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计论文>会计理论论文

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的分析研究

2015-08-03 10: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在环境资源日益恶化的今天,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研究生态环境的成本和价值,提供生态环境变化会计信息的环境会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会计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作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代会计新领域,必须建立一整套会计基本理论。文章就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展示环境会计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目标与假设 确认与计量 信息披露 对策

  环境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绩效,以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无一达成共识,这显然不利于环境会计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建立科学的环境会计基本理论体系显得尤其重要。

  一、环境会计的目标与假设

  (一)环境会计的目标

  环境会计目标是在环境会计目的指引下设定的对环境会计职能作用的要求,是环境会计目的的具体化。环境会计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协调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使它们能够均衡发展;具体目标是向环境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状况和环境行为方面的信息。综合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环境会计的目标可概括如下:

  1.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规律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确认和计量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的环境经济效益与经济损失。

  3.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各部门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环境规划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义务、贡献等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

  (二)环境会计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以会计主体为环境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对其核算范围从空间上进行有效的界定,有利于正确反映一个经济实体的环境资产及其承担的债务,计算其环境收益或可能遭受的环境损失,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环境会计的主体假设应注重会计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仅将会计核算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已不适宜,而应将这种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包含在会计的核算对象之内。

  2.可持续发展与会计分期假设。可持续发展与会计分期假设是在环境恶化的条件下,作为环境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受到其影响而提出的一种制约条件。它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不面临破产清算,它所持有的环境资产将按原来的目的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它所承担的环境负债也将按原来的承诺如期清偿,以及环境资源的消耗、补偿循环是可持续的,即假定环境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不断补偿的前提下实现良性循环,从而保证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必须符合国家的环境政策,其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保证环境资源的良性循环。否则,如果其环境表现恶劣,无力承担环境责任,那么,它面临的环境风险将迫使其关门停业。只有在此假设下,才能建立起环境会计计量和确认原则,解决环境资产计价等问题。当然,为了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管理的作用,及时提供环境信息,必须认真地把持续经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确定和分析会计主体的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3.环境资源稀缺性与环境价值假设。在现有的条件下,良好的环境是稀缺的,根据稀缺性标准,环境和资源应具有资本性质。一般来说,自然资本随着人造资本的产生而减少,这些资源环境并非都可替代,即使可替代,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因而环境会计要计量两种资本的转换过程,并确定最佳的比率。同时,要进行环境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它不适用于劳动价值理论,但适用于边际价值理论。

  4.货币计量的多元计量假设。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主要提供定量的信息,因此,必须选择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环境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很大一部分在计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征,如森林覆盖率、草场质量、水资源的含沙量等,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因此,环境会计的计量单位应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指标,甚至是文字说明。总之,环境会计的计量可采用定量计量和定性计量相结合、计量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相兼容的办法,以使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会计对象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具有较客观的认识。多元计量表现能够互相补充,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二、环境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一)环境会计的确认

  环境会计的确认是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一项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会计要素正式计入会计载体的过程。企业环境会计的确认与传统会计的确认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其基本的确认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定义性。在企业的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活动有关的经济活动中,凡是能用货币、实物、指数等计量或用文字叙述的信息都属于企业环境会计确认的范围。在具体工作中,将这些信息具体化为环境会计要素或能用文字等说明的资料,按照这些要素的定义和特征及文字说明中包含的内容等加以确认。

  2.可计量性。即在可定义的基础上,将环境信息和经济信息用货币、实物量、文字等进行计量或描述。其计量标准具有多样性。

  3.信息的相关性。是指要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具体地说,是要针对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排除不相关的数据,增加有用的信息。如在财务报表中增加补充使用方面的资料。

  4.信息的可靠性。企业环境会计必须如实、完整地反映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活动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事项。在环境会计确认时,不仅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所记载的事项是否真实,还要审查环境信息的文字记载等是否全面、可靠。由于企业环境会计要素不同,因而其确认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二)环境会计的计量

  环境会计对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效益等各会计要素的核算都需采用一定的方法折算为货币进行计量。但环境会计货币计量单位的货币含义不完全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财务会计计量方法难以对环境会计诸要素进行计量。随着环境管理的发生、发展,对环境会计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但由于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始终得不到解决,致使环境会计一直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其实务始终得不到发展。因此,环境会计必须采用有关计量方法来计量非交换、非人类劳动物品的价值。随着环境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为建立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体系提供了很多可借鉴之处。主要方法有: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意愿调查评估法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