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女大学生遭性侵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女大学生遭性侵论文研究

人生侵害有:1.与别人打架斗殴 2.不良分子对大学生的性侵害3.学校或外面的食物中毒 3.欺 辱骂 同学伤害5.勒索 盗窃伤害 6.吸毒 传播非法物品等伤害预防措施:1.树立热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 2.提高个人素质,团结同学,和睦相处3.关注课间安全,避免危险活动 4.遇事要冷静,不要轻易用武力解决事情5.讲究饮食卫生,养成好的习惯。 6.遵守法纪法规,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7.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抵制社会上的不良诱惑 8.在遭受侵害时,要及时报警,寻求国家安全保护。

这个女生是和老师一起参加聚会,由于自己醉酒所以遭到老师的性侵,目前老师已经被警方控制。

假期中该老师邀请数名学生到自己的家中聚餐,聚会结束后同学们都后续离开了,该老师趁该大学生喝醉不省人事了就对此下手,这应该就是此案的原委了。

简单来说,这起事件的原委和经过,就是一名男老师请学生们聚餐,但是在聚餐中他们喝了不少的酒,这名男老师趁自己的学生烂醉的时候,性侵了其中一位女生。

接下来将用更加详细的角度,为大家叙述这一起事件。

根据网络媒体报道,一位陈姓教师,在某一天请自己的学生来自己的宿舍聚餐,他要请这些同学们吃饺子,聚餐的时候不只是吃饺子,还他们还喝了很多酒。可能是当时比较开心的缘故,他们喝酒就喝到了凌晨三点多钟,其中大部分的同学应该是提早离开了,但是有两名女生在老师的宿舍里喝得烂醉,随后老师和另外一名男同学将喝得烂醉的两名女生扶到客房去休息。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师趁大家都走了的时候,对这两名女生实施性侵,期间其中有一位女生突然惊醒,发现这样的事情后,立马就冲出了宿舍逃走了,但是另外一名女生仍然是烂醉的状态,于是她遭到了这名男老师的性侵。

这名被性侵女生是在第二天上午发现自己被性侵的事实,她当时从醉酒状态醒来后,发现自己上身没有穿衣服,对此感到非常的疑惑,于是问陈姓男老师发生了什么?男老师居然回复该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了。

于是女生报警,警方从女生内裤单提取DNA比对,也发现了该女生和陈姓男老师的DNA,所以存在性侵事实证据确凿。男老师也被警方批捕。

事后女生觉得既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觉得在学校也待不下去了,所以向学校提出转学申请,但是学校说要她自己去找去申请转校申请。

女生认为,既然学校不肯为自己处理转学申请的话,那么她认为学校对内对此就有赔偿责任,以此向学校索赔100万元。

学校方认为,在这起事件中,学校并没有任何的责任,更无需赔偿,女孩可以上告法庭,如果法院认为学校需要赔偿的话,那么学校就会赔偿。

对于这起事件,其实笔者也不想说什么,只能说女孩子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在外,最好是少和不太熟悉,或者不够信任的人喝酒。

对于这起事件,大家如何看待?欢迎留言探讨。

女性研究与女性文学论文

缠小脚最早开始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李后主的一个窅娘别出心裁,用帛将脚缠成新月形状在金莲花上跳舞取悦皇帝。后来这个做法流传到民间,缠小脚之风渐渐普及到了百姓人家。但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战国时期,缠小脚就已出现了,或许更早还可追索到商代。总之,缠小脚这一封建社会的恶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残害了数不清的中国妇女。可以说,缠小脚是父权制传统下“男尊女卑”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据记载,民间女子从四五岁就开始缠小脚,到成年时脚长若不超过三寸,即成为备受赞赏的“三寸金莲”。在当时,这样的小脚被认为是“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长相、身材再好的女子,如果是一双天足或脚缠得不够小,就会遭人耻笑,并且嫁不出去。“好大脚”也成为漫骂、羞辱妇女最难听的一句话。而实际上,小脚“美”是以女性身心被摧残为前提的。缠小脚的方法是通过人为的强力,野蛮地造成女子两脚的跖骨脱位或骨折并将之折压在脚掌底,再用缠脚布一层层裹紧,被缠足的女性步履艰难且疼痛非常,更有可能引发残疾和致死。民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的说法,就是女性千百年来遭受这一苦难的集中反映。而一旦把天然的脚缠成了“三寸金莲”,女性在劳动和交往方面必定是十分不便、大受制约,惟有困守家中,站立、行走必扶墙靠壁,不仅“男主外、女主内”顺理成章,“男强女弱”也成了事实,女性若有什么不满、反抗、私奔之类更是难上加难了,惟有忍气吞声,听任摆布。事实上,这种违背自然与健康、建立在摧残妇女身体基础上塑造出来的“美”,不仅是美的极度扭曲和变态,对于父权制社会施行对女性的压迫与控制,也的确收到了强化的实际功效,正如《女儿经》所说:“恐他(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 缠小脚因男性的癖好而兴起,而男性的审美观畸变也因“三寸金莲”益发不可收拾,直至女性被摧残的小脚成为激起男人性兴奋的重要物品。据记载,自宋代开始,在许多妓院的欢宴中流行起一种“行酒”游戏,从头至尾突出的都是妓女的小脚和她们的小脚鞋,狎妓的嫖客把酒杯放入妓女的小脚鞋里来传递、斟酒、饮酒。直到20世纪初,仍有一些男人喜欢参与这种“行酒”游戏,并为有机会使用妓女小脚鞋中的酒杯来饮酒而兴奋不已。至于历代的酸腐文人,更是兴趣盎然地把探讨小脚当作“学问”来做,不惜笔墨,撰写文章,细细品评,以卑琐为乐事,惟恐未把男人玩小脚的美学成分和调情作用诠释清楚。如清代有一个叫方绚的文人就自诩为“香莲博士”,写就了一篇题为《香莲品藻》的文章,费尽心机把小脚划分为五式九品十八种,并因此出了名。 至于被摧残得骨骼折裂、关节脱位、血肉模糊、脓水淋漓的畸形小脚何以成为中国男人的性目标?这是因为,缠小脚在封建社会是妇女的极度隐私,除了丈夫和关系极密切的人之外,不能随意让人观看,这便使小脚与性的隐秘牵连上了,甚至认为把握不当的话会引发淫乱,小脚即为“导淫之具”。酸腐文人的说法是,缠小脚不仅使女子的步态更加袅娜妖娆,还会使男人在白天“越看越生怜惜”,在晚上“愈亲愈耐抚摩”。小脚美的最高标准也被他们确定:一肥、二软、三秀,“且肥软或可以形求,秀但当以神遇”等等。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对小脚病态的爱慕、艳羡和崇拜,而将摧残、畸形当作美来欣赏把玩,可见在传统父权制文化背景上中国的男性审美观念已腐败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但是,就在对女性摧残得最严重、小脚崇拜最张狂的清代,一批有识之士如李汝珍、俞正燮等人,对这一社会恶习进行了严厉批评。李汝珍在其《镜花缘》一书中提出,“女子本是好好的”,而男子却偏使之“矫揉造作”,缠小脚使她们成了“异样”,更指出“何以两足残缺,步履艰难却又为美?”著名的改革、维新派人士康有为,1898年向光绪皇帝呈了“请禁妇女裹足折”,历数缠足恶习于国于民的害处,认为“最骇笑取辱者,莫如妇女裹足一事”,明确主张“严禁妇女裹足”。满清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孙中山作为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到了反缠足运动之中,把反缠足作为争取中国妇女解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时,不论是中国的女人还是男人,都开始认识到缠小脚根本就不是美,而恰恰是压迫、耻辱与腐朽的象征回答者: 日月花公主 - 魔法学徒 一级 11-6 22:30我来评论>>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了,我们老师会看到的。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50% (0) 相关内容• 关于中国古代有名的美女 • 中国古代名字的演变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多美 • 中国古代文学分类 • 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比较 查看同主题问题:中国 古代 古代 女性 女性 文化 其他回答 共 1 条中国古代的女性美和文化 青年演员 今天的中国人对于美女的评价大抵是身材雕浮玲珑,面部轮廓立体,大眼睛双眼皮几项,这些很大程度上是西化了的审美观,比如在汉代以前就很少见到对女性身材的描绘,基本上以面部描写充斥字里行间,写体态也是从衣饰姿态来衬托。眼睛是面部审美的核心所在,所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倩”字道尽了女性眼神的魅力。 翻阅历代的工笔仕女画册,有一对细长的竖起的凤眼(即外眼角上飞)基本上是华夏画中美眉共同的特征。五官搭配上讲求精致,比如嘴唇:今天是以厚而丰满的嘴唇为性感,但在古代正好相反,樱桃口才是人们所疯狂的,那时的女孩子不仅不涂上满嘴的口红,而且还故意只涂唇中部的一点,以产生小口的错觉。 有趣的是,在历代仕女图上所画的美女,基本上都是单眼皮,而且面部扁平。大概是当时汉族的华夏血统还比较纯粹的原因吧(大眼睛、双眼皮和南方越人血统的加入有关)。而且汉人传统脸形是喜欢圆脸的,到了后来才刀条脸一统江山。 今天的人对女性总喜欢强调身材,以“三围”为标度,三围者,胸、腰、臀三分天下各有其一。在此三者中,古人对腰最为重视,直接描写也最多,粗腰美其名曰“小蛮腰”;细腰美其曰“杨柳腰”。西元前6世纪就有楚灵王偏爱细腰女子的典故了;宋玉在其《登徒子好色赋》中,对那位漂亮的“东家之子”也有“腰如束素”的描写。不过腰身不仅要纤细,而且更重要的是姿态上要轻盈灵活,走动时才能摇曳生姿,具有“曲线玲珑”之美。 古代的人对女性的胸围要求相对不高,对拥有一双丰满隆起的大乳的女性也颇不以为然。其实,古代男子欣赏的女性乳房是恰堪一握的丁香乳。至于臀,古人似乎要难以启齿一些,其实中国古代也是崇尚臀部丰满的,但受礼法拘束不便明言。(一般来说,只有崇尚暴力的民族喜欢瘦削的窄臀,这是题外话) 宋代以前,汉人像今天的日本人那样是跪坐在席上的,由此形成的今天大和民族的“大根腿”,早已举世闻名,而以前的华夏是否也是如此,不得而知。不过汉族传统对女性的腿的欣赏一直处于隐蔽地位,远不如女子的脚的地位突出,恋足的小巧式审美发展到极端—自南唐开始,汉族出现了缠足的习俗,缠足的真正原因,许多人只含混的解释说是欣赏脚小之故,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臀围的一种变星—它可以束缚血液不流向下肢,迫其集中在中间地带,使臀部硕大丰满,这无疑是一种畸形的审美。《镜花缘》里藉吴之和之口反对缠足时说“细推其由,与造淫具何异?”,其实点中了问题的要害。 到了唐朝,物质产品丰富。额宽、脸圆、体肥成为美女的标准,还有一种独特的的崇尚鹰勾鼻的风气(可以参看昭陵的石雕)。唐人以“肥”为美(注:在古语里称呼肥胖为肥不为胖,就像本来“身”也不是身体的含义一样),但这种“肥”与今天的脂肪过剩、大腹便便的臃肿虚胖毫不相干,而是一种骨骼均匀、肌肉结实的美,让女人充分展现出东方的华贵之美。 唐朝风气也很开放,以穿著暴露为时尚,服饰流行低胸半裸装、单层丝绸罗纱的时髦装束,甚至一度崇尚裸体。从流传至今的一些唐朝壁画来看,那时候侍女甚至有全裸的。敦煌词中有记载如:“素胸未消残雪,透轻罗”。(《云谣集。风归云》) 这样过度的风气在唐以前还没有过,可能是与唐朝盛行佛教有关,也可能是与“胡风”有关,就像朱熹所说的那样:“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不过总体来看,古代的汉族对性的禁忌很少,所以才会两千多年来一直穿开裆裤。这个风气开始转变是在宋朝,很大程度上和游牧民族的入侵有关系,汉族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子不得不如此,再加上理学兴起推波助澜,从此女子开始被包裹得严严实实,保守的风气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与此相对应的是,大气铿锵、朴素简约和细腻柔美是汉族文化的两面。安史之乱是汉族文化特征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捩点。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转变,贵族家族消失了(这个归根结底和中国的封建历史实在是太长了有关),在此之后前一面逐渐失落,而另一面却畸形繁荣,甚至发展到病态的地步,比如明清一代的工艺美术、建筑陈设都是以装饰雕花之艳丽、繁缛闻名的。又以书法为例,书法本分碑体和帖体,但唐以后,古朴遒劲的碑体就逐渐衰落,而软性的帖体则大行于世。 这些转变大概在宋朝就开始了。入元,蒙古人在中原有效折腾了100年,几乎造成了中国历史传统的断档,残酷的屠杀和精神上的空前失落,只使宗教前所未有的盛行。到了明朝,真正意义上的汉文化大部分都已经失传,虽然明王朝的统治者也曾经试图找回一些传统,但那些文化底蕴并不深的朱明皇族大部分都没有能重新找回来(无它,中国真正的的贵族阶层基本上唐后就消灭了),有的甚至还恶化了。 直到今天,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一提起中国文化,基本上想起来的就是京剧、旗袍、功夫、花瓷、年画、八仙桌、曲艺之类的,这些都是明清的遗产,真正的汉唐文化已经远离了我们的视野…… 参考资料:

《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8期转载)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观的初建及其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试论孙犁小说的意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第2期《读朱淑贞诗词札记二则》 《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第3期《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 (《人民日报》1988年4月3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88年第6期、《文史知识》1989年第2期转载 )《李清照的自我艺术形象与古代妇女文学》 《天津师大学报》1989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89年第6期转载)《光明.黑暗.怎么办》 《读书》1991年第1期《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的感伤传统》《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灵魂苏醒的歌唱――论五四时期女性文学》《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2年第6期转载)《醒世之文,坦诚之心――评孙犁〈芸斋小说〉》 《孙犁作品评论续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丁玲小说对妇女人生道路的探索》《天津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3年第5期转载)《论陈衡哲及其创作》 《南开学报》1993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3年第7期转载;收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推荐论文目录》)《中国女性现代精神的高扬――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南开学报》1993年第6期《论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 《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论庐隐及其创作》 《庐隐代表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女性人生与文学》 收入《女性与持续发展》天津科技出版社1995年《论冯沅君的小说创作》 《南开学报》1995年第2期《当代纪实文学中的妇女问题》 《文学自由谈》1995年第3期,收入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 中国论文选》,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年《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的文学选择》 《南开学报》1996年第3期《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选择》 《天津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有斜阳处有春愁--沈祖棻及其创作》 《程千帆沈祖棻学记》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8年第5期转载;收入《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文化批评文选》,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张爱玲的女性观及其前期创作》 《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第3期《当代文坛新景观―― 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国》 《升华与超越》(第1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关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思考》 《南开学报》1999年第2期《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开展多学科妇女学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 》 《南开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1年第11期转载)《谈女性文学的基础性建设》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2年第5期转载)《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文艺理论》2002年第5期转载)《女性视角与文学》 《百花洲》2002年第5期《论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 《南开学报》2003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6期转载;收入《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1~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多姿的飞翔--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 《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世纪之交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略论》 《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女性:思想舞动三月》(访谈录) 《中国妇女报》2004年3月23日《“与男共舞”的理论演进》 《社会科学报》2004年4月8日《两性问题断想》 《中国女性文化》2004年第4期《试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的性别策略》《南开学报》2005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第7期转载)《关于高校女性文学课程建设的理论思考》《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第2期(收入《妇女/性别理论与实践——《妇女研究论丛》(2005-2009)集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五四”传统与新时期女性文学》《江汉论坛》2005年第7期《不谈“身体”》 《百花洲》2005年第5期《世纪之交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5期(收入《2005北大文选:批评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胸襟 视角 心态——近十年女性文学研究反思》《天津师大学报》2006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9期转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爱情书写与现代启蒙叙述》《长江学术》2006年第1期《<周易>的家庭观念及其影响论略》 《南开学报》2006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摘要)《新时期女性文学与现代国家意识》 《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4期摘要)《博客上的女性写作与女性形象》 《上海文化》2006年第6期《论北美华文文学“离散”内涵的演变——以女性创作为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转载)《性别:文学研究的一个有效范畴》《文史哲》2007年第2期《“人”的主体性启蒙与女性的自我追求》《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性别视野中的“小女人散文”批评话语》(台北)《中国现代文学》2007年第2期《自恋与自审间的灵魂历险》《江汉论坛》2007年第3期《性别批评的构建及其基本特征》 《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文艺理论》2008年第3期转载)《海派文学中的尤物叙事》《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漫谈女性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1期《当身体不再成为“武器”——“80后”部分女作家身体书写初探》《天津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当代女性小说中的流产叙事》 《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沉郁悲怆 凝重苍凉——评张洁〈无字〉》 《名作欣赏》2008年第3期《关于<女性文学教程>编写的思考》 《中国女性文化》第9辑 2008年《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概念》《文艺理论与研究》 2008年第4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转载)《“女国民”的兴起:近代中国女性主体身份与文学实践》《南开学报》2008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转载;译文收入《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打开语文教育的一扇新窗——尝试将性别视角引入大学语文教育》,《母语?文章?教育——大学语文研究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西绪弗斯式的悖谬——张洁新时期创作中的女性观》《东方丛刊》2009年第1期《〈为奴隶的母亲〉小说叙事的性别分析——兼及与〈生人妻〉的比较》《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日常化情欲的指归——论早期新海派文本的题旨转换》 《南开学报》2009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11期转载)《追寻与建构:现代女性文学史书写》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年8月11日《现代女性文学史写作的最初实践》 《中国女性文化》2009年第2期《茅盾女作家论的性别因素》《东岳论丛》2009年第1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7期转载)《晚清“女国民”话语中的性别想象》《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女人作为“人”与女人作为“女”:现代中国女性文学中的性别意识》,谭国根、叶少娴编《性别、话语与文学中的自我: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的议题》,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0年《<周易>与<礼记>家庭观念之比较》,《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及其本土实践》,《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舒芜的妇女观及其性别批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5期《近三十年“城乡交叉地带叙事”中的“新才子佳人模式”》 《南开学报》2011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3期转载)《民族﹒性别﹒历史叙事——重读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 《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2期转载)《萧红与百年中国文学》 《文学与文化》2011年第3期《性别文化与文学研究》 《华夏文化论坛》第六辑, 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8月《史铁生的女性观及其〈务虚笔记〉》,《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3期《问题与挑战:女性文学学科建设之思》,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12年第2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6期转载)《“性别”:在“文化政治”的视野中》,《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第6期;【译文】《论嵇康的自我——关于嵇康的生活和思想》 [日] 福永光司著,乔以钢译,刘柏青、张连第主编《日本学者中国文学研究译丛》(古典文学专辑)第5辑,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缠小脚最早开始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李后主的一个窅娘别出心裁,用帛将脚缠成新月形状在金莲花上跳舞取悦皇帝。后来这个做法流传到民间,缠小脚之风渐渐普及到了百姓人家。但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战国时期,缠小脚就已出现了,或许更早还可追索到商代。总之,缠小脚这一封建社会的恶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残害了数不清的中国妇女。可以说,缠小脚是父权制传统下“男尊女卑”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据记载,民间女子从四五岁就开始缠小脚,到成年时脚长若不超过三寸,即成为备受赞赏的“三寸金莲”。在当时,这样的小脚被认为是“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长相、身材再好的女子,如果是一双天足或脚缠得不够小,就会遭人耻笑,并且嫁不出去。“好大脚”也成为漫骂、羞辱妇女最难听的一句话。而实际上,小脚“美”是以女性身心被摧残为前提的。缠小脚的方法是通过人为的强力,野蛮地造成女子两脚的跖骨脱位或骨折并将之折压在脚掌底,再用缠脚布一层层裹紧,被缠足的女性步履艰难且疼痛非常,更有可能引发残疾和致死。民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的说法,就是女性千百年来遭受这一苦难的集中反映。而一旦把天然的脚缠成了“三寸金莲”,女性在劳动和交往方面必定是十分不便、大受制约,惟有困守家中,站立、行走必扶墙靠壁,不仅“男主外、女主内”顺理成章,“男强女弱”也成了事实,女性若有什么不满、反抗、私奔之类更是难上加难了,惟有忍气吞声,听任摆布。事实上,这种违背自然与健康、建立在摧残妇女身体基础上塑造出来的“美”,不仅是美的极度扭曲和变态,对于父权制社会施行对女性的压迫与控制,也的确收到了强化的实际功效,正如《女儿经》所说:“恐他(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 缠小脚因男性的癖好而兴起,而男性的审美观畸变也因“三寸金莲”益发不可收拾,直至女性被摧残的小脚成为激起男人性兴奋的重要物品。据记载,自宋代开始,在许多妓院的欢宴中流行起一种“行酒”游戏,从头至尾突出的都是妓女的小脚和她们的小脚鞋,狎妓的嫖客把酒杯放入妓女的小脚鞋里来传递、斟酒、饮酒。直到20世纪初,仍有一些男人喜欢参与这种“行酒”游戏,并为有机会使用妓女小脚鞋中的酒杯来饮酒而兴奋不已。至于历代的酸腐文人,更是兴趣盎然地把探讨小脚当作“学问”来做,不惜笔墨,撰写文章,细细品评,以卑琐为乐事,惟恐未把男人玩小脚的美学成分和调情作用诠释清楚。如清代有一个叫方绚的文人就自诩为“香莲博士”,写就了一篇题为《香莲品藻》的文章,费尽心机把小脚划分为五式九品十八种,并因此出了名。 至于被摧残得骨骼折裂、关节脱位、血肉模糊、脓水淋漓的畸形小脚何以成为中国男人的性目标?这是因为,缠小脚在封建社会是妇女的极度隐私,除了丈夫和关系极密切的人之外,不能随意让人观看,这便使小脚与性的隐秘牵连上了,甚至认为把握不当的话会引发淫乱,小脚即为“导淫之具”。酸腐文人的说法是,缠小脚不仅使女子的步态更加袅娜妖娆,还会使男人在白天“越看越生怜惜”,在晚上“愈亲愈耐抚摩”。小脚美的最高标准也被他们确定:一肥、二软、三秀,“且肥软或可以形求,秀但当以神遇”等等。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对小脚病态的爱慕、艳羡和崇拜,而将摧残、畸形当作美来欣赏把玩,可见在传统父权制文化背景上中国的男性审美观念已腐败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但是,就在对女性摧残得最严重、小脚崇拜最张狂的清代,一批有识之士如李汝珍、俞正燮等人,对这一社会恶习进行了严厉批评。李汝珍在其《镜花缘》一书中提出,“女子本是好好的”,而男子却偏使之“矫揉造作”,缠小脚使她们成了“异样”,更指出“何以两足残缺,步履艰难却又为美?”著名的改革、维新派人士康有为,1898年向光绪皇帝呈了“请禁妇女裹足折”,历数缠足恶习于国于民的害处,认为“最骇笑取辱者,莫如妇女裹足一事”,明确主张“严禁妇女裹足”。满清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孙中山作为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到了反缠足运动之中,把反缠足作为争取中国妇女解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时,不论是中国的女人还是男人,都开始认识到缠小脚根本就不是美,而恰恰是压迫、耻辱与腐朽的象征

天地万物,一阳一阴;红尘人寰,一男一女;男性与女性是永远的话题,男性与女性的纠葛也是最精彩的故事。自从母系社会结束后,女性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古人有云:“唯女子与小人之所以难养也。”把女性看成尤物、红颜祸水、累赘、男人的附属品------女性的这种命运悲剧好像生来就是剪不断,而且永远处在男性的压制之下。什么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孔子也有云:“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礼教也。”自此,女性由抗绝转变成自觉地格守,当然,命运的悲剧也开始起航。女性也就成了诗人笔下的“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风雨打窗声”的闺中怨妇;也成了作家笔下的区区几笔不能尽其苦的代言人。女性的悲剧源于社会,也源于命运。蔡文姬——历史推崇的政治才女,精通音律,善作诗文,很有才华。却不幸在董卓这乱中被匈奴掠走。无常的命运,几经波折,行尽万水千同山才回到自己的故土。可夜夜的胡笳,骨肉的分离,怎让她不去思量。眉头紧锁,多少风沙也掩埋不了她的哀愁。命运的悲剧,只因她是女性,所以别无选择。我们读来,也只能哀其不幸。美的东西在倾刻间毁灭,生的孤独,死亦孤独。如在孤寂泠清的掖庭,望明月作伴,哭向青冢,昭君的故事就在一琵琶声中哭泣开来。才子佳人,古代喜欢的门当户对的婚姻模式。而这种婚姻模式又棒打了多少的苦命鸳鸯。唐婉的泪,哭向翁姑,因为他们的不喜欢,所以她只好离陆游而去,抑郁而终。追忆四十年的爱情,陆游哭诉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侨下春波碧,曾是惊鸿照影来。”唐婉的悲剧,梦断香消,香消玉殒,有谁能为之流一淌清澈的泪。女性在这个社会里,就是泪的代言人,就是悲剧的化身。我看到的是一种沉重,一种无法诠释的苦。命运的苦楚,都倾重于女性,或许它偏爱女性柔弱的心,所以女性被摧残的体无完肤。闺阁中的世界,这是女性的天地;女红,是她生活的全部。不步出闺阁一步,谓之大家闺秀。所以《牡丹亭》里的杜丽娘长那么大却不知自家后院有个大花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都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自己的人生原来也如悬花一现,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命运的悲剧在封建制度的压制下,杜丽娘该哭向何处。生而死,死而复生,虽是圆满的结局,可这种锥心的痛又以怎样收场。《墙头马上》的李千金,被裴少俊的父亲裴尚书批得不是正规人家的女儿,一封休书使得她不知哭向何处。这就是命运的悲剧,恨悠悠,... ...以下,楼主你自己续写吧……

大学生兼职侵权研究论文

论文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具体如下:

打工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认清自我,丰富阅历,培养交际能力,增加社会经验不断成熟。在学校成绩优秀,自我感觉良好,而在社会中能否经的起考验就难说了,打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演练场,空有纸上谈兵是没用的,实践中认清自己的弱点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对及时调整心态,改进学习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兼职打工绝对于全职打工,它不需要终日都工作,而只要在空余的时间里进行。那么这就既可以获得工作的经验,又可以保障不延误理论学习了。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说过,未来的人才标准,交际能力占75%,而学历只占15%。

我想凡是曾经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都知道,工作中融洽的与同事及领导相处在某种意义上比工作能力更重要,交际是一门大学问,而且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要历练,历练的途径是工作,大学生的工作只有打工了。

大学生兼职的范围很窄,有些兼职存在危险性,比如酒吧服务员,在酒吧那样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环境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效率问题,兼职的确带来一定好处,诸如收入、经验等,但消耗时间、成本容易影响对金钱的态度,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过早形成拜金主义。

扩展资料

论文要求: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问题及其原因探析大学生兼职中的法律权益保障研究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问题及其原因探析:大学生兼职中的法律权益保障研究1 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问题的现象透视 (1)安全和利益保障方面的顾虑,成为大学生放弃兼职的重要原因。在大学生参与兼职活动已经比较普遍的今天,依然有部分大学生没有参加兼职活动。他们不做兼职的原因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时间不充裕,二是担心安全和利益保障问题。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对于兼职安全和利益方面存在顾虑,成为大学生放弃兼职的重要原因。(2)对于兼职信息,大学生缺乏权利保护意识。大学生对于兼职信息比较看重工作时间和工作报酬等,很少关注纠纷的解决方式,表明大学生社会经验和维权意识不足。在辨别兼职信息的真实性方面,大学生寻求的帮助对象往往不是家庭成员或老师,而是主要向信息提供者或同学朋友打听情况。说明大学生在辨认兼职信息时没有充分征求社会经验相对丰富的长辈意见,缺乏权利保护意识。(3)兼职工作报酬低,不少兼职大学生成为廉价劳动力。调查表明,学生从事的兼职工作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工作,知识含量少,专业性不强。大学生每周兼职时间较短,工作报酬低,竟然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兼职工资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多数兼职大学生成为比较廉价的劳动力。(4)未充分发挥兼职合同作用,权益书面保障缺失。大学生做兼职之前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的比例较低,情况不容乐观。工作环境、安全保障、纠纷解决办法等很少纳入兼职合同或协议。用人单位违反兼职合同或协议的情况经常出现。大多数大学生心理不能接受做兼职时用人单位违反合同或协议但不会采取行动,反映出大学生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5)劳动法规相关法律知识匮乏,利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淡薄。大学生对于劳动法律法规和兼职相关规定缺乏了解,反映出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法律知识相当缺乏。多数大学生在兼职时权益受到过侵犯: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收取押金、违规扣押证件、随意增加劳动时间、恶意拖欠或克扣工资等现象时常发生。当权益受到侵犯时,许多学生不了了之,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学生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表明大学生在兼职中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以及维权能力等亟待提高。2 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问题的原因探析(1)用人单位利用优势地位,违规用工。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问题来之一是用人单位利用优势地位违规用工。虽然在法律层面上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地位平等,但由于用人单位作为经济实体,相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具有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的优势,大学生往往处于弱势一方。因此,处于优势地位的用人单位敢于违规用工,而处于劣势地位的大学生在明知单位违规用工、自身合法权利被侵犯的情况依然从事兼职工作。(2)中介机构利用大学生的信任,应付性地介绍工作。目前大学生寻找勤工俭学工作主要通过同学朋友介绍、校园代理以及中介机构介绍等渠道。原本在大学生心目中,中介机构作为专业从事职业介绍的组织是合法而负责任的。然后,许多大学生的兼职实践证明,中介机构对于大学生兼职来说并不可靠,甚至问题诸多。比如:收费高、收取的费用与找到的工作不成正比、虚假信息多、只管推荐工作而不管能否获得工作、不顾推荐工作的性质内容安全性等。因此,可以说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规范中介机构立法的不健全,中介机构利用大学生对其的信任,应付性地介绍工作,辜负了大学生的信任,对大学生兼职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3)兼职法律制度保障的缺失,使兼职大学生成为“三不管”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利用优势地位违规用工的中介机构,利用大学生的信任应付性地介绍工作,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因于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劳动立法不完善。199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将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排除在劳动者行列之外①。203年劳动部颁布的《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意见的规定》指出非全日制用工是劳动用工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不是择业行为,更不是就业行为②。兼职法律制度保障的缺失,使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劳动监察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等对于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发生的纠纷都不参与处理,使兼职大学生成为“三不管”人员。(4)学校相关机构未充分履行相应义务,保驾护航作用微乎其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大学生兼职的引导教育不够。大学生参与社会兼职活动不仅需要热情和兴趣,更需要掌握相关的思想心理准备、知识基础以及工作技能等。当前高校相关机构对这方面的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第二,大学生兼职信息提供量不足。调查表明,大学生兼职信息主要来于同学朋友和校园代理、中介等校外人员,只有极少的兼职信息来自学生家人亲人或大学老师。如果学校能多提供些兼职信息,就能减少学生被一些不靠谱的中介机构蒙的几率。第三,对提供的兼职工作了解监督不够,对学生维权保护不力。目前很多高校专门都成立了勤工俭学指导机构,但往往是学生会或者学生社团等学生干部来运作,由学生指导学生,指导效果大打折扣。高校勤工助学指导机构未能对用人单位信用度、工作岗位情况等进行详实的了解,更很少对勤工俭学的学生合法权益受损后的维权情况给予有力的帮助,使兼职学生失去了重要的依靠力量。(5)学生自身维权意识薄弱、社会经验十分缺乏。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兼职前过于轻信他人承诺,鉴别能力差。在获取兼职信息时,容易被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的虚假宣传所吸引,盲目轻信他人口头承诺,对于兼职信息真伪性、完整性等辨别能力差。其次,兼职时警惕性较低,应变能力不足。有时候用人单位会以良好的待遇吸引学生参与兼职,然后随着工作的开展,变相增加工时、加大工作强度、克扣工资等,大学生对于这些隐蔽性的侵权行为警惕性较低,应变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对应付。最后,在兼职侵权问题发生后,维权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往往忽视了对于侵权证据的收集,很少寻求家长、教师的帮助,更不擅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3 结语大学生兼职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大学校园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问题,不断深入探究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而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举措。注释①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Z].1995-01-01. 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意见的规定[Z].203-05-30.¥5.9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问题及其原因探析大学生兼职中的法律权益保障研究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问题及其原因探析:大学生兼职中的法律权益保障研究1 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问题的现象透视 (1)安全和利益保障方面的顾虑,成为大学生放弃兼职的重要原因。在大学生参与兼职活动已经比较普遍的今天,依然有部分大学生没有参加兼职活动。他们不做兼职的原因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时间不充裕,二是担心安全和利益保障问题。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对于兼职安全和利益方面存在顾虑,成为大学生放弃兼职的重要原因。(2)对于兼职信息,大学生缺乏权利保护意识。大学生对于兼职信息比较看重工作时间和工作报酬等,很少关注纠纷的解决方式,表明大学生社会经验和维权意识不足。在辨别兼职信息的真实性方面,大学生寻求的帮助对象往往不是家庭成员或老师,而是主要向信息提供者或同学朋友打听情况。说明大学生在辨认兼职信息时没有充分征求社会经验相对丰富的长辈意见,缺乏权利保护意识。

女性生育困境研究论文

也应该多给女性提供就业的机会,要让女性在社会上过上平等的生活,提升社会的责任感,这样才能提高生育率。

现在的社会大家对生小孩的欲望不是很高了,由于孩子将来出生的各种压力,还有上学这些负担,造成双方不愿意生孩子,所说人口也减少了,鼓励他们生孩子,就是要给他们奖励

目前我国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偏低,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下为什么好多女性朋友不愿意生孩子,首先就是现在年轻人压力比较大,再加上近两年有疫情,好多人的都不咋能挣到钱,多数年轻人都背负着房贷和车贷,如果在生孩子就意味着多了一大笔开支,想要提高生育率,那么就要改善目前年轻人的困境,给年轻人多点发展空间,大家有了经济能力也会愿意生孩子的。

其实就算不是因为有疫情,最近几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也在增长,现在的年轻人和上辈子人的理念不一样了,老一辈都觉得多子多孙就是福气,而现在的社会培养一个孩子花费的太多了,多养一个不是需要双倍的钱,而是需要更多的,好多年轻人觉得压力很大,不能承受这部分开支,于是就选择不生孩子。

而且现在年轻人大部分都是夫妻双方都要上班,这样就存在谁看孩子的问题,如果家里老人愿意给看还好点,如果没人看孩子,那么他们只能选择不生孩子,这也是我们现在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现在放开二胎、三胎了,但是生育率一直都没有提上来,我个人也是就一个孩子,因为经济原因我目前也是不愿意二胎的。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比如给年轻人更多的挣钱机会,另外就是多出台一些惠民政策,特别是养孩子方面,减少年轻人的压力,我相信会提高慢慢的年轻人也会愿意生孩子,毕竟国家的建设还是需要更多的年轻力量,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了,那么人口老龄化会更加严重,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源出发,让年轻人真正的愿意去生。

应该给人们解决育儿补贴,多给年轻人一些赚钱的机会,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这样就能够提高生育率。

女性研究论文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著作对于女性的态度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如你所说的《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仍然能看出这个女子的洒脱和倔强,“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就能够体现这一点。 自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以后,不可避免地,男性作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升高,而女性因为先天的原因无法如男人般适应社会对于力量和效益的要求,所以日益攀附于男性。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然,连鲁迅先生都曾经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过“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也就证明了中国女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虽然是饱受欺压的一方,但是色彩鲜明的女子以及中国文学史对于她们的肯定也是有的,就如你所说的花木兰,当然,也应该看到,花木兰之所以能够如此盛名,也是因为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女性的身份,是作为男性角色扬名于世的。 而古代有很多小说,就曾将才貌双全,德艺双馨的女子视为反面教材,将不幸沉湎于男欢女爱之中的错误全部归到她们身上,因果循环,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尤其是一部中国思想史在其中所起的作 用。从礼仪中提及的三从四德开始,到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再到宋明理学的出现,一步一步束缚妇女的言行,牵制了人们的思想,而若是女子稍有出格,则后果可想。可见,中国文学史对于女子的要求和看待还是相当苛刻的。 当然,凡事都应具体看待,何况女子本身就有好坏之分。像飞燕合德之流确是为人不齿,但也有红拂,秦淮绝艳等出尘女子。 欢迎阅读《作文:抓蝴蝶》,“查字典”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优秀的“一年级作文”,请随时关注!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楼下院子里去玩,来到小花园里,我发现枇杷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枇杷果,樱花树和樟树又长高了。

有关对女性文学的认识为:女性文学虽然也称为女性解放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但根据郑英子(韩国文学批评家)的看法,女性解放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都只是女性文学领域中的分支,女性文学一般指具有女性性质或由女性执笔写作的文学。

女性文学的视野是开放的、发展的系统,而不是封闭静止的,应该是女作家基于性别主体意识、性别视角表现的关注女性命运、女性情感、女性生命的文学,或者是基于超性别意识(隐含性别主体意识)、超性别视角(隐含性别视角)表现的包括女性生存在内的、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文本。女性文学仍是一个有待探索和完善的命题。

女性文学充分表达独特的女性魅力和奇特理念,完善人性本身精华,展现各阶段女性充当的角色,挖掘出灵魂最深处的独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那些呐喊、那些彷徨、那些轻浮、那些坚强,体会着女性独有的信仰理念。

女性文学研究其价值:

1、审视现代社会由于受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在性别意识、性别观念、性别文化、性别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很多不和谐因素。

2、对性别文化解构和建构,对父权社会制度解构,并建构新的性别文化,既体现男性价值观也体现女性价值观,只有这样社会才有可能和谐地发展。

3、发现和展现女性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女性在感知、认知和评价上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魅力,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独特的美学价值。

4、女性以自身的性别意识和生命体验探讨人类和社会的问题,探讨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完善人类文化建设。

而在如今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不断发生着变化,女性消费者逐渐成为了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女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女性消费者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女性消费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广阔市场。据调查统计,我国女性消费者有4.8亿之多,占全国人口的48.7%,其中当代都市白领女性是众多商家商讨的“黄金群体”。女性消费者数量之多,在购买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决策作用。了解现今女性的消费心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消费心理;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壮大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家庭财务收支有了明显的独立权,并且女性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是大部分购买行为的决策者。经研究表明,中国社会购买力70%以上掌握在女性手中,在庞大的消费市场中80%的购买决策通常由女性做出。在我国,从人口上来讲,20~50岁的城市女性消费群体就高达2.5亿人之多。由于在家庭中担任女儿妻子母亲主妇等多重角色,使他们不仅为自己购买所需商品,同时还要为大多数的 儿童 、老人等购买商品,成为家庭用品的主要购买者。因此说女性购买群体是庞大的。不同阶层女性在消费中的需求明显不同,因而认真研究女性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女性消费群体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在现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各样的环境刺激,女性消费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女性在消费市场中的消费活动常常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如因店家打着“特价商品”的旗号而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在服装和美容方面投入和自己收入不相匹配的金钱, 购物时喜欢货比三家, 选择相对最优惠的产品等等。发掘这些潜在的影响因素, 对提高销售量和产品质量,降低自身的产品价格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女性消费心理特点分析

研究女性的消费心理, 对于企业增加生产和销售,如何改进产品,研发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留住老顾客,开发新顾客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虽然当代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社会环境各不相同, 但却统一表现出以下显著的心理特征:

(一)消费行为的主动性

很多女性自认为打理家务是理所应当的,她们经常会不自主的关注市场动态,如遇到某些家庭用品市场短缺,便会到多个商店购买,以买到为目的。在逛超市的时候女性会不知不觉的买很多用品,也许当时不需要,但是因为打折或者其他因素而预先购买。对于一些生活必需品会有计划的提早囤货,一般不会出现断档的现象,表现出很强烈的消费主动性。

(二)消费的实用性心理

如今社会各个工作阶层都能看见女性工作的身影,但是由于女性担任着家庭和职业的双重角色,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和生活的担子越来越重。因此,对购买方式和产品的实用性上更加关注,例如,现在很多职业女性会选择网上购物等省时省事的方式,通常喜欢购买速食产品或者冷冻产品等。

(三)消费的品牌忠诚度高

当今女性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工作已区别于传统女性依附于丈夫的消费理念,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购买高档产品。同时购买名牌产品对女性个人形象的树立和公关关系的巩固都有很明显的推进作用,并据调查众多女性认为名牌产品更具有质量的保证。女性比男性在购买商品方面比较“长情”,一旦选择了某一品牌,将会一如既往的追寻,而且在她们心理觉得只有这个产品适合她,所以女性在选择商品的时候还是更愿意使用老牌子。

(四)消费的攀比从众心理

如今大部分女性都是高职及以上学历的女性,在各自岗位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在消费商品时女性朋友间会不自觉的比较谁的服装比较得体,或者谁使用的产品品牌比较响亮,在她们看来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谁的经济实力比较强,家庭地位比较好,当然就会获得更多的尊重和羡慕的眼光,在心理上自觉高人一等。并且同一阶层的女性中,只要有什么人率先购买某一产品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他人就会跟风似的购买。

(五)消费的心理侧重点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不同阶层的女性来说,消费的目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总的分为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来做调查。未婚女性尤其是年轻姑娘更愿意为自己消费,把自己装扮的时髦靓丽,而且大部分调查研究显示未婚女性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作为个人支出。已婚女性则明显不同于未婚女性,她们因为有过多家庭的责任感,而更多的消费是在家庭,丈夫,孩子,老人身上,逛街时会不自觉的为他们购买商品而忽略了自己。

三、针对女性消费心理而做出的策略调整

根据女性消费的市场重要性和女性消费的众多心理特征而做出了如下几点销售策略建议:

(一)商家调查女性购买的主体商品比例来制定推销方案

商家的推销产品的时候要打出醒目的 广告 术语,在术语上要特别注重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优势的介绍。女性看见商家打着“跳楼价”或者“节假日三折”等营销策略,很容易形成购买行为,促进销售。针对女性购买商品的主体部分,商家可以分需求分批次进货,从而为商家带来最大化的利润空间。

(二)女性商品设计要注重实用性功能

现如今女性不仅要兼顾工作还要照顾家庭,所以绝大多数女性在购买商品时候更注重这些商品是否经济实用,如一些家庭生活用品大部分都是女性在使用。这些商品在设计上要注意细节部分,方便女性使用。

(三)制定针对不同阶层女性及不同年龄女性而做出不同现场推销方案

现在的女性无论是什么阶层的女性都希望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得到顾客是上帝的优待,但是不同阶层女性的消费能力大不相同,销售员在推销商品的时候要仔细区分不同女性的消费需求,从而推销适合她们的商品,进而使她们得到被尊重的感觉。不同年龄的女性在购买商品时候的审美等方面各有不同,销售员在推销的时候尤其注意产品的色彩、款式及效果方面,针对她们年龄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策略,进而达到交易的成功。

(四)商家要注重女性顾客的长期效应并作出相应的创新

女性顾客远比男性顾客争取来的快,例如在某一方面让她们有了感受之后,她们就会利用她们特有的表达力,传播力来为商家做免费宣传,然而这些宣传既有效又省时。女性一旦认为此类产品优秀就会一直关注并且希望得到新的产品效果,商家适时的作出产品更新换代,不仅可以保持住原有的女性客源,还可以通过她们获取更多的女性消费者,从而为商家扩大经营范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结论

随着女性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在消费时候应更具有理性,也就是要加强理性化的消费心理。很多女性已经不满足于化妆品或者家用品等小物件上的支配权,她们更热衷于买房或是买车等高品质消费品上占据主导权。但是男性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女性占据一定的优势,所以将来的女性消费应该在不丢失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加强个性化消费的主观判断。

【参考文献】

[1]耿黎辉.消费心理学[M].西安:西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4.

[2]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2008(2).

[3]陈真.女性消费心理研究[J].今日南国( 理论创新版),2008(8).

【摘要】随着女性经济收入和社会身份地位的提高"决定了其具有较为强大的自主消费能力、影响力和巨大潜力,女性消费者追求时尚、注重形象的消费行为特质,正加速消费市场的拓

展,推动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女性消费者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目标群体"。企业营销应充分了解女性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创造性地制定切合实际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关键词】消费心理 经济收入

一、女性消费的主要心理特征

(1)爱美与追求时尚心理。莎士比亚曾说过:“上帝创造女人一张脸,女人又给自己一张脸。”爱美是女性的天性, 这种心理反应在消费活动中, 所有女性都希望通过消费活动既能保持自己的自然美, 又能增加修饰美。她们在购买专用商品时,往往比较强调美的效果, 女性消费者对商品外观形态非常注重,在挑选商品时,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外包装、色彩和艺术美, 重视商品对人的美化作用, 对环境的装饰作用和对人的精神的陶冶作用。而追求时尚心理与爱美心理是互相融通和相互关联的两种相似的心理。女性往往以时尚为美, 所以也可以说时追求时尚理是爱美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她们倾向于时新和先行, 乐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在这类消费群体中,中青年女性较为普遍,尤其是青年女性,比如在校大学生是其中显著的群体。这是一种以追求商品的流行趋势、新颖、奇特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心理,其核心是“时髦”与“奇特”。在女性现代消费意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有特色的商品,特别是一些有特色的穿着类商品和日用商品,常常由于某种原因,在一个地区的一段时间内甚为风行,成为众多女性消费者踊跃购买或积极使用(或穿戴)与追求的对象,一时间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消费趋向。

(2)关心消费的健康和安全的心理。在消费中居于突出地位的现代女性更加关心消费以及消费品对自己、家人的健康、安全问题的关心在不断增加。女性的采购消费行为往往占家庭消费的主导地位,在大多数家庭中,整个家庭的日常消费用品多数是由家庭中的女性负责采购,因此,现代社会中,女性们更是会非常重视所选商品的安全性能,及其健康指数。例如,在食物方面,她们喜欢购买绿色产品,自然食品,低脂肪、低胆固醇、多营养食品等;在家居用品方面,她们会更重视其绿色环保健康指数,如甲醛含量是否超标,产品有无任何化学毒副作用等。

(3)自尊、虚荣、求名、攀比炫耀心理。人人都有自尊,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女性消费者更是如此,这种心理在中青年女性中尤为突出,她们在生活上喜欢和人攀比, 总希望比自己的同事、亲友过得更舒适, 显得更富有。她们拥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在日常的消费活动中,往往以购买的内容和购买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别人。女性的自尊自重心理表现在购物时,希望得到销售人员的尊重和认同,即使事实不是这样,在购物过程中她们仍会有一种被认可的满足感。当代女性,尤其是家庭收入较高的中青年女性,喜欢在生活中与人攀比,通常喜欢与处于同一收入水平、境况相类似的人做横向比较,她们想要拥有别人别人所没有的。通过追求高档次、高质量、高价格的名牌产品, 来显示自己经济上的富有、地位上的优越、情趣上的高雅,从而得到别人的羡慕和尊重。

(4)方便、实惠心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的就业率越来越高,又由于女性担任着家庭和事业双重角色,既要工作、学习,又要从事家务劳动,因此,她们希望能够减轻生活压力,缩短家务劳动时间。所以在购买产品时,对购买过程和使用产品的方便性、实惠性要求日益突出,每一种新的、能减轻其家务劳动的方便消费品(包括食品和生活用品,他们都乐于接受。在商品的实惠性方面,一些中老年女性一般掌管家务,最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来之不易,她们崇尚节俭,精打细算,讲求实用,鄙弃奢华,这类女性消费群体,她们要求所购买的商品能发挥大的实用性效益,尤其是购买基本生活资料时,对商品实用性要求较高。

二、女性消费的行为特征

(1)女性容易受打折、促销、广告等市场氛围的影响。女性消费者在个性心理的表现上具有较强烈的情感性特征,即感情丰富、细腻,心境变化剧烈,富于联想和幻想。温馨的广告提示也会触动女性消费者敏感的神经,产生某种情感而产生不是那么理性的消费行为。她们易于在情感的支配和影响下即时产生对某种产品的喜爱进而产生购买欲望,形成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例如,食品的诱人气味、广告渲染的温馨气氛、服饰的款式和色彩等,都会对女性的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每每商场或超市的柜台前被挤的水泄不通,多半是打折、特价销售。我们常会看到一个本打算去购买洗洁净的女性会抱回一大堆衣服。

(2)女性容易产生情绪化消费行为。大部分女性会很热衷于逛街,并且很多时候一逛街就会不由自主地买回一大堆实际用不上的东西。这主要是由于女性感情丰富, 联想能力很强, 在购物时, 常常把自己放进去联想, 想象自己使用某种商品之后所获得的愉悦情景。此外, 她们还会对家庭成员产生联想, 在给丈夫、子女、父母购买商品时, 联想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此外, 一个富有浪漫情调的商品, 一句吸引女性眼球的广告词, 一段优美的旋律, 一股特别芬芳的香味, 都能成为一种女性购买行为产生的吸引力。另外,大部分女性消费者在心情低落时,总会把购物当作一种宣泄不良情绪的出口,通过大量的采购来释放自己,并且大多数的女性对一时的冲动所付出的代价并不会感到后悔。

(3)女性消费行为容易受购物环境、氛围和导购引导的影响。如果商场和超市的购物环境优雅、舒适,会比较容易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 尤其是在“妇女节”、“ 母亲节 ”等节假日购物氛围的营造中,当商家推出一系列以关爱女性为主题的节日促销,赋予产品以感情,更容易赢得女性信赖,从而产生购物行为。另外,导购热情体贴的服务态度,也很容易打动女性消费者的心,从而产生因对享受服务及人的好感而购物的行为。

浅谈女性消费者心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消费心理的论文

2. 有关女性消费市场论文

3. 关于消费心理学的论文

4. 产品设计中消费群体的心理研究论文

5. 超市消费心理学论文

6.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