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突发性耳聋文献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突发性耳聋文献研究论文

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以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突发性聋治疗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有效率在70%左右。开始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在发病后7~10天内尽早治疗。1.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缓解血管内皮水肿,增加内耳血液供应,目前是突发性聋的重要治疗。2.溶栓和抗凝药物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红细胞聚集和血浆黏稠度也呈显著升高,提示血液黏滞度在突发性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神经营养类药物常用的神经营养类药物有三磷酸腺苷(ATP)和维生素类等。ATP是一种辅酶,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因其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已经成为治疗突发性聋的主要药物之一。4.高压氧治疗由于毛细血管细胞水肿,耳蜗血流减少导致耳蜗缺氧,部分突发性聋患者外淋巴氧压降低,因此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耳蜗内的氧压。高压氧治疗可以减轻内耳水肿和缺血缺氧损害,改善内耳循环,也能明显提高血液及组织细胞的氧分压和血浆中的容血量和在组织中的弥散半径,加快内耳毛细胞和前庭神经纤维的修复,还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因而可以用于突发性聋的治疗。治疗效果与患病时间相关。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高压氧结合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优于单一的高压氧疗法。经过临床观察,高压氧治疗结合一定的心理护理措施效果更佳,对突发性聋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使治疗得以顺利的进行,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5.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1996)疗效分级标准:①痊愈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②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③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④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突发性聋有自愈倾向,一部分患者可自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前听力损失严重、伴有眩晕等是预后不佳因素。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治疗开始的时间对预后也有影响,一般在7~10天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

如果患者存在突发性的耳聋,这些患者如果没有禁忌症的话可以采用中医当中的针灸理疗来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因为在中医上,可能会认为是因为血液循环不佳,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耳聋,这些患者可以进行针灸来疏通相应的经络,患者听力就会得到改善。如果患者存在突发性的耳聋,我们还是建议患者要到耳鼻喉科进行就诊,要查明患者出现耳聋的病因和诱因。如果患者是因为一些器质性因素导致的耳聋,比如存在鼓膜穿孔,中耳炎或者脑干的病变,这些患者单纯应用中医当中的针灸治疗效果不佳,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

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聋。1950年以后发病率似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估计,突发性聋占所有感觉神经性听力减退的1%左右。突发性聋的原因不明,据文献记载,可以引起突聋的原因有100种之多,如病毒感染、血管疾病、变态反应、圆窗膜自发性破裂、小脑前下动脉血栓形成、外淋巴间隙出血、外伤、中耳炎、白血病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病毒感染(病毒性耳蜗炎)和急性血管阻塞是引起本病的最常见的原因:1.病毒感染:大约1/5~l/3的病人在发病前一个月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致病病毒种类甚多,如乙型流感病毒、风疹病毒、单纯性疟疾病毒(I型)、腮腺炎病毒、细胞肥大病毒等,其中腮腺炎病毒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病毒首先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鼓室内病毒经蜗窗、前庭窗侵人内耳而致突发性聋(病毒性迷路炎);此外,病毒还可以直接侵及耳蜗神经元导致突发性聋。2.急性血管阻塞:内耳血管功能障碍与突发性聋关系密切。据文献报道,突发性聋患者中血压增高者占20~28%,血压偏高或偏低者占41%。临床上应用实验结果证实,血管疾病可以引起突发性聋。【临床表现】突发性聋多为单耳患病,双耳患病者占4~17%,左右两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发病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病人常在清晨起床后突然发现听力减退、耳鸣,少数病人可有轻度眩晕和平衡障碍,极少数病人还可以有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等颅神经受累的症状。耳聋可以在瞬间显现,也可以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迅速发展达到中度、重度或全聋的程度。大约50%的病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恢复。年龄越大,预后越差。临床上应与美尼尔氏病、听神经瘤、精神性聋、耳毒性药物中毒等相鉴别。【治疗原则】对于突发性聋应当按急症处理,据临床观察,病程越短,用药越早,预后越好。发病一周内开始治疗者,80%以上的患者可以痊愈或听力部分恢复

突发性聋的病因一般是不明的,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以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

职业性耳聋毕业论文

哎,别提写论文了,一想起来就惆怅,当时给我急得都不想要毕业证了,不过还好后来找了个铭文网帮我写的,没想到的是论文居然评了优秀,花了钱就是不一样,还多了个证,呵呵。

研究过程的表现记录表2班级: 136班 姓 名:王晓娜时 间 本人从事的主要工作(研究)内容及体会与反思2010.09.132010.11.262010.11.272010.12.062010.12.152010.12.17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各组员的分工和课题题目确定问卷题目小组进行分工去执行各自的任务一起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且进行整理将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总结并分析小组讨论写论文 经过我们课题的研究,我学到与同学合作、做一名组长的职位,就要认真尽力的履行自己的责任;自己能独立完成小组的任务;懂得了学习合作是一种快乐;认识到了自己有的很多不足;懂得礼貌待人;帮助同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很开心。虽然那只是几个简单又不起眼的形容词和动词,但是它就是激励了我去做很多的事情。我希望自己无论是在现在、在将来做任何事都能做到再接再厉,做到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课题小组意见: 课题是第一次接触,完成的可能不是很好!可是小组里的每个人都很认真的对待和配合!调查并不顺利因为一些小原因不是每次都能一起出动但课题还是按时完成了!小组同伴签名: 吴亚琴 2010 年 12 月 19 日《关于学校周围的噪音污染的调查?》结题报告摘要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我们主要研究一.研究阶段与步骤 1.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确定各组员的工作2.讨论研究的方案 3.到底影响了哪些方面. 4.具体的噪声污染源二.主要研究方法1.进行中学生的实践走访与问卷调查2.进行分工合作的方法3.多个学校调查学习生活环境多了噪声,扰人安宁,同学们愤怒不已,却敢怒不敢言。笔者通过调查,得出了同学们最谴责的十大噪声污染。 校园噪声污染 同学有话要说 许多同学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都道出了积郁在心中已久的话。问卷的题目如下: (1)你们认为学校周围噪声严重吗? A.不严重 B.一般 C.轻度 D.严重 E.非常严重 (2)这些噪声对你们是否有影响 ? A.没有影响 B.有一点影响 C.有很大影响(3)有那些噪音污染? A.汽车喇叭 B.工地施工 C.工厂 D.其他元素(4)噪声具体影响了你们哪些方面? A.学习 B.生活 C.两者都有(5)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答:(6)对学校周围这些噪声污染有何看法? 答:(7)你认为噪声污染有何危害? 答:我们小组调查了几个学校,分别是灵山中学.府城中学.琼山侨中.琼山中学. 1.灵山中学的大多数同学认为学校周围噪声污染严重,但是他们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对他们只有一点影响。灵山中学远离市区闹市可以说是学习环境极好!可是噪声污染严重却是汽车喇叭和其他因素.这也就是导致一些同学无法专心学习的原因。而且这些污染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些污染对他们影响是睡眠不足.听力下降和身心健康等!同学们认为对于这些噪声立即制止,对噪声加以节制,重点整治。 2.府城中学有些同学认为噪声严重并且噪声对他们影响非常大而且学校地理位置有些不好位于一个十字路口!响咛喇叭特别严重对他们生活和学习有很大影响!他们认为这些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影响情绪和听觉下降。他们认为应该在学校周围大量植树,一来绿化环境二来可以减弱一些噪声。另外请有关部门管理一下可以让这些噪声得到一些制止制造好点的学习环境给同学们学习。不然这些噪声会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和学习环境情绪。还有导致听力下降。 3.琼山侨中同学认为学校周围噪声污染非常严重并且对他们影响很大,主要是汽车喇叭和其他因素!特别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大多数同学认为对他们自身影响有:学习,生活作息,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学习效率下降等。除了自身影响还影响到了老师的讲课学习,令人心情烦躁精神难以集中!这也是由于侨中的地理环境不好!这座学校位于东线高速路的入口车流量大。 4.琼山中学同学认为学校周围噪声污染非常严重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主要还是汽车的喇叭声音。大多数同学认为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有:会使人产生性烦意乱的情绪,会使人耳部受到伤害,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和学习。他们认为学校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控制尽量减少噪声污染严格对待。因为这些污染对人健康,学习吗,生活都有不利的影响。 结论 防治校园噪声污染 同学自觉性要提高 新的《条例》出台,唱歌扰邻也有可能领罚单,然而防治噪声污染,除《条例》的执行外,关键还是要靠校园里的每个人提高自觉性,多为他人着想,顾及别人的感受。 “防治噪声污染,首先学生要提高素质和自觉性。毕竟也受过高等教育,要对自己一言一行负责,多考虑自己的言行在公众场合所产生的影响,多尊重他人的感受。在校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营造安静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出一份力量。”一位心理学老师对防治噪声污染说出自己的观点。他希望 噪声污染在每个人共同努力下能减少到最低。环境噪声达到一定分贝才能算作环境噪声污染,这主要看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就是说环境噪声不一定是环境噪声污染,但环境噪声污染肯定是环境噪声。 噪声危害和如何防制噪声污染:1.修建防护林,隔离带 2.调整产业部局,将噪音污染严重产业迁移到城外 3.制订相关法律,控制污染 4.提高企业个人防治噪音意识 5.功能分区,集团化管理12月8日 22:46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构成噪声污染有声源、声音传播途径与接收者二要素,控制噪声污染可从这二方面着手:降低声源噪声;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现在主要的防治方法大多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的,降低工业噪声污染,同时植树造林适当挡住噪音的传播。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控制: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一)噪声源控制 1,消除噪声发生的根源:改进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机械摩擦,改变喷口形状 2,采用吸声,隔声装备(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控制 1,阻断传播途径 2,改变机器设备的安装方向 3,原理噪声源(三)对接受者的防护 对接受者进行防护,除了减少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外,可采取各种个人防护手段,如佩带耳塞,耳罩或头盔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6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该法第七章还规定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机关,可按照各自的职责,对违反该法规定者给予必要的处罚。 噪声的危害: 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它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噪声象毒雾一样,弥漫在人们周围,尤其在城市和工业区里,它是一种致人死命的慢性毒素。早在公元前七世纪,人就懂得了噪声使人感到不舒服,逐渐地人们还知道了强烈的噪声会损害人的身体,甚至引起死亡。 噪声的危害有以下几种: 1. 对人健康的影响 听力 噪声会损伤的人听力,这种损伤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神经系统 噪声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的基本生理过程-----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导致条件反射异常。 心血管系统 噪声可以使交感神经紧张,从而导致心跳加剧,心律不齐,血压高等。 消化系统 噪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还会引起胃肠系统的分泌和蠕动功能改变,引起代谢过程的变化 ,出现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的代谢失调,造成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 降,恶心呕吐等症状等。 2.对人心理的影响 噪声超过90分贝,人的听力将受到损伤;噪声超过70分贝,人就不能正常工作;噪声超过50分贝,人就难以入睡。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级为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由于休息不足,疲劳不能消除,正常生理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造成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事故;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听力损伤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接触较强噪声,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只要时间不长,一旦离开噪声环境后,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称为听觉适应。如果接触强噪声的时间较长,听力下降比较明显,则离开噪声环境后,就需要几小时,甚至十几到二十几小时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称为听觉疲劳。这种暂时性的听力下降仍属于生理范围,但可能发展成噪声性耳聋。如果继续接触强噪声,听觉疲劳不能得到恢复,听力持续下降,就会造成噪声性听力损失,成为病理性改变。这种症状在早期表现为高频段听力下降。但在这个阶段,患者主观上并无异常感觉,语言听力也无影响,称为听力损伤。病程如进一步发展,听力曲线将继续下降,听力下降平均超过25分贝时,将出现语言听力异常,主观上感觉会话有困难,称为噪声性耳聋。此外,强大的声暴,如爆炸声和枪炮声,能造成急性暴震性耳聋,出现鼓膜破裂,中耳小听骨错位,韧带撕裂,出血,听力部分或完全丧失。主观症状有耳痛、眩晕、头痛、恶心及呕吐等。 噪声即噪闹之声,是指使人感到烦躁、令人讨厌的刺耳声音的统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噪声已经成为影响我们生活和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又被称为城市新公害。通常人们用"分贝"(db)做单位,来表示噪声大小及对人的影响。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声音。噪声,被称作看不见的敌人,它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l.影响睡眠和休息。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当睡眠受干扰而不能入睡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神经兴奋等现象。长期下去,就会引起失眠、耳鸣、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等。 2.损害人的听力。噪声可以造成人体暂时性和持久性听力损伤。一般来说,85分贝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超过100分贝时,将有近一半的人耳聋。 3.引起人体其他疾病。一些实验表明噪声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都有一定影响、长期的噪声污染可引起头痛、惊慌、神经过敏等,甚至引起神经官能症。噪声也能导致心跳加速、血管痉挛、高血压、冠心病等。极强的噪声(如170分贝)还会导致人死亡。 4.干扰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当噪声低于60分贝时,对人的交谈和思维几乎不产生影响。当噪声高于90分贝时,交谈和思维几乎不能进行,它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一、吸声当声波入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声能要被物体吸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称为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用吸收系数来表示,吸声系数越大,则表示材料的吸声性能越好。材料的吸声性能与材料的性质、结构和声波的入射角度及声波的频率有关。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是:材料内部有无数细小的相互贯通的孔洞,当声波入射到这些材料的表面,进而入射到这些细小的孔隙内时,要引起孔隙内的空气运动,紧靠孔壁和纤维表面的空气,因摩擦和粘滞运动阻力而不易运动,使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掉。故性能良好的吸声材料要多孔,孔与孔之间互相贯通,并且贯通的孔洞要与外界连通,使声波能进入材料内部。如对应1000赫兹声波,10cm厚的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系数是0.87。二、隔声隔声所采用的方法是将噪声源封闭起来,使噪声控制在一个小的空间内,这种隔声结构称为隔声罩。在声波遇到屏蔽物时,由于界面特性阻抗的改变,入射声能的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声能透进屏蔽物继续传播。材料的隔声性能可用透声系数来表示。透声系数越小,表示透进去的声能越少,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材料的隔声性能与隔声体的结构、性质和入射声波的频率有关。三、消声消声是将多孔吸声材料固定在气流通道内壁,或按一定方式固定在管道中,以达到削弱空气动力性噪声的目的,消声量一般可达到10—50分贝。V、补充说明噪声对人的影响和危害跟噪声的强弱程度有直接关系。在建筑物中,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隔声就是将声源隔离,防止声源产生的噪声向室内传播。在马路两旁种树,对两侧住宅就可以起到隔声作用。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很好的隔声效果。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材料的吸声性能决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我们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世界卫生组织说,噪音污染不但能够影响人的听力,而且能够导致高血压、心脏病、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及其它精神综合征。研究表明,人听觉最高可以接受30分贝的音量,当室内的持续噪音污染超过30分贝时,人的正常睡眠就会受到干扰,而持续生活在7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人的听力及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影响。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它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噪声象毒雾一样,弥漫在人们周围,尤其在城市和工业区里,它是一种致人死命的慢性毒素。早在公元前七世纪,人就懂得了噪声使人感到不舒服,逐渐地人们还知道了强烈的噪声会损害人的身体,甚至引起死亡。 前言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噪声污染属于感觉公害,它于人们的主观意愿有关,它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健康,干扰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关于防治噪声及改善声环境的研究,但还是不足以面对声环境形势的严峻性。 1噪声的主要来源 1.1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运收稿日期:2005-04-17作者简介:王涛(1965-),女,汉,工程师,毕业于内蒙古电视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现在内蒙古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行过程中产生的流动性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最突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拥有量剧增,随之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图1为不同交通工具的噪声强度和某城市一昼夜交通噪声强度的变化情况。 1.2工业噪声:工厂的各种机器和设备,它不但直接对生产者带来危害,对周围居民影响也很大,工业噪声可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 1.3建筑施工噪声: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推土机、钻机、风动工具等可产生巨大的噪声。 1.4生活噪声: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等人为的发出的喧哗声。生活噪声相对来说强度不大,但是它可使人心烦意乱,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据近年的统计,在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噪声来源中,工业噪声来源比例约占8%—10%;建筑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在5%左右,近年来因施工噪声扰民纠纷也频繁发生;交通噪声影响比例将近30%,它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最大;生活噪声影响面最广,已经达到城市周围的47%,是干扰生活的主要噪声污染源。 2噪声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噪声级为30~40分贝属于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对人体生理功能产生影响;70分贝以上会使人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长期工作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甚至导致其它疾病的发生。 2.1首先噪声直接引起耳部疾病,据测试噪声超过115分贝可造成耳聋,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脆弱,噪声可严重损伤听觉器官。 2.2噪声可导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内分泌系统紊乱,产生精神障碍。高噪声的工作,还可促使人出现头痛、失眠、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及易怒、自卑等情绪,通过在不同类型噪声环境下对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增高,以致损害心血管,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增加了30%,纺织工人高血压发病率为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分贝噪声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因此,环境噪声现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杀手之一。 2.3通过对大鼠试验表明,噪声对视力也会造成损害。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视觉细胞的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觉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噪声对视觉功能的影响已在人体和动物细胞水平上得到证明,因此噪声潜伏着交通事故的危险性。 2.4正常的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一定强度的噪音连续的影响人们的休息,便会使人心情紧张,大脑兴奋不止,继而到身体疲倦,四肢无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3噪声的控制措施 国家《城市区域噪声标准》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制。特别安静区,昼间50分贝、夜间(指22时至次日6时)40分贝;居民文教区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居住、商、工业混杂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工业区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如何才能达到标准要求,城市的规划管理、利用先进的噪声控制设备、提高人们思想意识是防治噪声的基础。 3.1控制声源运转的机器设备和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是主要的噪声源,有效控制噪声源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改进企业结构,提高工厂的装配质量,工人合理的操作方法都可降低噪声的发射功率。二是利用声波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以及安装消声设备等来控制噪声的辐射。三是控制车流量,严格机动车使用年限,淘汰车况较差的车辆是减少交通噪声的关键。四是加强建筑施工噪声与生活噪声的管理。 3.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规划,按照不同的功能区规划,使居住区尽量远离噪声源以达到减噪的目的。 3.2.1在车流量大并且人口密集的交通干道两侧,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等)以及利用其它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设计安装合理的隔声屏障能取得降噪5~10分贝左右的效果。 3.2.2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噪声声能转变为物体的内能。 3.2.3生态绿化降噪,充分利用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之间及路的隔离带、工厂的空地等建立绿色生态屏障,加强居民小区绿化建设,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吸收噪声。郁闭度较好的乔灌木结构绿地宽度每增加10米,可哀减2分贝左右的噪声。 3.3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尽量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在工厂或工地工作的工人要佩戴防噪护耳器,以减少噪声影响。 4结束语 噪声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宁静,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说噪声污染已成为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颁布了噪声控制标准,例如,工厂、工地的噪声不超过85~90分贝,居民居住区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超过40分贝等。目前,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有效地防治噪声污染,改进我们的声环境质量,尽可能给人们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已成为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2]谢浩,刘晓帆.《控制居住区交通噪声的建筑措施》 [3]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2 —33—浅谈环境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王涛李庆元

背景:燃煤火力发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粉尘、噪声、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尽管目前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生产工艺技术较先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使很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许多环节都已得到很好的控制,但粉尘和噪声危害在目前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中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本文通过对3家燃煤火力发电厂职业卫生情况的现场调查,对燃煤火力发电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的关键控制措施进行研究,为燃煤发电厂采取合理有效地防护措施提供依据,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目的:通过对燃煤火力发电厂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现状、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等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措施,对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燃煤火力发电厂从源头控制主要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现场职业卫生情况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劳动者个体防护情况等结果的分析,建立事故树,采取事故树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措施。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确定防“尘肺病”关键控制措施为:对犁煤器犁煤时造成的扬尘采取封尘措施、对锅炉加强密封以防止泄漏、锅炉设负压吸尘装置以防锅炉粉尘泄漏、锅炉设机械除尘装置以防锅炉粉尘泄漏、对碎煤机按照不同的产尘原因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磨煤机处及时进行喷水抑尘、皮带机头(尾)设置除尘器并确保运行正常、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发放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降低皮带机头(尾)煤的落差、尽量减少劳动者在粉尘作业现场接尘作业时间、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定期更换防尘口罩、对皮带层地面应及时清扫、指导并监督劳动者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以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在粉尘作业现场设警示标识提示劳动者佩戴防尘口罩。防“职业性噪声聋”关键控制措施为:在噪声作业场所设警示标识、对产生空气动力性的设备采取隔声、消声、吸声措施、减少劳动者在噪声工作场所作业时间、对产生机械性噪声的设备采取减振、隔声措施、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而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发放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用品、指导并监督劳动者正确佩戴防噪声用品、确保汽轮机调节阀处的严密性良好以防高温高压蒸汽泄漏产生噪声、确保锅炉安全阀严密性良好、调节锅炉风机的进排气以减少其噪声强度、保持转子质量平衡避免因机械振动而产生噪声、摆正机组轴线以防机械振动而产生噪声、确保导轴承正常运行、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定期更换防噪声用品。结论:目前为从源头控制燃煤火力发电厂的职业危害,甚至消除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应进一步做好犁煤器、锅炉、碎煤机、磨煤机等处的抑尘、封尘、吸尘措施;对产生机械性和空气动力性噪声的设备采取减振、隔声、消声、吸声等措施;同时,减少劳动者的接触粉尘、噪声时间,并做好个体防护,在粉尘、噪声作业场所设警示标识和完善的中文警示说明等。这是目前燃煤火力发电厂在生产工艺技术较先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设备正常运行,作业人员没有违规操作现象等的条件下,在现有的控制措施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防“尘肺病”和防“职业性噪声聋”关键控制措施,这为燃煤火力发电厂更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依据。

耳聋助听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助听器是一个放大器,是一个能将声能放大的设备,它的功能是增加声能强度,并尽可能不失真的传入耳内,由于声音的声能不能直接放大,必须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放大后再转化为声能。所有的助听器,包括5个部分,话筒、放大器、接收器、电源和音量开关。话筒是将机械声能转化为,模拟弱电流的转换器,放大器使话筒产生的弱信号,幅度增大,接收器将放大的电信号转换为声能,电源提供放大过程中,所需要的电力,音量控制开关,调节耳机音量大小。

一、盒式助听器盒式助听器的体积似香烟盒,挂在胸前小袋内或衣袋内。主机经一根导线连接耳机插入外耳道内使用,其主要缺点是导线较长,既不美观又不方便。但因体积较大。二、眼镜式耳聋助听器能同时能满足屈光不正和耳聋患者的需要,其用途主要是帮助单耳全聋者接受全聋侧的声刺激,以利安全与对话,眼镜式耳聋助听器实现此功用较方便。三、耳背式助听器形似香蕉曲度,伏于耳后,一般长约4~5cm。受话器开口与一硬质塑料管制成的导声钩连接,把它挂在耳廓上缘根部,由此钩经软塑料管和耳模耳塞放进耳甲腔及耳道口助听。四、定制式助听器定制式耳聋助听器的最大特点是:根据我们每个人的耳朵的形状去定做,适合个人的耳朵。这样配戴更舒服,容易取戴;能充分利用外耳的声音收集功能;比较不引人注目;可以正常的方式来接听电话。

一、助听器的类型按分类有多种:1. 按其外型分类 按其外型可以分成五类:盒式、眼镜式、耳背式、耳内式、骨导助听器。其中眼镜式、耳背式、耳内式助听器又称为耳级助听器,耳级助听器接收声音的方式较其它类型的助听器更接近生理状态。2.按其技术原理分类 有电学助听器、电子管助听器、半导体助听器、集成电路和编程式助听器。如果以助听器采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程度来进行分类,那么在集成电路助听器之前的助听器,都采用模拟电子元件,从编程式助听器开始,数字电子芯片进入助听器,控制其他模拟元器件的工作,称为数模混合电路。3.按照功用范围来分 可分为集体助听器和个体助听器。顾名思义,个体助听器适用于某一个体。而集体助听器主要用于电化教学、户外教学,特别适合于聋儿康复机构或学校教育。按其具体功能,又可划分成以下三类:(1)固定式有线集体助听器 这一类集体助听器,实际上类似于外语口语教学中使用的语音教室系统。(2)调频助听器 声源经过一个调频信号发生器(类似于无线话筒),被一台或多台调频助听器所接收。(3)闭路电磁感应集体助听系统 此种助听系统由放大、调频部件及预先安置在教室、家庭等室内场所的线圈、个体助听器组成。

有很多老年人随便买一个助听器,佩戴后出现一些不好效果,反而对助听器有排斥心理。选配助听器是一种非常严肃问题,必须在专业听力师指导下进行。需要做详细检查如耳镜检查、听力检查、言语识别率测试及其他检查,明确是那一类耳聋,了解其听力处理能力。在制定助听器选配方案,选择合适助听器。选择好助听器后,辅导训练是非常关键,首先向老年人介绍它的听力情况,有利于老年人对助听器期望值趋于合理,并且耐心地进行适应性训练;在就是指导老年人学会放置助听器及调节助听器上的各个按钮;最后就是辅导老年人掌握适应助听器方法及与人交流的方法,这是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听力师耐心给老年人指导及讲解。 老年人耳聋配带助听器,可保持一定听力,这对老年人的身心 健康 有着重要的影响。配带助听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市场上助听器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盒式助听器,功率较大,放大频率宽,功能多,性能稳定,价格较便宜,通常放在胸前睡衣袋中,也可挂在腰带上,这种助听器适合重试耳聋者使用。②耳背式助听器,装在耳后,符合美观的要求,但其性能不适合重度耳聋者使用。③耳内式助听器,是安放在外耳道内,所以最隐蔽。由于体积小,增量有限,因此,适用轻度或中度耳聋。如何选配助听器一般正常的老年耳聋患者适合配带助听器,但助听器对引起耳聋的疾病并无治疗作用。而引起耳聋的疾病,有的对 健康 有较大影响,有的甚至可能威胁生命。所以,患耳聋的老人一定要先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包括耳科检查和测定听力,经医生确诊后才可试配。耳聋戴上助听器后,能够听到清晰的语音,音调又比较悦耳,耳部没有痛感为合适,同时还要注意耳塞的大小要合适,最好带有音量调节器。耳聋者初戴助听器时,往往会感到刺耳,这是因为助听器在把听的声音放大的同时,把环境的噪音也放大了,耳聋者要耐心坚持一段时间,就会逐渐习惯和适应。如何保养助听器?助听器是一种微型、精致的电声放大器,倘若使用、保养不当,很容易损坏。 听力损失人群中老年聋的比例绝对是第一位的,但事实是老年人的听力常常会被亲人、亲属甚至自己忽略的,而且有一部分老年人戴的是家人帮忙在外买的“放大器”,噪音干扰大,从此给助听器贴上“效果不好”的标签。 科学验配的助听器首先需要评估听力损失情况(耳镜检查、纯音测听、语言识别率测试等),然后验配师通过电脑验配调试助听器,接下来试听满意再购买。中间可能会遇到个别调试不到位的地方需要验配师与本人沟通了解分析后再做以具体的精细调试。 个人认为影响老人助听器使用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使用方法及售后回访。如果助听器选配好了,回家后却忘了如何使用,或者使用过程中遇到耳朵胀痛、憋闷或者有刺啦刺啦噪声等不适,如果沟通不到可能会造成老人放弃使用。所以老人选配助听器一方面需要到专业验配中心去选配,另一方面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及时与验配师沟通。 改善老人听力生活,选配的助听器不光品牌质量要好,服务质量也要跟得上! 老年人耳聋配带助听器,可保持一定听力,这对老年人的身心 健康 有着重要的影响。配带助听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市场上助听器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盒式助听器,功率较大,放大频率宽,功能多,性能稳定,价格较便宜,通常放在胸前睡衣袋中,也可挂在腰带上,这种助听器适合重试耳聋者使用。②耳背式助听器,装在耳后,符合美观的要求,但其性能不适合重度耳聋者使用。③耳内式助听器,是安放在外耳道内,所以最隐蔽。由于体积小,增量有限,因此,适用轻度或中度耳聋。如何选配助听器一般正常的老年耳聋患者适合配带助听器,但助听器对引起耳聋的疾病并无治疗作用。而引起耳聋的疾病,有的对 健康 有较大影响,有的甚至可能威胁生命。所以,患耳聋的老人一定要先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包括耳科检查和测定听力,经医生确诊后才可试配。耳聋戴上助听器后,能够听到清晰的语音,音调又比较悦耳,耳部没有痛感为合适,同时还要注意耳塞的大小要合适,最好带有音量调节器。耳聋者初戴助听器时,往往会感到刺耳,这是因为助听器在把听的声音放大的同时,把环境的噪音也放大了,耳聋者要耐心坚持一段时间,就会逐渐习惯和适应。如何保养助听器?助听器是一种微型、精致的电声放大器,倘若使用、保养不当,很容易损坏。 有很多老年人随便买一个助听器,佩戴后出现一些不好效果,反而对助听器有排斥心理。选配助听器是一种非常严肃问题,必须在专业听力师指导下进行。需要做详细检查如耳镜检查、听力检查、言语识别率测试及其他检查,明确是那一类耳聋,了解其听力处理能力。在制定助听器选配方案,选择合适助听器。选择好助听器后,辅导训练是非常关键,首先向老年人介绍它的听力情况,有利于老年人对助听器期望值趋于合理,并且耐心地进行适应性训练;在就是指导老年人学会放置助听器及调节助听器上的各个按钮;最后就是辅导老年人掌握适应助听器方法及与人交流的方法,这是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听力师耐心给老年人指导及讲解。 选配助听器就像配眼镜前先验光一样,配助听器前一定要先检查听力,根据听力检查的结果去选择助听器才能准确。 有很多老年人随便买一个助听器,佩戴后出现一些不好效果,反而对助听器有排斥心理。选配助听器是一种非常严肃问题,必须在专业听力师指导下进行。需要做详细检查如耳镜检查、听力检查、言语识别率测试及其他检查,明确是那一类耳聋,了解其听力处理能力。在制定助听器选配方案,选择合适助听器。选择好助听器后,辅导训练是非常关键,首先向老年人介绍它的听力情况,有利于老年人对助听器期望值趋于合理,并且耐心地进行适应性训练;在就是指导老年人学会放置助听器及调节助听器上的各个按钮;最后就是辅导老年人掌握适应助听器方法及与人交流的方法,这是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听力师耐心给老年人指导及讲解。 1.找一家全国连锁性的专业听力中心验配助听器,助听器品质有保障、专业的验配知识过硬、拥有国家认证的资质、长远的售后等等都无忧。 2.听力问诊,进行听力检查、耳道检查、得出听力检查报告。 3.试听、选择、评估 4.沟通了解效果、助听器效果评估。 5.验配好后:耳背式助听器即买即取;定制式助听器当场取耳模,需要10来个工作日左右(厂家制作周期)。 建议在专业听力中心验配助听器,才能起到保护辅听的作用。 您好,如何为老年性耳聋者选配助听器? 购买助听器时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根据本人的听力损失程度,选择适合的助听器。千万不可自行选购,随意佩戴,以免损害残存的听力。助听器不宜太小:很多老人的手指运动不灵活,因此在选择助听器时不宜选择外形太小的助听器,因为老人在戴上或取上时,很容易脱落。要有降低噪声和大声音保护的功能:老年性聋的特点是:听得到但听不清、怕吵。针对这个特点,选择可以降低噪声的数字助听器,可以提供舒适,清晰的声音。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您好,如何为老年性耳聋者选配助听器? 选配助听器首先需要老人本人到医院或者听力中心检查听力,根据听力和耳道情况。个人需求,验配师会帮您推荐合适的助听器,然后经过调试后才能佩戴,助听器都是需要每个人的听力调试验配的千万不能随意购买,那样不符合自己的听力,噪音很大,反而会加重听力下降,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研究方法的突破性论文

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 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 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科研论文写作及其特点

1.论文

论文是以事实和理论根据为基础,用无可辩驳的逻辑证明,议论说理的文章。论文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事情或问题所持的观点。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文必须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来阐明道理,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语言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2.科研论文

科研论文(也称学术论文)是论文的一种。它是专门讨论和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问题和表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理解这个概念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1)学术论文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2)学术论文是表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科学研究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基础,学术论文写作是该科学研究过程的继续,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成果。

3.科研论文的特点

学术性。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载体,是作者在某一科学领域中对某一课题进行潜心研究而获得的科研成果的认真表述,具有系统性和专门性。

所谓学术,是指专门的、系统的学问。学术论文与一般论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具有学术性。一般论文可以有感而发,不求系统,只在某一点上谈感想、讲心得、说体会;学术论文则不是一般的点滴体会,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因而要求作者在专业上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既了解它的历史,又掌握它的学术动态,把握好自己的主攻方向,解决学术上有价值的问题。

科学性。揭示所研究事物或问题的本质,阐述客观规律。一般论文只需要占有一部分材料,选取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可以比较自由地展开议论;而学术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规律。这就要求作者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详细地、大量地占有材料,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从中发现固有的本质和规律,并且准确地表述出来。

创造性。学术论文中的理论观点是作者独到的理论或见解。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表现在:选取的.课题新、研究方法新、展开的角度新、取得的成果新等。作者能够站在某一学科的前沿,以自己的远见卓识捕捉住合适的研究对象,灵敏地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提出富有创见的的理论或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较之前人有创造性的进展。

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和创新。没有发现或创新的研究,或重复研究,必然造成时间、精力和财力的浪费。学术论文能够写出自己新的发现、新创造、新见解,能够在学术上有所突破,乃至填补一项空白,当然是非常理想的。但是,对于一般研究者来说,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中小学教师主要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不能用过高的标准要求他们论文的学术前沿水平。只要他们的论文有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有新意,就应该予以肯定。所谓有新意,即能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或对别人所作出的结论进行实事求是的补充和修订,加以捍卫或否定,而且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都可以算是一家之言;只要选题有新的角度、材料上有新的发现、论证上有新的进展、观点上有新的突破或者在认识上比前人有所提高,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创造性。

突发性公共卫生论文参考文献

问题一:公共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例如对SARS的控制预防治疗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职能范畴。 公共卫生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和妇幼卫生、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食品卫生 食品卫生是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从狭义上讲,食品卫生是指食品干净、未被细菌污染,不使人致病。食品卫生只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部分。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2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是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和主干课程,现属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科,是预防医学学生的必修课。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互结合的学科,并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涵盖领域比较广阔。(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如人类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基本特征、人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环境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人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的特征等;(2)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包括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先进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在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及基因水平上相互作用研究的应用;(3)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如大气卫生、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和土壤卫生;(4)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如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城乡规划卫生、家用化学品卫生;(5)环境相关疾病,如环境污染与公害病、环境污染与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微量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等;(6)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科学阐述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 劳动卫生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应包括个体、人群及其所处环境。个体是群体的基础,对职业人群中个体健康状况和异常发病现象的观察,常能获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该人群潜在危害的证据。同时,充分了解人群所处环境状况,才能判断疾病与环境间的联系。所以,对个体、群体和环境的研究,三者缺一不可。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任务:首先,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其次,是对职业性疾病的受损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促使其尽早康复。 4 学校卫生 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主要内容包括:监测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各项身心发育指标、疾病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的观察、记录、分析,掌握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对策或方案,最终达到保证学生健康发育成长的目的。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青少年生长发育常识、营养卫生、生理卫生保健、心理卫生保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常识等。常用的形式有:黑板报、宣传......>> 问题二:公共卫生安全的目录 总序第一章公共卫生与非传统安全一21世纪的公共卫生问题二公共卫生问题的特点三公共卫生的未来四公共卫生与公共安全第二章公共卫生安全的理论分析一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特点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分类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一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原则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基本策略三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公共卫生国际化一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二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三国际合作中的国家安全问题附录一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记二4月7日――世界卫生日(WorldHealthDay)三《国际卫生条例(2005年)》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参考文献后记 问题三:什么叫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几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 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 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问题四:我国面临的公共卫生安全事故是什么? 原子弹爆炸 问题五:什么是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疾病预防控制作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三方面含义:一是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权利,二是服务内容将根据国力改善、财政支出增加而不断扩大,三是以预防为主的服务原则与核心理念。 问题六:公共卫生及安全生产 食品卫生与安全张妍、姜淑荣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07出版)食品安全与卫生基础麦克斯万、等、吴永宁、张磊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8出版)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导论凌强、李晓英、杨雪欣、谢彦君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07出版)食品卫生与安全楼明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1-05出版)食品营养与安全卫生学金征宇、姜忠丽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08出版)下面是我的考研专业课的教材:1.刘志皋主编.食品营养学.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2.钟耀广主编.食品安全学.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3.何计国,甄润英主编.食品卫生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4.钱和编.食品卫生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这些是我个人认为食品安全食品卫生方面比较权威的教材了望采纳! 问题七:公共卫生安全方面有什么关键技术 公共卫生 安全应急管理系统 构建了一个基于数据仓库、以GIS为应急响应支持平台、能统一管理信息、可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互连互通的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框架结构,并详细阐述了各业务模块的基本功能和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方法。 问题八: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哪些种类 例如突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爆发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群死群伤的、饮用水源采集地受污染等。 问题九:公共卫生和安全领域的权威是哪个机构 公共安全领域比较牛逼的还是河姆渡,智能建筑中的翘楚。 问题十:公共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是指故意或过失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主要包含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公众出行规律安全、避难者行为安全,人员疏散的场 公共安全标志规范每个人的各种安全行为地安全、建筑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恶意和非恶意的人身安全和人员疏散等

预防医学这个专业还是比较好好写

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接连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已形成全球多个国家纷纷报告感染病例,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确诊病例报告〔1〕。无论是2003年SARS疫情传播,还是正在全球传播的甲型H1N1流感,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状态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控制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而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辅导工作不容忽视。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分析与辅导具有重要意义。1 问题的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群体性三种特征。也有学者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具有持续性、机遇性和可控性的特点〔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和当事人心理健康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学者(李幼东等〔4〕,2008)通过对SARS当事人的实证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个人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方式也是影响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有研究表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知识、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5〕。高校也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特点分析〔6〕和预防体系的构建〔7〕等方面。由此可见,现有研究侧重宏观层面分析,缺乏微观层次的探讨,对大学生具体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辅导研究不足。本研究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侧重于对大学生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把握,对可能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提出相应的辅导策略,以期构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分析〔8〕2.1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指的是个体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本研究中指的是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是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良好的认知过程应该是对信息正确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进而表现为心态的平稳与理智。那么,不良的认知过程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绝对化的认识。第二,过分概括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只看到问题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就开始下结论。第三,大学生中可能会产生一种糟糕至极的认识,并认为高校人口聚集度高、甲流高感染率,一旦传播开来便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进而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中。此外,大学生中还可能会出现穷尽思维的现象,即由一件事情不停地想象可能出现的结果而不能自拔,类似强迫思维。2.2 情绪情感过程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9〕。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会有不同的情绪情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个体良好的情绪情感过程是虽有起伏但能调整至平稳,是趋向于理性的。而不良的情绪情感则表现为大起大落和持续的起伏状态。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主要有:①疑病:过分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主动地、不断地与流感症状进行类比。②焦虑:表现为内心的不安,神情的紧张,对流感可能发展的趋向显露过分担忧。③惊恐:正常人面临危险处境也会出现恐怖这一情绪反应,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某些人对特定的事物或场景表现过分的紧张,行为上出现回避和退让,离开场景则会恢复,那么就属于疾病性的恐惧了。如,看到人多的地方就害怕,进而不敢去食堂、操场等场所。④抑郁:表现为情感低落,愉悦感缺失,对周围一切失去兴趣,感觉做任何事都没有意义。他们认为生命脆弱,无力抵抗甲流的冲击,于是放弃学习、放弃参加活动,话语和行为明显减少,但却沉溺于胡思乱想中。2.3 意志行为过程意志过程一般是指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调节、支配行为的心理过程。换言之,意志过程通过行为来体现,行为表现反映出意志过程。同时行为也是个体整个心理过程的表达。大学生在此背景下的行为问题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迫行为:由于受不良认知的影响,导致个体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如:反复地洗手,明知道这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却不能控制自己。②回避行为:个体可能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一旦进入人多的场所,会不自觉地出现焦虑、紧张,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胸闷,出汗等。③攻击行为:发展心理学中把大学生划分在个体发展的成年初期,认为处在这个时期的他们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有理论认为,个体在受挫或者内心压抑的情形下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因此,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由于压力、紧张的作用更容易采取极端的暴力行为,并以此作为宣泄的方式。④造谣行为:有学者认为,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环境的变动一旦具有危机性,就会引起社会成员的危机感。认知的局限与误差,对突发事态模糊前景的主观臆断与揣测,对事件梦幻般的联想及捏造一旦符合人们的臆测,谣言便会产生。谣言传播具有心理原因,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压力,作为心理宣泄的方式;另一方面,实现自我价值,把谣言传播作为提高被关注度和认同度的途径。3 应对策略3.1 树立正确认识,改变不良认知认知疗法强调改变思维和行为达到改变不良认知的目的,进而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针对不良认知,首先要让大学生明白造成认知和行为失调的原因是由于某一刺激事件作用于个体,而个体的不合理信念引发了负面情绪与问题行为。因此,改变不合理信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消除不合理的信念?大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组织能力,可以通过自我审查的方式,检查自我、反省自我。通过自我辩论的方式,不断地与已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摆事实,讲道理。不良认知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自我中心化,所以还需要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消除自认为是别人关注的焦点、事件的中心等错误的观点。此外,还有一种应对方法是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分别把每种认知方式可能带来的有利结果和不良后果分别列举出来,并登记在纸上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问题所在,进而达到抛弃不良认知方式的目的。3.2 培养积极情感,克服负面情绪大学时期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理智的思维以及高雅的审美感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来说,情感是个体具有相对持久、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体验,而情绪则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暂时性。稳定的情感是在暂时的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同时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中包含情感的成分,又能反映出情感的深度。克服负面情绪影响,对于树立大学生良好心态,培养积极情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及时科学的信息发布,正确的信息接收渠道,正确认识突发事件的产生、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以此来消除疑病和恐慌心理;其次,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对科学先进的医疗和社会救助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识自身焦虑体验是受错误认知影响。把问题合理化、简单化,适当的感情宣泄对降低焦虑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提高活动兴趣,排解抑郁。有学者指出,阅读有益读物,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参加文娱活动,观看使人开怀大笑的演出等都可缓解此症。辅导的落脚点是提高大学生对活动的兴趣,鼓励其参加活动,放松身心,避免陷入一个人的胡思乱想,从而排解抑郁情绪。3.3 塑造端正品行,消除问题行为心理状态往往通过外显行为来表现,异常行为表现反映出心理状态的不平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引发认知的错误和情绪的不稳定,进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由此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校园的正常发展。为此,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品行,消除问题行为尤为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组建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或者训练要有明确的主题,比如提高人际技巧、克服怯弱心理、消除心理应激等等。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让有共同训练目标的大学生在一起,达到消除不良行为和提高自身某方面能力的目的。谣言止于智者,因此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和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是消除谣言的先决条件;谣言止于公开,利用新闻媒介和宣传机构及时发布科学、合理的信息,提高大学生认知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消除大学生不良行为,构建校园健康的心态和文明的环境。完整的个体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所以在分析大学生心理状态和实施辅导策略时要联系、全面地看问题,注重方法上的综合,从而实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总之,研究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丰富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心理学领域在对特定群体特定背景下的心理学理论研究,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策略有助于实现心理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实现,富有深刻的实践意义。但对此问题的研究中,高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实证研究、对突发卫生事件中的当事人和公众的差异研究、高校教师及行政人员心理疏导与关怀,以及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心理疏导机制,仍是我们研究的不足和作为后续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信息通报,2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 2003〔3〕韩永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 (6):20-21〔4〕李幼东,芦红燕,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1):83-85〔5〕关静,刘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知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75-777〔6〕李佐卫,陈庆华,等.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2):11-15〔7〕崔箭,唐丽,等.构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思考——以中央民族大学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为例〔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6):607-609〔8〕叶奕乾,何存道,等.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