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草地学报编委初审

发布时间:

草地学报编委初审

王黎明目录 1、计量地理与地理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作家 3 .清华大学教授 4.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5.新疆人民出版社汉编部副主任 6.河南科技大学 教师 7、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副院长 [编辑本段]1、计量地理与地理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博士,硕士生导师。1963生,四川广安人。1984年于西南师大获学士学位,1989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中国地理学会计量地理与地理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地系统机理与模拟,研究重点包括人地系统时空数据集成、人地系统演替过程模拟、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规划。发表论文40余篇。 在研项目包括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子课题“基于公里格网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空间态势分析”(2004BA608B-2)、863项目“区域遥感——经济信息空间集成模型系统和应用示范”(2003AA131090)、科技部基础性项目“多目标区域规划信息空间整合方法研究”(2003DIB2J102)等。 代表论文 王黎明、杨燕风等,三峡库区退耕坡地环境移民压力研究,地理学报,56(6),2001 王黎明、关庆锋等,全球变化视角下人地系统研究面临的几个问题探讨,地理科学,23(4)2003 王黎明、毛汉英等,中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研究,地理研究,19(2),2000 王黎明、冯仁国等,可持续发展指标相关性分析及其降维模型研究,地球科学进展,16(6),2001 Wang Liming, Wenhui,1 Km Grid Spatial Data Platform for Regional Man-land System,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 2004。 代表著作 王黎明,区域可持续发展——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视角,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1998年 王黎明,王力,“风水”中的科学与迷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编辑本段]2、作家 (图) 笔 名: 棠棣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2 民 族: 汉族 1963年出生,童年在沂蒙山区和兖州农村度过。当过兵,做过矿工,现从事报纸副刊编辑工作。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陆续在《诗刊》、《人民文学》、《中华散文》、《散文》等几十种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作品收入多种选本。发表作品有《男子汉的五月》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孤独的歌手》中国和平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乡间音乐》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蓝色阴凉》作家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代表作:《照耀》(组诗)发表在《人民文学》1999年11月;《猫眼一线日当午》(散文集)收入发表在《中华散文》、《天涯》、《北京文学》、《散文》等刊物,发表的散文随笔近百篇,其中《人民文学》2000年第4期集中发表6篇。《滴水之声》由《新华文摘》2000年6期转载。《文学鲁军新锐文丛·王黎明卷·贝壳说》2001年12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入近20年创作的诗作190首。[编辑本段]3 .清华大学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87、1990、1993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高电压专业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后留校任教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93年---97年任清华大学电机系讲师,94年---98年任清华大学电机系高压教研室副主任,1997.6年晋升为清华大学副教授。1998年5月至1999年10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UMIST)做博士后及Research Fellow,2002.3年晋升为清华大学教授, 现为中国电工技术委员会电工陶瓷专委会委员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新技术分专委会委员兼秘书;深圳市政府节能专家委员会委员和机电学科组组长,长期以来从事高电压外绝缘和电工电能新技术的研究。2003.4年起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工作,作为学科带头人之一,负责筹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能源与电工新技术工程中心。筹建的学科研究方向强调本部电机系学科群的综合交叉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电工新技术及应用、新能源及电力新材料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三大学科研究平台。 该中心学科规划涉及;脉冲功率、等离子体技术的研究及其新应用、电力系统智能化监控及在线监测技术、电力系统和轻型及柔性输电技术、新型清洁能源技术,、电磁兼容、电力绝缘新材料等学科方向。主要研究经历有;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实施者承担了国家级重点工程子课题项目研究工作六项;即我国最高电压等级750kV(交流),500kV(直流)高海拔输变电系统外绝缘设计和绝缘子选型研究、青藏铁路4000至5000米高海拔地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我国首条500kV、330kV(高海拔地区)、220kV紧凑型线路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实施者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子科题项目三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共九项。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实施者还承担了各种横向课题五十多项。获得的主要科研奖励有;国内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即“高压合成绝缘子”和“500kV紧凑型线路工程”);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500kV紧凑型线路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 获原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 (“防污闪涂料应用技术”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20kV紧凑型线路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 获原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超高压合成绝缘子” 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管道绝缘接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HXS棒型悬式绝缘子的推广应用”获原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三等奖)。国外奖;“工频预电压下空气间隙超作过电压特性研究” 1999年度获得英国皇家电气工程师协会(IEE council)科技教学进步奖。到2003.4月为止发表论文情况有;共96篇,其中国外刊物、国际会议、国内核心刊物共发表论文总数78篇,在发表的论文中被SCI收录1篇,EI收录29篇,ISTP收录22篇;国内和国际会议论文中,获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2篇,其中在CIGRE 2002 GROUP 33中发表论文二篇,国内会议优秀论文奖5篇。[编辑本段]4.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1955.10—)山东文登人。擅长雕塑。1975年毕业于烟台轻工业学校,后任烟台工艺美术工厂美工。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作品《金秋》入选首届全国城市雕塑设计展;《蓝色时期》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岁月的牛》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出版“金手指美术丛书”《雕塑》。[编辑本段]5.新疆人民出版社汉编部副主任 副编审。男,汉族,1948年10月出生,山东黄县人。新疆人民出版社汉编部副主任。1975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出版了《乌孜别克民间故事》、《维吾尔民族民间谜语》二部译著;在报刊上发表过《鸡蛋奏鸣曲》、《思精文自好》等报告文学和杂文作品;还翻译发表了《延安抒怀》、《塔伊尔与住合提》、《金发少年》、《两只箱子》、《熊力士》等文学和民间文学作品若干篇。编辑图书约90种(计1500万字),期刊8种,复审书稿40余种。其中《哈萨克民间故事》等书获全国民间文学奖、自治区民间文学奖,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自治区新时期评文学作品奖。 �[编辑本段]6.河南科技大学 教师 (1976.8-),男,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人,中共党员,博士。现任河南省遗传学会理事兼任植物遗传分会委员,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种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教育厅二等奖、洛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参加选育小麦新品种1个,玉米杂交种1个,在《中国农业科学》、《实验生物学报》、《作物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二、研究领域与方向: 主要从事利用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与方法进行植物遗传改良研究及其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三、工作学习经历: 1995.9-1999.7山东农业大学 农学师范 本科学士毕业 1999.7-2002.3 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教师 2001.9-2006.7 山东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 硕博连读 博士毕业 2002.3-至今 河南科技大学 教师 四、学术及其科研成果 (一)科研成果 1、豫审小麦新品种“金丰3号”的选育,2006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2、高产、优质、广适玉米单交种豫玉28的选育与推广,2006年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3、高产、优质、广适玉米单交种豫玉28的选育与推广,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近期发表论文 1.王黎明,林小虎,张平杰,张志雯,王玉海,赵逢涛,高居荣,李文才,李兴峰,王洪刚.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代换系山农0095的选育及鉴定,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0):1958-1964. 2.王黎明,林小虎,赵封涛,王洪刚.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及其优良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中国草地,2005,27(1):57-63. 3.王黎明,林小虎,赵封涛,郑晓雯, 高居荣,李兴峰,王洪刚.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西北植物学报,2005,25(3):441-447. 4.王黎明,刘树兵,李兴锋,王洪刚.小麦黄矮病抗性基因及其鉴定研究进展.麦类作物学报,2003,23(3):123-127. 5.林小虎,王黎明,李兴锋,赵逢涛,高居荣,李文才,陆文辉,王洪刚.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植物病理学报,2005,(1):111-116. 6.赵逢涛,王黎明, 李文才,林小虎,李兴锋,高居荣,王洪刚.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实验生物学报,2005,38(2):133-139. 7.林小虎,王黎明,李兴锋,陆文辉,赵逢涛,李文才,高居荣,王洪刚.抗白粉病八倍体小偃麦和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作物学报,2005,31(8):1036-1041. 8.林小虎,李兴锋,王黎明,陆文辉,王洪刚.麦类作物体细胞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实验生物学报,2005,38(2):126-132. 9.林小虎,李兴锋,王黎明,赵逢涛,王洪刚.禾本科小麦族三个物种的核型及进化关系分析.中国草地,2005,27(2):22-26. 10.陆文辉,林小虎,李兴峰,王黎明,陈寅初,王洪刚.抗条锈小滨麦易位系的鉴定.作物学报,2005,31(1):88-91 11.张志雯,陈于和,王黎明,李兴锋,王洪刚.小麦-簇毛麦种质系‘山农030713’的细胞学和SSR鉴定.西北植物学报,2006,26(5):921-926. 12、张富厚,王黎明,郑跃进,马占强,韦淑亚.不同种植密度对亚有限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2006,12:44-50. 13、王黎明,朱玉丽,李兴锋,刘树兵,王洪刚。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西北植物学报,2007,27(5):1047-1053。 14、王黎明,李萍,王合坚,王洪刚。早熟型小麦种质系山农0057的选育及其细胞学鉴定,河南农业科学,2007,11:27-29,32。 15、王黎明,王合坚,李萍,王洪刚。小偃麦种质系“SN0606”的形态学和细胞学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8825,8829。 16、李萍,王黎明,李本,王洪刚。小麦异代换系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13):3824-3825。 17、王黎明,李兴锋,刘树兵,王洪刚。普通小麦(T. aestivum)微卫星在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中通用性研究,华北农学报,2007,6:1-3。 18、王黎明,王合坚,李萍,王洪刚。抗白粉病小偃麦种质系SN996221的选育与鉴定。种子,2008,2: 五、承担课题 1、河南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09001130), 10万,2006-2011, 主持 2、中间偃麦草中与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基因的鉴定、分子标记与染色体定位(305711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万,2006.1-2008.12,参加(第二位)。 3、小麦多属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30671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万,2006,参加。 4、中间偃麦草中与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与染色体定位,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8B210004),2008.1-2009.12,主持。 5、中间偃麦草中与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与定位,河南科技大学校基金项目(2007ZY017),1万,2007.1-2008.12,主持。 6、农学专业遗传育种类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与改革,河南科技大学2007年教学改革计划项目(2007Y-055),0.8万,2007.1-2008.12,主持。[编辑本段]7、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1950 年6月生,贵州贵阳人, 1968 年 12 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 1968年后在贵州省威宁县小海公社知青。1971年后任水城钢铁厂工人、车间副主任、轧钢厂副厂长、第一轧钢厂厂长。1983 年后在昆明工学院管理工程系管理工程专业学习。1992年后任水城钢铁公司经理助理、副经理、党委常委。1997 年后任水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常委。2000 年1月后任水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03年12月任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委副书记。[编辑本段]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副院长 男,1955年生于江苏南京。现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硕士生导师、骨科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外科学教授,兼任卫生部内镜培训基地主任、专业技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华裔骨科学会理事暨关节外科分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分会委员、江苏省心理卫生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卫生法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江苏省人工关节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南京市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骨科质控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编委会委员、《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杂志》常务编委等职务。江苏省医疗卫生领域难得的集医技、医德和组织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抗震救灾等工作中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畜牧兽医类核心期刊是《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畜牧兽医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类注意:

畜牧兽医专业不是纯兽医也学习养殖领域的内容,比如养猪、禽、羊、牛、特种养殖等等,还有营养学。动物医学就是兽医专业,主要是疾病方面,涉及简单的养殖内容。

当然畜牧兽医除了养殖,也会有医学方面的课程。有些同学打算以后在宠物医院就业或者自己开宠物医院,建议你学动物医学的宠物医学方向。动物医学还是偏向医治大动物比如牛羊猪的那种,而宠物医学则是猫猫狗狗那些小动物。

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黑龙江畜牧兽医 12、草业科学 13、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 15、中国饲料16、畜牧与兽医 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 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

首先,这两个期刊都是CSCD。如果你是草学学子的话,应该很清楚。草业科学是16年还是15年才升的重要核心,私以为为了巩固这个名头,需要的稿件量肯定是要多一些的;中国草地学报毕竟已经很多年了,投稿量肯定积攒了很多,见刊的时间要久一些。如果涉及到问主毕业的问题,还是建议投草业科学。那么根据我自己投稿的经验来看:投稿主要分为接受稿件,编辑部初审,专家审稿并返回意见修改,编辑部复审和修改,以及接收和见刊。只要你文章内容和期刊的需求相同,只要没有大问题,都会接收的,只是你等的时间不一样而已。还有就是尽量避开2个假期(寒暑假)投稿,专家基本是大学教授,别人也要休假。而貌似是专家3个月没有回信息就要重新寻找专家。所以涉及到更换专家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草地学报青年编委

孙国荣,皮名济,阎秀峰,玉米幼苗冷害中硝酸还原酶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7,(3):72-76孙国荣,刘文芳,肖翌华,杂交水稻灌浆期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1990,8(4):341-47肖翌华,孙国荣,刘文芳,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水稻杂种优势预测和优势杂种筛选,水稻育种技术基础研究论文集,1991,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61-267.孙国荣,朱 鹏,肖翌华,刘文芳,杂交水稻幼苗叶绿素和蛋白质及其他性状的相关分析,湖北农业科学,1991(8):6-9.孙国荣,俎桂芹,万清林等,水稻灌浆期杂种优势的生理基础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1,7(生物专辑):254-261.孙国荣,朱 鹏,肖翌华,刘文芳,杂交水稻硝酸还原酶活性和NO3- 含量的昼夜变化规律,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91-97孙国荣,朱 鹏,肖翌华,刘文芳,杂交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武汉植物学研究,1992,10(2):187-192.孙国荣,阎秀峰,李景信等,Na2CO3 对几种牧草苗期乙醇酸氧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植物研究,1992,12(生态.地理专刊):19-23孙国荣,阎秀峰,李景信等,Na2 CO3对羊草和星星草呼吸代谢的影响,植物研究,1992,12(生态.地理专刊):19-23孙国荣,朱 鹏,肖翌华,刘文芳,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水稻杂种优势预测,武汉植物学研究,1994,12(2):149-153孙国荣,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水稻杂种优势预测,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词典,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3236-1孙国荣,松嫩平原中部植物群落的间接梯度分析与数量分类,中国青年科学技术论文精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21-1027孙国荣等,磷素营养对星星草幼苗抗碱性的影响,草业科学,1995,12(1):17-19孙国荣,阎秀峰等,氮素营养对星星草幼苗抗碱性的影响,中国草地,1995(6):33-36孙国荣,阎秀峰等,碳酸钠逐级驯化对星星草幼苗抗碱性的影响,武汉植物学研究,1996,14(1):67-40孙国荣,阎秀峰等,土壤保水剂对星星草幼苗抗旱性的影响,草业科学,1996,13(3):29-31孙国荣,阎秀峰等,钾素营养对星星草幼苗抗碱性的影响,草业科学,1996,13(5):20-23孙国荣,俎桂芹,肖玮,万清林,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高师学生“能力系统”构建模式,黑龙江高教研究,1996(2):23-24孙国荣,俎桂芹,肖玮,能力的系统培养要与知识的系统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教学与研究,1996,P488孙国荣,阎秀峰,盐胁迫对星星草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植物研究,1996,16(3):346-350孙国荣,李景信,有效利用草地资源发展我省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对策,1996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论丛,建设农业强省篇,p31-33.孙国荣,阎秀峰,肖 玮,星星草抗盐碱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2): 162-166孙国荣,陈月艳,关旸,阎秀峰,盐碱胁迫下星星草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呼吸作用及其几种酶活性的变化,植物研究,1999,19(4):445-451孙国荣,关旸,阎秀峰,Na2CO3胁迫对星星草幼苗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植物研究,2000,20(1):69-72孙国荣,关旸,阎秀峰,Na2CO3胁迫对星星草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草地学报,2001,9(1):34-38孙国荣,张睿,姜丽芬,阎秀峰,干旱胁迫下白桦幼苗叶片的水分代谢与部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植物研究,2001,21(3):413-415孙国荣,刘波,赵光伟,刘德玉,阎秀峰,烤烟伸根期的光合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植物研究,2002,22(1):46-50孙国荣,阎秀峰,刘波,李春生,邵占文,烤烟旺长期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植物研究,2002,22(2):179-183孙国荣,阎秀峰,李 晶,星星草的生长对碱化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草地学报,2002,10(2):118-123孙国荣,阎秀峰,李 晶,星星草的生长对碱化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草地学报,2002,10(3):179-184孙国荣,彭永臻,阎秀峰,张 睿,蒋丽芬,干旱胁迫对白桦实生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林业科学,2003,39(1):165-167孙国荣,彭永臻,阎秀峰,张 睿,干旱胁迫对白桦实生幼苗叶片蛋白质的影响,林业科学,2003,39(4):151-154孙国荣,彭永臻,岳中辉,阎秀峰,不同改良方法对盐碱土壤氮素营养状况的影响,植物研究,2004,24(3):369孙国荣,彭永臻,岳中辉,阎秀峰,星星草的生长对盐碱土壤磷素营养的影响,草地学报,2004,12(4):337-340皮名济,孙国荣,阎秀峰,不同生育时期玉米幼苗冷害时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累积,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6(4):85-88朱 鹏,孙国荣,刘文芳,肖翌华,MDH和GDH活性与水稻杂种优势预测,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4):89-94万清林,孙国荣,俎桂芹,杂交水稻幼根呼吸和抗氰呼吸强度的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1,7(生物专辑):262-268.皮名济,俎桂芹,孙国荣,土壤保水剂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促进作用,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1,7(2):83-86万清林,俎桂芹,孙国荣,杂交水稻幼芽呼吸和抗氰呼吸强度的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1992,10(2):154-159.俎桂芹,孙国荣,万清林,苗期几种酶活性及生理性状与水稻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黑龙江农业科学,1992,(4):6-10万清林,皮名济,俎桂芹,孙国荣,分层分段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初探,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28(5):397李景信,孙国荣,盐碱胁迫对苜蓿萌发种子呼吸代谢的影响,草业科学,1993,10(1):24-26.李景信,孙国荣,割草地羊草叶面施肥的研究,中国草地,1993(3):15-19.阎秀峰,孙国荣,肖玮,萘乙酸处理与碳酸钠胁迫影响星星草种子萌发的初步研究,黑龙江畜牧兽医,1993(12):4-6万清林,俎桂芹,孙国荣,新的植物生理学教学程式——四个领域不同层次的教学,《高师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P144-147.刘保东,孙国荣,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武汉植物学研究,1994,12(2):165-169阎秀峰,孙国荣,羊草和星星草光合蒸腾日变化的比较研究,植物研究,1994,14(3):287-291阎秀峰,孙国荣,李景信,李敬兰,佟振宇,赵 彬,星星草泌盐能力的初步研究,草业科学,1994,11(3):36-39阎秀峰,孙国荣,盐分对星星草种子萌发的胁迫作用,草业科学,1994,11(4):27-31阎秀峰,孙国荣,我国耐盐牧草的研究现状,中国草地,1994(3):68-72阎秀峰,肖玮,孙国荣,盐胁迫下星星草幼苗的生理反应,I.盐胁迫对星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黑龙江畜牧兽医,1994(3):1-3阎秀峰,孙国荣,那守海,盐胁迫下星星草幼苗的生理反应,II.盐胁迫对星星草幼苗膜透性的影响,黑龙江畜牧兽医,1994(4):1-3刘保东,孙国荣,卷柏配子体发育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中国青年科学技术论文精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28-1032刘保东,孙国荣,两种卷柏幼孢子体形态建成的系统学研究,中国青年科学技术论文精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38-1043阎秀峰,孙国荣等,人工种植星星草的光合蒸腾日变化,植物研究,1995,15(2):252-255肖玮,孙国荣,阎秀峰,松嫩盐碱草地星星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11(1):81-83肖玮,孙国荣,阎秀峰,盐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地上部无机离子的累积,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11(2):82-85那守海,孙国荣,阎秀峰,松嫩草地六种牧草地上部分养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黑龙江畜牧兽医,1996(3):1-4那守海,孙国荣,阎秀峰,松嫩草地六种牧草地上部分蛋白质含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黑龙江畜牧兽医,1996(6):4-7杨 威,肖 玮,殷 华,孙国荣,土壤保水剂对星星草幼苗抗碱性的影响,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6,12(4):91-94阎秀峰,孙国荣,肖 玮,星星草光合蒸腾日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植物研究,1996,16(4):477-484阎秀峰,孙国荣,肖 玮,星星草光合蒸腾的季节变化,植物研究,1996,16(3):340-345陈月艳,孙国荣,李景信,碳酸钠对星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黑龙江畜牧科技,1997(1):4-7陈月艳,孙国荣,李景信,Na2CO3胁迫对星星草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及膜透性的影响,草业科学,1997,14(2):27-30阎秀峰,孙国荣,肖 玮,星星草光合蒸腾季节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植物研究,1997,17(3):325-331阎秀峰,孙国荣,肖 玮,生长不同年数星星草光合能力的比较研究,植物生态学报,1998,22(3):231-236李艳波,陈月艳,孙国荣,阎秀峰,盐碱胁迫下星星草种子萌发过程中氮代谢的初步研究,植物研究,19(2):153-158阎秀峰,孙国荣,李 晶,肖 玮,碱性盐胁迫下星星草幼苗中几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植物研究,19(3):347-355(英文)阎秀峰,孙国荣,李 晶,盐碱草地植物种群分布与土壤营养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土壤营养位分析,植物研究,19(4):435-444肖 玮,李艳波,殷 华,孙国荣,能力的系统培养要与知识的系统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4):38殷 华,肖 玮,孙国荣等,盐碱条件下磷素营养对星星草幼苗呼吸代谢的影响,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14(5):92-95肖 玮,殷 华,阎秀峰,孙国荣,星星草种群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的数学拟合,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13(1):102-106李晶,孙国荣,阎秀峰,星星草地上部6种元素含量季节动态及其分布,草地学报,2001,9(3):213-217范亚文,孙国荣,阎秀峰,李 晶,种植星星草对盐碱土壤养分状况的改良作用,植物研究,2001,21(4):600-604阎秀峰,孙国荣,李 晶,松嫩盐碱草地几种植物的土壤营养位分析,生态学报,2001,21(12):1973-1985陈月艳,孙国荣,阎秀峰,Na2CO3对星星草种子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草地学报,2002,10(3):194-198路 芳,殷 华,曹文钟,孙国荣,玉米幼苗冷袭敏感性的初步研究,植物研究,2002,22(4):464-466(通讯作者)辛钢,赵光伟,刘德玉,孙国荣,烤烟旺长期需水特点的研究,烟草科技,2002(4):39-42刘德玉,赵光伟,孙国荣,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状况对烟叶光合生理及其产质的影响,黑龙江烟草,2002(2):23-25肖 玮,金建丽,孙国荣,阎秀峰,盐胁迫下星星草种子的抗氰呼吸,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18(5): 65-69岳中辉,孙国荣,阎秀峰,不同改良方法对盐碱土壤腐殖质及几种酶活性的影响,植物研究,2003,23(2):211-214(通讯作者)淮虎银,吴晓霞,高红明,张彪,孙国荣,同一生境下两种车前属植物资源配置的物种特异性比较,植物研究,2003,23(2):323-327淮虎银,高红明,张彪,吴晓霞,孙国荣,外来植物空心莲子草入侵人工草坪中种群特征变化研究,草原与草坪,2003(4):36-38吴建慧,杨玲,孙国荣,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活性氧的产生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植物研究,2004,24(4):456-459(通讯作者)王顺心,王 台,朱 宏,孙国荣,RNAi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20:(通讯作者)吴晓霞,高红明,张彪,徐 平,张 毅,孙国荣,低浓度Na2CO3胁迫下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幼苗保护酶活性与活性氧之间的关系,草业学报,2004,(6):87-91(通讯作者)岳中辉,金建丽,孙国荣,不同改良方法对盐碱土壤磷素营养的影响,植物研究,2004,24(1):49-52(通讯作者)韦存虚,王建波,陈义芳,周卫东,孙国荣,耐盐植物星星草叶表皮具有泌盐功能的蜡质层,生态学报,2004,24:2451-2456(通讯作者)张彪,淮虎银,孙国荣,杜 坤,“雌蕊的类型”一节的教学改进,生物学杂志,2004,21(4):45-47张彪,吴剑,宋晓森,淮虎银,孙国荣,杜坤,被子植物分类学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5):54-57淮虎银,孙国荣,张彪,高红明,吴晓霞,金银根. 浅谈如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7(理论与实践探索) (2):26-28汪良驹,刘卫琴,孙国荣,王建波,姜卫兵,刘辉,李志强,庄猛,ALA对萝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5,25(3):488-496.吴建慧,赵 军,孙国荣,高温对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21:82-85(通讯作者)高红明,淮虎银,张彪,孙国荣,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初探,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7(理论与实践探索)(4):94-96樊明寿,陈 刚,孙国荣,缺磷玉米根内通气组织的发育时间及基因型差异,作物学报,9:1120-1124高红明,王建波,孙国荣,星星草耐盐碱生理机制再探讨,西北植物学报,2004,26(4):1589-1594(通讯作者)Yu Zhenzhe, Sun Dezhi, Shi Pengfei, Duan Xiaodong, Sun Guorong, UV-catalytic treatment of spent caustic from ethane plant with hydrogen peroxide and ozone oxid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4,16(2): 272-275.

百家姓里有战姓(1)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战国时滕国有名毕战者,为滕文公管井田,其后以其名为氏.(2)古代掌战阵之官,以官为氏。

2014年1.Qing Zhang, Xiangyang Hou, Frank Yonghong Li, Jianming Niu, Yanlin Zhou,Yong Ding,Liqing Zhao,Xin Li,Wenjing Ma,Sarula Kang. Alpha, beta and gamma diversity differ in response to precipitation in the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PLOS ONE,2014,9(3): e93518.2.侯向阳,纪磊,王珍.荒漠草原与典型草原NPP、碳积累对不同降雨年份和利用方式的响应.生态学报,2014,21:.3.侯向阳.立足中国北方草原、面向欧亚草原的保护和发展的思考和实践.中国草地学报,2014,36(1):1-2.4.侯向阳.李博院士在草原所期间的学术业绩及其影响.中国草地学报,2014,36(1):116-118.5.侯向阳.让草原承载起美丽中国梦.中国畜牧业,2014,4:23.6.丁勇,萨茹拉,刘朋涛,李西良,吴新宏,侯向阳.近40年内蒙古区域温度和降雨量变化的时空格局.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4):96-102.7.李西良,侯向阳,丁勇,尹燕亭,刘志英,运向军,王海.天山北坡家庭牧场尺度气候变化感知与响应策略.干旱区研究,2014,31(2):285-293.2013年8.David R. Kemp, Han Guodong, Hou Xiangyang, David L. Michalk, Hou Fujiang,Wu Jianping, and Zhang Yingjun. Innovative grassland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nvironmental and livelihood benefits. 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 110(21): 8369-8374.9.Fan Yuejun, Hou Xiangyang, Shi Hongxiao, and Shi Shangli . Effects of grazing and fencing on carbon and nitrogen reserves in plants and soils of alpine meadow in the three headwater resource regions.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 2013, 44(1): 80-88.10.Hou Xiangyang, Leonid. Ubugunov, S Tserendash, Chen Haijun,Han Wenjun, Yun Xiangjun , Ding Yong, Wang Zhen, and Ji Lei. The changing patterns in grasslands and soil fertility along the Eastern Eurasian Steppe Transect across China-Mongolia-Russia. In:Revita-lising grasslands to sustain our communities: Proceedings 22nd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ress. 2013, 1109-1115.11.Yin Yanting, Hou Xiangyang, David Michalk, Yun Xiangjun, Ding Yong, Li Xiliang,and Ren Jizhou. Herder mental stocking rate in the rangeland 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In:Revitalising grasslands to sustain our commutities: Proceedings 22nd International Gassland Congress.2013,1833-1836.12.侯向阳,尹燕亭,运向军,李西良,丁勇.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模式转移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1):1-11.13.侯向阳.艰苦创业攀高峰 增强能力铸辉煌. 中国草地学报. 2013,35(6):1-3.14.李新乐,侯向阳*,穆怀彬.不同降水年型灌溉模式对苜蓿草产量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中国草地学报, 2013,35(5):46-51.15.丁勇,侯向阳*,吴新宏,Leonid Ubugunov,任卫波,萨茹拉,孙小龙,刘朋涛.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热点探讨.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124-132.16.李西良,侯向阳*,丁勇,李平,吴新宏,尹燕亭,白海花. 牧户尺度草畜系统的相悖特征及其耦合机制,中国草地学报. 2013,35(5):139-145.17.尹燕亭,侯向阳*,运向军,丁勇,李西良.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植被特征比较.中国沙漠, 2013,33(4):1041-1047.18.尹燕亭,侯向阳*,运向军,丁勇,李西良. 荒漠草原牧户草场植被群落特征趋同性研究.中国草地学报,2013,35(1):79-84.19.尹燕亭,侯向阳*,运向军,丁勇,李西良. 荒漠草原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比较.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8):6-12.20. 李西良,侯向阳*,Leonid Ubugunov,丁勇,丁文强,尹燕亭,运向军,张勇.气候变化对家庭牧场复合系统的影响及其牧民适应. 草业学报,2013,22(1):148-156.21.李西良,侯向阳*,丁勇,尹燕亭,运向军,穆怀彬. 天山北坡家庭牧场复合系统对极端气候的响应过程.生态学报,2013,33(17):5353-5362.22.萨茹拉,侯向阳*,李金祥,丁勇,吴新宏,运向军.不同放牧退化程度典型草原植被—土壤系统的有机碳储量.草业学报, 2013,22(5):18-26.23.张晓庆,穆怀彬,侯向阳*,闫伟红,李平,李鹏,苏佳楼. 我国青贮玉米种植及其产量与品质研究进展.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 34(1):54-57+59.24.萨茹拉,李金祥,侯向阳.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17):3604-3614.25.戴雅婷,侯向阳,闫志坚,王慧,高丽. 库布齐沙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呼吸的变化.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92-95.26.萨茹拉,侯向阳,陈海军,王珍,丁勇. 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86-91.27.赵青山,侯向阳,赵艳清,夏明,段俊杰,陶雅.混播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制度下草畜互作试验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1):67-72.28.赵青山,侯向阳,段俊杰,崔艳伟,那日苏,夏明,包赛很那.不同放牧制度下混播人工草地群落多样性动态.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80-85.29.李新乐,侯向阳,穆怀彬. 不同降水年型灌溉模式对苜蓿草产量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3,119-124.30.侯向阳. 中国草原科学,科学出版社.2013.31.侯向阳. 情洒草原谱宏区 创新科技铸辉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3.32.Proceedings 22nd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ress(Australia), The changing patterns in grasslands and soil fertility along the Eastern Eurasian Steppe Transect across China-Mongolia-Russia”Report.2012年33.Hou Xiangyang, Han Ying and Frank Li Yonghong. The perception and adaptation of herdsmen to climate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desert steppe region of northernChina. The Rangeland Journal, 2012,34:349-357.34.Fan Yunjun, Chang Xiyun, Yang Yuhai, Shi Hongxiao and Hou Xiangyang .The bio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alpine meadow plant communities in relation to altitude gradient in three headwater resource region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2l.11(79): 14422-14427.35.侯向阳.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研究探讨.中国草地学报, 2012, 34(2): 108-112.36.侯向阳.让科技创新成为引领草原保护与牧区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草地学报,2012,29(1):3-4.37.尹燕亭,侯向阳,丁勇,韩颖.荒漠草原区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 26(8):153-160.38.李西良,侯向阳,丁勇,运向军,尹燕亭.北方草原牧民对极端干旱感知的季节敏感性研究.农学学报,2012,2(10):26-31.39.范月君,侯向阳,石红霄,师尚礼.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草业学报,2012,21(3):294-302.40.李平,侯向阳.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辨析.经济研究导刊,2012, 9:173-174.41.李平,任卫波,侯向阳,王育青,李西良,丁勇.沙地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调查分析.草地学报,2012,20(2):280-286.42.丁勇,侯向阳,LeonidUbugunov,吴新宏,尹燕亭,李西良,运向军.温带草原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310-316.43.戴雅婷,侯向阳,王慧,高丽.鄂尔多斯沙地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26(10):103-107.44.张晓庆,侯向阳,张英俊.放牧家畜采食量和采食成分测定技术评述.草业科学,2012,29(2):291-300.45.王庆锁,孙东宝,侯向阳.晋北半干旱区苜蓿灌水次数与磷肥施用水平优化.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112-117.46.侯向阳,孙海群.青海主要草地类型及常见植物图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7.内蒙古草学会2012年年会,做“北方草原退化治理与草畜平衡模式转移研究”报告;48.中国水利学会牧区水利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做“北方草原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报告。49.中国草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广西南宁),做“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EEST)研究框架和进展”报告。50.北京草原生产力研讨会,做“北方草原生产力衰减的关键机制及提高途径”报告。51.中俄草原生态样带研讨会(俄罗斯贝加尔湖),做“Frame, Advance and Scheme on the East Eurasian Steppe Transect (EEST)”报告。2011年52.侯向阳,尹燕亭,丁勇.中国草原适应性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草业学报,2011,20(2):262-269.53.侯向阳,韩颖.内蒙古典型地区牧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的实证研究.地理研究,2011,30(10),1753-1764.54.侯向阳,徐海红. 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14):3007-3015.55.侯向阳.充分重视农牧户在苜蓿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利益.草业科学,2011,28(1):4-9.56.侯向阳, 赵青山.白刺.内蒙古草业,2011,23(4):46-47.57.韩颖,侯向阳*.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适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11,22(4):913-922.58.徐海红,侯向阳*,那日苏.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呼吸动态研究.草业学报,2011,20(2):219-226.59.王海,侯向阳*,秦艳,那日苏.阿拉善荒漠区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及应对措施初探——以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为例.草业科学,2011,28(9):1718-1723.60.丁勇,侯向阳*,尹燕亭,秦艳,王海,张庆,李西良.半农半牧区农户生产现状及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基于内蒙古林西县的调查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104-112.61.尹燕亭,侯向阳*,运向军.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草业科学,2011,28(6):1132-1139.62.穆怀彬,侯向阳*,德英.从我国《生乳》标准谈奶业发展.中国畜牧杂志,2011,47(18):15-18.63.章力建,侯向阳,朱立志,赵青山.关于建立亚太地区草地农业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的思考.中国草地学报,2011,33(5):1-6.64.穆怀彬,侯向阳,米福贵.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饲料领域的应用现状.粮食与饲料工业,2011,(11):61-63.65.穆怀彬,侯向阳.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玉米青贮饲料青贮发酵品质.红外,2011,32(10):35-39.66.韩颖,侯向阳.农牧交错带的变迁、划分及管理机制的探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5):31-35.67.侯向阳. 奶牛优质饲草生产技术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68.草原生态研究所30年所庆和并入兰州大学9周年学术研讨会,做“Research advances on adaptation of climate change in Inner Mongolia”报告.69.新疆中澳会议,做“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i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报告.70.在草原生态学术前沿研讨会上做“Research advances on adaptation of climate change in Inner Mongolia”报告.71.参加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立生态草业特区,探索牧区经济发展新模式”学术研讨会,做“牧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原则、模式和路径” 报告.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71届双清论坛“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政策”上,做“应对气候变化的北方草原牧区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报告.73.赴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普通生物学和实验研究所,做“Introduction of GRI and Progress of Joint Project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报告.2010年74.侯向阳.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中国草地学报, 2010,32(4):1-9.75.侯向阳.依靠科技做好草原大文章.中国草地学报,2010,32(1):1-5.76.侯向阳,徐海红.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6):50-57.77.文霞,侯向阳*,穆怀彬.灌水量对京南地区紫花苜蓿生产能力的影响.草业科学,2010,27(4):73-77.78.丁勇,牛建明,侯向阳,张庆,王海,尹燕亭.基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家庭牧场生产经营分异研究.草业科学,2010,27(11):151-158.79.杜建雄,师尚礼,刘金荣,侯向阳.干旱胁迫和复水对草地早熟禾3个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草地学报,2010,18(1):73-77.80.杜建雄,侯向阳,刘金荣.草地早熟禾对干旱及旱后复水的生理响应研究.草业学报,2010,19(2):31-38.81.韩颖,侯向阳.荒漠草原牧户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的实证分析.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127.82.章力建,侯向阳.草原大文章略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83.在中国草学会成立30 周年庆典大会,做“充分重视农牧户苜蓿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利益”的报告.84.在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组织的草原碳汇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讨会上做“草原保护利用对碳平衡的影响及草原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的报告.85.在温带草原草原适应性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做“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牧户对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的研究”的报告.86.在青海召开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扶贫国际研讨会上做“青藏高原草原分布与现状”的报告.2009年87.侯向阳.中国草原保护建设技术进展及推广应用效果.中国草地学报,2009,31 (1):4-12.88.侯向阳.我国草地农业体系建设和未来发展方向.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 (2):33-37.89.韩文军,春亮,侯向阳.过度放牧对羊草杂类草群落种的构成和现存生物量的影响.草业科学,2009,26(9):195-199.90.曾亮,袁庆华,侯向阳,姚拓. 植物源药剂混配防治西花蓟马的药效研究.植物保护, 2009,35(6):164-166.91.侯向阳,依靠科技,做好草原大文章,促进草原大发展.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2009,59-63.92.参加农业部草原发展论坛,做“依靠科技做好草原大文章促进草原大发展”报告.93.参加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土壤固碳减排与气候变化高级学术研讨会”,做“不同放牧方式下荒漠草原生物量和碳平衡比较研究”报告.2008年94.侯向阳,杨理,韩颖.中国草地学报实施草原生态补偿的意义、趋势和建议.中国草地学报,2008,30(5):1-6.95.张晓庆,侯向阳,孙启忠,赵淑芬.华北农牧交错区奶牛饲养现状调查分析.中国奶牛,2008,(2):4-7.96.穆怀彬,侯向阳,米福贵.苜蓿不同密度种植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分析.中国奶牛,2008,(4):16-18.97.穆怀彬,侯向阳,米福贵,张萍.匈牙利青贮玉米在环京南部地区种植适宜性分析.中国草食动物,2008,28(2):51-53.98.孙双印,侯向阳,卢欣石.饲料桑特性研究与加工利用分析.草原与草坪,2008,1:63-69.99.草原监理中心学习大讨论做“草地畜牧业是保障奶业健康的重要基础”报告.100.在内蒙古农牧大学草原专业50年庆典学术报告会上做“我国草地农业体系建设和未来发展方向”报告.101.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草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上做“我国草地农业发展思考和措施”报告.102.在国际草原与草地大会上做“中国草原保护建设技术进展和推广”报告.2001年-2007年103.侯向阳,杨理.我国牧区县和半牧区县划分及发展方向研究.科技导报,2007,25(9):21-25.104.任继周,林惠龙,侯向阳.发展草地农业 确保中国食物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3):614-621105.徐斌,杨秀春,侯向阳,陶伟国,覃志豪.草原植被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科技导报,2007,25(9):5-8.106.杨理,侯向阳.完善北方草原家庭承包制与天然草地可持续管理.科技导报,2007,25(9):29-32.107.邹伟,侯向阳,曹致中.水资源紧缺条件下永昌县农户苜蓿灌溉及种植效益调查.草原与草坪,2007,(1):65-68,72.108.孙双印,侯向阳,卢欣石.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神奇功能饲料植物——饲料桑.中国奶牛,2007,(2):53-54.109.侯向阳. 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休闲教育价值. 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2007,257-259.110.侯向阳.发展高效现代草业支撑奶业健康发展.中国乳业,2006,(9):21-22.111.孙双印,侯向阳,卢欣石.饲料植物——饲料桑. 草原与草坪,2006,(6):66-68.112.侯向阳. 草业发展的节约型绿色道路(提纲). 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6,47-49.113.侯向阳,杨理.我国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任务.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3):3-6.114.杨理,侯向阳.以草定畜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346-349.115.杨理,侯向阳.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反思.中国农村经济,2005,(9):62-66.116.章力建,侯向阳,杨正礼.当前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3-6.117.王艳士,王庆锁,李春和,侯向阳.浅谈退耕还草战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22-25.118.翟虎渠,刘旭,侯向阳,沈贵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5):3-7.119.章力建,侯向阳.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进展.作物杂志,2005,5:1-4.120.侯向阳,郝志强.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1):16-18.121.侯向阳,万里强,高洪文.我国西部草业科技发展重点的排序研究.中国农业科学, 2004,37(4):558-565.122.徐斌飞,侯向阳,王道龙.沙尘暴的危害及农业防治措施.生态科学, 2004,23(1):60-63.123.万里强,侯向阳,任继周.系统耦合理论在我国草地农业系统应用的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1):162-164.124.章力建,侯向阳.以科技促进质量效益型农业综合开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2):8-11.125.杨理,侯向阳.弹性与草畜平衡管理关系初探——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77-81.126.杨理,侯向阳.以草定畜的理论研究.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2004,383-388.127.侯向阳,刘旭,杨理.草地生态建设战略重点研究.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30-37.128.侯向阳,杨理.牧区和半牧区县域经济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初探. 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122-130.129. 侯向阳.草业科技发展重点问题研究. 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214-220.130.万里强,侯向阳,李向林.层次分析法在西部草业发展中的应用.草业学报,2003,12(5):1-7.131.曹致中,侯向阳,魏臻武.实施奶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优质苜蓿生产技术水平. 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2003,195-198.132.侯向阳,万里强.加入WTO与我国草业的发展.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1):34-37.133.刘旭,侯向阳.应对入世 加强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管理.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5):67-69.134.叶志华,侯向阳.我国草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科技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2):69-73.135.郝志强,侯向阳.体制改革条件下非营利农业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探讨.农业科技管理,2002,5:1-5.136.万里强,侯向阳.对青海草地畜牧业的几点认识.农业科技通讯,2002,3:24.137.李维薇,侯向阳. 我国西部草原保护、建设与管理的重点及对策. 21世纪草业科学展望—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论文集,2001,228-232.138.章力建,侯向阳,王庆锁.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问题. 农业经济问题,2001,2:23-26.139.信乃诠,侯向阳,张燕卿. 我国北方旱地农业研究开发进展及对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4):58-60.140.侯向阳. 农牧交错带变迁的格局与过程及其景观生态意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1):71-73.141.侯向阳,万里强. 现代草业的概念、理论及趋势. 中国草地,2001,23(6):45-48+63.142.李维薇,侯向阳. 我国西部草原协调发展的重点及对策. 中国软科学,2001,10:21-24.143.侯向阳.温带-亚热带过渡带的景观变迁及其生态意义.应用生态学报,2001,12(2):315-318.144.侯向阳. 西部农业科技发展需求、思考及建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1):8-11.145.王鹰,李维薇,时建忠,侯向阳. 以科技为先导加强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中外科技信息,2001,12:43-45.146.中国草地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47.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48.中国西部牧草,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49.红黄壤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996年-2000年150.侯向阳,韩进轩,阳含熙.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木竞争生长及林冠空隙动态研究. 生态学报,2000,20(1):68-72.151.章力建,侯向阳. 关于大力发展我国西南山区生态农业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6):41-45.152.侯向阳,陈印军. 红黄壤地区农业区域治理与发展的几个问题.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1):45-47.153.陈印军,侯向阳,高旺盛.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科技发展之战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4):72-75.154.侯向阳. 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持续性分析. 生态农业研究,2000,8(2):78-81.155.侯向阳,肖平.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探讨.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2):77-80.156.侯向阳,高卫东. 作物野生近缘种的保护与利用. 生物多样性,1999,7(4):327-331.157.侯向阳. 中国红黄壤地区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评价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1999,10(6):670-672.158.侯向阳. 红黄壤地区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农业研究,1999,7(4):51-54.159.侯向阳. 红黄壤地区农业区域治理与发展的思考. 农业科技管理,1999,2:14-16.160.侯向阳,肖平.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探讨. 生态科学,1998,17(2):80-85.161.侯向阳,张燕卿.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农户主体经营选择.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19(2):119-122.162.侯向阳,张燕卿.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领域“八五”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1997,2:15-17.163.张燕卿,侯向阳.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加速培养跨世纪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科技管理,1997,12:22-24.164.侯向阳,张燕卿. 农业区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6,17(5):252-257.165. 南方红黄壤中低产地区治理与发展, 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一.姓氏渊源: 战[战,读音作zhàn(ㄓㄢˋ)]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古代排兵布阵之战争、战役指挥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以官职为姓,古时朝廷有战阵之官,主管行军布阵,其子孙遂以其社会行为为姓氏,称战氏。 其姓源分杂繁复,不可一举。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滕国大夫毕战,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西周时期,周文王之后被封于毕城,后以毕为氏。 到战国时期,滕国有毕氏族人名毕战,是为滕文公属下掌管井田的大夫,即主管国内农耕井田事宜。 在毕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名字为姓氏者,称战氏。史称战氏正宗。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武王属臣单公之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该支战氏,原为宋朝年间山东登州府永成县人氏,原为单氏。时族中有人为官,后遭奸人所害,宋朝皇帝下令满门抄斩。幸得朝廷内友人之报讯,一部分家人得以及时逃脱。 为避奸人追杀,同时痛记家族人等被杀戮,该单氏族人遂在本姓“单”旁加一“戈”,从此改为战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成王少子姬臻之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该支战氏,原为单氏,清朝时期家中有人在朝中为武将,后遭奸人所害,全家遭难,唯家中有哥仨逃出。 为避奸人追杀,亦痛记家族人等被怨杀,哥仨将其姓“单”字后加上“戈”字,合而为“战”。继而哥仨分别改名为战龙,战虎,战青。 战龙,战虎,战青后逃难至山东省登州府永成县,迁逃期间战青失踪,战龙,战虎的后裔子孙生息繁衍至今,有在清朝末期迁播至山东、辽宁等地区者。 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源于金国时期女真阿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阿克占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阿典部,以部为氏,满语为Akjan Hala,汉义“雷”,世居哈达、叶赫,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战氏、雷氏等。编辑本段二.各支始祖: 战永福:字明环,年寿及生卒年月无所考,世居山东黄县九里战村,以锔匠为业,约在清康熙中叶(公元1690~1700年间)出居文登石岭村,元配“李”氏,生卒年无考,生子“国华”。是为山东威海战氏始祖。 战 完:原为莱阳县庠生,未做官。故后葬莱阳县房野村,因战完之妻姜氏携五子迁莒,故清乾隆年间修《战氏族谱》以战完为莒州战氏一世始祖。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战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鄂等地。编辑本段三.迁徙分布: 明朝初期,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战氏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鄂等地。 今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黑龙江省,河北省,吉林省,陕西省,辽宁省的营口市、朝阳市、大连市、沈阳市、本溪市,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的临沂市、日照市、济宁市、枣庄市、烟台市、莱阳市、龙口市东江镇九南村、潍坊市、威海市,江苏省的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云南省等地,均有战氏族人分布。

电子学报编委审批

编委审批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直接退稿,二是退修,还有除非你文章很优秀,审稿人没挑出毛病,那直接录用。一般退修后,机会相对比较大

草地学报审稿周期

热带农业工程。投稿邮箱:

畜牧兽医类核心期刊是《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畜牧兽医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类注意:

畜牧兽医专业不是纯兽医也学习养殖领域的内容,比如养猪、禽、羊、牛、特种养殖等等,还有营养学。动物医学就是兽医专业,主要是疾病方面,涉及简单的养殖内容。

当然畜牧兽医除了养殖,也会有医学方面的课程。有些同学打算以后在宠物医院就业或者自己开宠物医院,建议你学动物医学的宠物医学方向。动物医学还是偏向医治大动物比如牛羊猪的那种,而宠物医学则是猫猫狗狗那些小动物。

兽医导刊不错,你可以试试。邮发代号是80-328,希望对你有用

这几个杂志发表都挺快的:"畜牧,兽医科学类""排 名","代码"," 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1,"H527","草业学报",571,"2.415 "2,"H234","草业科学",533,"0.529 "3,"H525","草地学报",226,"0.526 "4,"H213","中国草地",512,"0.502 "5,"H225","中国兽医学报",386,"0.274 "6,"H023","畜牧兽医学报",320,"0.216 "7,"H240","家畜生态",63,"0.133 "8,"H241","中国草食动物",121,"0.120 "9,"H218","畜牧与兽医",140,"0.100 "10,"H242","中国畜牧杂志",173,"0.098 " 畜牧兽医类杂志影响因子 1 草业学报 1.6762 草业科学 0.3263 中国草地 0.3104 畜牧兽医学报 0.2945 家禽生态 0.2866 中国兽医学报 0.2607 草地学报 0.1718 中国畜牧杂志 0.1309 畜牧与兽医 0.10910 中国草食动物 0.10411 中兽医医药杂志 0.031

系统仿真学报编委终审

1.任光教授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研三学长,很想谈谈自己遇到的一名教师,他就是前海大轮机学院院长任光教授,听了他一节课,感觉收获颇多,真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的母校,也方便大家对海大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大连海事大学作为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也是一所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为国家的航海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更是为国家的海事发展,建言献策,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海大之所以这么优秀,就是因为海大有一大批优秀的教授,他们学术能力突出,职业素养高超,能听他们一节课,真的会收获很多。

任光教授的经历丰富,学术能力突出。任光老师1977年毕业于辽宁农机学院,主要从事智能控制理论,仿真建模,工业自动化,网络综合监控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完成了“多参考模型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69674020)”(国家自然基金),“基于卫星通信的船舶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教育博士点基金),“交通系统网络模型特征及实时通信技术的研究”(交通部基础基金)等科研项目。其中“综合船舶监控系统“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译著等)3部。培养研究生已毕业9人,在读17人。《系统仿真学报》编委;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海洋系统分会学术委员;中国航海学会会员;1995年全国交通系统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他是在1996年11月成为博士生导师的。曾在1988年1月至1989年1月作为访问学者在挪威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系进行交流学习,1993年11月至1995年10月任职于大连海事大学副教授,并在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担任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院长。非常有幸,我在2016年考上海大轮机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时候,任老师被海大返聘,上了任老师的“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也是在这门课里,我学到很多,一下算法类的知识,还有关于一些思维方面的系统理论,真的是大开眼界,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当然还有一些关于论文写作方面的方法和手段,这些对我之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2.任福安教授

任福安教授,198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是海大的知名教授,其曾获得“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大连市优秀专家”、“大连海事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任老师主要从事船舶污染控制技术、海洋环境工程、计算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主持病完成了国家《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专项课题、国家科委《海上溢油应急对策的研究》、交通部重点项目《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专家系统》、交通部重点项目《海洋污染控制辅助决策系统》、国家海洋局基金项目《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专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国际海事组织《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等30余项科研项目。非常有幸在海大读研期间选上了任老师的“计算流体力学”这门课程,第一次发现流体力学这么有意思,由于自己是做流体方向的研究,之前一直觉得无从下手,听完任老师的计算流体力学,使用计算机来进行研究后感觉事半功倍,而且任老师虽然上课不苟言笑,但是课下对学生很关心,只要有问题,任老师都会耐心为你解答。

当热海大的优秀教授有很多,比较突出且机具增大空间的青年教授主要有王宁教授和徐敏义副教授,他们的课都是很值得上的,真的会受益匪浅!

谢谢阅读,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与我沟通,我定会为您耐心解答!

作为在海事混迹了四年的老学姐,选课的问题简直再了解不过了,值得听的课,容易逃的课,给分高的课,考试简单的课,当初简直做了一个分类大全(可惜现在找不到了)。今天来分享一些给需要的小伙伴。

先说自己专业的老师,本人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我们专业的教授一定要选杭小明教授和巩宁教授,张萌老师的课!(当然其他专业可以选校内的公选课)。

杭老师的一门任选课貌似叫做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选的人爆满,而且杭老师本人很幽默,对学生很好,讲的真实有趣生动,讲课内容贴近生活,给的分还很高。

巩老师是个特别严谨认真的老师,讲课很细心,而且特别负责,普通生物学的课讲的浅显易懂,让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很容易明白,还会讲一些生活中的生物小常识,很有用哦。

张萌老师的萌宠学现在是爆款课程!不仅全校有名,还上过微博热搜!现在是全国公选课,课上老师会带一些小动物给大家边讲解边观赏,一些小猫小狗还有蜥蜴等等等,总之,在海大能抢到这门课是很多人羡慕的!

其他专业我印象最深刻的还记得名字的是刘开颖老师,他的创新课是一门选修,讲得非常实用,特别是对继续读研的人来说,就算你不读研,毕设总要经历的,论文总要写的,老师帮你加速写论文,至今我还保留他的课件,偶尔拿出来看看,不禁感慨真是一位好老师。

还有一位马克思学院的刘伟老师,讲课很有激情,相毛概这种课我节节课认真听,生怕错过了,学一些马克思理论还是很有好处的,这种枯燥的理论课需要一位有趣的老师。

海事的很多课程都很有趣,有一些老师的名字想不起来了,当初还做过选课攻略呢,也消失不见了。希望能够对看到的小伙伴有所帮助,给母校做一些小小的宣传贡献嘻嘻嘻。最后放一张图书馆照片,美得很呢,而且新图书馆貌似也要竣工了,希望有时间回去看一看呢。

以上图片部分来源网络,侵删~

在海事四年,上过了这么多的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下面几门课了,真的是受益匪浅,很值得学习这几门课,也很值得向老师们学习。

1、朱公志

大二的时候他给我们讲的工程力学,其实也就是航海力学。他每次上课都会查人数,上课的时候会关注你是不是玩手机,是不是走神了,一但被发现就会喊你起来回答问题。看似严格其实确实某种宽松吧!上课的时候会让我们做例题,其实都是很简单的题,最后期末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觉得很简单的题却能把别人折磨的不行,他的考试也轻松应对了。他之前有十年的工程经验,之后才来海事做老师。学校给他的评价是“在课堂中灵活的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务实、高效、轻松的学习。”我觉得这个评价是相当准确的。

2、王志平

海事的很多学生应该都认识他,毕竟他教的是高数,那个我们怎么学都学不会的高数。但是他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启发式”、“问题驱动式”以及“总结式”等教学方法,善于将复杂、抽象、深奥的数学理论贯通于点滴的生活中,让学生时时刻刻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奥秘与魅力。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3、张映辉

大学物理实验相信是大家最为头疼的课了,每天不是写预习报告,那就是在写实验报告,在期末的时候还有一场让人胆战心惊的闭卷考试。而张老师注重教书育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我被这堂课吸引(尽管实验报告还是让人脑壳疼)。她在传授物理知识、实验技能的同时,善于运用物理学的精确运算、普适原理和美妙方法去激发思维引导实践。

本人是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一名学生,为大家解惑来啦,推几位喜欢的老师的课~

1.       张运杰教授的数学建模课

数学建模最重要的比赛有国赛和美赛,是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关心的两个比赛了,而国赛和美赛之前还有校赛和省赛。要想在比赛中轻易拿到好成绩可不容易,不经历一番培训怎么能行?所以就有了张运杰老师的数学建模课。

这门课也是我上大学以来唯一一门在教室站着上完的课,因为选课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等到最后没有位子坐了。

不得不说张运杰教授讲课水平很高,逻辑性很强,前后都有关联,给人的代入感很强。

不过,我用切身经历告诉大家,这门课想拿高分不容易,但是只要上课跟着老师走,下课及时做完作业,绝对不至于挂科!

2.       张强老师的高数课

张强老师的高数真的教得很棒,上课知识点讲得全,还自带幽默属性,会给我们讲他的大学时代。如果可以,我希望重新回到刚踏进高数课教室的那一天,从头到尾好好听张强老师的课,可能是因为期末快到,高数太难了吧。

有时其他专业的同学还会来蹭张强老师的高数课,足以证明咱们老师的名气在同学当中有多好。

3.       汪青老师的c++课

汪青老师讲课细心、有责任感,上她的课如果认真听,一节下来会发现满满的全都是干货。最让我对汪青老师有好感的是在上机的时候她会下台来,给不会的同学一个个地详细讲解。还会给同学们留下所有的资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