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宇航学报编委

发布时间:

宇航学报编委

1991年9月-1993年7月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3年12月起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1996年6月起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生导师。2000年11月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罗伯兹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3月回国。2005年4月起任“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5年6月起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2006年1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教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共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863,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教委博士点专项基金,国防科工委基金,航天基金以及加拿大研究项目等四十余项,其中目前承担与本项目相关的课题八项。已编辑出版英文论文集、中英文专著(章节)八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 收录29篇,EI收录150篇,ISTP收录60篇。其中与申请课题相关的英文专著(章节)四部,论文三十余篇。获欧洲专利一项,中国发明专利三项,计算机著作登记权一项,申请美国专利三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除一项中国发明专利外,全部与本课题有关)。先后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加拿大青年创新奖等国内外奖励21项。是IEEE高级会员,SPIE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电子学报》《宇航学报》编委,中国医疗器械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信息分会常务委员。2000年11月-2005年3月,丁明跃教授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罗伯兹研究所与世界著名三维超声权威、西安大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Aaron Fenster教授一起从事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与应用研究,先后对于针的检测、分割与跟踪,前列腺分割,放射性种子的分割,以及血栓的检测与分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四年多时间的潜心研究,围绕三维超声图像分割问题共发表论著21篇,并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的针的检测分割方法。为了减少由于Speckle噪声、伪影以及由其它组织所产生的高灰度值点而造成的影响,提出利用三维成像系统所提供针的位置和方位粗略信息对三维图像进行截取(Cropping)。同时,通过选用相互垂直的两个投影方向利用体绘制(Volume rendering)技术进行投影,将三维图像分割转化为两幅二维图像上针的检测,从而大大减少了分割所需要时间。为了确保在二维图像上针检测的正确性,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Hough变换的针检测与跟踪方法。有关成果已在《Medical Physics》等国际权威期刊(五年影响因子IF=4.072)上发表,并申请美国专利一项:Needle Detection, Segmentation and Tracking for 3D Ultrasound-Guide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A. Fenster, D. Downey, M. Ding, L. Gardi, U.S. Provisional patent Application# 60/535,825: January 13, 2004. 排名第三。2) 提出了一种基于切片(Slice-based)的前列腺三维分割方法。首先,采用Cardinal-spline函数取代传统的分段二次曲线,增强了对于复杂前列腺形状的表达能力;其次,为了解决前列腺轮廓在向相邻帧映射与扩散过程中所产生的分割误差积累问题,在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上建立一组由轮廓边界点到与旋转轴交点之间距离所组成的序列。并通过采用零阶自回归模型表示的连续性限制,获得正确的轮廓边界点位置。同时,通过这些点引入一个内力,迫使轮廓跳出可变形分割搜索过程中的局部极值点,获得正确的前列腺轮廓。最后,由在不同切面上所形成的轮廓边缘生成前列腺三维曲面。有关成果已在《Medical Physics》和SPIE Medical Imaging等国际会议上发表。3)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柱面投影的种子分割方法。首先,根据针分割结果对于包含种子的三维超声图像进行截取。其次,通过三个相互垂直柱面的投影来剔除高亮度的非种子点,例如由钙化组织形成的点。最后,沿超声图像旋转扫描方向计算差分图像,然后采用三维直线段模板检测每一点可能出现直线段的灰度和与方向。在邻域内出现平行直线段数量超过给定值的点即为种子点。其研究成果在2005年2月美国San Diego召开的SPIE Medical Imaging’2005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时引起了同行的高度兴趣,其中美国Mayo Clinic, Accuray公司等纷纷索要论文。2005年1月,申请美国专利一项:Automated Seed Localization and Segmentation for intra-operative prostate brachytherapy, M. Ding, L. Gardi, A. Fenster, Application#60/647,420: January 28, 2005. 排名第一。由于丁明跃教授在三维超声应用方面的出色工作,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Riverside分校Bir Bhanu教授邀请他在由其编辑出版的专著“ Computer vision beyond the visible spectrum”中编写“三维超声图像可视化与分割技术”一章。世界著名医学图像处理专家、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教授Jasjit Suri博士也邀请他在由他们编辑出版的专著“Parametric and Geometric Deformable Models: An application in Biomaterials and Medical Imagery”,Volume-II中编写关于基于可变形模型的前列腺超声图像分割一章。自2002年以来,每年应邀在一年一度的Medical Imaging SPIE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2003年在加拿大Montreal召开的第七届MICCAI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2005年9月,应邀在上海召开的IEEE 27th EMBC国际大会所属 “Segmen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natomy and Pathology from Medical Images” 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并担任该微型会议(Mini-symposium)的主席及“Image guided surgery II”分会主席。丁明跃教授具有丰富的科研与产品开发经验。自1990年以来,一直从事图像处理有关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曾先后与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佛山康思达液压有限公司等企业就彩色显像管荧光粉混色在线自动检测、磁质墙地砖在线质量检测与控制等产品进行了研究,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863、国防科工委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开展了图像分割、目标识别、在线检测等大量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研究与技术、产品开发经验。特别是2000年以来,在世界知名的医学影像研究机构、世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主要发源地加拿大Robarts研究所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研究,掌握了世界领先的三维超声成像与应用技术。同时,丁明跃博士积极推进技术的产业化,2007年发起成立华中科技大学-迪正雅合医学影像联合实验室并任联合实验室主任。

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完成多项国际(新加坡教育部、法国研究部、欧盟合作研究、美国NASA)和国内科研项目,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子课题、航空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科研基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基金等项目。担任被SCI和EI均全文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Int. J. Systems Science、Int. J.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Int. J.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和国内重要核心期刊《宇航学报》(EI 检索),核心期刊《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EI 检索)、《南航学报》(EI 检索)和 《控制工程》编委, 国际科技发展协会控制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 Senior Member, IEEE南京分部控制系统分会主席,中国航空学会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在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及其航空航天应用方面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和录用论文40余篇(被SCI和EI均检索),包括国际导航,制导与控制领域权威刊物 AIAA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和国际自动化领域重要核心刊物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 Control System Technology, Automatica,在国防工业出版社作为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部, 获得授权和受理发明专利3项(详见附录)。

宇航学报编委会

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教授提名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及空间机械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空间控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动力学与控制学科首席科普专家,《力学与实践》主编、《宇航学报》常务编委,《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Associate Editor,以及《力学学报》、《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中国科学》、《深空探测学报》、《空间科学学报》、《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动力学与控制学报》等编委。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第五届、第六届学部委员(第五届:工程技术一部;第六届:能源与土木建筑水利学部);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五届理事,第六届常务理事;《工程热物理学报》、《宇航学报》编委;美国传热学杂志: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编委;国际传热传质联合会科学理事会:the Scientific Council of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eat and Mass Transfer,中国委员;目标与环境光学特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委员。

宇航学报编辑薪资

不,宇航学报英文版不是sci,它是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期刊,它的ISSN号是1757-875X。它的内容主要涵盖了宇航技术、航天科学、宇航工程、航天系统工程、航天器设计、宇航任务规划与控制、航天器环境与运行、航天器控制与导航、航天器性能与可靠性、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操作与维护等。

可以。因为在有一点定的学历基础上,有一篇宇航学报意味着科研能力达到了非常强的地步,已经能够证明你的实力,符合大学老师的招聘标准,所以有一篇宇航学报可以去大学当老师。宇航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截至2020年10月,是属于EI收录的,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数据库、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Scopus数据库它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任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教授。EI检索就是工程索引:《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检索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

宇航学报期刊

不是,航空学报英文版的ISSN号是1000-1093,出版物类型是期刊,出版者是中国航空学会,出版周期是半月刊,出版地是北京,出版语言是中文和英文,出版形式是纸质版和电子版。

截至2020年10月,是属于EI收录的,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数据库、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Scopus数据库它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任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教授。EI检索就是工程索引:《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检索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

没错,《宇航学报》致力于以英文发表有关航空航天领域专业技术的文章,其中许多内容都和最新的飞行技术、航天工程和航空技术相关。

宇航学报是sci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您对这个方面的文章是有什么规定的吗?

不,宇航学报英文版不是sci,它是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期刊,它的ISSN号是1757-875X。它的内容主要涵盖了宇航技术、航天科学、宇航工程、航天系统工程、航天器设计、宇航任务规划与控制、航天器环境与运行、航天器控制与导航、航天器性能与可靠性、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操作与维护等。

《材料科学与工艺》《材料热处理学报》《金属学报》SCI《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SCI《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研究学报》《复合材料学报》《功能材料》《无机材料学报》《冶金分析》《航空材料学报》《航空学报》《航空动力学报》《宇航学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