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基于QFD的高职创业教育学生满意度评价体系构建

2015-07-28 18: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 、引言
  联合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必须包括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要素。同时应把创业教育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列到同等重要地位[1]。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创业教育课程也已经明确纳入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程教学进行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目前已知的最直接和方便的手段之一。为了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高等院校中的创业教育纷纷借助创业实践基地或创业园等进行教学改革[2]。相比较国外而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时间较短,学生创业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教学效果都有待于进一步考察。高等职业院校的经营活动要以学生顾客的满意为基础,因此,学生满意度评价研究可以为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创业教育的服务质量、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客观的评价与参考[3]。
  本研究从质量功能展开理论出发,结合典型院校的创业教育现状,通过构建学生满意度评价体系,调查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际表现,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依据
  学生学习满意度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内在衡量标准”和自己“内在标准满意度”而对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采取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想法和评价[4]。目前研究者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大学生所能感知到的各种校园经历的期望(既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对这种期望的满意程度。质量功能展开理论(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是一种着眼于将客户价值需求转变为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并制定产品与服务控制策略,保障提供最优效果的服务理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发与服务过程的实质也是为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客户的需要而提供创业教育服务的过程,同时需要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控制服务的流程,尽量提供优质的创业教育服务,因此以QFD理论为基础构建创业教育满意度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适应性[5]。
  (二)满意度评价体系构建
  按照QFD理论的客户需求开发原则,首先对21名来自不同专业的毕业班学生进行个人访谈,并利用顾客回应工具(Voice of Customer,VOC)对结果进行处理。按照满意度评价应遵循的简单、科学与实用原则,构建了创业教育满意度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学生的满意度分别从课程安排(A1)、知识教学(A2)、实践教学(A3)、师资力量(A4)、项目咨询(A5)、扶持力度(A6)、校内资源(A7)、外部资源(A8)、创业氛围(A9)、知识提升(A10)、技能提升(A11)共11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对应教学过程(含理论环节、实训实践环节与师资)、创业项目的辅导与扶持、内外部环境与资源整合、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提升等四个方面。
  (三)研究对象
  选取广东省某高职院校作为研究案例,该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创业教育一直实施创业课程、创业模拟实训、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该校的创业教育已经涵盖各二级学院与专业,初步实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探索式融合。
  (四)研究工具
  在满意度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编制《大学生创业教育学习收获调查问卷》(题目尽量避免预设倾向),共22个项目,按照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方面编制,这两个方面分别对应A1~A11题项。项目按照五级评定法编制(1代表完全不重要/完全不满意,5代表非常重要/非常满意)。
  (五)研究被试
  选取该校接受过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项目的大三学生,共发放问卷980份,收回有效问卷909份,有效回收率92.7%,共涉及经济管理、计算机、外语外贸、机械电子、艺术设计、建筑工程、人文等七个院系。其中男生415人,占总人数的45.6%,女生494人,占总人数的54.4%。
  三、研究结果
  (一)调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达0.856;通过一半数据(454人)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大化旋转)得到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四个,各项目的归属与问卷初始编制思路吻合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四个方面,共解释[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总方差变异的59.62%。四个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均超过0.8,与总量表得分的相关在0.5~0.7之间,因子间相关系数也处于中度相关水平。将另外一半数据(455人)放入LISREL8.70软件进行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数据拟合指数为X2/df=2.12;RMSEA=0.049;NFI=0.95;NNFI=0.97;CFI=0.97;IFI=0.97;RMR=0.047;GFI=0.91。说明该调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满意度体系的构建符合以学生客户需求为主的创业教育满意度评价要求。
  (二)各项创业教育服务重要性及满意度项目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一方面,学生在重要性评定项目的均值得分均超过3分,即学生认为创业教育不仅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对创业教育的师资、创业项目的扶持与内外部网络资源都抱有较大期望,希望通过学校的创业教育提升自身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满意度评定项目得分也都在3分以上,基本达到了学生的学习要求,但是绝大部分项目结果和学生期望之间仍然存在差异,特别是技能提升项目的绩差较大(PG=1.04),说明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没有使自身的创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师资和知识教学过程的满意程度也与期望有一定差距(PG=0.69;PG=0.64)。最后,实践教学和创业氛围的绩差为负数(PG=-0.11;PG=-0.21),这说明学校对于创业实践教学和校园创业氛围的重视程度不足(M1=3.16;M1=3.08,在所有重要性评价得分中最低),同时通过创业教育真实载体的实践教学以及校园氛围的熏陶,学生对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学习收获超过了初始的认知。
  (三)各项目优先行动矩阵图
  对上述数据结果进行汇总,按照两维度方式将各项目归入优先行动矩阵图,见图1。划分的标准为:重要性评价得分超过4分,满意度得分超过3分,且绩差在0.5以内的项目作为高重要性/高满意度项目;重要性评价得分超过4分,但绩差超过1的项目为高重要性/低满意度项目;重要性评价得分和满意度得分均少于4分,但满意度得分超过重要性评价得分的项目为 低重要性/高满意度项目;重要性评价得分和满意度得分均少于3分为低重要性/低满意度项目。因此,本研究发现了三种项目类型:创业项目咨询工作、校方对学生创业扶持力度、学生需要的外部资源属于高重要性/高满意度项目;创业教育的技能提升属于高重要性/低满意度项目;创业实践教学、校园的创业氛围属于低重要性/高满意度项目。
  四、结论及建议
  (一)创业教育学生满意度评价结论
  从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该校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期望值处于较高水平,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业学习后的总体满意度水平也比较高,但满意度水平和期望值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产生这类结果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本研究调查的院校在创业教育的教学载体选择上符合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该校创业教育以校内的创业园或专业内的校企合作教学基地作为教学载体,学生3~4人组成团队进行创业实践项目的学习,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体验创业全过程。这个教学载体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前期的个人访谈也证实了大多数学生较为认可这种创业教育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对各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期望值较高,学习收获也大。二是高等职业院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与重视,特别是在校内外资源整合与创业环境氛围营造上不断探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和家长开始思考并接受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现象,并对创业教育形成高期望。三是创业教育具有“效果延迟”的特点,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毕业几年以后才能显现创业行为或创业倾向性。同时,创业教育的评价方式不能采取传统的“考试打分”方式,但采取什么样的评估标准和体系仍然是困扰创业教育者的难题之一[6]。此次研究的个人访谈就发现,学生对于自身创业能力提升与否以及提升的标准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所以在满意度评价方面存在一些疑虑,尤其是在创业技能提升与否的评价中得分偏低。同时,研究结果还证明实践教学才应是创业教育的主体和重点,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创业师资应成为学生满意的重要保障条件。
  (二)创业教育优先行动与改进建议
  通过优先行动矩阵可以发现,当前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内容覆盖面广,但学生期望值和满意度局部不均衡的现象。相关研究者认为高重要性/低满意度项目属于急需引起重视并采取优先行动的部分;高重要性/高满意度项目属于优势部分,需要继续保持;低要性/高满意度项目属于调整资源部分;低重要性/低满意度项目属于对学生发展作用不大的部分[7]。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应从以下几点加以完善:首先,要加大创业管理相关技能(如创业团队合作能力、创业机会识别能力、财务分析与融资能力等)实践力度。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相当重视,但由于教学时间和创业项目的限制,常常没有机会践行,容易引起心理落差。其次,设立创业教育专门机构,尽量使创业辅导与咨询、引进和丰富外部相关创业资源成为常设工作,持续加大对潜力型创业项目的扶持,突出这三项内容的核心优势,只有不断加强这三部分的联动机制,同时打造优质师资力量,才能保证创业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第三,创业实践教学和创业氛围营造两项工作为学生带来的收获已经超过其自身的期望,只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提升重视程度即可。第四,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必须依托真实的教学载体开展教学,在结合校本特色和条件的基础上,发挥各种创业园、创业孵化器的教学功能,引进创业型企业家充实师资团队。第五,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渠道尽快建立一套相对合理的创业教育人才评价体系和标准,真正做到“评价结果与真实创业能力相匹配,学校评价体系与社会评价体系相统一”[8],并能通过评价标准发现创业拔尖人才,给予后续扶植。
  限于本研究的案例及篇幅,更加深入的个体差异、专业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差异等问题有待于在更大范围的调查基础之上进行后续研究。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改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编号:JG201222,主持人:张锦)
  参考文献:
  [1]杜海东.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来自广东高职院校的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0(1):4-6,12.
  [2]曹胜利,雷家骕.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1(4):26.
  [3]陶美重,胡坤秀.提高学生满意度的意义和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09(1):82-84.
  [4]林飞宇,李晓轩.中美高校学生满意度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15-118.
  [5]张振山,关晶.基于QFD理论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论坛,2013(7):37-41.
  [6]Sean P S,Alex Maritz,Howard Frederick.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ME Policies[J].Journal of Asia Entrepreneurship and Sustainability,2013(1):4-13.
  [7]韩玉志.美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方法评介[J].比较教育研究,2006(6):60-64.
  [8]文峰,罗亚泓.推动大学科技园成为创业教育平台的对策性思考[J].未来与发展,2009(11):70-7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