今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正在向中国学习;但是我们的城市建设,却正在风靡一种喷水、雕塑的花岗石广场,一棵大树也没有,使城市变成热岛,并把这种古老落后的设计标榜为现代化新思潮。 中国历代皇城中心,建有大型自然山水园林,仍然保留至今的,便是元大都大内的西苑,即西方所称的海宫。西苑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北海和中海,面积近2000亩 (约133hm2),水面名为太液池,池中小山名为蓬莱山,上建广寒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在此朝见蒙古族皇帝,他把这座海官惊叹为神仙宫阙。 元大都宫城内除了西苑,另外在大内之北,尚有御苑,西苑之西还有前苑、后苑,园林面积达到宫城内总用地面积的近40%。到了1420年,明朝在北京建成紫禁 城,并修建皇城。把元大都的西苑向南扩建了南海,成为三海",总面积近3000亩(约200hm2),约为紫禁城面积的2倍。中国历代都城中心园林面积大大超过广场用地,这是一种进步现象。西方在城市化以后,都仿照中国在大都市中心建设大园林。例如美国纽约曼哈顿建了5000亩(约333hm2)中央公园,华盛顿D.C.建了36000余亩(约2400hm2)首都公园。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建了近20 000亩(约1333hm2)园林。 3.3中国的杭州与西湖是全世界最早、最美的园林城市(Garden City) 园林城市(Garden City)是令人类人居环境(ekistics)的最高理想。Garden City这个名词,是由西方人提出来的。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名词?是因为他们没有Garden City。如果世界上别的国家也没有Garden City,那么也造不出这么一个新名词来。12世纪,全世界没有第2个国家有像中国南宋的都城杭州(临安)与西湖大园 林互相环抱而构成世界上最早、最美、也是全世界惟一的Garden City,被马可·波罗称赞为"最美丽华贵之城"。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画家达·芬奇本人虽未到过杭州与西湖,但看到《马可波罗游汜》中,在对杭州与西湖的浪漫色彩的描述,所以提出了Garden City的构想:家家户户都要有具有灌溉设备的花园。18世纪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提出了一个要把首都建成"一个由许多园林组成的城市,或一个建造在自然风景胜地中的城市"的风景园林城市的理想以后,依据他的提议而建成的华盛顿特区的市中心就有一个大花园。 到了19世纪,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又提出了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Garden City的新内容。根据19世纪以前西方提出的对Garden City的概念,公元9世纪,唐朝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期(公元822-824年).杭州就已经完全符合Garden City的要求了。 到了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西湖东南凤凰山、大内筑成、周九里。就是国都临安的紫禁城--南宋皇朝的政治中心。当时的国都已经开始疏散人口,置有16个卫星城镇,临安都城南襟钱江,北枕西湖;水路司由钱江直通灵隐。西湖的面积为8600余亩,约为5.68平方公里。湖中大岛孤山以及苏堤白堤,和湖中筑岛点景.有三潭印月、小瀛州、湖心亭等,把西湖分割为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与小南湖五处。湖中三岛与战国时期蓬莱三岛相呼应,继承了秦汉以来帝皇神仙宫苑皇家园林艺术的传统。南宋时期杭州"西湖十景",是全世界园林城市造景布局,静态空间布局与动态序列布局综合而构成一个环拱湖心的园林布局艺术系统。 这种西湖十景的"空间与序列的布局艺术园林系统",不但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发源地,也是全世界花园城市空间与序列布局园林艺术系统的首创与典范。对于她 的艺术成就,明代有一位日本使领馆驻杭州官员,题杭州西湖图诗篇如下:"初见此图,不信人间有此湖;到了此湖,犹觉此图欠工夫!"(大意)。 3.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大自然““为原型进行园林创作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设计,不但埃及、巴比伦、希腊是整形几何式的,中国也不例外是整形几何式的。中国元、明、清时代帝皇神仙宫苑遗留下来的北海三神山仙岛.如北海琼华岛、团城,圆明园的蓬岛瑶台、颐和园龙皇庙,其建筑和种植也都是中轴对称的。但是中国早在公兀前138年的汉武帝时期,茂陵富人袁广汉的私园已经采用了自然山水派园林艺术手法了,关于他的园林细节,下文还要描述。这种"自然山水派"园林,正是全世界进入高度城市化的现代大都会的城市居民所渴望而梦寐以求的。 3.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造园““这个行业、专业和学科的国家 罗马帝国到公元117年,达到全盛时期,哈德良大帝才开始在城市郊区修建了哈德良山庄。到了中世纪,意大利许多城市郊区的修道院才开始种树栽花,不过是极小的,以实用为主的药草园和厨园。欧洲一直要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在城市郊区出现许多山地别墅园林,称为"台地园林"(Terrace Garden),几何式的。那已经是14~16世纪了。欧洲的真正园林艺术,是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以后便进入法国勒·诺特亥平面几何式园林。但是,中国在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已经建造方圆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种植异果名卉,养百兽的"上林苑““了。 当时的茂陵富商袁广汉,也已经建造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构石为山,高十余丈,激流水其中,养珍禽异兽,种奇树异花的自然式园林了。这是在公元前138年的事,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自然式园林。这个私家花园的规模比起比它晚250多年的罗马帝国的皇家哈德良山庄的园林规模要宏伟得多。所以说,当时中国社会上没有这种造园的职业是不可能的,中国造园行业的出现,要比欧洲早1400余年。 现在全世界留存下来的两部最早的造园艺术系统理论著作:《作庭记》(作者或系日本11世纪末年的桔俊纲)和中国明代汁成著《园冶》(书成于公元1634年)。但通观11世纪末年,日本《作庭记》内容,其造园艺术理沦,显然是从中国汉、唐以来的造园艺术理论中继承下来的。 4 各国对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涵义的理解 由于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对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也会有不同的涵义。

与丰收喜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丰收的喜悦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二,一,开始!”话音刚落,我和小伙伴们就急不可耐地冲向番薯地。

我找准一颗蕃薯藤,二话不说,抡起小锄头用力地挖了起来。可小锄头像个淘气包,一会儿偏左,一会儿偏右,我怎么也摆不准方向。再看其他小伙伴,小锄头在他们手上就像一个乖孩子,是那样的听话。看!他们神采飞扬,已经挖了好几个大大的番薯了。

我心里暗暗着急,使劲向爸爸妈妈眨眼,希望他们能帮我一下。爸爸就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一本正经的站在那里,都不理我一下。而妈妈根本没看出我的意思,笑着对我眨眼,没办法了,我只好丧垂头丧气,又轮起淘气包挖起来。终于,淘气包不顽皮了,一个大番薯被我挖了出来。我一下子又生龙活虎起来,使出最大的力气,挖了一个又一个,看到番薯越来越多,我挖得越来越卖力了。很快,我就把小篮填满了。看看小伙伴们,他们也挖完了。

我们回家的路上,还遇到了正在收割麦子的农民伯伯,啊!我好像闻到了米饭的味道……我们提着篮子,迎着凉爽的秋风,踏着太阳的余晖,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金秋来临,我和爸爸、妈妈迎着国庆假期,一起去了乡下的奶奶家。一下车奶奶就连忙跑来迎接我们。过了不久,姑姑带着弟弟回来了;最后,大伯带着哥哥也回来了。奶奶高兴地说:“既然你们都回来了,咱们明天就去摘豆角、挖红薯吧。”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第二天吃完早饭,奶奶就带领我们到地里摘豆角。站在高处向下看玉米地,金灿灿一片,玉米迎着秋风微微摆动,好像是在我招手。我看见了玉米地里,有好多绿绿扁扁的小豆角。玉米地里的小豆角,它们个个水灵灵、圆鼓鼓的,豆子都快蹦出来了。有的在微风中晃动,好像在说:“我成熟了,快来摘我吧!”奶奶一声令下,“我们动手吧!”

开始摘豆角了,不一会儿一大筐豆角摘满了。然后,我们又开始挖红薯,大人们拿着铁掀铲,我和哥哥、弟弟用小铲子也挖。红薯有单个的,也有连体的,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挖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将它们分开。挖出的红薯一个个硬硬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真是可爱呀!看得我眼花缭乱。

丰收的季节,我看见奶奶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也开心地笑了。付出劳动的同时,我也收获了丰收的喜悦。

今天的第三节课,我们很快乐,因为今天的品德课,我们要开小小丰收会。同学们带了很多秋天收获的果实,瓜子啊、辣椒啊、橘子啊、高粱啊……

上课了,大家坐立不安,心里想着快点吃到美味的果实。老师讲了一半课,就说:“接下去你们介绍一下自己所带的的果实。”我拿起我的山核桃说:“它是山核桃,椭圆形的,外壳很硬,别看它的外壳难看,剥去外壳,里面的肉才好吃呢!”说着说着,我看见田昊麟已经大口的吃了起来,我也安排我们组的人开始吃,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的津津有味。然后,老师宣布说:“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就是猜一猜,游戏规则是(把一个人的眼睛蒙住,拿一种水果,让他猜)。”第一个田昊麟,他们蒙住田昊麟的眼睛,拿起一个苹果放到田昊麟手中,田昊麟一下就猜出来是苹果。第二个是沈钰涵,也是蒙住他的眼睛,拿起一个圆葱,可他怎么猜也猜不着,后来沈钰涵干脆咬了一口,哇好辣!哈哈o(∩_∩)o…沈钰涵这才猜出来是圆葱,我们都哈哈大笑,这时候,拉了下课铃,我们恋恋不舍的下课了。

我真喜欢小小丰收会,丰收给农民带来了快乐,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喜悦,真希望再举行一次小小丰收会!

秋天到了,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玉米熟了,果实熟了,人们的心情都明媚起来。

正在一个秋天的早晨,云淡风轻,空气特别清新,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在享受新鲜的空气,突然,我在千里之外都能听见一个果园里的欢快声,喜悦声,我想:“他们在干什么呢?”

我走进去一看,哦,原来他们是在收玉米呢。

金灿灿的玉米,堆积在一起,像个金山似的,还有红彤彤的玉米串,绕满了树干,想红色的围巾缠绕着树的脖子。

有两个妇女蹲在玉米旁,正在掰玉米,她们看起来像母女,母亲看着女儿,心里想:“我的女儿太孝顺了!”眼里满含着感动。

还有几位妇女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的,还掰着玉米,好像在享受丰收的喜悦。

再往前看,一个小男孩站在地上,抬头看着爸爸,一直往上运玉米,心里就想:“我长大一定要像爸爸一样能干!”

只见一位小伙子站在房顶,而有一位小姑娘站在梯子上给小伙子运玉米,特别轻巧、麻利。

而有一位小姑娘独自一人在远处掰玉米,我想:“她的母亲一定有病在身,不能出来行走了吧!”不过,小姑娘的脸上带着微笑,依然很快乐。

这就是丰收的喜悦,只要你去体验,才能感受到!

周日早上,爸爸带我走进桃园摘桃子,我开心极了。以前天天吃桃子,今天我也要把美味的果子分享给大家品尝。

我走在远处,就看到粉嘟嘟的桃子,好像那密密的叶子根本就挡不住那俊美的脸蛋。快到桃园的时候,我就听到了欢声笑语,一辆辆货车从我前面走过。

到了桃园,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个诱人的桃子。有的独自挂在枝头,好像全世界都没有它最漂亮;有的两个紧紧地抱在一起,就像结义的兄弟;有的五六个抱在一起,就好像开会一样。

我马上加入了劳动中,爸爸上树摘桃子递给我,我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在筐子里,再给负责包装的阿姨们。包装阿姨们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在包装箱里,每一个桃子都和另一个桃子有距离,中间再夹了一些报纸,这样这些胖乎乎的桃子有了保护,就不怕挤破了。

我看到有一个小男孩架着梯子上树,这是一件多么危险而光荣的任务啊!我真的替他捏了一把汗啊!他用剪刀剪桃子,给下面的小女孩。这时,我听到有一个小女孩说:“这个桃子多大啊!”另一个小女孩不服气地说:“我这个桃子比你的桃子大。”有一个个子高一点的小女孩说:“不要说了,还有比这大很多的藏在叶子里呢!”

这时,一辆货车来了。我们赶紧把成箱的桃子装进去,生怕自己赶不上似的。不一会,就装完了。大家累得汗流浃背、挥汗如雨,但是大家一点也不觉得累。

太阳从东边悄悄地移到西边,我们也该回家了,我的心就像吃了蜜桃一样甜。

丰收咯!丰收咯!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毛豆成熟了!

为了犒劳大家,老师亲手腌毛豆,分给大家。吃着美味的毛豆,我不禁想起了同学们收毛豆的情形……

太阳的阳光如火球一样,烘烤着大地,一帮同学们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如潮水般涌到农场,有的拔豆苗、有的摘豆荚、还有的帮忙撑袋子。大家热火朝天地干着,不怕阳光,不怕辛苦。转眼间,一大片毛豆就所剩无几了。回来后,同学们大汗淋淋,好像洗了个头似的,筋疲力尽,但看到自己辛苦摘来的毛豆,脸上绽开了笑容。

吃完了毛豆,我又不禁想起平时的情景,每天还没跑步时,总有几个同学去开心农场,那儿浇浇,这儿浇浇,有时拔拔草,有时捉捉虫,毛豆在同学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个个膘肥体壮,像条小青虫。也可以说,同学们就像毛豆的妈妈,给它喝水,给它治病,给它最需要的爱。

同学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它们成熟了。

这次丰收给我们带来的不止是食物,也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喜悦。这次丰收带给我们喜悦,让我们坚持,坚持这种爱,坚持付出。

今天我收获到了很多,你呢?

国庆节期间,我去了密云的农家大院亲身体验了一回农家生活。

我来到菜园里,哇!菜园里有好多蔬菜,眼前的景象让我眼花了乱的,有小辣椒、小油菜、花生……。

我来到红薯地里尝试着挖红薯,感受这其中的乐趣。地里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小红薯,有的像小葫芦,有的像活泼可爱的小老鼠,有的连在一起像一对双胞胎兄弟……。看着大人们拿着大铲子起劲地挖,我也忍不住动手挖了起来。我戴上一双手套,手拿小铲子用力往下挖,挖着挖着我感觉地里好像藏着什么“宝贝”似的'。我又接着往下挖了一会儿,红薯头儿冒了出来。我怕把红薯挖成两半,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用手把红薯周围的土轻轻地扒到一边,我扒呀扒,终于把一个完整的红薯宝宝扒了出来。啊!累死我了!挖红薯还真不容易呀!这时我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在稻田里干活的辛苦。有一首诗写得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要珍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

今天玩的真开心呀!下一次放假,我还要到这里体验农家生活。

门“吱呀”一声开了,同学们瞬间雅雀无声。

曲老师抱着一大袋子零食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一见零食就两眼放光,教室顿时人声鼎沸,老师笑了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零食会也该到来了!”同学们一听这话,教室立刻欢声笑语一片。看着老师脸上和蔼可亲的笑容我也笑了。

老师让组长把零食发下去,对我们说:“如果期末考试考的好的话,期末就让大家带自己的零食来好不好?”教室欢呼声一片,大家都暗暗下决心要考好。老师两手一摊,神情也柔和了许多:“大家还在等什么?快开动吧!”

同学们都窃窃私语起来,有的津津有味的品尝着零食,有的和朋友交换着零食,有的在和同桌议论着零食,还有的在和同伴们一起庆祝着这场零食会。

看着同学们这幅手舞足蹈的模样,我也从内心感到了喜悦,这恐怕就是丰收的喜悦吧……我的心里甜丝丝、美滋滋的,仿佛已经吃过了那美味的零食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觉得这次期中考试考的不错就是“耕耘”,那“收获”自然就是零食会啦!期末我们也要“耕耘”,更希望有“收获”。就像我们很用心的去种一粒种子,看见它发芽很喜悦、很激动,这就是丰收的喜悦。

今天风和日丽,我下楼散步。忽然瞧见了我移植到楼下的一株黄秋葵。如今,它长得比我还高些,在周围矮小的花草中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就像草地上长了棵大树。

黄秋葵的主干上长着不少分杈,枝杈上有不少巴掌大的叶子,形状酷似八角金盘,上面有不少绒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主干很直,像个挺立的士兵。那些分杈就不同了,弯弯扭扭的,隔几厘米就有一个分杈,呈“Y”字形。不过一边是一片大叶子,另一边则长出了小小的叶片,还缩在一起,像几个浅绿色的绒球。

一些枝杈上还有花朵,放眼看去一目了然。走近些,只见它的花有五片花瓣,都是淡黄色,与周围碧绿、深绿、淡绿色的枝叶形成鲜明对比。喇叭状的花里,还有褐色的花蕊。不过,我没看到蜜蜂是否光临过。突然,我看到几个碧绿色的果实。果实挺大的,最短的也有9厘米,呈五边形,一边大一边小,上面有较明显的五道纹路。

六个果实中,最大的一个长约15厘米,直径约2厘米,并且不再是单一的绿色,而是朝灰褐色发展,摸上去像块木头。

我收走了四个果实,最大的两个就留做种子吧。我心里乐滋滋的,毕竞这是我喜欢种东西后的第三次丰收。

这个国庆假期老师让我们完成一项和小朋友们分享秋天的果实的实践作业。可是我们家没有地,妈妈怕我完不成作业,就拿出之前在小区楼下捡来的银杏果,又叫白果。说让我帮她剥白果!

妈妈说干就干。“咔嚓!”“啪!”妈妈已经开始剥起来白果。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小锤对着一个白果一敲,果浆四溅。这怎么剥呀!于是,我又看了看妈妈。只见妈妈用锤子轻轻的敲,果壳很容易就被敲开了。这下,我谨记要轻轻的敲,很快二十几粒白果壳都敲开了。该剥皮了,我先用指甲在果皮上刮了刮,有一点点皮翘了起来,我捏住翘起的皮一撕,可是只撕下来一点点,我想,这样一点点的撕,要撕到什么时候才能剥好一粒白果啊!还是看妈妈怎么剥的吧!只见妈妈耐心地刮皮,小心翼翼地撕皮,就这样刮了撕,撕了刮,不一会的功夫,妈妈就剥了好多个。于是我也学妈妈的样子头也不抬的去壳,剥皮。妈妈问我剥了多少,我停下手里的活,数一数,足足有二十几粒啦!心里特别开心。

通过这次剥白果,我明白了做什么事不能心急,要细心观察,耐心操作,坚持到最后,一定有收获的。还有就是我以后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情,这样可以提高我的动手能力。

丰收是一个责任,丰收是一个承诺,丰收是一个生命……

每当庄稼长得丰收在望的时候,农民们会露出满意的笑容;那是他们辛苦一年的回报;每当卷子考的出乎意料时,父母老师会露出欣喜的笑容,那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每当学校变得更好时,同学们都会露出自豪的微笑,那是大家一起的校园。

我现在都是五年级学生了,当然看得懂大家脸上的表情了。我们的学习就和农民伯伯种地的收成一样,没有好的收成就没有好的生活,没有好的学习就没有好的人生。所以,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考出一个好丰收的成绩向爸爸妈妈汇报,向老师汇报,向关心爱护我们的所有人汇报,还更要向自己的责任和承诺汇报。

同学们,一个个漂漂亮亮的学校,是祖国为了培育我们健康成长而建造的,所以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复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学习。我们要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长大后成为爸爸妈妈的丰收,成为自己人生的好丰收,成为祖国的大丰收……

你们也有信心让爸爸妈妈、让老师、让祖国感到丰收的喜悦吗?

秋天来了,秋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来到田野里。田野像金色的海洋,农民伯伯高高兴兴来收稻谷、高粱、玉米······稻谷在微风中舞蹈,高粱涨红了脸,玉米瞪着百双眼睛看这美丽的秋天,心想:秋天可真丰收,难怪人们都叫“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再看看天空,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秋天来了,秋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来到果园。红红的苹果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又像小朋友的小脸蛋。那一株株枝繁叶茂的橘树,结出了无数个逗人喜爱的橘子。一个个小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秋天可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她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美丽。没有夏天那么有生机。没有冬天那么雪白。但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她有丰收的田野,有果实累累的果树,还有草地上,有的小朋友在跑步,有的小朋友在跳绳,还有的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就说捉迷藏吧!一个小朋友数着数字:“123。50"小朋友来捉了。他看见......

秋天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快乐的歌!我爱这美丽的秋天!

夏叔叔走了,既留下了丰收的种子,又留下了余热的脚印。就在这时,秋姑娘来了,她用手一拂,微微的秋风吹走了夏天的余热,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秋姑娘来到了含苞欲放的桂花和菊花的面前。桂花和菊花还在睡觉,秋姑娘用手轻轻一挠,桂花和菊花醒了,她们见到秋姑娘都张开脸,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还有些菊花见了秋姑娘有些害羞,用小手捂住自己的脸,不敢怒放自己的美丽。秋姑娘走到她们身边吻了吻她们,并且告诉她们:你们其实很美丽,可就是没有信心,只要你们有了信心,就会比原来更美丽。

其它的菊花听了,一下就绽开了最美丽的鲜花,白的,黄的,还有淡紫的。她们将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了大家,可不求一点回报,多么无私的鲜花呀!

这时,秋姑娘来到空中,把带着丰收魔法的种子捏碎,撒到大地上。看!田野里,稻谷金灿灿的,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红红的高粱被农民伯伯讲的笑话笑弯了腰;苹果妹妹和石榴姐姐都换上了红色的晚礼服,等着去参加晚上的舞会呢!葡萄换上了紫色的旗袍,尽情地在秋姑娘的抚摸中翩翩起舞;玉米爷爷长出了红红的胡子,笑呵呵地说:“今天晚上,我一定要把Party开展得盛大而隆重。”

秋天!多么美丽的一个季节,多么惹人喜爱的季节,多么值得让人高兴的季节!我爱你!秋天!我爱你的果实,爱你的鲜花!我爱你的一切!

小记者夏令营开营了,目的地是富阳的新沙岛。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这个美丽的岛屿。新沙岛四面环水,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比城市里的空气好上百倍。

岛上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农家基地。这里种植的蔬菜水果都是有机的,不喷农药,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对于我们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蔬菜水果,心里有好多个为什么?

我带着疑问钻进了塑料大棚里,迎面扑来一股热浪,我顿时感觉好像进了蒸笼一样。我在想:为什么大棚里温度这么高,蔬菜不怕热吗?一位大姐姐告诉了我,因为大棚温度高,蔬菜也长得快。

采摘开始了,我来到番茄的树前,它藤蔓爬的好高,差不多有2米多,绿色的藤蔓上挂着 一个个灯笼似的小番茄,有绿色的,有橙色的,还有红彤彤的,像红宝石一样的,朝你绽放笑容,好像在说:“快来摘我吧,快来摘我吧!”我开始不敢摘,因为我怕有毛毛虫。看着别人已经摘了好多,我也大胆地摘了起来。我东找找,西看看,总算发现了一个红红的小番茄,因为它结得太高了,所以我只好踮起脚尖,伸长手臂,好不容易才摘到它。不一会我就采摘了一大袋,有可爱的小番茄,迷你的小黄瓜,披着绿衣裳的西瓜,还有白白胖胖的香瓜,金黄色的小南瓜……

看着每个人都高兴的拿着采摘的蔬菜水果,我才知道什么是“丰收的喜悦”!

这次夏令营活动让我收获好多,有采摘的快乐,又能吃到有机的绿色蔬菜水果,还能亲近大自然。

星期天,我们全家去奶奶家。路的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秋风吹过,金光闪闪好像一层一层的波浪,农田里到处都是农民伯伯忙碌的身影,人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来到奶奶家,奶奶没在家,他们去哪呢?我想勤劳的爷爷、奶奶一定是到田里收庄稼了,我们就到农田里去找他们,原来他们正在地里收玉米。看到这种情况,我和爸爸妈妈赶紧过去帮忙忙,高高的玉米,已经高过我的头顶。一节一节的玉米杆上结着一个又一个大大的椭圆的玉米棒子,碧绿的外衣领口处留着长长的红头发,很是好看,我赶紧掰了一个下来,发现它们还穿着好多件衣服,我脱去它们的外套,露出的玉米好像一排排整齐的牙齿,就这样我把它放进奶奶的筐里,中午的时候玉米终于收完了。

下午我们全家又到山上的另外一块农田,来到一片绿油油的长着小圆叶子的、矮矮的植物旁边,我问奶奶:这些青草我们能吃吗?奶奶笑了,“傻孩子这是花生叶,叶子底下才是花生的果子。”我突然想起来了,以前一年级学过的课文上见过的,花生叶和它长的一样。我们先把花生连根拔起,然后摘下花生再把它们放到篮子里,傍晚我们把收好的花生挑下山。

晚上,奶奶把花生洗干净,一部分晾干,一部分煮给我们吃。煮熟后拨开花生壳,露出两粒饱满的果实,放在嘴里咬一口,真香啊!

今天帮着爷爷奶奶收庄稼,我很高兴。爷爷说:“要想庄稼长的好,必须要付出很多的汗水。”我们在学习上也一样,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努力。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丰收的喜悦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几天,妈妈带我去地里,远远望去,整齐的麦子像一条金色的地毯,微风吹过,金色的麦浪像我们招手,仿佛在说,快带我们回家。走进麦田,我才看清,成熟的麦子颗粒饱满,粒粒都胀鼓鼓,像要爆裂开来。

听说收麦子,我争着要去地里看,每一年,就这时候热闹,地头地边都是人,有的大人忙着扶倒了的麦子,有的大人拿袋子装麦子,小孩在地头吃冰糕,喝汽水。欢声笑语一片,真美啊。我正想着,忽然听见“轰隆隆、轰隆隆……”一台收割机正向我们驶来。只见它的大嘴朝麦子一推,吃到肚子里,然后,屁股后面吐出来颗颗麦粒,麦子的主人赶快用袋子接住麦子,袋子满了,另一个人赶快换一个袋子接麦子。然后扎住袋口,背上三轮车,拉回家晒麦子,好存放。

虽然,人们累得腰酸背痛,汗流满面,但是,看到一季的劳动果实,看到丰收景象,还是露出了喜悦的笑脸。

丰收咯!丰收咯!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毛豆成熟了!

为了犒劳大家,老师亲手腌毛豆,分给大家。吃着美味的毛豆,我不禁想起了同学们收毛豆的情形……

太阳的阳光如火球一样,烘烤着大地,一帮同学们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如潮水般涌到农场,有的拔豆苗、有的摘豆荚、还有的帮忙撑袋子。大家热火朝天地干着,不怕阳光,不怕辛苦。转眼间,一大片毛豆就所剩无几了。回来后,同学们大汗淋淋,好像洗了个头似的,筋疲力尽,但看到自己辛苦摘来的毛豆,脸上绽开了笑容。

吃完了毛豆,我又不禁想起平时的情景,每天还没跑步时,总有几个同学去开心农场,那儿浇浇,这儿浇浇,有时拔拔草,有时捉捉虫,毛豆在同学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个个膘肥体壮,像条小青虫。也可以说,同学们就像毛豆的妈妈,给它喝水,给它治病,给它最需要的爱。

同学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它们成熟了。

这次丰收给我们带来的不止是食物,也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喜悦。这次丰收带给我们喜悦,让我们坚持,坚持这种爱,坚持付出。

今天我收获到了很多,你呢?

我觉得收割农作物是一件快乐的事。

星期天,我们一家去了月山老家玩。到了月山,一下车就看见奶奶已在门口迎接我们,我一下扑进奶奶的怀抱里。爸爸妈妈一进家门就开始帮着奶奶一起准备中餐。

吃玩中饭,我一个人跑到后院玩起来,忽然发现了一颗高大的板栗树。我迅速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并拉着他们一起到后院采摘板栗来。我发现地上已经有很多掉下来的板栗,树上没有掉落的板栗,爸爸用竹竿使劲拍打几下,就刷刷刷的几乎全部掉落下来了。接着,我们就一起踩着地上的板栗使劲擦。不一会儿,板栗全部擦完了。妈妈说:“我们现在开始吃板栗啦!”,妈妈的话音未落,我便欢呼起来,叫上奶奶一起,美美的品尝起自己采摘的果实,味道还真是不错。吃完板栗,我们便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农民的辛苦,我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粮食。

今天风和日丽,我下楼散步。忽然瞧见了我移植到楼下的一株黄秋葵。如今,它长得比我还高些,在周围矮小的花草中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就像草地上长了棵大树。

黄秋葵的主干上长着不少分杈,枝杈上有不少巴掌大的叶子,形状酷似八角金盘,上面有不少绒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主干很直,像个挺立的士兵。那些分杈就不同了,弯弯扭扭的,隔几厘米就有一个分杈,呈“Y”字形。不过一边是一片大叶子,另一边则长出了小小的叶片,还缩在一起,像几个浅绿色的绒球。

一些枝杈上还有花朵,放眼看去一目了然。走近些,只见它的花有五片花瓣,都是淡黄色,与周围碧绿、深绿、淡绿色的枝叶形成鲜明对比。喇叭状的花里,还有褐色的花蕊。不过,我没看到蜜蜂是否光临过。突然,我看到几个碧绿色的果实。果实挺大的,最短的也有9厘米,呈五边形,一边大一边小,上面有较明显的五道纹路。

六个果实中,最大的一个长约15厘米,直径约2厘米,并且不再是单一的绿色,而是朝灰褐色发展,摸上去像块木头。

我收走了四个果实,最大的两个就留做种子吧。我心里乐滋滋的,毕竞这是我喜欢种东西后的第三次丰收。

星期六,爸爸种的绿豆熟了,但由于他没时间过来采,所以,今天阿婆就带着我去采绿豆。

我们来到绿豆田,我发现这里的豆荚大部分是黑色,少数是绿色。那些黑色的豆荚又细又长,很好看。阿婆告诉我:“黑豆荚里的绿豆是熟的,所以我们要采黑豆荚。”我听了,轻轻地点了点头。采了几分钟,阿婆擦了把汗,问我:“累不累,要不要到树荫底下休息?”我摇了摇头,说:“不用,我能行的!”又过了几分钟,我累得满头大汗可我看了看一边的阿婆,她显得一点都不累,于是我心想:我能采一点是一点,这样阿婆不就能少采一点了吗?于是我加了把劲儿,更努力地采着绿豆。

最终,在我们一起的努力下,我们把所有的绿豆全都采完了,我看着这些绿豆,喜滋滋的笑了。

最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劳动虽然苦了点,但收获时,你会感觉这一切辛苦都值了。

丰收的喜悦罗欣蕊 在我们的生活中,件件事情都包含着酸甜苦辣,你或许有过成功的滋味,也流下过失败的泪水,但生活中让我最快乐的,还是丰收的喜悦。

有一次,我们全家一起去采草莓,经过一番寻找,我们终于找到了传单上的“花果山草莓”基地。我们走进园子,老板看见又有顾客,就急忙迎过来,给了我们一人一个篮子,并给我们说明价格。当爸爸妈妈还在认真听讲的时候,我已急得像一头饥饿的小狮子,恨不得一下子扑到大棚里,把草莓采过精光。 终于可以采草莓了!爸爸妈妈慢条斯理地走向大棚,我却等不住了,一下子冲到了大棚前,心想:我一定要采到最红最好吃的草莓!我在大棚里东张西望:巧克力味?不喜欢;红颊味?不知道;皇冠味?听起来不错。我立刻钻进了皇冠味大棚里。突然,我两眼发光,发现前面有一个又大又红的草莓,我急忙奔了过去,立刻伸手去摘,“哎呀!手怎么那么痛呀!”我说道,低头一看,原来我被刮伤了。于是,我把手收了回来,吹了一下。心想:不能太着急,要冷静,冷静。然后,我用妈妈教的的方法,终于摘下一颗草莓...... 这次摘草莓,虽然受了点轻伤,但我心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猜猜我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苹果?不对。葡萄?不对……告诉你吧,是草莓。为了吃到新鲜的草莓,周末我和爸爸妈妈特意到陶店草莓种植地去采摘草莓呢。

来到草莓大棚里,立刻闻到一股浓浓的草莓香味,我口水差点流出来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提着篮子,左蹿右跳地寻找目标。哇!我找到一颗草莓了,将它塞进嘴里轻轻一咬,哦,真好吃!满嘴都是甜滋滋的味道。尝到第一个美味的草莓,接下来寻找草莓的劲头更足了。哈哈!果然又找到一对了,它们长得小巧玲珑的,真像一对耳环,可爱极了!

再扒开叶子一看,哇!好多的草莓呀!一簇簇、一丛丛,红艳艳的全是熟透的草莓。我急切地把它们请进篮子里,它们乖乖地躺在那儿,像一个个穿着红衣的胖娃娃。我满怀喜悦地继续寻找草莓,好大的一个草莓呀!又大又胖,就像是小草莓的妈妈。大草莓挺着个啤酒肚子,十分神气,好似在说:“你看我多么帅气呀!”这些可爱的小收获了这么大的草莓,我更是高兴不已。

时候不早了,我们满载而归,瞧着篮中红宝石般的草莓,心里自然是乐开了花。丰收是快乐的!丰收是喜悦的!看着那一个个可爱的草莓娃娃,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暑假,我回了老家,我的故乡还是那么美,那么静,那么爽。

我看到家人在稻田里忙碌的情景,就像快要下雨时的蚂蚁。忽然,我心中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让我去感受人们的忙碌。我也拿起镛刀和哥哥们一起到田里割稻。

我刚一下去,太阳就好像盯住了我,正在头顶上照阗,我开始动手了“咔嚓”,“咔嚓”,才割了一会儿,汗珠就从头上滚下来了,实在太热了。可看看旁边,哥哥们已经跟我拉开了距离,他们也快呀!我也不甘示弱,也行动起来,慢慢地也要赶上他们了,可我已经口甘舌燥,腰酸背痛了,看来,割稻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心想:农民伯伯为了生存,这么劳累,以后我也要节约粮食,不再挑食了。正想着,就听到哥哥说:“燕子,快点,我们快割完了,你要加油哦”。我也拼命地干了起来,终于干完了,我坐在田埂上,看着自己割的稻谷,心中甜丝丝的,这就是丰收的喜悦。

金秋来临,我和爸爸、妈妈迎着国庆假期,一起去了乡下的奶奶家。一下车奶奶就连忙跑来迎接我们。过了不久,姑姑带着弟弟回来了;最后,大伯带着哥哥也回来了。奶奶高兴地说:“既然你们都回来了,咱们明天就去摘豆角、挖红薯吧。”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第二天吃完早饭,奶奶就带领我们到地里摘豆角。站在高处向下看玉米地,金灿灿一片,玉米迎着秋风微微摆动,好像是在我招手。我看见了玉米地里,有好多绿绿扁扁的小豆角。玉米地里的小豆角,它们个个水灵灵、圆鼓鼓的,豆子都快蹦出来了。有的在微风中晃动,好像在说:“我成熟了,快来摘我吧!”奶奶一声令下,“我们动手吧!”

开始摘豆角了,不一会儿一大筐豆角摘满了。然后,我们又开始挖红薯,大人们拿着铁掀铲,我和哥哥、弟弟用小铲子也挖。红薯有单个的.,也有连体的,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挖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将它们分开。挖出的红薯一个个硬硬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真是可爱呀!看得我眼花缭乱。

丰收的季节,我看见奶奶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也开心地笑了。付出劳动的同时,我也收获了丰收的喜悦。

这天下午,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灵珑谷。同学们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今天我们要做什么呀?”原来,同学们心中各个都有疑问。

开始,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玩了起来,嘻嘻哈哈的笑声惹得看门的大狗“汪汪汪”地叫了起来。天空片片白云,白云像棉被似的铺满了天。

我们在玩时听见了树叶沙沙沙的响声,这就代表着秋天来到了。一片片叶子掉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天空中跳起了一支优美的舞蹈。

我们听到老师的呼唤,就自觉地站起了队。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农田里,我们看见了一个个葫芦、一棵棵大叶的萝卜、一垄垄翠绿的白菜……老师拿起了锄头向花生苗锄去,一颗颗花生就被刨了出来。

我们在田里还看见了一个个成熟的大南瓜,地里还藏着许多的芋头和地瓜。同学们分散各处,有的同学摘南瓜,有的同学挖地瓜。

忽然,有位同学大叫起来:“老师,你快看,我挖到了一个地瓜王。”我们都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后来,我们也都挖到了地瓜,开心极了。

太阳就要落山了,橙色的光辉铺在了白色的云朵上,我们带着各自的收获,高兴地回家了。

得知要去农场采摘的消息,我乐得开了花。这是我第一次体验采摘,一直渴望着尝试自己动手的感觉。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农场,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看着绿油油的菜地我的心情特别激动,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小记者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菜地,小心翼翼地从青菜旁通过,像是怕惊醒了熟睡的孩子。老师教我们抓住青菜的根部用力向上拔,刚刚下过雨,土很松软,拔起来很得力,很快我便收获了半袋菠菜。“哇!好大的青菜。”一个声音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迅速转移根据地,向大青菜进攻。我不费吹灰之力一连拔了三个,把袋子装得满满的。哈哈,今晚它们就会变成我的美味了!当我手脚沾满泥巴,兴冲冲地向大家展示我的劳动成果时,有许多阿姨都急忙前来拍照,我顿时感觉自己沾了这几棵大青菜的光,成了焦点人物,心里美滋滋的!

小记者团的活动,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而且让我在枯燥繁重的学习之余得到了别样的乐趣!

秋天到了,家乡的田野就像一个个浓妆艳抹的新娘。大地为她穿上了鲜艳的绣花衣裳。咧着嘴的玉米,猫着腰的稻谷,红着脸的高粱……都像出席婚礼的宾客,在飒飒秋风中摇摆欢舞。

果园里,流芳溢彩,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水灵灵、亮晶晶的葡萄。那马奶、龙眼、紫丁香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菜园子里,茄子穿上了大紫袍,西红柿披上了红纱。现在的农民伯伯乐得最欢了,因为秋天是收获蔬菜水果的好日子。有金灿灿的玉米,有又大又胖的白菜在对我说:“快摘我吧!”还有细长的豆荚挂在竹竿上,还有……

秋天的天空才是最美丽的,有的像一匹马,马是跪着的,像等骑士骑上它的背,它才肯站起来;有的像一只小狗,它在前面跑,后面似乎还跟着好几条他的小伙伴呢!不知不觉,那只狗不见了,后来它的小伙伴也不见了,还有的像一头狮子,非常凶猛,和寺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不一会儿,它也变得模糊了。

秋天,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带来了舒心的笑容,带来了美好的希望,我爱秋天。

国庆节期间,我去了密云的农家大院亲身体验了一回农家生活。

我来到菜园里,哇!菜园里有好多蔬菜,眼前的景象让我眼花了乱的,有小辣椒、小油菜、花生……。

我来到红薯地里尝试着挖红薯,感受这其中的乐趣。地里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小红薯,有的像小葫芦,有的像活泼可爱的小老鼠,有的连在一起像一对双胞胎兄弟……。看着大人们拿着大铲子起劲地挖,我也忍不住动手挖了起来。我戴上一双手套,手拿小铲子用力往下挖,挖着挖着我感觉地里好像藏着什么“宝贝”似的。我又接着往下挖了一会儿,红薯头儿冒了出来。我怕把红薯挖成两半,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用手把红薯周围的土轻轻地扒到一边,我扒呀扒,终于把一个完整的红薯宝宝扒了出来。啊!累死我了!挖红薯还真不容易呀!这时我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在稻田里干活的辛苦。有一首诗写得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要珍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

今天玩的真开心呀!下一次放假,我还要到这里体验农家生活。

金秋十月,国庆假期已经到来。我和爸爸妈妈和弟弟回老家。一路上我们看到有一小部分的玉米已经收了。

我们回家以后。爷爷奶奶已经收了一小部分玉米,还有一大部分没有收。晚上,我们把收了的一小部分扒了皮。还有一些玉米没有扒皮。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把剩下的玉米的皮扒完了。第三天一早,爷爷奶奶和爸爸就请人把联合收割机请到地里收玉米,联合收割机后边有个粮仓,粮仓装满玉米就倒到拖拉机的后斗里拉回家。我们仅用了一天,就把那二十亩地(一亩地=666平方米)玉米收光了。

用联合收割机收的玉米大部分都不需要人工扒皮。有的玉米扒得一干二净,有的还有一点皮。用联合收割机比过去的人工要快很多。

把玉米收回家里。只要往地下一看,玉米随处可见,全是黄澄澄的一片。我们都感觉很高兴。

今天的第三节课,我们很快乐,因为今天的品德课,我们要开小小丰收会。同学们带了很多秋天收获的果实,瓜子啊、辣椒啊、橘子啊、高粱啊……

上课了,大家坐立不安,心里想着快点吃到美味的果实。老师讲了一半课,就说:“接下去你们介绍一下自己所带的的果实。”我拿起我的山核桃说:“它是山核桃,椭圆形的,外壳很硬,别看它的外壳难看,剥去外壳,里面的肉才好吃呢!”说着说着,我看见田昊麟已经大口的吃了起来,我也安排我们组的人开始吃,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的津津有味。然后,老师宣布说:“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就是猜一猜,游戏规则是(把一个人的眼睛蒙住,拿一种水果,让他猜)。”第一个田昊麟,他们蒙住田昊麟的眼睛,拿起一个苹果放到田昊麟手中,田昊麟一下就猜出来是苹果。第二个是沈钰涵,也是蒙住他的眼睛,拿起一个圆葱,可他怎么猜也猜不着,后来沈钰涵干脆咬了一口,哇好辣!哈哈o(∩_∩)o…沈钰涵这才猜出来是圆葱,我们都哈哈大笑,这时候,拉了下课铃,我们恋恋不舍的下课了。

我真喜欢小小丰收会,丰收给农民带来了快乐,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喜悦,真希望再举行一次小小丰收会!

人真是多变,有时凌云壮志在我胸,似乎天下没有干不了的事;但没过一天,情绪一落千丈,把自己关闭起来,思想一切事情。人真的除了平常的机械活动外就没有了人生的意义,是一片空白的天地吗? 不,当学习繁重,压得我透不过气时,我会选择一本文学书去浏览众文;当做事不顺心时,听着轻音乐,徘徊在文学的殿堂,了解文学的真谛;当心情愉快时,拿起笔抒写一切文学的句子。 在文学的世界里,我比较喜欢小说。小说的情节令人意想不到或者深思,虽然小说没有散文和诗歌的词藻华丽,意象丰富;没有话剧的结构独特,场面精彩;没有议论作品的语气铿锵,思想突出;但它有自己的独特:塑造的形象真实,文笔平实,具有幽默感,主题突出,感情丰富,令人易懂。 在平常的日子里,有一本好的小说在手,身边的琐事都会变成音乐,犹如甜蜜的约会在等着你,但是,好的小说不容易得到,一般掏钱包去买或到图书馆借。最可惜的是,有时有钱也买不到自己心爱的或买了一些里面有许多错别字的书。 看小说给了我丰富的课余生活。它让我懂得人生的意义,人与人之间感情,办事的技巧等,都是在其他书刊号上难以得到的真理。它让我对文学增添了爱好,平时静下心来,写一些精致的文章,给自己的人生缀笔色彩。 没有文学的心灵,是一片干涸的沙漠,没有文学的世界,是一片荒凉的墓地;没有文学的人生,是一段寂寞而漫长的苦旅。文学,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文学,是墓地里一簇鲜艳的玫瑰;文学,是寂寞而漫长的苦旅中的一个美丽而耐人寻味的童话。人,不能没有文学和翅膀。 如今,我时刻有小说陪伴在身边,它会在我劳累之余给我惬意,亦会在我困惑之时为我指点迷津。我感谢文学,因为它陶怡我的性情,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欢乐与希望!我与文学人真是多变,有时候凌云壮志在我胸,似乎天下之大.可没有什么事情是我干不了的。可是一天不到,情绪却一落千丈,连去做任何事的勇气都没有了。人,真的除了平常的机械活动外,生活就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意义吗?不,当然不是。当学习繁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会选择去图书馆,在文学的世界里徜徉;当心情不佳,烦躁不安时,我会选择听着音乐,静静地看书,用文字来平静我的心灵;当心情愉悦,文思如泉涌时,我会选择拿起笔,写下一切想写的东西,用文字来品味生活。文学的种类有很多种。有人钟情于那优美的散文,有人热爱着寓意深刻的小说故事,有人喜爱那结构独特的话剧,有人热衷于那词藻华丽的诗歌……而我,却深深迷恋那唯美的童话故事。童话,也许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是毫不起眼的,她没有散文的意想丰富,没有话剧的场面精彩,没有议论文的思想突出,没有小说的幽默感……她所具有的,只是那完美的结局。可以说,几乎每个童话故事的结局都是完美的。白雪公主虽然被赶出了家,可她最终得到了她的爱,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灰姑娘虽然从小就受继母和两个姐姐的虐待,可她坚强,于是她得到了一个幸福而美好的婚姻;丑小鸭尽管至始至终都遭遇别人的冷眼,母亲和兄弟姐妹的排斥,可他最后却蜕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而在所有我读过的童话中,我最爱的,还是那《小美人鱼》,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在我小的时候,当我初次读到这篇文章时,我哭了,我不明白,小美人鱼她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她明明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她可以杀了王子,然后回到大海,继续无忧无虑地做她的最最骄傲的公主,继续跟她的姐姐们一起唱歌,继续跟她的父王和母后撒娇……她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她为什么要选择把匕首扔掉呢? 我不明白。上了小学后,再次读到这个童话故事,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小美人鱼之所以选择牺牲掉自己,是因为她觉得,人不可以这么自私,为了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利益,就去伤害别人,甚至是去杀害别人,这不是她想要做的,于是,她选择了牺牲自己。当我踏入初中的大门,想起这篇文章时,我知道了,原来,成全别人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幸福。也许你要说,现实是残酷的,根本不可能像童话故事那样美好。是的,现实是残酷的,他不可能如童话一样美好,任何事情都像你所想象的那样 ,没有悲伤,没有痛苦。可是,正是由于这残酷的现实,才有了我们对如童话一般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只有有了向往,才能向着所向往的东西努力,奋斗,真正的能够让生活如童话一般,没有痛苦和悲伤,充满的,只是无尽的欢乐和美丽。我喜欢童话,喜欢她的美丽,喜欢她的完美,喜欢她带给我们的向往。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议论文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有人说人生好似苦咖啡,但我不觉得,人生不似苦咖啡,苦咖啡品尝后常有余味有种甘醇,给人好的回味,可人生,苦得没有任何滋味,直叫人无可奈何……

曾几何时开始,我已不觉得开始品尝这人生,这滋味我消受不起可又不得不消受,人生-命运,在他们面前我禄禄无为,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开始,一切都不会成为定数,至少我会时刻想着改变如果说人生有奇迹,那机会一定很渺茫,毕竟人生是现实的生活,而不是一种幻想,我没有生活狂想症,所以会很现实的去活每一天,所以活着要懂得在自己的生活中加点糖,加点色彩,让她不至于太过单调。

人生不似苦咖啡,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看你怎么去活,怎么去经历,经历太多的痛苦不一定就不是好事,有时我们可能还要去感谢那些带给我们不同经历的人,因为他们让我们知道原来人生是如此多彩!

就像某人曾说过的,生活是一面镜子,笑看人生,也许会有不同的一面,试着改变自己……

我开始模糊,开始彷徨,开始犹豫,开始忧伤。我傻傻地呆在原地,呆呆地望着前方,却停留在以前的记忆里,只会回忆以前的种种美好。

但是我一直很清楚,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了。

我绝望了,我感觉自己堕落了,我感觉自己离原来的路越来越远了,我变了,变得不再像我了。

我真的真的很希望,可以不用长大;我真的真的很希望,永远可以生活在甜甜的棒棒糖,香浓的巧克力里,好看的漫画里;我真的真的很希望,可以没有那么多压力,永远停留在那个嘴里念着“a,o,e”的时期里;我真的真的很希望,真诚的朋友可以不分开,可以永远在一起……

可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为什么,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心愿,却得不到实现?为什么他们只自私地想到自己?为什么他们为了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利益能抛弃掉最真诚的朋友?我不懂,真的不懂……

我们都在慢慢长大,我们都在慢慢变化,我们开始为了理想,为了个人各奔东西,开始把自己放在心里,把别人清除出去。我真的很伤心,昔日信誓旦旦,说好永不分离的好朋友,如今却已经成了平凡的同学。碰了面,偶尔一笑而过,更多的时候,却像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这到底是为什么?如果是为了个人的利益,那依然是可以做好朋友的不是吗?难道我们已经自私到连朋友也不在乎,也不理睬了吗?

我记得,那次上体育课的时候,我被拌倒,双膝擦破了皮,还流血了。那时候,你们一个比一个紧张。那时,我就决定,要把你们当成最最要好的朋友,不仅仅是小学,还有中学,还有以后!我多么幸福,拥有你们这么多的好朋友,你们那么关心我,那么在乎我。

但是现在呢?现在呢?现在的你们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你了。你变了,可是我一直坚信,我不会变,所以我也没有变。可是为什么你们变成这样了呢?动不动就吵架,动不动就说要绝交,动不动就说这个不好,那个差劲。我伤了,我的决心动摇了,我深深怀疑,你们是否真的是能永远陪着我的好朋友。你们不再关心我了,也不再在乎我了,你们现在只懂得去奉承现在的同学!他们又有什么呢?他们很有势力,是的。他们很富有,是的。可是他们也很嚣张,他们也很叛逆,你们知道吗?他们总是把粗话挂在嘴边,一个不顺心就说要打架。这样的朋友又有什么用呢?你们怎么宁愿抛弃掉以前的同学,只为了结交这些人呢?

难道你们也想变得叛逆?也想变得有钱有势?就算真的这样,又有什么好的?你们真的快乐吗?真的幸福吗?

如果你们真的快乐,真的幸福,那么,随便你们了。反正这事,我也无能为力。

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我只拥有那份曾经最真挚最单纯的会议。说好不分离的朋友,至少在我的记忆里还是那么真诚。可是,可是说好不分离的,怎么可以变成这样?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真正的友谊是不会变质的,但是我们的友谊却已经发霉了。

现在开始,我也要自私,我也要遗忘。

回忆,似乎总是美好的,又似乎总让人惊心动魄。

回望的道路,亦是充满着坎坷。却总是让我心痛,于是我开始怀念过去,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一系列的事件让我濒临崩溃的边缘,我的头大了。我想让这一切都过去,把它忘记……

我常常喜欢拼凑那些碎了的照片,就像拾辍那点点滴滴的回忆,就像是在用一把锋利的匕首反复地刺我那支离破碎的心。而我,选择了逃避。

我常常习惯把写完了的稿纸撕碎,或是揉成一团,有时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心烦意乱,我真的好想把一切回忆都像稿纸那样撕掉,而我又多么害怕那没有回忆的日子,唉,矛盾……

回忆像一只贪婪的蚕,大口大口地吞噬我的心桑,这是一份多么顽固的牵挂啊?我的爸爸,妈妈还好么?在每一个冰冷的暗夜,每一次梦醒时分,我总可以听见我的心被蚕食得‘沙沙’作响,本来那颗受了伤的心于是变得伤痕累累,支离破碎,随着风,随着落英,飘向了远方,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复存在。

我总是习惯在受了伤的时候学会回忆,就像一个长年漂泊的游子,在受了挫折时想起家,想起爸爸妈妈。追忆曾经的点点滴滴,回忆像一朵迤俪的霓虹,在夜晚显得格外绚丽,而在白昼,它却是这样沉默无声无息,甚至有些丑陋的影迹。

有时,我的文字总是那么苍白无力,我会看着过去的照片出神,以至,思念找不到踪迹。我会想起曾经的欢颜笑语,怀念我的老同学,后悔当初自己为何没有珍惜。而这些似乎使我和现实格格不入。

所有的过去就让它过去吧,有时我却十分羡慕那些失去记忆的人,一切重新开始,很好;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自己,也好。但我的青春,我的年华经不起这样耗费。毕竟,回忆也是值得珍藏和反思的。

有时,忘记了也很好,而记起了,反而会受更多的伤。我已不再爱,我已不再需要时光的怜悯,世界的同情,甚至一切——我都不需要了。

我的嘴角浮起一丝冰冷的笑。

我会,学会忘记……

比尔·盖茨,最令人不能忘记的就是他成功的经验,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成功是因为当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失败的痛楚中,我却早已开始了新的设计。当所有的人都享受在成功的喜悦中,我却早已尝试着失败。中国有句名言:‘胜不骄,败不馁’,我之所以不被胜利和喜欢击倒,也不会被失败和懊恼摧残,这里面只是一个微笑而已。”

人生是一条路,失败、挫折让这条路弯弯曲曲,布满荆棘。虽然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但却可以信心满满地迈着自己的步伐,劈荆斩棘。不要怕,对着自己微笑。

自嘲如一个快撑不住的人在沙漠中没有走下去的毅力,只是躺在沙子上,看着身旁一人多高、挺着腰板的仙人掌,他对自己说:“你连一株植物都不如,你看看人家,即使活在原地也能适应环境长成这样,你只会在这等死么?嘿嘿,你就是一个懦夫,水源和沙洲永远不会出现在你眼前!”自嘲可能会让性格刚强的人站起来,鼓起活下去的勇气,却会让懦弱的人更加恐惧,他们真的只能选择躺在原地?

但是,换一种方式,对自己微笑吧!这是黑夜中的一缕阳光,鼓励你勇敢向前走:这是干旱时的一场及时雨,让你为丰收的喜悦而努力:这也是一个产生奇迹的机会,让你在住定失败时灵光一闪,冲出逆境,大步迈向成功。也许在你的一生中,有学骑自行车的疼痛,有考试的失利,有与好朋友的不和,有学习的疲惫,有输了比赛的沮丧,但是当你拼了命想跨过、想忘记却在梦中时隐时现,在生活中不断重复时,给自己一个微笑吧!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不能克服?在冷静的思考分析中,有了反省,有了自信,有了自信,你腰板一挺,重新站了起来,无所畏惧的看着面前各种挫折和困难,它们让你的生活不再平淡无奇,让你在逆境中想到的不是哭,而是如何面对,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多了份成熟与智慧。笑也是悲观者与乐观者的一个巨大区别。爱迪生在选做灯丝的材料时,经历了上千次失败。每一次失败后,他的助手都神情懊恼,而爱迪生却笑着说:“有什么令人烦恼的.,失败一次,就证明我们排除了一个错误答案,离成功近了一步!”对自己微笑,不是做作,更不是虚伪,在逆境中重新拾起那颗散发青春气息的火热的心,让生活在你上扬的嘴角下成为一场华丽的科幻电影吧!

责任在字典的解释是:“分内做好应做的事。”

大海因有了责任而深邃,阳关因有了责任而温暖,鲜花因有了责任而芬芳,生活因有责任而更加精彩。英国王子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因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20世纪,一位美籍意大利移民为人类精神文明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的名字叫弗兰克,弗兰克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开了一家银行,但不幸遭遇抢劫,储户失去了存款,他也因此倾家荡产。但是他下决心偿还储户的钱物。有人说:“你为什么这么傻啊?这不是你的错,你无须承担责任。”他却回答:“在法律上我没有责任,但是在道义上,我是有责任这样做的,如不这样我的下半生不会踏实的。”

承担责任的代价是39年的艰辛生活。39年的艰辛,这要多么坚强的意志伟大的人才能承受啊!这是多么伟大,也是一个人格的伟大,同样也是伟大的人。

我们知道天黑了不肯回家,宁愿站在站着哭泣的孩子,因为站岗是他的责任;我们也知道不怕风吹雨淋,坚守岗位的士兵,因为守卫祖国是他们的责任;我们还知道那些含辛茹苦、不知疲倦的老师,因为他们培育祖国的未来是他们的责任!

责任看似虽小,做起来则需要很大毅力、和一种顽强的精神,生活因责任而精彩,我们因做到责任使生活更美好!

1、这是一篇议论文。全文主题鲜明,立意深远,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有序。论证材料的选择上,作者将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信手拈来,足见其深厚的阅读功底和文化底蕴。尾段更是巧用排句,暗含史实,一气呵成,极富感染力。

2、这是一篇精彩的议论文,作者从“安步以当车”这句话谈起,开门见山提出了论题。接着解释含义,引人思考。过渡自然,举例典型。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由个人到国家,论述深刻、发人深省。

3、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题记就亮明自己的看法,正文部分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论述条理清晰,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4、本文是一篇规范的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全文由三个分论点组成:“信念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信念是火,点燃希望的灯”、“信念是灯,照亮前方的路”,比喻形象,表述精炼。首尾照应扣题,使得全文浑然一体。

5、全文气韵流畅,衔接与过渡出自然,不露斧凿之痕;表面看像是对众多才子佳人其人其文的评论,实际上恰恰是作者灵魂的洗礼过程;文笔简洁,感情真挚深厚,是不可多得的有文采,有思想的文章。

6、“争出胜利”,就是用争气的心态不断超越取得成功。作者运用童第周、詹天佑、海伦·凯勒、刘翔等正面事例和刘禅、清末皇帝的反面事例论证了人要争气的观点。语言精炼生动,富有感染力。

7、这篇议论文以理取胜,观点辩证,语言灵活多变,富有自由灵动的色彩。文章开头摆出看法:相信自己不意味固执己见;听取意见也不代表亦步亦趋。。接着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文章语言简练,重点突出;恰当的引用更使中心得到突出;文末的问句发人深省。本文题目若能改成《相信自己,相信他人》,效果会更好。

8、综观全文,描述真切,情理交融,既注意了辩证性,又不乏较强的感染力。

9、这是一篇关于挫折的议论文,开门见山,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中心论点。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引起读者的思考,先后有序,层次分明,层层深入,结尾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10、说理是议论文的根本。这篇文章注重“摆事实,讲道理”,从生活实际出发,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提出“敬畏生命,别让蝉声鸟鸣鱼越以后只存在于我们的诗句中,而是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的观点,入情入理,让人信服。语言朴实无华,给人以简洁、晓畅、率真的审美感受。

11、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篇语言整齐,颇为简练。论述部分先总后分,中心句之下运用的主要是举例论证,事例典型,角度不一,很有分寸。结尾思想意义积极,催人进取。

12、和谐是一首歌,优美动听;和谐是一首诗,深沉平静;和谐启发自然,和谐铸就世界;自然需要和谐,世界需要和谐;和谐是一种魅力,自然的魅力,人文的魅力……

13、牵挂,是一种萦绕心头的情丝,“剪不断,理还乱”;可是没有了牵挂,人还能称之为人吗?本文谈古论今,表达了对牵挂的深刻理解。作者对比古今人们表达牵挂之情的方式变化,表现了对质朴纯真感情的怀念之情。

14、本篇议论文,精彩之处在于,立意角度新颖,“我们可能永远也赶不上我们崇拜、羡慕的人,但是我们可以不断超越自己,做一个最棒的自己。”论证过程中引用了丰富的事例。

15、本篇议论文是一篇非常少见的驳论文。作者首先提出一些人口口相传的观点,再通过自己独特的审视问题的角度并加以丰富的事实论据进行辩驳。“播种加耕耘不等于收获”小作者更加强调了根基的重要性。论述有理、有力、有节,是一篇极其难得的佳作!

16、这篇议论文题目提出“生命价值”的论题,开头运用一组排比句引出下文,正文部分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进行论证,结尾又用一组排比句呼应开头,说服力强,有教育意义。

17、本篇议论文的话题非常有时代气息,围绕最近困扰大众的“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一观点进行了冷静而全面的综合分析,考虑的角度也很周详,最终从自身以及社会道德两方面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笔调深刻,论证有力。是难得的佳作。

18、这篇议论文开篇点题,论证充分,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文章多次运用反问,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人们思考,结尾更是蕴含哲理:有舍才有得,舍弃也是一种美!

19、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开门见山提出了“我们做事情关键在于合作”观点。作者在论述时举实例,讲道理。正反两方面论述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作者过渡自然,最后联系实际论述学习也应该讲究合作,这样才会有长久。

天,湛蓝如水。

微风徐徐,两位古稀老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似在谈论着什么。“喂,你知道吗?星期天晚上要下一场流星雨。”“什么星座的?”另一位老人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俨然一副学者的样子惊讶的说道。“好像是狮子座的。”……不巧,这番话正好被旁边一位卖早点的妇女听到,回家之后立刻告诉了她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她儿子又告诉了同学,同学又告诉了家长……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几乎人人都知道了“星期天晚上要下一场狮子雨,地点就在公园的草坪上。”

时间过得飞快,星期天很快就来了。这天,孩子们一手拿着用攒的零用钱买来的零食,一手牵着自己小女朋友的手早早的来到了公园。小男孩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别怕,狮子来了我保护你。”一小时、两小时、…七个小时过去了,依然没有半点动静。天渐渐亮了,由于小女孩怒视的目光,小男孩低下了头。有些人冻得瑟瑟发抖,抱怨声不断,最后悻悻而去。

没有流星雨,没有狮子,仅仅是传闻。可是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呢?这就是盲目从众心理。别人说我也说,别人做我也做。做的人多了就是流行!就是时尚!

唐朝的丰满美流行了多久?刀郎那《20xx年的第一场雪》流行了多久?

再看看现在,流行雨满天飞。一如那非主流FANS:老老实实穿鞋不好吗?非要穿一只红一只绿的。老老实实说话不好吗?非要嗲声嗲气的。老老实实照相不好吗?非要嘟起嘴,在脸上加个大大的腮红……最近又出来个什么杀马特?头发五颜六色、高高耸立,钉满耳钉、唇钉、舌钉、脐钉…就叫COOL?目光太短,太浅

流星雨会停止,而流行雨呢?

愿雨后天晴,阳光灿烂!

有一年,南非的罗本岛监狱来了一位新犯人,代号“466”。随后,他被关进4平方米的牢房,开始了地狱般的生活。此后,466号每一天都要到采石场做苦工,动作稍慢就有被毒打或丧命的危险。

为了改变现状,再一次放风时,466号大胆地向狱长提议:想用监狱院子里的空地种菜。没等他说完,狱长就用鞭子封住了他的嘴。可他没死心,一有机会就找狱长求情。最后,狱长不耐烦了,答应了他的要求,还破天荒地给了他番茄的种子。

从那以后,一到放风的时候,466号就回去照料菜园。每当劳累、沮丧时,他只要看一看菜园,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令人吃惊的是,自从有了菜园,整个监狱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放风时,帮他照料菜园的狱友越来越多;收获时,他会把番茄分给狱友,然后再让他们送给狱警。吃了犯人的番茄,狱警们拿鞭子的手也不再那么蛮横了,态度和蔼了许多。

这个菜园一种就是18年,直至466号被转到另一所监狱。

这个犯人就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他说:“虽然几个番茄不足以改变命运,但他让冷冰冰的监狱多了一份暖色,让人看到了期望,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这天,我读了《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鲈鱼捕捞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守株待兔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最后钓上了一条又大又美的鱼,父亲却让“我”把辛辛苦苦钓到的鱼放回湖中,“我”却不情愿的放回了湖中。开始“我”并不了解父亲的用意,长大以后才明白了父亲是让“我”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于是,我想起了不久前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一件事儿:一个人去银行取款,他要了9000元,可取款机却吐出了90000元。这个人却毫不紧张的向银行工作人员查询,不问不明白,一问真奇妙,原先呀,是工作人员再打款时,打多了个零,就变成了90000,。最后,这人把其余的钱交还给银行。

是啊,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人做到了,真想增提一句孟德斯鸠曾说过的一句话:衡量真正的道德,是要看他在明白没人发觉的时候做什么。我要做一个,无论有没有人发觉的时候,问着良心,抵挡住诱惑,在正确的时光做正确的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