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扭转生态恶化趋势,更好地满足各相关利益集团和企业对环境信息的要求,已成为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环境会计 环境经济学 基本假设
环境会计,是指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与费用,分析环境绩效以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一、环境会计的理论支撑
首先,环境经济学认为:一切资源都有价值,环境资源总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按照政治经济学的等价交换原则,使用环境资源理应进行价值补偿。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却是无限的,一个主体所获得的资源是以其他主体所放弃的资源为代价的。
其次,外部性理论是环境会计学的理论基础。简单地说,外部性就是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题范围的利害影响。环境会计结合经济学的特点,使得会计主体对外界所造成的各种不经济,反映到会计主体的成本费用中来,得以更接近其真实成本。
再次,公平性成为环境会计成本确认的基本原则。现实生活中,由于地区及经济的全球性差异,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由于其科技发展水平高,生产力发展迅速,往往消耗较多的资源,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落后,占有的资源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种资源消耗的不平衡使环境会计的成本确认出现了较大差异。
最后,博弈思想决定环境会计政策的选择。现在,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普遍运用的工具,许多涉及环境问题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都体现了博弈思想。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环境会计可以理解为在不违反现行环保法规的前提下,企业经营者根据政府的环保政策导向,通过预先的合理筹划和安排,选择收益最大的环保方案,以达到在不违反环保法规的前提下减少环保支出,获得较多的利润。
二、运用环境会计产生的影响
1、会计基本假设的含义将发生变化。如果考虑环境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当企业发生与环境相关的经济行为时,这种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肯定不限于企业内部本身,必然要涉及到企业外部的单位和个人。企业环境问题造成的外在不经济性必须构成会计核算的对象,这时,企业显然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会计主体。货币计量假设,以货币为价值尺度来计量会计主体的经济行为,并假定币值相对稳定。但是并非所有的环境信息都可以用货币来计量,如由于企业披露了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信息,提升企业形象,投资者争先购买其股票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有的环境信息没有必要用货币计量,如反映环保执行情况的环保指标等。
2、会计核算体系与报表体系均发生变化。资产负债表中增加环保资产或自然资产及其计提折旧的科目,同样,企业采取治理环境措施发生的各项费用及改善环境资源所获得的收入等业务的核算扩展了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内容,损益表中必然相应增加有关环保收入与费用的科目。由于环境因素计量的特殊性,一些难以计量的环境信息和没有必要计量的环境信息必然将在报表外予以披露,这将丰富现行会计表外信息披露内容。表外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有:与企业环境有关的环境问题类型,企业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方案,一些环境指标及其执行情况,环保措施对目前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等。
三、环境会计现有问题
1、环境会计目标不够明确。环境问题涉及面广,需要社会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予以优化,如改革管理体制、发挥市场功能等,单凭会计这一手段是很难奏效的。因此,环境会计目标定位偏高,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环境会计理论框架的建立和实务工作的开展。
2、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不迫切。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环境资料信息使用者仍然主要是政府部门。他们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相关的政策及法律、税收等规定,以改善环境。虽然法律力量是促使全面公布环境资料的关键因素,但只靠法律力量并不能形成推动企业公布环境信息的强大动力。真正可能有助于环境资料公布方面取得进展的因素,应是公众对环境问题日益增强的关切,公众压力应是企业公布环境资料的重要动因之一。而作为环境会计信息主体的企业,现在它并未感觉到公布环境信息对自身有何益处。
3、在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很大困难。企业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仍不成熟缺乏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特别是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同时由于环境会计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运用到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如环境学、生物学等,如果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那么应用起来将出现很多问题。但目前我国培养会计人员还是以传统会计为标准,很缺乏这类全面的会计人才。
四、解决环境会计问题的对策
1、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二是建立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三是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会计的计量。四是要有适应的会计理论导向,就是要求政府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环境会计方面做些研究,以提高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环境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社会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广泛的环境教育和培训。一是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只有公众都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环境会计的必要性以后,才会积极主动配合政府促进环境会计的推动。因此通过媒体和学校等媒介进行环境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二是对企业的培训。企业是执行环境会计的主体,企业管理人和员工必须掌握有环境管理相关信息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教育培训可以使员工深入的了解和执行环境会计。三是对投资者的教育。通过对投资者的教育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环保风险,以此作为投资参考。并且投资者的选择也会成为企业执行环境会计的压力,使得企业更好执行环境会计政
策。
3、会计机构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对环境会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要求从事环境会计的人员不仅要有会计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社会学、工程学和环境学方面的知识。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环境会计准备人才资源。二是进行环境会计试点工作。在加大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及实施力度的基础上,遵循由简至繁、从易到难的原则,从相对明确、简单和易于了解的环境会计核算科目入手,在部分地区、部门试行。结合具体情况,在取得切实可行的经验后,再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实施。三是积极发挥环境监督职能。会计事务所等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向社会公众充分披露,促使企业自发加强环境会计研究推广工作。
4、实施时应注意各地的具体情况,注意处理好各学科、各部门的协调问题。企业在环境信息的披露时必须要以不同企业利害关系者共同享有为原则,使其正确投资;必须使企业的权益方或其他投资(如公司债权人)能得到充分的相关信息,使其衡量其权益上的变化;必须使具有经济依赖性的企业利害关系者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使其能适当做出自己的调整等。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在行政手段不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来减少环境污染是值得尝试的。环境会计的理论,能反映企业环境活动信息和提高企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前者提供了调控依据,后者提供了调控手段。
参考文献
[1]李长青、张泓波,《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财会通讯》,2007年第2期
[2]高俊伟、王宗树,《环境会计与和谐社会建设》,《商业经济》,2007年第7期
[3]关翠,《环境会计应用问题与对策思考》,《会计论坛》,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