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探析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2015-07-09 09: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职业道德 技工院校 教育
  论文摘要: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突出标志。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教学工作。本文主要从做好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行动导向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技工院校的主要特点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技术,培养出的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做人,即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将来毕业后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技能人才。
  一、做好为人师表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是学生的典范,教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学生。如果教师嘴里常带脏话,你如何批评不懂礼貌的学生?如果教师衣冠不整,又如何教育不穿校服的同学?如果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打手机、迟到,如何令违纪学生信服?所以,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爱因斯坦认为: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书本的知识,还有职业道德。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行,在教育中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使学生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笔者与学生共同商讨,定立了几条大家都要共同遵守的条款:不讲脏话,上课不打电话,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为了公平,采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考核。要学生做到,教师自己必须做好:平时,教师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wwW.lw881.com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尊重学生,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笔者会列举一些案例进行说明。如某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因为手机响了两次,导致面试失败;某学生与人交谈,因为说了脏话,导致打架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本校大多数学生都是90后,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倍受父母的溺爱、宠爱,小部分学生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连最基本的家务都不会做,更不要说拆装机械了。这些学生有个共同的特点:怕苦、怕累,上课不认真,懒动手操作,追求享受,总是异想天开,总想着不劳而获(希望通过作弊,考试能合格)。如果放任自流,后果将会是科科不合格,不能毕业。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不仅给家庭、学校带来巨大影响,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教育这些“边缘”学生。

  记得教物流021班,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在拆发动机附件时,用纸巾包住扳手来拧螺栓。他告诉我:“扳手上很多油,很脏。”我把扳手放在柴油里把表面清洗一遍,告诉他“已经洗干净了”,叫他捞上来用。当时,他不大愿意,但在其他同学的一再鼓动下,还是伸手在柴油里把扳手捞上来,并且很卖力地拆螺栓。课后我找这位同学谈话,了解到他因为家庭环境好,从来都不参加劳动,父母要求他只要在学校不参与打架、赌博,三年后就安排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我告诉他:不要永远生活在别人的庇护下,父母总有老的一天,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人要自强,要靠自己,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学到东西,将来到工作岗位,别人才会看得起你。实操中我帮助他建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心与他交流、沟通,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后来他操作不再拈轻怕重,而且掌握了很好的实操技能,还主动报名参加学校的技能竞赛。
  教师只要做到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日常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团队精神
  部分学生,因家长过分的疼爱,事事都包办代替,使他们逐渐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与人协作的原则和方法。对这些学生,教师要进行教育、引导,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比如行动导向教学,它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制订学习计划、确定方案,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在修理实习的理论教学中,有很多故障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很难用语言描述故障,而且枯燥的课堂教学容易使学生精力分散,造成学生厌学。学生虽然学完了,但对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却是一知半解。如发动机冷却系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师会让学生分组起动发动机,进行动态演示操作,并引导他们对发动机进行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最后能把故障排除。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相信只要在教学中,我们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从平时的点滴抓起,有机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就一定能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录波.加强道德教育,还孩子一片蓝天[r].中国素质教育报告,1994~2009.
  [2]杨全和.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想思考[r].中国素质教育报告,1994~200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